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 > 导航 >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学生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2024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范文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

总结精选(1):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透过两小儿辨日使孔子不能决定谁是谁非,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即使是连孔子也无法决定。也说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教育与学习态度,文章还证明了就连孔子也有不明白的事,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

总结精选(2):[由整理]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及现实好处

文章透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决定谁是谁非,说明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即使是连孔子也无法决定。说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虚的教育与学习态度。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两小儿辩日的道理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总结精选(3):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1.二个小儿能够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

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3.从孔子身上,能够看出,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名赫赫,但是依就敢于承认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无知,能够说是谦虚的表现,这是作为大家的风范。

两小儿辩日的道理4.就问题本身而言,从不同的方面能够得到不同的结论,就是说事物具有二重性,而要得到真理的话,就务必认知其中的规律,这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过程。

总结精选(4):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

查看全文>>>

面对书籍,我们要做的是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作品这本书用最深刻的故事来教育人们。面对书中的人物情节做好推理,认真地写一篇读后感。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读后感?经过范文资讯网精心整理,推出两小儿辩日读后感,欢迎你的品鉴!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篇1

我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后,受益匪浅。

《两小儿辩日》也是篇文言文。它写了孔子在游学时看到两个孩子争论的故事。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太阳离人远的观点:另一个小孩提出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太阳里人近的观点。两个孩子对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前一个孩子凭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视觉感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第二个孩子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触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孔子面对两个孩子的争辩,也无法判决。

我们要去认识大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实事求是,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觉得我自己在学习上就缺少一点独立和创新的精神,过于依赖老师和书本是不能有自己的见解的。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篇2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周记500字

今天,我一则文言文,名字叫做《两小儿辩日》。

这是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讲的是孔子东游,看到了两个小孩在争辩,很是奇怪,于是上前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在中午时,太阳离人远。另一个小孩不这样子认为,他觉得,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正午的太阳,离人近。就这样,他们两个各说各的道理,孔子也不知道谁的话更有道理。两个小孩笑话他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

这个有趣的文言文,体现了两个小孩子善于观察,大胆质疑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态度。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不过有谁像孔子和那两个小孩子一样拥有这样的态度。或许我们有时像那两个小孩子一样,怀疑过很多事情,大胆的猜测过,但是因为没有坚持而放弃了那些想法,天真的,奇怪的,科幻的,难以想像得。而孔子那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又有多少人拥有呢?不懂装懂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可能因为面子,而把那些,不懂的事情说的十分懂得一样,孔子那么知识渊博,遇到不会的难题时,并没有瞎说来误导那两个小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

总而言之,这则有趣的文言文,就是让人们拥有大胆质疑,善于观察,实事求是得态度。

查看全文>>>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这第一天当然是新气象。语文书也不负众望地为我们的第一节语文课安排了《文言文两则》。同学们对文言文想来接触甚少,这回学的两则文言文,不仅向我们阐述了两则生动有趣的故事,也让我们深谙这其中的为人处世。

我对第二则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感触颇深,细细品读,我也发现了我们许多现代社会上的人不曾有的优良品质。以下是《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在这则文言文中,我从孔子不能决也看出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善辩。但是为何这两个孩子能如此振振有词呢?这得归功于两个孩子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他们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及时提出问题,这是现代社会的孩子所缺乏的。但文中的的两个孩子却不同,他们自信,有理有据,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份自信难能可贵。面对他们,我羞愧对低下了头,在学校里,我不敢举手发言,只敢在心里默默对说出答案。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的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刹那间,我顿悟了。

文中的孔子也令人敬佩,他身为大家,本可以不和两个小孩一般见识,却实事求是地说自己无法判断,他本可以随便的认可其中一个孩子的言论,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虚心诚实地大方承认,不被凡人间的阿谀奉承冲昏头脑,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全文>>>

这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查看全文>>>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呢?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画出来。  2.指名分小节读,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3.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4.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机点拨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1)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2)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点评:古今汉字的字意有近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温故知新”,学生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复述故事。 (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口、动脑,感受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

查看全文>>>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能胆小怕事!

查看全文>>>

在海底深处,有着很多神奇的东西。以下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一:《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读完《海底两万里》,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比如你潜入320英尺深的水中,身上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受到175680公斤的压力。身体面积越大,水越深,受到的压力就越大。除了这些,我还了解了很多成语:汪洋大海、异想天开、疑惑不解等等。

这本书里的故事十分惊险,你们想看吗?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二: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听了雷锋叔叔说的这句话,对生命有了一些理解。

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作为。这样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杏林子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她12岁时就成了残疾人,使她退学了,可是她依然不懈地努力,坚持自修,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小偷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的。不用功读书,每天尽做一些违法的事,最后就会被警方抓住,去拘留所。

我每天都在看闲书,不先做作业,一直在浪费时间,外公说我,我还不听,这一直让我扪心自责:唉,自己为什么不学学杏林子呢?难道健全人比残疾人还差吗?一串串问题骚扰着我。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使用生命,不要白白地糟蹋它;争取做个时间的主人。

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我深信,这句话一定会伴我成长!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三: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今天读了《海底两万里》,主要的内容是阿罗纳克斯教授、教授的仆人、捕鲸手尼德因为一次抓捕海怪时发现了原来根本没有什么海怪,是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在鹦鹉螺号上,有许多珍贵的名画,有许多先进的仪器这艘船还价值上亿元,让众人将叹不已。

海底真是美丽啊!找机会我一定好好玩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四: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让我懂得,里面勇敢而坚强。驱使在冒险。

比如:跟又可恶又庞大的章鱼打斗,真刺激;海底很怪的决楚,疑问去调查;有些冒险死去的船员还葬在海底呢;还有船员在海底观赏海景并在漫游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字五: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今天,我把《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看完了,它是一本讲述科学家探索海底世界的故事,书中的人们经历了很多的困难。

从这本

查看全文>>>

篇1:《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

鹦鹉螺号一路走来都非常顺利,这一天,它陷入了困境被厚厚的冰层冻在了海底。开始我也为鹦鹉螺号捏把汗,这艘神奇的艇就这样完了吗?可是,舱里面的人都没有放弃,最后把几万米的冰层断开了,鹦鹉螺号安然无恙的浮到了水面上。

我真的很佩服舱里的人,他们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2;《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

今天我读了《海底两万里》的前三章,让我认识了阿罗纳克斯的仆人孔塞伊。

孔塞伊是个忠心耿耿的小伙子,每次主人去旅行,他都跟随着,慢慢地,他也学会了不少的东西,他对博物学的分类非常精通。

孔塞伊在主人旅行的途中,一定能帮到很大的忙。我好期待海底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篇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

太神奇了!这是我读后最大的感受。

大海不仅能供工给我们吃的,还供给我们穿的。现在您身上穿的这件衣服,料子就是有一种贝壳类动物的足丝制成的。您舱房里梳洗台上的香水,是从海产植物里提炼出来的。您的床是用海洋里最软和大叶藻做成的。您的笔是鲸鱼的触须,墨水是乌贼或枪乌贼分泌的汁。

我原来以为大海里只有鱼虾和贝壳,现在我才知道大海还有海底森林和无穷的宝藏。

篇4:《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

今天我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让我深受了很大的打击。

这本书里面讲了海底的很多神秘事情。还讲了很多怪事。1866年的海上怪事,据说很多居民在大海上航行,却接二连三的失踪,最后他们派水手把这个庞然大物抓住了,它是一条大鲸鱼,当时抓他的时候,它奋力抵抗,还把船击沉了。

这件事后,他们又遇到了很多心烦的事,还有水下的生物。

这本书我还要让你们多看看呢!

篇5:《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

鹦鹉螺号遇到了非常危险的迈尔大漩流。这次,鹦鹉螺号真的出不去了,舱里的人都被冲了出去。孔塞伊、内德、教授被好心的渔民救了,鹦鹉螺号、艇长和他的队员们都不知道去哪了

这次海底两万里就结束了,我最敬佩的就是尼摩船长,敬佩他的聪明、勇敢。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出一支和鹦鹉螺号一样的艇,来探测大海。

查看全文>>>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初中生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高中生两小儿辩日读后感1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