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换个角度看世界演讲稿 > 导航 > 从支持公诉的角度看侦查阶段之证据收集

换个角度看世界演讲稿

从支持公诉的角度看侦查阶段之证据收集。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从支持公诉的角度看侦查阶段之证据收集,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从支持公诉的角度看侦查阶段之证据收集

从支持公诉的角度看侦查阶段之证据收集
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格局是由控诉、辩护、审判三大职能构成的。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经过审查,认为必须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时,由检察长或其指派的检察员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出席法庭支持公诉。所谓支持公诉,就是检察人员在法庭上根据事实和法律,支持检察院对被告人的诉讼主张,揭发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和情节,监督法院依法进行审判,最终使被告人获得应有的刑事惩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均应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但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不派员出席法庭。下级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第二审案件,上级人民检察院应派员出席法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则,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提出证据证明自已的诉讼主张并要达到一定的证明程度,具体表现为:a、宣读起诉书,代表国家指控犯罪、提请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依法审判;b、讯问被告人;c、询问被害人、证人、鉴定人;d、出示物证、宣读书证和末到庭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结论、检查、勘验笔录及其它作为证据的文书,向法院提供作为证据的视听资料;e、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针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进行答辩、全面阐述公诉意见、反驳不正确的辩护意见;f、维护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利;g对法庭审理案件有/-无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况予以证明;h依法从事其它诉讼活动。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公诉人)应积极、主动、客观、公正、全面地向法庭提供证明被告人有罪重或者罪轻的证据。公诉人举证应围绕下列案件事实进行:a、被告人的身份;b、指控的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为被告人所为;c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结果,被告人犯罪后的表现;d、儿罪集团或共同犯罪案件中参与犯罪人员的各自地位、作用和应负的责任;e、被告人有无责任能力、有无故意或过失、动机、目的;f、有无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有无法定的从重或从轻、减轻及免除处罚的情节;g、犯罪对象、作案工具的主要特征,与犯罪有关的财物的来源、去向和数量;h被告人若全部或部分否认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其否认的根据和理由能否成立;i、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其他事实。查清上述案件事实,是公诉人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阶段的主要任务,而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向法庭举证和论证所举证据的证明作用。证据是支持公诉的基础。公诉人用以支持公诉的证据基本上都是来自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通过讯问、询问、检查、勘验、搜查、聘请专家鉴定等手段获得。能否成功地支持公诉,取决于侦查取证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侦查取证是成功地支持公诉的基础,归根结底就是侦查阶段所收集的证据应符合支持公诉的要求。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1条的规定既对公诉证据提出了质的要求,也提出了量的要求。同时该法第43条还规定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因此,支持公诉对证据的基本要求是确实、充分、合法。所谓证据确褥,就是指证据如实地反映了案件的事实真相,是客观存在的,是与犯罪事实关联的、具有明确针对性,对犯事实的全部或某个部份有其证明作用;所谓证据充分就是指证据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即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的证据齐备,能够证明构成犯罪事实的一些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动机、目的、行为、情节、结果等。证据确实充分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从证明个案来说是质和量的统一。但是,无论如何确实、充分的证据,从诉讼法的角度来说,其来源还必须合法。程序法是保证实体法顺利实施的法律。如果取证程序违法,势必影响所取证据的客观性,必然要加入侦查人员的主观成分,这样得来的证据,其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从而起不到其应有的证明作用。
侦查阶段收集证据时应注意:
1、树立有罪证据、无罪证据均要收集的观念。由于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相当多的侦查人员一般只强调收集有罪证据,忽略“无罪证据”的收集,有的甚至回避收集“无罪证据”,省得给自已添乱。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公诉人支持公诉的,因为存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有时侦查人员认为是“无罪证据”而公诉人可能会认为是极其重要的有罪证据,即使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罪证据,如果末收集,那也是不利于公诉人对案情的了解,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若该无罪证据被辩方出示,往往会造成毫无心理准备的公诉人在法庭上的被动。
2、言词证据的收集要注意创造取证的环境,只能稍加提示,
让证人(疑犯、被害人)自然流露心迹。切忌套取证供,更不得采取暴力、胁迫的手段逼取证供,因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不得刑讯逼供。逼、套取的证供对于案件的侦破也许有点作用,但公诉人是不能拿逼、套取的证供作证据便使用的,更何况在多数情况下,证人(被告人、被害人)是会被要求出庭的,公诉人在法庭上哪怕是有一点套取证供的倾向都会遭到辩方的反对。因此,侦查人员切不可套取、逼取证供,更不可将套取、逼取的证供经加工

从支持公诉的角度看侦查阶段之证据收集第2页

后放在案件材料中,这样做容易误导公诉人作出不利于支持公诉的判断,进而有损支持公诉的效果,甚至会使公诉活动遭到全面的失败。
3、对证供所作的文字记录,应详略得当,应注意体现取证环境,切忌生硬,不应省略的地方如省略了,没有逻辑性,就会给人造成一种突兀感。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取证的一大忌。这样的证供笔录是靠不住的,给翻供、翻证留下了可趁之机,其合法性、真实性往往成为法庭辩论的焦点。
4、对证人的取证时间,往往滞后于案发时间,这期间证人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因此,侦查人员不但要了解取时的证人情况,更要了解证人在案发时的基本情况。若笔录过于简单,也会造成支持公诉的被动。如某证人为女性,案发时住在某地其父母家,取证时已出嫁,住在另一地其夫家,若开庭时该证人末能到庭的话,公诉人宣读只记明其住址为其夫家的证言笔录时,则辩方可能会提出此人不具备证人资格,其理由是此人与XX证人只是同名而已。中国人同名同姓者实在是太多了。由于公诉人并不知道该证人因出嫁改变住址的情况,就会造成该证词无效,从而影响支持公诉的效果。
5、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物证、书证、鉴定结论,检查、勘验笔录为我国刑事证据的重要种类,这些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在法庭上成为辩论焦点的原因却几乎一致——即物证、书证、和用于鉴定的检材、样本的提取及检查、勘验活动是否公正合法,具体操作上是否有纰漏,证物的提取、保管、笔录的制作,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都可能导致公诉举证不力或举证不被采信。美国辛普森一案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因此,为了保证公诉人举证有力,就要求侦查人员在提取证物、制作笔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要有见证人、证物保管人或其近亲属在埸,提取的证物要用证据袋(最好是透明的)封装好,制作好搜查笔录,笔录应详细载明证物特征,用于鉴定的消耗性检材应留有备份,证据袋一经封装好,就只有到开庭出示物证时才能开拆,案件移交时,对证物应细心核对,然后办理交接手续,严格区分责任。侦查人员要秉公执法,不能将任何私心杂念带入侦查工作,要认真执行回避制度,尽可能避免出现工作上的纰漏,避免对侦查工作可靠性的怀疑。
6、侦查和支持公诉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实践证明:侦查是为支持公诉服务的,反过来公诉人员又可根据出庭支持公诉的经验和需要指导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对此,实践中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公诉人员提前介入侦查。这个办法的实施,可使公诉人员及时掌握案件情况,并以支持公诉对证据的要求来指导侦查阶段的取证工作,使侦查人员少走弯路,避免做无用功。鉴于侦查和支持公诉目前的体制状况,加强侦诉联系,充分发挥机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活动的作用是达到侦诉共同目的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开放”


在一节《数的整除》复习课的课尾,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1、2、4、15和28中,哪个数与众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回答:因为只有2是质数,所以2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28是7的倍数,所以28与众不同;因为只有4比1多3,所以4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5的十位上是1,所以15与众不同……教师随机小结:由此可见,每个数都能与众不同,你们的每一种想法都是正确的。

课后有人提出质疑,说这道题设计欠妥,将开放性转变成随意性,有悖于我们的教学目标;更有人认为,这样的“开放”太过分了,会让学生陷入“任何一种解答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一误区……

笔者认为,对于“在1、2、4、15和28中,哪个数与众不同”这个问题,如果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来讲,或许真的有些“过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中找出无数个可以推翻这个问题的理由。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这个问题的对象不是我们,而是学生。孩子们年龄小、知识面窄,当面对老师的开放性提问时,他们只能从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中寻求答案。从学生的发言情况来看,虽然个别学生的回答有些牵强附会(只有4比1多3,所以4与众不同,等等),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观点还是很在理的(只有2是质数,所以2与众不同;只有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1与众不同;只有28是7的倍数,所以28与众不同),并没有出现太多我们成人所担心的“过分”的“奇思妙想”。

曾经在著名教育专家李希贵的文章中读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在教完“20以内的乘法”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让孩子们写出乘积等于20的算式,写得越多越好。一位名叫比尔的学生在他的作业本上列出了这样一些算式:10×2=20,2×10=20,4×5=20,5×4=20,1×20=20,20×1=20,2×5×2=20,5×2×2=20,5×2×2×1×1=20,5×2×2×1=20,10×1×2×1=20,4×1×5=20,5×4×1×1=20,1×1×1×1×20=20,5×2×2×1×1×1=20。当坚持读完这些算式时,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这不是胡来吗?怎么能这样让学生胡编滥造呢?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出一些乘法算式,让他们能熟练计算才行啊。可是,这只是我们的观点,人家美国的教师却对此赞赏有加,认为这是孩子创造性的最好表现,因为那些重复相乘的数字里,很可能就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

“开放”这个词伴随着新课改已经被提了很多年,可是究竟该如何来理解它、应用它,很多教师依然在迷惑着、彷徨着,即使有勇于探索者,也只是在自己脚底下撒网,唯恐撒远了收不回来。我们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开放”,多站在现实的角度思考问题,好好呵护这一点“开放”之火,让它早日在课堂燎原。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草南联小;2008年9月3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课堂》版发表)

骨干教师培训体会:换个角度看教学


参加了为期7天的xx市骨干教师培训,再次引发了我对“生本课堂”的深思。
这次讲座,频现“学为中心”“有效课堂”“理想课堂”“教师成长”等主题,凸显“学生为本”“有效课堂”“教师培训”这几个当前关注度极高的理念。抛去它们的外衣,剩下的就是“学生”、“课堂”、“教师”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看似有趣,实则万变不离其宗。这三项,正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宗”,根本所在。
学生需要什么?
老师常常很清楚地知道每节课堂要教什么,可却很少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那么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呢?
课堂中,老师觉得自己讲得好极了:知识要点准确,结构脉络清晰,各项训练很到位,自认为学生应该学得很好。可“鱼牛故事”却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它们是各不相同的”。课堂中,一位老师对着多媒体大屏幕上课,课堂结束的当天,教研员让其用屏幕中学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授课老师自信学生能得85分以上,可结果全班学生只考到30多分的平均分,令授课教师大跌眼镜。
学生不需要老师满堂灌的喋喋不休,他们希望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听众。
“shift-happens-cn4.2”告诉我们,“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这意味着……对大学生来说,要用四年时间学习技术并获得大学文凭,当大学生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
学生将来踏入社会,他们会使用很多现在还没有的知识;他们参加的工作,很多是现在还根本不存在的工作种类,这一切都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到的。所以,学生最需要的是学会学习、思考、创造、分析、评价及运用等综合能力,只有这些才能帮助他们应对日新月异的时代。
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
老师对很多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昨天刚讲过,你就一点都记不得了?然后,老师大发雷霆。培训老师却告诉我们,这类老师是不懂教育科学的人,自己没教好,却在责怪孩子们。
正如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
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

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看图能够记住30%;

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

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那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呢?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呢?
课堂要有生活之本。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或者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都阐明了,我们的教育应来源于生活,应该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感兴趣,就要让孩子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生活经验储备;无法满足的,教师也应尽量在课堂中创造模拟情境。如六上语文《草虫的村落》,如果学生缺少在生活中体验观察活动,他是很难去感受草虫的可爱;如果他不喜爱草虫,更是难以领会作者感情的。但现实中,学生的很多活动收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学生缺少相关的实践体验,自然缺少了对课堂的兴趣。而个别课堂,为了活动而活动,更是与课堂活动的初衷大相径庭。
课堂要有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标中均有明确指出。其中一种体现方式,就是当前很多学校正在实践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小班化,硬件设施配套等如果落实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本人经常尝试的一种互动学习方式——让学生给学生讲作业,效果也很不错。虽然学生讲得慢,有时不到位,但感觉实际效果比老师讲得好,因为他是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组织语言,学生容易听懂;虽然学生有时讲得不到位,但很多学生会补充,激发的思考是老师讲课不能达到的。
学习方式多元化。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常常让我们的孩子失去课堂“兴奋点”。比如写作文,大多数孩子从心底来说是不喜欢的。于永正老师就为孩子们的写作找了“兴奋点”,比如每个学期固定时间开展一次隆重的作文大赛。每当快到作文大赛的时间,学生就变得特别期待。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动一下脑筋,让课堂学习方式多元化些,让孩子期待每一节课。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正真建立;学生亲自体验实践,开放有活力课堂的建设;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特点个性化教学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关于教师培训的新思考
美国学者威蒂通过对47000名学生的调查,归纳出最受欢迎的教师特征:
1.合作,民主;2.仁慈,体谅;3.忍耐; 4.兴趣广泛;5.和蔼可亲;6.公正无私;7.有幽默感; 8.言行一致;9.对学生问题有研究兴趣;10.处事有伸缩性;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 12.精通教学技术。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教师受学生欢迎与教学相关的“精通教学技术”,仅仅是12个特征的最后一个。作为学校、各级部门,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却忽视了更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特征的培训指导。

从时空的角度来感悟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


“实”就是诗歌展现在时空中我们所能感受到实象、实事、实境,也就是诗歌中一些具体事物和景物,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具体事物中“形”。“虚”则是诗人带给我们一种想象空间,是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能从作品字里行间体味出诗人情感世界,也就是诗歌中所谓“借景、借物言志”中“情和物”。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诗歌展现在时空中“神”。在徐志摩作品中,“虚”与“实”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达到了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境界,这大大丰富了其作品意象,开拓了整个作品意境。阅读徐诗,我们往往能感觉到他并不是以“生理之眼”观看自然之势,而是以“心理之眼”观照天地景观。他用心去感悟天地之物,用心去把握广阔深远时空。

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创造了其诗歌特有时空美,为我们营造了一种令人心醉意境美。如徐志摩那首《沪杭车中》: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田野,艳色秋景,梦境似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在这首诗中,徐志摩连用了九个名词:烟、山、云、影、水、桥、橹声、松、竹、红叶,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景物,以概括而巧妙艺术构思组成了一幅江南秋色图——“实境”和“形”,而“虚境”和“神”——则是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感叹,这一声感叹就是通过作者眼中飞逝而过景物,通过“匆匆匆!催催催!”两组拟声词,这逼人惊醒声音;通过梦境中大自然由分明而“模糊,消隐”,这原本浑然一体却被切割成零碎片断;通过车轮这一富于流动意象烘托出来。

诗中描写景物九个名词正是九个自然意象,每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感悟时间流逝痛苦。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意象群,用典型意象与意象叠加方式,渲染了一种车窗外景物匆匆而过氛围,并借此来体现作者感叹人生时光飞逝一种忧伤心境。这种看似简单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可强烈艺术感染力。再如徐志摩那首最著名作品《再别康桥》:轻轻我走了,正如我轻轻来;我轻轻招手,作别西天云彩。

……作品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实写作者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情景,却在悄无声息中透露了难分难舍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节奏,哄托出了作者缓步飘然而去形象。第二至第六节,用披着夕照金柳,软泥上青荇,树荫下水潭,以及“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康桥”四个叠句,来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意境。最后一节则又以三个“悄悄”与首阙回环对应。这七节诗意境鲜明,富有所有,流动画面美,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画面。这些画面有是从视觉上感受,有是从触觉上感受,而作者正是将自己所感受到景物用多角度方式,用一系列动作性很强词语将其描绘出来,便在我们展开了一种动态、立体画面。这首诗虽是一首离别诗但却构思新颖,不落俗套。

首先是将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西边云彩”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是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寂静环境,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气氛;第三,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种独具特色意象选择,为我们营造出一种清新感。第四,诗中大量拟人、比喻、象征手法,把那些无情草木变得不仅情意淳厚而且具有灵心慧性,例如:将“河畔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新娘”,使无生命景语,化作有生命活物,使诗人与客观物象完全融为了一体。“波光里艳影,在我心头荡漾”——突出了“我中有景”;而“在康河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小草!”——恰恰又展现了“景中有我”,此时诗人情意已完全融于康桥景致之中,而在客观景物背后涌动着则是诗人情感潜流。

全诗语句舒缓轻柔、淡雅清丽,为我们呈现出梦幻般意境。诗人似乎是以康桥美景为线索,来抒发自己对康桥依依惜别深情,但实际上却是借此情此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感慨:在历经了生活磨难,尝尽了情感风霜之后,内心深处涌动难以割舍情感、心口隐隐美丽伤痛,都可以在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中得到解脱。当然这种感慨是与他人生理想分不开。他认为生活是痛苦,只有自然是纯洁,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最好办法是回归自然单纯,而“康桥世界”恰恰正是他心灵深处“自然保护区”。“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和借物言志是诗歌主要抒情方式,在徐志摩诗歌中,还有很多作品都是以借景借物来抒发自己情感。例如:作者在《雪花快乐》中以“雪花”;在《为寻一颗明星》中以“明星”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理想热烈追求。

所以要真切地感悟徐志摩诗歌中意境,最基本途径就是要由外而内地透过景、物去把握其最真实情感。

二、从心理时空情感性与超越性来把握徐志摩诗歌中意境心理时空又叫主观时空,是诗人心灵意识化。情感性是指艺术时空表现出诗人审美情感,而情感是诗歌创作中最活跃心理因素,没有情感,就不会有诗歌;同时情感也是诗人在创作时前提和基础,诗歌中语句都是围绕诗人情感而展开,情感在诗中起着支配作用。诗歌中情感只有在诗歌时空压缩、延伸和幻化中被表现最为强烈。时空在诗歌中有时可以被诗人压缩,有时也可以被延伸,如徐志摩诗歌《生活》:阴沉,黑暗,毒蛇似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诗中“生活”在一开始就被诗人压缩并丑化为“一条甬道”。

它不仅狭窄,而且阴沉、黑暗,连一点光明和希望都没有,更甚者是它还象“毒蛇似蜿蜒”曲折、险恶、恐惧。而在这压缩时空里,“人”还要在“生活”“甬道”中经受痛苦绝望煎熬。随后诗人又写道:手扪索着冷壁粘潮,在妖魔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天光这是诗人在将“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这一意象进行时空压缩后又将“甬道”感受拓展开来,使之具体化、形象化。而正是这些具体、形象感受延伸出了诗人对“生活”一种感悟:这魂魄,在恐怖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这句无可奈何反问,体现出诗人主动放弃生活生活态度。这首诗很短,却极富有感染力,诗中,诗人把“生活”比喻成“甬道”,然后以这一意象为出发点,把各种丰富人生经验压缩为“阴沉,黑暗,毒蛇”这些生动艺术形象,而“冷壁”、“妖魔”、“天光”等意象则是具体揭示“甬道”特征,这些意象独立看并无什么更深意义,但在“生活”如“甬道”这一大背景下将其组合起来,就强化了作品对“生活”否定性质。而诗人也就通过时空压缩和延伸作用力,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完整精美艺术世界。

时空在诗歌中还常常被诗人幻化。如徐志摩《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这几句即是黄鹂展翅飞翔绝妙写照,也诗人思想感情流露:他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而那只展翅飞走黄鹂也象征着他那远去“爱、自由,美”理想;可他却只能无奈地观望,那年青时一腔热情也被那只远去黄鹂鸟带得杳无踪迹了。诗歌这种时空压缩、延伸乃至被幻化,都是因为诗歌情感在其中起了支配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情感在诗歌时空中运动状态。

而徐志摩诗歌独特艺术魅力正是缘于他“缘情造文”,用“心”沟通,因此要把握其诗歌意境从心理时空情感性来着手也是非常必要。超越性是指诗歌时空对现实时空反映具有虚幻性、能动性和自由性,诗歌时空常常超越了客观实际可能性。诗歌时空对现实时空必须有所突破和超越,没有对现实时空超越就不会有诗歌时空。超越性是诗歌时空最重要特性。这种超越性同时也反映着诗歌时空情感性。在诗歌创作中,诗人往往采用浓缩、变形、暗示、巧合等手段对现实时空加工改造,通过“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想像活动,冲破和打碎现实时空局限和束缚,使之满足抒情言志需要,满足对时空无限性追求。徐志摩诗歌长于想象,善用比拟。

《起造一座墙》写在热恋中人希望对方:“……有纯钢似强,/在这流动生里起造一座墙;/任凭秋风吹尽满园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画壁;/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自由!”在这里徐志摩运用了三组不同意象构成一个层层深化语意序列,将他追求坚贞爱情,追求自由人生情感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仔细品味作品,我们可以感觉到诗歌时空已随着诗人意识流动而转移了,他仅用一了句“在这流动生里起造一座墙”就突破和超越了现实时空束缚,为自己情感插上了想象翅膀。再如徐志摩另一个作品《为寻一个明星》,这是一个表现与外部现实中黑暗、庸俗和守旧生活世界相对抗作品,这类作品在大多数诗人笔下都是从广阔生存现实和社会经验意识中进行描述,这是一种只重视内容形态而忽视美感创作方式。

而徐志摩这首诗却没有直接地表述我们这个生存世界实在内容,而是通过探索语言所支配整个感觉领域:既包容、又超越,从而最终以一个独立艺术与美学秩序呈现在人们面前:拐腿瞎马、骑手、明星、荒野、天空、黑暗,这些具体意象全不是指向现实生活内容,诗人只是借用了一些非诗性言语,却把握住了词语功能生长性,到达了通常文字难以达到境界,让我们体会到了灵魂悲凉和诗人美丽挣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已经从个别经验里飞腾、超越出来了。

超越性在徐志摩诗歌中比比皆是,充分显示了他不凡艺术才华和感悟力。同时也为我们从心理时空情感性与超越性来把握其诗歌中意境找到了切入点。

三、从词语自身空间来感悟徐志摩诗歌中意境词语自身也存在着空间,词与词不同组合,其实就体现了词语在不同条件下空间状态。而词语中包含句与句之间相互对立背向而驰关系所产生独特“张力”,能更好地渲染诗歌意境。所谓“张力”通俗点说,可看作是在整体诗歌有机体中却共存着互相矛盾、背向而驰辨证关系。

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具备整体性,但内部却允许各种各样对立和共存,从而产生独特“张力”结构。充满“张力”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诗歌才不是静止,而是“寓动于静”。如徐志摩作品《偶然》:我是天空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海上,你有你,我有我,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光亮!诗中“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情感态度及词语上“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张力”。

尤其是“你有你,我有我、方向”这一句,“你”、“我”因各有自己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方向。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意向——“你有你”和“我有我”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字眼——“方向”上。其实纵观全诗,这种“张力”这种“背悖”早在诗题和文本之间就已体现了。

“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而作者在这抽象标题下,写是两件比较实在事情,一是天空里云偶尔投影在水里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相当实际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尽管单独词语之间有一种对立存在,但这些词语在诗人独特想象力统辖下,最终达成了一种协调,带给我们一种独特心灵上震撼力,这是因为它们内部之间暗含着一种逻辑关系,因此我们在赏析徐志摩诗歌时,就要找到这种逻辑关系,这对我们能够全面领会其诗歌中意境是很有帮助。纵观徐志摩诗歌,满目都是轻灵飘逸、柔美流丽诗句,他虽已“悄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但他诗歌将具有永恒生命,穿越时间,穿越空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潜心细读,深入钻研,才能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才能与诗人达到情与感交流,才能真正进入诗人意境之中,领悟和感受到诗人创作真谛,以上认识也只是我本人作为后学之辈一种揣摩。对于诗人浩瀚与博大,实在是沧海一粟,为此在今后学习中还需运用所学知识,多种角度去理解和领会徐诗独特魅力,这对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其诗特色和成就是很有帮助。

从《党章》看党的先进性


从《党章》看党的先进性从《党章》看党的先进性
——我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心得,兼谈“一把手”负责制之弊
近期系统地学习了《党章》,感受颇深,虽说我入党已经快十年了,但这么系统地、主动地学习《党章》还是第一次,通过学习,使我更加看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选择和必然。具体的感想有以下三点: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组织,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主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深刻阐述了我们党的这一特点。刚开始时,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不能完全理解,甚至于有些误解,但是通过学习《党章》,才深刻体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中央提倡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应当完全拥护,但这只是对党的特点的一个历史总结,我们要做到名副其实,则还要通过我们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和实践,继续创新体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委分工负责制,预防腐败,切切实实来实践党的先进性。
第二,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人员构成的先进性、理论基础的先进性、组织制度的先进性、工作方法的先进性、政治理想的先进性等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人员构成代表方面具有广泛性与先进性,凡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都可以申请加入党组织,党就是这些先进分子的集体;二、以先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理论基础;三、在组织制度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选举制度方面的民主选举原则,发挥党内民主与社会(党外)民主的监督作用;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工作作风及“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五、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和共同致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党的先进性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学习和保持这种先进性。
第三,当前社会出现的腐败问题应当说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而追根究底无不是一些人不按《宪法》、《党章》办事,不按照组织原则、不坚持民主集中制等原则,脱离群众、脱离基层,丧失理想追求、党员干部带头搞特权、追求享受,缺少必要的监督,不敢使用先进的执政方法和理念而导致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教育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制度建设。我们出现的有些问题,就出在“一把手”负责制上,“一把手”一个人说了算的实质使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变成了一言堂,使党委分工负责制变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用人权、财政审批权、使用权、监督权上的独揽,因此也就有了腐败分子当上县委书记就是与县长不一样、当上“一把手”就是比副职有天地差别的感慨来!因为“一把手”的特权,使监督、人事变成了打击别人、排斥别人的手段;因为“一把手”的随心所欲,使公共财务成了自己吃喝玩乐的小金库;因为“一把手”权力过大,使党员生活流于形式,基层组织泛散,民主选举成了维护“一把手”权力的工具;而在选才用人上,由于“一把手”说了算,因此就有了任人唯亲、拉关系和跑官要官的现象。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如此之谓也!
通过学习《党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要性紧迫性。也使我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来。
一、端正思想、认真学习
这次活动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根据某些党组织和个别党员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针对性的一次教育、整改和促进活动,以提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全体党员的综合素质,以充分发挥每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因此,对这次活动自己要端正思想,认真的学习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的学习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的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以进一步明确这次教育活动方法、步骤、目地和意义,为扎扎实实把这次活动搞好奠定理论基础。
二、保持与党中央、各级党组织高度一致,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党历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与党中央、各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就是严格按照各级党组织赋予自己的责任,为人民服好务、为经济建设服好务,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自己要按照这次活动各级党组织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中心党委提出的中心人员存在的:思想解放的力度上,服务意识上,安心工作上三个问题查找自己 的 不足之处,并确实加以改正。按照中心党委确定的“保持党员先进性、创优服务促发展”的主题,把群众、车主是否满意窗口工作、是否满意自己的工作来做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推动经济发展做为衡量我们工作合格的重要标准。
从《党章》看党的先进性

从《党章》看党的先进性总之、通过近几天学习使自己对这次教育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意义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为今后更加深入搞好这次活动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心得体会之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立足岗位做贡献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我们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和巩固。除了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外,就是始终坚持对党员进行根本原则教育,始终保持党员的革命性和首创精神。使党员在各个时期、各个岗位上始终保持先进性,从而保证了党的事业不断胜利。在现阶段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员的先进性显的更为重要。今天,我结合这次教育活动,就自己在交通行政审批工作中如何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简要汇报一下自己粗浅的想法。
一、做党性强、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的模范。在工作中自己始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坚定的与党中央、各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并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工作、终身奋斗。首先在政治上做一个具有先进性的党员。
二、牢记根本宗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模范。在工作中始刻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自己的工作、满不满意窗口工作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对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要热情接待,细心办理,耐心负责地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视群众如亲人,视群众如兄弟。积极主动的为群众服好务,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三、增强纪律观念,做严守党纪党规的模范。纪律是胜利的保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工作中自己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中心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严格在制度下来开展各项工作。自觉地服从中心领导和管理。积极主动的与进驻中心的兄弟部门搞好配合协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进驻中心以来自己虚心、真诚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学习,学到了不少东西。注意团结同志,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建设一流的审批中心增砖添瓦。
四、增强业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做精通业务工作的模范。认真学习行业法规、政策,并且读懂弄通,正确理解,帮助对来办理业务的群众进行正确决策,把自己掌握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要灵活运用政策,工作中要做到能快则快、能简则简,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方便群众一趟办完。既注重量、更注重质。把群众感到方便做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让群众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
五、增强道德素质,做文明的模范。工作中要牢固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做到文明服务、文明工作。敢于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同时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努力学习业务及科学文化知识,对工作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各方面始终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优良的工作作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紧紧围绕中心确定的各项工作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
◆心得体会之三:保持党员先进性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那么怎样实现奋斗目标呢?重要的一条就是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党的领导能不能实现,直接关系着党的政治任务能不能完成。我们党的领导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不能用强制的手段实现。领导工作就是党自觉做服务的工作,就是社会公仆的工作,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工作。为了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完成党确定的任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在群众中起堡垒作用、带头模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以感召群众、吸引群众、组织群众,带领他们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就是当先锋,起带头、做模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际上体现了党的领导作用。只有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党在群众中才有威信,党的领导才有可靠的组织保证作用。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们往往是通过党组织、广大党员的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的表现来判断我们党,接受其教育。我们党开始创建时人数很少,也没有掌握权利,并且处在被屠杀、被围剿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党为什么能实现对群众的领导,把群众团结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呢?就因为我们的广大党员和党组织在革命斗争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在战场上,他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在工作上,他们废寝忘食、艰苦奋斗,具有忘我献身精神;在生活上,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地大公无私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吸引和教育了群众,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我们党是最具有先进性的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党,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从而自觉自愿的接受我们党的领导,甘心情愿地跟着我们党走。
今天,我们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号召我们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在这种情况下,党员的先进性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党组织、每一个共产党员,是无私无畏、冲锋在前、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还是畏首畏脚碌碌无为、徒有虚名,形势将迫使我们做出回答、接受新的考验。
为了保证党确定的目标实现,党章对党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强调每一级、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过程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个人所担负的任务。在生产、工作、学习和一切社会活动中,处处走在前头,成为群众的表率和榜样;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吃大苦、耐大劳、顶大梁、挑重担,在任何情况下不动摇、不转向,成为群众的中坚和核心;要及时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向党组织反,使自己成为党组织和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做实现目标的模范,主要是指共产党员要成为一心奔四化的模范,一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模范,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模范。这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殷切希望,我们每级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以此来要求自己、衡量自己、检查自己,看自己在这三个问题上是否真正起到作用。
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建立在党员高度觉悟基础上的,是我们党的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在党员身上的具体表现,这种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只在头脑中想,也不能在口头上讲,而是要在执行党的任务中,在实际行动中发挥出来,体现出来。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不懈的努力,在实现党的任务目标的实践中起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成为各项工作的模范,处处成为群众的榜样,这样才不愧为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本人十分拥护、坚决支持。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下面是本人的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以便共同提高。
一、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靠先进性,党战胜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领导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就是靠先进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靠的也是先进性。
在新时期,要领导人民搞经济建设,党必须具有先进性,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具有先进性,党才有战斗力;必须具有先进性,党才能胜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复杂的建设事业。
但是,也应当看到,在经济建设新时期,确实有个别党员,党的先进性没有体现出来,甚至丧失了先进性。在这些人身上,甚至滋长着一种腐败现象,正在影响了党的纯洁性,降低了党的战斗力。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刻教育,使之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对于全体党员,也有个与时具进的发展问题。所以,这次全党先进性教育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
二、积极参加学习,并把学习效果落实在行动上
这次学习活动比以往任何一次做得都好,很多年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集中学习政治理论了。作为一名党员和信息中心负责人,虽然目前我的身体很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同时发作,但是,为了不耽误学习,为了党的事业,我一直在坚持学习、今后也一如既往的积极坚持参加教育局党委组织的集体学习,不仅如此,除了规定的礼拜天上午自学以外,星期六全天还要自学,比别人多自学一天。完成2.5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然后,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改进工作,真正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办好让全县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做好所负责的信息技术工作,决心把这项事业做成在全省最好、全国一流,实现教育局的工作目标: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全县教育事业均衡、跨越发展。
认真学习,提高觉悟,做一个先进的共产党员
近日,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安排,我们听了局领导的动员报告,学习了教育局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意见》、《第一批开展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章程》,观看了《师德风范》录像片。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了这次“保先”活动的重要意义。共产党员只有具备和保持先进性,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有所作为。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先进性是靠每一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使党员队伍保持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我作为一名党员,通过充分学习和对活动精神的理解和实践,我觉得,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解决个人的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基本认识问题是为什么要入党。因为,党员的入党目的和动机是与党员对党的认识紧密联系的。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等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增添新的内涵。党员如果不能或不善于从对发展着的党的现状的认识上来纯洁自己的入党动机,就很有可能迷失方向,甚至丧失一个共产党员所应保持的先进性。同时,入党的认识问题也直接决定和支配着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目的和动机决定人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决定人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党员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提炼、改进,才能真正做到始终保持入党的目的和动机的纯洁性。这个问题对于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刚入党的新党员、有多年党龄
的老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对动机不正者,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正本清源,达到思想上真正入党;对于原本就端正者,可作提醒、警示、深化,达到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的目的。
其次,党员如何做一名先进的共产党员,这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的根本问题。认真学习党员义务,使我更加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所履行的职责,不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
的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其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团体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及时向党反应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风尚,提高共产主义道德,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
总之,一个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应努力做到“五讲”,即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将贡献、讲创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键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每一个党员都要支持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讲贡献、讲创新,把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来。一是必须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成为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先进分子;二是必须站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掌握好本职工作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本领,努力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三是必须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四是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
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更加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肩负的责任,我将更加认真的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为实现我国宏伟的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从《党章》看党的先进性

骨干教师培训领会:换个角度看教授教化



“shift-happens-cn4.2”告诉我们,“新的科学技巧常识大年夜约每2年翻一番,这意味着……对大年夜学生来说,要用四年时光进修技巧并获得大年夜学文凭,昔时夜学生进修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进修到的器械有一半已经由时。”
学生须要什么?
正如进修金字塔告诉我们:
师长教师经常很清跋扈地知道每节教室要教什么,可却很少去思虑学生须要什么,那么学生到底须要什么呢?
教室要有互动。自立合作商量的进修方法,在新课标中均有明白指出。个一一种表现方法,就是当前很多黉舍订在实践的小组合作进修制。小班化,硬件举措措施配套等如不雅落实不到位,小组合作进修实施起来也是艰苦重重。本人经常测验测验的一种互动进修方法——绕揭捉生给学生讲功课,效不雅也很不错。固然学生讲得慢,有时不到位,但感到实际效不雅比师长教师讲得好,因为他是悠揭捉生的角度去思虑,去组织说话,学生轻易听懂;固然学生有时讲得不到位,但很多学生会弥补,激发的思虑是师长教师讲课不克不及达到的。
关于教师培训的新思虑

参加了为期7天的xx市骨干教师培训,再次激发了我对“生本教室”的沉思。
学生乡⒚样的教室?
学生将来踏入社会,他们会应用很多如今还没有的常识;他们参加的工作,很多是如今还根本不存在的工作种类,这一切都是我们如今无法想象到的。所以,学生最须要的是学会进修、思虑、创造、分析、评价及应用等综合才能,只有这些才能赞助他们应对日新月异的时代。
介入评论辩论,贰言可以或许记住70%;


师长教师对很多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昨天刚讲过,你就一点都记不得了?然后,师长教师大年夜发雷霆。培训师长教师却告诉我们,这类师长教师是不懂教导科学的人,本身没教好,却在责备孩子们。
浏览可以或许记住进修内容的10%;

看图可以或许记住30%;


那么学生乡⒚样的教室呢?如何的教室才是有效的教室呢?
教室要有生活之本。陶行知的“生活即教导”,或者杜威的“教导即生活”都说清楚明了,我们的教导应来源竽暌冠生活,应当办事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室,要绕揭捉生感兴趣,就要让孩子把教室和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干的生活经验贮备;无法知足的,教师也应尽量在教室中创造模仿情境。如六上语文《草虫的村》,如不雅学生缺乏在生活中体验不雅察晃荡,他是很难去感触感染草虫的可爱;如不雅他不爱好草虫,更是难以领会作者情感的。但实际中,学生的很多晃荡收到了方方面面的限制,学生缺乏相干的实践体验,天然缺乏了对教室的兴趣。而个别教室,为了晃荡而晃荡,更是与教室晃荡的初志大年夜相径庭。
教室中,师长教师认为本身讲得好极了:常识要点精确,构造脉络清楚,各项练习很到位,自认为学生应钙揭捉得很好。可“鱼牛故事”却告诉我们,“每小我心中都有一个本身的月亮,它们是各不雷同的”。教室中,一位师长教师对着多媒体大年夜屏幕上课,教室停止的当天,教研员让其用屏幕中学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考察,讲课师长教师自负学生能得85分以上,可结不雅全班学生只考到30多分的平均分,令讲课教师大年夜跌眼镜。

做申报,给别人讲,亲自体验,着手做可以或许记住90%。
自立合作商量进修方法的┞俘真建立;学生亲自体验实践,开放有活力教室的扶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相符学生特点个性化教授教化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此次讲座,频现“学为中间”“有效教室”“幻想教室”“教师成长”等主题,凸显“学生为本”“有效教室”“教师培训”这几个当前存眷度极高的理念。抛去它们的外套,剩下的就是“学生”、“教室”、“教师”三个最根本的概念,看似有趣,实袈潋万变不离其宗。这三项,恰是教导教授教化研究的“宗”,根本地点。
进修方法多元化。一成不变的教室模式,经常让我们的孩子掉去教室“高兴点”。比如写作文,大年夜多半孩子大年夜心底来说是不爱好的。于永正师长教师就为孩子们的写作找了“高兴点”,比如每个学期固准时光开展一次隆重的作文大年夜赛。每当快到作文大年夜赛的时光,学生就变得特别等待。在日常教室教授教化中,教师多动一下脑筋,让教室进修方法多元化些,让孩子等待每一节课。
学生不须要师长教师举座灌的喋咕哝不已,他们欲望能介入到进修晃荡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听众。

看竽暌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不雅摩可以或许记住50%;

聆听可以或许记住进修内容的20%;


美国粹者威蒂经由过程对47000逻辑学生的查询拜访,归纳出最受迎接的教师特点:
1.合作,平易近主;2.仁慈,谅解;3.忍耐; 4.兴趣广泛;5.和蔼可亲;6.公平忘我;7.有滑稽感; 8.言行一致;9.对学生问题有研究兴趣;10.处事有伸缩性;11.懂灯揭捉生,赐与鼓励; 12.精晓教授教化技巧。
大年夜这里,可以很清跋扈的看到,教师受学生迎接与教授教化相干的“精晓教授教化技巧”,仅仅是12个特点的最后一个。作为黉舍、各级部分,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刻,却忽视了更多受学生迎接的教师特点的培训指导。

从《力》的教学看物理课堂的“务实”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1、揭示并解读力的概念。

明确: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a、产生力的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并且物体与物体之间要发生作用;

b、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明确“力的作用”概念。(物体之间发生的推、拉、提、压等现象。)

3、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4、力的作用效果:

a、让物体发生形变: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b、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快慢的改变。

5、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6、“力的三要素”概念的形成。

7、检查练习:

a、说出下列现象中产生的力。(略)

b、说出下列现象中产生的力及其受力物体。(略)

从上述流程看,执教者充分考虑到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逻辑性,有顺理成章之感;从教学内容看,执教者做到了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两点:让学生对基本概念有准确、清析、简洁而相对正确的认识;不给学生形成模糊的“坑”。从整个课堂的架构看,“力”的学习,是物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环节。作用方式的探究,为学生认识“磁场”有很大的帮助。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解剖,为学生今后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揭示力与力的关系奠定基础。形变与状态变化的深入分析,为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形成清晰的认识。检查练习的设置,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为后面学习“力的作用特点:相互的”具有渗透性启示。同时,整个课堂的交流学习过程,还注重了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们如果要实现课堂的“务实”,就必须要抓住、抓准“双基”目标,关注学生认识的清晰与准确,让前后学习相互照应、相互渗透。(XX.10.)

附:检查练习。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终身学习的领导人,也是一位传授理论知识的导师。在数十年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深刻的学习思想。

一、学习是人性的,贵在有度

学习总是主体(人)的活动,即人的活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因此,学习首先是和必须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必须在人的身体条件范围内有限度地进行。那种脱离人的具体实际,强制进行,忽视人的本性的学习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冷冰冰的知识灌输,是不会为人所接受的。

1941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延安保育院的小学生金德崇题词—“又学习,又玩耍”。简单生动的几个字包含了对学习的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一向认为,爱玩耍是孩子的本性,也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他说,入学前的小孩,一岁到七岁,接触事物很多。两岁学说话,三岁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点就拿小工具挖土,在玩耍中模仿大人劳动,这就是观察世界。他还认为,对孩子的认知引导应该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拔高,要在人认识事物的本能和自然形成的过程范围内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其实,只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人学习的最初阶段就是玩耍和模仿。交互式的学习活动包括群体玩耍和整体模仿都是人实现社会化的最初阶段。学习主体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在玩耍和模仿中获得的。所谓“寓教于乐”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要在人的身体承受范围内进行,要有度,特别是要符合年轻人的身体特点。这是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的观点。1953年6月30日,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说: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这些特点都和成年人不同;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两头都要抓紧。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祝福学生们首先要身体好,然后是学习好,将来工作好。1965年7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文件的批语中,又一次指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他大力支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方针,要求学校的课程、讲授和考试不能以学生为敌人,要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这些从学习主体出发来认识学习活动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尤其具有针对性。

二、学习是全面的,贵在分析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和全面的三维过程:不仅包括学校的学习,还包括社会实践中的学习;不仅是教学活动,更是研究活动;不仅是对正确经验的获取,还是对错误教训的规避。

毛泽东同志主张,学习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1958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学习和劳动结合起来是一大改革。他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正是为了践行开门求学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5 县的农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不止一次地讲过,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但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不仅把理论与实践比作箭与靶的关系,更把对理论的应用或实践本身看作是更重要的学习,提倡在实践中学习。

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毛泽东同志这一主张与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一致。青年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他说:“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1964年7月5日, 在和一名大学生交谈时,他明确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勉励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要自己研究问题,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师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毛泽东同志在读书时善于独立思考。尤其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常常通过品评历代政事,臧否人物,吸取经验教训,悟出自己所需的为政方略,并在同古人的对话中激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

“一万年都有两点”,这是毛泽东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第2页

同志最为崇尚的辩证法。在学习的问题上,他更是强调学习是辩证的,强调学习贵在分析,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一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他批评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不掌握“两点”,完全以“风”为准,今天刮北风,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是西风派;后来又刮北风,又变成北风派;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只有学会和熟练运用了这些原则,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起来。

三、学习是渐进的,贵在自知

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了然于胸的循序积累的线性过程。在学习的起点上,要甘当“小学生”,谦虚自知,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求学时期曾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主席的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亲笔作了3000余字的摘录,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要了解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在《论十大关系》中,他从国家的高度指出,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上世纪60年代,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全国出现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高潮。核工业系统有人对还没有学会和掌握的尖端技术,就跃跃欲试地想搞革新。宋任穷及时地发现和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写信向毛泽东同志作了汇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接见宋任穷时,针对这一现象明确提出,像小孩学写字,要先写正楷,后写草书。二机部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提出对没有掌握的苏联设计“不准改”,对苏联供应的仪器设备不准乱拆乱动,对苏联的设计和设备做任何改动,都要经过上级批准,等等。这就及时“压缩了空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混乱。

四、学习是长期的,贵在坚持

“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是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的一句话。“一有意志,万事皆成。我劝同志们也和我一道学习。事务太多,时间不足,然亦可以挤一点。养成学的习惯,就能学下去。”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59年9月1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过的一句话。

毛泽东同志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和践行了这两句话。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同志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学苦读。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战争空隙争分夺秒地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更加嗜读和加强学习。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的故居就像个书的海洋,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卫生间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和学习,毛泽东同志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毛泽东同志也总是带着几箱子书,一有时间就开卷学习,孜孜以求。直到临终之前,毛泽东同志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和对学习的坚持。在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泽东同志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和学习。据医疗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书,他又昏迷过去了。10多个小时后,毛泽东同志在书香中离世了。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思想贯穿于他学习实践的全部和生命历程的始终,充分揭示了学习的内涵、意义和方法论基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学习的本质,对于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谁在学习、什么是学习和怎样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学习思想和理论,其内容之丰富和深刻,并不是一篇短文就能概括的,充分研究和发展毛泽东同志的学习思想和学习理论也将会是一个针对现实的重要课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