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大讨论心得体会 > 导航 > 关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大讨论心得体会

关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也许下面的“关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正合你意!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如果期望未来经济保持活力,必须依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而这些新模式只能在创新创业中孕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1】

企业是最小的、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如果企业没有创新能力,所在国就不可能变成创新型国家。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有责任感去创新,肩负起这个职责。我们常听到企业缺乏创新有很多原因,如缺乏资金、产学研合作不好、政府不支持。我认为,当这些条件具备时,企业能不能创新的关键取决于企业有没有创新的主观愿望,如果企业不想创业、不想创新,政府给企业再多的条件也不行。同样,企业内部管理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不搞迁就式创新,只有员工有愿望,企业才给他们创造创新的条件。围绕这个思路,我们做了一些创新实践。

一是构筑面向对象的创新管理模式微笑创新模式;二是推行基于系统工程思想与方法的复杂产品开发过程控制系统;三是通过集成创新打破技术垄断和封锁,拓展创新资源;四是强调创新方法,实现有序创新,提高创新效率;五是在限制与包围中寻找创新的机会和突破口;六是不断积蓄持续的创新动力。我们企业把创新的动力定义为三个方面:第一种动力是企业的内生动力。这个动力更多的取决于创新文化、创新DNA、使命感、对技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兴趣和爱好等。我们企业每年投入一笔资金用于创新引导基金,并定期召开技术论坛与沙龙,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把鼓励尝试、宽容失败落到了实处,还培育了一个企业创新的DNA,这种基因将产生强大的创新动力。第二种动力是拉力。我们企业始终将市场机会和应用需求作为创新发展的拉力。第三种动力是推力。在很多领域,我国与国外在技术上有关联关系,国际上新技术的诞生、每一个点上的技术变革,时时刻刻都推进着产品的改进,促进不断地集成创新。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会提升整个科技水平。如果企业根本不知道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是落后国际水平5年还是10年,那就完全失去了企业发展的这种推动力。

【关于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心得体会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对创新进行了强调。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无论是中国经济的目标、任务、还是发展模式、发展取向都出现了巨大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这就要求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过度依赖以要素、投资规模为基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是实施以科技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在中国经济调速换挡的新局面下,要实现中国经济减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创新被寄予了厚望。互联网+行动计划、创客、草根创新这些报告上出现的新词,事实上都指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亮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常态、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创新之基,在于改革。创新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空想,而是需要在体制机制、制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变革,以此释放创新的活力与动力。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这就清晰地点明了创新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关系。

创新,也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更在于中国发展前行的各个方面。社会治理、党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用创新的思维来引领,用创新的手段来处理。从这一点来看,创新也必须是全面的、全方位的。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问题都要在发展中解决。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既定任务,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这需要全社会都树立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气神,用创新来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前行。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1】

今年,中央再次出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提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在10多年时间里连续出台振兴政策说明了什么?说明与全国相比,东北遇到的困难更大、问题更突出。从宏观角度看,新东北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其中,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突出的短板。在国有企业发展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顶上,就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将大量工业项目放在东北地区,由此东北形成了国有经济点多面广、比重高的特点。改革开放后,东北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逐步下降。这一时期本应是民营经济发展最有利的时期,但由于体制机制转换缓慢、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跟进不力、国有企业改革滞后,这一有利时期被错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东北本应刮骨疗毒,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但一些国有企业习惯于国家政策托底,改革动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大、环境不佳,民营经济短板问题更加突出。应当认识到,东北振兴离不开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发展,也离不开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二者不是你上我下的对手,而是合作共赢的伙伴。只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同向发力,才能全面激发东北经济活力。因此,东北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补齐民营经济这块短板。

强化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统一认识和行动。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多,但大多数自成体系,留给民营企业的配套发展机会不多,而且在当前经营遇到较大困难的情况下,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有限。从东部地区发展经验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繁荣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东北各级政府应转变过于依赖国有企业的振兴方式,给民营经济更大发展空间,实实在在地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民营经济活东北、民营经济富东北,应成为东北振兴的新理念。

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落实好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所有制结构,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试验区。敢于让僵尸企业出清,使之占据的资源回归市场。完善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体系,下大气力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采取务实有效的政策支持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发展,为民营经济拓宽市场空间。

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大开放力度。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韩国、日本,处于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寻求发展新机遇,努力将东北地区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地带。上海、广东等自贸试验区已经探索出一批有价值的开放经验和做法,应加快促进这些经验和做法在东北地区的复制和推广,按照负面清单要求倒逼改革开放。抓住辽宁获批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契机,通过机制创新激发东北地区民间投资先行先试的活力,探索东北在对外开放中振兴发展的新路径。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近年来,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成绩很大,但以治理为导向的政府工作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方面,东北的问题更多一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东北振兴意义重大。应彻底摒弃官僚作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民营经济发展清障搭台。深化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改革,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平台,吸引创投和各种风险投资,形成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资本市场环境。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增强民营企业投资安全感,提振其投资动力和信心。

在创新驱动发展大潮中加快发展新经济。东北过去有过创新创业的辉煌历史,今天更需要树立创新创业的精神和形象,坚定创新创业的意志和决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留住并吸引更多勇于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发扬铁人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发展新业态、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模式,创造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个人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2】

东北问题由来已久,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有所谓东北现象一说。当年在讨论东北现象时,发现东北有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二是体制机制落后。十几年过去了,东北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两个问题依然存在,成为阻碍东北经济发展的两大顽症。这提醒我们,在东北振兴上不能再存有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必须抓住关键、找准重点,用新举措新思路彻底解决妨碍东北振兴的顽瘴痼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一些人认为,振兴东北经济,归根结底要靠市场和需求的扩张,因而把希望寄托在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上。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东北地区的核心工业是基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其增速与国家出口增速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只要出口形势好,基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就大、增长就快。新世纪初,伴随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东北经济曾有过大约10年的快速增长,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低迷、需求萎靡,国际贸易增速已连续4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地区基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更令人担忧的是,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新周期,这很可能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如果确实如此,出口不振将成为长期状态,依靠外需扩张来振兴东北经济的想法已不现实。当然,在出口不振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国内需求。实际上,在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作用下,2010年以后我国内需有所扩大,东北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需求拉动。然而,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内需扩大的空间有限,若不顾现实实施大规模需求刺激政策,不仅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会造成经济结构扭曲、产能过剩加剧、企业负债率高企。那样的话,产能过剩与企业高负债叠加,将成为东北经济不可承受之重。

可见,东北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过去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转型。今年4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可见,这一轮东北振兴的目标和思路与上一轮并不完全一样。如果说上一轮东北振兴主要是解决东北经济量的问题,主要手段是需求扩张,那么,这一轮需要解决的是活力、结构、体制机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手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产能过剩、企业负债率高等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从民生角度出发为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环境

如果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东北振兴的关键,那么,国有企业改革则是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很多人会产生一个困惑:为什么东北的国企改革推进得这么艰难?这是因为东北的国企有其特殊处境。东北三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是较低的,收入增长率在全国也是较低的,但失业率却是全国较高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是全国较高的。东北企业处在这个环境中,需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东北的一些国企仍沿用过去的旧体制厂办大集体;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东北的企业社保缴费水平在全国属于最高之列。这在相当大程度上解释了东北国企比重高、国企改革难的原因,因为用办国企特别是用传统方式办国企的办法能更方便地承担起这些社会责任。换言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无法形成东北国企改革的有利环境,国企改革也就难以推进。

因此,应从民生角度出发,为东北的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应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其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统筹水平,加快建立社保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减轻企业缴费负担。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企业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不当干预。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以自贸区的先进理念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包括国际产能合作在内的双向开放。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发展,也有利于各类企业轻装上阵,走出东北振兴的新路。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发言心得体会


企业是最小的、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如果企业没有创新能力,所在国就不可能变成创新型国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发言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发言心得体会1】

机遇是靠人去发现、去利用、去推动的,因此创造优势首先要创造人才优势,抓住机遇要抓住人才。这是把握机遇,发展机遇的关键

科学认识机遇,及时抓住机遇,积极发展机遇,准确用好机遇是摆在每一个领导者,特别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面临的紧迫任务。一般的看法是机遇瞬时多变,似乎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只要细心观察,科学分析,就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发展变化的规律,发现它的必然性。

利用外在机遇与发挥内在优势相结合。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是用好机遇的重要原则。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点和禀赋,结合得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如发展经济开发区需要交通、电力、市场等配套,在有的地区不失为筑巢引凤的捷径,但在有的山区等不具备条件的地方,盲目照搬沿海地区的做法,不顾规模不计成本,其结果往往是开而不发,造成浪费。这些地区应更加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就机遇产生的效应来讲有暂时和长远,局部和整体,一般与特殊之别。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些可以发挥先发效应、长远效应、滚动效应的机遇。避免只顾当前,危及长远。有的地方确实抓了一些项目,暂时看有就业、有税收,但由于不重视环保,没有技术含量,企业的生命周期很短,很快就进入了衰退期。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有些机遇对局部是有利的,对全局则有妨碍,这需要很好把握。例如奶业的发展就有一个企业与农户、企业与市场生产半径合理布局的问题。如果一窝蜂上,或者竞相提价、压价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我省率先实行的参考价和指导价制度,对奶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制定和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不但能抓住当前机遇,还能为新机遇的到来提供条件。要完善软、硬环境,做好准备。如果基础设施不配套,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而且,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无信息则无机遇,因此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要重视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沟通。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机遇是靠人去发现、去利用、去推动的,因此创造优势首先要创造人才优势,抓住机遇要抓住人才。这是把握机遇,发展机遇的关键。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发言心得体会2】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但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认识和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紧迫性。实践证明,经济发展速度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和效益的速度不仅不能真正创造财富、改善民生,而且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环境压力。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仍然满足于单纯增加生产总值,动用全部力量、利用各种方式招商引资,甚至不惜大量举债铺摊子、上工程。结果,引来的项目不少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建成的工程不少是形象工程,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带来沉重债务负担。因此,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经济经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后会转入一个增长速度换挡的发展阶段,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这也将是我国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今后,我们必须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变化,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并据以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各地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相应调整完善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和举措。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关键是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增长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扩大消费,提供市场需要的好产品和服务是关键。现在国内消费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信誉不好,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热情。这与我国居民在境外消费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国人境外消费快速增长,年消费额近千亿美元。这说明,内需上不去,根源在供给。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一方面需要政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改进质量管理,舍得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上投入。企业产品做好了,就会有效益;企业效益好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有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于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政府大有可为。一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二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整合现有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真正形成合力,提高政策执行效果;提高产业政策的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支持关键技术创新,支持重点企业发展。三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采取强有力措施治理环境污染。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的总体设计,细化具体措施,推动关键技术、关键材料的研发应用。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推进城镇化,从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机遇是靠人去发现、去利用、去推动的,因此创造优势首先要创造人才优势,抓住机遇要抓住人才。这是把握机遇,发展机遇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机遇难得,机遇稍纵即逝。能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不仅在于能不能正确认识机遇,更在于能不能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机遇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只有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才能乘势而上,把发展的可能变成发展的现实。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上升长周期但又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时,只有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才能紧紧抓住和切实利用好发展机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工业化、城镇化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动力仍然强劲,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的发展方向。但也有不少难题和矛盾,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从全球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主要国家纷纷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既给我们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就要根据国内外发展条件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把资源更好配置到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领域和环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通过创新来抓住机遇,甚至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这5年特别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着力化解突出矛盾的过程。明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这对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们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在更长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创新推开机遇的大门,以转变夯实发展的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奋发有为,创新不止,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实现十三五的开门红。

【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2】

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和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西藏中小企业虽然在政策和地区特色资源等方面占据优势,但中小企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要回答好这一问题,我们要找准制约发展的关键,逐一解决。

影响我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区中小企业的产业大部分集中在第三产业,如社会服务业、餐饮业以及零售批发行业等。二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受到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与目前金融机构的放贷体制的影响,我区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窘境。西藏的民营经济中,中小企业的现实状况是效益不高,规模较小,而这部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贷款,融资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数企业无法提供给银行有效的抵押,信用等级低。对于银行来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风险大、成本高,造成银行有钱却放贷难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三是中小企业市场化水平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应对制约西藏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发挥地区政策优势,抢占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好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中小企业要抓住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东风,充分发挥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优势,壮大发展,同时为提高农牧民收入实现兴区富民的目标作贡献。

要拓宽融资渠道,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中小企业在起步发展阶段,力量薄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政府的扶持是其得以发展下去的动力,这一时期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形式就是建立西藏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以帮助处于脆弱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分担金融机构的一部分风险,这样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鼓励金融机构融资的积极性。

要引导转变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结合西藏实际,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变依靠投资、融资帮企业输血为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源源不断造血,为全区中小企业创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空间,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