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音乐教案《送别》 > 导航 > 小学音乐教案:金扁担

小学音乐教案《送别》

小学音乐教案:金扁担。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以下“小学音乐教案:金扁担”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课题:金扁担 总课时数:第3节

教学内容:欣赏
学期复习

教学目的:
1、用优美和欢快的情绪,热情赞颂我国城乡的四化建设。合唱时做到声部统一、和谐。
2、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一、 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集体演唱《金扁担》
二、欣赏
1、导入 :请学生回忆新年时的快乐情景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介绍:一种是作为歌剧或者舞剧的开场音乐,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另一种是带有标题的独立器乐曲。《春节序曲》属于后一种。
3、初听全曲,请学生说出总的气氛情绪。
教师弹奏主题旋律,请学生跟着哼一哼。
4、复听乐曲,请学生注意那几段是重复的?
为乐曲分段。
5、分段细听乐曲,请学生说出乐曲各部分的不同之处。
6、完整复听。

教学目的:1、针对现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爱好,进行正确的引导。
2、通过欣赏各民族的歌曲,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风格。

3、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各民族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绚丽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有如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中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等。民歌反映着人民生活中种种真实的感受,让劳动者得以吐露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愿望,因此一切欢乐和痛苦、无奈和愤怒、热烈和谐謔,种种这些情感都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民歌中来,一首首歌向我们展示着人民的生活,引领着我们走向民族灵魂的深处.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走入教室

二、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苗族、 回族 、藏族 、土家族、 布依族 、白族 、侗族 、水族 、仡佬族、 壮族、 满族、 瑶族 、彝族、 蒙古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朝鲜族、柯尔克孜族、 土族 达斡尔族、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维吾尔族 、怒族 、乌孜别克族、 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西藏、内蒙等地,和他们交朋友。(出示课件)

三、新课

A、西藏:

1、今天我们首先要去的地方是西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 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教师播放《青藏高原》、《珠穆朗玛》。

2、请学生谈对西藏的了解(景象、民风民俗),教师总结,首先我们来看看西藏的服饰(课件展示)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 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 3 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

(1)、藏族的歌舞

(2)、藏族信仰佛教

(3)、巍峨的布达拉宫

(4)、大佛瞻仰节

(5)、神奇的葬礼

(6)、喇嘛圣路八角街

3、复听,请学生谈感受,自己所想

4、教师总结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酥油茶: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

5、你还听过哪些西藏民歌

6、教师总结

B、内蒙:

1、 先我们启程去的是内蒙,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教师播放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

你们了解的内蒙是怎样的?(辽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

你们知道它的民风民俗吗?(比如平时的生活习惯、节日、活动之类)

2、教师总结(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 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 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 子”。)首先我们来看看内蒙古的服饰。

(1)、洁白的蒙古包

(2)、马奶酒与手扒肉

(3)、草原“那达慕”

(4)、成吉思汗陵

3、复听,学生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4、教师小结

蒙古民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里,每一位蒙古族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蒙古民歌洋洋洒洒,浩如烟海,其品位之高,数量之巨,令世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无法估量的音乐宝库 蒙古人有三件宝,那就是: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

5、你还听过哪些内蒙的民歌?

C、实践与创作

1、听歌曲《牧歌》、《向往神鹰》 ,听完后谈感想,你认为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为什么?

你听过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如:傣族、彝族、高山族等

2、学生自由发言

3、作业 :学生课下在网上了解其他民族的特点与歌曲

四、组织下课

1、教师总结:

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

2、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fwR816.cOM品读分享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金孔雀轻轻的跳》


活动目标:

1.学习冠形、掌形和孔雀展翅的动作,能随音乐轻柔、优美的进行表演。

2.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产生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制作的《孔雀》课件。

2.《孔雀开屏》的录像、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的光盘。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以猜谜的形式展开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运用课件《孔雀》:让幼儿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教案出自:教案网)了解其生活习性以及孔雀的种类。用观察法、讲解法让幼儿了解孔雀,并能积极、大胆地表达出来。

3.播放录像《孔雀开屏》,让幼儿了解孔雀开屏的原因。

(1)一种是孔雀繁殖的季节开屏,吸引雌孔雀,并不是比美。

(2)孔雀开屏是自我保护、防御的本能。

4.让幼儿倾听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感受歌曲的优美。

5.教师示范舞蹈,请幼儿欣赏、感受傣族舞蹈的优美。

6.教师教授冠形、掌形及孔雀展翅的动作。

小学音乐教案:影视音乐


教学内容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过程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2、介绍影视音乐的分类。

3、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

4、巩固练习: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5、拓展练习: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师简要介绍。

(2)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教师范唱一遍。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唱熟歌曲第一段。

(5)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电.影《英雄》音乐选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教师总结。

3.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

(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学生谈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

(6)教师总结。

小学音乐教案:走进音乐世界


教学要求:
1.欣赏并初步理解音乐。
2.理解图形 、 、 、 的含义。能以图标来
与小动物走路、狮王走路、狮王吼叫、吹号进行匹配、认同。
3.试着用打击乐器来帮助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教学准备:
1.符号总谱,乐器标记,打击乐器(铃鼓、小铃、双响筒、
串铃),录音机,磁带。
2.场地布置:马蹄型。
教学过程 :
1.听音乐,模仿动物动作进教室。
2.引入课题:“刚才我们模仿了动物的动作。现在老师要来请大
家听一段音乐,也是和动物有关的。请你们听一听。”欣赏一
遍音乐。
3.请幼儿说说,听出了有哪些动物?说出了动物后可做些相应
的动作。
4.在讲故事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5.欣赏第二遍音乐,并用动作表示你听到了些什么?
6.出示标记 、 、 、 请幼儿从中找出与吹
号声、狮王吼叫声、狮王走路、小动物走路声相匹配的标记。
7.出示铃鼓、小铃、双响筒的图片,请幼儿讨论一下,将打击
乐器与四个标记相匹配。
8.分段欣赏音乐,并随着音乐形象的不同,让幼儿来选择合适
的图标,最后组成一幅完整的总谱。
9.进一步熟悉音乐,边看总谱边用动作来表演吹号、狮王的威
风凛凛及小动物的各种动作,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0.请大家看椅子底下放的是什么乐器?知道自己是表现什么动
物的。
11.看着总谱,听音乐,一起试着用打击乐器来表现不同的音乐
形象。
12.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再来一遍。
13.音乐游戏《小猎人》
结束

小学音乐教案:芦笛


《芦笛》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自然地声音演唱《芦笛》,唱准附点八分节奏。
2.专注地聆听音乐并能和同伴一起配合音乐较为自如地进行活动,能通过听辨、对比等 方式发现乐曲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响板、铃鼓
教学重点、难点:附点八分节奏
一、导入
生跟着音乐《芦笛》踏步进入教室(芦笛伴奏)
二、教学过程
(一)身势律动
1、原地踏步
(1)跟音乐原地踏步
a师:好了孩子们请坐,孩子们,你们刚才走得神气极了,真像一个个小士兵,告诉你们哦,刚才你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模仿一群波兰小士兵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波兰小士兵的生活。怎么样,愿意吗?好,听好了,全体起立,要想成为一只训练有素的队伍呀,我们必须要学习一些本领呢!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原地踏步,会吗?(ppT1)
b不过,我的原地踏步可是有要求的哟!请你跟着音乐的节拍原地踏步,准备(芦笛伴奏)耳朵竖起来,先听
(2)原地踏步练习强调句头。
好,立定。我们的脚步呀很整齐,不过呢,不够神气,请观察我在踏步的时候强调的是句头还是句尾呢?(师跟音乐示范第一段音乐)看出来了吗?你说,好,那跟着我一块来做,好吗?(师生一起做原地踏步,强调句头)
(3)原地踏步强调句头,句尾拍手三次
哎呀!你们可真聪明,下面我要加大难度了,请你在每句的句尾轻轻拍三次手,能做到吗?咱们来试一下,(师生跟音乐,句尾拍手)准备开始了,耳朵竖起来。
2.报数
(1)练习报数
哎呀,我的这支队伍呀可真聪明,下面呀,我们要进行第二项了,你们看(ppT2)
是什么?一起说,(报数)请你们从1号到8号依次报数,记住啦,每位士兵、每一排士兵同时进行,明白吗?你们听,报数的速度(练一下1到8报数)嗯很好,我刚才看见有的小士兵非常细心,他用转头来传递他的报数信号呢,你们能做到吗?好,那我们再来一次,速度要加快了,听,(快速1到8报数)非常棒,下面呀我要把指挥权交给音乐了,你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报数吧。(ppT2)
(2)跟音乐报数
耳朵竖起来,准备(跟着音乐伴奏1到8报数)哎呀,可真整齐,
(3)跟音乐报数,加入拍手和跺脚
下面呢我们把报数的声音放在心里,你们可以用拍手和跺脚来完成吗?好,1到7号的小士兵用拍手,8号的小士兵用跺脚,咱们来试一试(ppT2)
耳朵竖起来,嗯,很好,我刚才看到那位小士兵他可棒了,那我们能不能跟他一样,用响亮的声音再来一次呢?好,咱们跟着音乐再来一次。(ppT2)
3.巡逻
(1)边读嘁嚓嚓、嘁嚓嚓边巡逻
哎呀,这个都难不倒你们呀,好吧下面我们学习最后一个小本领了,你们看是什么?(巡逻)对,巡逻,我们首先呀用嘁嚓嚓、嘁嚓嚓(ppT3)来模仿巡逻时的脚步声,好不好?你们听,嘁嚓嚓、嘁嚓嚓1、2、3、4,生集体练习很好,
(2)边读嘁嚓嚓、嘁嚓嚓边巡逻,变换四个方向
那今天呀,我们巡逻的任务呀是4个方向,听好了,第一个方向,向右转90度,请你在每个乐句的句头变换你的巡逻方向,清楚了吗,注意哟,我们嘴里的声音可不要停哦,(ppT4巡逻跟音乐伴奏变方向巡逻并读节奏)准备小手来起来,听好哦,
4.完整展示踏步、报数、巡逻
嗯。我的这支队伍呀不仅训练有素你们还非常的机智聪明呢,这么快就把三个本领都学完了,现在呀,到了我考核你们的时候了,请你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学过的三个本领完整的展示出来,咱们现在来回忆一下好不好?哪三个本领?第一个是踏步,别忘了后面拍手,第二个本领是报数,我们用拍手跺脚来报数,第三个是巡逻,这个地方不要忘了嘴里的声音哦。好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试一次,好不好?(ppT5)嗯。好抬头挺胸,小手抬起来啦,双手。非常棒,我们第二个动作开始报数了,拍手和跺脚,准备1、2、一起,好最后一项嘁嚓嚓、嘁嚓嚓
(二)、节奏训练
!、读节奏
a立定哎呀,可真棒呀,小士兵们你们顺利地完成了考核任务,部队首长看我们这么聪明,又给我们增加了新的任务,请你们读出下面的两条节奏
XX XX| X - |
XX XX| X0 0 |
b看出来了吗?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它是2/4拍的,那你们可以拍出这个节奏型吗?
c第二个节奏哪里不同?练习两次,
2.认识八分节奏
听我们的节奏呀有了变化,哪个地方有变化?待会儿请你说出来,哪里变化?第一小节,哪个音上呢?第一个音上有了变化,有了什么变化呀?第一个音变长了,第二个音变短了,孩子们我们把变长的音加上一个小点,变短的音我为它加上一个小红线,我们把这种节奏叫做附点八分节奏,孩子们,附点节奏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呢,哎呀,跟我读,好我们加上附点节奏将它拍出来吧,哎呀呀呀 哟哦。很好,我们第二句,哎呀呀呀 呀空空。
3.读出附点八分节奏
下面呀我要跟你们一块儿完成这组节奏了,听好了,我会拍出前一部分的节奏,请你们拍出后一部分的节奏,我会给你提示,是拍第一组还是第二组,第一组、第二组(ppT两组节奏)生分别练习。
4.旋律练习
a孩子们我们很好地破译了密码,看信封打开了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吧,哦原来是小乐句,一起来唱一唱吧,分别是每一句的后半句。
b孩子们,我也想加入你们呢,下面我们接龙唱一下,我唱前面的两小节,你们唱后面的两小节,注意啦,第二和第四句的句尾,咱们要唱的短促些,
(1) 跟伴奏唱旋律
(2) 用dv来哼唱
(三)、新歌教学
1.介绍芦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波兰民歌《芦笛》。你们知道芦笛是用什么做的吗?芦笛是用芦苇做的,孩子们大自然中有很多可爱的乐器呢,(ppT芦苇)有一些聪明的小朋友,他们会将芦苇摘下来,然后卷起来,将它卷成一个笛子的形状。通过气流对它的控制呀就能吹出好听的旋律呢,
2、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歌词
a读第一段歌词
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支小芦笛,注意了,我还是跟你们接龙哦,不过我有的音符会读的比较强,
b响板伴奏师生接口读节奏
c跟音乐伴奏轻声读歌词
A跟着钢琴唱第一段
孩子们,我们刚才读歌词的时候,有强有弱的,请你们唱的时候注意了。
B跟钢琴唱注意强弱
C跟伴奏唱,听一听老师在哪个节拍上拍响了它?(附点节奏的时候)
D边唱边拍
下面老师就请你们在附点节奏的地方拍一拍,声音也要清脆有弹性哦.
(2)学唱第二段歌词
a芦笛的声音吸引了士兵们,我们来读一读第二段歌词(接口读)
b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c错误的地方重点练习
(3)学唱第三段歌词
a士兵们的队伍走过绿色村庄,安泰克听见远处歌声走出家门(接口读)
b跟琴唱第二段歌词
c错误的地方重点练习
(4)完整演唱歌曲
(5)完整演唱歌曲并加入拍手
(6)跟录音伴奏唱
3.歌曲处理
(1)分组讨论
(2)合作表演
一组同学演唱,一组表演。
三、课堂小结
就让我们在芦笛的音乐声中快乐地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音乐教案:金扁担”一文,希望“小学音乐教案:金扁担”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音乐教案《送别》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