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2024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小编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 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交流回答】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

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

【展示交流】

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

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

【阅读回答】

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

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

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提出问题】

通过上述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想法?

【交流回答】

有一些花可作指示剂,如牵牛花、蝴蝶兰花、玫瑰、紫甘蓝。

【过渡】

上面我们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 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请学生观看课本图8—16、8—17、8—18等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或展示矿石样本或放录像]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 、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教学过程 学习情境 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发言]如: 1.想知道这它们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3.想到它们可能是不同颜料与水混合而成的。 4.它们颜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探究化学奥秘的愿望很强。同学们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它同这五种液体一样,都属于溶液,学完了本节课后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引导]同学们桌子上都摆有食盐、蔗糖及别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动与探究一”的内容进行实验。 [投影]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 试验用品:食盐、蔗糖、水、烧杯、玻璃棒、药匙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学生讨论、总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只有在“两个一定条件”下,它们才有确定意义? 【交流回答】 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能力。 【活动与探究1】 1.向盛有20°c水的烧杯中加入nacl,向盛有40°c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nacl与kn03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40g20°c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都达到饱和状态。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100g20°c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c水中加入kn0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归纳总结】 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等量的溶剂里,人们统一规定:在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大要素:①一定温度下;②100g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④溶质的质量。 【提出问题】 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工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 (生纷纷议论,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图片:(死海图片) 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 生:盐份多,浓度大。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如何区别两杯食盐水的浓度大小? 生:通过品尝它们的甜味和咸味大小鉴别,更甜或更咸的为浓度大的糖水或盐水,反之浓度小。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大小。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大小呢? [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1.0 g、1.5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①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地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 师:对于食盐溶液的浓度大小,也可以通过下列实验判断。 【探究实验】鸡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个烧杯,加入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 [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a.ph=14 b.ph=7 c.ph=1 d.ph=0 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习使用酸、碱、盐溶解性规律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前人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教学工具 1.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3.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前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等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大理石。 二、新课教学 师: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你们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生: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俗称石灰石。 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师: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生:caco3+2hcl===cacl2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能鉴别地氮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化肥的简介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79-8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很多,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拿出常见的氮、磷、钾肥让学生观察,然后填写下表: (1)氮肥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磷肥中一定含有磷元素,钾肥中一定含有钾元素。给出2分钟的时间,二人一组,一个同学说 出化肥名称,另一个同学写出化学式并说出这种化肥属于哪种肥料。 (2)氮肥中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应密封保存。 (3)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算出一种氮肥的含氮量,让学生说出每种氮肥的含氮量,记住。 (4)给出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农作物的症状,由其他学生说出这种作物需要施用哪种肥料。 3.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这样的化肥叫复合肥料。如nh4h2po4、(nh4)2hpo4、和kno3等。 4.浅谈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和弊。 【教师点拨】 总结归纳化肥的作用时,尽量简洁。氮肥长叶;磷肥长根;钾肥长茎。农作物哪一部分出了毛病,就施哪种肥料。 【跟踪练习】 1.为了防止枇杷裂果,果农要适时适量地施用钾肥,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a) a.k2so4 b.co(nh2)2 c.ca(h2po4)2 d.nh4no3 2.下列化肥中,能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是(b) a.kcl b.nh4no3 c.nahco3 d.ca(h2po4)2 3.小明家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你认为应增施的化肥是(a)a.氯化钾 b.碳酸氢铵 c.尿素 d.磷矿粉有效成分 学习指导二:初步学会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82-83页的有关内容,同学们自己动手作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

查看全文>>>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

范文资讯网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2024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