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红旗渠观后感800字 > 导航 >

红旗渠观后感800字

红旗渠观后感800字

红旗渠一精一神读后感(一)

20xx年1月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电视记录片【红旗渠一精一神】,收看后,我被林县人民坚强不屈的一精一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河南省林县地处太行山区,过去是一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资源匮乏的贫困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一逼一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林县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林县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一党一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精一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全县人民历时10年,硬是靠一双手,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起了157个渡槽,打通了211个隧道,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于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使50多万亩旱地变成了良田。为此,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的确,红旗渠不仅是建国初期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一个历史缩影,更是改天换地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一种时代象征。

在辉煌的壮举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故事,看着记录片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真是令人心有余悸。头上是巨石连连,脚下是万丈深渊,面对艰难的施工处境,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难万阻,终于创造了奇迹。今天,当我看到温柔的水脉沿着陡峭的山脉绕行时,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这一渠清水好似他们的满腔热血在沸腾;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奋斗的建设者们,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在流淌;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紧衣缩食的老百姓,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满怀期盼的泪水。林县人民前仆后继,众志诚诚,攻艰克难,用生命浇筑了一条红旗渠,用一精一神铸造了一座不朽丰碑。

红旗渠一精一神不仅是林洲人民的一精一神宝库,更是中国人民的一精一神家园,红旗渠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战胜恶劣环境的代表和象征。新时期只要干群一心,一团一结一致,没有实现不了的事,一党一员、干部、群众要学习红旗渠一精一神,要将红旗渠一精一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无私奉献!

红旗渠一精一神读后感(二)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一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一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

查看全文>>>

【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红旗渠精神永垂不朽

顾海燕

"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不仅仅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当代党员干部的启示,也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根本。当前我们正在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新的征程中,红旗渠精神依然是我们净化党性、纯洁品行的有力精神武器,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弘扬爱岗敬业态度。

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只是一种,而应当成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谋事、干事、成事的执政原则。

二、弘扬执政为民理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统一,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努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三、弘扬踏实工作作风。

踏实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就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韧劲,提前谋划、提高效率,保质保量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专业、务实地做好岗位工作。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兢兢业业干好每一分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把工作当作财富,把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当作奉献社会的舞台,科学客观地看待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以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赢取人生最大的成功。

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讲无私奉献,奉献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私心杂念,多一些无私无畏;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推诿扯皮,多一些尽职尽责;只有讲奉献,才能少一些敷衍塞责,多一些真抓实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将奉献进行到底,争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实际工作中,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带好头、作表率,练就过硬本领,为市场监管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吴江区私个协会 顾海燕

查看全文>>>

红旗渠红色之旅后感

7月13日,xx战略发展部、国际贸易部、采购管理部数十名党员、群众在xx书记的带领下,冒雨瞻仰了红旗渠。 1960年初春,十万林州人民靠着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用最普通、简陋的锤、铲、铁锹等工具,苦战十载,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辟了一条全长1500余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引漳入林”,结束了林州地区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创造了“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创新 浩大的红旗渠之所以能够横空出世,在中国历史上从无到有,完全是个创新的过程。 同样,创新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精神更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基石。恒天重工要发展和壮大自己,也必须像红旗渠那样,不断创新。体制创新,可以摆脱旧的体制弊端,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管理得当;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根据市场需要,更新我们的产品,长期满足客户的需求,避免产品被市场淘汰;思想创新可以保障企业发展方向正确,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为公司利益带来最大化。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精神,这个企业就没有了活力,就会在困难面前怯步,就会乞求救世主,就会等、靠、要,就会失去自信。 自信 “人定胜天”是对红旗渠人自信心态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自信不是自大,不能盲目的自信,信仰是一方面,实力更重要。我们恒天人应向红旗渠精神学习,树立自信心,靠我们60余年沉淀的技术实力,夯实我们产品质量,使产品更有竞争力。我们要相信公司搬迁后会更加快速的发展,职工收入也将不断的提高。 团结 团结就是力量。太行山腰的峭壁上之所以凭空生出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的青年洞(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靠的是300名优秀青年团结一心,苦战一年的劳动成果。 喜欢看篮球的都知道,今年热火队之所以蝉联nba联赛冠军,打的是兄弟篮球,靠的是队员的无私、牺牲和团结。没有团结就没有执行力。一个再大的企业,没有了执行力,公司那些再完美再优秀的策略、制度、规划和任务都是形式。众人划桨开大船,恒天重工这艘大船也需要各级领导及全体职工敢于牺牲、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这样才能打造出优质的恒天重工品牌。 奉献 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敢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 查看全文>>>

观话剧红旗渠有感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和规范提升工作,丰富活动内容,8月14日,县局组织全体民警观看话剧《红旗渠》。

此话剧《红旗渠》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宁愿流血不愿流泪,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毅然奔赴太行山,从山西境内引漳河水入林县,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每看一场我眼睛都湿润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从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醍醐灌顶的洗礼,从行为上受到了一次严格养成的训练,收到了“正心”、“正行”的效果,也更加激发我正确履职,当好一名“能尽责”的警察。

一是要有一颗红心,做一名“能尽责”的警察。林县人民因为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激励和支撑,克服重重困难,靠一锤一钎“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在崇山峻岭之间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谱写了林县的精彩华章。作为一名民警,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做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所以牢固树立“工作不在我手里耽误,问题不在我手里产生”的工作理念,倡导“我的岗位我负责”的工作境界,提倡说办就办、立马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

二是要有一腔热血,做一名“敢担当”的警察。面对尖锐问题和困难,林县县委一班人没有退缩回避,而以无私无畏、忍辱负重的信念责任,经过深入讨论和科学论证,毅然决然地继续修建红旗渠,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民警,不管身处哪个岗位,我们每一位民警在工作中一定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不怕麻烦,不往后缩;面对各种因难和挑战,公安民警必须迎难而上、敢于负责,平时工作过得硬,关键时刻冲得上,遇到难题不退缩。

三是要有一身正气,做一名“守得住”的警察。历时10年的修建过程中,没有出现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没有一例贪污受贿,没有一个干部挪用修渠物资、为自己亲属谋私利,体现出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廉政观。作为一名民警,我要立足岗位,不忘初心,当警察必须守住底线、控制欲望。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触犯法律,算好政治帐、亲情账、成本账、人生账。

四是有一个意识,做一名“珍惜水” 的警察。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恶劣环境,从山西境内引漳河水入林县,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

查看全文>>>

读《红旗渠传》有感

文/齐俊杰

《红旗渠传》主要是介绍了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为了摆脱缺水、贫困的局面同大自然做斗争,历经万苦最终将漳河水引入家乡的史诗般壮举。而所建成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自然也凝聚着普通劳苦大众的凝聚力,人民的智慧,为幸福奋斗的朴素决心,以及优秀党员的过硬领导才华和与民共苦的美好品质。

很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水为生命之源。从最为朴素简单地方面去理解,水是维持人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要素。而且在中国,这个广袤复杂同时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把水看的特别重。不然,中国人民也不会让自己的崇拜图腾----龙去施云布雨,润泽万民。但是当水资源不足以发展农业,甚至威胁到生存时,该怎么办?是迁徙?忍耐?还是创造条件去改变?我想广大的林县人民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做好的诠释。

一条水渠,是一条生命线,仅仅靠一人一村之力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的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去共同奋斗,其间的辛勤苦难也是可想而知的。从修渠号召一发布就有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争着报名,唯恐落到人后;从男子、女子突击队的一次次比拼与互助中;从武金太的献身探洞中;从各行各业的无私驰援以及不惜将营生的独家技艺广泛传播中;还有老太太在后方因不能为修渠做出贡献,而把自己用来缝制老衣的白布拿出来为队员做肩垫等等,太多的老百姓,太多的一点一滴,正是这样的微薄之力支持起宏伟的红旗渠。

也许现在的人们没见过,不能理解这样的热情与积极,可能还会怀疑作者的夸大成分。无疑艺术是允许夸张的,但我坚信这些描写是在平实不过的事实,因为这是一部史诗,因为那个年代人们有广泛信仰与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现在的人们也许是将这些品质隐藏了起来,非遇大事不显吧。真的希望这种凝聚力能够传承而今,以至后世。

一个人叫做人,一群人是一个群体,一个集合,为了共同的坚定目标能够一起的奋斗的一群人该是人民吧。他们之间有个体的差异,但是一遇到共同的问题时,便会诞生集体的智慧。红旗渠的修建说是人类征服自然,有点不贴切不应景,说是改造自然有些不能表达其伟大,姑且称为征服与改造之间吧。

在这个过程中,有土法与经验的结合;有借鉴与创造的升华;人民的智慧在这场与自然的恶战中发挥的酣畅淋漓,因地制宜的改变挖掘方法;汇聚多种技术的运土轨道;飞天横过的运货索道等等,无不是智慧的结晶。人类在劳动中发展自己,同时又运用所发展的能力来服务于自身。看似是一种

查看全文>>>

红旗渠参观学习有感

在集团公司的安排下,我和同事们一同去了河南林县的红旗渠参观学习,知道了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那里的百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不讲任何条件和代价,在县领导的带领下,用十年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在山腰上人工开出一条百姓的救命之渠,它的修建,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是一种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改变现状努力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和弘扬。这次学习对我感受颇深,让我知道了只要敢想敢干,没有实现不了的事情。

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林县的百姓战天斗地、百折不挠,不向高山低头,忍受百般痛苦,克服艰难险阻。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为了修建红旗渠,全县上下一条心,男女老少齐上阵,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这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想到这里回归工作,工作中我们同样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把群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红旗渠精神更是成功的保障,其内涵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万众一心,形成合力。林县人民群众正是靠这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取得成功的,它既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永恒的财富。

作为一名**青年员工,在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时,让我有许多思考和启迪,净化了我的心灵,提高了我的修养。发扬红旗渠精神最直接的就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真正把全心全意工作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改进工作作风、多做换位思考,以公司利益为重,实现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工作中更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严格要求自己,不摆架子,不务虚功,兢兢业业地把一件工作都做得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实干出来的,是敢想敢干,务求实效的典型范例。在工作中我将秉承红旗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脚踏实地、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发展自己,奉献他人。

查看全文>>>

红旗渠精神演讲稿【一】 在《中国*章程》中,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观看了纪录片《红旗渠》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表述的科学性。我们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正是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和我们的党一起创造了这个奇迹。 作为一个生在红旗渠畔,长在红旗渠旁的教育工作者。我时时都在感受着红旗渠精神。首先我想阐述一下我感受到的红旗渠精神。在上世纪60年代,有一群人,凭着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就是林县人民,修渠引水是林县人的梦,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修建红旗渠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把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既继承了勤劳、节俭、勇敢的优秀民族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人和人民群众不畏艰险、科学求是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力量。红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是伟大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体现。红旗渠精神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代表着中国各民族的形象,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弘扬中国精神,就有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 实际上,红旗渠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在当今社会,弘扬红旗渠精神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一、红旗渠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红旗渠精神。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致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骨气和胆识,齐心协

查看全文>>>

2017年7月4日我们分局组织党员民警到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进行红色教育。

第一次踏上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教育,我感觉好像时空穿越,又回到那个艰苦卓绝,奋斗不息的年代,种种场景历历在目,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刻骨铭心,永世难忘,时间愈久,愈加深刻。

漳水悠悠,千年不断,太行巍巍,万年不朽。悠悠的漳水却不经林州,巍巍的太行也不通河流。群山莽莽、三省交界的林州自古便是严重缺水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14年里"人相食"竟有5次之多。尽管历朝历代也曾修建水渠,但是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林州缺水的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共产党人打破窠臼,跳出局限,提出了从山西境内浊漳河引水的“引漳入林”工程,林州也第一次捕捉到解决千年缺水问题的契机。经过相关国家部委的批准,“引漳入林”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十年余,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林州人民在共产党员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修成了各分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修建10年中,先后有81位党员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参观当天,边走、边听、边看,对我触动很大,受益匪浅。在红旗渠纪念馆中,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物展出,给我们再现了当年十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当时修渠人民用的铁钎、铁锤,还有当时为了节省经费,林州人民在党委领导下自力更生,开展生产运动时用的推车、农具等。大家伫立在铁钎、铁锤和满是补丁的棉袄前,仿佛追溯着历史的足迹,回到了那热血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的山崩地裂,听到了当年的铁锤敲打声,感受到了浴血奋战的情景和共产党带领下的林州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生产的高昂斗志。面对一张张图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呈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伟大篇章和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我们久久肃立,思绪万千。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红旗渠精神虽然是在

查看全文>>>

参观红旗渠学习心得

在建党97周年之际,公司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分子于7月中旬奔赴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参观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

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修建的,从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这项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岁月,巍巍太行山记录着林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丰功伟绩。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树立了中华民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伟大精神丰碑。

如今走进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世界瞩目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走在干渠的堤坝上,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丽,惊叹和敬仰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他们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险滩峡谷,遇山凿洞,遇勾架桥,开山劈路,历时十余年,于1969年修建完成。

身临其境参观了红旗渠,结合本职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红旗渠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十年艰辛最终修筑成功,团队精神是基础。要想把事情干好,没有清晰的思路、团结的集体不行。红旗渠是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带领一群有梦想、有信仰的人共同建设完成的。这个团队很好,这是成功的基础。做任何事情,必须具有团队精神。理赔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公司客服部的员工是核心团队,公估公司和代理公司的代查勘人员也是团队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大的团队,只有团队各方面人员团结协作、同心协力,才能把分公司的客户服务工作做好。

二、红旗渠的建设体现着创新精神。红旗渠引的是山西漳河之水,把山西的水引到河南的想法,首先就是思路的创新。在整个修渠过程中,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也不断的涌现出各种创新的举措。所以做任何事情、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创新。目前我们公司处在发展初期,理赔服务基本上依靠代查勘,很多其他大公司的管理办法在这个阶段无法照搬使用,只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

查看全文>>>

历史似乎已经逝去,然而,即使是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机制正在无孔不入地向各个角落和人们的骨髓里渗透的社会氛围里,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给了我很多感想。 第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人定胜天”是对这种心态的高度概括。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一种敢想、敢干的精神。 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能力的充分肯定方面。没有这种自信精神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力的人,就会什么也不敢想,什么也不敢干,或者是听天由命,()或者是企求救世主,或者是迷信别人,或者是相信神灵鬼怪。其实,要改变我们的命运,全靠我们自己!联想到我们今天的现实,红旗渠精神中的自信精神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红旗渠精神的力量与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观看当时的电影、图片,还是参观红旗渠的现场,我们都可以深深地体验到:红旗渠的决策者和修建者都有着基本上一致的信仰。 第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的建设者绝大多数都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人。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仅仅是死亡的人数就达到81人之多,而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尽管付出了如此大的牺牲,没有任何现代化机器设备武装、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却高效率地把红旗渠修成功了。 创新精神是干成事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就没有了活力,就会在困难面前停步不前,就会企求救世主,就会等、靠、要,就会失去自信。 从短短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虽然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是不会再有的,人民的人生价值观也变得务实起来,所以要我们这一代勒紧裤头苦干是不会再有的了。 但是正如马克斯提到,决定事物发展方向的是事物本身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虽然没有让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外部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坚持这16字精神,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中,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红旗渠曾经是中国人的血管流淌着汗水与热血;红旗渠精神是人的第二生命;没有自信的人会恐而死,没有信仰的人会空虚而死,没有奉献的人会贪赧而死——红旗渠精神不正是一套中国人能找到

查看全文>>>

红旗渠观后感800字

红旗渠观后感800字栏目给大家汇集了丰富的红旗渠观后感800字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红旗渠观后感800字、2024红旗渠观后感800字等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每天更新大量内容,关注红旗渠观后感800字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