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月阙也读后感 > 导航 > 孩子也需要“炒作”

月阙也读后感

孩子也需要“炒作”。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相信每一个人在小学和中学都写过不少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孩子也需要“炒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也需要“炒作”

在我日常接触到的咨询家长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于赏识孩子存在很多的误区,以至于虽然知道应该赏识孩子,但真正做起来、做到位的很少很少。大家都知道,要让孩子充满自信、充满力量、积极向上,离不开赏识孩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赏识了也没有效果,以至于得出赏识无用的结论。这里,我们来讨论讨论赏识孩子的智慧放大赏识。

放大赏识,就是把一丁点我们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方面无限地放大,进行正面强化,孩子就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得越来越好。

我家五岁的大女儿有一天想吃饺子,于是我们提议大家一起来包饺子,我对她说:你从来没有包过饺子,但是爸爸妈妈猜你包的饺子肯定很好看,而且很好吃。(提前赏识)孩子妈妈在旁边说:是吗?真的吗?我对孩子妈妈说:你不相信,等下让她试试。这下她可来劲了。[由整理]

这个时候妹妹吵着要去游泳,原来游泳我们都是带两个小孩一起去,正犯愁怎么安排的时候,姐姐说:那这样吧,我在家和妈妈包饺子,爸爸带妹妹去游泳,等你们游泳回来就可以煮饺子了。我们很惊讶,就说:姐姐真懂事!不愧是个姐姐,那么关心妹妹照顾妹妹!这样,她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关心妹妹照顾妹妹的好姐姐了,建立了她的责任感。(赏识孩子的一个方面可以让

让孩子发展出更多的优秀方面)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妈妈不停的说:真的,你包的饺子好漂亮!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还不会包呢,现在像你这么大的很多小孩都不会包饺子。我们家Yoyo好棒!于是她就越包越起劲。然后我们就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当着她不停地说。后来我们又把这个事情给其他没有看到的家人说,甚至打电话给远在老家的爷爷说,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又给亲朋好友说,还在班级群里面给老师和同学家长们分享,她得到了大家的欣赏和赞美,就正面强化了她这方面的行为。

或许在别人看来就是一点小小的事情,我们觉得对于当下的她来讲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于是就无限地放大,后面再上升到她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了,会干一些家务了。于是,后来她就会在吃饭的时候帮忙端菜拿碗筷,吃完后收拾碗筷、收拾桌子,甚至洗碗、扫地她都能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开心。因为她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有了被肯定、被欣赏、被认同的感觉,有了价值感、成就感、重要感。这就是放大赏识的作用。

我们不要小瞧那些小小的不起眼的事情,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它,孩子就会在这些方面的得到强化。所以,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哪怕只有一点点苗头的优点,我们不妨拿着放大镜去看,当我们

时常去关注它并引导到更高的位置时,孩子就会向这个方向发展。当有人在网络上炒作,大家都在讨论某个人或物时,这个人或物就容易红起来火起来,是一样的道理。那么,对于孩子刚刚表现出来的一丁点好的苗头,我们不妨也炒作一下,抓住它不放,反复利用,说不定我们抓住的那根细线会带出一颗又一颗珍珠来。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班主任工作体会-也需要一些“偏心”


我们常说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时也需要一些“偏心”。在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同时,对于那些潜能生多一些偏心。

潜能生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嘲笑、瞧不起,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的言行比较反常。例如: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潜能生的形成,与家庭、社会、学生有关,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有更加直接的关系。

我认为潜能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这些原因:

1.教师言表的威严。平时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严肃的表情,让学生感到一种难以接近的威严,这样,一些成绩中等或偏差的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内心感到

焦虑不安,唯恐自己的言行会冒犯老师,于是对老师敬而远之。久而久之,老师对这些学生也渐渐淡忘,使他们成为可有可无的个体。

2.教师教学上的偏差。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为追求“公开课”的效果,眼中只有那些口齿伶俐、对答如流的学生,而把学习基础差、听课吃力的学生视为累赘,认为请他们发言是浪费时间。学生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耿耿于怀,使他们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久而久之,他们就习以为常,反正举了手也轮不到我,还不如不举手。

3.教师批评上的失误。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批评:“怎么又忘了?讲了几遍还不懂!你是怎么听课的?”老师的愿望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到这种指责,最容易破坏学生的情绪,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觉得自己确实“笨”。

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有差。作为一名班主任,既要关心优等生,更要多一点关心潜能生。一些潜能生,不仅学习差,在生活习惯、个人性格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之处,班主任要了解他们方方面面的情况后,才能“对症下药”。要抛开成见,转变“朽木不可雕”的思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关注潜能生的成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1.爱字当头

班主任真诚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学生一旦感悟到这阳光雨露的滋润,就会提高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就能与班主任疏通感情上的渠道,师生之间,将心心相印。无论是优生还是潜能生,我们都要满腔热情地去教育他们,特别是潜能生,更要“偏爱”他们,因为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更需要班主任用爱心去浇灌他们健康成长。

如本班的一名学生,是个个性很强的孩子,刚转入我班时,性格孤僻,几乎不与同学、老师交流,平时也几乎没见到过他的笑容,而且还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我发现这些情况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到他的家长由于忙于工作,让他几乎处于一种无人管的状态,他有什么事情也没人交流,作业不会做也没人教。所以,我首先从生活上关心他,经常找他谈心,放学抽一些时间帮他解决学习上的难题,鼓励他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感觉到在这个集体里,每个同学都是他的好朋友,老师也是他的好朋友。渐渐的,我发现他与同学关系融洽了,他的脸上也经常露出开心的笑脸。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还达到了优秀。这个学期,他的进步更加明显。作业几乎没有缺交或少做的现象,在和同学、老师交流的时候可以经常看到它灿烂的笑脸,他有什么话也愿意跟老师来说,我还推荐他参加了学校“我是金子,我会发光”俱乐部,在俱乐部中他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坦诚的和老师谈心,在一次活动反馈中他这样写道:“‘我是金子,我会发光’俱乐部给了我许多信心,参加完活动后我非常开心,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以后我会积极参加更多的活动。”看着孩子一点点的成长,我真是快乐无比。

2.多给机会

潜能生不是什么都不如优等生,不是没有任何闪光点,平时由于大家对他们

的偏见,使他们缺少表现的机会,缺乏施展的舞台。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多一份自信。

在课堂上,我经常叫那些潜能生回答问题,因为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犹豫不决。他们不是不会回答,而是自信的缺乏使他们没有勇气举手。他们回答问题时吞吞吐吐,生怕自己回答的不对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其他同学都很着急,想要替他们回答。但我并不着急,耐心的等待、引导并鼓励他们,直到回答出来。这时他们往往想我投来信任与感激的目光。虽然这样耽误了一些时间,但这一点点时间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被重新唤起的自信心,是非常值得的。每当看到那些平时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自信的举起他的小手的时候,我都感到无比欣慰。

3.善于表扬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潜能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潜能生也不例外。我们班主任不仅要学会表扬学生,还要努力创造使学生获得表扬的机会。如在平时的考试中、听写中,潜能生有进步的就要及时表扬;在搞卫生中表现好,也要表扬;纪律有进步的,更要表扬……我们还举行一些潜能生也能得到奖的竞赛,使他们也得到奖励。在不断的表扬中,潜能生的自信心会渐渐树立起来。

我想,教师对潜能生多一份“偏心”,多一份“偏爱”,他们就会在老师的期待、帮助下,消除心理阴影,像其他孩子一样充满自信,闪现出他们特有的光彩,体验到成功,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我的孩子,不需要那么优秀


我的孩子,不需要那么优秀

此刻,要求孩子越来越优秀的父母真是越来越多,是呀,社会竞争太多激烈,人生也只有一次,不去拼搏一下怎样能对的起这短短的几十年,人活一次,就要活出一个样貌来,这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目标,这样看来,从小对孩子严加管教、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父母的追求。

谁都期望自我的孩子优秀,也没有人愿意自我的孩子落后,举目四望,此刻社会上的学习风气真的是越来越浓厚了,我女儿今年6岁,刚上1年级,课外的学习班只报了2个,一个是绘画,一个是轮滑。绘画每周六只上一节课,轮滑是你愿意去就去,纯玩的那种。有时候想想,我是不是让孩子学的东西太少了,于是我问她:你还想不想学点别的东西。她的态度很坚决:不想学。我也就不管了。

一次跟一位孩子的妈妈聊天,她的孩子7岁,上2年级。竟然上了8个课外兴趣班,光琴类就学了3种:钢琴、古筝和琵琶。每一天放学后,就要去兴趣班学习,周六周日休息的两天,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连中午吃饭的时间都是急急忙忙。这位妈妈说,这还是她们优选的项目,之前学的更多。我刚想说:你这样孩子不累吗?这是你的兴趣还是孩子的兴趣呢?她告诉我,孩子精力旺盛,愿意学。我一时无语了。[由整理]

看来,

,有时候孩子上多少班,学多少种东西,真的是因人而异,对于我的孩子,也许2、3种就是极限,对于人家这样的孩子,也许7、8种还嫌不够。孩子的精力是一方面,孩子的兴趣也是一方面,只要你肯学,想学,其实真的能够试一试,但前提是孩子是否快乐,是否能主动去还不是被你逼迫。

但话说回来,你想想,孩子从小的兴趣这么多,长大后未必对这些东西都感兴趣,而且很多父母都是功利性的让孩子去学,兴趣早已丧失。比如学钢琴,要让孩子到10几岁就要到达多少级。我想,如果你想让孩子把钢琴看做终身的事业,那何必又要求她几岁到几级?就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定的目标太大,太急于求成,这是在伤害孩子。从小鸭梨山大的孩子,注定失去的是整个童年。

不要过分强求孩子的优秀,优秀的孩子有许多是天生的,比如充沛旺盛的经历,可能源自于孩子的血型,也可能源自于孩子天生聪明的大脑,当然,后天的努力也许才是孩子成才的因素,但天生的很多东西是无法替换的没有的孩子即使很累,也对学习饶有兴趣,有些孩子就不是这样了。

我对自我的孩子只有一个要求,至少此刻还是,那就是快乐,孩子喜欢干什么、喜欢玩什么,只要不违反大原则,我都会支持。学习成绩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我不强求,只要孩

子尽力了,只要孩子去付出了,结果就顺其自然吧。无压力的父母反而会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孩子对学习不排斥,还很有感觉。

我的孩子,不需要你多优秀,只要你快乐的、开心的,过这一生。能够看你到快乐的成长,简单地生活,这才是我最大、最真的心愿。

夏令营教师体会:孩子需要什么


文∕王琳

来夏令营之前我先带领我们学院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到安丘柘山小学支教,当地人称柘山为“潍坊的西藏”,意思是这里地处偏远。那里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有很多的不同,首先是生活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差异,有不少孩子需要每天走十几里路来上学,因为假期安排的活动,需要额外每天支付一块钱的交通费用,家长都没有钱给他们,是我们的支教老师帮孩子们垫付的。孩子在学校的午饭就是一个馒头或者一个饼和一包咸菜。这里的孩子75%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都是和家里的老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看到我们这些新老师都非常腼腆,偷偷地看我们一眼,然后飞快地跑掉。

我们的支教活动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起初的团辅活动让孩子们自我介绍,许多孩子太羞涩了,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当众讲过话,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讲出来。还有的孩子你问他十句,他才可能点点头或者小声用家乡话回答一句,似乎和别人的正常沟通都有问题。在孩子中活泼开朗爱表现的孩子占的比例非常小。我们的支教活动虽然只有短短8天,可是孩子们就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参加过我们活动的一个小女孩,小学三年级,非常内向,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今年她变得非常开朗自信,而且学习成绩上升到了年级前十名。

支教结束后我来到了夏令营,夏令营孩子的生活条件优越了太多,可是起初许多孩子们还在抱怨伙食差,吃不惯。我不禁感叹,富裕的物质生活让孩子们多了些挑剔与不满,降低了幸福感;如果是柘山的孩子来到这里,那还不是进入了人间天堂?夏令营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军训、拓展训练、学科辅导或学能培训、团体辅导、大型团辅、大运动、大运动比赛、夜行军、旅游、文艺汇演等等,每天的活动都让孩子充满了期待。孩子们从一开始对夏令营生活的不适应、抗拒到喜欢上了夏令营、留恋夏令营、甚至是期盼下一次的夏令营的生活,孩子们内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我问过许多的孩子,你在夏令营里有了哪些变化?有的孩子说:我更加积极了;有的孩子说:我以前很小气,不愿意借给别人东西,现在不这样了;有的孩子说:我以前不喜欢帮助别人,现在特别喜欢照顾其他人;有的孩子说:我找到了我奋斗的目标;有的孩子说:我更加自信了;有的孩子说:我更加自立了……我又问:“你觉得是哪些事情让你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孩子们说,说不清楚是哪件事情或是哪节课起到了作用,但变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无论是柘山支教还是夏令营的21天生活,孩子们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莲山课~件 ]有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禁在想,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的孩子,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什么会让他们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答案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无论孩子长的丑俊、聪明与否、成绩如何、有哪些优点缺点,我们的家长都要爱孩子、鼓励孩子、接纳孩子。当孩子获得无条件积极关注时,他自己就会逐渐发生某种变化。家长会说:难道我对孩子还不够关注吗?我离开孩子一天都很难受,我辛苦工作,就是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难道我对孩子还会讲条件吗?莲 山课件无条件积极关注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来的,他认为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心理咨询的前提。后来发现无条件积极关注用在教育上同样适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学校的老师对孩子都是有条件积极性关注,当孩子满足了成人的要求和期望时,就能收获关爱和支持;当孩子们不能满足成人的要求和期望时,就无法获得关爱和支持,可能收获的是指责、训斥或者更严厉的体罚。失去了积极性关注,孩子获得尊重和爱的需要就很难得到满足,相应的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随之而来的就是减弱了学习的欲望,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一直记得孔老师讲过的一个案例,一个孩子成绩一直不是很好,高考没有考上正规大学,只能去山大读自考。有一次妈妈领着孩子在路上遇到了熟人,人家问:“孩子高考怎么样啊?”妈妈回答说:“孩子在山大读自考。”过后孩子埋怨妈妈说:“你不嫌丢人啊?你只说上山大不就行了吗?”妈妈说:“无论我儿子怎么样,我都觉得你很棒。”儿子听到妈妈这样说,奋发图强,3年拿下了本科文凭,考上了硕士,出国留学了。儿子接受到了妈妈无条件的爱。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许这条道路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也许这条道路是坎坷的、有着许许多多的沟沟坎坎,但无论如何,无条件的爱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最强劲动力。

小学教育心得:孩子们需要“优点放大镜”


小学教育心得:孩子们需要“优点放大镜”

文/王 沁

一直以来我坚信在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美术不行的到赛场上去,体育不行的到舞台上去,艺术不行的到科技园去吧!但这都需要教师和家长善于发现,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一颗颗钻石,让钻石的光芒不仅点亮他人的眼,更让阳光的温度暖透钻石的心。

记得我教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有一场比赛我们班和另一个班实力相当,两局下来一比一。决胜局的比赛就要开始了,这时我发现我班的几名主力队员因用力过猛,小手上的皮肤竟被粗糙的拔河绳擦破了。周围同学看到此情景纷纷举手要求上场比赛,可这几名受伤的队员说什么也不肯下来,一定要坚持到底,都说要争取赢了这场比赛为班级争光。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和学生,霎时加油声惊天动地,一阵相持之后,终于,我们获得了比赛的胜利。学生欢呼拥抱着,最后竟激动地哭成一片。我激动不已,“多可爱的孩子们啊!”在批作业劳累时,感到肩上有几只小手在轻轻地捶打着,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多懂事的孩子们啊!”学生回报我的点点成绩,丝丝温情总让我感叹:“只有孩子才是这世上最可爱的人!”

但是每当上课看见学生交头接耳时,批到邋遢的作业时,我就全忘了他们的闪光点,真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于是总忍不住咆哮起来,学生就在我严厉的目光下开始躲躲闪闪,在我转过身的时候做鬼脸,在我不在班时开“茶话会”,不管自己有多努力,始终没看见自己所希望的“风平浪静”,于是越发地心浮气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什么是学生所需要的?难道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不知疲倦地唠叨,错了吗?夜深人静时,我总是问自己。看了许多名家著作,经历了许多之后,我才明白,真的错了!知识和能力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他们更渴望的是理解、沟通、交流,更需要一种教师发自内心的鼓励。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应该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不仅需要教师的召唤,更需要学生的回应。课堂也不应该是一座精心修筑的围城,更应拆除墙壁,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丽,呼吸鲜活的气息,吹拂挟带着花朵幽香的微风。

那么,今天我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必须像盆栽一样循规蹈矩呢?人为地修剪或移栽,如果过分抑制了自身的天性,结出的果子只可能是苦涩的。载歌载舞、琴棋书画、文学、经济,我也并非无所不能,学生又怎可能是全面发展呢?明白了这一点,看待学生的目光就宽容多了。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如果我们再戴上一副“优点放大镜”,你会发现他们都是一颗颗稀有的钻石。把他们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阳光中去吧!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第十一中学)

成也师德,败也师德!


成也师德,败也师德!
我的师德体会
搞教育不能搞跟风走,形式主义,这也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如果说我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我从不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的智能具有促进作用。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也会勤奋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思想,而彻底放弃苟且情绪,能够对学生智慧能力的发展给与有利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也佩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教师,而容易接受这些教师的教诲,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是不可能教出具有良好道德的学生的。所以董仲舒说:“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德,又慎起行。”我开始教学化学题时,我解题的格式不是很规范,因为我觉得格式教学不再是重点,不需要那样仔细,没想到有一次几个好学生解题时竟然也开始模仿,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们的模仿性很强,他们是在学我,如果不纠正的话,以后解题会越来越不规范,他们在求知呀,都是我这个老师做得不好,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对他们来说,必须要规范地解题,于是我除了坚持认真教学讲解外,在解题时,为学生做好示范,学生看到的不仅是老师规范工整的格式,还能从中体悟出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的精神。让学生规范地运用格式解答题目是必要的,而让学生从中养成做事认真的好品质更重要。
茫茫人海中,我可以是渺小的,但在事业面前,我却不能渺小。因为育人的事业是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她需要我一腔忠诚,无私奉献,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茫茫人海中,我可以是平凡的,可在孩子们心中,我却不能平凡;在孩子们眼里,我却不能平凡。因为今天的学生是祖国明日春园里的绿苗,她需要我辛勤耕耘,精心培育,技高艺精,博学多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学的还很多,但是教学工作让人成长,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成也师德,败也师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心去感受,感受一名教师的平凡与伟大。

《成也师德,败也师德!》成也师德,败也师德!

慈善晚会感悟:成长需要主动、需要爱、需要自强


按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有名师指路,有名师指路不如自己能感悟”,这是与全国感恩教育专家高得胜教授交流时,给我感受最深的话。以下是“金凤计划”第三期一名学员参加“慈善晚会”后的感悟,以作分享和交流,遗憾是发来邮件时没注名字,即此感谢:

该怎样来形容自己看了那台感人至深的“慈善晚会”的感受呢? 我真的还不知道从何说起——

这是我们进入金凤以来的第一次大型的活动,但自己为这个活动做的真的很少。

从雁山来到王城,我一直在想,自己要做点什么,其是早就该做点什么的,因为时间和经验不足的原因(也许这根本就不算原因),我们策划的“一元捐”还没实行,慈善晚会就举行了。到看到晚会中那些上台领取奖项的班级和团体,真感到一点自责,要是我们够尽力,

来到会场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为这台晚会做点事,来到会场外面和育才的学员第一次见面了,大家都显得很朴实很淳朴,“金凤班的姐妹”就这样的一个词就将我们连在了一起。真的很有家的感觉。大家都积极主动的配合这会场布置人员布置会场,一切和谐~真好!!一些感受如下:

一、自己不主动,你只能是观众,而不能成为台上的主角,哪怕想作为一般的演员站在台上都不行。这次我们雁山的金凤班的成员都没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自己本应该做的事,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看到获奖的班级,听到一份份爱的捐赠,心里真的有些歉意,我想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希望下次不会再有这样的事留下错过的遗憾。

二、爱心需要传递,团结力量才是最大的。听到到革命英烈的家乡的落后,我庆幸自己读书读到了大学,同时希望自己希望社会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慈善活动中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却是无限的,这台慈善晚会的成功举办,许许多多人的努力和爱心的结晶。希望这次晚会能带动全校的师生传承慈善的信念用自己爱

三、世界有伤,只有爱能抚慰伤口。很多从彩排到真正的演出,看到李思姚和的故事心中是敬佩,是怜惜,主持人在台上是抑制住没哭,自己在台下听着看着却是泪连线的下,世界也许就是这么的不公平的,但上帝却总让一切尽量公平,他们经受了不同寻常的痛苦和经历,就是这样走来让他们坚强得不同一般。看到他们面对众多人的捐赠露出没有任何杂质的微笑,我想,这就是爱的伟大————这种爱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发扬去传递。

四、自我成才,贫困压不倒成功。看到李金凤的事迹,我想我们每个金凤班的同学都应该一次为标杆,自己现在身处贫苦中,但精神却不能是贫瘠的,现在我们只有抓住在大学学习的机会,勤奋的苦读,不断充实自己,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直凤凰,展翅高飞。

也说学雷锋


又到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连日来,各类媒体相继深入报道了学习的活动和先进事迹。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各类捐款12万元,资助180名特困生,新时代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事迹感人至深。

在为一桩桩先进事迹感动的同时,社会上的不和谐音符也让人感到当今社会的冷漠和无情。前不久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彭宇案一次次刺痛着每个国人的心。是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多了对名利的追求,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多了欺骗,少了信任;多了冷漠,少了关爱。以前,雷锋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可是现在的现实社会中一提某人象雷锋大有嘲讽诋毁之意,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这人特二。过多的对金钱的追求使人们道德沦丧人心不古。有人说当今社会讲的是竞争和索取,雷锋的奉献精神早就过时了,雷锋、保尔只不过是特殊时代的产物,人们现在还是更推崇巴菲特、比尔盖茨。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吗,我认为恰恰相反,新时代更需要学习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不要只停留在扶老太太过马路雨夜送大嫂回家的表面文章上,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去,把雷锋精神当做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有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小悦悦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雷锋精神是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钉子精神,钻和挤的精神。雷锋生前酷爱读书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就是钻难题和挤时间学习的精神。雷锋常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我自己也时常想利用工作之余学点东西,提高自己业务能力。但总是以忙来搪塞自己,上班忙工作,下了班家事子女、柴米油盐。可是仔细想想年近不惑,参加工作整整20年,有多少岁月被蹉跎,有多少时光被虚度。在午后惬意小睡的时候;在大骂剧情狗血却一集不落看完肥皂剧的时候;在用手机电脑和连性别都不知的所谓美女聊天的时候。大好的时光被不知不觉的浪费掉,我想这些时间满可以挤出来,利用起来,钻研业务难题,为自己学习充电。这样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升自己自身价值,也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沐浴三月的春风,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学雷锋活动中去。以雷锋精神激励自己,以雷锋精神鞭策,自己以雷锋精神涤荡自己,以雷锋精神净化自己。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传承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气和美好精神家园的创造者,争做新时代的活雷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