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作中的成长演讲 > 导航 > 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工作中的成长演讲

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为了完成最重要中心任务,需要预先准备一份下阶段的工作计划了。优质的工作计划是会对工作人员本身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的。写工作计划需要注意什么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文章标题: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一、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车购税纳税申报表》设计较为复杂,要求填写项目较多,纳税人大多来自农村乡镇,文化水平相对较弱,在填写《纳税申报表》时显示出不同的困难。
(二)某些纳税人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错误。经常有人误认为报纸上新闻报道中所宣传的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就是所谓的出厂价。于是,经常有人前来咨询所谓的“出厂价”。也有人误认为车购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八点几……。
(三)大多数纳税人纳税意识较为淡薄,等到需上牌照时,才由公安车管部门告之要到国税部门缴纳车购税。到大批量上牌照的时间,就会出现大批量人流到国税车购办窗口办理车购税,造成车购税窗口忙闲不均,忙不胜忙的怪现象。
二、针对车购税征收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一)针对纳税人填写《车购税纳税申报表》的不同困难,采取分层辅导的方法:对填写能力较强的,在填写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友情提醒,帮助其正确填写;对填写能力较弱的,给予面对面详细指导,使其能较顺利完成填写要要求;对无填写能力的,我窗口工作人员代为填写。
(二)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理论知识和政治知识的学习,深入贯彻和领会国税总局颁发的关于车购税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对纳税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出现的认识错误,给予耐心细致地解说,使之能正确理解现行车购税现行政策和措施。在工作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结合车购税工作实际,不断提高税收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能力和解决水平,树立国税部门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形象。
(三)进一步强化车购税税收宣传力度。大多数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不愿主动到车购办窗口缴纳车购税;更有甚者,还不知道有车购税这一概念,直到要上牌照了,才由公安车管部门要求下前来办理纳税手续。因此建议:
1、进行机动车税源监管。因为机动车销售部门是购车人所涉及的第一部门,也是做好税源监管的重要环节,因此可在市内几家较大型机动车销售部门做好纳税宣传,让销售人员在购车族购买咨询车辆阶段向车主介绍车购税,从而使广大购车族有个纳税意识,逐渐形成自觉地纳税行为。
2、在某些公众场所张贴纳税公告。为了使广大的机动车使用者(特别是摩托车车主)知道需要纳税的义务,我们可以在一些摩托车销售部门,公安车管部门门口张贴一些车购税纳税公告,明确纳税的时间、纳税的地点、纳税的税率及关于滞纳金等一系列问题。使广大群众能够更深层次了解车辆购置税。
3、成立车购税稽查机构。车购税自1985年开征以来,经历的是一条曲折而前进的道路,长久以来,车辆购置税似乎总是隐身于人们生活的背后,虽然它是购车消费者必须缴纳的税种,但真正对它了解的却是廖廖无几,硬是靠公安车管部门的把关才能保证其征收到位,因此,我们税务机关应有自己的车购税稽查机构,不断完善车购税的征管机制,形成征、管、查一体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征管,在消费者心目中起到震摄的威力,从而树立起威严的税收形象。
4、进行税收讲座,发放税收宣传单。为了使更多的人群知道了解车辆购置税,我们税务机关应在适当的时候或税收宣传日进行税收讲座、印制车购税税收宣传单,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举行税收业务知识咨询,发放税收宣传单,让消费者的纳税意识走进千家万户,使广大纳税人明白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

《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fwR816.COM小编品读

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无为教育

一、无为管理的认识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无为而治: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出处《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古代思想家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思考老子的无为思想,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当前,相当多的空洞、枯燥的说教(包括学校与家庭)与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甚至事与愿违的事屡见不鲜。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无为管理的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其开悟。所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教而教可称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二、无为管理之于教师

(一)要求

现代教育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其真谛应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则应开发潜在的积极因素,引导其开悟。无为教育的目的,正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悟性。这一过程是因势利导,是教育者的无为,促使受教育者的有为。

无为教育艺术对教师理论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学习教育哲学,提高教师理论修养,促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无为教育要实施不教而教,首要的要求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无为教育时常表现为无言与无形,甚至达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有人称其为教育的极致,实属教育艺术的高层次表现。教育者要呕心沥血,从创设情境到引导经历,从教化进入悟化,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这一过程呼唤着神品教育艺术家,也指示着教师提高修养的方向。

(二)施加方法

1、身正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教师无小节。选择了这种职业,就应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教育者的示范是无言的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学生善于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

2007年,我接了五(4)班,担任语文老师并兼做班主任工作。我自认为我对工作的态度是很认真的,我想这会对他们大有助益的。认真的态度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它比无论多少次的空洞说教都有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教室里的卫生我养成了弯弯腰的习惯。每次上课前,我看到教室里的小纸屑,总是习惯性地弯弯腰。第一次在教室里弯弯腰后,我当时发现那位桌子旁边有纸屑的学生在被我捡了之后很诧异而且红了脸。我想她肯定在我的不经意的举动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如果换作一顿批评,那或许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开始弯弯腰了,教室里的卫生工作自然进步了不少。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学生在高压下会遵从纪律,可一旦压力解除就难有保证,只有触动心灵的体悟才有永久的效力,所以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而动不动就用空洞的说教乃至以纪律来压制学生。所谓无为的管理就是有所必为而有所不为。

2、培养自信

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如此,提高觉悟也必须有真切的体验。学生必须通过行为体验,方能感悟人生。北京有一位十佳少年,她从美国回来,是自己到学校办的转学手续,没有父母陪同。这位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所以,有的教师说: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有效途径,这是很有道理的。体验成功,实施我行教育,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①对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来说,在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有失败的感受与体验,从而一度沮丧,缺乏自信,没有勇气面对困难,这时教师宽容的态度、亲切的鼓励,将会重扬学生自信的风帆。(班主任工作 )我们经常说起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民主管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班主任不独断,不强制学生,而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尽量地参与班级管理,无为的管理方式的根本点也就在此,它很好地体现了民主意识。

一位学生的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向教师说了一痛尖酸刻薄的话。这位教师没做任何解释,只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

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翰: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彩: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学生收到后,沉思良久,突然笑了。她觉得生活真美好,自己很幼稚。

教育者的宽容使教育对象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教育者的有些行为,在有意或无意中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促使其觉悟。这种间接手段,有时更有力量。

在班队活动开展中,当大家兴高采烈地展示活动记录与照片时,没能按原计划开展好的小队队员,容易情绪低落,失去成功参与活动的自信心。教师这时不是指责,而是宽容,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教给活动方法,并以爱迪生等名人的故事,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大声说:我能行。使其懂得没有失败者,只有放弃者。对学生多一分宽容,让学生多一次机会,便多了一次成功的希望。

②对学生多一些赞扬,放大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各类活动中,拥有主人翁意识。在一次班队干部评选中,大家都在议论,推选别人。一位在大家印象中并不出色的学生忽然站起说:我选自己,因为我最近发言积极,字也写漂亮了。同学们有的惊叹,有的甚至有点讥笑他,教师则鼓起掌来,大大赞扬他的勇敢,让其他学生该表现自己时,就应这样挺起胸脯,充满自信。并教会学生在成功时夸自己一声我真棒,给自己写得美的字上画朵花等。在赞美中使学生拥有积极的自我意向,迈向成功。

③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在体验中获得了我行!自信意识的增强。为战胜胆怯,一位母亲让她五年级的女儿买10张《北京晚报》,再按原价卖出去。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张不开嘴。经过思想斗争,战胜了虚荣,开始大声吆喝,终于把报纸卖出去了。在闹市区卖报,这是一种情境活动。孩子受到了磨炼,体验了成功,得到了单靠说教不可能有的思想收获。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满怀希望,充满自信,以坚实的脚步走向更高层次的成功,教师需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目标,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会激起更大的动力,也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如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别认为环保都是些大人的事,学生体验到了小人干大事的愉悦,在实践中,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行动,赢得自信,体验成功。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放飞孩子,让自信成为他们有力的双翅,任其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体会人生百味,体验成功的喜悦。

3、倾听心声: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心与心的对话,是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的激荡,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教育者虚心、认真听取教育对象地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

真正的倾听比语重心长的教育更有作用。所以说,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倾听。与学生做个知心朋友,让学生乐意把心里话对你诉说。学生很多的烦恼与忧愁,其实在于他们的内心和行为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善于倾听的教师,在学习上是学生们佩服崇拜可以共同探讨协商的偶像,在生活中是学生们可以求助、可以信赖、可以交心的大朋友。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主动地和学生交朋友,积极参与或赞同学生的一些建议、意见。教师要经常有意做个求助者,向学生征求意见或寻求帮助,让学生深切地感觉你真心把他当朋友,你就是他性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他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在课下和学生单独交谈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的策略,可以先和学生拉拉家常话,随便聊聊班级或家庭的情况,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浅白问题,如老师这样讲课,你能适应吗?、我想组织一次文娱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等,引导学生把真实想法、看法告诉你,在友善、温情的气氛中,逐渐做深入的交流。学生只有在把你当成知心朋友时,才愿意把心里话对你说。

倾听,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从而给疑惑者以解释,给困难者以援助,给失落者以鼓励,给徘徊者以心灵的点拨。因此,教师在耐心倾听时,还要特别注意抓住对方放映出的问题,予以灵活巧妙地引导或化解,要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体验,用真挚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4、耐心等待:

耐心是伟大的老师,为了取得教育的实效,往往需要等待。

①等待学生知识的增长,这样很多靠苦口婆心的口头教育的道理就会不攻而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亲的良苦用心。品德与社会课本中有这样一块内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和父母探讨生命的由来问题。第二天反馈的消息是这样的:很多家长都讲述了十月怀胎的艰难,为了保胎不挤公共汽车上班,坚持步行顶风冒雨;为了保胎感冒发烧不敢多吃药一系列的话语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懂得了孕育生命的艰难,悟到了孝敬父母、珍惜生命的道理。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妈妈,您辛苦了。长大后,我会报答您的!妈妈,您真伟大啊!我爱您,妈妈!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自然,家长的良苦用心就得到了理解。

②教育对象的问题,不采取就事论事的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律、领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直道而走弯道,这往往是获得成功的策略。

一位学生是音乐爱好者,了解许多乐器知识。一天,我发现他的情绪不高,但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对他说:今天老师听到一段美妙的乐曲,真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乐器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你能帮忙听听吗?学生答应了。听着动听的音乐,他的表情告诉我他的内心起了波澜,心情愉悦了不少,听完我和他探讨起来,他滔滔不绝,显示了丰富的知识。

三、无为管理之于学生

教师的无为正是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无为思想,其核心正是学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而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可现在的教育实际中,班主任普遍存在过度教育现象。心理学告诉我们,督促是学生丧失动力的主要原因,在班主任长期的督促与竭力负责下,学生的内部动力难以发展,事实中在学校被督促的人一般是差生。

青少年的成长是从他律逐步进入自律。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错误中不断获取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够使自己不断进步。在无形无象,但有声有色的无为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大大增强,身心健康水平、智慧和悟性都会有新的提高

1、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教几年中,新接的班级中总是在我讲解题目时不认真听讲,结果其他学生都订正好的时候他却订正不出来了。为了他不抄袭到答案,讲完题目我就把他叫上来,坐在我的旁边订正,我告诉他允许翻书,不过订正的时候不能再看。几次下来,我发现他的作业准确率高了,他背书的速度也快了。没有批评,没有责备,学生不仅改正了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还找到了取得优异成绩的好方法。

这不正是无为创造了孩子的有为吗?这不是比空洞的说教高超得多吗?这是无为教育艺术的典型事例。用心构思,去创设一种情境,引导一种经历,让学生和孩子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在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得到感悟,完成精神的升华。

2、能主动接受教育。

教师自身的素质有时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的一个同学自幼学习书法,练得一手好字,她告诉我她每次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字,学生都会欣赏起她优美的书法。她的字,给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由于敬佩,在学校中学生模仿老师的字,文如其师,字如其师的现象相当普遍。字令学生终生受益,可见无为教育艺术的魅力。教育意识在有无之间的转换。最有教育艺术的是,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受到教育,这可谓不教而教。

3、对比中认识自我

学生在事件或情感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

无为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班主任支持、指导、协调学生的工作,激发学生的智慧。搜集集体智慧,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形成一种无为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班主任摆脱日常事务,纵观班级,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四、无为管理的憧憬

当今的教育就是学做人的教育。而无为教育艺术所具有的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或晴天霹雳开悟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难道不令我们教育工作者神往吗?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应该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来。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不仅仅是遗传和成就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而担此重任,教师又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首先其本身必须既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智能人,又是一名情感趋于完善的情感人。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

班主任在智能教育的过程中,要切实履行好情感教育的角色,把学生培养成一代高智能的情感丰富的合格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努力。

一、班主任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的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如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的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在教育中,教师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景中,受到感染。教育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将是机械的教育!失败的教育!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是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基本条件。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情人。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学生心理的重要外显点。教师应善于察言观色,随时注意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要,做学生的知心人。(班主任 )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要用有针对性的语言和行动去激励,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使之动心动情。如对沉默寡言,应以多方引导为主;对性情急噪的人,说话要清晰明了,直截了当;对性格倔强的人,从他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因人施教,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三、班主任要做学生的释情者。

师爱是连结师生双方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教师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关系,从而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情换情,获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自愿而且乐于释放自己情怀的信任对象,用心聆听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做学生的倾心人。倾听代表着你对学生的尊重与礼貌,表示你对谈话有兴趣,同时也表现了教师的诚意。倾听学生发言,使学生实现了发表欲,对一个心中苦闷的学生来说,使他发泄了积怨,进而产生视对方为知己取向,悦心至此,沟通就已成功一半。

四、班主任要做学生的传情者。

教师应该正确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换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心境。一方面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以避免负面感染;另一方面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既不能因教育的暂时受挫而唉声叹气也不能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动气发火,迁怒全班。正如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情感需求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巧妙地传递地学生思想情感的关怀,妥善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并尽力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做学生的贴心人。班主任对学生热情、亲切、关心,会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尊敬与喜爱,愿意与班主任交往。

五、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育情者。

班主任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纠结,帮助学生校正消极不良的情感,使其走出情感困惑,并引导学生的情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学生的救心人。在沟通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赞扬对方的进步和成绩,以便统一思想,以求得共识。微笑着赞扬,使人感到你的诚意;微笑着反驳,使人感到你的善意;微笑着拒绝,使人体谅你的处境。如当批评某位学生存在骄傲毛病时,不直接说他有骄傲自满表现,而是从提出希望的角度提出:希望以后注意谦虚谨慎。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积极、善良、向上、爱学习的一面,同时也有懒惰、自私、不好的一面。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挑动、扶助学生头脑中好的一面,战胜不好的一面,让学生自个儿斗自个儿,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情感纠结,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需要及时引导。

总之,情感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交流是人们在学习、生活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所以,班主任既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习惯,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因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


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


今天要谈的主题是班主任工作中的理念更新。理念这个词,通常理解为理性的概念、理性的观念,它和观念是同义词,偏重于指对某种行动、行为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观念。哈弗大学有一条校训说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经验和知识,更重要的在于他是否有正确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我想把这句话化用一下,一位教师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经验和知识储备,更重要的在于他是能够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的两个字是人本,像以人为本、立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等等。人本的理念不是教育界独有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国家政策都在讲人本。那么在教育工作当中,人本具体的说来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我认为,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这里有两个词语需要注意,第一个词语人,这里的人绝对不应当单指我们的学生,如果把以人为本单纯的理解为以学生为本,那么我们众多教师就会停滞不前,固步自封,陷入到保守落后的境地当中。学生需要发展提高,教师也需要发展提高;学生需要成人成才,教师也需要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所以,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既包括学生,也应当包括老师。

第二个词语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提高成绩绝对应当是一种发展。除此之外,强健体魄,拥有一个好身板;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挖掘出自身的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为人处世,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心态这些都是学生的发展。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得到提拔重用了是发展,涨工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发展,成为名师了一到新生入学分班的时候大家都趋之若鹜的想进您这个班了,这说明您的教育水平教育能力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了,这也是发展。除此之外呢?难道我们这样就算达到从事这个职业的更高境界了吗?不应该,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更多凭借经验吃饭的教书匠,不应该满足于眼前的某些使您眼花缭乱的蝇头小利。教师不过是一种职业,一份工作,我们在做这份工作的同时,还在做人。这份工作,绝大多数的人就是把它做到极致了,所得到的物质回报也不一定比某些开矿的老板一天挣得多。但是我们留给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就比那些经济上富有的人差。我们对实现自我价值作何理解,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往何处走,我们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将教师这份职业的发展仅仅局限在物质利益方面,把这个发展想得太功利化、太直观化、物质化了,那我们就不仅仅在自寻烦恼,甚至会走上自我毁灭。

回到起初的问题,以人为本,概括的说也就是既要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要使我们的老师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实现人生价值,开心的工作,幸福的生活。这一点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但是理念的意义在于指导实践,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是不是真正的践行了人本的理念呢?存不存在误区,走没走过弯路,这是我们接下来主要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今天想要谈的核心内容。

我要谈的第一个话题是

一、教师应当是学生的同行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究竟应当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最初人们说教师应当是学生的领路人,后来有人说不对,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不应当大包大揽,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什么事情都亲自领着学生去做,不但不利于他们成长,不利于他们自立,教师还得把自己搭上,最后活活累死,用实际行动成全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句话。于是有人提出,教师应当做学生的指路人,这样一提,许多老师顿时会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道路我已经给同学们指出来了,走不到地方那不是我的事情了,要么您天赋不够,本来不是那块材料;要么您勤奋不够,没有付出自然得不到回报。所以有人说这样的提法实际上降低了老师们的责任心。

那么到底怎样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好呢?我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是同行者的关系。正如有的教育专家提出了双主体教学的模式,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教学中交互的双主体,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视界,通过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各主体之间实现视界融合,达成相互理解。教学工作是如此,德育工作和班级工作也是如此。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许多老师对孩子们说,我们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在彼此交流沟通的基础上达到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扶持,最后共同进步。这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挺难。

1.学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更不是可以驱使的小动物

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班级当中有没有经常发生类似的现象体育课、体活课、微机课、美术课,说不上就不上了;哪位学生的表现不能够令人满意,体罚或是变相体罚(罚蹲、罚站、罚写、罚款、罚停课);不大点的事情,动辄就把家长找来;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就成了专职的值日生、卫生清扫员;学校统一组织开班会,有的班主任就敢利用这个时间讲课、考试

有的班主任,自己班的学生犯了小错,经常大光其火,声色俱厉的批评;可是如果被别的老师发现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不说,也不许别人说。因为他觉得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学生,丢面子。这种做法就很不好,迷失了教育的目的和方向。我们都着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但是这不应当是出于虚荣的目的,不能放任骄纵。学生不是老师的私有财产,不是我们发泄自己心中不快的出气筒,也不应当是炫耀我们能力水平的道具。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某些班主任将自己的班级当做了独立王国,觉得自己就是国王,在班级里要拥有绝对的权威。他觉得对的就是对的,他觉得不好就不可以有人赞同,他们不理会教育法规,不遵循教育原则,不讲究教育方法,一切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们扮演的不是领路人,也不是指路人,更不是同行者,而是放牧的人,学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任由自己驱使的小动物。这样就必然会凌驾于学生之上,这种教育很难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学生们看上去挺老实,挺听话,其实消极的、逃避的、逆反的、对抗的意识正在悄悄的潜滋暗长,最终印证了鲁迅的那句话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教学相长,才能不在学生面前落伍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非常的丰富,当今的社会呢,知识更新也非常的迅速。人类进入21世纪后,在当今知识经济爆炸、信息极为发达的社会发展时期里,各方面更新的速度还在继续加快、周期还在继续缩短。有这样的说法:一天不学习,知识就会脱节;一年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五年不学习,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我们的老师可以做一下自我检测,我们一年下来,都读了哪些书,我们的知识在哪些方面都得到了更新。我们必须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不停的学习。丹东市教师微机考试已经进行十年了,这期间我们还经历了不止一次微机考试,我们身边的老师有没有还不会用电脑出题的?教室里安装的多媒体设备有没有不会用的?有没有请别人帮助做幻灯片的?有没有没上过qq的?有没有不知道MSN是咋回事的?有没有不知道贴吧的?学生嘴里动辄蹦出的网络词汇,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听得云山雾罩的?

我们上一轮带班成功了,不可能完全复制到这一轮带班的过程中。教育张三的方法用到李四身上可能就行不通,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学生谈话的效果也都会有所不同。刚回初一带班的老师,许多人抱怨这一届的孩子怎么这么差!于是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讲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其实每一届孩子的心智、能力、水平都在飞速发展,整体水平都有可能超过上届,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不然的话我们岂不是越来越倒退了!关键的问题是,不是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而是我们的老师还想沿用原来的方法,这其实是我们的老师OUT了。只有边教边学,不断的更新,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跟得上学生的步伐。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你看看现在学生们喜欢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知道这些玩意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涉及到我要谈到的下一个问题

3.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读懂孩子的心灵

经常有老师、家长抱怨弄不懂孩子在想什么,其实是我们没有近距离的去了解他们,当彼此之间的沟通都出现障碍了,我们的工作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只有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到他们的喜好,才能读懂他们的心灵,才能找到开启他们心智的钥匙。

我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有一校领导给我们作报告,他说你们到了学校,或许会有学生问您会把大门吗。大连人爱踢足球,您要是不会把大门,那就是找不到共同语言,话不投机半句多,剩下的就是我们不稀饭您。

学生这个群体,不犯错误的人能有多少呢?有的老师喜欢把学生犯错误上升到上升到思想品质的高度,我就听过有的老师说过这样的话: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坏的学生,这样给学生下定论比较武断。我倒是建议多从心理和性格的角度来看问题做判断。有的孩子做了一些我们大人无法容忍的事情,其实真的不排除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所致,也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某些客观环境的改变都会使他们的行为出现异常,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这样的表现尤为明显。

现在,不少学生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不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而且还不愿意告诉老师和家长,最后经常弄得无法收场,我们这些大人只好去被动的收拾残局。有的老师问学生,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不是学生不想说,是他们不敢说。归结到根本处还在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缺少默契。我们和学生越近,乌七八糟的东西就会离他们越远;我们和学生越远,不良的人或者事就会离他们越近,那样的话,我们等于直接或间接把他们推到了对立面。

我们主张老师们一定要多和家长和学生沟通。现在很少有家访的了,但是电话访很容易,找时间和学生聊聊天很容易。我们学校有一老师,每天中午的时间就是她和学生沟通谈话的时间,教室里也没有喧哗跑闹的,祥和宁静,其乐融融。还有一班主任,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管理班级的方法。每天中午自己忙乎自己的事情去了,家长到校看班,监考。哪个学生捣蛋了,家长就会向老师汇报,然后老师来负责收拾捣乱的学生。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老师说觉得自己班级的午休纪律好,没有乱就行了,我说这不是乱不乱的问题,而是这种做法会使您和学生之间产生巨大的隔膜,还赶不上您就告诉学生中午老师就来晚一点,看看谁的表现更自觉。班主任叫家长来,学生怎么想,就是监视我们呗,师生之间的信任感被冲淡了,老师也失去了了解学生,和学生沟通的机会。我说这样的带班,就是没有用心。这样的班级,有人看管的时候可能平静如水,一旦失去了监管就会天翻地覆,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养成是自觉的习惯,当着老师的面一套,背着老师的面一套,这样甚至失去了为人的诚信。

我们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不是为了迎合不是为了迁就,而是为了更好地交流。我们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学习如何做人,不断的自我完善才能够达到为人师者的更高境界。有人说,优秀的教师是永远年轻,永远魅力四射的,我想这就是因为和学生们天天在一起的缘故吧。

二、让学生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1.幸福的真谛

不论理念如何更新,让学生幸福都应当是教育工作一个核心的目标。什么是幸福。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据说我们国家民众的幸福指数不大高,原因在于权力阶层腐败成风,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贫富差距过大。(班主任 )但今天咱不说这个,咱们就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幸不幸福?您千万别说他们怎么不幸福?我们上学的时候哪有他们现在这样的条件,这不具有可比性,因为决定幸福感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不在于物质条件,幸福的真谛在于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

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社交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那我们来看看我们学生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第一种生理需要,基本能够满足。

第二种安全需要,别的先不说,不被家长和教师无端的批评、处罚的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各校都在强化安全工作,身体的安全有保障了,心理上的呢?

第三种社交需要,我们应当问问自己班级中有百分之多少的学生在时时刻刻感受着来自于老师、同学的关爱理解。不要以为马加爵只是一个极端的特例。

第四种尊重的需要,我们的学生是否从我们这里得到了他们需要的人格上的尊重。

第五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一点老师们都在提,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学生来说,考上理想的重点高中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高中生呢,一本,名牌大学。在我们现有的体制下,其他的自我实现都可有可无,升学变成了第一位的。

大家可不要忽略了啊,这五种需要是从低到高不断推进的,如果只满足了最基本的环节,架空了中间的环节,而要求学生顶着弹簧一跃完成最高级,那就是拔苗助长啊!就算是大浪淘沙,有一些幸运儿做到了,由于中间环节的缺失,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必然也会迷茫不前。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了,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踏入社会之后就不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不会肩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

有人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许多老师的工作不可谓不勤奋,但是这种勤奋到底是基于什么目的?是为了图自己所教的班级考上多少多少这样的所谓的荣誉而勤奋,还是为了得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勤奋,还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而勤奋?有点老师感到委屈,自己辛辛苦苦到底图个什么呢?您还别说,许多人并非没有所图,因为我们不能否认某些教师的做法已经严重的背离了师德的要求,他们的勤奋努力并非为了学生今后发展一生幸福着想,而是被自己的某些私利所驱动。

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幸福,抛开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其他的因素,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教师的功利和短视。就像有位老师说的那样,我管他将来怎么样呢,只要我教他的时候,他的成绩好,那我就的工作就不算失败。不知道各位同行对这位老师的话如何评价,我的想法是,如果一位老师不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着想,那他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这个职业,免得误人子弟。教师这个职业是讲究操守的,就是个良心活。真正优秀的班主任高人一等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水平,而在于他的境界。什么该取,什么该舍,能够分得清楚。

2.让每一名都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条件下,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就的过程。幸福与成功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某种角度说,我认为成功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然,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前些日子北师大一教授叫董藩的声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他的名言是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按照他的这个逻辑比尔盖茨自然是一位成功者,马克思无疑很失败了。各位老师都是咱们本溪的骨干班主任,从事业方面,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成功。您不要去想我的大学同学现在已经是校长了,是局长了,是市长了,是省部级领导了,那样想是毫无意义的。您是老师,但您是骨干;他是校长,不一定完全胜任。您的水平您的才华不一定就干不了局长,他是市长甚至更高级别的干部也未必就活得更舒坦。这事怎么说呢?就像天上掉下了一个馅饼,那么多人,没砸着你,不用抱怨运气不好;其实天上不但能掉馅饼,还能掉石头,我们应该庆幸自己没被石头砸着,这就不错了。

我们教育学生,其实就是希望他们走上成功的道路。我们也不用管这个成功到底指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这样想,就是想做点什么,只要不是好高骛远,就能把事情做成。如果想做到这点,有几项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⑴开发广泛的兴趣⑵培养良好的习惯⑶塑造坚忍的性格(充满自信)⑷适应团队的角色(学会合作)

那我们的老师是不是应该想想,和学生相处了好几年,我们是帮助他们在以上几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还是兢兢业业的扼杀了他们在这些方面锻炼的机会。我们教师的成功在哪里?小学老师对初中老师说的学习成绩好吧,那是我的学生;初中老师说我们班考上了多少多少个重点高中的,中考状元是我教的;高中老师说我们班一本录取了多少多少,高考状元是我教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成功吗?前年丹东市请王金战来做了两场报告,听过之后,一方面我对于王金战老师艺术的教育方法和睿智的教育思想深感敬佩,但另一方面,我感到有些困惑不解,还有点悲哀担忧。

令我感到困惑不解的问题是:王老师25年的教龄,在2002年之前所教的学生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2003年毕业的高三12班入学成绩如何?在他做报告的时候,我得知他的班里最刺头的一名学生家长,人家是省级干部,于是我产生了疑问,什么样的学校,一个班级就能产生13名清华北大的保送名额。本溪高中每年保送清华北大可以有几个名额?于是一个更加能够激发我好奇心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如果王金战老师到本溪或者是我们丹东最好的高中执教,不要说是普通班,就是火箭班,王老师可否敢立下军令状,看看到底能考出一个什么水平来。并非嫉妒人家的成就,我只是想到了这样一句影评:美国的电影文化是塑造英雄,中国的电影文化是创造神话。

除了这点疑惑之外,我更有点悲哀和担忧,为什么呢?因为我感到对王金战的这段宣传误导了全国的人民教师对于教育成功的理解,这样会使得我们无数热血沸腾的老师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到那些尖子生的身上,而忽略了那些同样嗷嗷待哺的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我们要的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的是全民发展,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是面向大众,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对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能够做出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地基才会牢固。为什么我们国家假的东西那么多,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花样频出,连温家宝总理都震怒了,认为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表明我们国家民众素质和社会体制都有问题,起码一点,基础教育有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生产两弹一星重要,造航母,建对撞机重要;少喝一口假酒,少吃一勺毒奶粉同样重要。可是在商业炒作和功利驱动面前,神马都是浮云,惟有升学给力。问题在于,升学就能够和成功划等号吗?就算是吧,2012年6月,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移民大国。一方面是大量粗制滥造的本科生被流放到社会上,另一方面是众多的尖子生一去不返,先不说我们的国家,就说我们的城市吧,得依靠谁来建设呀。

所以,我想强调的是不仅仅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要让我们的每一名学生都体验成功,都能够领会成功的真正含义,找到寻求成功的正确途径,这才是教育的正轨。

3.朽木亦可雕琢

孔子有一个弟子宰予,张了一张好嘴,能言善辩,说话还招人喜欢。起初,孔子觉得他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弟子去找。一会儿,弟子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这就是朽木不可雕也典故的由来。其实观看史书,这个宰予并非碌碌无为之辈,人家也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但是因为上课时间睡大觉惹恼了孔老师,于是就成了千古闻名的差生了。

孔子打得这个比方很贴切,朽木,腐烂的木头,还怎么雕刻呢?如果以此来形容我们身边那些不思进取、懒惰成性、屡教不改的学生,貌似很恰当。

但是我在这里想探究的是我们的学生,当真是朽木一块了吗,如果他们真的烂了,怎么烂的。我非常赞许一位老教师退休前的一段感言,他说:作为一名老师,我最大的功德不在于教出十几个北大的学生,而在于少带出一个危害社会的罪犯。当然了,差生不一定都达到了危害社会的程度。其实,差生的表现多种多样,造成其差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我今天只想大家探讨一种现象,希望能够引起各位老师的重视。

我们学校前年入学的新生有一半是六周岁上学的,之前丹东市都是要求七岁上学。这些新生到校后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小,个头小,举止行为幼稚,思考问题单纯。这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不知各位老师是否能察觉到每个班级每个学校学习排名靠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答案是肯定的男生。我们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尤其对于男孩。可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男孩子们似乎变得越来越不争气。后进生中,男孩儿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这是为什么呢?

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提出了一个观点:男孩子早于6岁上学可能是灾难性的选择。因为5岁男孩子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我不知道这个提法是不是经过了科学的权威的论证,但是纵观我们目前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孩子们就要开始面临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减负喊了这么多年,我的感觉是越减越繁,而且受害的年龄越来越小。

我不想把这些归罪于盲目而且泛滥的各类办班补课,我只想提出,我们在校的老师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在学习成绩上达到他们的期望值的孩子们的要求太苛刻了,太缺少耐心了。我们不排除有的孩子真的不是考高分的料,但即便如此,那也不能表明他将来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至少人家还有可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孔子强调因材施教,我们的许多老师虽然深知这一原则,却并没有对对班级里的学生因材施教,他们依然在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具、同一条生产线去创造(这个词用在这里很有点讽刺意味)同一种规格的产品。什么多元智能,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什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考试分数面前,统统都成了空谈。而那些令人痛心疾首的差生,就是这样被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我们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兴趣,摧毁了他们的自信,湮没了他们的目标,撕碎了他们的耐心;将他们身上的缺点用天文望远镜来放大,却对他们身上可以称道的地方视若不见甚至嗤之以鼻。最后,用非常诚恳的语气说出最不负责任的话语我尽力了,可惜差生就是差生!

所谓差生,在某个阶段某个方面可能的确不如人意,但不一定永远会这样,人是要发展的;即便在某些方面的确很差,但他也一定会有自己不差的那一面。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才多用后进来取代那个差字。雕塑并非所有木头的唯一用途,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朵绽放的花蕾,只要我们不先入为主,不离不弃,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的孩子总会将他的闪光点展现出来的。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谈班主任工作的理念更新,希望所讲的内容能够引发各位老师的思索。最后想用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和学生同行,一同感受教学的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充实感,让学生懂得幸福的含义,成为一个不但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的人。只要我们是本着这样的目的去做工作,我们就一定会不虚此生,成为一个最幸福、最成功的人。

班主任工作中的“加减乘除”


班主任工作中的加减乘除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每天在一个个或喜或悲或烦的教育故事中重复着自己生命的行程。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教育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如果工作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加减乘除,有时工作会呈现柳暗花明之境界。

加点任务

恐怕每个班里都有头上长角,走路小跑,不会思考,精力超高的能量多余一族。这样的孩子常常犯错,常常改错,对待这样的孩子,苦口婆心的说教起效作用不会长久。

针对这样的孩子,我常常想起大禹治水的故事。禹的父亲鲧采用堵、截的方法,没有把洪水制服。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制服了洪水。由这个故事,对一部分精力过旺的孩子我就采用挂个官职,约束成长的方法。大到班级干部,课代表,小到板擦监督员,花卉监督员,说脏话监督员见缝插针,给能量多余一族孩子挂个官衔儿,加点任务,他既约束了自己,又管理了班级。

减去烦恼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哪个孩子没有成长的烦恼。班主任不能忽视细节,十分细微的小事都可能对他的成长发生很大作用。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更需要用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关注他们心灵的每一声呢喃细语,关注他们每一个细小的生命需求,关注他们成长路上的烦恼。

我班有一个小脑发育迟缓孩子,个子从入学到五年级一直是最矮的,孩子为自己是小矮人而苦恼。

在我与老师有个约会的活动中,我约了这个孩子。我真诚地对他说:邓亚萍个子矮,却以发球刁,变化快,多次婵连世乒赛的冠军;潘长江个子不高,却把欢乐带给人们,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已成为鼓舞个矮者的名言;敬爱的邓爷爷个子矮,却成为世纪巨人,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取决于他个子的高矮,而要看他后天的努力、拼搏。有时个子矮反而是你的长处。他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后来,我让他参与学校庆六一三句半的演出,让他说那抖包袱的半句,前面三个高个子男生,到他这里产生一高矮的对比差,表演得很成功。

现在他个子依旧没长,但小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学习也跟上了班里的步伐。孩子无小事,在成年人看来不值一提,可以置之不理的,可在孩子那里是天塌下来的事。老师应细心洞察,解开他们心头的烦恼,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相信他会走好他今后人生的每一步。

乘胜追击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连锁反应。作为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同时,我们更要不失时机地在班会上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地向学生的家长汇报学生的闪光点。孩子,家长,老师,三位一体,三情共振,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孩子在被人肯定的亮点面前,会快马扬鞭,扬眉吐气,健康成长。

我们去教室听课,总能发现有坐单桌的孩子,不言而喻这孩子一定是不遵守纪律者。我做班主任,把这张单桌命名为光荣桌。(桌上置一桌牌)哪位同学学习成绩进步了,受到科任老师表扬,为班上争得了荣誉就光荣地坐这里,坐在这里的孩子有一个任务写循环日记,记下自己坐在这里的真切感受。如小苗欣欣然饮甘泉,这成了一张会变魔法的桌子,一些孩子的优秀言行要巩固持久,要不会有后来者居上表现优秀的孩子把他从这张桌子顶走。全班同学都争着要坐一坐这张桌子,以能坐这里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发现优点,坐光荣桌,写心理路程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孩子一而再,再而荣,自信人生三百年这会产生连锁相乘的效应,这直抵心灵的激励教育,多美好!

除去自卑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有些孩子有自卑心态。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主动地去与别人交往。渐渐地会疏远他人,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高墙。

针对孩子的自卑心理,首先老师要让有自卑感的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缺点,作个比较正确的自我评价。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相信自己,不断发挥、挖掘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赏识导致成功。教师一次信任的抚肩,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会在被老师欣赏的喜悦中消除自卑,体验奋发,尝试崛起。

再次,伙伴间用玩优点轰炸游戏的方式,消除自卑,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信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同一场适时的好雨,滋润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

班主任工作,给孩子加点任务,促其成长;减去烦恼,轻装前行;乘胜追击,连锁反应;除去自卑,生命阳光。当我们用心用情用智去做班主任的时候,才体会幸福真的熙熙攘攘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在车购税征管工作中的几点思考》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工作中的成长演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