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2024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

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年的工作就这样过去了,在初中化学教师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之际,就可以总结一下,我们则能写一篇个人年终总结来回顾这一年的工作生涯,针对公司要求,如何才不致让初中化学教师的年度回顾显得平庸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老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化学老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篇一)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三172、173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xx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和生产生活中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繁杂,尤其学到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高锰酸钾制氧气,固固加热的装置,集气首选排水法,向上排空也可以,操作步骤7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过氧化氢制氧气,固液不加热的装置。常温可行节能源,操作安全又简单:“查装定收”只4字”。再比如:学

生对分子原子离子较难理解,我将之归纳为“构成物质有三子,分子、原子、和离子,其中原子是根本,3条路径构物质。”“金属单质、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这3类,都由原子直接构。”“非金属原子先组合,构成分子种类多,多数物质分子构:双原子分子单质,非、非组成的化合物?”。化合价编成顺口溜,元素和原子序数编成歌谣教学生会唱着记,制作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和名称等等。

二、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

查看全文>>>

个人工作总结——中学化学教师

个人工作总结——中学化学教师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和各种会议。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各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原创:教育科研工作、化学组的组务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工作量较大,是超工作量的。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上半年,教高一的4个班(⒎⒏⒑),周课时节。下半年,教高一4个班(⒌⒍⒎),周课时节。星期六经常是一上就是4个小时,超负荷运转。这学期后阶段,在级部主任的安排下又增加了奥赛、培优班4个(没有收费,只是教学),没计报酬,辛勤工作。 教学业绩明显。教学中,认真备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们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大综合了,但是我们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原创: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本人是高级教师,是济南市化学中心组成员,是市化学教学会理事,是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历年来,在评教评学中都获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评,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素质较高,成绩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经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所教班级成绩较好。 带好青年教师,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一名老教师,不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学年,我任新教师王志民的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师成长很快,班级和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学校“教学新秀”。~学年,我任新教师刘晓华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新教师荣林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这二位新教 查看全文>>>

这篇《化学教案:浅谈中学化学概念的分类教学法》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浅谈中学化学概念的分类教学法 博爱县玉祥中学,河南 博爱 454450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65-02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教学中把一些概念冠以“双基”之一的“基本知识”,可见讲清概念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其它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再拥有一定的基本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或学习中以基本概念为基础,基本技能为手段,以社会发展中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为养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概念,任何一门课程中包含着多个概念,相比之下,中学化学中的概念可谓多矣,粗略统计下就有200多个,如何行之有效地将这些基本概念传输给学生,并使他们易懂、勿混、牢记、活用呢?教师如何能对中学阶段的概念通盘考虑,将其分类,不同类别的概念施以不同的传授方法,或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我对中学化学概念的大致分类及各类概念所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简单概念——导读 不妨将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谓之导读。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越是简单的概念越是难以表达清楚,可意会,不可言传,化学教学中有不少概念简单明了,如元素符号、原子、分子、分子式等,教师无须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从课堂中划出一定的时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概念的真正含义,比起教师在那儿打比方、举例子来省时、活力,且容易掌握得多。 二、直观概念——观察 有这样一类概念,它是根据事物自身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借助于汉字词组独特的、形象的表达来加以定义的,这类概念直观、明了,故称之为“直观概念”,学生凭借对汉字词组的理解便可接受。中学化学中这类概念颇多,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的深刻性和记忆的持久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演示有关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从中悟出概念的真正含义。如开始学习化学时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概念的传授,即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拿一根蜡烛,加热溶化和点燃两现象加以对比,先让学生指出其不同之处,再加以总结、归纳,得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结论,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能鉴别地氮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化肥的简介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79-8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很多,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拿出常见的氮、磷、钾肥让学生观察,然后填写下表: (1)氮肥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磷肥中一定含有磷元素,钾肥中一定含有钾元素。给出2分钟的时间,二人一组,一个同学说 出化肥名称,另一个同学写出化学式并说出这种化肥属于哪种肥料。 (2)氮肥中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应密封保存。 (3)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算出一种氮肥的含氮量,让学生说出每种氮肥的含氮量,记住。 (4)给出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农作物的症状,由其他学生说出这种作物需要施用哪种肥料。 3.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复合肥料。如nh4h2po4、(nh4)2hpo4、和kno3等。 4.浅谈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和弊。 【教师点拨】 总结归纳化肥的作用时,尽量简洁。氮肥长叶;磷肥长根;钾肥长茎。农作物哪一部分出了毛病,就施哪种肥料。 【跟踪练习】 1.为了防止枇杷裂果,果农要适时适量地施用钾肥,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a) a.k2so4 b.co(nh2)2 c.ca(h2po4)2 d.nh4no3 2.下列化肥中,能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b) a.kcl b.nh4no3 c.nahco3 d.ca(h2po4)2 3.小明家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你认为应增施的化肥是(a)a.氯化钾 b.碳酸氢铵 c.尿素 d.磷矿粉有效成分 学习指导二:初步学会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82-83页的有关内容,同学们自己动手作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了解离子的概念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培养]: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初步学会科学抽象的学习方法;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他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想象,表象的形成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离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①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②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③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

[新课引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一种粒子是离子。

什么是离子?它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研究原子的结构。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说,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那么电子是怎样运动的?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又是怎样排布在核外空间的呢?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讲述]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我们将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电子层。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依此向外类推,分别叫二、三、

学生回答: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分子和原子

学生倾听

注意想象

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复习巩固旧知识

通过设问,激发求知欲

这方面的知识学生缺乏,老师讲解要详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设问]多个电子又是如何分布在电子层上的呢?

[讲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

②电子总是从内层依次向外层排布;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提问]核外电子的排布如何表示呢?

[提问]下面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请说出它的涵义。

[练习]1、写出核电荷数为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交流回答】 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与探究1】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0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归纳总结】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了解人是如何摄取这些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有用信息。 (2)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健康方面的重大贡献。 (2)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坩埚钳、酒精灯、10%的稀盐酸、鱼骨、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几类人体必须的营养素,同时了解了水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须 的营养素,那么,今天我们来了解无机盐的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 人体生长过程中需要6种营养素,根据营养素的组成元素,你认为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 【学生回答】 由水可知人体内有h、o两种元素,由糖类的组成可知人体中含有c元素,由蛋白质的组成,可知人体内含有n 元素。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7~p98,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以多媒体展示)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有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1.50多种,除c、h、o、n以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水、油脂形式存在外,其余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2.氧元素、钙元素。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超过0.01%的称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 【阅读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8,了解常量元素中钙、钠、钾三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取两根鱼骨,其中一根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另一根放在10%的稀盐酸溶液中浸泡一会,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 、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 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总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的观点;理解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为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该部分没有要求。

观点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材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采用图画和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的观点。

教材以合成氨工业为例,指出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建立观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会趋于相等。教材以蔗糖溶解为例指出在饱和溶液中,当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并进而以 的可逆反应为例,说明在上述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就处于状态。这样层层引导,通过图画等帮助学生联想,借以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状态建立的教学难点。

教材接着通过对19世纪后期,在英国曾出现的用建造高大高炉的方法来减少高炉气中 含量的错误做法展开讨论。通过对该史实的讨论,使学生对的建立和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置知识台阶,充分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等启发学生联想,借以建立的观点。

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

1.以合成氨工业为例,引入新课,明确研究的课题。

(1)复习提问,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2)明确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并提问可逆反应的定义,强调“二同”——即正反应、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强调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对任一可逆反应来讲,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3)由以上得出合成氨工业中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即如何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合成氨的产量;一是如何使 和 尽可能多地转变为 ,即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研究的问题。

2.从具体的化学反应入手,层层引导,建立的观点。

如蔗糖饱和溶液中,蔗糖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时,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又如 ,说明一定温度

查看全文>>>

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2024人教版中学化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