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 > 导航 >

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2024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

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查看全文>>>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份自信来源于老师手中的教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教案来进行直观的展示,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关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模板”的网络文章,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模板 篇1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却一知半解。所以这一主题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让民族精神在活动中表现得更透彻。

本主题主要围着三个目标进行教学,一是了解一年有哪些节日以及影响广泛的节日,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和习俗;二是掌握一些查找、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学习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和处理;三是强化学生对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的关注。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模板 篇2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的节日怎么过,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学生们并不清楚,当我将端午节作为例子并且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吃上入手,学生们的兴趣还是比较高涨的,端午节不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传统过法中吃大蒜、吃鸡蛋这些习俗孩子们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习俗、每一项习俗所代表的意义等等都成为学生关注的的焦点。所以说学生不是不喜欢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关键是让学生怎样去喜欢。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书写对过节中一些风俗习惯的了解。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

查看全文>>>

  1、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2、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3、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文森《九日》 4、名字因农具,襟怀属钓蓑。张镃《寒食》 5、倚楼起把绣针小。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6、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7、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8、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9、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10、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11、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2、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3、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4、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15、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16、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17、中秋谁与共孤光。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18、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9、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0、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2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2、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4、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25、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26、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7、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韩琦《九日水阁》 2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29、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30、西园日日扫林亭。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1、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32、尘香明日城南陌。吴文英《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 3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4、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5、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7、箫鼓喧,人

查看全文>>>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简短(11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中国传统节日》是通过语文的综合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让学生学会沟通、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开发利用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本文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反思:

一、依据学情,展开活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学生对这些节日了解很多,却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缺失。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通过组织了《中国传统节日》综合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设计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悬挂艾草、佩戴香囊的画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马上又要来临了,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还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节日,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让我们过好中国节,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采用多种形式,传承传统文化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活动一:音乐诗歌朗诵会。历来关于传统节日的诗文很多,民谣也很多。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诗文、民谣上台朗诵,并评出最佳朗诵奖。

活动二:研究报告展示。在课堂上交流并经教师辅导、修改后在全校展出,也可以制作成幻灯片播放。

活动三:各小组合作,按专题编辑成书。如《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等。

在教学实践中,让我明白:语文

查看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战略任务,按照省、市、县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要求,不断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弘扬和谐文明社会风尚,推动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传统节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不断增强节庆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始终保持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着力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畅想主旋律,凝聚精气神,谱写新篇章。 二、工作安排 以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我国重要节日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在全县城乡、学校、机关、企业、社区、农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一)春节、元宵节 1、开展走访送祝福活动。开展对身边好人送祝福活动,对孤寡空巢老人、孤残、留守儿童开展多形式的“送温暖”主题活动,让他们在节日期间切实感受关爱和温暖。 2、开展春联、剪纸、小制作等作品展示。联合文化站组织居民创造的春联、剪纸、小制作等作品展示。在学校开展春节作品创作展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人们了解春节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荣感。 3、开展“船灯”“龙灯”下村拜年活动。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一支文化队,深入各村组为居民送去浓浓的年味儿和祝福,让人民感受到传统春节文化活动魅力。 (二)清明节 1.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充分利用张……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为革命先烈扫墓、敬献花圈、重温入党入队誓词,举行入团、入队、成人仪式、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牢记革命宗旨,立志报效祖国。 2、开展“摒弃旧陋习、网上祭英烈”文明祭祀活动。各单位要加大对违规祭扫活动

查看全文>>>

1、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2、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5、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高翥《清明日对酒》

8、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9、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11、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2、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3、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4、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5、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17、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18、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9、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20、笋柱秋千游女并。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1、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22、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24、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25、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6、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27、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28、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29、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30、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31、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2、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33、东飞乌鹊西飞燕。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34、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35、上苑风烟

查看全文>>>

1、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3、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5、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潘希白《大有九日》

6、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7、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8、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0、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1、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12、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13、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4、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5、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6、总不解、将春系住。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17、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9、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20、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1、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2、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23、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24、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5、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26、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27、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8、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9、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30、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2、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33、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34、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

查看全文>>>

1、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2、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吴文英《花心动柳》

4、庆人间七夕佳令。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6、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7、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8、困人天气近清明。苏轼《浣溪沙春情》

9、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10、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11、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2、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13、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4、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15、谓洋海底问无由。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16、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7、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8、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20、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21、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24、回首西陵松柏路,肠断也,结同心。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25、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26、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刘镇《柳梢青七夕》

27、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28、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9、天应有意故遮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0、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3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3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3、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34、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35、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36、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查看全文>>>

1、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谁念文园病客?夜色沉沉,独抱一天岑寂。张埜《夺锦标七夕》

3、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4、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5、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6、砧杆动微寒,暗欺罗袖。潘希白《大有九日》

7、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10、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11、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12、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4、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15、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16、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8、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19、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20、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1、紫府东风放夜时。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2、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23、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4、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25、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26、笑摘双杏子,连枝戴。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7、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28、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清明日》

29、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30、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31、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2、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33、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4、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5、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李商隐《壬申七夕》

36

查看全文>>>

俗话说,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作为教师就要极其认真的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中的逻辑和思路需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关于“《传统节日》教学反思范文”栏目小编写了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来浏览,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本单元课文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的,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为学生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教材在第九课、第十课的课后以及语文园地前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活动分为3个阶段:①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②小组交流,讨论要怎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③展示分享,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本次习作是最后一个阶段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因为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所以本次习作教学的课前准备尤为重要。在课前准备中,共安排了两次课内教学。第一次教学,布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做具体指导;第二次教学,组织学生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在前两次课内教学以及学生课外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教学,课堂上安排了6个简洁的板块,依次是:导入、例文引路、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限时写作、习作点评。力求简简单单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本节课后,还需再安排一节课让学生给习作加上开头与结尾,并对照评价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学生完成的习作来看,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还是挺高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学得较轻松,学习的状态是积极的。但是一节课上完以后,总会有很多遗憾。首先,在学生集中交流自己喜欢的节日时,我的点评很不到位。本次交流的目的就是为后面有条理地写做准备,也是给全班同学做一个示范,可是我自己却没有小结好学生说的,这也是我自己的教学智慧还不够,面对学生各种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回答时,不能适时地做出评价与补充。

第二个遗憾,在最后的习作点评环节,一开始我是准备安排展示两个学生的作品,我把写得好一点的放在后面,希望能体现一个梯度,也是为了给其他同学做一个示范,怎样写才有条理、有意思。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展示了一位同学的作品,评价的时候逐条对照评价标准

查看全文>>>

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

范文资讯网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2024大班传统节日教案反思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