范文 > 心得体会 > > 导航 >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篇一:空气在哪里

《空气在哪里》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题材是童话,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通过写小猴子和空气玩捉迷藏的游戏,介绍了空气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先出示一条谜底是空气的让学生猜,学生猜出来后,导出课题,学生读题后,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再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在小组内交流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如何记住字形,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学生再读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围绕“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处?”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在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还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我还让学生交流: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处?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发言积极,很好地掌握了这节课内容!

篇二: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

《空气在哪里》是大班的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发现。让幼儿一步一步的认识空气的特征、重要性及空气污染的情况和危害性。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我以实际操作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看看,摸摸,并自己动手操作。我拿一个大的塑料袋往天空中抓空气,孩子们一看到原来扁扁的袋子一下子变得又大又鼓起来,他们都开始站起来,睁大眼睛看着我,直问:“老师!你的袋子变得好大,里面装了什么啊?”我只是笑笑,逐个的让他们去摸摸,并问他们摸后有什么感受。他们个个都说,好好玩,摸起来鼓鼓的。我偷偷的开了个小小的口,有些孩子一摸袋子,袋子就慢慢变小起来,孩子们一看,直哈哈大笑。等他们摸完之后,我就打开袋子给他们看。并开始问:“袋子里面的是什么啊?”“空气”“对,袋子里面装的是空气,那么我们可以摸得到它吗?摸起来感觉怎么样”“可以,摸起来硬硬的”“那我们可以抓到他吗?让我们动手来抓住它吧”说完,便让孩子们和我一起伸开双手,往空中抓空气。然后我就开始一步步的引导他们了解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最后开始让他们分组上来玩比赛抓空气的游戏,通过他们自己想的办法,比赛谁抓的空气最多。每个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学习兴趣很高,动脑筋自己抓空气。有的用手抓,有的用袋子,有的用口杯,有的拿帽子……然后请所有的孩子评论谁抓的空气最多,赢的就发个小贴贴来奖励他们了。孩子们,一看到有奖励,个个都更积极的想办法抓空气了。

整个活动下来,孩子都乐意自己动手动脑,自己想办法,善于观察和发现,并积极的发表自己操作的结果和见解。都放学了,孩子们还是吵着要玩。通过这次的课,我明白了,要上好一堂课,就应该想办法如何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以游戏的方式去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自己去动手,观察问题,发现问题。

篇三: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组织学生运用自己的携带的材料寻找我们的周围的空气,观察、体验空气的特点。做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都能非常的积极的参与活动中,并且在其中发现了空气的特点。这一点上,我感觉孩子们研究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在研究空气是可以流动的个问题的时候,我提出:我们知道可以流动的物体时液体,那么空气是液体吗?这个问题,学生们都比较的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液体,空气的特点对比,同学们逐步的发现空气的流动和液体的流动式不同的。这样就得到气体的概念。在这一点上学生进行了比较好的思考。我想这是我们需要的。

在学生验证空气占据的空间实验中,学生都较好的进行了实验操作。但是有些的地方的还是比较的不严密比如由于水盆的是用自己携带的小水盆,深度不够。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藏在哪里了教学反思


篇一:藏在哪里了

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绘本《藏在哪里了》就是以捉迷藏这样的游戏为线索,用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

中,躲藏的小动物们都露出了自己的某个部位,很快就被小狐狸找到了,只有小鹿,狐狸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导孩子对“队伍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最初浅的感知,从而积累了新的经验。

在活动的最开始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让孩子们玩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孩子们也初步掌握了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在绘本教学《藏在哪里了》活动的开始,孩子们对于大象、兔子等常见的动物比较熟悉,对于鹿和松鼠,孩子们不太知道,所以在这个地方,教师进行了强调,并且对动物的特征进行了反复提问,为后来的找,做了一个较好的铺垫。

在整个绘本教学中,孩子们都显得较为投入,也能够根据动物的特征,找到动物的藏身点,并用语言进行描述,例如:在石头的后面,在大树的后面,在草丛里等等,但是在找小鹿的环节中,虽然有了前期的铺垫,但是孩子们对于小鹿还是不怎么熟悉,不能够既快又准确的找出小鹿,所以在这里,我通过回忆的方式,请小朋友再次了解了小鹿的特征,很快,孩子们都纷纷找到了小鹿。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着捉迷藏所带来的乐趣。

当然在开展这个绘本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在 ppt 的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 ppt 设计的较为复杂,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所以可以把 ppt 简单化,这样既避免了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方便教师进行操作。

2. 对于绘本中出现小鸭这一问题教师没有提前发现,没有对于小鸭进行讲解,所以使得在找的过程中显得比较被动,使得幼儿显得手足无措,教师可以事先将小鸭带入,或者直接将小鸭这个动物省去。

3. 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来说一说,讲一讲,上来找一找,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绘本教学经验。

篇二:藏在哪里了教学反思

我班当前的主题是《小兔乖乖》,在主题的开展中,我们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但是对于动物明显特征的认识只停留于一些比较熟悉的动物,如小兔子的长耳朵,于是我开展了《藏在哪里了》这节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观察,找一找小动物的明显部位,认识更多的小动物形象,同时,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首先,从教学目标达成度而言,我认为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其中第一条是能根据动物明显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整个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找到大多数的动物的明显外形特征并猜出相应的动物。对于比较陌生的动物,我在引导的时候把控过多,有时一个小朋友把我预想的答案说出来了,我就继续下去了,有时直接把答案说出来了,有点过于急了,还是要让孩子有思考的过程。第二条是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体验捉迷藏游戏的乐趣。孩子们还是能够比较清楚地说出“大石头后面”、“大树后面”、“草丛里”等方位的词,但是我对于哪里后面有谁,有时不自觉地变成了自问自答,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来说一说。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都很爱玩,都想再玩一次,在这一点上目标的达成度还是可以的。

其次,从孩子们活动中的状态和老师对提问的把握而言,大部分孩子还是比较投入其中的,有一点,我觉得正如鑫鑫所说的,平时在教室里都是举手发言的,这回的形式是自由发言,可能有的宝宝不适应,所以没有回答,老师还是需要给予一些动作上的暗示;对于“提问”,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很多,词句、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等等,所以如何进行提问、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对我来说真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今天的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回应,我会有无谓的提问出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剔除此类提问,把目标放在心里,把握好关键性提问;另,当没有孩子能够回答出我的问题时,我直接将答案说了出来,还是需要尝试为幼儿提供阶梯和铺垫。

最后,说说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调整的地方,语速过快应该是我今天比较大的一个问题,过快的语速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跟上我,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说话一定要放慢,不能急。另外,我的声音还不够放开,真的是旁观者清吧,自己上的时候感觉不到,平时要多多练习,教学中自己也要多注意。除了语速语音外,跟孩子的互动中,适时加入动作辅助,也是我需要调整的部分。让孩子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首先我们自己也要全情投入到那个情境中,老师先喜欢这个游戏了,孩子们才会喜欢这个游戏。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表情、肢体等让自己变得更具感染力,更能调动孩子,这也是我要调整和学习的地方。

篇三:藏在哪里了教学反思

捉迷藏是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游戏,《藏在哪里了》就是以“ 捉迷藏” 这样一个游戏为线索,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孩子们在和动物朋友一起捉迷藏的过程中,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活动开始,我通过介绍故事的名字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ppT ,让幼儿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玩捉迷藏的游戏,这一环节通过观察,孩子对各种动物的外部特征都有了很好的了解,为捉迷藏打下了基础。 在想出玩石头剪刀布这个办法后, 我通过和幼儿一起玩一玩,让幼儿参与到这个情境之中,在玩中学习,也为最后和幼儿互动玩捉迷藏铺垫。在小狐狸输 了要找动物朋友这个环节,狐狸说: 我转过身,你们都躲起来吧,我从5 开始倒数至1 就来找你们,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我让孩子们跟着狐狸一起数,游戏化的接触了倒数,增添了乐趣。

在寻找动物的过程中,幼儿先后找到了小兔、小松鼠、小鸭、小象。在我让他们说说是如何找到动物时,他们有的说 “ 看到了一对长耳朵 ” ,有的说 “ 它的尾巴露出来了 ” 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感受到了 “ 捉迷藏 ” 这个活动的游戏特点,知道藏着就不能露出身体中任何地方。

在本次活动中,最后寻找的是小鹿,对于小班部分孩子来讲对找到兔子、小松鼠等动物有着明显特征的动物非常简单,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而小鹿的出现刚好给了一部分孩子难题,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需要仔细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终于找到了小鹿。幼儿从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 如果亲和力更充足些 , 那孩子投入的会更深刻,更情绪化 。 语速过快应该是也我较大的一个问题,过快的语速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跟上我,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说话一定要放慢,不能急。活动也有忽视个别幼儿的现象,没有兼顾全体幼儿,对于举手次数很少的以及不举手的孩子,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表情、肢体等让自己变得更具感染力,更能调动孩子,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活动中要调整和反思的地方。

“四风”在哪里?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要彻底纠治严重阻碍我党事业的“四风”顽疾。作为与人民群众“无缝对接”的县一级,“四风”问题本应“查易藏难”,然而,在实际查找中,却深感“四风”穿上了“隐身衣”,总体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到,具体却又说不清、道不明、摸不着。

“四风”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四风”就隐身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藏匿于干部服务群众的言行举止中,穿梭于干事创业的点滴细节中。对症下药,正本清源,才能剥除“四风”的隐形外套,使作风建设固本培元、返璞归真。

在工作态度中“祛虚以实”。一直以来,“四风”问题既有刻意为之的主观性,又有随波逐流的被动性,两者之间最突出的共性特点就是对待群众应付了事、对待工作心不在焉、对待责任视而不见,这是工作态度“虚火过旺”的典型表现。近期中宁县开展“电视问政”曝光的两件案例便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一件是城中村垃圾成灾,村书记多年“耳聋目盲”不予处理,群众信访又遭遇“肠梗阻”;另一件是个别乡镇部分地段垃圾箱缺失造成垃圾肆虐,而另一地段垃圾箱却长期闲置成了摆设。两个看似简单的事例,却清晰照射出形式主义的虚火、高高在上的官气、甚至是官僚主义的变种,工作态度背后的“四风”一览无遗。因此,除“四风”、转作风,首先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扶正培本,从工作态度上校正纠偏,“祛虚以实”、去伪存真,将民之所需、所急、所愿作为问题导向,切实以“实”的态度做实在人、办实在事、倡务实风,才能让“四风”顽疾无所遁形。

在便民利民中“去芜取菁”。走群众路、办群众事、解群众难,是查找和纠治“四风”顽疾最行之有效的“通衢之道”。然而时下为民办事中反映的一些现象却与群众路线背道而驰。如一些乡镇在办理农村社保、医保等事务时,条件繁杂、程序冗长、环节众多,“与民方便”成了为民“添堵”、为己“增负”,折射出一些制度设计的不完善、运行流程的不合理和执行效果的不合意。因此,除“四风”、转作风,必须用群众视角换位思考,重新审视办事方式、流程、条件以及岗位设置、人员调配等,去芜取菁、去虚存实,进行重构再造和简约优化,这样政府职能才能“转”到位,横亘于干群之间的“心墙”才能拆除。

在群众意见中“趋害避利”。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依然严重,对“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不明就里,听惯了“甜言蜜语”,喝不下“苦口良药”。例如因拆迁补偿不到位、保障住房入住难等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无不与听不进群众意见、办事不公、不作为、乱作为有关。正所谓“民之所恶,必我之所误”,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必有“四风”作祟。因此,除“四风”、转作风,必须彻底改掉“见群众就躲、见难事就绕”的恶习,真正扭转信念动摇、精神懈怠的思想作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学风,因循守旧、办事拖拉的工作作风,道德滑坡、贪图享受的生活作风,如此,“四风”顽疾才能在群众的满意声中渐行渐远。

在服务失位中“查漏补缺”。“为人民服务”历来是我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宗旨和重要法宝,但时下一些党员干部和部门单位中却仍存在着与党的宗旨 “南辕北辙”的不良风气。比如,守着“吃拿卡要”的门户,做着“坐地生财”的美梦;打着群众路线的“幌子”,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却仍难办。“四风”的 “变种”已然成形却浑然不觉,服务上的缺位,致使党群干群之间的“缝隙”越拉越大。因此,除“四风”、转作风,还必须认真梳理和深刻反思自身在工作中缺位、失位、不到位的问题,有针对地补齐“短板”、内外兼修,抚平深埋于群众之中的作风之殇、民心之痛,让“四风”顽疾藏身之所土崩瓦解。

在济民之困中“枕戈待旦”。群众有困难、有需要、有期盼,针尖小的事也是大事。近年来,大部分群众都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但一些群众仍面临着饮水难、就业难等问题,尤其是南部山区移民所遇到的困难较多,虽设法解决却也未尽如所愿。这其中固然有客观条件限制,但从中也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对待民之困仍然冷淡漠然。因此,除“四风”、转作风,必须以百姓之心为心,在察民情济民困、知民需解民忧中“枕戈待旦”、躬身践行,切实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急,民之所安、我之所幸,如此,疏离党群干群关系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才能在民困得除、民需得应、民忧得解中洗清涤净。

在执行落实中“见贤思齐”。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党员干部躺在“功劳簿”上安睡的懒汉习气却有所抬头,抓工作不力、抓落实乏力的现象逐步蔓延成势,这必然与“四风”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除“四风”、转作风,还必须“见贤思齐”,围绕“三严三实”的要求,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在对标立规中扫除不思进取的“沙尘”、慵懒松散的“污泥”, 在矢志不移中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事业进步的体制“藩篱”,让掩藏于执行落实中的“四风”顽疾彻底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让孽生于推动发展中的作风病灶再无可供汲取的养分。

公司团干培训心得: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公司团干心得: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陈婧 调峰调频青年

7月14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举办的团干培训班,通过本次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对共青团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团干工作的开展和团干的健康成长有了新的认识,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通过培训,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结识了朋友、增强了责任、激发了干劲,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以前一直认为理论学习枯燥乏味,还与实际存在一定差距,理论学习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还达不到实际作用。通过此次培训我彻底改变了这种偏激的看法,对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社会现象的新变化、社会内在机制的变化对青年思想的影响到探求的新方法;从心里学角度探究共青团干部的自我成长到用科学方法指导青年工作;从新时期政治经济方向对企业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到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解,拓宽了我的理论视野。

心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这次培训给了我一个工作的思路与方向。首先,团干自身不能轻视团的工作,做事要用心认真。如果团干自身都认为团的工作没意思,不重要,那自然而然传达给他人的感觉也是这样。只有团干认真负责的做好团的每项工作,真正把大家认为“虚”的工作做“实”,大家看得到,也会感受的到,这样团的工作才会好开展;其次是树立团干的威信,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还有就是团的工作方法要创新,要有效。在通知大家做事情的时候,是电话更有效率,还是QQ等网络工具更方便,等工作中的细节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思考的。做事得用心,一个不能把心思用到工作上的人,永远做不成大事,一个用力去做工作的人,只能说他还称职。而只有用心去工作的人才能达到优秀,才能备受企业的青睐。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积极面对,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去解决问题,为成功找方法,事情总将会得到解决。

静下心来细细回顾这次的团干部培训班,留给我更多的不是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而是更多是课堂之外需要我们去细细咀嚼、用心体会的东西。任何事情做过之后你都得做一下总结,尽快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的地方。每做一次总结就是一次进步。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心里就有底了,做起事来也会一次比一次更有头绪。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立足本职、勤奋学习、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你的孝心在哪里


说到孝心,我不敢说我比在坐的各位都有孝心或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见解,然而,我们今天在这里来探讨一下孝道,并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或非得讨论出点什么成果,而是希望通过我的这次小小的演讲大家能有所收获.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关于孝孔子还有一句名言:“父母唯其之忧。”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子女者要想想自己生病时,父母那种忧愁、担心的心情。言外之意,不言自明。这句话的深意还在于:为人子女者除了因病使父母担忧外,其他的一切都不要让父母操心,如安全、守法等,作到了这些也是孝。

孝在我们生活中谈论的很多,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有关孝道的事例随处可见,只是我们缺少发现这些事例的双眼.下面我就举几个被我们忽略了的例子,看看我们的孝道指数有多高,看看我们的孝心在哪里.

首先,我想问问各位,谁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穿多大的鞋?父母平时喜欢看什么电视,听什么音乐,喜欢吃什么……我这么一说,可能有人会笑话,因为这不是和我们写的同学录相似吗.对自己的父母也来这一套,不是太无聊了吗?不,这不但不无聊,而且很必要.你们想想,我们谈到情时,一般是个什么顺序呢?是不是亲情,友情,爱情.口头说出来排序有讲究的,这其中排首位的是亲情吧,最后才是爱情.而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口是心非,嘴巴虽老在说亲情,友情,爱情,总是把亲情放在首位,现实生活中做起来基本上都是颠倒过来的.首先考虑到的都是爱情,当然我也不排除有那些将亲情放在首位的"孝道之人”.又回到上面那个问题,初中或高中毕业时,大家应该都买过同学录吧,至少也写过吧.若你买给别人写,首先是给男生写还是女生写呢?若是给异性写,是不是将”爱情”放在首位了,既然这些东西,是给你的好朋友写吧.这些不是又将”友情”放在了第二位呢?然而亲情却没有考虑在内,这里包含的亲情就是,你花父母的钱搞这些玩意,是不是”破费”了呢?当然这值不了几个钱,但是,如果有人考虑到这点,就不会花十几块,甚至几十块去买同学录了.就该象我当初学习了,我只花了1块钱,就搞定了你珍藏友情的方法,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有人会想:不会是拿一张白纸让同学写吧.对,你还差点就说对了.我花了1块钱,买了张我们(我的好朋友)都比较喜欢的明星海报,在反面空白处,每人签个名,写下自己的格言就ok了.

再次折回到最上面的问题,你的孝心在哪里?是否记得你的亲人(父母)生日号,电话号码,爱好什么,这只是很小的事情,却足以折射出你的孝心.对于亲情与爱情,有一个很老套的问题:你的母亲与女朋友落入了水里,而且都不会游泳,而你会.你要去救她们,而只能救一个.同学们,这你们应该听过吧.都不好回答是吧!两个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要看你对于亲情与爱情的地位分析了.

同学们,从今天起,记住父母的生日,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每天少拨打你那个你熟记于心的号码,每周都拨打一次父母的电话.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