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祭奠英雄留言 > 导航 > 孰是英雄

祭奠英雄留言

孰是英雄。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孰是英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刘邦演义》有感

以前朋友问我:项羽和刘邦谁是英雄?我也不稍加思索,就以项羽是英雄回答了他的问题。接着朋友笑了,我也笑了。那是在还没有读过《刘邦演义》之前的事。

今年寒假,闲着无聊,就到图书馆借了几本古书,包括《刘邦演义》,我也确实想认识一下我印象中的英雄是怎样的。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豪气冲天,这么一个英雄好汉却在乌江边上自刎,真不明白他为什么自毁前程。记得李清照曾赞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人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实在是可惜啊。

借来的书很厚,要细细品读,然而在逐步深入故事情节之后,我原先脑子里那固有的想法却慢慢在动摇,历史了解的越多,我以前的那种无知与浅薄也随即被否定了。

项羽是天生神力。看到他力扛巨鼎与勇斗蛟龙时,我显得有些激动;看到他在敌阵前骁勇无人能敌,我更是欣喜了。然而,要成为一个英雄,空有武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敏捷的思维、明智的抉择能力,但这些却是项羽所不能拥有的。在鸿门宴上,他不听范增的劝告,失去了一次成王成帝的机会,以致有了以后的千古遗憾。在刘邦对他和范增使用反间计时,他也未能理清头绪,把给他出谋划策、平天下的亚父给气走了。这就是项羽失败的转折点。而后,在乌江那里时,他本可以逃回江东,重整旗鼓。但他又再一次错误的选择了自杀!难道他不知道一个英雄要能屈能伸么?

刘邦是用心在利用身边的人才,包括张良、韩信和萧何。而项羽却是用武力征服手下,一场战斗过后他往往会选择屠城。杀了百姓,失了民心,这也就是他输给了刘邦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来,我都对刘邦有成见,认为他不该凌驾于项羽只上,而事实上,是我的感性认识错了。没有刘邦,就不会有汉家王朝的建立,当时的局势、政权也会犹如一盘散沙。为了事业,他有时会选择放弃,毅然从马车上抛下他的儿女;为了顾全大局,他有时也会选择妥协,给韩信封了王,或许这就是大丈夫不拘小节的作风吧。刘邦从一个泗水亭的亭长到国君,攀上这权利高峰也实在是不容易。他在用人方面尤其值得后人学习。刘邦乃真英雄也。

我终于明白朋友为什么笑了,事情的对与错总会有定论,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试着去揭晓迷团。《刘邦演义》让我从错误的想法中挣拖出来,读书使人明智,这句话果然是对的。

因此,书非借不能读,书还是多读些为妙!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英雄是逼出来的读后感1000字


人们经常说,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可有多少人能真正参透其中的原因?我以往对此也是疑惑不解,直到现在看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后,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原来英雄豪杰是逼出来的,而所谓的时势、乱世只不过是把英雄激活的道具罢了。

我们的林教头――林冲,的确是一块当英雄的料,他精通武艺,人称豹子头,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怀揣着一颗赤诚的报国心、责任心,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成为英雄的必要条件。林冲也有他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的傲气。虽然不管在书上还是在电视剧上,作者与导演都极力的想掩盖他的缺点,但却在细节中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林冲即使沦为阶下囚亦自诩八十万禁军教头,想挽回自己的颜面;练枪时也时不时的对自己武艺称赞一番;与别人喝酒常以辉煌往事自夸。这份傲气,阻碍着林冲成为真正的英雄,即使他与英雄仅有一纸之隔,但凭他自身的力量实在难以捅破。

就在这时,看似残酷的事情发生了:太尉儿子调戏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他却是遭受牢狱之苦,他的朋友更是背信弃义,想谋害林冲。这其中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人绝望乃至崩溃,但它们却击不垮林冲这条真汉子,林冲几经内心痛苦挣扎后,反而变得成熟,淡泊与稳重,归顺梁山,辅佐宋江率军征战。最终成了为后人称道的梁山108英雄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他那份不幸经历褪去了他的狂躁与傲气,真正意义上成就了一位盖世英雄。

人们都说:水浒的英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此话似乎带有同情、怜悯的语气。我并不赞同此种说法,他们如不是被逼上梁山,何以称之为英雄?或许青面兽杨志仍会在集市上卖刀;阮氏三兄弟仍会以打鱼为生碌碌无为;鼓上蚤时迁仍是人人喊打的梁上君子;而林冲也许会在草料场虚度一生。正是由于他们都有着被逼的经历,在霎那间迸发出自己的潜能,在梁山更是有的放矢,成为了各有所长,个性鲜明却志同道合的108英雄。

俯瞰历史的长河,再一次验证了这条定则:不管是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还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不管是勾践卧薪尝胆后东山再起,还是诸葛亮六出岐山未果写下的悲壮诗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便是都被时势所逼而不屈,对他们来说形势的艰险反而成就了他们成为英雄的助推剂。

由此似乎可以明白,为什么优秀运动员的教练都是那么严厉、不讲情面;为什么神童的童年并不幸福;仕途达到顶峰就容易腐化、堕落。有些事,光靠自身努力的确无法办到,但能力往往是被外界压力逼出来,它让你完成看试不可能的任务,然而一旦松懈,常常又会被打回原形,人格中丑陋的本性便又暴露出来。

反观在?室中的我们,常有同是被逼迫的感叹。学习生活的压力有时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不如乐观的认为人人都是英雄,只不过在经受压力的琢磨,毕竟――

真正的英雄是逼出来的!

英雄不朽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胜利的完成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在最后子弹打光了,就要被敌人抓去做俘虏时,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了。这篇课文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描写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得好: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火烧眉睫之时,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保护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也值得的。尽管五位壮士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怎能不令人钦佩呢?

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21世纪的接班人,有时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还干脆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取得民族解放的胜利,不惜以身殉国。可我遇到这点儿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因此,我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我最敬佩的人狼牙山五壮士,你们是我的楷模,是中华儿女的楷模。

英雄赞歌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合上书,老渔夫圣地亚哥那平缓而坚定的话语仍回响在我的耳畔,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倒霉的渔夫,连续84天出海都没打到鱼;这是一个好运的渔夫,打到了人们从未捕到过的巨型大马林鱼;这是一个顽强的渔夫,在缺水少粮等诸多不利条件下与大马林鱼僵持了三天三夜;这也是一个勇敢的渔夫,与虎口夺食的鲨鱼殊死搏斗,几度濒临死亡的边缘,最终顽强地凭毅力活了下来,带着大马林鱼的残骸回了家。

毫无疑问,海明威所塑造的圣地亚哥是个不折不扣的硬汉形象,他虽老迈孤单,却从不弯下脊梁。他不屈服于凶狠的大马林鱼、贪婪的鲨鱼、恶劣的环境甚至是多舛的命运。他虽时刻与自然斗争,却十分理解自然,认为海是一个女人,要是她做出了鲁莽或顽皮的事呢,那是因为她情不自禁,并且他从未过多地向自然索取,也未有求过什么。

然而小说的结尾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哀愁。大马林鱼在搏斗中死去,老人本该获得胜利者的光荣与自尊,却尽数毁于贪婪的鲨鱼,多重打击使他精疲力竭,从不屈服的他最终也被打垮了。我们不禁思考,这到底是对英雄的盛赞,还是无奈的挽歌?无论如何,不以成败论英雄,老渔夫那坚强的品质始终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回想当今社会,有几人像老渔夫一样勇敢坚强,又有多少人始终畏畏缩缩、终日碌碌无为?失败不可怕,老渔夫最后不也被鲨鱼打败了吗?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胜利的,因为他始终都没有向鲨鱼、向命运妥协投降。

老渔夫迎难而上,虽然知道获胜几率渺茫,仍毫不退缩,才最终获得了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的胜利。他不安于现状,总是有着自己更远大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再想想我自己,多少次因为事情繁琐而半途而废,或因为畏惧困难而止步不前?一有点小挫折就叫苦连天,一有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洋洋自得,满足于现在,不思进取。

海明威对《老人与海》的评价是: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确实,正是由于像圣地亚哥这样的人一次次向自我挑战、向命运挑战,一个个极限便出现在他面前,等待他去征服。纵使失败,只要是尝试过了,又有何悔呢?

只要有毅力,你,就是英雄!

葬英雄


【一】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从此足以看出相遇的霸业雄心。然又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时,曰:彼可取而代也!此间,便可显出男儿本色。

项羽自幼的才气过人,霸业雄心,殊不知天妒英此说。从而也是在此埋下了伏笔,葬字的第一划。

【二】

初起时,年二十四。

当陈涉等起大泽时,项梁伺机让项羽杀了会稽守,项羽怕众人不服,又连杀数十百人,使一府中皆慑伏,便又召豪吏,遂举吴中兵。当时,章邯正在攻打赵国,楚怀王便令宋义为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又因宋义不恤军情而私徇其私,杀了宋义和他的儿子宋襄,因此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正是因直接威震楚国,名闻诸侯,而心高气傲,开始不可一世。也在此为葬字又完美地划上了第二笔。

【三】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这也是项羽曾最为辉煌的时刻。而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而后,蒲将军羽与秦站,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由于章邯约好去秦国,却又因怕秦军不服而夜击坑秦军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太过残忍,过多的杀缪,也从而欠了一笔无尽的债务,命债!这也是使葬字完成第一部分的重要一笔

【四】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项羽便听范增言,设下鸿门宴。

鸿门宴上杀机四伏,只可惜项羽不听范增所言,不愿杀去刘邦,再加上项梁的阻碍,也成了相遇的一大败笔。项羽欣赏壮士,樊哙,自己想必也是位壮士。

后,项羽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羽呵,既不在最佳时机杀了刘邦,以至被刘邦追杀。一心思念家乡,不听别人劝言,太霸道,从而亦被追杀。却伺机杀了楚怀王,这又是何等大罪,犯下大逆不道之名。竟又怀疑忠诚范增,实在是太荒唐啊!霸道,只以自己为中心,正因为己而害己。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填满了葬字中的第二部分,每一划,都象征着失败,死亡。

【五】

英雄归途,食尽,兵少,在垓下驻扎。各侯与汉王把他们团团围住,在四周唱起了楚地的歌曲,项王大惊,以为汉已皆得楚,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尽管至此,项羽也要拼一把,要证明是天之亡我而非战之罪也。打了最后,最精彩的一仗,到了乌江浦,却仍十分有霸气,虽身受重伤,兵败,却也为成寇,仍有一身英雄的傲骨在。把马送给了好心的亭长,自己又杀了数百人后,又自刎把头给了老朋友吕马童。

后,刘邦把项羽葬在了谷城。

这葬字终也画完了,一此字葬下了项羽,此等大英雄。

尽管是这样,也是一个奇迹啊!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足已看出项羽为一世英雄,当之无愧。他有勇有谋,热爱故乡,讲道理,讲义气,实为难得矣!

但却也非十全十美,太聪颖,惹下天妒英才之罪。又深厚的霸业雄心,残忍,无限杀缪,只以自己为中心,称霸王,试图以武力征服天下,自负,而不愿用人才,自傲。也正是这样的一身傲骨而送葬了他。

太史公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是啊!项羽,西楚霸王,眷恋楚地,驱逐义帝而以自己为尊,夸耀自己的战功,试图以武力来征服天下,却又不自我反省,而是说上天要让尔亡,不是不会打仗,却也难说。只因他又不肯用人。让人惋惜不已。项羽既有英雄的伟大,亦有常人的弱点。然,为何上天要早如此一位大英雄呢?自己埋葬了自己!

西楚霸王,项羽呵!君贪一世英名,追权贵烟云,却系命在天。这三尺黄土,够不够埋你一世骂名?屠城,百姓对君是有多恨哪!这三尺黄土能不能葬你霸业雄心?再多,也葬不下吧!物转星移,这青史谁来留名?自然非君莫属。君是否还在恨?不要恨,生不逢时,天要灭你轮回早已注定。非也,非也,君也走得干脆,只去那仙境,寻君的虞妃和骓吧!

至少,在青史上留下了项羽,西楚霸王英雄此名,也不枉人世走这趟罢!

真正的英雄


读了《生存还是死亡》,我的心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生存还死亡?这是我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文中的晓丽误解了英雄的含义,她把自杀当成了英雄的行为,但她从未考虑过父母、家人、同学的感受。

生活不可能每天都充满阳光,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阴霾的日子。真正的英雄,会在遇到挫折时勇敢面对,并且积极解决;而一个选择自杀的人,永远只会被定义成懦夫,而不是英雄。

晓丽误解了英雄的含义,她把她自己自杀的行为定义为了一种正视死亡的英雄主义,然而她没有意识到,她自以为的英雄的背后,却是对朋友,对家人的无情抛弃,为爱自己的人增加了精神与物质上的负担,是对生活的一种不负责任。

一个不懂爱、不懂回报爱的人,又怎么会懂得生活,又怎能谈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作者:宋一诺

指导老师:陈永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