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设计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

老师上课前有教案课件是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光盘、4个红菜椒、3个绿菜椒、。 学生: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2+2= 3+2= 5+0= 1+4= 3+3= 2+4=
2+4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植树节里,植树小队的小朋友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2、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那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啊?(后来的一个小朋友和原来的5个小朋友合起来是6个小朋友。)你又是怎样算的呢?(1和5可以合成6。)

师:谁有和他不同的算法?

生:看到5+1=6,想到1+5=6.

3、师: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 5+1=6。

4、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

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

生跟着摆圆片。

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

生:一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师:很好,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呢?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

师:你的列式表示什么意思啊?

(左边的4个黄圆片和右边的2个红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哦---你们同意吗?(生:同意)还有小朋友和他想的不同吗?

(2+4=6)

师:你的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啊?

(右边的2个红圆片和左边的4个黄圆片合起来一共是6个圆片。)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么不看图,我们看到 4+2=6,能马上想到2+4=6吗?

生:能,因为它们是好朋友。

师:你们说的真好啊!给自己鼓励一下吧!

生:棒!棒!我真棒!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

(三)学习3+4和4+3

1、师:(摆出小辣椒图片)你们看。谁来拉?

生:小辣椒。

师;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
2、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

生:3+4=7 (师:你是怎么算的?)3和4可以合成7;

生:4+3=7 (师:你是怎么想的?)看到了3+4=7就想到了4+3=7。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

3、学生实际操作

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

生跟着指示摆圆片。

师: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 5+2=7)。

恩,你们同桌说的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

4、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

1、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

6+1=7(6和1可以合成7) 1+6=7(看见6+1=7就想到1+6=7) 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

[设计意图: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
 师: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

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

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一组算式

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

(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

(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

(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

4小游戏

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

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 [设计意图: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

fwr816.coM编辑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


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我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一个数字吗?(多媒体出示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

二、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学习主题图。

1、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3、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象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板书加号)

(3)、那3+2等于多少呢?(板书:=5)你是怎么知道的?

4、理解算法。

5、读算式。

6、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7、指导写算式。

8、小结:像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板书:加法)

(二)、学习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画面。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图意。

3、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呢?那么1加2等于几呢?你怎么算出来的?

4、读算式并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依次说图意、填算式,再交流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选择其中的两道,说说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根据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让学生先画圆再填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计算,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4、课间活动:唱《找朋友》这首歌。

5、学生根据手中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玩“找朋友” 游戏。

6、“想想做做”第4题。(故事)

画外音:一天兔妈妈对小兔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已学着做一些事情”。小兔开心地答应了,它兴高采烈的来到了野外。(出示小兔采蘑菇的图)让学生依次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并在图的下面填算式、算得数。体会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渗透思想教育。

7、“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送信。先让学生连一连,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8、延伸:看图你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经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我反思如下:

1、目标定位全面合理。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了加法的意义,经历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该用加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逐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2、材料选择简单、有效。

我是本着“关注常态课堂,开展有效教学”的原则来合理选择教学材料的。①以简单的5道题(5以内的分与合)复习导入,为下面计算5以内的加法作铺垫。②不改变教材意图。书本例题和“试一试”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课件演示、老师引导、语言的交流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③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书本的练习改编成故事和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整个练习设计如行云流水,活泼而不凌乱,让所学的知识在“用”中得到了有效的反馈,师生配合默契、自然、流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自我表现的能力以及听、说、交往的能力。

4、存在的不足。

在“送信”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用尺还不够熟练。因此,学生在连线的时候,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课外延伸的不是很到位。

因此,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有点不尽人意。课后我觉得可以删除让学生连线这个环节,直接用游戏的形式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核心目标展开教学,这样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扎实、有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


这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案


这篇《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的组成》教案》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第二课时 6和7的组成
教学目标:
1、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规律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按顺序数1—7,倒数1—7
2、填数: 0 1 ( ) 3 5 ( )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
4、比一比,填一填:
3( )2 5( )7 7( )6
1( )0 6( )4 5( )5
4( )7 1( )6 6( )3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6的组成:和5,重点讲5和1,4和2,3和3分别组成6。12和4组成6可引导学生直接由前面相应的组成去推出
(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法,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
(5)动手用你喜欢的方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
来表示6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
(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法来学习7的组成。(学生自己摆学具)
(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
(3)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7的组成。
三、演练提高
1、找好朋友:游戏可多样
师:“我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5组成6。”
(7也用同样方法来巩固练习)
2、做一做:p48 练习七 第1题
四、总结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课后小记:学生对这些数字非常熟悉,因此学起来很轻松。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数是6、7的加法》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设计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