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校开班第一课思想汇报 > 导航 >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党校开班第一课思想汇报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很好地提升我们的思考水平,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课时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篇一:第一课时

(一)注重多学科的交融,激发学习兴趣

“不仅只是单学科的教学,更是多学科的融合。”孩子对于艺术的

感受力就比较强烈、比较敏感。所以,我以音乐导入,配以“欢庆”的图画,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在朗读感悟中配动作,使语文不单单是语文,更是人文、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是融音乐、美术、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体,孩子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文化,使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我教学“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时,当学生看到课件播放的累累硕果的画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尝一个!”……更如,让学生表达“献上”、“举起”、“飞着”、“奏起”等动作词时,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在这种多形式的教学中非常积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孩子的各项潜能,让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互动,交叉相融,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层,提高阅读能力

这首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文本内在的意义,文本的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案例中读悟课文前四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配上动作自由读,这就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在阅读中我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来深刻感悟语言,如“田野献上金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时,让生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边读边质疑,解惑再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内在的蕴意。

(三)捕捉课堂生成,珍视独特感受

着名的儿童家卢梭曾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将其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心智活动也是各不相同,在课堂中由此产生的独特的感受既无法预设也很难预知,全凭学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课中,学生就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诗时,我就质疑“四句你们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当时学生提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说果实是金黄的?”“旗帜是什么?”“枫林跟旗帜有什么关系?”“鸽子有很多种的,为什么要说是洁白,而不说灰色呢?”“大海会唱歌吗?”……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就如泉水喷涌而出;这也是课堂教学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此时,我只充当质疑中的一个引导者,儿童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如果当时我怕“乱”、怕“错”,怕学生“节外生枝”而制止他们跳跃的思维,那必将抹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主地读、说,让学生自已诠释问题,将课堂真正还给他们。当然,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们急于表现,急于交流,而随机生成的问题有许多也是我们备课时无法预知的。本堂课我惭愧的是,我把孩子们估计得太低,孩子们的学生真的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他们是创造者;在学生课堂质疑的一个环节中,正当我为学生的精彩问题与回答而满意时,打算继续下个环节时,一双小手举了起来,问道:“蓝天上的鸽子为什么是洁白的,而不是其它颜色的呢?”当时,我因为学生的质疑诠释已用去了半节课的时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后来,课后想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当时我能抓住这个课堂生成点,由它点出祖国和平祥和的景象,洁白的鸽子代表着纯结,美好的生活,那必将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而我却放弃了这一契机。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对孩子们的想法和体验,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强化语言积累,凸出课堂语文味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对于处于低年段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更应重点应用语言教学,重在言语能力的培养。但实验新课程以来,从形式上看,课程改革后的书谈化了语文训练这一方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训练也是一线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本课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在理解课文时,我就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开头导入,让生观看了录像理解了欢庆一词的意义后,让生学以致用,除了说“欢庆国庆”之外,还能说欢庆什么?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础,“欢庆××”这样的说话训练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还做课堂词语的搭配练习,在让学生把打乱的词语拼成完整的句子时,学生就从中发现了怎样搭配词语,组织语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胆畅谈自已是如何把这些打乱的词语找到自已的“家”:有学生说“我觉得旗帜就只能举起,就像我们升国旗一样慢慢往上升。”“鸽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飞着!”“田野要跟金黄的果实对,因为只有田野里才有各式各样的果实。”……学生用稚嫩的想法说着自已的发现,让我设计这一环节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适时的强化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课就应当如此,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凸显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总之,在课堂中,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给他们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使他们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篇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桥》,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上的第一课时。

这是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同时又是一篇感悟较深的文章。第一课时我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与人们的慌乱、木桥的无奈,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从两条线入手,大雨和洪水的凶猛,人们的反应,再到引导学生说出人们心中的桥此时此刻是座生命桥。至此,课文也达到高潮。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开始,我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导入,让学生交流世界有名桥的名称,了解用途,再提升桥的意义。然而,原本想让学生说的桥的种类和用途学生也说不清楚,更加没有办法提升桥的意义。我犯了主观错误,农村的孩子对一些桥只有简单的了解,课前搜集的资料不充分,因而,在教学后,我带领孩子们上网搜集各种桥的资料及图片,清楚明了,再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学生对比之后对课文中的木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但是,在对句段的分析时,我又犯了指向性不明确的过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试着让学生找出大雨和洪水的句子,然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我想让学生通过找出洪水和大雨的句子,自主阅读,感悟,体会洪水的肆虐和汹涌。学生学生纷纷举了手。谈了自己的体会。而这时,第一个学生说到了第一句,读到了雨水的大,此时,应该是马上将这句话吃透,而我却问了句,谁还有想说的,学生说到了其他地方。同样的过失出现在“人们疯了似的往南跑”。其实,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总是会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而学生在回答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准确的引导,引导语必须简洁准确,指向明确,如果不明确,就会犯走回头路的错误。

篇三: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根据课标要求,将本课时的目标定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学会“好”“友”“心”三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ㄑ”“卧勾”。体会秋姑娘对朋友的关怀与体贴,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将本课时教学重难点定为:学会“好”“友”“心”三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ㄑ”“卧勾”。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部分,一开课,我就一边展示课件一边描述:秋天到了,秋姑娘把枫叶的脸都吹红了,美吗?请闭上眼睛把美美的枫叶再展现一遍吧!(再课件展示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有意识地造成悬念,激起遐想,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2、能凸显我们低年段的教研主题,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教学。如在教学“好”“友”字时,告诉学生:“好”,会意字。古时候人以有女儿又有儿子为“好”。现在认为,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只要听话、懂事,都是好孩子。引申为美好。友,会意字。表示两手相交,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相握,表示友好。并以简笔画画出两只手相握的样子以表示友好。

3、教学主线明确、清晰。先由“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以“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谁写了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概了解秋姑娘是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再以“秋姑娘用什么来写信的呢?”引出“片片枫叶”,理解“片片枫叶”是很多枫叶,说明秋姑娘写的信很多,因为好朋友多;最后引出“好朋友”,学习“好”“友”,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

4、注重人文教育。在学习“好朋友”一词时,学习了“好”“友”之后,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得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吗?他是怎样关心你的?或你关心过你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关心你的朋友的?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5、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引导学生理解“一片枫叶”与“片片枫叶”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图片,学生很快地就能直观地认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6、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如在学习“好”字时,让学生尝试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字理识字教学未能很好地体现。如在教学“友”字时,我只告诉学生“友,会意字。表示两手相交,上面一只手,下面一只手,两只手相握,表示友好。”并以简笔画画出两只手相握的样子以表示友好。如能在简笔画旁边再板出“友”字,让学生有一个掺照,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友”字,识记“友”字。

2、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好,本来第一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学习第二自然段未能完成,“心”字的字理教学不得体现。我在设计教学“心”字时,先告诉学生:心,象形字。左边的点表示左心房的心盖,卧勾就是心房,中间的这一点就是通向心脏的血管,右边的这点就是右心房的心盖。再以简笔画画出。如果在第二课时教学这个字时,也要在简笔画旁边书写一个“心”字,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心”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心”字,识记“心”字。

3、在学习“好朋友”一词时,学习了“好”“友”之后,并由“好朋友”引出话题:你有好朋友吗?你认为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得过谁的关心了吗?他是怎样关心你的?或你关心过你的朋友吗?你是怎么关心你的朋友的?让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这是我本来的教学设计,但由于授课过程中的疏忽,把问题问成了“你帮助过别人吗?”造成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文本,偏离了“朋友”这个主题,也偏离教学目标。

4、在初读生字卡的时候,我是让学生开火车读,在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读困难。在这个教学环节如能先指名学生领读,由会读的带动不会读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开火车读,就可以大大的降低难度,

5、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为了反馈我给学生提出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我就直接分自然段、分小组朗读,再加上我的初读要求过多,忘记了我的学生只是一年级的孩子,这样给孩子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6、由于我本人缺少自信、缺少激情,使得整个课堂缺少活力、缺少低年级课堂应该有的那份朝气。

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要努力地把存在的问题克服,把老师们的意见与建议融入我的课堂,尽自己的能力让我的课堂教学更上一个层次。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实习第一课体会


今天是我实习那么久的第一次上课,早上的时候就开始很紧张,连早餐都吃不下……到了学校,指导老师关老师问了我一些情况,自己讲的很没有底。后来老师知道了我的紧张,就跟我聊天,消除我的紧张感,希望我表现好点。确实在聊天的时候我忘记了我要上课的紧张,可是一停止聊天,我就想到了要上课,心又提到了嗓子眼!

可能是同学第一次看见我上课,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有点没有纪律,不过也算给我面子了,很快的就和我配合很好了!一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跟我还是有蛮好的互动,老师也说这是我的亮点,是我上课的风格!不过到了后半节,自己有点乱了阵脚,学生也就开始乱了起来!不过经过调整,大部分学生恢复了状态!

现在,来总结这一节课:

1. 学生学习热情虽高,不过自己的提问不够好,使得学生“放得出去,收不回来”

2. 自己的课堂设计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导入花费的时间太多,还有过多的互动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得还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讲透!(虽然其他老师也没有讲完,可是,本来自己的设计的要讲完的,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自己处理不好!)

4. 板书设计不好,擦了又擦,把自己的例题板书都擦去了!

5. 太过于口语化,如:快点算,快点,我跟你讲……显得随便,学生可能会不重视,也不利于班级管理!

6. 提问语不够准确,过渡语不够自然!(在这个方面是要花最多时间来训练自己的)

终于,第三节来临了,自己心里直打鼓,还是告诉自己:不要怕,随便上就好!一看到老师和同学坐在后面,心又紧张起来了,脑海里一片空白,紧张得语无伦次了!自己设计好的语言什么的,全都忘了!也因为今天是补课,学校的上课铃声没有响,学生都在操场上玩,叫了几个学生去叫他们回来上课都叫不回来。最后,幸亏铃声还是响了,不过已经过了上课时间好几分钟了!!

7. 强调不够多,学生的错误没有细讲!

3. 重点抓到了,可是难点却没有突破!

这就是我这节课其中一些不好的地方,希望能吸取教训,下次不要再出现那么多问题!期待自己的进步!!

党课第一课心得


通过党课第一课的学习,作为一名无比优秀的党员,切切实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这些事这些人,都让我深刻的理解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想觉悟,在此分享心得。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课第一课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党课第一课心得篇1

第一次党课是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陈雄辉书记为我们上课的。第一次课陈书记为我们介绍了党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觉得这个是很必要的,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党员也不例外。党员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章程中是1864年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章程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但是后来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渐成熟,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也随着进行了演变。如1945年6月11日,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章程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凡党员均有下列权利:(一)在党的会议或党的刊物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的实施问题之自由的切实的讨论;(二)党内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向党的任何机关直至中央提出建议和声明;(四)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工作人员。但是等到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又取消了对党员权利的保障制度。最终200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20xx年10月24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党员权利,规定了八项条款,包括了参与权、知情权、培训权、意见表达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申辩权、意见保留权、申诉权和请求组织帮助权。

第二次课是由政行学院的冼德庆教授为我们上课的。他主讲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与纪律。首先讲了我国的民主集中制,说明了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包括四个服从原则,民主的原则,报告原则以及相互沟通和党务公开的原则,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禁止个人崇拜的原则。第二个主要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党的纪律特征是:1、党的纪律是统一的、平等的纪律2、党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3、党的纪律是科学的纪律4、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部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外事纪律;保密纪律。

其中讲解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时,陈书记还为我们进行了案例分析,比如说陈少敏事件。而且还介绍了其他国家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我国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在进行讲课的过程中陈书记问我们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进行举手表决。该问题是指:在当今的社会,我们还应该向雷锋学习吗?其中有少数同学觉得雷锋已经过时了,他不再是我们的学习榜样;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雷锋精神我们还是应该继承的,但是必须要和当今的社会接轨。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发扬雷锋精神。

并且强调了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党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的重要保证;是团结党的队伍,保证党的先进性的有力武器,是维护党在组织上团结一致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条件。当我们了解了党的纪律之后,就应该知道违反党的纪律应该受到怎样的处分,比如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等。最后冼教授还对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提车了几点要求:比如坚决遵守政治纪律,自觉用党的纪律国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等。我认为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想真正的成为共产党员就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以上是我们这周党课给我带来的主要感悟。我觉得我们应该非常严肃认真的学习有关党的知识,更加透彻深入的了解党的特征要求,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课第一课心得篇2

这是我第一次上党课,心情无比光荣和神圣。以下是本人的党课心得体会:

党课在国歌声中郑重开始了。本次课由xx技术学院的陈xx书记为我们讲授《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书记首先现场了解了大家对入党的看法,并用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语言跟我们讲入党的重要性。作为党校的第八期学员,我们是那样的期待呀。听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我不禁楞了一下,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是要做很多义务,至于权利,了解真的很少。陈书记知道大家对党员的权利了解很少,所以着重为我们讲解。

党员权利的演变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过程,陈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举了很多例子,包括陈少敏事件、越南共产党、其他国家的政党做法。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螺旋式发展才能不断前进和完善。大学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还记得,大一的时候我成绩不好,很是灰心,觉得大学没什么意义。后来在师兄师姐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渐渐发现大学学习不是谁天生就能适应的。新环境,新专业,新同学。期间,肯定会遇到种种不如意,还好我坚持了,努力着,才有这越来越好的成绩。陈书记还讲了一个女生宿舍风波的例子,大概是说一个宿舍里闹不和,老师首先追究了宿舍里是党员的女生的责任。女生却觉得很委屈。这件事也引起我们的深思,党员的责任究竟是什么?党员的思想积极性显然要比其他同学高,这固然没错,但是处理不好同学关系都是党员的错么?谁都会犯错,党员也不例外,然而宿舍关系问题显然和是不是党员没有多大关系,关系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解决。想想生活中很多人也喜欢给党员扣帽子,觉得当了党员就应该多无私奉献,什么累的活要主动承担。看来,大家都把党员的权利给忽略了。经过这一课,获益匪浅。

通过课堂的认真听讲,我了解到党员权利与义务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章程中是1864年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章程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是啊,自古以来权利与义务相生。然而,党员的权利是一开始就有了么?不是的,期间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1945年6月11日,我国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然而,在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党章取消了关于党员权利保障的规定。直到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份具有转折意义的党内文件,明确规定: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是严重违反党纪的。并于2016年10月24日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至此,党员的权利才正式规定了八项条款,包括了参与权、知情权、培训权、意见表达权、建议权、批评权、监督权、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申辩权、意见保留权、申诉权和请求组织帮助权。

党课第一课心得篇3

第一次上党课,在讲课结束的时候突然有种不想下课的冲动,李幼珠老师生动幽默,

妙语连珠,本来枯燥无味的政治,她却能口若悬河,而且激情澎湃。在上完课后,让人想入党,决心为党奋斗终身的信念更加坚定。

这次课程让我感悟颇多。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次课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我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信心。

曾今对入党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刻,对入党的动机也不是很明确,今天老师的金玉良言让我深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堂课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党员的基本素质和条件。原来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共产党员是必须要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而且能够随时把自己看成是劳动人名的普通一员。要能够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而这些并不是口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作为一个想向党组织靠拢的人来说,首先,就得学好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承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理论。其次,要能够坚信中国共产的领导,坚信我们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地向共产主义迈进。最后还必须要能够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顾历史还有我们身边的那些事,今天的生活真的来之不易,让我不敢再对生活锱铢必较。让我看到了党员的那颗赤子之心。在旧民主主义战争不断遭到失败的情况下,我们的党员领导者们看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性,从此带领我们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道路。国家危难的紧要关头,是中国共产党带给了我们希望,同时也是他给了我们一个安定的邦国。而在大家都敌视中国,国名经济溃烂不堪的时候,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家制定计划,度过天灾人祸,直至改革开放,直至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的稳固上升,让别我不敢小觑,让我们成为一支坚强的后起之秀。

在如今市场化经济时代,虽然说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可是地震来临时刻有那么多募捐,有那么多不顾自己生命的志愿者,有那么多颗火热的心灵,而他们中有那么多时党员,这也不禁让我想起了人民的儿子雷锋,他说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个无比优秀的党员,切切实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这些事这些人,都让我深刻的理解了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想觉悟。

于此同时,这次课程也让我能够深刻的明白了我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入党的原因,不是为了在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面子,不是凭着感觉走。而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是为了实现我生命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献自己照亮别人。是为了构建未来的桃花源,为了构建那个乌托邦社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7第一课时课后反思


教学就是一个学习组织,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学习。我们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生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学习环境;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并且注意三者 的结合,以创造在学生年龄段上的堪称高水平的影响深远的学习活动。多年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一直在探索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初一的时候,我尝试过情景教学法,尝试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可是,自从升入初二以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爱学英语了,对于我常用的那些方法,他们似乎疲劳了。这是我才发现,不仅仅是初一的学生需要激发兴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的、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当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都很浓厚。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遇到一些困难,如单词记不住,语音语调掌握不准等,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成绩就会随之下降。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在八年级上unit7的第一课时里,我们学习的香蕉奶昔的做法,关于吃的话题,学生们就一直感兴趣,但我想把所有材料和搅拌机带入课堂并不现实,可是没有这些东西课上起来就没有意思,很枯燥。于是,一上课,我便对同学们说,这堂课,我用一只手教会你们做奶昔。同学们眼睛马上瞪大了。他们就想看看是怎么回事。于是我边讲解做法,边做手势。我用一根手指当做“香蕉”,把所有的动作和新课结合在一起,学生们边笑边学。这堂课的效果显而易见,只有两位同学不能复述奶昔的制作过程,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成功感了。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多大的学习,都不能忽视激发兴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