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 导航 >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课》课堂实录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课》课堂实录。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按质按量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怎样的教案课件算为优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课》课堂实录 ”,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九年级下册中考《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课》课堂实录
理科组教研活动
资料提供:李雪
课题:九年级下册中考第一轮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执教:邢利民老师(邯郸市丛台区联纺学校)

【课程简介】
本节课在邯郸市“一师一优课”比赛中,荣获初中化学组一等奖。《酸和碱》是中考的难点。本节课是第一轮复习中针对本单元的综合复习。
内容设计上的优点有:容量大,一节课复习了整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做了针对练习,归纳总结了化学学习的方法、技巧;有深度,针对课本演示实验设计了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深度分析,从旧知识总结出新方法,提炼了化学思想;有条理,注重知识的梳理,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
课堂流程设计上也值得学习:情境导入环节趣味性高,前后呼应,生活与学习联系紧密;知识梳理环节通过趣味题目开局,小组交流讨论展开,归纳、笔记做结;练习环节及时、有针对性,采取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整节课环节设计很清晰流畅,方便老师们借鉴、复制。

【课堂实录】
师:好,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环节1、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变一个化学小魔术。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它究竟有多神奇呢?下面请看老师的表演。瓶子内放的是水,现在我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现象。好,哪位同学把你刚才看到的现象给大家描述一下?来,白术同学。
生:瓶子内的无色液体倒入杯子后,颜色先变成了红色,后来又变成了无色。
师:好,描述的非常准确。请坐。不看不知道,化学真奇妙,欢迎走进化学课堂。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环节2、创设游戏情境,回顾知识点】
师:周末,盐酸和氢氧化钠两位同学来到了一座化学城堡,城堡内有许多迷宫。他们在一起玩起了闯迷宫的游戏。在游戏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我们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一帮他们吧。
师:盐酸首先来到了一座酸的迷宫,迷宫内有五条逃生的路线。那么盐酸应该选择哪一条路线,顺利的到达出口呢?注意,凡是能跟盐酸反应的物质下面都设有陷阱。好,同学们,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师:好,得出答案的同学请举手。好,吴豪同学,把你的答案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生:大家看,我们都学过盐酸的化学性质,它能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因此,这位同学如果想要闯出迷宫,就要回避这些物质。先看路线一,盐酸能和铁反应,是行不通的;路线二,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也是行不通的;路线三呢,它又能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也是行不通的;如果走路线四的话,它是不是又能和碳酸钠进行反应,也是行不通的;所以,走路线五,这样的话他就能够闯出迷宫了。
师:好,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好,请回。
师:假如是硫酸同学来到了这座酸的迷宫,他要想顺利的到达出口,又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呢?好,刘必成同学。
生:仍然选择路线五。
师:为什么硫酸和盐酸选择了相同的路线?
生:因为酸溶液都含有氢离子,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师:请坐。酸溶液中,都含有什么离子?
生:氢离子。
师:酸溶液都含氢离子,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的,非常好。氢氧化钠同学呢,来到了一座碱的迷宫,迷宫内有四条路线,但是能跟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物质下面,也设了陷阱,氢氧化钠应该如何顺利的到达出口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师:好,想出答案的同学请举手。焦武军,上台展示一下。
生:碱可以同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所以,在闯迷宫的时候就要避开这几类物质。大家先来看第一条路线,第一条路线中,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第一条路线不能走;大家在来看第二条路线,第二条路线中,氢氧化钠可以同盐酸反应,所以第二条路线也不能走;再来看第三条路线,第三条路线中,氢氧化钠可以同硫酸铜反应,所以第三条路线也不能走;而第四条路线,四种物质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第四条路线是可以通过的。
师:他观察的非常细致,思路清晰,好请回。假如是氢氧化钙同学来到了这座迷宫,它又该如何安全的到达出口呢?侯思宇同学。
生:没有变化,仍然选择路线四。
师:为什么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选择了同样的路线?
生: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师:好,非常好,请坐。刚才刘必成同学和侯思宇同学都回答了。那么,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里面都含有哪种离子?
生:氢离子。
师:碱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里面又含有哪种离子呢?
生:氢氧根离子。

【环节3、梳理知识点,传授记忆技巧】
师:氢氧根离子。那么,刚才我们在走迷宫的游戏过程当中,重温了酸和碱的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屏幕上显示的是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结构图,左侧是酸的性质,右侧是碱的性质。刚才在闯迷宫的游戏中,没有涉及到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现在我们把这一条分别加上,
大家看,酸的性质是几条呢?
生:五条。
师:碱的性质又是几条呢?
生:四条。
师:我们可以借用我们的手掌,用手模记忆法来记忆酸和碱的性质。大家把左手拿出来,在手掌心上写上酸,五个手指分别代表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生:红色。
师:使无色的酚酞试液——
生:不变色。
师:活泼金属跟酸反应得到——
生:盐和氢气。
师:金属氧化物跟酸反应得到——
生:盐和水。
师:碱跟酸反应得到——
生:盐和水。
师:某些盐和酸反应得到——
生:新盐和新酸。
师: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用手模记忆法来记忆碱的化学性质。

【环节4、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师:知道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那么现在,酸的化学性质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孤立,那么,我们怎么把它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更大的知识网络呢?下面我们看网络的构建。大屏幕上打出来了的是物质的关联图。一共七个圆圈,分别代表了七类物质,这七类物质分别是:酸、碱、盐、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那么,大家试着把它填到你的学案上。哪位同学一会儿愿意到台上来展示?我把大纸板送给他,一会儿上台来展示一下。好,填完的同学请举手。仔细想一想你的思考过程。好,杨宇航同学,你上台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思路。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看这个圆,它与五条短线相连,说明这个圆圈中所填的物质应该能与五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我把酸填在这个圆圈里。再看这个圆圈,它与四条短线相连,证明这个圆中所填的物质应该能和四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这个圆里面我填的是碱。酸和碱都能和酸碱指示剂和盐发生反应,所以这两个圆分别填酸碱指示剂和盐。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只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我把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填在这两个圆圈里面。非金属氧化物只能和碱发生反应,所以这个圆圈里面填非金属氧化物。我的汇报完毕。
师:他分析的有理有据,非常棒,大家掌声鼓励。我们讲完知识之后,要学会构建知识的网络。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物质的推断。大家一看,跟刚才那个只是关联图非常的相似,是不是也是七个圆?
生:是。
师:但是我们现在给了具体的物质,一共是九种,七个圆,那我要选出七种,这时候,有的物质就不见得合适了,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开动你们的脑筋,加以思考,看看哪种物质不能放到这个圆圈内。现在大家认真的思考,把它填到你的学案上。哪位同学一会儿愿意上台展示,把这个机会给卢少云。填完了没有?
生:填完了。
师:我们请卢少云同学上台进行汇报。
生:通过上面同学给我们填的物质的分类,通过这几种物质分类,就是我的填图情况。这是稀硫酸,这里填的是氢氧化钠,这填的是铁、氧化铜、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我的汇报完毕。
师:好,请回。大家仔细看这个关联图,那么刚才卢少云同学展示了她的成果,你们有没有问题?有错的地方吗?
生:氢氧化钠喝碳酸钠不发生反应,所以应该把氢氧化钠换成氢氧化钙。
师:氢氧化钠换成氢氧化钙,那我现在再问一句,两种金属铁和铜,那么为什么卢少云选择了铁,而没有选择铜?
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位于氢的前面,可以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选铁。
师:好,请坐。回答的非常好。在金属跟酸能否发生反应的时候,要用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
【环节5、运用知识,练习提升】
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酸和碱的性质,现在我们就利用酸和碱的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把这两瓶溶液区分看来?这实际上呢属于物质的鉴别。在进行物质鉴别的时候,不能把所加的试剂直接加到试剂瓶里,因为这样的话,你鉴别出来了,两瓶试剂也怎么办呢?
生:作废了。
师:肯定作废了。那么我们要取样,取样的话,一般的取,少取,也就是——
生:一至二毫升。
师:然后再往里头加试剂,在加试剂的时候也是有要诀的,加进来的试剂应该加到两种溶液里去,现象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气泡,一个没有气泡;一个有沉淀,一个没有沉淀,一个变色,一个不变色。如果有物理的方法首先能够鉴别出来的,要先用物理的方法。比如说,观察颜色,有没有挥发性,它的溶解性是怎么样的。物理方法不行了,我们再利用化学的方法。所以说,大家按照刚才老师的提示,认真的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一会儿小组的话派代表进行汇报。好的,现在小组交流开始。好的,讨论好了没有?
生:好了。
师:好,坐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成果汇报一下?好,张慧珊,你们的小组。
生:一开始,我们小组想出了七种方案,第一种是酸碱指示剂。
师:第一种,酸碱指示剂。
生:第二种是活泼金属如锌粒。
师:活泼金属锌。
生:第三种是带锈的铁钉。
师:第三种是带锈的铁钉,利用它里面的——
生:氧化铁。第四种是氢氧化钠溶液。
师:第四种是氢氧化钠溶液。
生:第五种是碳酸钠溶液。
师:第五种是碳酸钠溶液。
生:第六种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第七种是稀盐酸。然后王浩同学提出了质疑,王浩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我认为,不能只看能不能发生反应,还要观察到不同的现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发生任何反应,与稀硫酸反应没有任何现象,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可以。同样的道理,稀盐酸也不可以。
师:那你们组现在还剩下几种方法了?
生:五种。
师:请你任意的选出一种方法,按照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步骤,进行检验。
生:用两支试管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许,分别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的,则原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如果不变色则原溶液为稀硫酸。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除了这几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
生:我有补充,还有用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钡,有沉淀生成的是稀硫酸,没有现象的是石灰水。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我还有补充。分别取少量液体加热,观察现象,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师:加热澄清的石灰水,一定变浑浊吗?你回答的是否严密,再仔细的思考一下。
生:哦,不是,应该是饱和的石灰水。
师:应该是饱和的石灰水,如果不饱和加热不一定变浑浊。这正是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品质。好,请坐。在进行物质鉴别的时候,我们先要取样,然后根据物质不同的性质来选择试剂,也就是依据特性选试剂,加入试剂观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所以说,步骤是: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同学们记完了没有?
生:记完了。
【环节6、拓展提升:联系不同单元实验,深化理解,归纳方法,提炼化学思想】
师:今天呢,通过这道小的物质鉴别题,我们归纳出了物质鉴别的方法,今后呢,我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把它们加以鉴别。刚才马一航同学在进行物质鉴别的时候用到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看不到任何的现象,稀盐酸呢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也看不到任何的现象。这是我们教材里面,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不是也看不到任何的现象。
生:是。
师:对于这样的反应,它是不是发生了呢?我们就得寻找它发生的踪迹。没有任何现象,这个实验它发生了,什么也看不到,这是隐性的,我们如何知道它是不是发生了反应,来证明它发生反应,就让它显性化。一个隐形的实验,我们把它显性出现象来。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再思考。那么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在复习酸跟碱性质的时候,已经知道,酸溶液里面都含有氢离子,碱溶液里面都含有——
生:氢氧根离子。
师:那么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一起说。
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师:这是中和反应的本质。第一个问题,实验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什么?好,郑毅超你来回答。
生:是利用酚酞溶液颜色的改变来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师: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颜色刚开始是红色的,加入稀盐酸之后逐渐变成了无色。
师:那你判断这个反应发生了,你通过什么判断这个反应发生了?
生:就是刚开始加入酚酞试液的时候,然后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红色。然后开始加稀盐酸,然后在某种程度的时候发现它变成了无色,然后就证明氢氧化钠就没有了。
师:没有了。通过反应物氢氧化钠的消失,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反应。对吧,好,请坐,非常好。第二个问题,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哪一个效果更好?赵春雨同学。
生:酚酞溶液效果更好。
师:说出你的想法。
生:因为如果用石蕊溶液的话,实验中由蓝色变为紫色,这样不便于观察。
师:好,非常好,现在我们看第三个题目:科学研究中,对某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客观事实,需要借助其他手段,间接进行观察,课本中的这几个实验是如何借助其他手段寻找到证据,从而得到结论的?这四幅图片都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左侧上方的这个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左侧下方的一个实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右侧上方的这个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实验,右侧下方的这个实验是乙醇是否溶于水的实验。一共四个,大家认真的观察。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好,现在开始。大家讨论好了没有?
生:好了。
师:好,哪位同学说一说左侧的两个实验是如何得到结论的?马如轩。
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氧气消耗了多少看不到,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看不到,但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师:好,回答完了没有?
生:嗯。
师:思路非常清晰,好,请坐。再说右侧的两个图片,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马雅思。
生: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没有现象,但是它们的生成物碳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小花变成红色,因此可以用对生成物碳酸的检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下面,乙醇溶解在水中的实验也观察不到现象,实验中,在水中加入红墨水,水变成红色,乙醇在上面分层,振荡后整个溶液都变成了红色,说明乙醇已溶解到了水中,这里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便于观察。
师:好,思路非常的清晰,请坐。其他小组的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四个实验。左侧的这两个都是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这一个,是消耗了氧气,我们看不到,通过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让它显现出来;下面那一个呢,是二氧化碳溶到水里我们看不到,借助塑料瓶变瘪使它显现出来了。那么,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选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呢?大家看一下这两套装置,是——
生:密闭的装置。
师:通过气压的变化,来进行设计实验。右侧的这两个都是利用的是什么?
生:试剂。
师:不同的试剂。包括我们做的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借助试剂,无色酚酞指示剂。借用试剂,又有不同的情况:氢氧化钠跟盐酸借助于酚酞试剂,酚酞试剂是通过反应物氢氧化钠的减少来证明它们反应;而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是借助于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出了新物质碳酸的生成来证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对于某些实验,观察不到任何的现象,我们说它是隐性的,我们想法寻找到证据,通过间接的方法让它呈现出一些现象,让它显现出来,这种思路非常的重要。寻找证据的方法呢,有两类,一类是借助于什么?
生:装置。
师:借助于实验装置。还有一种方法呢?是借助于——
生:试剂。
师:这是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个知识点的一个归纳总结。大家看一下大屏幕。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有没有疑惑?
生:没有。
【环节7、回顾导入情境,分析化学原理,建立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的思想】
师:这是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做的这个小魔术。神秘的杯子,仔细想想刚才看到的现象。那我现在对魔术进行揭秘。刚才老师变魔术的时候,用到了三种试剂,就是酸碱中和的三种试剂: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无色的酚酞溶液。两个容器,三种试剂,大家想想怎么放?一个容器里放两种试剂,那么一个容器里放一种试剂,大家想想,氢氧化钠能不能和无色的酚酞试剂放在一个杯子里头呢?
生:不能。
师:那它是怎么放的呢?张玉峰同学你来回答。
生:空杯子中事先涂抹了氢氧化钠溶液,而无色的水是由稀盐酸和无色的酚酞溶液混合而成的。
师:那我刚往杯子里倒液体的时候,里面的颜色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然后又成了——
生:无色。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刚开始的时候是红色,是因为氢氧化钠没有消耗完,溶质是氢氧化钠还有氯化钠。在继续倒的时候,当红色恰好完全退去的时候,溶质只有氯化钠。又继续加稀盐酸,烧杯还是无色,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
师:好,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清楚了没有?
生:清楚了。
师:可见,化学魔术当中,也蕴含着非常多的化学知识。我们通过魔术看到的是现象,刚才张玉峰同学给大家一解释,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好,请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课下呢,我们同学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环节8、谈收获,梳理技巧、方法、思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一些个化学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的思路。那么,哪位同学谈一谈自己有哪些收获?好,你先说。
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化学学习中的两个要点:第一点,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第二点,要善于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师:好,回答非常好,请坐。还有谁,有补充?
生:我补充。在这节课我学到了将实验中看不到的现象转化为在实验中能够看到的现象,这种化隐性为显性的方法非常重要。在课本中多次用到了这种方法。
师:好请坐,回答的非常好啊。还有哪位同学想表达你自己的观点?
生:我也补充,我们应该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且应该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好,非常好。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收获。同学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了一些收获,感悟到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化学的学科思想。掌握了这些思想,我们就会在化学的海洋中畅游的更深!就会在化学的天空中翱翔的更高、更远!好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好,下课。

【板书实录】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一、酸 H+
中和反应 H2O
碱 OH-

二、物质的鉴别 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方法)

三、隐性 寻找证据 显性

(思路)借助于实验装置和其它试剂

1、指示剂
2、Zn
3、Fe2O3
4、NaOH
5、Na2CO3
6、CO2
7、稀盐酸

【听课札记】

Fwr816.COm精选推荐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酸和碱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问题结构
引导性材料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
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
引入课题 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与探究 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学生猜测、讨论、分组实验、总结
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
实践与应用 “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用洗洁精清洗厨具
实践与应用 设计实验: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在食用前可如何处理并完成该实验
第三板块:教学范例
我们已经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②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④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我们还应知道
提出问题:
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猜想:
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结论
1.取10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酚酞试液。

2.向1中再逐滴加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至颜色刚好为无色。
3.蒸发反应后的溶液。
小结: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
2.盐的定义。
知识小结 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
我发现的新问题:
猜想依据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现象结论
1
2
我们怎样应用
①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②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
③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④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⑤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⑥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⑦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教学设计
我们的感受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
我的启示是: 。
我的发现是: 。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酸、碱、盐的复习(案例)


酸、碱、盐的复习(案例)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a.稀硫酸、石灰水、硝酸铵溶液
b.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 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 BaCl2(10)BaCl2、AgNO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
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区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1-6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而不能检测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2.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当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跟踪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2.某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酸性。苹果汁的pH在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的是(D)
A.pH=14 B.pH=7 C.pH=1 D.pH=0
4.将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氧化钙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3)氯化钠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紫色。
学习指导二: 使用pH试纸【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2-6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只能精确到个位。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简记: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读)
【小组讨论】
1.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会带来什么后果?
2.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润湿会带来什么后果?用润湿的pH试纸检测酸溶液或碱溶液的酸碱度时,pH会怎样变化?(用图表)
3.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还是使用干燥的pH试纸?
【教师点拨】
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这些气体不能使试纸显示不同的颜色,只有这些气体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才能使pH试纸变色,我们才能判断该气体是酸性或碱性气体。所以用pH试纸检验酸性或碱性气体时,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用。
【跟踪练习】
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学习指导三: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63-6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呈碱性,因为里面含有NaOH。厕所清洁剂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碱性,溶质的化学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间说一说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跟踪练习】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碱度进行了测定,他们对每种待测液都做了三次测定,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小偶然误差。
分析测定结果,发现各类洗发液的pH差别较大,约在7-9之间,护发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学们联想到洗发、护发的程序,决定探究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提出问题: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
设计实验(1)收集某人的5束头发,分别放入不同pH溶液的烧杯中,静置约30分钟。(2)将各束头发取出,用纸巾吸干液体后观察并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论:碱性溶液会损伤头发,中性、酸性溶液对头发的影响不明显。
分析交流:洗发时使用洗发液和护发素的顺序是先用洗发液后用护发素,原因是降低碱性洗发液对头发的伤害。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问题结构

引导性材料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有关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

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有关部门,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况和改进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强化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

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学生猜测、讨论、分组实验、总结

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

实践与应用“酸雨”导致土壤酸化;用洗洁精清洗厨具

实践与应用设计实验:皮蛋有涩味,如何验证它呈酸性还是碱性,在食用前可如何处理并完成该实验

第三板块:教学范例

我们已经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

②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④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我们还应知道

提出问题:

酸有哪些性质?碱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猜想:

我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的反应有:。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知识小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

我发现的新问题:

我们怎样应用

①解释“向土壤中洒熟石灰”的秘密。

②一些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酸,要除去它,加什么物质最合适?

③皮蛋味涩,如何做可除去涩味,亲自动手试试看。

④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⑤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

⑥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较好?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请想一想主要药物的化学性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⑦上网收集有关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教学设计

我们的感受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是: 。

我的启示是:。

我的发现是:。

初中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
(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
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基本能力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
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用具
演示实验: [ 实验2-2 ] 至 [ 实验2-5 ]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4)
二、说教法:(点击鼠标)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点击鼠标)
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 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设问: “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二)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
得出结论:(点击鼠标)
一、氧气的用途


如果学生说不全我将采用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阅读课文,及18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
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点击鼠标)(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无色、无味的气体)(2)[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水中有氧气)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氧气不易溶解于水)(4)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点击鼠标),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点击鼠标)
物理性质 1、 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 –183c 液态氧 -218c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课》课堂实录”一文,希望“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课》课堂实录”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