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读女儿的感恩信有感 > 导航 > 读《凤顺姐姐》有感

读女儿的感恩信有感

读《凤顺姐姐》有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书籍就是他/她最可靠的朋友,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写作品的读后感可以增强我们的印象,加深我们的领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读《凤顺姐姐》有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在开满草杜鹃的城市上空,星辰闪闪竞耀,像是从高处缓缓坠落下来似的,渐渐地把夜空抛得很远很远。随着夜色越来越深沉,远处的山坡也变得层次不清,显得更加黑苍苍的。只有临近胡同里还零星地散落着些灯光,好像垂落在星空的天际。这是一片静谧,清寒的世界,里面有凤顺姐姐的身影。

凤顺无疑是个悲剧人物,就像作者自述的那样,她写的是坠落,是像坐滑梯一样一落千丈的生活。作家真是世界上最残忍的角色,他们将读者引入万丈深渊,却还坐观其旁,以此来磨炼他们的心智。深受风顺姐姐影响,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片虚幻的花海,那个繁星坠落的夜空和那个形单影只的人儿。也常常思索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灵与肉,思想与现实交错的世界里,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小说开篇便道出了人物的身世背景。凤顺自小就在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中过活。就是后来也没有摆脱颠沛流离的命运。开始是逃离后爸的虐待,遭受亲人的离弃,摆脱执事的魔爪。转而到了一个五口之家担当保姆,这对一个饱受苦难的女孩来说,算得上是上帝对她的一点眷恋了。幸好天xing开朗的她既勤劳,又能干,倒也不怎么招人讨厌。

可是突然有一天,男主人的海归消息终于打破了所有的平静。家里立马沸腾起来,人人渴望着过上更美好、更富裕的生活,凤顺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一颗颗心灵躁动了。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人们四处奔波,或者周旋于职场的边缘,或者攀爬于权利的阶梯,或者纠缠于心计的漩涡但是不管怎样,随着日子的渐渐好转,社会地位将会为你擦拭辛勤的汗水,甚至可以为你埋没之前的一切不光彩,而你只管生活就好。于是很多人把追求物质生活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殊不知物质追求既能载舟,又能覆舟。受利益的熏陶,变了味的情感一再使我们的心受到伤害。就在爸爸回来的那天,家里人人都收到了漂亮的礼物,只有凤顺被忽视了。此刻的凤顺变成外人了,或许在主人心中她一直都是个外人,只是金钱让这层关系更清楚了而已。越是有钱就越是可怕哦,文中的这句话发人深省。因为有钱,凤顺再也不能穿上漂亮衣服和我们一起出游了;因为有钱,我变得孤独了,再也没有一起玩笑的伙伴了;因为有钱,人们之间的情感也变得淡薄得不堪一击。一切都是因为钱,有的人家步步高升,而有的人的生活却一落千丈。然而凤顺无疑是属于后者。

当然,凤顺的悲剧之根是自小便埋下的。作为孤儿,她一直游离于家庭之外,并且过早地体验了世态炎凉。这种游离导致了她归属感的缺乏。在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里生活,就如同在离地面很高的空中踩钢丝,没有人愿意架起网来为她支撑。这种不安定的感觉让她无法承受。她并不是像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那样,有着坚强勇敢的心和成熟智慧的思想。也没有像茶花女玛格丽特那样老成于爱情把戏的经验,更没有犀利的眼神和大胆的作为。相反,她太平凡了,甚至是太渺茫了。以至于人们平时根本就意识不到她的存在,只有在茶后闲谈时才想起拿她充当一下说料。而她就像一片浮萍,下面没有根的接应,上面还要承受着风吹日晒的折磨,就连其本身也是如此地脆弱。然而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痛苦。

尽管身份低微,孤苦伶仃,凤顺还是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抛开一切,大胆的去爱,她并未将爱情套上礼义,道德的枷锁,爱情对她来说永远是自由奔放的,不管别人是投来嘲笑的目光,还是送来冷峻的面孔,她依旧如此,敢爱敢做,率xing而为。她就像半坡的红杜鹃,热烈、奔放,不争艳,不娇贵。无论土质肥沃或贫瘠,有无人类的施肥除草,杜鹃花都能茁壮成长,迎寒怒放,且漫山红遍,灿似彩霞,绚丽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杜鹃花很像我们的凤顺,无论生存环境何等恶劣,她都能逆势求生,等待爱神的降临。虽然她可能没有得到真正的爱,但我还是欣赏她,欣赏她对爱的纯洁,欣赏她对爱的勇气与执着。

但是在凤顺身上,我们不能只看到她对爱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希望。还要看到她的弱点以及由此而致的命运。杜鹃花的花语是永远属于你,这种花对感情纯真无邪,一味地想人所想,急人所急。凤顺就是这样的人,一旦相恋便会全心投入,甚至愿为爱人牺牲一切。她相信那些男人一定可以给她带来幸福,所以一次次的为了他们倾其所有。有人说,越是善良的少女越是容易失身,不是失身于情人,也必将沉湎于爱情。凤顺是善良的,她怎么也不会懂得爱情也是可以用金钱来交换的,以致她被马夫玩弄抛弃后,还大声哭喊着真的很爱他。有时候她可能也认为自己做的那些事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活动,她似乎是想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来拯救世界上所有的可怜人。所以她会在相亲时因为同情人家的处境而答应这桩婚事。她单纯地认为这便是宿命,是冥冥之中的相遇与安排,是上天派她来抚慰眼前这个可怜人的。看来有时候她已经把爱情和怜悯之情的概念搞得模糊不清了。这种感情的混乱直接导致了她对爱情的把握与理解,以致于她多次饱受爱情的摧残。

在梦想与现实相撞的世界里,虽然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追求着生活,结果还是往往不尽人意。是逃避还是勇敢地担起责任?是背叛还是永远坚贞?于是有了思想与现实,灵与肉在较量中失衡。

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xingshenti的重量。米兰昆德拉如是说。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在凤顺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我和她爱人的负责,她对生活的努力及对命运的不屈精神。她那小小的肩膀一直承受着沉重的负担。无论是遭到现实的如何唾弃,她还是如此地坚强面对。她的坚强来自于她的无限谦卑,无限忍耐,无限柔软,以及永不休止的生长与抗争。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她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

是的,凤顺不会放弃每一次希望,然而她不知道,有时候追求希望也是一种毁灭。因为希望一旦被现实颠覆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在追逐希望的道路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坠落开始了。(星辰ww)

不可否认地,希望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动力与jiqing。但是希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发挥作用的助燃剂。希望对人生的促进也是有条件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就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希望是从来就不存在的。说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论者当然不为过,歌德就曾说过叔本华是人间最大的梦想破坏者。但是他的思想还是值得人们思考的。希望是有限度的,是谁也强求不了它一定实现的,过度的希望就成了幻想或者妄想。而凤顺傻傻地编织了一次次的爱情美梦,这种不切实际的,毫无理智的想法只能让她的梦想破灭。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也说:如果你不知道幸福在什么地方就去追求它,那就会越追越远,有多少道路就会遇到多少危险。凤顺只是单纯地相信别人,迫切地追求幸福,所以她一再被人利用。生命之重摧残了这个年轻的姑娘,渐渐地,她日益窘困,走向坠落。

也许凤顺的这种傻很不为别人理解,但是人生离不开追求,追求给人能带来充实,在责任的圈子里,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在追求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自豪。佛经上讲,纯情者入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是什么样子只有自己去经历才知道,这才叫活着。每个人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个xing人生。而幸福在人的一生中,不是作为一种具体的事物而存在的,它是人们追求的一个目的。凤顺一生不断地憧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追求。也许只有这样她才觉得生命是有意义的,自身是有价值的。不管思想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她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是真正的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的眼光。

凤顺的悲剧,既是自身的悲剧,又是社会发展的悲剧。人们在追求希望与幸福的道路上,又受到种种阻挠,挣扎在现实与梦想的边缘,进退两难。

尽管凤顺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观其所呈现的整体思想,仍是一部悲剧。关于爱情的那一幕又一幕读来让人心碎,对生活奋斗的人生又是那样使人振奋又悲凉。

又见杜鹃花,你我无须悲哀,无须自怜。人生百味,本就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中的一门必修课,无论现实如何,只要努力,就是活着。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乌凤和赤莲》有感


乌凤是一只皮毛灰黑的母娘,赤莲是一只土红色的母豺。

不说一见面就要吃掉对方,狼和豹至少是彼此仇恨的。可在日曲卡雪山食物匮乏的冬天,当垂老双残疾的乌凤和怀了一肚子小宝贝的赤莲相遇时,一个有一点点血腥又透着丝丝温暖的故事就开始了。

它们联手捕猎,为报杀夫之仇,赤莲从猎狗的利齿下救出乌凤;乌凤为刚刚生产的赤莲猎食,补充营养,还舍身将威胁它们母子安全的雪豹引走。最后,为救乌凤,赤莲惨死于猎人的圈套。乌凤发誓要将赤莲留下的四个宝宝哺养长大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非常感动,如果大家不爱护动物,它们就会一个个灭绝,如果我不制止猎杀动物,那么森林里的野生动物就会被猎人和猎狗统统杀绝

我最恨的动物是猎狗,身为动物,却不帮动物,反而和猎人一个鼻孔出气,恬不知耻地做猎人的帮凶,卖力地帮猎人屠杀动物,纯粹是动物界的汉奸卖国贼!

其实我最最最恨的是猎人,他们并不是肚子饿才杀猎物的,却是为了消遣,为了解闷,为了好玩,为了娱乐,寻找一点刺激,为了过过枪瘾,为了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枪法,便提着枪在森林里无节制地杀戮,恨不得把森林里的动物统统赶尽杀绝!

所以我们要呼吁全社会,大家一起来保护自然界的各种动物,不能让它们像恐龙那样灭绝。

读《于凤至,旅美五十年》有感


读《于凤至,旅美五十年》有感

文/房瑞雪

说起张学良,人们不约而同的想到西安事变,说起张学良的爱情,人们会想到赵四小姐,的确,赵一荻给了张学良不离不弃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也被人们所熟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

于凤至出生于商贾之家,父亲于文斗和张作霖交好,张作霖无意之间看到于凤至的生辰八字的卦帖,看到于凤至是凤命千金,又想到自己的儿子是将门虎子,便高兴的为两人定下了亲事。由于这是封建包办婚姻,受过新式教育的张学良是并不愿意的,当然,婚后二人的生活也并不圆满。张学良曾在他的自传里说我太太比我大三岁,那时,我根本不不知她长得什么样,由于是包办婚姻,我和我的原配夫人并不是那么合得来

于凤至可以说一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善于持家的完美好女人。自从嫁入张家后,她将家里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不仅和卢夫人形同母女,还很受张作霖的赏识,很快就在家里树立了威信。

于凤至是一位十分有才情的女子,她的才情是与林徽因、陆小曼这样的女子完全不同的,她的才情建立在她过人的胆识之上。西安事变之后,她从美国飞回,为张学良四处奔走呼救,求见各方人士,为解救张学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可是,这样完美的女子,上天却并没有给她一份美满的爱情,因为,张学良并不爱她。张学良给她的仅仅是一份丈夫的责任,或许就连这份责任也是打了折扣的。可纵使这样,于凤至仍然一心一意的为张学良着想。在台湾的张学良开始信仰基督教,基督教只允许有一位妻子,宋美龄凭借这一点来为难张学良,得知这一消息的于凤至为了张学良与赵一荻的幸福忍痛主动与张学良离婚。

可是,于凤至的心里永远装着张学良,她只身在美国好莱坞打拼,挣下几处房产,她对子女说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一但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现在,我的心愿总算实现了。于凤至与张学良分别了五十多年,再相见时,已经是天人两隔。

这种相见也不能算是相见了,可以说于凤至苦苦等待一生,直至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也没有再见到她思念了半生的张学良。于凤至在她的坟墓旁又买了一块墓地,它是给张学良留的,于凤至希望,生前处于两岸的他们死后可以葬在一起。可是这个愿望却没有实现,张学良死后与赵一荻葬在夏威夷。于凤至这九十多年的人生有七十几年都是为张学良而活的,单单就这份执着就是让我们感动的。

我是十分心疼于凤至的,作为张学良的妻子,她为张学良甘愿付出一生,却没有得到多少回报,可是这样深沉的爱情却延续了那么多年,一直到她生命的终结。当张学良站在于凤至墓前的时候,或许才真正的了解到墓里沉睡的这个女人对他的爱有多么的深。这种深沉的爱如沉默的巨大的黑色的巉岩,永不退让。这颗爱着的心,在不断地等待中,承受刺痛而又缓慢的侵蚀。

我不禁想问于凤至,你在执着什么?你在期盼什么?满眼是红影缠绵,满耳的锣鼓喧天,所有的温柔也暖不了他僵硬的脸,所有的付出也入不了他寒冷的眼眸,身边的床铺永远是一片寒凉,他从不曾给你一丝宠溺,从没为你有一点疯狂,对你的深情付出,只以一纸离婚书告落。可你还是这样痴痴等他五十年,五十年的相思而不得见,每个夜晚苦苦的无声呼唤,每一次面朝大海的痛彻心扉,终随你的逝去而灰飞烟灭。

也许你早就知道,他不爱你。可你为何还是那么傻,人生短暂,能有几个五十年用来等待。你只求他目光流转处的,一瞬间的爱怜,从心到肌肤。你是飞蛾奔向炽烈的火焰,燃烧之后,必成灰烬。但是如果不燃烧,往后,你又能剩下什么呢,除了一颗,逐渐粗糙,逐渐碎裂,逐渐在尘埃中失去光泽的心。


读《海迪姐姐的故事》有感


海迪姐姐用她独特的方式走在寻梦,圆梦的路上。她不曾抱怨,不曾绝望,而是摇着轮椅,轻声歌唱,挥动着画笔,自由地构想。残疾曾使她的头顶笼罩着乌云,而今她自信地把别人的生活点亮。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海迪姐姐就是这样一个人。

海迪姐姐的小名叫玲玲。在她六岁的时候,串有骨髓血管瘤,医生说这是一个治不好的病,可是海迪姐姐却毅然非常的坚强。就这样,他忍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医生说她很听话,别的孩子一吃药就哭,而她确听话的把药都给了下去。但就是这样也没有治疗好她的腿。从此,海迪姐姐就天天躺在床上了,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治疗,从来没有喊过痛。从这里,我看到了海迪姐姐的坚强。

突然有一天,海迪姐姐听到了读书的声音,她突然想:自己不是可是在病床上看书吗?她想到了并马上征求了爸爸的意见。爸爸同意了,并且买了一大堆书,每次海迪姐姐看书的时候,妈妈叫她干什么,都只能得到一个回答,等我看完这页的海迪姐姐成了小书虫,完全钻进了书的海洋。海迪姐姐一直把大学的课程都自学完了,而且还学了三种国外的语言。从这里,我看到了海迪姐姐的好学。

由于海迪姐姐的爸爸工作要换地方,所以一家人来到了一个小山村,在小山村里的人都非常的热情,海迪听说这里有一位老爷爷,因为身体不好,家里没钱,只能把家里的大猪卖了换钱,可是猪又生病了,只能用很低的价格卖了出去,然而,老爷爷的病还是加重了,看不起医生,最后归于西天。从此,海迪姐姐买了很多关于学医的书,自己发奋读书,懂得了好多医学上的知识,能帮穷人看病。从这里我看到了海迪姐姐的助人为乐。

海迪姐姐用她的坚强,坚持,努力,战胜了病魔,是优秀的党员,是劳动模范,是合格的医生,是我们的好姐姐,好阿姨。还出了好多书。我要向海迪姐姐,海迪阿姨学习,学她的坚强,学她的好学,学她的助人为乐,做个有用的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