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蒋百里日本人读后感 > 导航 > 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

蒋百里日本人读后感

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

即使道路不平,车轮还是会向前前进,为了让自己在演讲时声情并茂,我们就要预先自己的演讲稿进行撰写。撰写演讲稿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设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结构上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你看到过哪些优秀的演讲稿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标题: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地城镇化进程,必须集中建好305省道沿线百里长廊的战略构想,这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大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真正落到实处。如何稳步推进百里长廊建设,防止盲目,片面的建设百里长廊,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准确定位百里长廊建设的发展方向。
305省道沿线是未来全县人口、经济、文化、旅游休闲的中心区域,其发展方向直接关联未来全县经济发展的走势。一是要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镇村经济。要按照“区域布局、规模化经济、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建好新兴产业带、强势经济带,通过企业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形成百里长廊建设产业支撑。
二是依据“建精品、兴亮点、创景观”的原则,大力开展305省道农村“绿化、净化、美化”建设,实现道在绿化中,楼在花园中,人在景观中,把村庄建成环境优美的花园。
三是立足于建筑单体各异,群体协调统一,风格特色鲜明的目标,强化了305省道房屋建筑创意的精品意识,即高屋建瓴,又细针密缝,做到一座建筑一个风格,一条街道一道景致,一处小区一种特色。
四是发展庭院经济,着力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实现村村有支柱产业,户户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使院内生态经济与美化环境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生态观光旅游带,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总之,通过百里长廊建设,实现山上花果园,居家生态园,田里特色园。一个山洼一景区,一处农舍一片园,整齐的房屋,优美的庭园,整洁的道路,使老百姓过上“推窗听鸟语,居家闻清香,出门开车子,进门数票子”的幸福生活。
二、着力构建“百里长廊”建设的四大支撑体系。
推进百里长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面宽、涉及面广,有许多重大利益关系需要协调,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在实践中,无论是工作重点、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步骤、工作方法,都需要加强协调、精心指导,统筹并顾、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稳步推进。
一是建立科学规划运作支撑体系。具体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科学制定百里长廊建设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制定规划和方案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调查研究,突出发展重点,注重科学论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通过制定规划,真正做好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着力整体推进。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百里长廊作为关系农村发展的战略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县上指导、县直配合、乡镇主抓村组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百里长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百里长廊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和考核,重点加强对政策资金扶持、村镇规划审核、主导产业培育等工作。
三是建立稳定投入支撑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持增长机制,不断增加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通过各级财政和项目资金、信贷金融投入,聚集社会资金投入,引导农民自觉投入等多元化投入机制,集中“捆绑”,整合资金,统筹安排重点项目,狠抓305省道沿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资金更多的向优势产业带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倾斜,初步建立起稳定投入支撑体系。
四是建立新型农村培养支撑体系。有重点地选拔一批具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农民,通过政策引导、创业资金扶持和跟踪技术服务等措施,将其培养成农民企业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营销大户。制定优惠政策,更新农民增收观念,建立适宜的农民创新机制,优化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
三、___打造“百里长廊”建设的初步构想
___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是竹溪东进东城十堰,西出渝陕的重要门户,305省道横贯东西。全镇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3个村,农村人口46110人。镇内工业基础雄厚,产值2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13家,沿305省道的平川地带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自然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为百里长廊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___又是鄂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以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栽培,以沙坝为主的魔芋生产等,为百里长廊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上区位、交通、产业优势,为___推进百里长廊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由于交通设施等级低、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农
民素质参差不齐,给我镇全面推进百里长廊建设增加了许多困难,成为百里长廊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百里长廊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稳步推进。
1、按城市化理念,构建百里长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___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其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翼双飞的发展,集镇化应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百里长廊建设也是推动集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从___百里长廊建设来看,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___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建设,使新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同时,对305省道沿线的康家岭、黄龙、漫液、胡柳树、洞子沟、杜家沟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0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百里长廊发展格局。
2、按工业化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构筑集生态、产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百里长廊。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在基地建设、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培育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较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取得应有效益。因而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因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化农业,通过百里长廊建设,把___建设成为真正的生态强镇和产业大镇。
一是加快305省道沿线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连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和镇“建龙头、村建基地、组培育大户”的发展思路,推进“多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重点抓好专业村、种养大户的发展,积极与县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对接,进行订单生产,建设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结构。通过几年努力,力争以阎家坝、康家岭、船形寨、杜家沟为中心,建成集蔬菜种植、储藏、加工、配送为一体的“蔬菜专业村”。
二是大力抓好305省道沿线养殖基地建设。借助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大力推行桔园养鸡、林间放养等生态养殖技术。
三是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造林面积一万亩,乡村道路绿化100公里,形成竹、林、果、茶、花、草相辉映的美化长廊。同时,围绕前进休闲农庄建设、305省道沿线观光带,加快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四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305省道沿线的村要建立1-2个稳定收入重点支柱产业,实现人平1亩经济林;每村每年坚持小额贴息,贷款达50户,扶持农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等,实现户平1亩经济庭院,促使院内生态经济与美化环境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3、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推进“百里长廊”建设。
一是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以创建科普示范村、户为抓手,以种养大户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逐步办样板、做示范等方式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和应用水平。通过引导农民学用农业科技,发展生态农业。
二是努力提高农村人文素质。以文明的新村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四进家”(党的政策进家、先进文化进家、致富信息进家、文明习惯进家)活动和“十星文明户”等创评活动,加快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来源于小编,欢迎阅读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



民素质参差不齐,给我镇全面推进百里长廊建设增加了许多困难,成为百里长廊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百里长廊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稳步推进。
1、按城市化理念,构建百里长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___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其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翼双飞的发展,集镇化应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百里长廊建设也是推动集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从___百里长廊建设来看,应该坚持“集镇先行、乡村跟进”发展模式,突出___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建设,使新集镇达到5平方公里,居民达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同时,对305省道沿线的康家岭、黄龙、漫液、胡柳树、洞子沟、杜家沟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305省道“20里长街”,形成“一线穿珠式”的百里长廊发展格局。
2、按工业化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构筑集生态、产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百里长廊。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在基地建设、市场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培育品牌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很低,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较慢,农村二、三产业脱节,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取得应有效益。因而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因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化农业,通过百里长廊建设,把___建设成为真正的生态强镇和产业大镇。
一是加快305省道沿线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利用“资源优势、突出本地特色、符合市场需求、连成生产规模”的原则和镇“建龙头、村建基地、组培育大户”的发展思路,推进“多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重点抓好专业村、种养大户的发展,积极与县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对接,进行订单生产,建设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业结构。通过几年努力,力争以阎家坝、康家岭、船形寨、杜家沟为中心,建成集蔬菜种植、储藏、加工、配送为一体的“蔬菜专业村”。
二是大力抓好305省道沿线养殖基地建设。借助镇内“新科牧业有限公司”、“顺旺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通过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大力推行桔园养鸡、林间放养等生态养殖技术。
三是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化,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造林面积一万亩,乡村道路绿化100公里,形成竹、林、果、茶、花、草相辉映的美化长廊。同时,围绕前进休闲农庄建设、305省道沿线观光带,加快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四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305省道沿线的村要建立1-2个稳定收入重点支柱产业,实现人平1亩经济林;每村每年坚持小额贴息,贷款达50户,扶持农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等,实现户平1亩经济庭院,促使院内生态经济与美化环境相结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3、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全面推进“百里长廊”建设。
一是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以创建科普示范村、户为抓手,以培训种养大户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逐步办样板、做示范等方式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和应用水平。通过引导农民学用农业科技,发展生态农业。
二是努力提高农村人文素质。以文明的新村建设为载体,广泛开展“四进家”(党的政策进家、先进文化进家、致富信息进家、文明习惯进家)活动和“十星文明户”等创评活动,加快推进文明村镇建设,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来源于小编,欢迎阅读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


f132.COM更多演讲稿延伸阅读

对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思考


自从司法部提出开展律师文化建设以来,关于律师文化的讨论和实践逐步升温,目前已成为律师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下面,就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必要
文化管理、文化建设在企业界盛行二十多年,已证明在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命力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如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律师事务所的主体是律师,一切活动围绕律师展开,由律师实施和进行,律师事务所的一切都可归纳为人的问题,律师事务所的发展需要文化建设。从当前的情况看,加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实属必然:(1)从律师行业的发展阶段来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律师行业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正如大家所说的由外延式发展逐步向内涵式发展过渡。特征是:注重内部建设、注重基础性建设、注重系统改善。内挖潜力,就是挖掘人的潜能,就是要培养人、提高人、发展人,这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实现。用文化管理的视角和方法,对律师事务所现有的管理理念、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盘点,或许能突破我们在管理和建设上的局限性。(2)从律师行业竞争形势来看,律师行业的竞争形势随着入行人数的增加而日趋激烈,更为主要的是客户也在发生变化:客户越来越挑剔了。过去,客户非常信任律师,律师说啥客户信啥;现在不仅听你说,还要看你能做什么、做了什么。过去,客户主动找上门,现在客户要招标。要在竞争中胜出,不仅要业务能力上下工夫,更要在职业精神上下工夫,比责任心、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律师职业精神成为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开展文化建设,培养职业精神是适应竞争的必然要求。(3)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特点来看,律师事务所是人合组织。人合组织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律师是律师事务所开展业务、提供服务和创造财富的最重要因素。要调动律师的积极性,发挥律师的聪明才智,提高工作业绩和服务水平,光靠培养能力还不够,还要解决想不想干、愿不愿意干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律师事务所也需要文化建设。
另外,随着律师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律师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律师队伍心理建设、精神建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目前,律师队伍的精神状态不容乐观。有的律师整天担忧案源,忧心忡忡。有的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有的在执业中受到种种挫折,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失衡。许多律师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疲惫。律师事务所必须要在改善律师的生存状态,改善律师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加强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建设,用共同的执业理想和价值理念把全所的律师团结起来,凝聚一心,以团体的力量共同面对和解决执业中遇到的问题,以共同的行动实现执业理想和抱负。要以人为本,把律师当作律师事务所的最大财富,真心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律师在心理上疏远律师事务所的问题,使律师切实在心理上由无依无靠的“社会人”变为以律师事务所为家的“单位人”,把律师事务所真正办成“律师之家”。
二、关于律师事务所文化建设的内容
开展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事务所文化的问题,也就是要确定律师事务所文化的内涵。要确定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内涵,不能仅仅把视野局限于自身,要置身于大社会背景中,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从深处挖掘律师事务所的存在意义和生存价值,寻找专业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更新价值观和理念,赋予律师事务所新的精神生命力。确定律师事务所文化的内涵,要把握好几个原则:(1)立足自身。自知者明。了解本所,深刻认识本所的人员、组织结构、业务特点等,是建立符合自己文化的基础。(2)面向市场。市场是律师事务所的生存环境。适应市场,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是市场对律师事务所的生存要求。应该把文化建设的起点,放到社会对律师事务所的要求,以及律师事务所如何回应、体现社会需求上。(3)扎根行业。行业是律师事务所的微环境,更是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平台。律师事务所的文化必须要与行业文化相融,要符合律师行业的特点、遵循律师行业规范、维护律师行业的利益。(4)适应时代。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适应变化者才能生存。律师事务所文化必须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做到以人为本、包容开放、人性化管理,打造出适应变化的团队。

“正义”的法律思考


/ 关键词:正义 法律 价值判断 合法性

正文: 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在这个概念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的概念中,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
既然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一种行为、状态是否正义就涉及到三个要素:人、社会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人是正义反映的主体,也是评价正义的主体;社会的形成归于人的产生和结合,社会对人的分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个人得不到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待遇,往往归结于社会的不正义(公平);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如地位、资格、自由等,其多寡优劣主导着人们的评价。在远古最原始的社会形成时,有了原始的劳动成果的分配,人们就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至于何种行为与状态是正义的,用不同的标准、 角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其观察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其一,是每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的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制都应有一种平等权利;其二,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2)依存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罗尔斯还指出了可表示如下的更一般的正义观:“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 收入和财富、自尊和基础--都要平等的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将法律的观念从正义中解脱出来是有困难的。在媒体和一般人眼里,正义和法律的概念不断的被交叉混同,而且纯粹法学反对将法和正义相等同,主张将二者当作两个不同的问题来处理。而我个人更倾向与使二者融合,我并不赞成过分清晰的区别这两个概念。法律抛弃正义,便丧失其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同样,正义脱离法律,就丧失了载体,仅仅只能成为“价值判断”,没有实际用途。我非常推崇凯尔森的观点,即正义作为一种主观价值判断也许为法律科学所排斥,但如果将正义理解为“合法性”,那么法律科学中就应当包括正义概念。
人们评价一部法律是否符合正义标准(合法性)时,往往是立足于这部法律是否能将社会关系调整得令所有社会成员都满意,但事实上,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需要的法律是不可能存在的,可以说:每个人的需要不一致,需要间的相互冲突也难以避免,那些合乎正义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能达到的也只能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满意。
还应当提及的便是自然法学派提出的绝对正义的概念,自然法学派主张法的二元论,认为法应分为实在法和自然法,在不完善的实在法之上,存在着完善的,绝对正义的自然法。但理性的人应当知道:这种绝对正义是不可能存在的,如同世界是可知的,人有无穷的认知能力,而世界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认识,借用凯尔森的话“正义是一个人的认识所不能接近的理想。”
法律需要接受方方面面的考验,在人们寻求法律帮助时,在法律制裁罪犯时,公平是否得到维护,正义是否得到匡扶,这是法律正义性(合法性)认定的标尺,也是法律生存的土壤,法律立足正义,才能使正义的概念在法律的基础上得到升华。

“正义”的法律思考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学里的理想


切问近思,博学笃志

大学里的理想,这似乎是一个渐去渐远的话题了,有许多人都很忙,忙着上网啦,忙着谈恋爱啦,忙着兼职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山东科技大学资环学院的梁赛江书记跟我说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大学中------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有20%属于堕落类型的(网络成瘾、恋爱无度、自卑倾向),有30%的属于社交过度型,有40%属于平庸度日型,最后的10%属于目标明确型。那么咱们今天便来讨论这个目标明确型的。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呢,我先说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值的变化。当我们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希望是最大的,比如说他们想让自己的儿子做一个政治家------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前行,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值是呈递减趋势的,我们想一下,在座的各位中有谁的父母还希望自己成为下一届政府主席的呢?不但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值在降低,就连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在降低。少年时代,有谁没做过成为第二个拿破仑的梦?而现在呢?你想成为拿破仑吗?除非你有唐吉诃德的思想。这种期望值的降低来源于什么呢?是现实!换句话说,我们成熟了。

现在的我们多考虑的是找工作,结婚,买房,买车……很好!因为大家都这么想。而那些稍有点济世救人倾向的思想我们便称之为“伟大的思想”。比如,我将来要投身抗艾滋病药物的开发,自然我们就说这是一种崇高的理想。

有人曾经问过我的理想,我说找一份好的工作。但说完后我就后悔了,我真的后悔了。我拿出一个晚上的时间来从14号教学楼经泰山广场到风雨操场进行了一轮细密的思考(具体过程很复杂,不再赘述了):我究竟以后要干什么。我最终的结论是:为找工作而上大学是一种悲哀。我们的上届主编,现在逾越教育的名誉顾问王红瑞学姐跟我说,年轻人不出去打拼一下,当我们老了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很苍白。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年轻人的胆子就应该大一点,大不了就是个输,我们能输什么?我们没老婆孩子,没房子没车,就几件衣服和一个行李箱,输就输呗,大不了光着屁股回家。

那么大学我们应该怎么干呢?我觉得这几个字非常好:切问近思,博学笃志。

切问是指你要不断地去提出问题,而它的前提就是你要发现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句话非常perfect。我认为你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问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告诉我们了。近思是指你问过别人后就理所当然的知道答案了。那么它是你的吗?不一定。内化是一种能力。博学很重要,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今社会玩的就是你的综合能力。就像我们------学经济的。你不仅要学好专业课,还要懂企业运营,公司管理、审计预算进而延伸到法律学、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等等。最后压轴的出来了------笃志。我说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应该培养的品质。因为这是成功必备的。在我参加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期间,由于对于它的流程不是很熟悉,在比赛的某一阶段我二十分钟之内给学长打去十个询问的电话,致使学长看见我就激动的说:你太执着了,要是我早就放弃了,而你却是从比赛的开始一直给我打电话到比赛结束。

大学的课程有时是很枯燥的,尤其是有些老师爱玩儿“高深路线”------你越听不懂就显示我越有才。那么大学课堂中我们究竟该听什么?思想!我的一个朋友------现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晏娜学姐曾经跟我说:照本宣科的课没有必要听,真正值得你去学习的是老师的独特思想视角。翘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翘错了课。

最后强调的一点是,你们参加的组织中的部长、主席级的人物都是非常优秀的。没事多跟他们套套近乎,你会发现大学生活还可以如此度过……戴维。亨德森先生说学习经济学是快乐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推理,因为我们是学经济学的,我们是快乐的,那么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应该是快乐的呢?

小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班主任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是**五中283班班主任,我们班共有44名同学。下面,我就我们班小组建设与管理,以及这几年来使用小组管理班级、学生的成果与困惑与各位领导分享。

一、小组的组建

初一刚开始,我就根据学校统一要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44名同学分成了11个小组。具体做法是:

初一开学,根据志愿报名和入学成绩确定11名小组长,然后根据入学成绩将其他同学分成3段,分配进入小组。

(一条龙)

每组4人

采用4人围坐的组织形式

1、4号并排,2、3号并排;1、2号名对面,3、4号面对面

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3号为纪律委员,4号为卫生委员

1号组长全面负责,并负责每项得分记录,2号负责语文和历史的作业收发,3号负责数学和地理,4号负责英语和生物。

全班11个小组分3列

期中考试后,根据期中考试成绩进行调整。前11名为组长,再进行分段,每11人为一个段,组长自行从每段中选择组员,这时就要考虑好男女性别、性格差异等诸多原因。如果一个学生被两个小组选中,教师就要参与,统一协调。以后每个学期都要进行这样的调整,调整时还要引导组长要扩大选择面,要选不同的同学组建新的小组。

每一次组建或重组小组后,都要及时给自己的小组命名。教师要引导各小组给自己起一个上进、励志、响亮的名字。比如:奋进组……

除了组名外,我们还要求每个小组要有一个组训,以此激励每一个成员。比如:永不言败、团结奋进、同甘共苦等。

二、培训好小组长

几年来,我认为培训好小组长至关重要。因此,分组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培训小组长。

1.小组长职责

(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小组长要团结组员,帮助组员,组织组员,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团队,勇敢的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导者的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小组讨论,确保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的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尽量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每周按时召开小组长汇报会。了解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

3.适时的肯定,表扬,激励

4.组与组展开竞争。

三、小组的功能

1.学习功能

课堂讨论交流、收发作业、每日格言的出示。

2.财物管理

每小组负责教室某项财产的管理与维护

3.卫生值日

每小组负责教室卫生一周,大型的户外清扫任务,由几个小组共同完成,责任到组。

四、小组的评价

自评:小组长根据组员每节课、每日的表现,或按照学科教师的评价进行得分记录。小组每一个成员的表现都将影响到整个小组的考核结果。为了激励每个组员参与到学习中来,4号同学完成任务小组每位成员将得4分,3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小组每位成员得3分。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的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已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实质上是比较小组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水平。这样把做得好的与得到奖励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励他们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每周五小组进行分数汇总后交班长保管,周一班会进行评比,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口头表扬,掌声鼓励。组长夸组员,以正面激励为主。每周对优秀小组颁发流动红旗以示鼓励。学校每学期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

五、效果与困惑

在我从教的近30年当中,“插秧式”用了20年,“围坐式”也用了好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小组给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小组模式”的学生更加珍惜小组的荣誉,更加乐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空前的提高,我所代的班级连续两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确实是深受师生欢迎的班级组织形态。但是,也有一些困惑,比如在有些课上,学生更容易说闲话,课堂纪律更难以控制等问题。

廉政建设演讲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别问我为谁吃苦,别问我为谁受累,别问我为谁洒下这么多的汗水,我也渴望收获,我也期待安慰,可我知道什么在我心中最宝贵。

我是来自阳平二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在阳平二中工作的205天里,我真正感受到了阳平镇党委、政府在阳平7万父老乡亲的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学校教育事关阳平未来,阳平教育牵动着7万父老乡亲的心。老百姓渴望优质教育资源,老百姓渴望子成龙,女成凤,不能到镇区求学成为父老乡亲的心底最大的遗憾。在全镇父老乡亲的期盼和渴望中,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给了7万父老乡亲一个响亮而圆满的答复:为了阳平的百年大计,为了阳平一万学子的未来,一定要兴建阳平二中。

兴建新二中,说起来是一句简单的话,干起来却困难重重:土地规划、群众调解、资金保证这一个个难题,没有一个不棘手,张书记在我校教师座谈会上坚决表态:为了阳平7万父老,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盖。

我被张书记坚决的态度所感动,我为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所震动。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张书记没有食言,苏镇长勇担重任。临近9月16日阳平二中即将开学的日子,张书记三番五次到工地督促进程,在张书记外出学习的日子,心系二中,情系学子,电话询问,殷切之情,无不溢于言表,苏镇长带领镇三套班子成员,凌晨深入工地,曾在二中建设工地值班五天五夜,二中建设心系书记、镇长,二中工地就是书记镇长的攻坚阵地,二中工地情系党委、政府,二中建设张书记、苏镇长洒下多少汗水,其中几多艰辛,几多心酸,他们心中最清,我们阳平镇7万父老乡亲心知肚明。

作为二中的一员,我深切体会到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的苦心和热心。张书记、苏镇长为我们二中人树起了榜样,激励我们俯下身子,勇往直前。

曾记得我们女同志冒着雨天的泥泞,从兄弟学校阳平一中一趟趟抬来钢铁床架,手起了泡,我们没有怨言,胳膊酸痛,我们没有怨言,直到我们累的走不动路,我们也没有怨言。在阳平二中成立大会的日子里,我们和学生共同绘画、写字布置我们的教室,我们没有怨言,马校长带领我们平整操场到凌晨两点,我们没有怨言,因为在我心中有一种力量,有一种榜样,那就是党委政府的领导,那就是张书记、苏镇长。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二中成立庆典大会的召开,阳平父老为之振奋,阳平父老为之骄傲。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成立大会的一个小品《录取通知书》,看到女孩儿接到到镇上学习的通知书时的惊喜,她的妈妈说了一句话:良心,良心哪,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书记、镇长的心迹,也道出了老百姓对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最深切的感激。

在振兴阳平教育的道路上,阳平镇党委、政府领导洒下了几多汗水,付出了几多辛苦,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一曲新时代的乐章。

阳平,中州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深厚。阳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就是当今的夸父,阳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铸就的当代教育大鼎在古老文明而又富裕的阳平大地屹立。

阳平教育挥大笔,铸鼎原上擎大旗。阳平教育的大旗的擎起,是阳平7万父老的骄傲,是阳平1万学子的自豪!阳平教育的发展,阳平未来的兴盛,阳平镇党委政府的所有领导功不可没!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阳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在7万父老乡亲的心里树起了一座丰碑!

公益之诉的法律思考


/ 汤琼 刘涛 刘辉1


一、现象与问题
首先请读者与我共同关注自1995年发展至今的“王海现象”此潮彼落的衍变以及轰动一时的“奇女子”王英诉全国白酒案的始末。
1995年自王海决定进京打假以来,这一路可谓风云变幻、忧喜参半。起初两年由于有关方面的积极表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即使与此同时,甚至法律界仍对购假索赔提出诸多质疑,王海却似乎渐入诉无不胜的佳境。1997年形势有了转机,王海等对水货手机的索赔一一败诉,在此之后甚至同一法院对同一原告、同一标的物、同一诉讼理由作出截然不同的判决,2人们将这一判决紊乱的局面谓之为“东边日出西边雨”。在这期间凸显和争议主要包括:⒈王海的购假索赔行为是否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法》第49条,3王海出于非消费的目的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他是否属消法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⒉王海打假是否属维护公益的行为,不可否认其所获私利不少,如何对其行为进行道德评价;⒊王海打假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等等。
在新千年之际,公众又将目光投向王英的白酒标鉴案。此案中“奇女子”王英经过长期的取证及对法律条文的研习,信心十足地对富平春酒厂未在标鉴上标注警示或危害成分,使其丈夫对酒产生病理依赖性而死亡的后果提起赔偿诉讼,并鲜明地提出为消费者权益而奋斗。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舆论天平导向王英一方时,法院仍以白酒生产企业不违反“《饮料酒标鉴标准》为由作出王英败诉的判决。然而判决之后的各种争议十分值得沉思,贺卫方先生提出“王英的遭遇和处境虽令人同情,但一味在司法领域斗争,只能使代价越来越高昂,命题的选择是在立法领域寻求改进,……”4笔者同意贺先生提出的在立法领域寻求改进的理性选择,但笔者认为公众对于此案的舆论导向并非仅仅出自于对弱势个体的同情,恐怕更重要的出乎于对公益的司法保护的关注,寄希望于王英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给侵犯公益者以沉重一击。
客观地说,王海、王英们为消费者权益所作的努力是值得称道的,虽然所引发的有关法律适用、法律解释、法律与道德评价尚无定论。就王海购假索赔案,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和人士已呼吁最高人院作出司法解释,或由全国人大对消法作出修改和补充;而王英"白酒标鉴案"的合理选择是:在立法领域寻求改进,即说服人大代表和由他们组成的立法机关,修改目前的法律。5以上情形表明我国司法领域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制度保障方面仍处于滞后状态。
本文尝试引入公益之诉的讨论,对其渊源与发展作概要介绍,并希望通过对公益之诉的经济分析为这一新型诉讼制度的建立作一抛砖引玉的序言。
二、公益之诉的渊源及以展
公益之诉起源于罗马法,是相对于私益之诉而言的。吴文翰先生曾论及:“古代罗马法学家把法分为公法和私 法,诉讼也被分为‘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对有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案件的审查。但这种区分和近代 ‘公诉’和‘私诉’并非同一的概念,按今日所谓的‘公诉’是由代表国家的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直接向法院提起的诉讼。罗马法则以涉及国家和政府的诉讼为‘公诉’,涉及私人利害关系的为‘私诉’,凡个人受到不法的侵害致使个人的权利遭受损失的,纵然是刑事诉讼,也只能是私诉。”由此分析6罗马法的诉讼种类时,可知其诉讼制度是相应于公法、私法的划分而建立的,将其分为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吴先生说:“以私人资格发生的诉讼,以保护私人权益为目的的,叫私益诉讼;以保护公益为目的的,就叫做公益诉讼。”7另周楠先生对此曾信得过重要的论述:“前者(私益诉讼)乃保护个人所有权益的诉讼仅特定人可提;后者乃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诉讼,除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凡市民均可提起。”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古罗马的公益之诉至少包含两点”1、公益之诉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2、凡市民均可提起公益之诉,无论其自身利益是否受损。
周楠先生还对公益之诉存在的原因作出阐释:“现代法关于公共利益的保护,由公务员代表国家履行之。罗马当时的政权机构远没有近代这样健全和周密,仅依靠官吏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利益是不够的,故授权市民代表社会集体直接起诉,以补救其不足。“可见,公益之诉的产生是与维护公共利益力量不足相联系的,当公共权力机构不足以维护社会公益时,市民据法律授权能够起诉违反公益的行为。
国外的公益之诉发展到今天已日趋完善,尤以美国为甚,谷口安平先生曾就此谈到:“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地产生出新的纠纷,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提交给法院要求得到解决。这样的现象首先大量发生于美国。……(这样一种)新型诉讼被区别于所谓‘纠纷解决模式’的一般民事诉讼,而被称之为‘行为调查模式’或‘公共诉讼’、‘制度改革诉讼’等,其特征简单说来就是涉及到大量利害关系者的公共政策问题发生争议并要求法院对此作出法律判断……”9在美国当代诉讼中,《反欺骗政府法》、《反垄断法》及法中的公民诉讼都是这样一种新型的诉讼方式,即以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为目的而扩大诉讼功能,尤其以公民诉讼为甚,在这种诉讼机制下,“公民被视为‘私人检察官’与政府的职能相对应而存在”10,公民据法律对违法排放污染者或未履行法定义务的联邦环保局提起诉讼,要求尉排污者消除污染,赔偿遭受污染损害公民的损失;敦促联邦环保局和各州执行其法定义务,加强环境管理。
我们一旦转入公益之诉的讨论,就发现一直以来囿于私益之诉

,我们对个案的分析已陷入了困境。在私益诉讼下,我们一方面为王海们的义兴趣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又对王海是否适用消法心存疑虑;一方面我们认为“王英的遭遇和处境令人同情”,另一方面我们又表示王英据现行法律制度无法获得赔偿。或许在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作情理与法律的较量,更应看到的是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对于法律活动来说,也许重要的不是承认权利,而在于如何恰当地配制权利,并因此给予恰当的救济。11
三、公益之诉的经济分析
1、公益之诉:保护公益的有效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分析法学的核心思想是:效率,即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并假设人在其生活目的、满足方面是一个理性最大化者,对于法律活动与法律制度而言,都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使社会财富达到最化,因而波斯纳认为诉讼判决的终极问题是,什么样的资源配置才能使效率最大化。通常情况下,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基本方式:但在市场决定成本高于法律决定成本时,这一问题就给法律制度来解决了。说市场让位于法律程序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条件是:资源的法律配置成本低于市场配置的成本。
通过本文一、二部分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侵犯公益的违法者而言,其经济或社会地位都属于处优势一方,而受害一方一般人数众多,从这一点讨论是不易于市场配置的,一则侵权者的优势地位往往使其在与对方进行协商的时候居于主导地位,垄断交易价格,由此造成双方当事人想独占尽可能多的利润而引起高额的交易成本是一种社会浪费:另一方面,在众多的被侵权者中存在一部分“搭便车”的想法,即比如个别消费者认为总存在其他利益受损更严重的人,让这部分人先去参与交涉,视其协商结果再考虑如何行事。这样的情况下的交易成本往往很高,我们知道,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尤其当它超过交易价值时,交易就不会发生了;因为理智的当事人会因放弃交易而获得更多效益。这时的社会损失就不等同于交易成本,而等于被放弃的交易的价值。
可见,对于这样一种侵犯公益的行为,市场并非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于是人们求诸于——法律程序,或者说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法律程序成为一种更完美的财富分配机制,12法律制度下,侵权者往往凭其优势地位,对其侵权行为或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须付出机会成本,或者其所支付的违法机会成本低于他从不法行为中所获取的利润,那么自利的侵权者会认为侵权公益的行为能使其效益最大化,实际上,我们的法律制度也正是鼓励他这公做的。因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公益之诉能够提供保护公益的有效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效益最大化。
2、公益之诉实现诉讼的规模经济13
事实上,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纠纷都通过法定诉讼程序加以解决,有理智的潜在原告通常不会提起诉讼是在为样五种情形下:即某类案件的预期判决价值低于审判的费用——这样的成本比较方法同样适合于公益之诉。
在此我们首先假设某项争议价值为2000元,如果法院判决原告胜诉的几率为50%,那么原告对该诉讼的预期价值为1000元(2000*50%=1000元)。若原告预期的审判费用为750元,那么原告因其可获预期收益为250元而认为是有效率的,并采用了诉讼的途径。显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形,即原告预期诉讼成本(假设为1200元)可能高于预期判决价值,则原告因为参与诉讼将损失200元而不再起诉。由此可见潜在原告是否提起诉讼取决于预期诉讼成本。
然而,对于侵犯公益的案件来说对于单个利益受侵犯者而言,其诉讼成本往往高于其预期价值。波斯纳在其《法律的经济分析》中所提及的集团诉讼公益诉讼的形式之一,书中假设牙刷制造商们已合谋实行价格垄断,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因此受到利益损害。累计成本可能是巨大的;而每个消费者所受的损失可能只有几分钱。这样以来,就单个消费者而言,提起诉讼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预期判决价值,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可能会放弃诉讼请示,但是如果将这些权利请示聚合成一个集团诉讼,集团诉讼的标的是足以支付诉讼成本的14
在公益诉讼中正是“通过若干小的权利请示聚合成一个足以使诉讼成本合理大的权利请示的方法--换句话说,即以实现诉讼的规模经济。”15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发觉王海购假索赔过程中大批量进假货索赔,并非是在“聚合权利请求”,而是提高预期诉讼价值的行为,使之超乎于相应较少的诉讼成本,使其效益最大化。
3、公益之诉的诉讼运行成本分析
法律成本指的是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各环节中,法律系统为实现权利与义务配置所耗费的费用,如何合理地利用法律资源,法律成本,实现法律的高效率,是我们法律运行过程中重点讨论的问题。
在探讨公益诉讼成本时,我们不得不谈及错误的司法判决的影响。在此假设某一公益诉讼的预期成本是100元,而潜在加害人避免事故的成本是90元(此时受害人避免事故的成本高于100元,否则诉讼程序不可能开始),这种情况下侵权人会花费90元避免事故的发生而避免在诉讼判决结果的赔偿(100元)。但是,我们还要考虑的另一种情况是,司法机关出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错误判决导致的侵权人预期事故成本的降低,当侵权人预期事故成本过低,甚至低于其避免事故的费用时,此时侵权事故就不能够防止,其必然造成社会损失。
本文在此对错误判决成本的讨论,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公益诉讼的关注。法律主体在行使权利或改造义务的过程中,类似于市场中的消费者--自利的消费者,他们关注的是法律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因而不良的法律机制可能使侵权者放纵自己的加豁行为,从而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四、结语
长期以来,在我们社会中一直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且总以国个的利益作为公益,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利益不过是普通的市场主体的利益;相反,市场中消费者的整体利益才是社会公益。16而在我们目前的诉讼机制下,对于权利配置的判决结果往往与权利的主体联系在一起,因而具有不科学性。
另外,谈及王海的“不经济诉讼”。笔者持怀疑态度。笔者认为王海等在消示颁布后才举旗打

假索赔,正是因为消法为其提供了“有利可乘”的制度模式,基于消法所承诺的“伪劣商品的价款或服务费用的一倍”,王海等才得以聚合诉讼价值而获准。对于王海的获得是否属不当得利(是否可以认为其侵占了消费者公益的一部分呢?),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但是笔者认为西方的集团诉讼制度似乎是什得借鉴的,即实际原告在获得赔偿后向集团每个成员支付其相应赔偿金。
至此,读者会发现本文并未给两个安全一个明确的解答。笔者认为重要的并不是对单个案件中的法律主体权利义务作一个分配,更重要的是呼吁法律能为我们提供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为维护公共利益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注释:
1、作者单位:汤琼,西北政法学院;
刘涛,西北政法学院,现于山东大学任教;
刘辉,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法院。
2、韩志红、阮大强著:《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10页。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照消费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4、《南方周末》2000年8月10日第9版,《王英为什么败诉》,贺卫方。
5、《南方周末》2000年8月10日第9版,《王英为什么败诉》,贺卫方。
6、周楠、吴文翰、谢邦宇编著:《罗马法》350页,群众出版社,1983。
7、周楠、吴文翰、谢邦宇编著:《罗马法》354页,群众出版社,1983。
8、周楠、吴文翰、谢邦宇编著:《罗马法原理》887页,商务印书馆,1996。
9、(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宗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19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0、陶红英:《美国环境法中的公民诉讼制度》60页,载《法学评论》,1990(6)。
11、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182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2、(美)波其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下),667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3、事实上,笔者认为无论市场或法律程序,都是一种对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机制。
14、(美)波其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下),74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5、(美)波其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下),741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6、杨宗科著:《法律机制论》,6页,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杨先生认为:共同需要和公共利益,才能形成“公益”。
公益之诉的法律思考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正义”的法律思考演讲范文


关键词:正义 法律 价值判断 合法性

正文: 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在这个概念上,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的概念中,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

既然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一种行为、状态是否正义就涉及到三个要素:人、社会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人是正义反映的主体,也是评价正义的主体;社会的形成归于人的产生和结合,社会对人的分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个人得不到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待遇,往往归结于社会的不正义(公平);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如地位、资格、自由等,其多寡优劣主导着人们的评价。在远古最原始的社会形成时,有了原始的劳动成果的分配,人们就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至于何种行为与状态是正义的,用不同的标准、 角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其观察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其一,是每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的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制都应有一种平等权利;其二,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2)依存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罗尔斯还指出了可表示如下的更一般的正义观:“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 收入和财富、自尊和基础--都要平等的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将法律的观念从正义中解脱出来是有困难的。在媒体和一般人眼里,正义和法律的概念不断的被交叉混同,而且纯粹法学反对将法和正义相等同,主张将二者当作两个不同的问题来处理。而我个人更倾向与使二者融合,我并不赞成过分清晰的区别这两个概念。法律抛弃正义,便丧失其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同样,正义脱离法律,就丧失了载体,仅仅只能成为“价值判断”,没有实际用途。我非常推崇凯尔森的观点,即正义作为一种主观价值判断也许为法律科学所排斥,但如果将正义理解为“合法性”,那么法律科学中就应当包括正义概念。

人们评价一部法律是否符合正义标准(合法性)时,往往是立足于这部法律是否能将社会关系调整得令所有社会成员都满意,但事实上,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需要的法律是不可能存在的,可以说:每个人的需要不一致,需要间的相互冲突也难以避免,那些合乎正义的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能达到的也只能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满意。

还应当提及的便是自然法学派提出的绝对正义的概念,自然法学派主张法的二元论,认为法应分为实在法和自然法,在不完善的实在法之上,存在着完善的,绝对正义的自然法。但理性的人应当知道:这种绝对正义是不可能存在的,如同世界是可知的,人有无穷的认知能力,而世界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认识,借用凯尔森的话“正义是一个人的认识所不能接近的理想。”

法律需要接受方方面面的考验,在人们寻求法律帮助时,在法律制裁罪犯时,公平是否得到维护,正义是否得到匡扶,这是法律正义性(合法性)认定的标尺,也是法律生存的土壤,法律立足正义,才能使正义的概念在法律的基础上得到升华。

“正义”的法律思考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希望《建设百里长廊的思考》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蒋百里日本人读后感”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