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 > 导航 >

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

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

    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好的物理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职高物理教案模板(合集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职高物理教案模板(一)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

查看全文>>>

神奇的物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通过设计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的神奇和重要 ,从而增加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6、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7、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三、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讲授新课

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1、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

(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具: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调查学校教室里的照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  

查看全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能力目标:

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安装模拟电路》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安装模拟电路》教案 第十四章第3节《家庭用电》(沪科版物理) ——《实验探究:安装模拟家庭电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物理第十四章第5节《家庭用电》的第2课时,是在学习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之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安装模拟家庭电路》。 教材中安排了插座、插头、熔断器、按钮开关、白炽灯的安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虽然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对220v电压的照明电路有些惧怕;对安装插座、插头、熔断器、按钮开关、白炽灯这些技术活,动手能力一般。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这节课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用测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2)学习安装模拟家庭电路。  2、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测电笔判断火线、零线; (2)学习安装白炽灯、熔断器、插座、开关。 【教学难点】 安装白炽灯、熔断器、插座、开关。 【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器材】 卡口式白炽灯和灯头、螺口式白炽灯和灯头、熔断器和熔丝、两孔插座、插头2个、红和绿铜线各3米、花线5米、单刀双掷开关2个、按钮开关、螺口式灯座、闸刀开关、电能表、测电笔、螺丝刀、克丝钳、胶布、电工刀等。 【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师:1.说一说家庭电路主要由哪些部分所组成的? 生:答略。(参考答案: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插座、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等) 师:2.说一说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生:答略。(参考答案:进户线——提供220v的照明电压;电能表——测量和记录用户消耗的电能;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熔断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熔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师:3.说一说电能表、闸刀开关、两孔插座、三孔插座在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生:答略。(参考答案:电能表——接在干路上,火线1进2出、零线3进4出;闸刀开关——接在干路上,使“静触头在上”,不能倒装;两孔插座——应并联在电路中,且左零n右火l;三孔插座——应并联在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做功的快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做功的快慢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率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概念类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意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阅读法。 【板书设计】 §9.4做功的快慢 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二、功率和测算功率的方法 1、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 。 4、功率的单位:瓦(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1kw=1000w 1w=1j/s,表示某物体在1s内做了1j的功。 5、注意:(1)在公式p=w/t中,w、t的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即j、s; (2)要计算功率必须知道功和做功的时间。 6、测算功率的方法:测量出所做的功w和做功的时间t,然后用p=w/t计算出来. 7、例题   例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一重为40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kw? 例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功率为22050w不变,当牵引力是8820n时,它的速度是多少?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提问:1、什么是机械功?怎样才算做功? 2、怎样计算功? 3、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什么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4、一建筑工地上要把500块砖送到楼顶,用定滑轮往上送,一次运50块,共花了120min,而用起重机运送1次就可运完,只要2min就可以了,已知每块砖重35n,楼高20m。试求定滑轮和起重机各做了多少功? 学生解答:定滑轮做的功:共做n=500/50=10次, w1=ngh=10×35n×50×20m=3.5×1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怎样认识电阻》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12.1 怎样认识电阻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通过观察和使用滑动变阻器,体会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之巧、之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有:电阻及其单位,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 电阻与电流、电压一样,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电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应用,定值电阻和变阻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很广泛。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后续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开宗明义,通过一个生活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两灯泡的灯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进而学习什么是电阻和电阻的单位,并激发学生探究电阻的兴趣。知道了电阻及其单位,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不同的导体,电阻有大有小,那么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电阻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基础。关于滑动变阻器,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2”让学生对照实物和结构图,边观察、边阅读,并通过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搞清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画其结构示意图和符号。“活动3”让学生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重点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调节,为下一节探究欧姆定律奠定基础。 本节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3.教学建议 本章内容是上一章电路知识的继续,思路顺承上一章,所以,对于章标题可不必设计专门的“引入”(如直接点题:本章我们将继续探讨电路中的规律),仅引入第一节电阻即可。 什么是导体的电阻 关于电阻,可以像教材那样从生活现象引入,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以下几个实验可供参考。 实验1:如图12-1所示,电源为三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l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镜的焦点和凹镜的简单应用. 2.常识性了解凸镜能使光线发散和扩大视野,以及凸镜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球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主要讲述凹镜和凸镜对光的作用和它们的应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对反射面的分析给出球面镜、凸镜、凹镜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介绍了凸镜、凹镜对光线的作用,最后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1. 可采用对比与实验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球面镜对光的作用.

2.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实验中要注意光路的显示要清晰;尽可能演示凹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纸片的实验.

3. 焦点概念通过实验得出,有利于学生理解.

4. 联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凸镜、凹镜对光线的发散和会聚作用

教学难点:凹镜的焦点

教具:平面镜、凸镜、凹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法1:展示以下三种形状的镜子,介绍其统称为面镜.引入新课介绍球面镜、凸镜、凹镜的概念.

方法2:从复习提问和生活实例入手. 平面镜能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能使物体成像,你还见过别的改变光路和成像的镜面吗? 教师从学生回答中选择其中与本课有关的实例(如汽车前灯的反光镜、观后镜)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提出观察目的,通过观察与现象比较与平面镜对光线作用的不同,得出凸镜、凹镜对光线的作用. 1)由外形上看,3种面镜有什么区别? 2)平行光分别照射到3种面镜上,观察它们的反射光线有什么不同? 3)非平行光分别照射到3种面镜上,观察它们的反射光线有什么不同? 演示上述2、3问题中的实验. 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要注意分析发散作用和会聚作用不一定是要把光束变成发散光束和会聚光束. 2.焦点 方法1: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用凹镜会聚太阳光,将一小片白纸放在会聚点处,让学生观察该点的亮度,不久,白纸就烧焦了,结合书上的光路图说明凹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方法2:在没有阳光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 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什么是涡流?

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 (使学生明确: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 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 ⑵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 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 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三、作业: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物理教案:《电功》说课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 教学程序 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 2.功的表达式如何? 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电流做功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声音,电流通过电视机……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 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猜想,有的说与电压、电流和时间有关,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让学生看书图9-1,画出电路图,目的了解实物的连接方法,……

查看全文>>>

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

范文人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栏目为您提供最新的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2024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以及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格式与范文等相关内容。同时,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希望哪里有最全物理教案专题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