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红旗渠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 导航 > 读《红旗渠传》有感

红旗渠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读《红旗渠传》有感。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读《红旗渠传》有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读《红旗渠传》有感

文/齐俊杰

《红旗渠传》主要是介绍了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为了摆脱缺水、贫困的局面同大自然做斗争,历经万苦最终将漳河水引入家乡的史诗般壮举。而所建成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自然也凝聚着普通劳苦大众的凝聚力,人民的智慧,为幸福奋斗的朴素决心,以及优秀党员的过硬领导才华和与民共苦的美好品质。

很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水为生命之源。从最为朴素简单地方面去理解,水是维持人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要素。而且在中国,这个广袤复杂同时又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把水看的特别重。不然,中国人民也不会让自己的崇拜图腾----龙去施云布雨,润泽万民。但是当水资源不足以发展农业,甚至威胁到生存时,该怎么办?是迁徙?忍耐?还是创造条件去改变?我想广大的林县人民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做好的诠释。

一条水渠,是一条生命线,仅仅靠一人一村之力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的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去共同奋斗,其间的辛勤苦难也是可想而知的。从修渠号召一发布就有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争着报名,唯恐落到人后;从男子、女子突击队的一次次比拼与互助中;从武金太的献身探洞中;从各行各业的无私驰援以及不惜将营生的独家技艺广泛传播中;还有老太太在后方因不能为修渠做出贡献,而把自己用来缝制老衣的白布拿出来为队员做肩垫等等,太多的老百姓,太多的一点一滴,正是这样的微薄之力支持起宏伟的红旗渠。

也许现在的人们没见过,不能理解这样的热情与积极,可能还会怀疑作者的夸大成分。无疑艺术是允许夸张的,但我坚信这些描写是在平实不过的事实,因为这是一部史诗,因为那个年代人们有广泛信仰与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现在的人们也许是将这些品质隐藏了起来,非遇大事不显吧。真的希望这种凝聚力能够传承而今,以至后世。

一个人叫做人,一群人是一个群体,一个集合,为了共同的坚定目标能够一起的奋斗的一群人该是人民吧。他们之间有个体的差异,但是一遇到共同的问题时,便会诞生集体的智慧。红旗渠的修建说是人类征服自然,有点不贴切不应景,说是改造自然有些不能表达其伟大,姑且称为征服与改造之间吧。

在这个过程中,有土法与经验的结合;有借鉴与创造的升华;人民的智慧在这场与自然的恶战中发挥的酣畅淋漓,因地制宜的改变挖掘方法;汇聚多种技术的运土轨道;飞天横过的运货索道等等,无不是智慧的结晶。人类在劳动中发展自己,同时又运用所发展的能力来服务于自身。看似是一种交换,实质上是人与动物最为本质的区别,使人能够将自身的历史推向更高层次的最初与源泉。也印证了那句用于远古人类进化的总结----人在劳动中创造了自己。这种创造便是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过程是漫长的,而得出优秀的结论,便是长久的习惯,而一旦优秀养成了,也会化作一种习惯。我想将这句话放在以穆易为首的优秀党员的身上是再好不过了。有句俗语叫:要想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在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当中,从决定到动员,到申请,到协调各方,到解决各种问题,靠的是一个强有力的决策领导群体,需要的是一个主心骨。

在红旗渠的整个修建过程中,领导干部一直没下火线。从亲自寻找水源到向上级申请等等他们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过硬素质扛起了一切。当队伍里有不和谐的声音时,能够敏锐的察觉并将其消灭,是一个优秀领导的基本素质。而坚持真理,不为大众左右,坚持项目不下马,则是一个领导的魄力与胆识。能够将自己的炕席拿到工地为工人着想,这则是待民为亲的素质。

这个优秀的团队做到了这些,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和以身作则才创造了奇迹,为百姓做了实事。差距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不禁看看现在的官场,有种无可奈何。有些领导的不作为以及不好的行为,让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对官员亲切不起来,原因我想就在这比较之中吧。也许大众只是被一叶障目,希望这个社会有更多叶子以外的人。

一本书的精华不在于语言的华丽,而在于其传达出来的思想。一条红旗渠,一本红旗渠传,从本质和形式上是无法对等的,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那段岁月的种种,而现在翻阅经历过的人所写的传记,只是的浅浅认识与感知。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读《梵高传》有感


寒假里我5天就读完了梵高传,却不知从何写起。

整本书的基调和梵高的画一样,在我印象中是偏褐色、黄色与金色,那是大地与太阳的颜色,让人感觉温暖与安全。可是主角文森特梵高的整个人生却是波涛汹涌的墨蓝色,在冰冷中沉浮。

先是遭受失恋的打击,梵高的爱认真、执拗、非常具有爆发力,甚至不顾一切。为了见到心爱的女子,他可以忍受饥饿与疲劳,徒步几昼夜只为远远望上一眼;他可以藐视□的罪孽,将手心放在烛火之上以示坚决。可是飞蛾扑火,这样的爱情终将化为灰烬,而文森特一生都无幸得到自己的爱情。

接着是事业的挫折,明知不喜欢不合适,梵高一开始也曾很努力的成为一名牧师,只可惜身处人间地狱似的矿地,看着采矿人家的痛苦、挣扎和死亡,他虽尽其所能的行施布道,都只是精神上的欺骗,信仰与上帝并没有带来救赎,梵高的努力甚至被教会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与批判,这让他情何以堪,最后连自己都迷失了。

幸好在绝望之时,他找到了一生的事业与追求绘画。

在绘画中,梵高认识到,所有的痛苦都是为了做铺垫,所有的不幸都是灵感的源泉,他可以把痛苦当做观察生活的放大镜,去捕捉那平凡而真挚的幸福。是的,他的模特儿是丑陋的,矿工、农妇、邮差、妓女等等,那些个皮肤粗糙,身形佝偻,都是在生活中苟延残喘之人,梵高将之捕捉到了画中,并没有同情与修饰,也没有虚伪的伤痛与呻吟,梵高只是一个记录者,用最深刻的笔触,最真诚的颜色将他们记录下来这就是生活的真实一面,没有雕栏玉栋,没有宝马香车,大多数有的只是辛苦劳作了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吃着土豆的人。

由于起步较晚,梵高开始拼命拼命的冲刺,他不停得画不停的画。为了某一处风景,他可以在海边坐上一天,任凭风吹雨打;他可以在烈日下之下,晒到红斑秃顶。那群鸦乱飞的麦田,红叶斑驳的森林,星月流动的夜空都存在在他每天早出晚归,日晒雨淋,忍饥挨饿的困顿生活中了。梵高是天才,不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绘画天才,而是一个努力的天才,他不仅仅将绘画当成一项事业,而是生命。每一幅画注入了他的生命,每画一幅画他的生命也随之缩短。吃饭、睡觉、生活都是为了延续绘生命,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绘画,即使是爱情、友谊对于梵高而言,也就是给画添上了不一般的亮点。最后绘画完成了,身体机能虽然在运转,生命的意义结束了,梵高用一颗子弹结束自己短暂却完整的一生。

梵高是孤独而任性的,他不被人理解,大部分时间都在孤军奋战,可是艺术本来就需要耐得住寂寞,况且在梵高的背后还有那个无限包容他的弟弟迪奥。总觉得迪奥是梵高的影子,有了迪奥的支持精神上与物质上,才成就了梵高。然而即使是弟弟,也没有理由这样不计报酬的帮助兄长,每个月150法郎,即使自己拮据的时候,也不间断,这是怎样一个负担啊。但是迪奥一点没有抱怨,没有怀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是梵高的分身,梵高也是他的分身,梵高的创作就是他的创作!他们对于艺术都有梦想,梵高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艺术,迪奥就不顾一切为他创造条件,如果说绘画是梵高的精神支柱,梵高就是迪奥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梵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迪奥的精神也崩溃了,不久之后离开了人世。

迪奥之于梵高,不仅仅是兄弟,更是知己。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小说之父在二十六岁时写的,读起来其实很像小说,不过二十六岁这个年纪,对于梵高这样的人生能有多少感想?我不喜欢一本传记,都是赤裸裸的赞美与崇拜(中国的伟人传记都是这样),也不喜欢大段大段作者的感情白描,一旦作者把主人公当成了自己情感的容器与化身,那传记便不再对别人的纪实性的描述,而是自己的情感发泄了。很高兴《梵高传》没有让我看到这样虚假的东西。

一本好书,看了让人思考。我没有梵高的觉悟,当然也绝不会有梵高的成就,但是如果能够学到那么一点点呢,再努力一些,是不是能够离梦想近一些呢?

啊,梵高!

读《林徽因传》有感


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曾经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那些无处安放的曾经,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他想应该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可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而应该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最好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可是回头看,仍然觉得还是她最好。即使多年后,当他已是八十岁高龄,年少时的旖旎岁月已经过去近半个世纪。可当有人拿来一张他从未见过的林徽因的照片来请他辨别拍照的时间地点的时候,他仍还会凝视良久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哽在那里。最后还是一言未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对他来说,花开了,他就画花。花谢了,他就画自己。你来了,他当然画你。你走了,他就画一画回忆。。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的早天,八月的忧愁。她在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仿佛一本书,慢慢翻到最后一页。

若无缘,六道之间三千大千世界,百万菩提众生,为何与我笑颜独展,唯独于汝相见?若有缘,待到灯花百结之后,三尺之雪,一夜发白,至此无语,却只有灰烬,没有复燃。他从来没对她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等她。他只是沉默地,无言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一切。爱她却不舍得让她痛苦选择,因此只得这样沉默。因为,能够说出来,大约都不是真的。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他会想起你年少时候的容颜,在他心中,你永远都是十七岁的那个穿白衣裳的小仙子,他会想到嘴边不自觉地轻轻地微笑起来,叹息地说,她啊之后便是沉默,沉默之下,原本是有千言万语的,可是已经不必说了,那样的林徽因,在那样的他的心中,便是独一无二的万古人间四月天了。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未娶,长期比邻而居,而他去世后,也和林徽因葬在同一处公墓,像生前一样做近邻。

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林徽因这样写道

他如此深刻地爱着她,终身不娶似乎有了更确切的理由:纵使有再出色的女子,与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新娘若不是她,娶妻何用?金岳霖去世后,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与林徽因墓仅仅一箭之遥。终于明白,世间有这样一种情感,叫做至死不渝。

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一辈子只陪在一个人身边。你在的时候,你是一切。你不在的时候,一切是你。终究一别千年。我努力地去想,想你的模样。一直到许多许多年后的今天,许多许多年后的我,才明白许多许多年前的你,为什么有那么许多许多的沉默、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原谅匆匆的时光,记住生命,记住爱,记住温暖。

读《岳飞传》有感


今天爸爸给我读了一本书叫《岳飞传》,说实话,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岳飞是谁,可爸爸说,岳飞是他非常喜欢也非常尊敬的一个人。岳飞自幼便被其母亲在背后刺下尽忠报国的四个大字。他自己暗下决心绝不苟活于人世,一定要为国家效命保护自己的国土,不遭外敌践踏!他忠孝节义,面对国家存亡之秋他选择了为国尽忠,面对金人的铁骑他选择冲锋现阵丝毫不失一代华夏儿女的气节,面对奸臣的诬陷他选择了从容面对这一切丝毫不惧生死。他是一个积极抵抗金国侵略的将军,面对金人的烧杀抢掠,他恨不得早日挥师北上直捣黄龙他征战杀场数十载寒暑,却创造了一个不败的神话他宁可让自己的将士吃不饱穿不暖也不愿向百姓索取物品。岳飞不仅自己对国尽忠,他的部队也是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岳家军,深得百姓爱戴。不仅如此,岳飞还是一位很聪明的将领,他武艺高强,智勇双全,一次次带领岳家军勇破金军。

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决反对国族压迫,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我们要学习他的忠和勇,让他的精神保留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

读《贝多芬传》有感


暑假里,跟随罗曼罗兰的脚步,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拜读了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当我悄然合上书时,贝多芬那坎坷、悲惨的命运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什么让他战胜挫折成为巨人?

贝多芬生于1770年,他的童年异常悲惨:4岁被迫学习音乐,17岁时失去了自己一生最崇拜的母亲。然而,正当他在音乐领域渐露头角时,更加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听力不断下降,1801年,已完全失聪。作为音乐家,听力如同生命,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打击啊!在遭受肉体折磨的同时,精神上也屡受摧残:先是他初恋的女友嫁给了自己的朋友,接着未婚妻又离自己远去然而,在如此悲惨、坎坷的一生中,贝多芬却创造出了《命运交响曲》等无数的不朽巨作。

多么伟大的一个音乐家,坎坷、凄凉的的人生道路私毫未能阻挡他谱写传世曲子的脚步。贝多芬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拼搏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特别是在失聪后,虽然几近崩溃,但是他用这或许可以使世界更平静,可以使更用心地去写来自我安慰。

贝多芬怀有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在祖国遭受战火之际,他都用自己的音乐为祖国抚平伤痛。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从贝多芬的一生经历当中,我感到一个人要成为有益社会的人,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生活的热爱。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把困难和挫折当做追求理想攀登高峰的阶梯,我们也能像贝多芬那样谱写出人生的美妙乐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