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 > 导航 > 我对提高基层民警待遇的思考

基层民警十九心得体会

我对提高基层民警待遇的思考。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对提高基层民警待遇的思考”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今年是公安部确定的“基层基础建设年”,实现警力下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公安部明确要求基层警力要达到总警力的85%以上,而目前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现状却呈“水桶状”———上下一样粗。之所以警力沉不下去或者沉下去又浮上来了,其症结就是机关待遇优于基层,这个症结不消除,警力就不可能沉下去。如何使基层待遇优于机关,据我在基层工作十年的感受,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建立优待基层的人事、奖励制度。按照以往的做法,机关民警下基层要提拔使用,基层领导进机关却要降格使用,这无形中体现了机关的高高在上与优越性。而在着力“三基”建设的今天,首先要实现官由基层出:一是所队长的提拔从基层民警中选拔,二是无三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者(技术人员除外)不予提拔,三是在基层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且能胜任工作(每年公务员考评在称职以上)的民警应当提拔,无机会提拔的也应当与机关民警换岗。这样就不会让基层民警产生厌倦情绪,感觉天天老样子,让基层民警感到有盼头,工作有新鲜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上进心,时刻看到希望,充满激情。其次要把奖励重点放在基层,大量工作是由基层在做,面对群众的是基层,因此奖励也应该首先要考虑基层。我认为,公安机关每年评先评优的名额应该80%以上给予基层,如果工作由基层做、奖励却由机关得,就大大挫伤了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向基层倾斜的福利分配制度。基层民警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与危险系数大,机关民警不能相提并论。基层民警的收入应高于机关,这也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机关民警每天工作八小时,而基层民警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时以上,其余时间也处在待命状态,而农村的基层民警更为艰辛,吃住都在基层单位;基层的工作强度无疑也要大于机关,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基层民警在工作的同时,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其家属身上,家属往往多有怨言。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基层至少要增加基层工作补贴、超时工作补贴与家属慰问补贴三项福利待遇,或者这三项补贴的标准要高于机关,这样基层民警得到实惠,家属也得到安慰,人心与队伍就稳定了。

建立有利于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休假制度与工作环境。正常的休假得不到保障是困扰基层民警的普遍问题。当别人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时,许多基层民警却在外执勤,很难与亲人团聚,与家人拉家常、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就更少,这样常常会引发一些家庭矛盾;有些公安机关每年给基层下达破案任务与罚没款指标,家庭及工作上的压力,使得基层民警的心理压力大大超过机关民警,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正确疏导与缓解,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公安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我认为:一是要强行规定基层民警每年休假必须达到的天数,否则视为不称职;二是要给予基层民警每年一次的十天长假,让基层民警有一个自我减压的机会;三是要彻底杜绝公安机关内部下达打击处理破案数与罚没款任务。

建立监督运行机制。公安机关应当建立一个提高基层待遇、实现警力下沉的规章制度,并且形成监督机制,确保贯彻落实、正常运行。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没有按章执行落实的追究领导责任,让基层民警有“屈”可诉,有“山”可依。

只有从切实提高基层待遇入手,让民警在基层感到有盼头、有奔头,无思想包袱,无后顾之忧,警力下沉也就水到渠成了,基层这个战斗实体也就如虎添翼了.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对基层稽查工作的思考


县市局稽查工作目前面临网点和业务种类多,但配备的稽查人员偏紧的状况,稽查任务相当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做好稽查工作,提高稽查效率,是值得稽查人员共同思考和探讨的话题。从事稽查工作近三年,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突出重点开展稽查工作。

稽查工作涵盖储汇业务的各个环节,如果稽查项目的内容面面俱到,势必在稽查时间、稽查力量以及稽查效率等方面直接受到影响,什么项目都查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项目都没怎么查。所以储汇稽查工作最重要的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储汇资金风险,抓住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业务开展稽查工作,才能查得深、查得细,才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才能起到稽查应有的效果。

二、多种手段开展稽查工作。

在全国储汇业务的已发案例上分析,随着这几年储汇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而且通常对电脑及网络等设备的运用比较熟悉,所以近年来发生的储汇资金案件在作案手法上有隐敝化的趋势,在作案手段上有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稽查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在稽查手段上要采取现场稽查和电子稽查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电子化稽查系统、集中监控等先进设备有效地开展稽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线索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储汇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三、以人为本开展稽查工作。

内控的各项制度说到底还是为了防止内部从业人员作案的问题,从内控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储汇从业人员都是防范和被防范的对象,也包括稽查员本身。所以要特别重视从业人员的思想动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稽查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将“人”这个因素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有时候稽查工作要跳出狭义上的“稽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稽查工作的时候多留点时间和营业员、支局长甚至投递员沟通,在交谈中及时发现储汇从业人员近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可以及早发现风险隐患的存在并采取措施,力争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要做好储汇稽查工作牵涉到各方面的原因,基层稽查员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要有所作为就要在稽查内容上突出重点,在稽查方法和方式上采取多种手段,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沟通,发现稽查线索并深入检查。这样稽查工作才能真正地掌握主动,及早发现风险隐患,为储汇业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对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

通过参加"**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北京大学研修班",个人感到受益颇丰,开阔思路,启发思考,就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谈点想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转型发展,治理方式也要变化。回顾乡村治理方式经历三个阶段:

1954年9月,颁布政社合一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2年之后,人民公社调整并确立为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组织。

1982年,用确立了乡镇村治理模式,设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这种农村基层组织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乡村治理期待转型。

目前的村两委承担了整个村庄的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简单的治理体制与面临多元结构转变的村庄,已经不相匹配。传统治理模式之困主要表现:体制单一与事务多元的冲突;体制固化与村庄变化的摩擦;治理形式与村民理念的断裂。

乡村治理转型趋势:一是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转化刚性治理模式。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共同利益促进群体合作。二是构造多元治理体系,弥补体制单一不足。培育社会组织,弥补单一治理体制不足,缓和村民与村庄治理的矛盾。积极发展民主,民主决议制度要成为满足村庄多元治理的一种渠道。加强党的领导,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三是注重乡村治理文化,()解决"失根"危机。当前,以"失根"为表现的农村文化危机日益凸显,严重干扰了乡村有序治理。重塑乡村治理文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宣扬"服务型"治理理念,搭建"服务型"治理文化培养平台,特别是搭建好村民决议平台。

我认为,我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应以完善创新组织体系为目标,推动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以村民委员会为管理执行机构,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以协商民主组织为参与机构的新型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体系。真正实现村庄治理转型,达到村庄"善"治的目的。

我对个人党性现状的思考(基层党支部书记版)



党性分析材料:我对个人党性现状的思考

在这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一边努力研读规定文件,一边沉下心来,认真梳理入党35年来的心历路程。感谢党组织和周围同志的教育、提醒和帮助,使我清理了思想,查找了问题,分析了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我决心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委托,振奋精神,牢记使命,全身心投入工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不断为党旗增添光辉。

一、存在问题

对党性内涵的解读,也应与时俱进。现阶段检验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性强不强;看在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中做出多少贡献;看爱岗敬业、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本人从党性分析角度切入,认真进行了反思,查找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学习愿望迫切,但时有浅尝辄止。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学校停办,自己只好选择了辍学当兵的道路。由于文化程度低,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更不能满足个人发展进步的需要。所以,一边努力当好兵,一边顶着压力坚持业余时间补习文化。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终于有机会参加考试并被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录取,实现了重新回到学校读书的梦想。在部队服役22年后转业到交通部机关,从事全新的地方(相对于军方)工作,学习热情依然不减,参加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并按期毕业。1998年9月调入中远后,学习愿望仍然迫切。无论是班上还是假期,从不把学习当成负担,恰恰相反,总把读书学习当成乐趣,当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与工作相关的各门类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近4年就积累了70万字的读书摘记和学习笔记,收获还是很大的。这是主流,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现象。涉猎面较宽,开掘不深;偏重人文,忽略科技;现用现学,系统性差。所以,用于指导工作时,时常感到力不从心、思路不宽,“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是理想信念坚定,但时有迷惘困惑。五六十年代,新生的中国群情振奋,英雄辈出,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做为在校学生,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对社会主义的坚信、对共产党的热爱,已经深深扎根。在部队这所大学校22年,马列主义的正面灌输,政治建军的积极实践,工作岗位的长久磨练,使个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坚信不移。

从《共产党宣言》问世一个半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证明,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仍然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具有生命力的。不管反对派的势力多么强大,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而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现阶段的实践,就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点本人从不动摇,从未彷徨。但有时有困惑。全世界60亿人口,48亿人信教,而且发达国家的人口信教比例更高,他们或者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或者不认同马克思主义,或者反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8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城头变换大王旗”,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对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产生了怀疑。中国党内的腐败,人们深恶痛绝,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为什么产生那么严重的问题?对这些现象联系起来的思索,有时让人困惑,一时找不到答案。

三是宗旨意识明确,但时有患得患失。参加工作30多年来,多次变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但自己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服从组织调动,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从未向组织上伸手要待遇。面对党的工作,我的座右铭是:一不讲价钱,二不喊困难,三不打折扣。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分配由大锅饭向拉开档次转变,自己思想上也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转变过程。特别是看到价格“双轨制”暴富了一批纨绔子弟,坑蒙拐骗暴富了一批社会垃圾,贪污腐败暴富了一批党内蛀虫,而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却背负着改革的沉重代价,看到这些心里不平衡。日前,看到一个统计资料,现在国内1.3%的家庭控制了31.5%的社会财富,44%的低收入家庭只持有4%的社会财富,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心里不平衡,有时党的大目标想的少了,个人小目标想的多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想的少了,福利待遇想的多了;不断进取岗位创新想的少了,把住底线不出问题想的多了,患得患失的苗头是有的。

四是积极努力工作,但时有畏难情绪。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后,环境变了,岗位变了,任务变了,已有的经验不再管用,一切都从零开始。尽管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加速追赶,绝不服输,但囿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信息渠道、人脉关系的限制,还是会遇到许多困难。特别是来到远洋,对航运生产一窍不通,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调动所属员工积极性,带领员工完成好研究工作任务,自觉不自觉地产生过畏难情绪,工作放不开手脚,谨慎有余,闯进不足,因而使有的工作平平淡淡,没有特色,自己也不满意。

五是群众观念很强,但时有管理不严。参加工作30多年,多是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因而对人的研究多一些,形成了一些基本看法。对于自然人来说,我主张“性恶论”,倾向法家观点。而对于文明社会成长的社会人来说,我主张“性善论”,倾向儒家观点,相信绝大多数员工积极上进,愿意在岗位上奋发努力,具有奉献精神。我还主张“无碍组织目标论”,对于员工的个性给以空间,只要不妨碍组织目标,就不去过问,不横加干涉。我更相信“群众英雄论”,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正由于此,在工作中自觉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遇事愿意听取群众意见,在反复研究群众意见基础上部署和开展工作,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但问题的另一面是,有时对员工管理不够严格,点到为止,力度不够。

二、根源剖析

通过两个月的回顾和反思,既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又对存在问题的产生根源有了新的认识。关起门静下心好好想一想,用党员8条标准一对照,惊出一身冷汗。为了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下面再分析一下原因。一般说来,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往往应从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今天只从个人思想角度剖析原因如下:

一是学习不够深入,特别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不强。

政治上的坚

我对如何备课的理解-----教学思考


教了很多年数学课,被别人评论很多年,也评别人的课很多年。有时对非数学课评的还很激烈,现在想起来还很有意思。评课和上课是一样的,都是自己对课堂教学的一般认识和本节具体课的感受结合在一起,形成对一节课的一种观点。这;里我主要说说对如何设计一节课的认识。
备知识--学科教学内容:在中小学里,课标是规定的和教材是提前选好的,课时分配和每节课的设计方案现在也都给出了参考,所以,在充分的规定和充沛的资源下,备一节课似乎很轻松了。我看其实不然,记得刚上班时,我花巨资(一月工资的五分之一20元)买了一套北师大版的教案集。其对知识的理解之精、习题设计之全、课堂设计程序之有序,都是让我这个新人如获至宝,半年下来,评课老师认为我的课非常有深度。可我自己非常惶恐,一是很多时候时候讲了很多,但学生根本就听不懂,教学成绩也没比别人高。特别是有一次,没带教案集我居然不能备课。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过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至于这些货物从哪里来?如何用?用了会有什么效果?它们将到哪里去?我一无所知,只有盲目的崇拜,几年之后我想我依然是搬运工。我做了一个现在看对我教书生涯至关重要的决定。把教案集送人,我要开始我自己的备课之路,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备课程序:第一步,先通读教材的整章内容,按照概念、习题类型、解决方法来逐一思考,自己先做一个课时分配,重难点的选择。第二步,对照教师参考书,反思自己的思考,学习为什么他们对概念那样分析?为什么他们要设计这些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他们确定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和我不一样?等等,一系列对比之后,我对书本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特别是“读一本书就是和一个大师在对话”的效果出来了。第三步,外扩。我找到我能找到的习题及相关高考题,一一加以解决,如果可归到已有的题型,就可以把它作为练习。如果不能归入,就把它作为新题型收录。第四步,把这些素材按照单元的课时安排,分配到各个课时教案中去,选好各部分的作业,一次就解决了一个章节的备课。第五步,分写每课时的教案。这样,几年之后,我自己开始感觉到有了很多自己的认识,开始发现大家说的很多东西不见得都是正确的、很多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当然,经常从专业杂志上去涉猎各种理论思考,这也是提高的重要途径。周围要是有高人及时指点那更是事半功倍。
备学生---课上学习过程:我们常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备学生?我至今也觉得很为难?我感觉学生首先是一个学习者也是知识的二次发现者,因此展示所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为学生考虑的。如:既然要归纳出一个概念,就需要把典型素材准备充分(至少3至5个素材)。要让学生学会用诗词来抒发感情,就要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或跟名家音视频学诵,或同学之间品评,直至体味至深,自然上口。其次,我们可以根据经验,猜测学生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过去做这个事情是怕学生影响课堂的流畅性,其实现在大可不必太上心。我们只需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机会和展示机会,我们就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脉络,针对性的来调整教学设计。第三,备学生关键是备出所学每部分内容的核心问题,围绕着他引领学生去思考、讨论、阐述、练习。第四,备学生要备老师自己的心态,你以什么状态进教室,学生就会以什么状态来学习。一个愉快、平和、友善、好奇、欣赏、豁达的状态,是多么的重要的。
备教法---师生活动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办法,只好拷贝老祖宗的话了。怎么教是由怎么来决定的。我们这些年来做了很多的荒唐事。比如对教材的态度,我们上班时提教材是蓝本,要吃透教材的每一句话,要挖井。后来中高考离教材越来越远,教学变成了习题教学,这时有一个说法“教材有影的就是要考的”。到课改了,教材的版本多了,各有特色,各有问题,专家提出用教材,一个老师要几套教材,学生的教材也就是个资源。结果几年下来,发现课改后的师生负担加重了。究其原因,其一,我认为用老的思想完全改造了新的教材,新教材只是被老教学工作者看成一本新的习题集。其二,学生每天不知自己所学的知识结构,不看教材,既没有预见性也没有知识的系统性,遇见理论性问题,没有思考的摹本供学习。我把这种现象称作”挑食”,其实不管吃玉米面还是吃白面,它的营养吸收好了都够用,而我们恰恰要不停的在食材中,四处挑拣,而不考虑如何把它做得香甜,让人们爱吃,而不顾食客的感受,疯狂用各种食材让大家强行下咽的做法,就是现在的教学主要问题。所以,我认为学习和教学还是以一本教材为主,辅以适当的内容添加,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结构。教学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理科教学习题化、文科教学理科化、音体美教学文化课化,这些都是抛开了学科特点的趋同化现象,既有应试的影响,也有我们教学管理者课堂评价简单化的责任,其实这也是一切都校本化的副作用。所以我们还是要有一些原则,让教学法多样化。但一些原则还是要有的,如:书上写清楚的一定要让学生看。所有的问题,学生必须先尝试解决后,教师再指点。要留给学生讨论和互相帮助的时间等等。不瞎说了。
总之,要备一节个令人满意的课绝不是一次努力就够了,他是人长期的实践、学习、反思的综合产物,在一个时期内,你不论如何下功夫,应该说水平是一样的,就像写文章,有人一挥而就就是美文,有人不停的修改,最终还是不知所云。当然,反复修改和磨好一节课都是人进步的捷径,不停的修改和打磨会让技术更加成熟,闲暇时的反思会让思想更加深刻,与学生的互动会使我们的课堂生成的更自然更丰富。

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开展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检察监督,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是当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扰,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民行检察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基层院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谈一些看法,与同仁商榷。
一、基层民行检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存在很多困难。
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但是人民检察院审查人民法院审判卷宗或进行调卷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由于法律没有规定检察机关在民事检察监督过程中的调查取证的职权,就使得现行法律规定的民事抗诉的力度受限,抗诉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延安市院向中院提出抗诉的一件案件,中院裁定由黄陵法院再审,该案在县院发了检察建议的情况下才审结。
人民法院将抗诉案件发回重审,弱化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降低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抗诉案件被发回重审,由原审法院另行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而原审法院却向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即其对等人民检察院的上级检察院)通知派员出席法庭。这种做法实际违背了司法制度的基本对等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及时纠正错误裁判。
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不利于抗诉活动的健康发展。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基层人民检察院无抗诉权。实际上,基层检察院是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联系最直接的检察机关,由于基层检察院大量接触实际工作,熟悉情况,对于同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情况较清楚,也便于调查取证,最易对民事诉讼进行及时有效地监督。在实践中,大量的民事申诉案件当事人直接到基层人民检察院去申诉。而对此基层人民检察却无抗诉权,只能建议或提请上级人民检察提出抗诉。这无疑加大了抗诉活动的成本。可见,我国关于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法律规定是原则的、有限的,检察机关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受到了限制。
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益诉讼,法理充足,法规缺位。
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但缺乏民事公诉的具体明确规定。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检察机关对提起公益诉讼工作作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立法不明确,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法院认识不一,法学界对此仍存在分歧,因此开展此项工作目前仍举步维艰。
人民法院的单方司法解释及内部规定对检察权进行限制的现象日趋增多。
如最高人民法院于底在重庆召开《全国审判监督工作座谈会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中要求:“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以调解方式审结的案件;涉及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的案件;执行和解的案件;原审案件当事人在原审裁判生效两年内无正当理由未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的案件;同一检察院提出过抗诉的案件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明确不适用抗诉程序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规定是违反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7条、第188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之规定的,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限制甚至剥夺。再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抗诉案件,由抗诉机关出席法庭的人员按照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宣读抗诉书,不参与庭审的其它诉讼活动…”等一些最高法院的规定也是对检察权的限制,可以说是严重违法,缺乏法理基础。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
客观地讲,破解民行检察长期以来路障重重的原因时,首先要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反思。检察机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现行立法上的局限性一样,都会削弱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效果:
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配备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民行工作起步较晚。由于历史原因,1991年民事诉讼法实行以后,民事检察工作才被重视起来。各级检察机关先后在检察业务中增加设立了民事检察部门,专门从事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加之这项工作与其它检察业务的关联性不大,与各业务部门横向联系较少,而且实事求是地讲,工作业绩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致使大家对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从而监督意识不强,观念上难更新,思想保守,对新的监督方式探索研究的少,没有开拓进取精神,使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缓慢。二是随着机构改革,以延安检察机关为例,13个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机构均被撤销,民行人员被充实到控申部门,名义上配备一名民行专干,实际上除宝塔区院外,其他十二个县院无一名真正从事民行专干。领导班子对民行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弱化,使民

对基层民行检察工作的分析与思考第2页

行检察工作走入低谷。出现有些县院民行工作几乎不能正常开展,全年工作为空白。三是由于民行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民行检察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极度不适应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临时凑数思想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工作没有积极性,执法意识不强。现有的民事行政检察队伍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着民行检察监督工作的开展。、
民行检察的工作重点定位不准。
检察机关的民行检察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违反法律的判决、裁定的抗诉,二是对民事行政审判法官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依法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行检察工作形式上的一手硬一手软,导致最终结果是被动地受制于人;在此局面下我们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查处上;对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者的惩处便是最好的监督。目前全国各检察机关民行部门人员配备少,且大量精力放在寻找抗诉案源、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支持监督起诉等工作上,以完成上级院下达的岗位目标评比任务,致使在查处法官职务犯罪工作上没有力度;后果是抗诉案件数量上升,改判却很少,检察建议发出不少,往往收效甚微;社会各界对监督的效果也不认同,难以达到社会所需要的监督效果
现行民事检察制度在立法上的局限性
1、现行立法的总则和分则的规定相互矛盾。在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诉讼检察的规定,总则和分则不相一致。总则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规定的范围十分宽泛。但是,在分则中,只规定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又十分狭窄。在这样前后矛盾的法律规定面前,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进退两难。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切违法行为都可以进行监督,但由于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任何一个法院都可以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理由,拒绝检察机关对抗诉以外任何形式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仅仅按照分则的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监督,放弃对民事审判活动的全面监督,有悖于总则规定的精神;然而,按照总则的规定实施全面监督,则没有分则的法律依据。同样,现行的《民法通则》第5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2条对于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实践中,对一方当事人不愿履行合同义务,以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为由请求撤销合同的案件,或者合同的签订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案件,法院都是以合同的签订系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作出合法有效的判决,如有一方不服判决、裁定来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却无法进入监督程序,因为,此类情形并未纳入《民事诉讼法》第179条之中。
2、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抗诉权过于狭窄。抗诉,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权和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完整的抗诉权是将法院全部的判决、裁定、调解都置于监督之下,检察机关对一审判决、裁定、调解和二审判决、裁定、调解都可以抗诉,而不论其是否生效。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权,并不是完整的抗诉权,而是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权。按照这样的规定,检察机关只能对二审判决、裁定和一审生效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凡是没有生效的判决、裁定,检察机关无权抗诉。这就是所谓的“事后监督”。同样,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民事调解也没有监督权,而法院做出的民事调解和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律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判决可以提出抗诉,那么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调解检察机关也应有权提出抗诉。实践中,法院主张民事调解工作,近几年,就我市两级法院每年民事案件调解率占40%左右,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是现行民事诉讼法却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此项权利。这些充分说明现行民事检察工作中的抗诉权过于狭窄,是不完整的抗诉权。
3、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职权过于狭窄。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职能既然是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进行监督,那么,就不应当仅仅享有抗诉权,仅仅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中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进行监督,而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总则的规定,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面监督。这种全面监督,不仅仅包括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也包括对起诉至判决、裁定、执行全部活动的监督,以及对重要的民事案件参与诉讼的权力和对涉及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益的案件的起诉权。这样的民事检察监督,才是完整的法律监督。然而,现行立法除了赋予检察机关所谓的“事后监督”的抗诉权以外,再没有任何其他的监督权力,检察机关在这样的立法面前,无法实施全面的法律监督职责。例如,今年一个基层院受理了一件当事人不服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作出的民事裁定,该裁定明显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但检察机关就是无法进入监督程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进一步完善立法,改变民行检察监督的被动局面。
在民事诉讼法分则中规定检察机关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程监督;通过立法途径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起诉权,把调解和执行纳入民行检察监督范围,将民事审判活动检察监督的范围进行拓宽和完善;赋予检察机关实施民事检察监督相应的权利,特别是对再审活动是否合法的监督权、纠正违法权、检察建议权。
加大措施,狠抓办案,提高民事行政检察案件质量。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质量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也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更是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得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因此,首先要从增强民行监督意识入手,充分认识民事行政检察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对错误裁判进行抗诉,平息民怨,对正确裁判进行息诉,化解矛盾,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职责。其次在审查案件中,要坚持“敢抗、抗准”和“公开、公正、合法”的办案原则,紧紧抓住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效率三个环节。坚持正确的审查方法,在办案中积极推行公开审查制度,制作了《民行申诉案件受案、立案告知书》,维护当事人的及时告知权利和义务,通过询问双方当事人,全面了解、查清案情,保证案件的正确办理。坚持把握好抗诉标准。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决定是否抗诉时,严格按照抗诉条件审查把关。应尽量减少周转环节,提高诉讼效率,提升案件质量,人民群众也才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检察机关也才能更有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第三,理顺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要明确办案质量是民行监督的前提,办案数量是保证民行监督效果的基础,要把办理民行抗诉案件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衡量民行检察工作量化指标,规定立办案件数量,以促进全市民行检察工作向前发展。
加强协调、理顺关系,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顺利开展酿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实现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但每改判一件案件,必然会影响到审判人员的形象和威信,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与法院的联系,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争取法院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民事行政检察的操作规程,使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使民行检察工作与审判工作既相互监督又互相配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人大监督,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主动向党委和人大汇报民行检察工作目标、工作部署和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办案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向党委和人大汇报,寻求党委、人大的领导和支持,使党委、人大成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的坚强后盾,从而使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的几点思考:

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检察机关在党的反腐败工作中担当着重要的使命,是打击腐败,惩治犯罪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基层检察机关自身也面临着如何抵制诱惑、拒腐防变,塑造一支“务实、为民、清廉”的检察官队伍的严峻任务,这给基层检察机关的纪检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党和国家纪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检察机关纪检工作责任重大,要求严格。做好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保证检察官为民、务实、清廉、公正、高效执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所在的陕西省略阳县人民检察院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纪检工作理念,拓展纪检工作思路,全院的队伍精神面貌得到了有效提高,现就进一步完善、做好纪检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检察院纪检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纪检工作是促进司法公正高效的需要。加强纪检工作是促进司法公正高效的需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正人需先正己。检察官如产生不廉洁行为,不仅会损害检察机关的公信力,而且会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支持。但不可否认,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检察官时常处于各种利益、关系的“风暴眼”上,要维护检察院的良好形象,使检察官严格依法行使职权,离开了纪检部门的有效监督,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将难以得到遏制,案件久拖不决、久拖不执,违法违纪事件将得不到查处,从而滋长一些检察官铤而走险,亵渎司法权威,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将难以实现。

(二)加强纪检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纪检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检察机关人才建设的出路在于职业化,就是让检察官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成为职业知识素质、职业观念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三者兼备的司法专业人才。纪检可以为检察官职业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在新时期加强纪检工作尤为重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帮助检察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教育他们执法如山、清廉如水、执法为民,始终保持权力在手、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从思想上筑牢防止权力滥用的铜墙铁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加强纪检工作是以制度管理检察院的需要。加强纪检工作是以制度管理检察院的需要。制度是检察机关各项管理有效运作的保证。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当中,各个环节各个角落都充满了制度规定。大到法律适用,小到一言一行,都要靠制度去规范、约束、运行。略阳县检察院近年积极探索创新“阳光型”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构筑检察人员廉洁从检的制度防线。制定了《略阳县人民检察院纪检工作若干规定》,对纪检部门的主要职责权限、监督检查方式、日常主要工作等作了较为规范的规定,使纪检部门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坚持和完善了各部门兼职纪检员制度,随时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使干警中存在的任何违法违纪苗头性问题都能够及时为纪检部门所掌握,从而将这些苗头性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制度的发展既是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窗口,又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制度建设,是文明进步程度和管理水平的反映,但是制度建设并不仅仅是制度设计和制定,重要的价值在于执行。有了好的制度,落实不了就形同虚设,设计和制定的再好也会前功尽弃。纪检工作是制度的“忠实卫士”,对不按制度办事者严格追究其责任,真正使制度发挥作用,形成由制度制约权力的良好局面。

二、做好检察院纪检工作的几点体会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范约束,强化内外监督等工作措施和手段,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在筑牢广大干警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增强反腐败和抵制不正之风的免疫力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惩治检察队伍中的腐败分子,遏制腐败现象是笔者在略阳县检察院从事检察机关纪检工作以来的切身体会。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对检察业务部门的纪律监督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作为法律监督工作的具体落实者,自身本应清正廉洁,公平公正执法用权的模范,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中滥用职权,以案谋私,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等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因此,纪检部门要重点监督检察人员在工作中所实施的行为是否严格依法,秉公执法,是否廉洁执法守法,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赃卖法,是否有欺压群众、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略阳县检察院纪检部门在院党组的统一部署下,建立了自侦案件的回访制度,每年都对自侦案件进行抽查、回访,除纪检部门组织抽查外,自侦部门也自行组织回访,并专门邀请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大代表和人民监督员对检察院邀

对基层检察院纪检工作的几点思考第2页

请人大代表参加案件抽查和回访活动,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工作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自侦部门创新建立反贪案件取保候审问询制度。对反贪部门侦查的案件,办案人员根据规定提出给予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由检察长对取保候审案件的保证人就办案过程中办案人员是否廉洁进行问询。非羁押型刑事强制措施的规范使用对保证检察机关依法办案,肃清社会不正之风,预防侦查队伍廉洁自律方面出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检察机关纪检部门应当对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毫不手软、持之以恒地严肃查处,坚决彻底地清除检察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对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也要按照有关纪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人,处理一人,绝不姑息迁就。认真对待每一件投诉,凡经查实属于投诉失实的及时为有关人员澄清是非,并做好投诉人的工作;凡经查实属于投诉属实的,依照规定严肃处理。不能寄希望于问题不暴露,而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同时,要坚决支持保护刑事活动中的合法行为,对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检察官要予以保护,对那些诬告检察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三)加大对干警的廉政教育力度

要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政治学习的有利时机,把运用先进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与运用反面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把依靠各级组织进行灌输教育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把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增强教育效果。利用先进典型进行正面教育,强化廉洁意识增强自律能力。今年,略阳县院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对干警,特别是年轻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

三、做好纪检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检察工作与纪检工作的关系

检察工作是人民检察院的基本工作,也是检察院各项工作的重心。做好检察工作离不开纪律的保障。实践证明,如果在抓检察工作的同时,忽视了纪律教育,检察工作就容易出问题。因此,我们在大力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纪检工作,花大力气抓好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要用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作风保障,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正确处理教育查处与爱护干部的关系

纪检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对违法违纪干警进行教育查处,教育查处工作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一些干警对纪检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是“自己人在整自己人”,有意与自己过不去。对此,一方面广大检察干警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到纪检部门的教育处理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另一方面,检察纪检干部也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干警”原则,将纪检工作融入到为干警办实事中去,让干警切实体会到组织的关心。笔者所在的略阳县院近年来不断通过转变观念,发扬民主,将原来被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为主动了解干警真实的思想政治需求,关心干警身边的实际问题,互动平等的交流拉近了纪检工作和干警的距离,保持了队伍的战斗力。广大干警切身感受到纪检和自己息息相关,认识到关心纪检工作也就是关心自身。同时纪检干部要切实履行职责,大胆管理,严格要求,经常对干警思想上的偏差进行纠正,对行为上的失范进行批评,未雨绸缪,防范未然,确保单位不出问题,确保干部不出问题。

(三)正确处理检察院纪检部门与检察院其他部门的关系

检察机关纪检部门与检察机关其他部门的教育工作广泛交叉和重叠,有着十分密切的协作关系。检察机关纪检部门协助、会同院党组和政工部门经常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近年来略阳县检察院纪检部门会同政工科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一是针对我院40岁以下年龄检察人员超过全院人数60%的实际,围绕“年青人员思想动态”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年青检察人员的思想动态,针对年青人最关心的问题、最困惑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沟通引导;二是对新招录人员加强指导,在新招录人员参加全市检察机关初任公务员培训期间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发挥了较强的凝聚力,成为培训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重点定期召开主题座谈会,例如院党组与副科级座谈会、院党组与军转干部座谈会、院党组与新招录人员座谈会等,发扬民主,用座谈的形式收集党员干部对纪检工作的要求和意见,院党组认真提取意见和问题,“有的放矢”的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和教育方法,使得纪检工作发挥了有效作用,解决了现实问题,不走过场。

对区基层团组织信息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对区基层团组织信息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年是共青团××区第十届委员会的届首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共青团的信息工作,团区委办公室对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份,收回份,问卷回收率达。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最新的数据,对当前全区基层团组织信息工作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一、自然情况
⒈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在调查的人中,全部是大专(含在职)及其以上学历,其中大学(含在职)学历的为,研究生(含在职)学历的为。在年龄结构方面,岁以下的高达,其中还有的同志年龄在岁以下。
⒉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畅通,信息工作者上报信息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年,团区委办公室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对信息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每月月初向全区二级团组织下发当月团内信息报送要点,增强了各单位信息员的政治敏感性和报送信息的针对性;做到《团内信息》每周刊发一期,确保各二级团组织信息员及时了解全区各级团组织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保证了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的畅通。目前,以上的信息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团内信息》;及时对基层信息进行编辑,尽可能多的采用基层上报的信息,做到当天信息当天编辑、当天上报。对于个别内容不够详实的信息,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核实。××年,全区二级团组织共上报信息篇,我们采用了篇,采用率达到了。这不仅是对基层信息员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激发了大家上报信息的积极性。
⒊信息员工作态度端正,《团内信息》刊物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调查过程中,的信息员表示对《团内信息》最感兴趣的是“看看其他单位共青团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的信息员有意识的通过阅读《团内信息》来促进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信息写作水平;回答“仅看看自己上报的信息是否在当期《团内信息》上刊登”的仅有。这说明目前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团内信息》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扩大横向交流、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服务党政领导决策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⒈信息员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的学习层次较高,但大多属于兼职性质。此外,由于信息员所在单位的性质不同,信息员分管工作也有差异,团区委在信息写作方面的培训力度相对较弱,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信息员上报信息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内容不够准确,文字不够精炼,格式不够规范,重点不够突出。另外,在信息写作中还存(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的现象。
⒉信息传输网络还不健全,信息时效性难以保证。目前,在全区家二级团组织中,能够在办公室上互联网的仅占到了,还有二成的信息员没有条件在自己的部室上互联网。在上报信息时,能够使用互联网或××区委、区政府内网上报信息的仅占到,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通过传真或文件交换过来的纸制信息。有时基层开展活动后,信息在一个星期后才能传到团区委。这不仅不利于团区委对信息进行编辑和修改,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时效性。
⒊《团内信息》栏目设置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团内信息》刊物自××年以来常设“工作动态”、“简讯”、“一句话信息”三个固定栏目,并根据工作需要和特定时期、特定事件增设“党政论团”、“青年文明号采风”等临时栏目。现在看来,刊物栏目的设置已显得较为单一:对国际、国内时事要闻的宣传力度较弱;对其他省市、其他区县共青团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关注程度不强;在共青团如何围绕××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方面,我们的宣传力度也是不够的。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团内信息》刊物的栏目设置进行创新。另外,《团内信息》目前还仅仅通过纸质形式印发,不能采用基层团组织上报的会议或活动类的照片,这也使得《团内信息》的直观性大打折扣。
三、今后的设想
⒈不断加大信息写作培训工作力度。作为××区团组织的领导部门,××团区委在对全区各级团组织,特别是二级团组织的信息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们在强化团区委专职信息员文字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前提下,将加大对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信息写作的培训工作力度,为大家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邀请共青团信息工作的专家、区委和团市委信息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为大家授课。团区委办公室也将对信息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并形成文字材料与大家交流。另外,我们将不定期地组织全区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的负责同志与大家座谈,对信息工作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全面提高共青团信息工作的水平。培训工作计划半年举办一次。
⒉不断创新信息工作的新载体。团区委网站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是团区委机关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新形势给共青团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团区委信息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站这个宣传媒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中央、市区主要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详细介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大力推广其他省市、其他区县共青团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网上论坛,围绕全区党政中心工作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为全区团员青年搭建谏言献策、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为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团区委的会议通知、重要文件、《团内信息》等刊物除印发纸质信息外,还将在团区委网站上发布电子版材料,以便于各基层团组织浏览和查询。全区各二级团组织信息员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政府内网的优势,通过网络上报信息、会议或活动图片及其它相关材料。重大信息应在在小时之内上报,一般信息也要在活动开展后日内上报。如在周五或周末开展活动,务必于下个周一上午:前上报,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⒊逐步强化外宣工作。××年,全区各级团组织的信息员报送信息的积极性非常强,××团区委的信息工作在全市共青团系统信息工作中也名列前茅。成绩的取得是团区委书记班子关怀的结果,也是全区信息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还应看到,在对外宣传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阶段,团区委初步计划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全市主要报社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区委宣传部许可的前提下,邀请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区团组织组织的特色活动,逐步强化××共青团系统的信息外宣工作,进一步增强××共青团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打造××共青团工作的品牌,为优化××区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