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 导航 > 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思考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思考。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也许"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思考"就是你要找的,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思考

我国的人口数量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人口众多给国家的发展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自然环境的索取、对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均大大超出了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支出,使我国处于较贫穷落后的国家之列,再者,国民素质总体水平还与中等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制约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建设,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成为了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建设难题的必要措施。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70年代开始执行,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不懈努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有些地区和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中还残存着封建式的婚育观念,违反计生政策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因为我国教育工作的偏颇,对青少年和刚成年人群的婚育知识教育较少,导致这些人不知、不懂计划生育,发生了未婚生育、不够法定年龄结婚等事件,这些都成为了计生工作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计划生育工作应该做到基层群众的心里,得到基层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是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提高人们思想意识、法律意识,转变人们生育观念,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最佳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基层宣传阵地,提升基层计生工作宣传员的工作能力,强化“为民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指导,是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高效实效开展的有力保障。

当前时期,各级组织为促进婚育新风走进千家万户,提升群众执行计生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违法违规事件,需要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打好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全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

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宣传工作是关键。首先要建立基层宣传阵地。可以根据基层班、站、队、组的规模建立宣传角、宣教室、宣传廊等不同形式的宣传阵地,为基层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其次要丰富宣传材料(此项工作需要资金的投入)。宣传材料要力戒单调枯燥(比如只是单纯的宣传政策法规或计生工作报刊等),应力求多元化,精美时尚,更新快捷,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文字、图片、音像制品等资料一应俱全,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知识需求,吸引群众的眼球,增强群众的学习兴趣。再次要经常性的开展文体活动。除却重大计生工作纪念日例行活动外,基层单位可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或群众的要求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既可丰富群众的生活又能达到宣传的目的。最后要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发挥网络、电视等应用媒介的作用,定时播映人文科教节目,扩大受教育人员的范围和层次。

二、加强培训,提升基层计生宣传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基层计生宣传员是工作在计生工作战线最前沿的尖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计生工作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把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也纳入培训人员之列,增强基层干部对计生工作的认知感,得到他们的支持,也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关键。一是随时性学习。可以利用计生工作例会、生产经营分析会、随时见面时和正常办公时等各种时间向基层干部、宣传员传达上级工作指示精神和办事程序等业务知识。二是定期业务培训。固定时间集中学习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员工福利待遇政策、计生工作程序和各级会议文件精神等。三是学习内容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法律、制度规定等知识,可增加理想信念、生活服务、养生保健、扶老育儿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四是多渠道培训。可以采取发放学习材料和宣传品、网络课堂、考试考评、岗位竞争、与外交流、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

三、加强服务,推进“惠民工程”建设,促进计生工作良性开展。

很多人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只是管“生孩子”的事,没有其他的作用。其实,计划生育工作除却管理、监督职责以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民服务。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中,服务工作所占的比重最大。只有让群众享受到实惠,才能引导他们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主动地参与计生工作的管理。因此要加强“为民、惠民工程”建设。

全方位服务。在员工群众“婚、生、老、病、难”等时期上门看望慰问和给予帮扶服务。特殊时期服务。开展上门服务:婚前须知服务、新婚避孕服务、孕期保健服务、哺乳期避孕措施推荐、节育措施推荐、节育措施变更服务等,服务要到位,要容情于实际工作中,让员工群众满意。因地制宜服务。基层计生工作人员还要结合单位或部门的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送计生药具到班站、到人手;特殊人员访视服务(对离异员工、单亲家庭、休长假员工等人进行访视);聊天服务(随意性与人聊天以了解员工的心声、缓解他们的压力、安抚他们紧张焦躁心理等);站队生活服务(如倡导并参与班站环境的绿化美化,协助食堂工作人员做餐饮准备工作等);开展工余活动,可因地制宜组织竞技比赛、知识竞赛等,充实基层员工的生活,让他们感受计生工作

对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思考第2页

的意义。

四、加强指导,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设。

上级计生工作主管部门对基层计生工作的指导非常重要,关系到基层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上级计生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网络,随时掌握最新的基层工作动态,及时把最新的工作要求和精神传达到基层,便于基层开展或调整工作步调;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激发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实施基层工作日制,深入基层站队,与基层员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办公,协助解决基层工作难题,指导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作法与体会


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作法与体会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我区的流动人口也随之快速增长,今年,我区流动人口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综合节育率%。
流动人口的到来为我区的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流动人口流动性强,就业广泛,居住分散,成分复杂,且处于生育高峰期人群所占比例较大,这些特点为我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冲击,如何管住、管活、管好流动人口的生活、生育问题,已成为市场经济下计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面对严峻的挑战,区委、政府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以下工作原则和思路:一是按中央“因势利导、宏观控制,加强管理、兴利除弊”的方针来指导我区流动人口的各项工作;二是客观评价流动人口的作用和影响,既要正视其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加强管理,又要充分看到对发展本地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资源和财富;三是党委、政府牵头,围绕地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将流动人口各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整体规划,通盘考虑,扎扎实实,力争形成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和采取必要的综合治理机制和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五是正确处理好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和户籍人口工作的关系,两者要等量齐观,齐抓共管。多年来,我们遵循以上原则和思路,在区领导的重视和市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联系实际,扎实工作,初步在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上探索出了一条以法规、规章为依据,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手段,以宣传服务为特色,以综合治理为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制约机制,实施齐抓共管。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计生、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等有关部门和重要单位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各部门结合实际,均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同时,建立共管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都要召开共管工作会议,签订责任书。各街道办事处相应成立了由办事处计生办、派出所、工商、劳动、卫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从上至下形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网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大格局的逐步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管理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区政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并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定时检查考核、通报,年终严格按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奖惩兑现。在公安、工商、劳动等相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工作中,年初各主管部门对本系统就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情况进行专项部署,各部门在办理《暂住证》、《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时,都必须查验原籍地签发的《婚育证明》,对无《婚育证明》的限期补办。各共管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层层落实责任制,责任到人。建立了镇、办事处牵头,计生部门业务指导,以镇、办事处“属地”管理为主,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新机制。
坚持“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原则。我们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科学管理与服务,将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社区,建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的工作模式。使流动人口和本地育龄群众在宣传培训、生殖保健、药具发放、咨询、就业服务等工作上一视同仁,享有“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等一系列同等的计生优质服务,让他们在异地有“家”的感觉,社区居委会随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以及生活、工作情况,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同等的优质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婚育观念的转变及生殖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严把“发证”、“验证”关。建立《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查验登记和办理制度。凡是外出人员必须到原籍地办理《婚育证明》,现居住地把好“验证”关,将其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管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档案,严格流出关和流入关。对无婚育证、身份证、暂住证的“三无”人员实行重点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反馈信息。利用国家建立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不断提高交换平台的使用率,提高信息交换质量和反馈率,加强日常检查、指导、通报和督促,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使信息交换平台在双向管理服务中发挥出了应有的积极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管理
基础管理制度健全之后,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就要看抓落实;抓落实的关键在于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为此,我们在经过对本地区外来人口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后,决定按居住、经营、从业三大块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
1、以现居住地为主,将服务对象分类进行管理。
首先镇、办事处通过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详细统计,建立登记卡,摸清底数。一是摸清生育、节育措施;二是摸清流动人口服务需求。然后将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与服务,突出重点管理服务对象,着力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将服务对象分为六类:1.对初婚或已生育过子女但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作为重点管理服务对象,纳入日常管理;2.对已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或单身流入的育龄人群进行非重点管理;3.对未婚男女流动人口作为一般登记、验证对象跟踪管理;4.对在此购房或有固定收入的按常住人口管理;5.对租房无固定收入的夫妇重点监控其生育史、避孕史;6.将其他流动人口作为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随访服务对象。其次,在流动人口居住较多的村、居发放自制的《流动人口服务证》。最后将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以45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为重点人群;2.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为重点环节;3.以流动人口聚居地为重点地段。在管理上坚持“三关”:即流出人口发证关、流入人口验证关、避孕节育跟踪服务关。2、以经营地为主,落实对市场、门店的管理。为了落实对市场的管理,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首先是由镇、办事处与市场主办单位签订计生责任书,镇、办事处计生办负责对单位计生工作进行经常性指导与检查;二是指导市场主办单位推行责任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层级管理。(具体做法是:首先市场主办单位与市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市场负责人与外来人口签订合同书,明确计生义务。其次市场主办单位设一名计生干部,负责对市场和其它下属企业的日常管理与指导;第三严格查验、督办《婚育证明》,市场在为外来人口办理执照和提供摊位时,严格把关,查验《婚育证明》、签订育龄妇女计生责任书。对未持证者,发放限期办理《婚育证明》通知书;第四市场对成年育龄人员登记造册、建卡;第五采取集中组织或分别督促的办法,让市场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孕情检查。经过层层抓落实,使各市场的外来人口计生工作落到了实处。
3、以用工单位为主,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
我区各市、区属单位,招用着大量的外地工,我们本着“谁用工、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与流动人口形成雇用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全面负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并实行法人负责制。镇、办事处分别与这些单位签订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并把工作纳入计划生育年终考核中,使他们把外地工视同本地工一样管理,做好查验、督办《婚育证明》、孕情检查及政策法规宣传服务工作。
三、优化宣传服务,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我们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中,把教育人、服务人提高到重要位置,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了颇具人性化色彩和内涵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制,做到“四个到位”,实现管理、宣传、服务相统一。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认真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知识。特别是对“一法四规”的宣传,我们重点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声势浩大、广泛持久的宣传活动。开展“三下乡”活动,进村入户,利用张贴宣传画、开通广播、展出板报、散发传单、刷写标语等宣传手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二是“三生”服务到位。开展“四上门”服务:即送政策温暖上门、送婚育知识上门、送节育技术服务上门、送避孕药具上门。三是优质服务到位。建立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访查制度。在驻区、区属各大医院设置了计生服务科室,在街道开设社区医疗服务诊所(中心),在各居委会设立了避孕药具专柜,在区计生服务中心集中技术力量,创造良好的技术服务条件,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组织医疗卫生单位,进村入户查环、查孕、查病、咨询,开展义诊服务活动。镇、办事处计生办每季度组织一次辖区内流入的已婚育龄到社区医疗服务站或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查环、查孕、查病。四是自我服务到位。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集贸市场和单位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吸收流动人口为协会会员,实行自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四、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多种服务途径,拓展服务领域,推进优质服务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仅要管理也要提供服务,在管理的同时,真心诚意地为广大外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提高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才能“治本”,才能长治久安。为了最大范围地服务流动人口和确保服务的质量,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一厅式服务。为满足外来育龄群众在务工经商的生活、就业等方面需求,我区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机会、宣传培训、避孕药具发放、生殖保健、咨询服务等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综合、系列服务,实现了一体化服务。具体措施为:1、制定工作人员职责。为流动人口建卡立档,每年组织流动人口妇女享受免费查环、查孕、查病至少一次,无偿提供避孕药具服务、生殖健康保健服务。2、对失业、下岗人员、流动人口郑重做出服务承诺;3、建立失业、下岗人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登记卡,实行信息化管理。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失业、下岗人员、流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人口创业或再就业。二是不断推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
改善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技术服务软硬件条件,为开展优质服务打基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立档建卡工作,以流动育龄群众为重点,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人员实行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努力做好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婚前咨询、孕期保健、产前诊断、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妇女病防治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全程服务。
三是落实孕情保健检查工作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止外来人口超生超怀。首先我们将组织网络优势与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设备优势相结合,组织辖区内外来已婚育龄妇女每季度进行一次孕情检查,避免流动人口非意愿妊娠,及时发现救治患病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二是不断充实和完善孕检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孕检工作中,将孕检工作变成了以保健检查为主,同时融避孕节育健康咨询、发放药具、法规宣传和情感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以融洽双方关系;三是采取多种手段督促漏检者补检,如利用计划生育服务车深入社区进行孕情检查,确保孕检工作得以有序高效运作,孕检率逐年提高。
四是丰富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为使她们对避孕知识有更深的了解,社区居委会利用计生书籍、VCD光碟等进行宣传,还对当年采取上环、取环、节育、人流手术及产后42天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随访,并送去慰问品、药具、宣传册,向她们宣传避孕知识以及产后的注意事项。社区“流动人口之家”还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生育、生殖、保健等各项优质服务,为流动人口捉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使其真正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居民待遇”,从而为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体会
多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将工作真正抓好、抓落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关键。即地区党政一把手必须对流动人口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对工作实行“三统一”:即统一领导决策、统一计划行动、统一检查考核。
2、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寓管理与服务之中。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服务促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3、现行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原则、办法是基本符合工作实际的,要取得实效关键是在抓依法管理、抓科学决策、抓工作落实。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落实管理的机构、人员和投入。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服务工作要更上一层楼必须实现与流出地管理部门更加密切的配合。现行双向管理的工作机制、方式、内容和保障措施还须调研、充实、完善。
5、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是做好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治本之策。我地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外来流动人口给予了比较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他们不仅是管理对象,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资源、是财富、是市场。因此,我们在依法管理的同时,不断创造条件为其服务,建立了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的机制,使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享优质服务,共建第二美好家园,从而打动了人心、融洽了关系,取得社会管理效益和地区经济效益的双赢。



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文章标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
我国人口发展局面复杂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朱玉、刘奕湛)新华社22日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风险主要表现在六方面:一是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政策内生育水平明显上升。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子女已进入婚育期,形成人口出生的小高峰。同时,享受“双独”和部分“单独”政策的第一代近1亿独生子女也已进入婚育期,这种“双峰叠加”的局面将持续十几年。三是由于多年来低生育水平相对稳定,部分领导同志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加之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认识不够统一,利益调整统筹不够,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四是基层基础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基层工作薄弱、管理手段弱化、经费严重不足、机构队伍不稳定,导致工作滑坡,超生现象比较严重。五是特殊人群超生在城乡同时抬头。流动人口超生占违法生育总量的比例较大,党员干部和名人、富人超生虽数量不大,但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六是对生育政策的炒作造成一定程度思想混乱。社会上出现所谓“放开二胎”的传闻,引起群众的误解和部分基层同志的疑惑,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我国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吴晶、刘奕湛)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人口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说,快速老龄化将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在广大农村,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流向城市,多数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此次颁发的决定指出,要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决定说,农村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政府、集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父母,按规定提供适当补助。对军烈属、鳏寡及其他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按规定给予养老救助。决定要求,城市要逐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知识和经验密集型服务业,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在城市规划中的比重等。此外,决定还提出,要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积极探索和实施“爱心护理”等工程。探索建立老年服务志愿者、照料储蓄、长期护理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制度。大力弘扬子女赡养、家庭养老和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违法生育要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或予以公开揭露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朱玉、周婷玉)“严肃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凡违法生育的,一律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予以公开揭露;是党员、干部的,依纪依法从严惩处。”这是22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明确要求。此外,为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决定还提出以下要求: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管理制度,适时修订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二是坚持执法为民,实行政务公开,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三是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违纪违法行政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据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历史。但是,由于部分法律法规适应不了形势发展变化的需求,一些地方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新华社北京1月22日

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电(记者周婷玉、吴晶)新华社22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而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生育水平还比较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严重;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外出务工经商人口规模庞大并在未来20年内有持续增加趋势,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又不健全,管理与服务措施滞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2000万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同样令人堪忧。“做好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农村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任务和重要前提。”这位负责人说,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优势,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和“生育关怀行动”,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及家庭保健等服务,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育文明、生殖健康、生态良好”的发展新路。决定也明确,要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以内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朱玉、刘奕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22日发布。决定指出,“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左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我国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将总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力资源充裕、财富积累水平较高的有利时期。决定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时期。决定强调,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决定提出,要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把人口和计生工作纳入中央重大事项督察范围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周婷玉、吴晶)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中央重大事项督察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要将本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向中央作专题报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两次组织对各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督察,推动各地切实把中央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此次颁发的决定要求,建立健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部署重要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将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人口发展评估体系,完善人口发展和人口安全预警制度,监控人口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另外,决定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党政领导、责任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我国各级财政将增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周婷玉、魏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22日发布。决定要求,“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要逐年增加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的投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考虑到“十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基数小、欠账多,法定性、政策性支出缺口较大。因此决定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为确保“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决定还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人均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在“十五”期末人均1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22元,继续安排“十五”期间已将社会抚养费、乡(镇)统筹费纳入财政预算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支出人均8元,届时,各级财政投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达到人均30元。同时还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向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建立基金、开发险种等方式,吸引国内外资金。“十一五”时期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入新阶段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吴晶、刘奕湛)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以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阶段;二是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三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阶段。决定的颁布,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位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一些复杂局面。今后十几年,人口惯性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高,出生人口性别比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贫困人口结构趋于多元。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决定提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既要坚持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内涵和途径。决定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来源于免费网,欢迎阅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心得体会。

对基层稽查工作的思考


县市局稽查工作目前面临网点和业务种类多,但配备的稽查人员偏紧的状况,稽查任务相当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范围内做好稽查工作,提高稽查效率,是值得稽查人员共同思考和探讨的话题。从事稽查工作近三年,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突出重点开展稽查工作。

稽查工作涵盖储汇业务的各个环节,如果稽查项目的内容面面俱到,势必在稽查时间、稽查力量以及稽查效率等方面直接受到影响,什么项目都查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项目都没怎么查。所以储汇稽查工作最重要的是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储汇资金风险,抓住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业务开展稽查工作,才能查得深、查得细,才能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才能起到稽查应有的效果。

二、多种手段开展稽查工作。

在全国储汇业务的已发案例上分析,随着这几年储汇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从业人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快,而且通常对电脑及网络等设备的运用比较熟悉,所以近年来发生的储汇资金案件在作案手法上有隐敝化的趋势,在作案手段上有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稽查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在稽查手段上要采取现场稽查和电子稽查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运用电子化稽查系统、集中监控等先进设备有效地开展稽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线索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储汇资金的安全与完整。

三、以人为本开展稽查工作。

内控的各项制度说到底还是为了防止内部从业人员作案的问题,从内控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储汇从业人员都是防范和被防范的对象,也包括稽查员本身。所以要特别重视从业人员的思想动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稽查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将“人”这个因素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有时候稽查工作要跳出狭义上的“稽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稽查工作的时候多留点时间和营业员、支局长甚至投递员沟通,在交谈中及时发现储汇从业人员近期的思想动态和家庭状况,可以及早发现风险隐患的存在并采取措施,力争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要做好储汇稽查工作牵涉到各方面的原因,基层稽查员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要有所作为就要在稽查内容上突出重点,在稽查方法和方式上采取多种手段,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沟通,发现稽查线索并深入检查。这样稽查工作才能真正地掌握主动,及早发现风险隐患,为储汇业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


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文章标题: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往主要依靠行政制约手段来抓计划生育的做法已不合适宜。因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机制,依靠法治来抓好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一、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是新的工作形势所需
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流向、价值取向、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计划生育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流动人口、下岗、离岗、“口袋户”、“空挂户”等人员大量增加,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二是在经济转轨期,人们婚育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婚生育、离异再婚、早婚早育等人数增多,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弱化,计划外生育控制乏力;三是人口反弹压力大,从现在的低生育水平成就取得的方式上讲,主要是靠行政干预实现的,在取得的低生育水平的背后,蕴藏着旺盛的“生”机,积蓄着顽强的“反弹”势能;四是由于现实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社会心理浮躁,部分育龄群众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不公,对计生工作抵触情绪大,极易导致群体围攻和恶性案件,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工作难度加大。计划生育干部畏难情绪抬头。要改变这种局面,最佳选择只能是依法管理,依法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二、实施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现实条件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实施,为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于2002年9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又一里程碑,它标志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又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迈进了文章版权归第1作者所有!一步。根据宪法制定并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使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意志,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家强制力将保证它的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等等,这对公民的生育行为具有导向、引路的指导作用,示范、警醒的教育作用,规范、惩戒的强制作用,从而保障基本国策的实施。
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为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增添了支撑力。一是国务院先后颁发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三部行政法规,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配套施行,这将促进全面贯彻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二是《母婴保健法》、《婚姻法》、《劳动法》、《收养法》等都有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规定。如《母婴保健法》规定:“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劳动法》规定晚婚晚育者增加假期。《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收养法》为保证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顺利实施,防止一些人利用收养行为,违反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引发人口管理失控现象,明确规定,严格限制收养子女的数量,无论是单身收养,还是夫妻共同收养,一般只限一名子女。这些规定为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三、坚持“三个必须”,依法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一,必须努力提高国策队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开始全面进入依法优质服务的新阶段,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框架已建立起来,新形势、新任务对计生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快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根本转变,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当前,计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我们所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有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上、文化层次上、工作方法上的不适应,因此每一位从事计生工作的同志都必须提高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成为执法、守法、护法的模范。
第二,必须大胆创新,建立新机制。一是狠抓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一直是计划生育管理的薄弱环节,而信息传递机制不畅是流动人口管理乏力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切实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资料归档制度、流出地与流入地联系制度等,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力度。二是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强化困难群体管理。困难群体是由于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等原因而产生的,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强化困难群体的计划生育管理必须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通过社会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避免重蹈“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覆辙。
第三,必须坚持“治权”与“履行职责”并举,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违法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执法、文明执法、按法定程序办事的观念,把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贯彻到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越位,不错位。与此同时,也要强化职责意识,把履行职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

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责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防止产生松劲和畏难情绪,防止缺位和不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各级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目的在于改变单纯以行政制约和事后处罚为主要手段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局面,加强对生育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因此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花大气力做好各项经常性工作,加强对育龄夫妇的指导、管理、服务,按照法律的要求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理解和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规定,规范自身的生育行为。



《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
谈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增强的影响,我国洪涝情势严峻。城市洪涝灾害危害大、影响面广,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洪涝工程建设滞后、排水能力不足、应急处置薄弱等问题愈发凸显,多数城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威胁和侵害。据统计,2007年至2015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本文以相关调研为基础,对如何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城市堤防2.8万多千米,保护区域8.8万多平方千米;已建城市排水管道总长51.1万多千米,其中雨水管道总长约19.2万千米,雨污合流管道约10.8万千米,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保障城市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规定,城市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大于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0年;大于50万人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150年;大于20万人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60~100年;小于等于20万人的一般城镇,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50年。但我国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发展并不平衡,目前只有300多座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有防洪任务城市总数的50%,其中全国重点防洪城市31个,有10个达标,占32%;全国重要防洪城市54个,有16个达标,占30%。尽管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比1978年增加了26倍,但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仍不足,绝大多数不足1年一遇。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我国现行水管理体制下,通常情况城市建成区内的排水、内涝治理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流域和区域的防洪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只是在部分实施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由水务部门对防洪排涝进行统一管理,对排水设施、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等统筹规划。因此,当前各地城市防洪排涝的管理体制是有差异的,城建部门和水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情况都存在。据统计,全国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有370座城市城区防洪由水务(水利)部门负责,103座由城建部门负责,152座由水务(水利)和城建部门共同管理,另有少数城市由其他部门管理或未明确管理部门。

由于防洪排涝工作的系统性和应急性特征,各城市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部门统筹和协作,而且充分发挥好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体系的统筹协调作用,以促进防洪排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由于大多数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普遍不足,部分城市出现了“逢雨必淹”的现象,许多城市一到汛期就面临巨大的防洪排涝压力。面对日益突出的城市洪涝问题,需要对当前城市防洪排涝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出深层次原因。

(一)相关规划设计理念有缺陷,城市排水标准较低

一是按设计排水标准设置城市排水管网,而超过标准的地表径流缺乏管理。城市一遇暴雨,排水管网盛不下的地表径流顺着城市各环路汇流到低洼的立交桥下,没有其他去处。城市规划建设切断了自然状态下天然排水河网,设计了滞洪池,却缺乏排水通道,或排水通道狭窄、排水沟与河湖流域水系联结不畅通,加之城市道路竖向布置不当,加剧了城市洪涝风险。

二是城市排水标准较低。目前我国各地城市排水标准普遍偏低。70%以上的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90%以上老城区的排涝能力甚至比规范规定下限还要低。

(二)相关设施建设和排水通道治理亟待加强,排水系统整体效率有待提高

一是城市边缘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分散建设,排水沟渠、管网、泵站等未按规划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并存在基础设施项目截断、破坏排水管网的现象,产生排水管道断头,降低排水系统使用效率。

二是城市郊区的中小河道因城市的扩张由原乡间排水沟渠转变为城市排水和行洪通道,但由于治理不足、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导致淤积、人为占用等现象突出,排水和行洪能力差,在高强度降雨时排洪不畅,行洪安全受到极大影响。

(三)城市洪涝的疏导和调蓄空间不足,雨洪控制和利用工作滞后

一是城市建设区的扩大导致洪峰流量增大,但作为防洪排涝体系重要一环的蓄滞洪区由于用地紧张无法落实。城区内排水与滞涝设施不配套,或缺乏城市河湖滞蓄涝水,每遇高强度降雨,积水汇集于低洼地带。

二是雨洪控制和利用措施严重滞后。作为防洪排涝的一项重要措施,城市雨洪控制和利用提出很早,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所建工程大部分停留在示范性质,未形成大规模利用。

(四)城市防洪排涝精细化管理严重滞后

一是预警、应急处置和调度管理有待完善。洪涝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决策支撑水平尚需提高,河湖调度部门与道路排水部门在人员对接、预案对接、信息对接、措施对接上仍需要改善,河湖防洪抢险与排水部门抢险工作的结合应更紧密。

二是对城市洪涝风险进行综合预防与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防洪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需要加强,对洪水风险的科学规避和管控措施滞后,对城市洪水损失和风险的分担机制缺乏。很多情况下,虽然有预警,但没有硬性措施去落实,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和社会公众,引导和约束的机制欠缺,不少基层单位防汛排水责任难落实,居民应急防护和自救的体系薄弱。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至少包括三大方面:一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排水系统设计缺陷。我国城市开始大规模管道排水系统建设时,多沿用前苏联的模式和标准,但我国降雨不均且夏季多暴雨的气候环境与莫斯科高寒少雨且降水相对均衡的气候特征相差甚大,导致排水设计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二是由于城市发展挤压了城市洪涝疏导和调蓄的空间。城市建设区不断扩大,地面不透水面积比例越来越高,深刻改变了城市地面的水文特性,径流总量增大,洪峰时间提前;由于城市用地紧张,部分低洼地甚至河道被填平占用,蓄滞洪区建设也难以实施。三是由于重视程度不足造成雨洪控制和利用的措施仍较为滞后。很多严重缺水城市,一方面利用远距离调水、开采应急备用水源等手段千方百计保障水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却将宝贵的城市雨洪水流走,并造成内涝压力难以缓解。

促进防洪排涝工作的对策措施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多,需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建设和管理之间更好的互动和协调,也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予以解决。

一是建立自然状态下天然排水河网,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并加大排水系统升级改造。树立新的城市大排水设计理念,城市规划建设应当要建立自然状态下天然排水河网,畅通与区域外江河湖泊水系的排水通道,管理好排水系统之外的地表径流,让其流入江河湖泊以及规划的城市蓄滞洪区,注重研究排水走向问题,排水管线不能一味服从于道路规划设计。加强对城市建设活动的管控,降低对排水防涝负面影响。根据建设用地地表径流控制标准,由规划部门明确建设项目排水量控制指标强制性要求,纳入建设用地控制详细规划,并完善相关的排水许可制度,严格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环节的把关,从源头上制止对排水防涝不利的项目。

二是划定城市河道和洪水调蓄区生态空间控制红线。严格划定城市河道及滨岸地带的生态空间控制红线,对这些空间在城市规划及调整时进行预留和腾退,促进水的空间通道与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园林绿化统筹协调。在此基础上,加大城市郊区中小河道治理力度,形成符合规划要求的防洪排涝能力。同时,将城市蓄滞洪区域作为一类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洪水调蓄区生态空间红线,明确洪水调蓄区范围,并在城市规划中予以明确,严格限制其范围内建设活动。

三是城市规划中明确对雨洪控制和利用的强制性要求,健全相关政策支持。通过立法的方式,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将雨洪控制和利用工程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措施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沙石地面、自然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等雨洪控制和利用设施。同时,应健全相关扶持政策,尽快出台利用防洪费开展雨洪设施建设的政策。设立雨洪利用发展扶持基金,鼓励科技企业开发和推广雨洪利用技术。试点建立雨洪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行专业化队伍,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委托服务方签署服务协议。

四是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尽快完善需求迫切的一批技术标准和技术手段。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以全新的城市排水设计理念和设计规范为前提。当前我国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标准、设计规范、技术系统上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适应实际管理需求。要切实加大相关科研投入支持力度,抓紧研究解决相关基础性技术问题,出台一批适应地方实际的防洪排涝技术标准,包括:加强防洪、排涝、排水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使城市抗外洪和防内涝的工作体系相匹配;制定自然状态下天然排水河网设计的准则和包括地表径流的大排水系统设计规范;健全洪涝灾害风险及影响评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风险区划分及管理等技术标准;加强雨水情监测、数据管理、预警及信息发布、决策支持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五按照精细化城市管理的要求,健全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健全以防汛抗旱应急指挥部为核心的防洪排涝管理体系,完善包括总体预案以及重点地区和单位防御预案的防汛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基层单位和社区防汛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河湖调度部门与道路排水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对城市河湖水位实施精准控制,最大程度实现排洪和蓄水双赢。

健全以城市防洪排涝综合决策支持为目标的预警系统,对城市地表径流情况和城市雨水排水设施进行信息普查,建立雨水排水系统信息档案,提升防洪排涝智能预警能力。

对城市洪水风险进行综合预防与管理,尽快建立以洪水风险图为支撑的洪水风险识别体系,界定风险区,明确风险程度,提出地下空间和低洼地区防洪排涝管理要求,并向民众提供有关洪水风险情况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居民通过洪水风险图认知洪水威胁,提升应对能力。

对区基层团组织信息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对区基层团组织信息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年是共青团××区第十届委员会的届首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区共青团的信息工作,团区委办公室对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的状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份,收回份,问卷回收率达。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最新的数据,对当前全区基层团组织信息工作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一、自然情况
⒈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在调查的人中,全部是大专(含在职)及其以上学历,其中大学(含在职)学历的为,研究生(含在职)学历的为。在年龄结构方面,岁以下的高达,其中还有的同志年龄在岁以下。
⒉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畅通,信息工作者上报信息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年,团区委办公室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对信息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每月月初向全区二级团组织下发当月团内信息报送要点,增强了各单位信息员的政治敏感性和报送信息的针对性;做到《团内信息》每周刊发一期,确保各二级团组织信息员及时了解全区各级团组织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保证了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的畅通。目前,以上的信息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收到《团内信息》;及时对基层信息进行编辑,尽可能多的采用基层上报的信息,做到当天信息当天编辑、当天上报。对于个别内容不够详实的信息,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核实。××年,全区二级团组织共上报信息篇,我们采用了篇,采用率达到了。这不仅是对基层信息员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激发了大家上报信息的积极性。
⒊信息员工作态度端正,《团内信息》刊物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调查过程中,的信息员表示对《团内信息》最感兴趣的是“看看其他单位共青团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的信息员有意识的通过阅读《团内信息》来促进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信息写作水平;回答“仅看看自己上报的信息是否在当期《团内信息》上刊登”的仅有。这说明目前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团内信息》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扩大横向交流、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服务党政领导决策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⒈信息员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虽然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的学习层次较高,但大多属于兼职性质。此外,由于信息员所在单位的性质不同,信息员分管工作也有差异,团区委在信息写作方面的培训力度相对较弱,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信息员上报信息的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内容不够准确,文字不够精炼,格式不够规范,重点不够突出。另外,在信息写作中还存(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在错别字、语法错误的现象。
⒉信息传输网络还不健全,信息时效性难以保证。目前,在全区家二级团组织中,能够在办公室上互联网的仅占到了,还有二成的信息员没有条件在自己的部室上互联网。在上报信息时,能够使用互联网或××区委、区政府内网上报信息的仅占到,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是通过传真或文件交换过来的纸制信息。有时基层开展活动后,信息在一个星期后才能传到团区委。这不仅不利于团区委对信息进行编辑和修改,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时效性。
⒊《团内信息》栏目设置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团内信息》刊物自××年以来常设“工作动态”、“简讯”、“一句话信息”三个固定栏目,并根据工作需要和特定时期、特定事件增设“党政论团”、“青年文明号采风”等临时栏目。现在看来,刊物栏目的设置已显得较为单一:对国际、国内时事要闻的宣传力度较弱;对其他省市、其他区县共青团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关注程度不强;在共青团如何围绕××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方面,我们的宣传力度也是不够的。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团内信息》刊物的栏目设置进行创新。另外,《团内信息》目前还仅仅通过纸质形式印发,不能采用基层团组织上报的会议或活动类的照片,这也使得《团内信息》的直观性大打折扣。
三、今后的设想
⒈不断加大信息写作培训工作力度。作为××区团组织的领导部门,××团区委在对全区各级团组织,特别是二级团组织的信息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们在强化团区委专职信息员文字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前提下,将加大对全区二级团组织信息员信息写作的培训工作力度,为大家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邀请共青团信息工作的专家、区委和团市委信息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为大家授课。团区委办公室也将对信息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提炼,并形成文字材料与大家交流。另外,我们将不定期地组织全区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的负责同志与大家座谈,对信息工作的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全面提高共青团信息工作的水平。培训工作计划半年举办一次。
⒉不断创新信息工作的新载体。团区委网站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是团区委机关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加强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新时期、新形势给共青团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团区委信息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站这个宣传媒介,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中央、市区主要领导对共青团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详细介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大力推广其他省市、其他区县共青团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成果,并逐步建立和完善网上论坛,围绕全区党政中心工作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为全区团员青年搭建谏言献策、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为保证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团区委的会议通知、重要文件、《团内信息》等刊物除印发纸质信息外,还将在团区委网站上发布电子版材料,以便于各基层团组织浏览和查询。全区各二级团组织信息员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政府内网的优势,通过网络上报信息、会议或活动图片及其它相关材料。重大信息应在在小时之内上报,一般信息也要在活动开展后日内上报。如在周五或周末开展活动,务必于下个周一上午:前上报,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⒊逐步强化外宣工作。××年,全区各级团组织的信息员报送信息的积极性非常强,××团区委的信息工作在全市共青团系统信息工作中也名列前茅。成绩的取得是团区委书记班子关怀的结果,也是全区信息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还应看到,在对外宣传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阶段,团区委初步计划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帮助下,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全市主要报社建立合作关系,并在区委宣传部许可的前提下,邀请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参加××区团组织组织的特色活动,逐步强化××共青团系统的信息外宣工作,进一步增强××共青团在全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力打造××共青团工作的品牌,为优化××区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