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弘扬传统节日演讲稿 > 导航 > 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弘扬传统节日精神,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

弘扬传统节日演讲稿

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弘扬传统节日精神 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

我们的行动应该基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初衷。当我们想让自己演讲的更加好时,这时我们应该开始写一篇演讲稿。写演讲稿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显化自己的思想。哪些演讲稿值得自己反复研读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弘扬传统节日精神 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课改之我见 关于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一点看法[国旗下讲话稿] 养成良好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祖国在我心中 升旗献词开学第一天国旗下讲话爱护公物(第二学期第十三周)《目标和态度》 国旗下讲话 文 章来源免费 教育 w ww.Edu wg.Co m文稿网

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弘扬传统节日精神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弘扬传统节日精神》。

再过几天,也就是12月25日就是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之一圣诞节,我相信不少同学已经开始为圣诞节着手准备了。当圣诞节即将悄然临近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我们是否会记得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呢?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沉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民族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与其他文化遗产一同被保留并沿袭到现在。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诗人王安石手中除夕的爆竹敲响了新年的期待,融融的喜悦昭示着新一年的憧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人朱淑贞的回忆里,元宵夜的街头张灯结彩,映射着乡里族人的离愁别绪,将默默的守候化为淡淡的哀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圣杜甫在中秋的明月下将静静的思念织成一段锦帛,望风抛了,留下一地走离的树影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犹如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节日之乐,仿佛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传统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的平台,更是联系中华民族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它是一处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是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来聚而不散的最大的精神内核,它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向往,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很多的传统节日都被忽略了,有些甚至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边缘。诚然,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的到来带给了我们新鲜活跃的西方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见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从而忽视了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是不是情人节的玫瑰太过馥郁,以致凋零了重阳清香的茱萸?还是巧克力的味道甜蜜香醇,以致淡化了一派清辉下的盏盏薄酒?又或是,平安夜摇曳的烛光黯淡了除夕夜空盛放的焰火?时至今日,还有多少人记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寒食节?还有多少人关注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节巧节?又有多少人留心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正当洋节在中国大行其道之时,我们的传统节日却在静默中悄然退回幕后,这样本末倒置的局面,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忧虑以及更深层次的思考。

当下的这个社会,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渗透的社会,闭关自守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返。对于西方文化,如果我们把握适宜的尺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能兼容并收,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真正做到将中西方文化完美结合。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两河流域滋养了犹太人的虔诚,赋予了他们圣诞之庆;长江黄河则孕育了华夏儿女的勤劳善良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共度传统节日,就是将心结紧紧系牢,让精神久久传承。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曾让西方震动;中秋赏月,九九登高,曾让世人感怀。所以,我们要珍惜共同的精神财富,担起肩上的重任:将传统节日的神韵代代相传!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流连于圣诞夜的霓虹里时,当你身陷在万圣节的狂欢中时,请不要忘记,你更应该庆祝和继承的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日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作为青年近卫军的我们更有责任、有义务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同学们,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了传承节日精神,请献出一份属于你自己的坚持吧!

>>《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弘扬传统节日精神 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

f132.COM更多演讲稿延伸阅读

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


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

民族节日,我们共同的日子

——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坚守民族文化底线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明,有着浓浓的黄土气息。如果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比作是浩瀚的宇宙,那么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同一轮太阳,给予着温暖与力量。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构建起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并且还具有着优秀的中国精神。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洋节风生水起,仅春节就受到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前后夹击”。于是,有人提出“拒绝洋节”的口号。但是,在我看来,正如冯骥才所说的:“洋节不可怕,可怕的是遗忘自己”。实质上讲,我们是因为失去了历史精神与文化情感才丢弃了自己的节日,而不是洋节的到来使我们“文化迷失”。对于洋节的态度我们不应该偏激,而是要更加理性。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因为外来节日充实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绝不能丢弃自己的节日,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它的文化生日。节日,尤其是传统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化创造。如果有一天,我们一年到头,从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过的全是“洋节”,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节日本身吗?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应该继续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家庭、尊长辈、敬自然、爱国家等优秀精神,而不是将传统节日淹没在商家无尽的特价商品和酬宾活动汪洋之中。

在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我们大声疾呼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的今天,在我们力图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自己是否会包饺子,是否会滚汤圆,是否会剪出精致的窗花,是否还会编出一个大大的中国结。我们所要的不是单纯的民粹主义的口号,而是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当代青年共同行动,构筑起我们文化的长城。

我们要不得闭门造车、极端民粹,更要不得全盘西化、自我否定。门户打开,总会有新鲜东西进来。但新鲜感一过,还是民族几千年的东西,我们会觉得,最有价值。

传统节日文化国旗下讲话稿


传统节日文化稿

了解传统节日,热爱中华文化

再过一个月,我们将迎来农历的新年。临近年底,相信很多同学都已嗅到了春节的年味。"春节"作为中国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内涵。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有趣的传统文化,本周的升旗仪式(1月19日),学生处邀请了初一年级语文组邹莹老师,她给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了解传统节日,热爱中华文化》的国旗下讲话: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了解传统节日,热爱中华文化》。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博的国家,广袤的地界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自然景色,也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人文风光。有众多民族组成的中国就连传统的习俗都是如此丰富多彩。

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冬至"这个节日,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为短暂夜晚最为漫长的日子,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周礼春官·神仕》就记载道:"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到了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对于冬至,苏州一直延续古时候的传统,"冬至大过年"这一说法在苏州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冬至这一天,苏州人就会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斟上冬酿酒,煮上馄饨,有说有笑的过一个温暖的冬至,在冬至夜饭的餐桌上一定不会少了卤菜,俗语有云:有得吃,吃一夜;呒不吃,冻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吃一夜,贫困之家只能干坐着冻也要冻一夜。人们不甘心冻一夜,想吃一夜,所以就喝酒、买卤菜吃。

这可以说是南方人的冬至夜,那么北方人的冬至就没那么隆重了,北方人并不过冬至夜,而是过冬至,在那一天北方人会吃一碗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类似耳朵,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

说完了刚过去不久的冬至,再来说一说即将到来的春节吧。对于春节,南方和北方的差别也很大。

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对家里进行一次大扫除,意味着"辞旧迎新",南方人喜欢在门上贴上"福"字和春联,北方人除了春联外,还会在窗户上贴上剪纸窗花。到了除夕,大家围坐一起吃一顿团圆饭,长辈会给家里的小辈一份压岁钱,听着窗外的鞭炮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雪白的冬天也染上了喜庆的红色。

南北方的除夕较为不同的是对于小年的理解,南方人通常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年夜",而北方则是将腊月二十三日成为"小年",在这一天需要"祭灶",北方人会煮好麻薯,供奉给灶王爷,因为在这一天灶王爷会上天向玉帝禀报人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不要胡说,能够说些好听的话,人们就用又甜又黏糊的麻薯糊住了灶王爷的嘴。

我们国家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文化,如"上元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宵节,"乞巧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夕节等,都有着耐人寻味的历史,同学们不妨凭着兴趣去探寻一下吧。

端午节国旗下演讲稿:坚守民族文化


尊敬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民族文化,弘扬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然而在2004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05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尴尬,韩国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时间较中国的传统端午节晚一千多年,从中反映出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与退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对“洋节”过分偏爱。当我们站在圣诞的霓虹灯下,不要忘记在除夕陪陪家里的爷爷奶奶;当我们在万圣节狂欢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团圆;当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当元宵的灯会不再流光溢彩,当端午的龙舟不再激情澎湃,当中秋的月饼再也品不出深挚的内涵,我们似乎失去了什么?

虽然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已成为我国法定假日,以立法手段保护传统节日是积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举措。但同时我也觉得,申遗和立法只是一种外在的行动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从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和自信。有了这种内驱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能得到延伸与丰富,民众的心态也会变得健康、美好和开放。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和珍爱之情。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还有,随着端午节来临,也就意味着整个学期临近尾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系统复习,也预祝同学们在高考、中考、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同学们,加油!

以上精彩《坚守民族文化阵地,弘扬传统节日精神 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内容由我们的范文资讯网演讲稿频道小编整理而成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还没法解决写作需求,可以继续浏览我们为您准备的“弘扬传统节日演讲稿”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