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考试后成绩思考的检讨 > 导航 >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考试后成绩思考的检讨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社会经济结构演变的必然结果,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重要标志。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对安康社会实现突破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跟进西部强省步伐的关健和突破口。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势在必行

“十一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工业,全市上下大抓工业、抓大工业的氛围浓厚,工业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全市gdp达到137.8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25.54:29.79:44.67,以工业为主的二产成为拉动增长的中坚。经过三年的努力,到,全市生产总值(gdp)达274.9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9:34.6:41.5。二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提高了4.8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工业占gdp比重仅为22.6%,分别低于国家、省上17.7个、21.3个百分点,说明安康仍处于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工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工业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当前,国家工业化水平已达到中后期,我市尚处于初期阶段,全市工业总产值在全省所占份额不足2%,在陕南三市中工业占生产总值比例最低。

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展中,我市面临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良好机遇,应注意把握本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点,放开视野,登高望远,加强战略思考和谋划,积极应对新挑战,牢牢把握新机遇,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出一条具有安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选择

全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抓好工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突出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安康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全力以赴抓好新型工业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2:45:43左右,每年工业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加快汉江干流旬阳、白河水电站建设进度,完成岚河、任河、旬河、南江河等汉江支流小水电开发。力促石泉、旬阳火电项目尽早开工。密切与中广核集团的合作,坚持做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原料基地建设力度,适时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积极筹划高纯硅、单晶硅、多晶硅项目,启动光伏产业。逐步形成水火并举、核电、生物质能、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兼具的陕西新兴能源基地。

——打造新型材料基地。以实施《安康新型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为带动,充分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突出发展有色金属材料、钢铁、硅材料、钡化工、新型建材等矿石采选及其新型材料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的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硅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体系,使之成为安康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陕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

——壮大富硒食品集群。依托富硒资源,加快肉类、矿泉水、魔芋、茶叶、蔬菜等资源开发,引进战略投资,打造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富硒产品的加工、销售,重点发展五条产业链。一是富硒茶生产、销售的链条,二是富硒水果、干果的品牌化包装、果脯生产以及核桃粉等固体饮料的开发、生产链条,三是富硒菌类的烘焙、包装、销售链条,四是魔芋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链条,五是富硒肉制品的加工以及相配套的种猪培育、饲料加工、包装材料、物流运输以及相应的服务业链条。

——扩张生物医药规模。围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扩张规模、提高效益”的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对现有医药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要素整合,体制、机制、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激素类原料药、中药饮片、植物提取、配方颗粒和各种剂型成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建设3-5个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提升安康丝绸水平。高度重视茧丝绸产业对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和创新制种、收烘、蚕茧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研发和引进优质桑蚕种,广泛应用鲜茧收烘新工艺,提高蚕桑比较效益。加快捻丝、丝绸、服装、旅游产品开发,延伸茧丝绸产业链。加强蚕桑副产品开发利用,提高丝绸产业综合效益。

——扶持装备制造发展。以引进龙头企业作为主要发展手段,利用近年来世界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契机,寻求与世界级企业合作的机会。利用金融危机后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引进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逐渐形成以价值链分工主导的先进产业集群形式。同时,利用与周边城市十堰、、重庆等汽车制造中心距离较近的优势,寻求与这些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合作的机会,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产业。

——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思考第2页

业作为“第四产业”,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望成为安康的主导产业。利用支柱产业之一的新型材料产业培育的资源优势以及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三个产品系列:一是微电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二是各种信息材料产业;三是信息服务业,包括信息数据、检索、查询、商务咨询,形成信息的收集、生产、处理、传递、储存和经营的产业链。

三、我市新型工业化的路径

(一)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引领安康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一是抓招商。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狠抓招商,敢于做出一定的牺牲,出让一定的利益,集中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要立足矿产、中草药等优势资源,瞄准省内外的有色、医药、保健品等大集团、大企业,实行叩门招商、以企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大企业、企业集团,借力整合资源,聚集资本,形成工业经济大发展格局。二是抓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的包装、衔接、汇报、洽谈、争取工作,做到储备项目多方争取,意向项目广泛接触,在谈项目紧盯不放,签约项目狠抓落实,在建项目加快进度。三是抓培育。下硬茬、出实招,力促企业做大规模,每年滚动培育一批企业成为年产销过亿元的企业。抓大不放小,实施小企业成长工程,每年滚动培育一批企业进入规模企业统计“盘子”。四是抓落实。要切实做好西洽会签约项目的服务和跟踪落实工作,努力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推动签约项目尽早落户、尽快开工。

(二)放手发展非公经济,扩张安康工业经济总量。安康工业经济的主要问题是总量太小,规模太小,企业太少,发展工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总量做大。一是要在发展理念上实现突破。要继续解放思想,在发展理念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要在做大总量上实现突破。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对内发动千家万户,对外引进重点大户,内外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培植一批规模大、有特色、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的企业集群,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努力在做大总量上实现新突破。三是要在提升层次上实现突破。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内部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特别要把那些有实力、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和产品引进来,实现高位嫁接,借梯爬高,借力发展,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四是在发展模式上实现突破。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加大改革、改制、改组的力度,加快改变家族式、作坊式的落后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要吸引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走集约发展道路。五是在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上实现突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大批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要关注优秀民营企业家,大张旗鼓地树立和宣传一批业绩突出、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有针对性地培训民营企业家,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传授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引导民营企业家大胆创业,谋求更大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

(三)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多元化开放的产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大力帮助中小企业经营者提高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境内外的培训,开拓视野,不断提升他们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二是推进产业创新。采取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强化产业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大胆地推动产业创新,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投资发展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扩展产业领域,提升产业层次。三是推进市场创新。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行清洁化生产,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五是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张扬个性,创造特色。鼓励企业开展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创建,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四)扎实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我市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从以来,我市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随着我市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明析,交通等一系列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以及一批大项目的引进,安康突破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安康发展的根本是要能形成强大的企业集群,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园区的承载功能,使之成为我市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集约的重要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引导新建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提高集约发展水平。一是高起点规划。切实抓好省上已批的1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各县区要结合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现状,编制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二是高标准建设。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工业园区的水、电、路、通迅、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工程建设,通盘考虑工业园区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打造低成本经营的洼地,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入园。三是高水平管理。组建高效的园区管理机构,选派精干的工作人员,为园内企业提供全天侯、无障碍的优质服务,使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四是要在突显特色上下功夫。目前在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上,产业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全国新一轮的工业园区建设上,彰显特色成为各类园区建设的焦点。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博弈已不再是优惠政策的比拼,而是园区特色的选择。所以各县园区一定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以特色占优取胜。五是要建设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体系。加强市县区联动,加强县域间合作,在招商引资上既要竞争,更要互补。只要项目能够在安康境内落户,都要做到地域不分南北,园区不分东西,同心协力,促进项目落地。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使我市十个县域工业园区都成为省级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县域工业和产业的发展。

(五)切实做好生产要素的协调,确保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一是做好监测。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分析,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形势,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做好预警预测。二是抓好服务。继续强化煤电油运生产要素的协调服务,帮助企业化解阻碍生产经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障企业健康运行。三是及时引导。对全市规模工业实行动态监管,密切关注重点企业运行走势和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对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布预测信息,增强经济运行调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四是加大扶持。千方百计做好中省技改项目、新增产能、节能减排、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扶持资金的争取工作,以技改扩能和新增项目,确保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五是搭建银企平台。签订我局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合作框架制度。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及时向金融部门推介好项目、好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扰。六是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和优化配置现有的社会服务资源,支持发展一批市场化运作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是扩大我县经济总量,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根本性措施;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事关××未来发展的全局。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县情,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两化”进程,实施县城与滨博高速、庞家镇,纯化工业园与陈户工业园,京博工业园与吕艺工业园,店子、曹王工业园与兴福工业园,县经济开发区与周边企业自办工业园之间的“五大对接”,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走活了一盘全县城乡持续、统筹、和谐发展之棋。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0亿元,增长20%;完成财政总收入4.1亿元,增长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增长5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多亿元、销售收入80多亿元、利税6亿元、利润3亿元,增幅都在50%以上,再创历史新高。一、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须把握规律、认识县情把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施“五大”对接,作为我县“十五”、“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工作重点、战略重点,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工业化、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展要求决定的。纵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程,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业份额的下降,必然出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人口城市化所带来的聚集效应和大量农业人口离开土地,又会促进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县是一个拥有40万乡村人口的中等规模县。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农民从农业中增加收入几乎没有余地,尽管有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赚钱,但劳动力异地转移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采取就业转换方式来吸收农村人口,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而且从发展条件看,我们面临着极好的历史机遇,可以说,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一是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我县经济实力增强,工业经济、城镇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以及初具规模的城镇体系。尤其是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到2007年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毫不动摇地抓招商引资、工业兴县、民营经济,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建成了一批在全市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培育了京博、渤海、香驰、华润、顺天、华兴、鲁丰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这为加快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推进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三是我县地处烟台、青岛联结京津的枢纽位置,紧临半岛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为我们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经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四是我县境内石油、天然气和沙砾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是胜利油田的原油主产区之一;水资源充裕,有6条跨流域河道、54座大中型平原水库,日供水能力达8000方,可满足工业生产及城区居民生活需要;盛产小麦、棉花、大豆、玉米以及林果、蔬菜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这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二、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支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用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县城,加快发展中心镇,壮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推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是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在以工促农上求突破。着力于以工促农,实现工农良性互动,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抓工业的思维抓农业。狠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利亿嘉肉业、华康食品、龙升食品等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占到全市的一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综合效益在结构优化中得到新提升,全县实现了“稳粮、扩经、增产、增收”的目标;进一步扩大了肉牛、奶牛、波尔山羊、冬枣、有机蔬菜、南美白对虾等特色种养业规模,畜牧、林果、蔬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积极做好减少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文章,更多的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在培植支柱产业上求突破。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大项目的支撑就没有工业化的大推进。近年来,我们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的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全面落实培优扶强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特别是抓住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盯上靠上,定期检查、督促,搞好协调、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2003年京博集团钢板、抄纸、环能热电、供水等四大过亿元的项目同时开工,两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今年投入将达到30亿元;香驰、顺天公司三年发展目标并作一年走,香驰大豆分离蛋白项目生产规模亚洲第一,顺天公司与上海太平洋集团合资3.8亿元的纺纱项目已全面开工;京博、华兴等骨干企业都与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华兴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锯石机生产企业,进入全国机械行业500强;鲁丰铝箔生产规模居国内第五位,新上的总投资10亿元的丰润铝业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等等。去年全县完成工业投入35亿元,安排重点工业项目4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21个。今年计划完成工业投入70亿元,安排重点项目48个,其中过亿元的26个。下一步,对已完工的重点项目,促其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对即将投产的重点项目,加强调度,促其年内及早竣工投产。三是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在搭建发展平台上求突破。牢牢抓住“工业兴县,项目带动”战略不放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综合环境,膨胀园区规模,突出抓好县经济开发区、兴福民营经济园区、陈户工业园区和京博、香驰、华兴、渤海、顺天、鲁丰等大型企业领办工业园建设,建成了一批在全市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今年,我们以实施“五大对接”工程为契机,继续举全县之力,以更大的气魄、超常的措施,更快更好地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取和将生活用地、商业设施、广告权推向市场等多种办法,广开筹融资渠道,继续保持园区投入高强度、建设快速度的良好势头,高标准配套路网、水、电、燃气、通讯、路灯、绿化、美化等工程。赋予园区管委会更灵活的经济管理和相关的权,进一步充实园区管理力量,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进一步开阔思路,健全完善“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等制度,坚决把一切有碍园区发展的行为拒之门外。创新园区服务方式,对所有入园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全程代办,创造一个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凝聚力。四是以新城区建设为重点,在提升城市竞争力上求突破。城市是一个地区竞争力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我们紧紧抓住县城东进、西拓、南优、北上的机遇,牢固树立扩张城市就是扩张经济的新观念,把城市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发展、最大的资本来经营、最大的增长点来培植。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今年投资近3亿元,重点建设滨博大道、工业西路等13项基础设施工程,为我县城市扩张、招商引资、工业膨胀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长12公里的滨博大道、5.5公里的工业西路、5.5公里的博城五路东西延伸等公路已经试通车,其中滨博大道成为建设效率最高、质量最好、速度最快的工程,拉开城市化大发展的框架,加快了与滨州市南区的对接融合。科学运作城市资产。按照“道路搭骨架、土地换资金、资源换项目、存量换增量”的思路,发挥县鑫达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土地储备中心的作用,盘活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聚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供水、道路建设等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多主体开发的城市发展机制。高效能管理城市。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从根本上解决县城脏乱差问题。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以中心镇、重点镇和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增强城镇的聚集、辐射和服务功能,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三、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须对外开放、广借外力靠招商引资扩大投资、加快发展是我们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明确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每年都选派200多名机关干部赴发达地区挂职招商,在上海、宁波设立办事处,积极参加赴日本、韩国招商活动;转换思路,不等不靠,努力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吸纳民间资金、上市融资等方式破解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制约;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全县进一步形成了“以招商论英雄”的氛围,招商引资取得可喜成绩。去年实际到位县外资金64.8亿元,增长1.5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全县共引进市外招商项目217个,合同利用外资90多亿元,实际到位外资53亿元。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际国内资本流动、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正在加速向我国大陆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电力、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向内地产业转移的态势已经形成。在南方缺电、北方缺水、东部缺劳动力、西部缺配套基础设施的情况下,我县在这些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尤其在利用县外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上下功夫。利用我县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将吸收外资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纳外资,并通过嫁接改造促进企业的技术、产品升级。第二,在立足县内资源与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注重利用县外特别是国外资源与市场,在开拓县外、国外市场上下功夫,把我县的产品、品牌打出去,实现对外贸易新突破。第三,在优化软环境上下功夫。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意识,形成宽松和谐、文明进步、富有吸引力的对外开放氛围,努力创造投资效益最好、安全系数最大、投资成本最低、政府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良好投资环境,使投资者得到有吸引力的回报预期,以更好地吸引国外、县外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争取更多的“大、高、新”项目落户××,实现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四、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须深化改革、和谐发展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支持重点建设项目,严禁违法违规占地,积极推进节约和集约用地;大力推进生态区建设,牢固树立节约

资源的观念,坚决反对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切实加强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抓好污染防治,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二是深化市场体系改革,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统一。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善于运用市场手段推动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市场体系的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改革,下决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三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和推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投入,创新机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加快建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继续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四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努力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以巩固完善社区就业为主线,以困难群体再就业为重点,完善就业政策措施,创新就业服务手段,建立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最大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受灾群众和特困群体的生产生活得到及时有效地救助;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有效地推进“平安××”建设;高度重视,切实抓好安全防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确保“到2007年跨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是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


 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讲,进入新世纪,也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样,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预示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党的十六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将开始迈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从“新阶段”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为导向
从总体上,我国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准确地说还是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题。如果说在进入新阶段以前,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还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那么进入新阶段后,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更多地来自农业和农村外部。目前非农收入已经占农民收入的50%左右,农民收入来源逐步多元化。增加农民收入,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工业和农业、城乡经济的相互关系。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把着力点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之外。
从本质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大力推进工业化,使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地转入工业部门和城镇就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出路。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不仅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提高工业、服务业部门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而且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经营方式难以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增加农业和农户的市场风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从而也是最终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进入新阶段,要发展现代农业,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济方式,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鼓励农民建立新型的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农户之间的相互联合,降低生产交易成本,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分享规模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
发展县域经济最重要和最迫切的还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从全国来看,经济大县强县,无不都是工业或服务业发达的县市。进入新阶段,推进工业化要改变乡镇工业与城市工业两张皮的状况。要看到,农村“离土不离乡”的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并行发展和过度竞争,在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发展空间已受到明显制约。特别是在入世后,迫于激烈市场竞争的压力,乡镇工业也强化了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发展乡镇工业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如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运输业等;积极促进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打破现有的阻碍城乡产业整合的管理模式,在规划、政策制订和实施上对城乡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城乡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重组和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新阶段后,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为县域经济工业化既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增大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只有继续推进工业化,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二、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城镇化为支撑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又能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的同时加
快城镇化进程,也应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头戏。相对于城市已较大程度地实现了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而言,农村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着传统生活方式。积极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改造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小城镇是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因而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看到,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进入新阶段,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要改变以前盲目追求“硬化、亮化、绿化”的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机制,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使小城镇建设真正给农民带来实惠,使农民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和效益,切实防止抽取农业和农村资源超前建设小城镇,这不仅从根本上不利于城镇化,还会导致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的恶化。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带动小城镇建设。要分别轻重缓急,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小城镇建设。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使之尽快完善功能,繁荣经济,发挥城乡经济结合部的作用,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吸引农民进入小城镇安居乐业。我国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很大,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东部地区可适应大都市圈和城镇体系发展的需要,推进城镇网络发展,中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中心镇和发展重点小城镇。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小城镇建设更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洋。
三、发展县域经济要以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
进入新阶段以前,县域经济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创新的推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解放了农业生产潜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90年代初中期,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崛起,有了农村办工业的制度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向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使农民从“多元化”经营中得到了单一农业经营模式难以得到的收益。
进入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同样需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来源于思想解放,来源于社会实践。当前,县域经济制度创新又进入活跃期,包括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定单农业、农民户籍制度改革和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领域的制度创新,必将带来生产力的新的解放。因此,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制度创新创造宽松的环境,必将促进新阶段县域经济的新发展。
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必然要更加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市场化为改革取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目标,应是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清除阻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自由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和城乡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可喜的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在制度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如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入股,以“反租倒包”等形式,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进行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增强内部激励机制;积极培育中间性商业组织,充分发挥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户籍差别;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等等,这些有益的实践将为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探索经验和路子。
县级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合理定位,转变职能,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代行企业和市场职能,转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当前,这种转变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推进县乡体制改革,精减县乡政府人员,稳妥推进撤乡并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塑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利用区外生产要素来发展县域经济;重视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农村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等等。总之,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角色真正转换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

推进创新农产化经营体制思考体会


推进创新农产化经营体制思考体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重大举措,是指导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重点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谈点体会。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决定》高度重视农村制度建设,明确提出,实现农村发展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展。《决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包括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民主管理制度。首当其冲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这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项制度中,第一次明确,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双层经营体制中统这一层次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决定》讲“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我理解这里有四个方面的意思和要求,一是明确定位。明确龙头企业是“统一经营”这一层次的一个重要内容,把龙头企业定位为“统一经营”层次的一个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中央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实践效果,并寄予希望;二是指明方向。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与联合,开展多形式的经营服务,进一步指明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三是提出要求。龙头企业要发挥好统一经营层次的作用就必须要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农惠农;四是工作重点。就是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这些都是三中全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必须深刻领会,贯彻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工作中去。
二、农业产业化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
《决定》指出,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发挥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一是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 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工业化的要求推动农业向着商品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迈进,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进程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二是推进组织制度和机制创新。 通过拓展产业链,建立组织链,完善利益链的方式,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与社会化大生产连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达到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整体效益的目标。三是开拓农产品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生产发展,确定主导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经济合作,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性,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四是用先进科技和设施装备农业。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升农业的装备水平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能力。五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六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标识和可追溯制度,组织和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创造名品牌农产品,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农业产业化是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组织创新
《决定》作出了我国总体 “三个进入”的基本判断,第一就是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央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一个组织创新。它是通过各种利益连接机制实现农业与工商业的有机结合,将农民融入了产业化经营的产业体系之中,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农业成为产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第一车间。农民有的在龙头企业就业,有的成为合作社社员、有的在生产基地按合同生产。在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链中,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总体目标一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工农一体,农民通过多种形式参加生产,参与管理,提高了整体效益,形成了整体利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通过合同契约、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

推进创新农产化经营体制思考体会第2页

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农业和农民可以分享到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合理利益,形成工业返哺农业的新机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促农反哺农业有多种形式,企业将生产要素特别是资金投入农业、农村,服务农民;积极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将产业体系前项利润(以至平均利润)适当向后项(农业)返还;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和支持农村公益事业等,都是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形式。透过产业化组织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形式。现实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这些方面已经和正在做着有益尝试,并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要支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功能和作用。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一)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龙头企业发展与带动农户不协调,带动农户能力有待提高;龙头企业效益提高与农户增收不协调,农户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益机制有待完善;部分行业加工产能提升较快,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等等。产生这些不和谐、不协调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本质的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关键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这是以人为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中的具体贯彻。一是组织创新。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服务组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验。鼓励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和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建立有序的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内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二是机制创新。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健全合同签定程序,明确权利责任,逐步实行合同可追溯管理,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设立风险资金、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方法创新。结合推进一村一品,分类研究不同产业的利益联结方式。要分产业、分产品研究不同利益联结方式的规律、规则和约束条件,分析产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总结推广不同产业和产品各具特色的利益联结模式,进一步创新完善联结方式,强化约束内容,健全联结机制。
(二)推进重点龙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82家,省重点龙头企业4800多家带动,多种形式的服务组织联结农户和生产基地的新格局。对于龙头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带动力的市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肩负着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产业发展的任务。龙头企业在自身做大做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诚信经营,这些都是龙头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要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重点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带动、村企互动、投资推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外向牵动等不同方式积极支持农业生产,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逐步建立重点龙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强化约束机制。
(三)推进重点龙头企业监测制度和统计制度创新。当前,随着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等各类产业化组织的迅速成长,其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对行政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了解分析农产品供需情况,实施宏观调控和指导,都需要政府部门及时掌握准确的基础数据。对重点龙头企业进行监测管理,实行有进有出、等额递补的机制,是政府运用市场机制管理市场主体的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示范、引导和监督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制度安排,逐步将事后监测转为事前辅导、事中指导和事后监测有机结合,实行全程监测,提高监测质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生产资料的重要消费者,是各类农产品的重要生产者,也是消费市场的重要供应者。要根据新的情况,创新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统计工作,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开展情况统计,建立省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据库,及时掌握各类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消费以及价格变动情况,为指导产业发展、了解农业整个产业链的供需变化以及分析市场供求形势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要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新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同时要根据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认真研究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政策建议,制定新的扶持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又好又快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贡献力量。继续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技术、信息服务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制定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金融信贷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季节性收购资金,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办理,对龙头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贷款支持。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采取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多种形式,帮助龙头企业解决抵押困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