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高三化学老师年度总结 > 导航 > 高三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高三化学老师年度总结

高三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而写出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教学水平。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三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4.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化学实验的安全

一、实验操作规程

(一)遵守实验室规则

1.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须按指定座位就坐,不准大声喧哗,不得乱扔纸屑、杂物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2.实验课前,学生要预习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3.学生实验前要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和所用仪器、药品的性能,弄清实验步骤;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做好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4.要节约水电和化学药品,爱护仪器设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拿走公物要按情节轻重和有关规定作相应处理,并记录在册。

5.实验完毕后,要认真整理和清洗仪器,并放回原处;打扫实验室并关好水、电、门、窗,经老师或实验员验收后方可离开。

(二)了解安全措施

1、剧毒药品要单独专柜保存。

2、实验中主要做到五防:a.防爆炸;b.防暴沸;c.防失火;d.防中毒; e.防倒吸。

其具体操作如下:

①点燃可燃气体H2、CO、CH4、C2H2、C2H4等之前先检验纯度,防止不纯气体点燃爆炸。

②H2还原CuO和CO还原Fe2O3等实验,在加热CuO或Fe2O3之前应先通入H2或CO,将实验装置内的空气排出后,再加热,防止H2或CO与装置的空气混合受热爆炸。

③制备有毒的Cl2、CO、SO2、H2S、NO、NO2等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尾气应用适当试剂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④若加热方法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收集气体时,先将导管从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

⑤一些特殊实验,还需加装安全瓶。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化学试剂应有专人妥善存放。废水、废液应妥善处理。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1)酸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水冲洗,若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并涂上3%~5%的 NaHCO3溶液。浓碱液溅到皮肤上,用较多有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大量酸洒到桌上,可加适量NaHCO3中和,然后水洗。大量碱洒到桌上,可加适量稀醋酸中和,然后水洗。

(3)液溴、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用酒精擦洗。

(4)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在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向酒精精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酒精灯冒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5)金属钠、钾、镁起火,用沙子盖灭或湿布盖灭。

(6)一般的割伤处理:应保持伤口干净,伤口内有异物应立即取出,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药物或消炎粉。不要用手触摸伤口或用水冲洗伤口。

(7)温度计水银球碰破,可用硫磺粉覆盖吸收。

(8)误服铜盐、汞盐等重金属盐,可喝豆浆、牛奶或鸡蛋清解毒,再服用泻药MgSO4等。

(9)制备有毒气体(例如Cl2等)可在通风橱中进行。

Fwr816.COm小编精选

高中高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情分析

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

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

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 (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

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 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 (箱、包、打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略)

高三化学教案:钠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
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
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品
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 第二章 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 第一节 钠
[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密度导电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
[思考]一块钠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同上。
[学生实验]切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请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其他同学补充](钠首先融化成球状,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现象分析]钠融化成球状说明什么?(钠的熔点低)生成淡黄色固体说明在加热时钠与氧气生成了一种与氧化钠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Na2O2)。
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过渡]钠在空气里很容易燃烧,如果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火?
[实验]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只要绿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浮、熔、游、红)。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是水?
[学生讨论及回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及讨论结果,请大家归纳出钠的性质。
[板书]2.钠与水反应
[讲解]由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可知,Na与H2O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水和带有大头针、漏斗和导管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
[板书]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
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高三化学教案:过滤和结晶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

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溶解  过滤  蒸发  烧杯  玻璃棒  漏斗  铁架台  药匙  量筒  天平  砝码  蒸发皿  酒精灯  2.碳酸钙  3.3  2  1  4.饱和  晶体  蒸发溶剂  5.晶体  冷却热饱和溶液  6.饱和

附4:随堂检测

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
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

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B.食盐和硝酸钾
C.氯化钠和氯化钾
D.铜粉和铁粉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

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

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

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

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9、氧族元素

10、氮族元素

11、碳族元素

12、碱金属

13、镁铝铁

14、同分异构

15、烃及其衍生物

16、糖类、蛋白质、油酯

17、有机合成材料

18、物质的量及计算

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

20、方程式计算

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

23、实验室制法

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

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高三语文复习课教案:修辞(修辞方法)


课题:修辞(修辞方法)复习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
教学目标 :
学会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学会把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重点;
学会设计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方法;
学会调控修辞方法部分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 :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
学生解答近几年高中会考、高考中有关修辞方法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修辞方法部分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 :
理清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修辞方法部分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可能一:不知道,或不太知道。
可能二:根据高考说明回答“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
考试说明(包括会考高考) B、考试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4个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
能够辨识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列出8种,会考列出12种);
能够理解修辞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
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能够根据要求运用修辞方法。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修辞部分的复习重点
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
会考的选择题中,修辞方法是必考题,题型已由单一的辨识题演变为辨识修辞方法与理解表达作用结合考的形式。
高考的选择题中,近几年已没有单纯的修辞题。而是放在以下题型中去考:a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b 现代文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c 语言运用题(第五大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写作(造句)。② 根据自己的知能结构现状:
在预习中,我们利用会考高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修辞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我们要时刻都有学习效率观,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地安排复习的内容、复习的时间,这样才是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如何设计有效的复习方法。
2.学生讨论献策,教师点评。
3.师生共同小结:
遵循的原则: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以训练带知识的原则,
查漏补缺及时矫正的原则。
具体的方法:
辨识题。我们要善于抓住各修辞方法的特征加以辨析,特别是几种不易辨别的修辞。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来分析。辨识题的复习要结合理解题同时进行。
理解题。对于理解语意,我们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并且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表达作用,我们则既要考虑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也要考虑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评价题。我们要掌握各种修辞在具体运用中的要求,也就是要掌握评价的标准。评价题虽不常见,但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运用题。往往是综合题,需要我们考虑各方面的命题要求,既有修辞上的,也有可能是句式上的,还有可能是内容上的。我们可以结合小写作练习进行。
调控训练内容
教师提问:
大家都很反对“题海战术”,但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好训练的“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调控自己的训练呢?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指点以下内容:
大家可以对《强化训练精编》中的修辞练习题作一分析,按照复习目标中的四个考查点,看一看这个练习题题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辨识题太多,运用题、评价题太少)
每一个能力点大致需要训练多少次才能达标?
我们还应该再增加一些什么题型才能复习到位?
师生一起总结:
对现有的训练材料,我们千万不能拿来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选择。否则既有可能造成无效劳动,也有可能造成训练不到位。
要调控好训练,应注意几点:
要注意题型分布的合理。
要根据自己的现状确定训练的“度”。
要会选择有效的训练题。
要学会控制训练的节奏。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没有在修辞本身的认知上作更多的讨论讲解,而是着眼在如何复习修辞,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复习的能力,能够提高语文学科元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是我们要培养的终身需要的能力。
这种元认知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清楚地认识到“我应该学哪些内容?”“我应该如何地学?”“我学的效果怎样?”“我应该怎样改进自己的学习?”等等问题。
语文学科的知识是非结构性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策略。只会被动的学习,而毫不讲究学习策略,决不会提高语文的素质。
因此,希望大家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元认知能力。这才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六、作业 布置:
用25分钟的时间作完《强化训练题精编》的修辞练习,并思考评价修辞运用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高中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Na2CO3,Ba(OH)2?H2,O2,CO2 2、? ?Mg,CuO?AgCl,Mg(OH)2,CaCO3

?Fe,H2,I23、? NaOH,HSO,KSO2424?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分类方法1:单一分类法——根据某一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Na2CO3 、CO2 、NaOH 、粗盐、Al(OH)3 、 Al 、

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练习2:请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混合物???

练习3: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2 Cu 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 含镁60%的MgO

分类方法3: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4:对于Na2SO4 、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 钠盐

K2CO3 钾盐

练习5:如果根据酸的分子里是否含有氧原子,可以把酸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两类;根据酸分子电离时所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把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请用盐酸、硝酸、氢硫酸、硫酸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练习6:请模仿酸对以下的碱进行分类:

NaOH Ba(OH)2 KOH Cu(OH)2 Fe(OH)3 Mg(OH)2

写出分类标准和结果(可能有多种结果)

总结: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 得出正确的分类

练习7、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或性质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或性质特点,将这种物质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1)NaCl K2CO3 Na2SO4 NaHCO3

(2)O2 CO H2 Mg

(3)CO2 SO3 CO CaO

(4)生锈铁钉 氨水 蓝矾 含镁60%MgO

初三化学教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二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氯酸钾(另加二氧化锰)或高锰 酸钾。
(2)反应原理:

[
(3)发生装置:给固体加热装置。
[来
(4) 收集方法: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
瓶口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收集氧气时 应注意: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撤去酒精灯,目的是防止试管内温度骤然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 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2>用瓶口向上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导管在集气瓶内应接近瓶底。
(5)验满:
用排气取气法收集氧气,要检验氧气 是否收集满,其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复 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6)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末端先入水,手握容器看气泡)。
<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如以KMnO4制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KMnO4粉末进入导管)
<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给试管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试管有药品的部分加热)
<5>收: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排水充气,取 出 水中)
<6>移:把导气管 移出水面(防止 先熄灭酒精 灯,引起试管内 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倒 吸入热 的试 管,使试管炸裂)
<7>熄:熄灭酒精灯。
(7)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 反应。特点:“一”变“多”。可表示为A=B+ C,与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
(8)催化剂、催化作用
<1>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 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要理解“改变”的含义,它包括加快 和减慢两层含义。
<3>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又不是“惟一”的。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的分解中是催化剂,但不是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三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一文,希望“高三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三化学老师年度总结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