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策划方案 > 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导航 > 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只有平时未雨绸缪,做好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实力准备,方能在机会来临之时抓住机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事情有序进行下去,我们要赶快写好一篇方案。我们应该通过方案来规划工作步骤,对如何写方案感到棘手?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县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改善县城生态环境,提升县城品位,完善县城功能,依据《**省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省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中抓好的重点工作》和《**市生态之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为主线,以“杂技之乡、绿色**”为科学定位,以打造“世界杂技之都”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和“五城”建设为抓手,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三城统筹”,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精细化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产业就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体系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舒缓、宜居”新**提供重要支撑,建成富有文化内涵生态宜居舒缓型的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全力打造**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升级版。

(二)基本原则

坚持协同发展、科学规划。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近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利用土地、人力和产业园区积极吸引京津资源,以高水平的城乡规划引领县城扩容提质。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提高生态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县城宜居宜业水平。

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发展。将运河文化、杂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县城建设,突显县城特色品位和气质,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和规模,达到人口集聚的目的。

坚持产城教融合、统筹协调。在县城建设中科学布局产业园区、教育园区,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形成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坚持创新驱动、改革引领。把深入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县城建设的突破口,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县城建设注入活力。

二、主要目标。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区、教育园区、中心城区形成相互依托、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7.45万人;201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05万人;2018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8.65万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县城规模等级、容貌环境、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管理水平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县城。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

1.科学定位县城功能。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按照**市环渤海地区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产业支撑基地的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战略要求,2016年对《**县城乡总体规划》进行回头看,准确把握**城市定位和功能布局,把服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放在首位,积极融入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大格局,科学确定县城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功能,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进一步调整完善、优化提升。对“中国生态型杂技文化旅游名城、冀鲁两省交界处的机械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城市定位进行再评估、再确定。

2.推进“多规合一”。2016年完成覆盖县域的《**县城乡总体规划(**—2030年)》编制、审批和备案,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依托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理顺“多规”在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发展目标、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内容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一个规划、一张蓝图。2017年建成“多规合一”的信息联动体系。

3.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项规划。2016年全面完成县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严格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控制要求。2017年全面完成道路交通、防灾减灾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备案。特别是在实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时,对涉及地下空间开发的地块,应当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设控制要求。

4.推行全过程城市设计。按照全过程城市设计的要求,在总体规划阶段,重点做好县城整体形态的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将公共空间的形态与控制要求具体落实到建设指标和项目管理中,提升空间形态的艺术性。提出城市形态控制、天际线保护措施,合理确定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县城居住用地容积率不超过2.0。重点区域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前,先行开展城市设计研究。切实做好县城出入口、重要街区、主干道沿线、滨水地段、商贸区、广场等重要地段和节点的详细城市设计,积极开展园林绿化、城市夜景等景观设计,着力打造杂技特色风貌和建筑精品。2016至2018年每年编制完成重要地段的详细城市设计2项以上。

5.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将**特有的杂技文化融入到县城规划建设中,注重城市色彩、外观形态和格局风貌的协调,积极塑造尺度亲切、形象优雅,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杂技特色的县城风貌,彰显“美丽**”独特魅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历史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重视杂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展示,提升县城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打造特色街区和风貌建筑,2016年完成104国道、黄河路杂技特色街区设计及改造,让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全方位体验杂技之乡特有的文化气息。

(二)加强功能建设

1.推进产城教融合发展。把园区发展与县城建设统筹谋划、同步推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和县城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重点实施好“三区”(主城区、开发区和宋门工业园区、杂技大世界景区)、“两个走廊”(104国道和运河之间以杂技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经济走廊、冀鲁连接线经济走廊)、“对接德州的两个综合开发区”(对接德州天衢工业园的宋门工业园区、对接德州高铁的杨家寺经济综合开发区)等几个组团的开发建设。合理确定园区布局,2016年制定出符合城镇化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园区发展规划,建立“一区多园”格局,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全面对接山东过程中,吸引更多要素资源加速向**流动,推动**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吸引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向**转移。实现县城开发区优化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实现宋门工业园区扩容升级,与德州天衢工业园无缝对接,形成协调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推动教育资源向县城集聚,逐步将初中教育集中到县城,小学教育集中到乡镇驻地。

2.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运营可持续发展。把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常住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覆盖范围拓展至乡镇教师、医护人员、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对符合保障条件的人员,2016年解决20%,2017年解决45%,2018年解决60%。通过合作共建、共有产权、先租后售等方式,促进居民自建与政府保障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城郊村、弱小村和偏远村村民,向县城和小城镇转移。对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的棚户区,2016年改造15%,2017年改造30%,2018年改造50%。

3.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加大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力度,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改善居民人居环境。推进城中村改造,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空间环境设施。加快旧小区改善,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筹措旧小区改善资金,因地制宜确定改善内容。

4.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以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和“绿色生态之城”建设为抓手,2016年完成《**县城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以美丽乡村片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好上级建设资金,在主要道路边角增加常绿树种,整出微地形,摆放景石或杂技雕塑,以突出杂技特色,提升县城档次。启动东湖公园、清馨园续建等公园游园建设;实施太行道北延绿化工程;实施长江路(桑兴河桥东至宣惠河段)、黄山道(黄河路至长江路段)、华山道南段(钱塘江路至金沙江路)、金沙江路北侧各10米绿化景观带建设;将淮河路中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成绿带。县城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40%以上,主干道沿街90%以上单位实施“拆墙透绿”。新增占地面积10公顷以上公园一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4平方米,绿道绿廊建成24公里。2017年结合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实施人民银行对过水面及泰山道南段东侧王庄水面改造绿化;实施开发区补植完善,增加花灌木种植,逐步实现14万平方米草坪新植,改造边角绿化,提升开发区绿化档次;完成嘉陵江路中段南侧绿化工程,将西段两侧绿化方格打通,连接成绿带。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乔、灌、花、草有机配置,形成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和郊区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省级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各占6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

5.加强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打通断头路,完善路(门)牌设置,形成级配、结构合理的路网系统,科学配置自行车、步行等慢行通道,加快构建等级分明、系统明晰、密度合理、快慢有效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新建建筑、市政、道路、公园、广场等实施同步建设。加快县域交通投资建设进度,扩大公交化运行范围。实现县城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2016年达到40%,2017年达到50%以上。

6.改善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健全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完善配套设施专项规划。加快供水、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维护管理,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集聚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2016年底前,完成县城区供水管网铺设,实现地表水厂正式运行,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2018年燃气普及率达到87%。实施城市老旧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用水管理和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

7.完善排水防涝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雨水年经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县城规划建设的刚性控制指标。加大合流控制管网更新改造,实现雨污分流,2016年完成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80%,2017年达到90%,2018年达到100%。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处理场稳定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2016年所有污水处理厂完成升级改造,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018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完成达标改造,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

8.完善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新建和完善文化馆、体育馆、综合医院、养老院等大型设施,合理配置小型文化、体育设施和场地。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增强县城整体功能。2017年完成国家评估定级最低标准的图书馆、公共体育场和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展览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

(三)提升管理水平

1.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修改程序,保持规划连续性。健全县城规划管理机制,深入实施“阳光规划”,加快规划展馆建设,将规划展馆作为公开公示的平台。建立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实施重大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规委会审查制度。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依法管理规划、执行规划,保持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与公众监督,严格查处违法建设。

2.着力改善县城容貌。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入手,大力开展“洁净城市”活动。推进县城市容管理和环卫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作业和垃圾落地限时制,促进市容环卫工作上水平。加大环卫设施、设备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县城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16年达到60%,2017年达到65%,2018年达到70%以上。加强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治理,推进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加强空气环境、饮水水源质量监控,拆除城区燃煤锅炉,2017年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达到100%。

3.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公共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重点建设人口、法人、建筑物、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平台。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建设,加强县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整合城市管理、地理信息、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应急处理等智慧化信息系统,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等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化应用水平。2016年底前建成数字规划和数字化城管平台。

4.加强建筑质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对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建筑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将体育场、博物馆、展览馆等建筑工程及道路、桥梁等重要的市政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施工现场量化计分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和工程实体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以创建结构优质工程为契机,不断提升我县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5.推进建筑节能管理。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划和年度计划,提高县城建筑节能综合改造比重,项目竣工后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开展被动式低能绿色建筑示范,推广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强化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信用档案和使用备案管理,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环保类新型建材产品与设备,支持新型墙材技术向农村推广。完成老旧住宅节能改造2016年35%、2017年50%、2018年60%。绿色建筑占县城新建建筑比例2018年达到35%。

(四)加快体制创新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县城。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向县城转移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消除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县城公共服务的阻碍,拓宽农民进城的通道,让稳定就业的农民在县城安居落户,平等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权益,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增强人口集聚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县城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通过政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农民进城,以县城周边、开发区周边及杂技大世界周边村为重点,圈点出多个区域,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开发建设新民居项目,让农民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可创业。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园区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2.强化用地管理。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完善土地产权、用途管理、市场配置、收益分配等制度建设,提高土地对城乡化发展的保障能力。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高效利用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严格保护生态用地。全面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对闲置两年的土地依法予以收回,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强化对项目土地容积率、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额等指标的考核,鼓励建设多层厂房、下沉式厂房,统筹地上地下有序开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引导资金向县城聚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多元可持续的县城建设投融资体制。积极扩大与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更多信贷支持。建立动态平衡的政府偿债保障机制,防范债务风险。大力推广ppp融资模式,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发行企业债券、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参与县城公共服务、市政公用、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的建设与运营。2016年推进县建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逐步将平台公司发展成为城市资产运营管理、城市综合开发、具备现金流的多业态实体公司,基本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县城建设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4.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建立城市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探索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2017年将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纳入数字化城管平台系统,实行网格化管理,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加强监管考核。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建立起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便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结案率达到95%以上。建管并重,下移管理重心,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健全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加大资金投入,购置指挥监控、执法车辆、取证、通信、服装及防护用具等装备,确保城管执法需要。建立公安城管联合执法队伍,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城管执法严格法律程序,建立健全城管执法监督机构,搞好执法培训,对城管执法过程中队员仪表、工作态度、执法方式予以纠查,强化内部监督。

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县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改市步伐,大力实施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6.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因县城建设实施房屋征收的,对被征收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因房屋征收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征收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征收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因实施县城规划、县城建设的需要而被县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自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7.开展对标晋级。依据自身发展条件,2016年确定**省外1个先进县作为标杆,制定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的目标体系,明确具体任务、时限和措施。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与对标的先进县(市)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城镇化办”),配备必要的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或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中抽调人员,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负责协调、督导、调度等日常工作。按照C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主体责任、任务目标、发展指标、责任人、完成时限和考核办法。

(二)强化督导调度。建立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调度、督导、通报制度,实行月通报、季调度、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督导调度机制,将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排队,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城镇化办要加大调度力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督查机构要建立定期督查制度,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工作做的好的部门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后的单位通报批评。

(三)开展攻坚行动。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专项行动。在城乡规划提升、推动产城教融合、保障性安居工程、园林城市创建、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拆违与环境容貌整治、洁净县城与扬尘治理、工程质量管理、绿色建筑等10个方面开展攻坚行动,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更好支撑县城建设总体工作,实现县城可持续发展。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安排。

(四)抓好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推进县城建设的良好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浓

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第2页

厚的氛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宽领域业务培训,组织有针对性、务实的省内外调研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F132.coM小编推荐

县工业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县工业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省、市有关抓工业、促投资、稳增长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确保**工业三年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根据市委“五大攻坚战”与县委“98798大会战”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工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循环发展,以提质量、增效益为中心,深化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全力支持新兴产业聚集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倾力打造**工业2.0版,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奠定坚实的工业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我县工业经济现状,未来三年,在市场行情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按“一年稳增、二年加速、三年攻坚”的目标,实现**工业三年攻坚目标任务。

至2018年底,实现工业增速基本稳定。工业总产值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89.2亿元,同比增长12.3%,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45.5亿元,同比增长11.7%。

至2018年底,实现工业加速增长。工业总产值达到231亿元,同比增长13%,工业增加值完成52.5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14.7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1.1亿元,同比增长12%。

至2019年底,实现县域工业攻坚目标。工业总产值达到258.7亿元,同比增长12%,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58.5亿元,同比增长11.5%。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40.5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工业“三突破、五提升”,为率先建成陕南工业经济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三突破”。工业总量突破,工业总产值突破258亿元,年均增速超12.3%;工业投入突破,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投资突破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0%左右。

——“五提升”。优势企业提升,龙头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拥有总产值30亿元企业2家、10亿元企业5家、5亿元企业6家;中小企业提升,规模不断壮大,培育亿元企业5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工业招商提升,累计招商引资30亿元;园区发展提升,产业聚集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92%以上;创新能力提升,建成县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重点骨干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1.1%,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

三、工作思路

根据县域工业发展现状,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中、省、市、县供给侧改革等相关产业政策,我县工业经济未来三年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攻坚,即:紧扣一条主线(绿色循环发展)、主抓二大园区(县域工业集中区和小岭工业区)、加快三大进程(循环化、集群化、信息化)、发展四大产业(矿产冶金、现代医药、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强化五大支撑(政策、园区、项目、招商、中小企业)。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活”矿产冶金。一是围绕打造矿产冶金产业集群的目标,以小岭工业园区为重点,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支持企业按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思路,积极补链、延链,丰富产品类别,提升产品档次,补齐产业链条,推动矿产开采加工企业整合重组;二是围绕打造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目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尾矿综合利用、循环再生项目,推动矿产资源类企业突破发展;三是围绕重点规模以上企业复产达效目标,强化政策支持,创优发展环境,搭建产销平台,推动困难企业复产增产。

1.培育钢铁产业集群。依托钒钛磁铁矿等优势矿产资源,利用**集团高端冶炼产能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引进100万吨特种钢冶炼项目,补齐**钢铁产业链的最大短板,形成采选、烧结、冶炼、高端铸造、机械加工为一体的钢铁产业完整产业链,激活带动全县矿产冶金行业健康发展,打造**钢铁产业集群,实现矿产冶金行业突破发展。

2.打造有色及贵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链。以铜、银、钛、钪等资源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改进生产工艺,重点延伸钛、铜、金、银、钪等矿产资源采选及深加工为主线的产业链条,推动矿产业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

3.发展废旧钢铁再生利用产业。以废旧钢铁为原料,引进并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技术,生产加工高强度钢材和细精钢材,争取建设省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4.构建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链。坚持循环发展理念,引导企业走循环产业、循环利用、循环发展之路,破解循环链关键技术难题,突出抓好银矿资源综合利用、御石尾矿、贝恒尾矿、萤石矿尾矿以及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尾矿有价组分回收利用、高附加值尾矿产品制造、节能环保新型建材等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产业,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二)做“强”现代医药。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重点,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医药企业专利技术转化利用力度,提升我县医药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完善营销网络,加大融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医药龙头企业,形成现代医药产业集群;三是狠抓中药生产、加工、流通、科研体系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专科医院,厚植**医药发展潜力,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体、农业为基础、流通为纽带、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1.建优基地。发挥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为制药企业提供原材料,实现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集群链。坚持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并举,建设一批规范化的药业种植基地,每年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亩。到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完成一至二个品种的GAp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努力提升中药材品牌的知名度,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中药材资源。

2.抓好市场。加快中药材仓储、物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省内外大型医药企业投资开发中药材,带动中药材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建成凤凰、石镇2个药材交易市场,发展中药材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10个,把我县建成陕南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

3.育好龙头。依托丰富的医药资源,支持医药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战略合作,研发新产品,推动传统医药产业向保健食品等方面拓展,打造医药健康产业新板块。加快盘龙公司、欧珂公司上市步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扶持培育康鑫医药加工和颐和药材加工等企业做大做强。

4.打响品牌。以打造盘龙和欧珂两大品牌为中心,以做实基地、做优品牌、做大流通为重点,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将品牌推向大众群体,争创国家名牌。

(四)做“特”绿色食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契机,以良好的生态优势和区位条件为依托,以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品牌化、景观化为要求,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着力建设秦岭山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优化整合5-8个具有**特质的农产品,全力做大做强,促进农副产品加工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支持汇生源、新田地、老作坊、橡香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园区为载体、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电商”的发展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支持老作坊、新田地等规模企业开发富有**地域特色、适销对路的休闲食品;二是加大营销投入,引导汇生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三是加大电子商务投入,支持橡香食品等企业建立网上营销平台,同时,把**农特产品积极与智慧旅游平台、公共电商平台对接,让**特色休闲食品、工艺品、旅游商品,走向全国。四是加大产业链建设投入。推广“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的发展模式,实施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确保原料供应和产品品质。

四、工作重点

1.政策支撑:用足用活“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等重大政策,认真落实省、市、县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整合产能过剩行业,处置僵尸企业,帮扶困难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围绕中、省、市促销保产稳增长工作政策措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交流,积极争取中省市稳增长项目资金支持,扩大地方工业品销售。着力解决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把握机遇,有的放矢,重点突破,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园区支撑:按照“空间布局有序、集群相对集中、园区形态鲜明”的原则,重点向东,南扩北延,优化提升“一轴三廊”工业发展新格局。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采取“平山填沟、造地建园”方式,实行园区土地统一收储、统一规划、统一整理,强化集约用地,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交易市场、标准厂房、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园区水、电、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小岭循环经济工业产业园、县域工业集中区、现代新型工业园、西川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园为重点,加快建设特色突出、结构合理、定位明确、协作配合和集群化发展的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科技引领、体制创新、产业聚集、土地集约的作用,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县优势产业集地、经济发展增长点。

3.项目支撑: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一是推行挂点服务制。在全县筛选出10个重大工业项目,分别由县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挂点帮扶,责任单位各负其责,实行月督促、季度通报。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制。由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集中分析当月工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园区和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项目推进倒逼机制。排出项目推进时间表,倒排工期,力促早日建成投产。同时,对超出规定时限未建的项目,启动土地收回程序,进行“腾笼换鸟”,让好项目能尽早落户。

4.招商支撑: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延伸三个重点方向,加强项目策划,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性项目及环保项目进行招商。进一步完善工业招商体制机制,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入能显著提升现有产业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大项目。

5.中小企业支撑:以现代工业园为载体,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培育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现代金融、养生养老等新业态,加快县域新兴产业孵化培育,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加强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扶优扶强,鼓励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以现有亿元企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服务指导,培养壮大一批技术先进、产品附加值高、配套能力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亿元企业总量规模,培育一批规模上十亿元、五亿元的企业,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氛围保障: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辟宣传专栏,做好专题报道,大力宣传**县实施工业发展三年振兴计划的工作措施、取得的成效和好做法、好经验,全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服务保障:

1.健全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认证、检验、资产评估、项目策划、形象设计、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促进商务创新,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建立工业经济信息化监测平台,搭建政企、银企对接机制,全力保障企业经营环境。继续完善重点规模企业县级领导包抓制度,当好“五星级店小二”,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对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存在的问题,实行一事一议,提供优质服务。

3.加快培育三星企业。积极培育“三星企业”, 用足用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用地、担保、股改及上市奖励、政府采购或购买服务等政策,在资金、人才、投融资、质量认证、知识产权、宣传、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力争“三星企业”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三)政策保障:

1.土地政策。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工业用地倾斜,保证工业用地占全县建设用地比例不低于30%,同时设立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专项指标,抓好工业项目用地前期储备,确保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

2.融资政策。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2016年县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逐年增长,增幅不低于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一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且上缴税金(为国税实际入库数)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且上缴税金(为国税实际入库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二是鼓励企业创新创优。对新取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三是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对新获得国家级产业振兴项目支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新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分别实行一次性奖励5万元、2万元。四是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县内企业引荐本地缺项或配套较为薄弱的项目落户**,且引进的项目在计划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0万元及以上的,在项目投产后按固定资产投资的0.1%奖励引荐企业或个人,最高奖励金额不超过50万元。

(2)设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保证金。每年从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县域发展资金中安排500万元作为贷款保证金,金融机构按6—10倍的放贷标准放大融资,积极推广“税信贷”“助保贷”等金融产品,帮助有项目、有市场、有效益但缺乏抵押担保物的成长性企业实行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融资扶持。

(3)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优先支持列入上市培育计划的上台阶企业上市融资,对成功上市的企业,享受有关税收减免和奖励政策。鼓励支持上市后备企业申报发行区域集优债券、集合票据以及中小企业私募债、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信托产品等直接融资工具,并按有关规定对发生的相关费用予以补贴。对在国内主板、创业板及“新三板”新上市的公司,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按公历计算分两年奖励到位(依据陕政发〔2015〕57号文件)。

3.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公开选聘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适应企业工作需要且自愿到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对选聘到企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政府补贴奖励制度,按每年1万元/人的标准予以补贴,连续补贴三年,补贴资金由县财政承担。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交通局、文广局、经贸局、招商局、县域工业区管委会、小岭工业区管委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实施工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导三年攻坚计划的实施,研究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2.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重大项目跟踪责任制及重点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强化对各项计划实施的跟踪检查,掌握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

3.加强督查指导。建立健全工业攻坚的监督机制,将三年攻坚计划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包抓任务分解到县级领导、部门、镇办和责任人,由县政府督查室牵头,会同县监察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包抓项目建设及重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新型社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面貌、安排农民就业、等惠民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部署、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指导农村新民居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度超前、引导农民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体现本地特色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新民居、不断改善农村面貌。此次规划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充分利用村庄内闲置空地,且对村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村内住宅相互交错、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规划、许多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为了便于出入、农民都在村边建房、以至于村中以至于村中老宅无人居住,危房坍塌,形成空心村,有很多有宅无房户、有房无人户、有房有人户阶段性住等情况。有组织地进行建设开发,新民居入住对象主要以当地富裕农民,留守老人和儿童,乡镇工薪阶层、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节时回家住等本地人员为主。

通过三年努力,按照 “一年有起色、 两年见成效、 三年上台阶 ”的目标 ,规划末期基本实现

: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村民生活富裕安康,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村务管理民主有序,达到减少农民、搬出农村、进入城镇的目的。

二、整体规划

根据枣办发【**】4号文件和县“两区同建”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全县“两区同建”工作的推进计划》(枣农提【**】5号)、《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程序(试行)》(枣农提【**】8号)、《关于加快推进“两区同建”工作的通知》(枣农提【**】9号)等文件的要求, 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由前**、后**、东**、西**、菜园等5个村迁建组建**农村新型社区。在广泛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以前**村为中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015)经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一期搬迁前**村,180户,579人,规划建设6栋住宅楼,已建4栋6?1楼房,可容纳 132 户住户、16户商铺。前**村176户、 576人,村庄占地471.6亩,其中,保留区:占地面积131.76亩。①前**村枣景线公路南侧宽度为 44.19米 、涉及20户、北侧宽度 52.17米 、涉及25户,共计涉及农户45户、村庄占地面积92.76亩;②医院占地5.8亩;③工厂占地25.3亩;④秀贞路占地7.9亩。上述四项不列入搬迁拆迁范围;拆迁区:面积339.84亩,涉及农户131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占地面积30.6 亩。新区建成、拆迁区拆迁完毕后,可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并形成土地指标309.24亩,可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置换指标有偿使用资金4638.6万元。

(2015-2016)二期搬迁后**村,963人,272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493.95亩,复耕后可用于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棉花预计亩产500公斤 ,净利润约为1000/亩元,可创造年利润约50万元;种植大棚蔬菜,年亩产值约5000元,净利润约为4000元,可创造年利润约为200万元。

(2016-2017)三期搬迁东**村,521人,164户,该村预计可节省用地319.95亩,至一二期工程竣工入住后,开发三期工程,为居民提供良好居住环境,把**乡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潜力深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新型社区建设方案、搬迁置换方案和房屋分配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①建设价格。开发商按建设成本+微利向村民提供社区建设用房,均价为每平米1150元,六层赠送阁楼。具体标准为:一、五层居住楼每平米1100元;二、三层每平米1200元;四、六层每平米1150元。②置换标准。分为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评估和宅基地补偿两部分。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评估由全村公开选定的10名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张榜公示,群众认可度高,分为三类:一类为新房、木装修,评估价格6.5-8万元;有人居住、院落完整,评估价格5.5-6.5万元;旧房、院落完整,评估价格3.5-5.5万元。按计大不计小的原则,对农民宅基地进行补偿,有无宅基证均按每亩8万元计算。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由农户按规定的期限自行处理。③激励政策。按农户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缴纳拆迁保证金的先后顺序选定居住楼的户型和楼层,每户缴纳保证金数额按建筑面积大小分别为5千元-1万元;自签订协议、交纳保证金之日起一个月内,搬迁拆迁完毕的,每平米优惠100元。④三方责任。衡水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和配套等,达到村民议定的搬迁入住条件(内墙腻子、室内地板砖、防盗门、塑钢门窗、外墙涂料、水电暖配套齐全);村委会为拆迁主体,拆迁复耕的村庄建设占地使用权归村委会所有,统一发包,承包费优先用于搬迁户的物业补贴。乡政府主导制定社区建设规划,并作为鉴证方,监督建设主体和搬迁拆迁责任主体共同遵守已经签订的各项协议,与村委会共同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社区建设质量,确保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水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水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活动的部署,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市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从1月21日至9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水环境整治攻坚行动。为稳步推进该项工作,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分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政府“严格整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水务部门履职责任和监管责任,配合环保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水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水环境问题,提升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水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对发现的问题彻底进行整改,消除水环境风险隐患,保障饮用水源地、水功能区水环境安全,使我市水环境质量有一个根本的改善。

三、职责分工及整治内容

水务部门负责检查河渠、水源地水质情况,发现水质超标、违法排污、非法倾倒行为及时通报环保、公安部门处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水务局负责协调、指导全市水利系统环境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各县(市、区)水务局全面负责本辖区内的整治任务,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河渠及水源地巡查制度,对境内河渠,特别是水源地及引水线路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河道畅通,发现水质超标、违法排污、非法倾倒行为及时通报环保、公安部门处理。

四、时间步骤

2015年1月21日至2015年9月30日。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21日至31日)

各县(市、区)水务局要成立环境整治攻坚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本县市、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动员部署。2月5日前,将实施方案、组织领导和联络员名单及动员部署情况报市局领导小组。

(二)排查整治阶段(2015年2月1日至8月31日)

各县(市、区)水务局要按照整治内容,围绕本地突出问题,明确重点,迅速开展全面排查。要加强与环保、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配合意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整改工作。

(三)督导检查及总结阶段(2015年2月1日至9月30日)

市局将组成督导小组,对各县(市、区)攻坚情况进行不定时抽查或督导。行动结束后,各县(市、区)要及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9月20日前报市局水环境整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环境整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局长王建华任组长,副局长常青山、樊永治任副组长,水资源科、工管科、水资源站、监察支队、水科所等科室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统一协调、指导水利系统整治工作。要加大督导力度,由党组成员带队,分别督导各县(市、区)的工作进度(督导小组分工名单附后)。各县(市、区)水务局要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工作重点、目标、限时和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认真履行职责。各县(市、区)水务局要立即行动,针对环境整治攻坚行动重点内容,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集中时间排查,摸清底数,掌握现状,找准问题,对环境违法行为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处理。

(三)切实提高认识,严肃责任追究。市政府明确规定,对不主动作为、行动迟缓、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的,由纪检部门问责;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影响或后果,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对此,各县(市、区)水务局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水务部门的职责,切实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脱贫攻坚专项建设实施方案


脱贫攻坚专项建设实施方案

脱贫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摆脱贫困。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专项建设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xx县委员会关于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x发〔xx〕xx号),建设全县统一高效的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依托全县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进一步改善扶贫信息化建设应用基础环境,建成全县统一、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动态管理的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县、乡、村三级能高速接入全区数据管理平台的目标。

xx年,全面采集10881个贫困人口、23个贫困村、2704人移民搬迁对象的基础数据,实现扶贫系统数据大集中。

xx年底,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扶贫机构网络与xx市并网,实现扶贫业务相关部门之间网络高速连接,全县所有建制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宽带网络。

配合xx市完成脱贫大数据服务子平台建设,向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扶贫信息查询、投诉举报、信息互动、政策导航等服务,提高公众对扶贫工作的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的透明度。

二、政策措施

(一)加强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1.建设支撑子平台。依托xx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资源,共享xx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的云计算、云存储等服务,运行xx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及相关数据库;依托xx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的互联网出口、数字证书、安全邮箱、防护等应用服务,有效保障xx县脱贫攻坚平台数据安全;共享xx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的运行维护队伍资源,采用部分外包等方式,对大数据平台进行维护,确保平台稳定运行。(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局、县扶贫办。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建设共享交换子平台。制定扶贫数据资源管理办法,明确扶贫业务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统一扶贫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标准,构建标准化的扶贫数据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充分利用xx县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基础信息资源,采集税务、民政、交通运输、金融、信用、健康、就业、社会保障、统计、城乡建设、水库移民等扶贫业务相关领域信息,建设全县统一的扶贫数据信息资源库。(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3.建设应用子平台。加快建设应用子平台12个应用模块,即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信息管理模块、帮扶需求对接模块、扶持生产发展模块、转移就业发展模块、移民搬迁安置模块、低保政策兜底模块、医疗救助解困模块、扶贫资金管理模块、扶贫项目管理模块。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模块功能,做到系统功能与业务同步发展。(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局)

4.建设服务子平台。整合xx县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有资源,建设面向政府扶贫相关机构和扶贫对象的脱贫共建大数据服务子平台,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信息查询、投诉举报、信息互动、政策导航等服务,扩大扶贫开发的社会参与面,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撑服务。(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信局)

(二)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宽带xx”行动战略,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提高基层宽带网络质量和服务应用能力。大力发展应用3G、4G等移动通信技术、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等技术,丰富贫困地区获取扶贫信息的手段,促进脱贫攻坚大数据应用服务多样化、高效化、便捷化,为大数据平台建设夯实网络设施基础。(责任单位:县文新广体局、县工信局、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中国电信xx分公司、中国联通xx分公司)

(三)强化资金保障。

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协调扶贫、发展改革等部门加大项目资金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为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

(四)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完善平台建设和管理协调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扶贫信息平台。平台建设、管理工作在xx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xx县扶贫办为平台产权单位,xx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为建管责任单位,重点协调项目立项、财政资金支持、部门之间数据采集共享、数据动态管理等工作事项。各单位落实1名分管同志、1名信息化工作人员负责对接工作。建立挂图作战体系及数据动态管理机制,对挂图作战信息和大数据平台实施动态管理,各级扶贫业务相关部门需及时录入、更新、维护与本部门相关的扶贫业务数据,确保挂图作战信息和平台数据全面、真实、精准。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问责,确保平台建设顺利推进、平台建成后高效运行。(责任单位: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强化人才支撑。

围绕将xx扶贫信息中心打造成脱贫攻坚大数据信息枢纽,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扶贫信息员队伍。县、乡二级均需落实信息管理责任人及专职信息员,每村必须有会进行信息系统操作、会进行系统动态管理的信息员。加强信息员队伍培训,提高信息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检查验收

(一)制定检查验收实施方案。

根据xx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项目检查验收的标准,制定《xx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项目检查验收实施方案》。

(二)加强项目应用效果检查。

平台使用后,县扶贫办按期对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以及动态管理、动态更新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认真查处迟报、错报、漏报等现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视情节追究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责任。

镇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镇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镇直各单位:

根据省市县有关要求,针对我镇环境面临的现状和严峻形势,镇党委政府决定,从20**年1月底,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政府“严密排查、严格整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部门履职责任,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快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升和改善全镇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面检查我镇所有排污单位污染排放状况和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对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彻底整改,完善环保手续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污染治理,彻底消除环境风险隐患,有效改善我镇环境质量。

三、整治重点

各村委会、镇直各站所组织精干力量和专门队伍,对辖区内所有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污染源底数,查清存在问题,逐一梳理,登记造册,落实整改措施,然后逐一销号。

(一)企业整治情况。

一是继续对土小企业进行深度治理。要深入土小企业,对企业规模、环评审批手续、排污许可证办理、各排污环节污染防治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厂区内部环境等问题逐项检查,能够完善环保手续的,限期完善环保手续;不符合行业达标准入条件的,限期整改;采取消失模工艺的,限期安装污染防治设施;未办理排污许可证的,限期持证排污。对经限期不能完成整改、不能做到持证排污的,一律关停,断电断水。

二是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整治。企业内部生产区,地面硬化、绿化,原辅材料分区封闭、半封闭贮存,车间、围墙洁净;企业周边常年累积的废砂、废渣等全面清理、处置。彻底改变企业脏、乱、差形象。

三是检查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对污染防治设施规范操作、正常运行。发现污染防治设施闲置、不正常使用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上报,配合上级采取必要措施。

(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全面排查掌握燃煤锅炉污染设施建设、运行管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和饮食业油烟治理设施安装,落实建筑施工工地、砂石料场、商砼料堆、渣土转运、煤场装卸等防尘措施情况。重点是对路边有扬尘的煤场采取取缔和整治。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严格排查饮用水源地和输水管线保护范围内污染和破坏行为,是否存在环境风险和隐患,相关部门是否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巡查、应急处置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由书记、镇长任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各片区领导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环境整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镇环境保护站。

(二)认真履职尽责。镇直各站所要严格按照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的范围和重点内容,集中时间排查,摸清底数,找准问题,整改到位。同时,要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查处、整改、责任追究、信息公开四到位。在镇环境保护领导组领导下,各分管领导及其站所担负主要职责,完成自己本领域环保责任,全镇做好每天逐一销号,汇总和上报工作。

(三)依法严厉打击。积极按照新《环保法》要求,从严排查,从严整改,从严打击,做到取缔一批、限期整改一批,始终保持严打重罚的高压态势,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

(四)严格责任追究。镇直各站所要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保障各项环境保护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按照这次活动的整治内容和职责分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各项整治任务落实到实处。对不主动作为、行动迟缓,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的,由镇纪检部门实施问责。

(五)建立长效机制。以宣传贯彻新《环保法》为契机,在力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环保队伍执法水平,尤其是企业法人遵纪守法的主体责任意识。要结合环境整治攻坚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自查、定期检查、明察暗访、专家排查等机制,提高环保工作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为泊头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确保我区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施,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举全区、全社会之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着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确保到**年全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对象范围。按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标准,全区1078户2772人为相对贫困人口(以下简称贫困人口)。按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8000元(2014年不变价)、贫困人口占村户籍人口5%以上的标准,并经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定,全区5个村为相对贫困村(以下简称贫困村)。

(三)目标任务。到**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7365元),符合政策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确保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9820元),确保全部出列。到**年底,包括社会兜底脱贫的555户898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口20%实现脱贫;到2017年底,全区建档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到**年,巩固提高促发展,查漏补缺补短板,全区贫困户社会兜底持续保障,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收入渠道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全部贫困村出列。

(四)基本原则

1.党委领导,政治保障。全区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区、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格局。切实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

2.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资源、引领市场,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攻坚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精准要求,准确识别贫困对象,精细管理贫困对象,精确配置扶贫资源,确保脱贫攻坚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4.立足发展,社保兜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增强村级内在自身发展动力。把符合政策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帮扶工作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做到全员受益、全员脱贫,不落一人。

5.群众主体,自力更生。突出贫困群众脱贫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增强脱贫信心,在政府和社会帮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面提高自主脱贫能力。

6.保护生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我区自身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合理安排产业布局,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使贫困人口在绿色发展中实现脱贫。

二、主要措施

(五)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发展特色优质种养。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支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林)场和种养大户,强化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按其意愿每户至少1人能进入其中务工。对直接吸纳贫困户务工、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各类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给予政策支持。推进旅游扶贫。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景点、线路,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名村、森林旅游小镇和乡村农家乐,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加快林业转型发展,创新贫困地区林农扶持机制。优化生态公益林布局,建立分类补偿制度,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林下经济。加大“互联网+精准扶贫”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扶持建设一批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项目、电商扶贫试点。加强贫困地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开展光伏扶贫。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利用楼面、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保障农村地区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新能源无障碍接入与消化,增加贫困村和贫困户资产性收益。

(六)实施劳动就业扶贫。加强就业技能培训。统筹各类培训,突出对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贫困家庭子女就业。鼓励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对从高校、中职学校毕业离校未就业的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就业支持。建立区镇(街道)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实施“家门口”就业计划,在有条件的镇(街道)村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等。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在道路养护、园林维护、山林看护、治安巡逻、城管交通、环卫保洁、安全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中,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就业。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贫困村创办各类企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探索建设区域性创业孵化基地。引导和鼓励区产业园区内企业与贫困村建立务工联系,吸纳更多当地贫困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项目招标建设过程中,优先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

(七)实施教育文化扶贫。加强教育扶贫,防止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对贫困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基础教育倾斜。扩大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帮助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农村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设良好环境。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在落实现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对贫困户子女小学到大专阶段教育给予生活费补助。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家庭倾斜。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扶贫,完善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扶贫项目,鼓励文化单位、文艺工作者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贫困地区提供针对性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八)实施社会保障扶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农村符合精准扶贫条件的低保对象全部纳入扶贫范围建档立卡,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力度,完善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供养水平,加强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落实贫困人员社会保险扶持措施,鼓励和引导贫困人员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相关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完善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关爱服务网络,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工作。

(九)实施医疗保障扶贫。构建全面覆盖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落实政府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健全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提高支付比例,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加大医疗救助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各项医保政策报销后的合规医疗费用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补助。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促进远程医疗诊治和保健咨询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支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到**年,力争实现贫困村村村有标准化卫生站,扶贫对象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儿童和孕产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贫困地区人口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乡人民群众均衡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十)实施危房改造扶贫。全面实施危房改造。通过加大各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对口帮扶、社会捐资、建立村级互助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危房改造。加大扶持力度,严格落实补助资金直接拨至改造农户“一卡通”账户制度。加强房屋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指导和现场质量巡查,引导农户选用符合国家管理规范的设计方案和具备建筑资质的施工队伍改造危房。强化村庄规划指导,做好建筑风貌管控。有条件的镇(街道)要将居住危房的五保户安排入住敬老机构;未能安排入住的,可建设简易老人公寓集中安置。到**年年底,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建设任务。

(十一)实施基础建设扶贫。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发展环境。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农村公路路况水平,优先安排公路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实施镇(街道)通行政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项目,重点推进农村自然村道路路面硬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和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客车通达率。实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农村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全面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形成基本覆盖全区农村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升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加大农村信息化投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统筹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4g网络进村,建设农村信息化先导村,提高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十二)实施人居环境扶贫。加大贫困村村庄规划、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财政支持的微小型建设项目,涉及贫困村的,允许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直接委托村组织自建自管。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着力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

(十三)实施集体经济扶贫。支持贫困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拓展农业新功能,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和鼓励贫困村参股金融产品、产业园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和鼓励产业园带动各村,实现产业园区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各帮扶单位结合实际支持被帮扶村建设(购置)物业、光伏电站、小水电等,增加贫困村资产性收益。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管理好村集体经济项目资产,使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

三、政策支撑

(十四)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政府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责任相适应。各级财政对扶贫开发帮扶对象按人均2万元安排财政扶贫投入,所需资金由省、深圳市、河源市按6∶3∶1的比例共同分担,资金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帮扶对象增收,包括扶持就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创收能力、资产收益扶持、扶贫贷款贴息及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对丧失劳动能力低保人员按政策规定安排资金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对贫困户的住房保障和丧失劳动能力低保人员的教育、基本医疗按政策安排专项资金保障。三年内,区财政对5个相对贫困村每年每村安排引导资金20万元,其他各村每年安排适当引导资金支持。重点用于村内公益事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各部门安排的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要最大限度地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各定点帮扶单位要努力筹集帮扶资金用于到村到户帮扶工作。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落实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完善扶贫资金审批、分配、使用、绩效评估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区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核查,区纪检监察、检察机关要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行为,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十五)加强金融支持。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适当增加基层网点和下放业务权限,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设立扶贫工作部门和扶贫台账,加强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引导金融资源重点投向能带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的特色产业发展等扶贫项目。鼓励针对贫困户需求特点发展创业、助学等各类扶贫小额贷款业务,为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信用贷款,缓解贫困户资金困难。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差异化监管等政策的激励作用,加强金融与财税政策的配合,有效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户小额贷款给予贴息和担保。推进农业“政银保”项目实施,引导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贷款支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贫困户生产经营提供风险保障。推进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探索对扶贫项目信贷提供担保服务。全面开展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工作,每个贫困村设立金融(保险)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开展信用村建设。支持贫困村发展资金互助合作,扩大互助资金试点村范围,有序推进扶贫互助社建设。

(十六)完善用地政策。在国家和省统一部署下,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重点保障小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用地需求。继续加大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支持,拓展扶贫开发建设用地新空间。加大对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三旧”改造政策优势作用,推动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十七)强化人才支撑。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引入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多元化、社会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发展相关专项资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宽科技特派员选派渠道,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发挥各类农技推广机构和科技人员作用,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规模,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扶贫志愿活动。加强农村信息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才支持和培养计划。积极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头雁”培养计划,扶持返乡创业大学生、电商创业青年等重点群体提升创业技能,带动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区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用于扶贫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和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

(十八)探索扶持机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拿出部分村集体资产收益用于支持村内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林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确权入股,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经营权,以土地、房屋、农业设施、林地、林木及扶贫到户资金项目等资产作价入股,按股分享经营收益。加强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

四、夯实基础

(十九)选派扶贫干部。5个相对贫困村市派出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深圳市大鹏新区派出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任期原则上为3年;市直帮扶的5个村,由市直帮扶单位派出扶贫干部,负责协调指导市直帮扶单位的干部开展挂钩村和分散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区直帮扶单位,由帮扶各村的牵头单位组织成立驻村工作组,各成员单位指导派出1名以上干部任扶贫联络员,负责协调指导各单位帮扶干部开展帮扶工作。

(二十)推进固镇强村。以乡镇换届为契机,着力选派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干部担任镇(街道)党政正职,配强领导班子。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和其他面上村(非贫困村)辖区内的镇(街道)党政领导要亲自驻点,落实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联系群众全覆盖的基础上,把贫困户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集中力量帮助贫困村解决农村土地“三乱”、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款、历史留用地、征地社保滞留资金分配、农村“三资”管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基层治理基础性源头性问题,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发挥好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和领导班子。落实班子联席会议、党群联席会议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五、保障措施

(二十一)加强对口帮扶。加强与深圳市大鹏新区协调,建立健全两区对口帮扶协调联动机制,开展两地区属部门对口联系,在推动产业对接、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完善深圳市大鹏新区派驻我区的工作组长(总指挥),按照程序在我区挂职担任相关职务。深入实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定点帮扶,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确保不脱贫不脱钩。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和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支持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购买扶贫开发服务,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以及教育、科技、医疗等行业人员到贫困地区服务。

(二十二)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区委区政府承担好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记、区长为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落实本镇(街道)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记、镇长(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落实贫困人口全覆盖的挂钩联系帮扶责任。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由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安排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其他区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1个村,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区挂钩领导每年至少2次带队走访挂钩村、贫困户,开展调查研究,部署推进扶贫工作,解决工作难题。落实单位定点帮扶责任。在深圳市大鹏新区挂钩帮扶我区5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和市直单位挂钩帮扶5个面上村(非贫困村)基础上,区直71个单位分别挂扶18个面上村(非贫困村)以及高埔岗街道和塔坑。各单位向挂扶村派驻工作队,落实干部挂钩帮扶。成立驻镇帮扶工作组,统筹落实本镇分散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成员由镇长(办事处主任)、分管领导、区帮扶单位分管领导及各级派驻干部、村支书组成。落实行业扶贫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各自职能和行业特点,抓紧制定出台与本意见相配套的扶贫实施计划方案,打造扶贫工作“1+n”政策措施体系,为扶贫工作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

(二十三)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机制,抓好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工作,确保扶贫精准度。各镇(街道)要按照规定,逐村逐户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基本情况,严格识别和核准扶贫对象。科学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进出调整的规则,明确脱贫标准,定期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扶贫台账动态管理。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段时间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扶贫开发大数据、扶贫开发融资、区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贫困村扶贫脱贫工作落实和社会扶贫对接等平台建设,与相关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实时对接,实现扶贫信息数据共通共享。健全扶贫信息发布机制,全面落实重大信息公告公示制度,定期将政策制度、项目工程、人事安排、资金流向、财务审计等信息向群众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长效脱贫机制建设,各帮扶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回访活动,确保稳定脱贫。

(二十四)严格考核督查。健全考核机制,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提高减贫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重点考核脱贫成效。把脱贫攻坚列入“三赛”考核重要内容。强化督查问责,建立逐级督查制度,实行市督查到镇(街道)、区督查到村,一级对一级问责,重点加强对扶贫项目立项实施、资金拨付、验收监管、绩效评估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明确一级对一级督查。建立扶贫工作年度报告和定期通报制度,按季度通报扶贫工作动态。对扶贫工作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在全区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对未完成年度任务的镇(街道),要对其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要依党纪政纪进行追责。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扶贫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特别是干出实绩、群众欢迎的干部要重点培养,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关心驻村干部,落实驻村干部工作和生活保障措施,驻村干部驻村期间参照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取乡镇工作补贴。

(二十五)加强队伍建设。稳定和强化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担任各镇(街道)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强化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等职能。各镇(街道)要指定一名领导分管扶贫工作,指派出2—3名专职或兼职扶贫干部。加大对扶贫干部培训力度,强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建立临时党组织,开展好“两学一做”等党内学习教育。区财政每年安排60万元脱贫攻坚工作经费,各镇(街道)要结合扶贫工作实际,为扶贫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

(二十六)营造扶贫氛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丰富扶贫开发理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全面宣传、准确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加强思想教育引领,增强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国家扶贫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鼓励和支持志愿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企业家等参与扶贫工作,推动扶贫教育系列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扶贫事业成就,广泛报道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激发贫困群众奋发有为的热情,营造积极向上、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

健康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健康城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全力推进健康**建设,根据我区《健康**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要求,围绕“保障和促进人的健康”宗旨,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积极构建“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产业全链条、事业全覆盖”的大健康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引领和支撑,打造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省榜样。

二、行动目标

持续开展以改善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营造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的健康行动,使全区人民群众健康文明意识持续增强,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健康**建设的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保障和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更加健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和健康人群进一步协调发展,为建设高品质大都市新区和美丽**奠定健康基础。

三、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工作任务

1.“美丽**”健康环境专项行动(牵头单位:美丽办、区环保局)。以“美丽**”建设为契机,全面改善人居健康环境。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2018年底基本实现“污水零直排”、截污纳管全覆盖、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2018至2019年巩固提升治污效果,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各类水域水体洁净,环境整洁优美、水清岸绿。全面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区100%的封闭式物业小区、农村推行垃圾分类,100%的村社区、镇街在清洁卫生方面达到省级以上文明村社区、镇街标准,100%的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在清洁卫生方面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全域实现无暴露垃圾。力争3年左右时间,使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筹“五气共治”,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加强大气环境、雾霾天气、酸雨等气象监测预警,建立区域性酸雨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控响应机制。力争至2019年底,全区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48.5μg/m3。

2. 健全社会保障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人力社保局)。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高水平建成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一体化改革步伐。以养老和医疗保险为重点,深度清理有关社会保险政策,加快推进与主城区的政策衔接,逐步实现制度层面的统一。落实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省市部署,落实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有序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法定人群参保率维持较高水平。力争本区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50%、98%以上。

3.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安监局、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围绕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探索实施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加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水上交通、矿山、输油气管网等事故多发易发领域的隐患排查。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灾害预警评估和灾害损失评估机制,提升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保障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首责的食品安全责任网。健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和追溯系统建设,确保80%以上城区农贸市场建成使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强网络订餐规范化管理和进口食品准入管理。

4.实施道路交通安全专项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公安分局)。以交通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服务、交通安全建设为抓手,合力构建舒适便捷安全的全区交通服务网络体系。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快、主、次干道建设,形成“一环四横十纵”快速路网、“84559”干线公路路网。有效对接**市快速路网规划,加快完善临平新城、良渚新城、未来科技城与主城间的快速路网体系,实现**区内主要镇街间、**区至主城间的1小时交通圈。促进高速、干线、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扎实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城西高铁枢纽及高铁线路谋划、布局与建设。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战略。按照“线网分层、线路分级、注重可达、优先换乘”的原则,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导,道路、水路、慢行系统等多种出行方式为辅,各类公共交通“无缝连接”、方便出行的线路网络体系。加快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brt公交项目、公交场站建设,配合推进**地铁线路**段建设。加大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力度,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构建智慧交通平台。有效整合运管、建管、公路、港航、地铁、高铁全方面、立体的综合交通信息资源,建立一个行业监测、应急处置、稽查调度、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公众信息服务功能的统一平台。全面推进交通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保稳定”为总目标,扎实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全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

5 .提升优质高效健康服务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卫计局)。以“美丽卫计”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大力提升服务优质、硬件一流、技术领先、群众满意的卫计新形象。全面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为依托,探索区级医院jci国际标准化认证,区内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水平,区域内就诊率逐年提高,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省市先进水平,三四类手术比例逐年提升。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2019年前新增5个急救点,急救车辆按1辆/5万人的标准配置,实现主城区急救半径3-5公里覆盖。全面强化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内涵建设,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签约群众获得感。加强与签约群众的沟通联系,强化有效签约,提高上门服务频次,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基础和责任医生签约的工作载体,积极推进医养护结合工作,力争到2019年签约覆盖率达到户籍人口40%,做好基层群众健康“守门人”。探索建立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新机制。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优化人才使用环境,提升卫计队伍综合素质。建立分层分级人才梯队培养机制,通过医院管理人才启航班和卫生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加强卫计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家省市等医疗机构进修等方式加强卫技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每年开展各类人才培训不少于500人次、选派100名中青年骨干和高级人才到上级医院开展“1对1”导师制培训。2018年至2019年通过全日制普通高校医学类应届毕业生择优签约、定向培养社区医生、公开招聘及人才引进等方式分别计划招聘190名、200名和210名卫计专业人员。全面发展健康大数据应用,完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整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实现居民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全覆盖、动态更新、共享使用。搭建全区人口健康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应用,实现全区人口健康信息的监测、预警和疾病谱分析,探索建立传染病预警模式,提升区域重大危害健康事件监测防控水平,同时加强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测,提高重大危害健康事件防控能力。

6.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民政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老年社会保障水平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失独、残疾、优抚、失能、高龄、独居、困难等特殊老年群体的救助水平。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建设,逐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样化养老需求。探索医养护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坚持以护理型为重点、助养型为辅助的机构养老,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充实机构养老服务内容,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量;2019年底,全区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1万张以上,每百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4.5张以上。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区块实现公建民营并正常运行。加大小型养老机构的提升改造。到2019年底,建设综合型、示范型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家。并依托示范型照料中心建设,主动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范围,探索建立有效的长效协作机制。加大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投入,让6%以上的老人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

7.加快推进全民健身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体育局)。加强与优质医疗机构、疗休养机构、体育机构、旅游服务机构等合作,重点建设大径山乡村休闲之旅、中泰慢生活群落、塘栖水乡养生之旅“三大健康旅游基地”。完善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健康绿道、乡村风貌整治、绿化景观、路面修复等工程,完善融合自然生态、山地徒步、滨水游憩、户外骑行等功能融合的健康绿道体系。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工作,保证中小学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设施提升工程,实现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全面开放,打造“15分钟健身圈”。

8.构建健康文化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文广新局)。深度挖掘以良渚文化、运河文化、禅茶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潜力,积极开展推介传播,扩大**文化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推进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塘栖广济桥运河遗产展示厅、禅茶文化一条街建设,立体展示“三大文化”丰富内涵,打造“三大文化”品鉴圣地,提高**大都市新区文化品质。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全区达标率达到100%,争取成为全省和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标杆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实现公共文化基本设施广覆盖,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重视历史文物保护。加强城市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发扬红色历史文化。依托中共西镇区委旧址、中共鸭兰村支部旧址(**市第一个农村共产党支部)、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等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旧址,加大对**境内红色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弘扬**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

9.实施健康素养提升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卫计局)。坚持预防为主、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加强新闻舆论宣传,提升居民健康知识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公共场所等宣传载体和传播媒体,针对不同人群,以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重点宣传慢病和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急救与安全、职业健康、基本医疗等健康生活方式理念和技能。完善健康教育阵地和模式,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立体环境。推进健康素养大讲堂、健康中国行和重点卫生日宣传等健康促进活动,系统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居民建立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合理作息、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加大膳食控油、控盐宣传力度,降低居民日常饮食油盐摄入量。加强公共场所控烟执法检查,加大各类无烟单位创建力度。创建一批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到2019年,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4%的市级标准。关注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

10.发展健康产业专项行动(牵头单位:区发改局、未来科技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医疗服务和养生养老、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信息服务以及生物医药器械研发、流通等产业融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推进区内两大板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依托未来科技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省医疗器械检验院分院建设,不断促进高端医疗器械行业集聚发展,到2019年,力争在国家二类、三类医疗器械领域取得突破;依托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创新企业大力突破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着力突破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依托食品领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服务业。依托信息经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龙头企业和优生遗传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大力发展健康服务,重点发展远程医疗、数字健康、移动医疗等产品,开展“产品+网络+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打通企业与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渠道,重点开发智能化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健康连续监测和生命支持服务系统、健康数据管理与挖掘等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等。

(二)重点项目

见附表。

四、主要措施

(一)体系建设

成立健康**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公办室(以下简称“健康办”),组建健康**建设专项工作组,加强“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健康产业”六大任务和保障支撑体系平台(以下简称“6+1”平台)建设,有效加强部门协作,逐步形成“大健康”共建体系,合力推进健康**建设。

(二)工作职责

1.健康办工作职责:负责健康**建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的筹备、组织、联络和协调工作;协调、督促各专项组履行工作职责,汇总、宣传、通报各专项组有关工作情况;负责制定健康**考评办法,会同区大考评办组织实施健康**工作考评。

2.专项组工作职责:根据各自领域的建设职能,负责制定该建设领域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研究、部署建设工作;组织、协调相关成员部门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指导、检查各镇街、平台相关领域建设工作。

(三)工作机制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包括健康**建设领导小组、专项组组长、专项组成员、联络员等联席会议,认真落实会议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各专项组组长和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研究、部署、落实健康**建设的相关工作,各单位之间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2.建立考核评定制度:由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成立考评小组,各专项组组长为考评小组成员,会同区大督查考评办对健康**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同时,每年委托第三方对年度工作进行动态评估。考评结果报请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公布,并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考评。

五、工作步骤

1.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

2018年4月至6月初:筹备召开全区卫生与健康大会,成立健康**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各专项组,编制发布《健康**2030规划纲要》、《健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健康**考核办法(试行)》。

2018年6月底: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专项组切实履行职责,扎实开展有关健康**工作调研,调查摸底,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分年度工作重点,体现项目化、规范化、责任化;完善各项保障机制,制定有关政策和工作机制。

2018年7-12月底:全面推进“健康**”各项工作。

2.成效显著阶段(2018年)

对2018年健康**建设成果进行年度评估,健康**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凸显,各专项工作明显推进,计划总体目标任务完成80%以上,健康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健康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群众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各项健康指标提升、健康**建设成效显现。

3.巩固深化阶段(2019年)

在前二年健康**建设成果评估基础上,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和目标,进一步对照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和职责分工,查漏补缺,逐项抓好落实。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完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深化“健康**”各项建设成果,为全面实现“健康**”2030规划纲要各项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六、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建设是美丽**、平安**、品质**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事关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和经济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是事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一步加快建设高品质都市新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建立大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优先和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发展理念,将工作与健康**建设有机结合。各镇街、平台和各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真抓实干,确保健康**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明确任务,有序推进。由区健康办统筹协调全区健康**建设工作。构建健康**“6+1”平台,建立大健康共建体系。各专项组工作分别由牵头单位组织实施,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专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各镇街平台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并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合力推进健康**建设。

3.广泛动员,营造氛围。积极利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持续宣传健康**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目标、重点举措和实施进展。着力加强健康领域的正面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和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理念,及时传递健康领域正能量和政府声音,让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支持、参与健康**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健康**建设的浓厚氛围。

4.制定政策,加大投入。将健康**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构建健康**建设财政保障政策体系,健全稳定可持续的卫生与健康投入机制,优化财政支持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保障各级各部门健康**专项工作项目经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建设,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

5.建立考评,落实长效。制定实施健康**考核办法,突出年度任务,对各镇街、平台和有关部门推进健康**建设实绩进行考核,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健全日常督查评估制度,加强健康**建设工作督查,每年评选健康**工作先进典型,调动不同主体建设健康**的积极性,推动健康**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三年造绿大行动实施方案


三年造绿大行动实施方案

为持续推进我镇三年造绿大行动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6年绿化造林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全民绿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市绿化委员会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民绿化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美丽乡村、科学发展的原则,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新一轮绿化造林活动,提高全镇森林覆盖率,促进我镇整体绿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组织机构

成立全民绿化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汤建军任顾问,镇长杨品正任组长,人大主席任常务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农办、财政所、林业站、水管站、城建所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设镇林业站),主管张海丰任办公室主任,林业站长任常务副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报道组、技术指导组、资金筹措组、种苗联络组、督查考评组。分别由党政办、林业站、财政所、农办、绩效办负责人任组长。联村组负责督促联系村(居)的调查摸底,全民绿化和造绿大行动任务完成、工作进度上报和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三、目标任务

2016年度是我镇全民绿化的成果巩固年,也是三年造绿大行动的第三年。全面完成“三边”造林、“四旁”植树任务500亩,迹地更新、荒山造林任务300亩,并对上两年度的绿化地段进行查漏补缺,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确保绿化效果。完成社大公路两旁14.3公里绿化任务及对永社路**集镇段3公里进行提质改造。打造一个绿色村庄一个绿色屋场和7个幸福屋场。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1月-2月)。

1、由镇全民绿化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做好苗木调剂,坚持边规划边准备,提早调剂好苗木,选用良种壮苗造林,确保绿化质量和水平。

2、各村(居)单位提前搞好清山整地等工作,对于需要调整土地的绿化路段和地块,耐心做好思想动员工作,提高村民工作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2016年3月-5月)。

1、各村(居)、单位务必完成所有植树造林任务和创绿任务,并确保绿化质量标准。

2、完成荒山造林800亩任务,完成一个80亩的义务造林基地,完成高速两旁未绿地的复绿工作,共110亩。由镇林业站负责牵头。

3、由镇城建所牵头对集镇进行提质改造,把集镇段3公里及镇政府门口沿河路两旁的樟树全换成10公分的全冠桂花树。工程投资共600万余元。

4、由镇交通办牵头打造社大路景观大道,总长13.4公里,栽种桂花、银杏、茶花球及樱花。总投资1200万余元。

5、由林业站负责政府院内绿化,打造园林式的政府大院,共投资60万余元。

6、由整治办牵头打造合盛教军坪、合盛小平、源田刘家、龙华新区、龙华方圆、浏北龙合、淮洲王思7个幸福屋场

(三)验收阶段(2016年7月)

按照“完成一条,验收一条;完成一亩,验收一亩”的原则,由镇全民绿化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居)、镇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镇、村绿化建设。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受益,谁建设”的原则,认真研究制定绿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将绿化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统一指挥,条块结合,管理有序,确保造林绿化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强化责任落实。城建所负责集镇、社大路、永社公路的死株清除和缺株补植等工作。林业站负责全镇绿化规划设计以及技术施工指导,完成2015年集镇绿化树木的松土、施肥、修剪等工作。各联村组负责联系村(居)的绿化造林工作,检查重点工程进展情况,督促全面完成任务。

平安高速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平安高速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平安高速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批复》(黔府函〔**〕53号),切实推进全州平安高速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全州“平安高速”创建工作,建立“平安高速”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州政府副州长、兴仁县委书记郭玉海,州政府副秘书长张颖、州交通运输局局长王一中任召集人,州交通运输局、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州国土资源局、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州安监局、州文明办、州环保局、州林业局、州工商局、州气象局、兴义公路管理局、兴义高速公路管理处、兴义高速公路营运中心、州内高速公路项目业主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市)政府、义龙试验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州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估,州交通运输局局长王一中兼任办公室主任,州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刘启耀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联络和协调工作,联系电话:3229022。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三下降、四提升”目标,即高速公路各类事故、违法违章、涉路案件明显下降,公路技术状况、道路通行环境、企业安全达标、安全监管水平明显提升,营造高速公路安全通行良好环境。

(二)年度目标

——**年,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百亿元投资额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营运高速公路万车死亡率在**年基础上(下同)下降5%,涉路案件发案率下降10%,恶性超限运输车辆控制在3.5%以内,施工及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达90%,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85、优良率达90%以上,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率达70%以上,事故多发路段测速监测监控安装使用率达l00%。

——到2016年,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百亿元投资额死亡率控制在2.5以内,营运高速公路万车死亡率下降l0%,涉路案件发案率下降20%,恶性超限运输车辆控制在3%以内,施工及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达95%,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85、优良率达93%以上,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率80%以上,新建成高速公路监测监控设备覆盖率达l00%。

——到2017年,在建高速公路建设百亿元投资额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营运高速公路万车死亡率下降20%,涉路案件发案率下降30%,恶性超限运输车辆控制在2%以内,施工及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达98%,高速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85,优良率达到95%以上,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率90%以上,全省高速公路监测监控设备覆盖率达l00%。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排除”专项行动。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重点围绕事故多发危险路段、管理混乱施工项目、隐患突出运输企业、不安全车辆、不合格驾驶员“五个对象”开展排查。在建高速公路以高填深挖路基、高边坡、桥梁、隧道、石方爆破、特种设备等为排查重点,特别要加强隧道地质隐蔽灾害排查;营运高速公路以事故易发多发、气象多变、临水临崖、地质灾害路段以及桥梁、隧道、收费站、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治超检测点为排查重点,确保排查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严格落实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强化动态监管,切实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特别是临水临崖路段要高标准治理。对一时无法整改的安全隐患要建档建卡,落实经常性检测监控措施。完善隐患排查安全确认和台账销号制度,全面推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切实提升隐患整改率,全力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防止较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一般事故。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始终坚持施工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工地平安化建设,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高速公路建设安全管理“8488”规定,切实提高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全面开展高速公路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安全达标工作,建立达标考评提等升级激励政策,引导和督促企业开展安全达标考评。全面开展“平安工程”、“平安项目”示范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创建相关制度,提升企业安全要素保障,打牢安全发展基础。

(三)加强营运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督导营运单位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实施经常性、周期性、预防性养护。建立高速公路养护项目库,科学制订养护计划,合理安排养护时间,以养护施工安全管理为重点,加强路面固定及流动作业现场、特种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在进行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时,专项或大中修工程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布置养护维修作业控制区,设置警告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定期检测桥梁、隧道、涵洞安全运行情况,充分利用检测数据实现更好养护。强化交通安全设施维护,及时更换缺损或增设标志标牌,增强安全防护能力。

(四)加大交通安全管控力度。交警、路政、高速公路营运和应急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路巡、网巡工作机制,加强对凌晨、午后、傍晚等重点时段以及桥梁、隧道、纵坡、弯道等事故多发路段的交通安全管控,及时针对突发事件对道路安全畅通的影响程度,采取现场疏导、远端分流、借道通行、交通管制等管控措施,最大限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同时,充分发挥路网监控系统的视频监控、事件监测、违法取证等功能,加大对路面行车秩序、通行状况的动态监控,建立每日网巡工作制度和信息联通工作机制,确保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早发现、早预警、快处置。

(五)强化重点车辆监督管理。加强重点车辆的路面管控力度,强化交警、路政、运管等部门高速公路联合执法,严密对客运车、危化品运输车、重型货车的监督检查,从严、从重处罚交通违法和违规行为,让营运从业人员警钟长鸣、安全驾驶。强化客运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落实重点车辆源头监管职责,督促建立和完善管理工作制度,尤其是公路客运企业严格执行“84220”、凌晨2时至5时停运休息、24小时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值守等安全生产规定和管理制度,推动建立危化品运输车夜间通行限制规定。对客运车、危化品运输车超速、超员、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倒查追责,每月或每季度组织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明星企业"创建活动,提高企业主动参与交通安全的积极性,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

(六)健全完善“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及营运“打非治违”常态化,严厉打击各类高速公路建设及营运领域非法建设及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加强高速公路涉路案件侦办,严厉打击恶意扰乱正常收费秩序、逃避交纳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以及破坏盗窃公路安全设施、电力电缆、通讯光缆、服务区(加油站)抢窃、偷盗成品油等不法行为,依法治理收费广场违规上下旅客。加强路域环境安全治理,清理整治公路两侧非法广告标牌、非法加水点、违法摆摊设点、乱搭乱建等现象,有效净化高速公路通行环境。

(七)提升现代科技支撑作用。加快高速公路流量监测、环境监测、事件监测、气象监测、卡口监控、违法取证等外场终端设施和预警信息发布设施建设,建成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实现路网监控系统全覆盖。依托智慧“交警云”,建成统一的应急指挥和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交通管理数据资源高度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汕昆高速公路兴义东互通、万屯互通改扩建及顶效小寨互通建设步伐。加大ETC车道扩建和普及推广力度,**年实现全国联网,确保收费站ETC安装率达90%以上,提高收费站安全、快捷通过能力。围绕桥梁隧道、路面凝冰防治、山区高速客运安全等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运用,加强“两客一危”北斗卫星监控装置管理使用,提高公路安全防范水平。

(八)加快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高速公路指挥调度体系,实现路警统一接报警、统一调度指挥、统一信息发布。加强路警联勤联动,落实县(市、区)路警联合值守、联合巡查、联合管控、联合处置机制,提高高速公路日常及重大节假日安全畅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突发事件预案体系,修订原有预案,增编气象、地质、危化品、事故多发路段等专项预案,完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应对措施,并定期送行演练。加强高速公路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提升交警、路政、养护、应急大队信息采集报送、快速处置能力。组建桥梁、隧道专业抢险队伍和咨询专家团队,建成区域性高速公路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辐射全省高速公路路段,储备应对重大以上突发事件的多功能、大型抢险救灾装备。配齐配强高速公路清障救援设备,提高保通保畅效率。全面落实山体落石、边坡坍塌、多雾凝冻等易发路段警示提醒、巡查排查、专项监测与安全应急响应措施。

(九)从严查处交通违法违章行为。交通管理执法机构要依据各自职责,强化高速公路行政执法工作。公安交警管理部门要针对高速公路的突出违法行为,制定整治行动方案,加大交通违法治理力度,推动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机制,及时消除动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次生事故;严格执行运输企业违法抄告制度,强化对企业的执法和监管工作。健全完善“打非治违”长效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高速公路建设及营运领域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和经停产整顿仍未达到要求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十)注重交通管理基础设施保障。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安全管理及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科学管理技术含量,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转型增效“整体性治理”管理机制改革,加快制定综合考核实施办法。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高速公路建设“三同时”要求,进一步整合交通、公安综合执法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推动路警联合执法室、联合指挥室、联合备勤室等建设工作,通过统一窗口、统一指令、统一行动,实现程序最筒、效率最高的管理目标。

(十一)强化路面执法治超工作。完善“州人民政府主导、市县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实施、区域联动治理、责任倒查保障”的治超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治理工作协调机构,将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年度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落实各级政府在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加强源头管理,实行高速公路入口阻截劝返。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非法改装车辆的行为,坚决杜绝非法生产和改装车辆出厂上路,严肃追究车辆生产或改装源头相关单位、部门及企业的责任。各新建高速公路同步建设收费站入口称重设备,已通车项目分批完成改造,将所有恶性超限运输车辆阻截于高速公路外。各级交通运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路面治超执法协作机制,采取固定站点检测与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大货车检测和执法检查工作力度。各级公安和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客货运驾驶人从业信息、交通违法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的共享机制,及时登记、抄告和公示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及处罚情况。

四、实施步骤

“平安高速”创建工作自**年1月起至2017年l2月,分三个阶段开展创建活动。

(一)**年1-5月。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分工协作,实现总体部署、分级发动、狠抓落实。全面开展高速公路隐患“大排查、大排除”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考评办法,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二)**年6月—2017年9月。根据行业发展规划与年度重点,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及营运平安创建活动全覆盖。通过召开调度会、现场会、督查通报、专项调研、阶段总结等形式,加强组织协调、积极交流沟通,实现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有序开展。

(三)2017年10月—l2月。全面评估“平安高速”创建成效,总结提炼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经验,及时转化成果运用。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平安高速三年创建活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平安高速”创建信息互享、安全文化、法制宣传、联勤联动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形成共管合力。调度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研究和协调解决重点问题。

(二)明确各级职责。州交通运输局及各高速公路路政、业主单位要做好公路营运管养工作,加强路面、桥梁、隧道、高边坡及消防设施的巡查,强化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维护,以确保各高速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公安交警部门要加强交通巡逻管控,维护交通秩序,预防和制止公路上发生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安全监管部门要强化综合监管,分析、 预测安全生产形势,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职责;统计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发布安全生产信息;依法组织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提出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意见并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配合做好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工作,指导有关部门为每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台账、明确监测手段、应急防御措施、临时避灾地点、预定疏散路线等防灾避灾方案,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质监及相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营运特种设备的监管,加大对设备制造、安装、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气象部门要切实做好高速公路恶劣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负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并组织、协调突发公共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根据行政区域建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路长”制度,进一步整合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资源,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好辖区内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对涉及高速公路控制红线范围内的有关项目建设、广告牌、露天矿产和砂石开采等按有关规定报批并严格控制,配合对高速公路用地外缘起30米范围内(建筑控制区)及应急连接线20米范围内的违法违规建筑和设施开展整治;做好与高速公路平面交叉建设的城市及其他公路建设技术方案评审,依法办理高速公路涉路施工许可,严禁违规建设开挖危及高速公路桥梁安全;严厉打击违反相关规定,在高速公路沿线设置加水点、非法施工、偷盗和破坏公路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强化监督检查。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按职责分工,制定本行业系统的细化方案,明确并分解三年目标任务。州人民政府把“平安高速”创建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并将重点工作纳入督查内容,每半年开展一次专项督查,督促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及相关部门按年度推进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要引导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按规定足额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确保事故隐患整治彻底。建立工作推进月通报制度,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显的予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迟缓的予以通报批评或启动问责。

(四)营造“平安高速”文化氛围。以“平安高速·文明出行”为主题,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各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及营运安全生产公益性宣传,加强公路沿线村民宣传教育。高速公路执法和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继续深化客货运输、驾培、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监管等领域培训,着力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监管水平。

某市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冬季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近期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市政府决定,从XX年11月1日至XX年1月底,在全市各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重点行业领域118条若干规定,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不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着力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防范一般和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完成今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为明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努力达到根本好转目标。

二、行动范围和重点

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的范围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

重点是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民爆器材、学校和商贸及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行动内容

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重点从“打、停、整、关、扶”五方面着手:

“打”就是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实施重点打击,做到“四个一律”: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的,一律关闭取缔;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一律按规定上限予以经济处罚;对存在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单位,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对触犯法律的有关单位和人员,一律依法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对因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导致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停”就是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实行停产停业。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齐全、安全培训不严格、应急救援预案未备案、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不齐全、存在重大隐患等问题的,立即停产整顿。整改完成,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整”就是整治落实到位。继续深入开展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为重点的各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力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隐患,不留死角,取得实效,确保深化专项整治提出的问题整改到位。

“关”就是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凡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生产的企业、去年专项整治以来列入关闭范围的一类企业(单位)、政府要求关闭的企业、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的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改无望的企业、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全部实施关闭。

“扶”就是扶持帮助企业。对新办企业和证件齐全且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给予政策支持。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压缩行政审批时限,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健全责任落实考核机制。

四、职责分工

1.煤矿安全冬季行动由市煤炭工业局牵头负责,xx煤监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民爆支队等部门密切配合。

2.交通运输安全冬季行动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负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密切配合。

3、道路交通安全冬季行动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牵头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密切配合。

4.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冬季行动由市安监局牵头负责,市国土、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

5.建筑施工安全冬季行动由市住建局牵头负责,市规划、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

6.商贸及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冬季行动由市公安消防支队牵头负责,市经信委、工商局等部门密切配合。

7.特种设备安全冬季行动由市质监局牵头负责,市住建局等部门密切配合。

8.农业机械安全冬季行动由市农机局牵头负责,市公安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

9.民爆器材安全冬季行动由市公安局民爆支队牵头负责,市安监、煤炭等部门密切配合。

10.民用燃气安全冬季行动由市质监局牵头负责,市住建局等部门密切配合。

11.学校、幼儿园安全冬季行动由市教育局牵头负责,市公安局、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

12.铁路、网吧、歌舞厅、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建材、电力等其他行业领域的安全冬季行动,由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确定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重点工作。

13.关闭企业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

五、时间及步骤

此次活动时间从XX年11月1日至XX年1月31日。共分为四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XX年11月1日至11月5日):召开全市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动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开辟专栏对冬季行动进行跟踪报道。各县(市、区)、各部门及各类企业结合工作实际,具体细化攻坚战冬季行动工作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二)自查自纠和县级督促检查阶段(XX年11月6日至12月20日):各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尤其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时间和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本行政区内各行业(领域)企业进行检查。检查比例不低于30%。

(三)强化整改、市级督查阶段(12月20日至XX年1月20日):在企业自查自纠、县级检查的基础上,市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开展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进行督查检查,督查比例不低于10%。

(四)总结考评阶段(XX年1月20日至1月31日):各县(市、区)政府及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市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好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奖励,差的全市通报批评。各单位总结材料在1月25目前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各县(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统筹兼顾、通盘安排,在继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做好安全生产攻坚战各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具体工作方案,细化攻坚战冬季行动重点工作内容和推进措施,层层分解责任,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对在冬季行动期间发生事故的企业,按《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XX〕2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晋政发〔XX〕24号)第31条规定,加大处罚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将制定的工作方案于XX年11月10日前报市政府安委办。

(二)各相关部门要集中人力物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等方式,深入现场,严格执法,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与配合,联合查处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的重要性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把宣传教育贯穿到冬季行动的始终,营造和保持有利于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通过媒体及时公布对严重非法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和重特大事故、典型事故的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设立举报电话,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安全生产监督的积极性。

(四)各级政府安委会及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和综合协调。各县(市、区)安委会、市直有关部门每月25目前要书面向市政府安委办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含电子版),及时上报重要举措、重要成果、存在问题等信息。市安委会要适时听取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促进工作落实到位。

七、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攻坚战冬季行动取得成效,市政府成立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领导组,对全市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部署。

组长:

副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此次攻坚战冬季行动的总体安排,跟踪了解各行业(领域)、各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攻坚战冬季行动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攻坚战冬季行动中的有关问题,负责全市攻坚战冬季行动情况的收集、汇总、梳理、通报、上报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安委办。

欢迎阅读范文网《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策划方案的优质专题,请访问: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