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音乐教案《送别》 > 导航 > 小学音乐教案:采菱

小学音乐教案《送别》

小学音乐教案:采菱。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小学音乐教案:采菱”,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学习歌曲《采菱》
1.设问导入 :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出示挂图,或展出实物)。
教师引出歌曲,学生读出歌曲名字
2.请学生认真地听范唱。(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学生回答对歌曲的感受
教师揭示歌曲主题:这又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看江南水乡的图片,加深了解
3、听歌曲范唱,让学生想象歌曲的情景,跟随录音轻声哼唱,感受水乡的美,孩子们的快乐。
  4.教师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5.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学唱曲调。
6、师生进行接唱练习。
7、完整听琴演唱歌词。
三、 表演歌曲《采菱》
1、 为歌曲伴奏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为什么这样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2、 学生用乐器伴奏,选出演奏得好的同学
3、 分小组用歌舞表演。评选出的好的一组
四、小结:这又是水乡一景。从歌声中让我们领会了水乡的美丽,同学们回去后唱给父母听一听,看看你唱得怎么样?

fwR816.cOm同步阅读

小学音乐《采山》教案三篇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创作的歌曲,采用2/4拍,徴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清新,节奏比较紧凑,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流动感。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采山〉,用轻快的歌声表现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2.通过小组创造,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各类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奥尔夫游戏。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用谈话法导入。

出示一个小姑娘图片,介绍小姑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个小姑娘特别喜欢到森林里去。你瞧,她挽着小竹篮,她会去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由老师引入课题,解释“采山”,让学生理解采山的含义,板书课题。

2.播放《采山》,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3)范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4)跟琴轻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师生接龙,用游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2.处理歌曲。

(1)小姑娘在山上采到了那么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里真高兴,我们也用听的声音来唱一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好吗?

(2)为歌曲伴奏。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请学生对他们的演奏作出评价。

(四)编创活动。

1.师生共同编创,学生分别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鸟”等角色,分组创编,自编自导,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展示,并请学生评价。

(五)小结延伸。

小姑娘在山中采山多快乐呀,希望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

篇二

教学内容:

唱一唱《采山》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学习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2.创设情景使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3.能歌曲节奏用乐器伴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采山》。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X XX、XX X的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木鱼,手铃,沙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发声练习

2/4 1 3 | 5 — | 54 32 | 1 —||

Wu wu wu wu wu wu

三、新授。

1.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没有去爬过山呀?你都在山上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今天就请各位同学随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去“采山”,看看我们都能有什么收获?

2. 板书课题:《采山》,学生齐读课题。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4.师:歌曲里的朋友都在山上采到了些什么?带着老师的问题复听歌曲。(木耳,蘑菇等山菜)模仿小朋友采蘑菇,采木耳的情境动作。

5. 师简介歌曲:采山是根据民歌音调所创作的歌曲,旋律欢快活泼,生动地描绘了小朋友们菜山时的愉快心情和获取果实后的喜悦气氛。那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的情绪学唱歌曲吧!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教唱歌曲。师采用分句教唱,先唱谱2遍再带入歌词教唱2-3遍。最后由学生随琴唱,唱的不熟的地方老师指出并带唱。指出X XX、XX X的节奏,带学生打一遍,找出歌曲里相同的两种节奏。

8.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动画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自由舞蹈。

四.创编与活动

1.师生共同创编,为歌曲编创动作表演歌曲。然后请学生分组演。

2.指导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指名学生上台演奏。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采山这首歌曲,你们要向山里的小朋友学习他们热爱劳动的精神,只有通过自己积极的劳动才能收获丰盛的果实。

篇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并乐于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2、能表达歌曲节奏,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采山》。

2.能准确演唱十六分节奏

3.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 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2. 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创作的歌曲,采用2/4拍,徴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清新,节奏比较紧凑,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流动感。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

【教学用具】

电子琴、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节奏

1、师生随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律动

2、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把我们带到了野外,山坡上长满了大大的蘑菇,大家想不想采蘑菇。

3、师生互动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新授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对比练习,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长短。

先跟教师一起走上山坡吧!(课件出示四分节奏,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来到草地上,同学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课件出示八分节奏,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发现蘑菇了,快跑去采吧(课件出示八分节奏,同学们边读边表演)。

4、(课件)加上歌词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十六分音符。

3、师:(课件)是的,大山物产丰富,一到收获的时候,山民们就高高兴兴地去采摘他们看上的宝贝,他们称这一活动为采山(板书课题)。今天有小朋友真的要去采蘑菇,他们不仅采蘑菇还采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采山》中小朋友的喜悦吧!

二、师生互动、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熟悉曲调)

听了这首歌曲你觉得情绪怎样? (节奏欢快、活泼,让人心情愉悦)

2、学生复听歌曲。(打拍子,在心里跟唱)

3、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4、指导学生用“la”随音乐教唱曲调 。

5、填词歌唱:

(1)学生自由读歌词。

(2)老师按节奏带读歌词。

(3)在演唱的时候有些地方需要停顿,你感受到了吗?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共有几处?看谁最聪明?(引导学生学复习八分休止符)

(4)引导学生轻声随音乐填歌词演唱。

(5)歌曲处理: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绪、用什么样的表情来表现歌曲?让我们就这样来练习唱一唱吧。

(6)师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实践体验、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绘画、舞蹈、器乐、创编歌词)

四、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采山》。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采山的小朋友在劳动中的喜悦心情和劳动所创造的成果,学完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学生,在劳动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你们有信心吗?下课!(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采野花》


【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万物生长,百花盛开的自然美景。
2、在采野花、编花环的动作中感受儿歌的节奏美。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收集各种篮子;为每个孩子准备一根柳枝;春姑娘图片、教育挂图;花环一个。
2、知识经验准备:让孩子知道外出采野花的安全事项;了解各种野花的特征。
3、场地堪探:教师事先熟悉郊游路线,排除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野外有很多野花开放了,有红花、黄花、蓝花用一个好听的词叫五颜六色。
2、小朋友知道什么是野花吗?
教师结合野花图片,让幼儿了解野花的生长地、特征,让幼儿区分野花和家花。
3、出示春姑娘图片,以春姑娘口吻引出采野花编花环活动。
二、交代野外采野花要求:
(1)不能离开集体,要和同伴拉拉手。
(2)只能采野花,不能采叔叔阿姨种的花。
(3)篮子合着用,采了一大把再放到篮子里。
三、师幼挎着篮子到野外采花。
教师将儿歌的第一、二段结合到采花的过程中,采,采,采野花,一会采了一大把花,花,真漂亮,五颜六色真好看。
四、组织幼儿回活动室,稍作休息,准备下一环节:编花环。
五、教师边编花环,边念儿歌的第三段:编,编,编花环,花环编得圆又圆。
1、请幼儿说说:老师编的花环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编的?老师戴着花环漂亮吗?变成谁了?
2、师小结:花环是圆形的,先将长长的柳枝绕成一个圆形,再将五颜六色的花编在柳枝上。戴上花环,就变成了漂亮的春姑娘了。
3、幼儿尝试编花环,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编花环编,编,编花环,花环编得圆又圆。对能力强的孩子给予肯定,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愉悦。
六、戴花环,请幼儿将编好的花环戴在头上,师幼一起念儿歌第四段:戴,戴,真漂亮,我们变成春姑娘。
七、引导幼儿观察教育挂图,根据图上的步骤将四段儿歌串起来完整朗诵。
活动延伸:幼儿自由结伴做春姑娘的动作拍照留念。

中班上学期音乐教案《采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和语言节奏感受乐曲的性质。

2、乐意用身体动作跟着音乐表现自己,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采果子》伴奏音乐、ppt、

【活动过程】

(一)律动激趣:去果园(感受乐曲的性质)

1、看这片美丽的景色,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地方?这是一片果园,(教案出自:)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果园看看吧?(老师用语言节奏引导幼儿)

2、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到果园的啊?让我们再跑进果园的深处去找找果园里有些什么果子成熟了,要进果园了大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小结:大家跑跑跳跳找到了果园。

(二)节奏游戏:我爱吃水果(语言节奏练习)

1、果园里的果子可真多啊,看看哪些是在秋天成熟的?有苹果、橘子、石榴和柚子。这些都是秋天的水果。

2、你最喜欢哪一个水果呢?你爱︱吃什么︱我爱︱吃苹果︱

(三)感受、创编

感受摘果子

1、这些果子这么诱人,你们都想吃吧,谁会把它们采下来,怎么采?(引发幼儿的已有经验)

2、看看大家是怎么采果子的呢?(为幼儿的后期表演铺垫经验、提升经验)

3、小结:原来可以一只手采,也可以两只手采,还可以用工具采。

感受音乐,创编动作

1、你们想不想也来采一采?你想怎么采呢?请若干名幼儿表现,(教案出自:)大家互相模仿(生生互动,模仿同伴经验)

2、让我们跟着音乐用你喜欢的动作一起来采果子吧,老师最喜欢和别人动作不一样的小朋友。

(四)结束部分

采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拿给老师们去看看吧。幼儿随音乐离开。

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山野童趣《采山》


山野童趣《采 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情绪,找出相似的乐段;
2、能指出竖笛的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3、能大胆的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采山》的情绪。
教材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的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走进山野
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倒过农村吗?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大伙到农村去看看,体验山野的美景和他们的生活。
二、山野寻乐
(1)导:引入歌曲《采山》
师;山野的空气新鲜,到山野去玩可能更有趣。
(2)即兴位歌曲伴奏
学生随《采山》音乐用身体动作伴奏
感受书山旋律的欢快情绪及典型的节奏型
(3)随乐动一动
学生想像雨中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情景,引出歌词。
随乐用舞蹈表演歌曲中的情境,并体验采山时的快乐,熟悉歌曲的旋律。
(4)朗读歌词
跟师独儿歌(边做动作边读词)
在读歌词中体现“乐”的情绪
(5)听赏歌曲
听范唱,看 mtv
感受歌曲的甜美与快乐
(6)学唱旋律、歌词
跟琴用 lu 或 la 等母音视唱旋律(学生带着音乐现象唱)
跟琴视唱歌词
( 7 )演唱歌曲
可分师生对唱,表演唱等多种形式。
( 8 )创编歌词
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三、欣赏《牧童短笛》
(1)创设情境(一)牧童骑牛
师:听有一位牧童骑着牛儿,悠闲地吹着笛子,从这段音乐中你能猜出他放牛的心情吗?
这首钢琴曲模仿的是那种乐器的音色?
学生欣赏《牧童短笛》第一段
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
板书:圆润、舒缓的波浪线
跳跃、起伏较大的波浪线
学生选择 谈一谈为什么?学生可以表现牧童当时的心情等
(一段的情绪,并描绘音乐所表现的场景及牧童骑牛吹笛的心情)
学生在书上涂上颜色(第一段)
(2)创设情境(二)牧童嬉牛
a、学生听《牧童短笛》第二段
选择哪一种节奏声波线,为什么?
b、即兴表现第二段的欢快音乐,体验愉悦的心情。
c、(第二段呈现的是牧童与牛嬉闹的场面,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等多种表现形式表演)
较第一、二段的情绪,并为第二段选颜色(鲜艳、明快的色彩)
(3)情境(三)牧童回家
a、静听《牧童短笛》第三段
b、想想与那一段音乐相似,并随乐哼唱
5、 引导学生选旋律线与相似的颜色
四、课堂小结学生回家后画一幅《牧童短笛》中的一个场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体会《牧童短笛》,让学生图会牧童的生活情绪
2、学习歌曲《捉泥鳅》,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
3、认识竖笛、了解其结构,并掌握演奏的姿势、试着吹出声音。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牧童短笛》的音乐;认识竖笛,并吹出音乐“ 1 ”
教学准备:
光盘、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上课
二、再次体会《牧童短笛》音乐
学生欣赏全曲,然后学生模仿牧童吹笛的声音。
三、认识竖笛
(1)师:刚才同学们用声音模仿了笛声,但怎么说也难真像,不妨要牧童来教一教我们,欣赏一段笛子的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新伙伴竖笛
竖笛的构造:
吹口 笛头 笛身 笛尾
第六孔 第五孔 第四孔
第三孔 第二孔 第一孔
左手在上方,右手在下方,用手尖按住孔
(2)尝试着吹响竖笛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才能将竖笛吹出美妙死亡音色,用“1”为准。培养学生正确的吹奏姿势,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自己小结那种方法好)
教师小结
(3)听《牧童短笛》学生随音乐模仿牧童吹奏的样子一起吹奏竖笛,手指的节奏,形态等动作的模仿。
四、活动:去田野
(1)导:我们导山上去采了蘑菇、木耳、鲜花,还学会了小牧童放牛和骑在牛背上的形态,现在我们要到田间去,看看农村的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欣赏《捉泥鳅》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欣赏,并根据歌词表演内容
掌握歌词所表现的内容,熟悉歌词,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3)学唱歌曲
学生随音乐唱歌曲
注意歌谱、歌词对好
音准
1=c 4/4
2 2 1 2 2 5 ︱ 5 3 32 3 - ︱ 6 6 5 6 5 3 ︱ 4 44 3 2 3 - ︱
天 边的 稀泥 里, 到处是泥 鳅。 今 天我 等着你, 等着你 捉泥 鳅。
“2” “4”在着两句中容易出现音准的问题,要求学生模唱
(4)学生表演唱
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歌唱,体会歌曲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去郊外感受了雨前山野的美,雨中山野的乐趣,同时欣赏了牧童吹笛的笛声,并学习了竖笛的结构,最后我们还去了田间,体会了小朋友捉泥鳅的快乐,农村生活太有趣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不同的音乐。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采山


采山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采山》
2.认识X和XXXX的节奏,并能根据歌曲拍击节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和掌握XXXX、X. X的节奏,并在实践中运用。
3.能从歌曲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十六分节奏地学习。
2. 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
3. 十六分音符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去山里郊游,你们想去吗?
生:(好)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乘坐音乐大巴出发吧!
(用已经学习过的歌曲,加上想去“郊游”的心态,通过创设情境——去美丽的大山看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师:(大屏幕播放郊游歌曲,出现大山的景色)同学们快看,美丽的大山到了,它正在欢迎我们呢,排好队,我们下车了。这一路上光顾高兴了,我们在山上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蘑菇、木耳、野花、山菜、树木、河流……
师:是啊,山里树木茂盛、空气新鲜、物产丰富、真是个好地方!(简单介绍山里的事物,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二、节奏学习——节奏模仿游戏
1.采蘑菇比赛(幻灯片出示蘑菇图片)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也有许多小蘑菇,好新鲜啊,你们想不想采蘑菇呀?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个采蘑菇比赛吧。但这些可爱的小蘑菇必须要聪明勤快的小朋友才能采到,蘑菇上面有一条节奏,如果谁能模仿出来谁就能采到可爱的小蘑菇!(出示幻灯片打节奏)
师:这还有一个节奏需要你们自己来完成,有信心吗?
生:有
(出示第二条节奏学生创编节奏语言)
师:我还能为这个节奏填上词语呢!
老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采呀采蘑 菇0,,你会吗?会说点别的什么吗?会的同学也可以得到一个小蘑菇。
生:菜呀才木耳,做呀做作业……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多同学通过劳动都得到了蘑菇,收获真不少啊!瞧,从雨中来了一位小姑娘,高兴地唱着歌朝我们走过来了,她在唱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三、学习歌曲《采山》
1.初听歌曲
师:小姑娘做了些什么?
生:采山、采木耳、采蘑菇………
师:她为什么唱的这么高兴呀?
生:因为她采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吗?
生:不知道
师:山里的人们把进山采蘑菇、木耳、山菜、野葡萄这种活动叫采山。采山是山里的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这个小女孩唱的歌曲就叫《采山》,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板书题目采山)
2.再次聆听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那么你们想不想和小女孩去采山啊?
生:想
师:那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打着节拍去采山吧。
(播放音乐)
3.节奏复习
师:你们猜的可真起劲,都采到了什么呀?用节奏告诉我!
生:采呀采蘑 菇0,……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我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快乐的心情把歌词按节奏读出来。
4.轻声跟唱
师:我们随着小女孩的歌声一起小声的唱起来。
5.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曲,咱们大家一起唱出来。
6.刚才咱们大家又唱了一遍,觉得哪句最难唱?我们一起战胜它。(教唱)
7. 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处理,分组采用不同形式巩固练习!
a.休止符处理(故意唱成有和没有休止符的请学生指出不同意见,歌曲还轻快吗?)
b.声音处理(小女孩的声音是清脆明亮的,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我们也要向她那样用一种轻松、快乐喜悦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8.有时间进行舞蹈动作创编!表演!
四、师生共同总结!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详案《小松鼠采松果》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通过前几周的一些学习活动,对秋天成熟的植物、水果以及一些动物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教案出自:)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旋律优美欢快,歌词有重复易理解。中班幼儿乐于在游戏中表现自己喜欢的角色,因此想让幼儿通过在唱唱跳跳、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松鼠采松果的情景,来激发对演唱活动的兴趣。

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的设计是欣赏感受,通过提问等感受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为表现打下基础;二环节是鼓励幼儿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动作表现松鼠爬树、走路等;三环节在轻松的氛围中尝试游戏,将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再次提升。

【活动目标】

1.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

2.步了解音乐游戏的规则,并能在游戏中遵守。

【活动准备】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歌曲《小松鼠采松果》

2.点讨论:

(1)跐溜,跐溜是什么意思?想想小松鼠是怎么样爬树的?

(2)小松鼠最喜欢爬什么树?爬上树去干什么?

(3)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采松果?

3.着音乐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节奏整齐一致地演唱。

小结:小松鼠爬树的时候是跐溜跐溜的,它最喜欢的食物就是松果。

二、模仿动作

1.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跐溜,跐溜原地跳,双手模仿松鼠的前爪,想象小松鼠跐溜的爬树。

我是小松鼠原地站起,起踵。

噗噗噗噗爬上树拍手踏跳地行进。

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立定,双手伸出。

2.握原地跳、起踵和踏跳行进等不同动作的要领,学一学,看谁更像小松鼠。

小结:表演的时候别忘了要原地跳、起踵和踏跳,三种动作是不一样的哦。

三、开展音乐游戏

(一)游戏方法

1.儿围成圈,双手放在身后扮作树爷爷。请各位幼儿扮松鼠站在圈中央,(教案出自:)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将10颗松果任意放在10位松树爷爷的手里。

2.曲前奏时松鼠起立,随歌曲模仿松鼠的动作,松树一边起踵一边唱歌。

3.到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时,小松鼠站在一位松树前,伸出双手。

4.果松树爷爷手中有松果则把松果送给小松鼠,没有松果就和松鼠交换角色。

5.环播放音乐,游戏继续进行。

小结:表演的时候要听清楚歌词、节奏再表演,不要抢节拍。

(二)游戏规则

1.师放松果时,幼儿都闭上眼睛。

2.了小松鼠来采松果的时间外,松树爷爷的双手一直要放在身体后面。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在表演的时候真棒,都能遵守游戏规则。

小学音乐教案:影视音乐


教学内容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视音乐。

2.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过程

1.丰富多彩的影视音乐欣赏:播放录音影视音乐《英雄儿女》《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选段,听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2、介绍影视音乐的分类。

3、再次播放有关音乐,请同学们复听。并请同学说说有关^电.影的剧情,教师补充。适当介绍一下这些^电.影音乐的词曲作者。

4、巩固练习:再次播放录音,请同学把听到的音响与歌曲、词曲作者一一对应起来。

5、拓展练习:交流展示自己了解的影视音乐。

2.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师简要介绍。

(2)播放录音(或^电.影画面),教师范唱一遍。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乐谱,注意弱起节奏的准确性,强调进入时的整齐。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唱熟歌曲第一段。

(5)学唱其余两段歌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欣赏电视剧《大宅门》音乐选段《迎春》《纸风车》,^电.影《英雄》音乐选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进一步提高学生演唱二声部歌曲的能力。

2.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音乐小编辑,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在配合画面时的相辅相成作用,并能创造性地进行包括模拟“音效”在内的配音。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欣赏《迎春》《纸风车》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介绍《大宅门》剧情。

(3)播放《大宅门》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请学生谈一谈这两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教师总结。

3.欣赏《风》

(1)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感受。

(2)教师介绍乐曲是^电.影《英雄》的配乐,介绍《英雄》剧情。

(3)播放《英雄》片段,边看边欣赏音乐。

(4)学生谈谈这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以及它们在电视剧中所起的作用。

(5)与《迎春》《纸风车》相比,这三段配乐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首作品?

(6)教师总结。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音乐教案:采菱”一文,希望“小学音乐教案:采菱”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音乐教案《送别》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