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 导航 > 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看看广东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六大难题》,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最近,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梅州考察时指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欠发达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出路是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为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是的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山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好六个重要问题。

“软”与“硬”的问题
山区经济之所以比较落后,主要是客观环境、思想观念和发展思路方面还存在着差距。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使山里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步伐,困守在小农经济的小天地中。硬件建设跟不上,又使得发展思路相对滞后。因此,治“软”先治“硬”。路通了,外面的信息流、、人流进得来,本地的产品才能出得去。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山区传统保守的思想观念将受到冲击,与外来的新的思想观念融合,才能促进山里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促进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促进环境的日益改善。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级市通高速公路,这对发展山区县域经济无疑是大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真正做到以“硬”促“软”、以“软”补“硬”、“软”“硬”兼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筑县域经济新的发展平台。

“工”与“农”的问题
“工”与“农”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乡问题,也就是在选择主攻方向、选择发展模式上谁先谁后、谁轻谁重的问题。就梅州而言,多数县域经济普遍是三次产业“三足鼎立”,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既有的工业企业也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一般加工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包袱过重。最近省长黄华华同志在山区调研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山区最大的差距是工业的差距。”因此,山区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稳农的基础上,实现富工富县;通过加快工业的发展,聚集人气,解决富余劳力的出路,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国有”与“民营”的问题
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还在继续,但由于财政困难,难以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安置工人;一是民营企业刚刚起步,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模式,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就快。因此,如何围绕财税增收抓经济,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是加速提高县域经济实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壮大镇村经济,促进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

资源与市场的问题
过去一讲加快山区的发展,往往局限在“发挥资源优势上”,这话固然不错,但收效甚微。山区穷的原因,一是就资源卖资源;二是因陋就简搞加工。受这些思想影响,山区工业粗笨重多,科技含量低;低值高耗企业多,高精尖企业少。原因是这一思想忽视了市场要素。也即是说,发展经济,资源和市场谁为依托?应该是市场,而不是资源。这也是“温州模式”的精髓。
没有资源,可以围绕市场需求做文章,像蜜蜂采蜜一样;反过来,有了市场,资源优势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挥,形成比较优势和发展优势。

“内”与“外”的问题
资金、技术、人才是经济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启动资金是最大的“瓶颈”。因此,仅仅靠“内”还不够,还需要内外结合、借外促内。通过政策启动、政府推动、特色拉动等形式,在激活本地民间资本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造血型”项目,壮大工业,提升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总量比重,同时拉动就业、刺激消费,繁荣第三产业,不断把县域经济的“蛋糕”做大。

“上”与“下”的问题
县域经济是重心下移的经济,需要省、市的大力扶持,必须简政放权,努力为县域经济提供政策保证和体制保障。从目前情况看,省级财政形势尚好,市级财政基本过得去,但是县和镇的财政普遍较为困难。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省、市的工作重心要下移,该放的职权要下放,既要把事权交给基层,也要把职权交给基层,县和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上升。当前,尤其要着重解决好县内“条块”的问题,即中央、省属驻县机构与县的关系问题,驻县机构必须贯彻中央、省的有关精神,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双赢”。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县域经济如何在竞争中发展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则不仅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得以贯彻,而且也必然要在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区域之间的竞争是否客观存在?我们如何把握竞争态势,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人拟对此谈点浅见。一、要清醒认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件、报告中“发展”是利用频率最高的词句,干部、群众议论最多、最关注的也是“发展”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从沿海到内地,从北方到南方竞相发展的凯歌频传,令人振奋。发展之所以成为大趋势,原因在于:其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键所在,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然也就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有没有作为的重要标志;其二,发展是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县所有问题的基础,现在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入学难、就业难、饮水难等所有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需要靠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地方政府要解决这些难题唯一出路就是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其三,发展是群众的最大利益。没有发展,经济搞不上去,就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发展的快慢、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所以,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经济年代地方的发展是纳入国家的总盘中,依靠国家的来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也有中央的政策和项目倾斜,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但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主要的还是靠市场的作用,靠地方自求发展。这种市场主导经济力度明显增强的大趋势,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发展有一个机遇问题,谁抓住机遇,谁就抢到了发展的先机,谁就能抢先发展。无论区位交通、基础条件、人文环境的差异有多大,但摆在大家面前的发展机会是均等的,关键就在于谁先抓住了机遇。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敢想、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在竞相发展中抢先发展。二、要正确判断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选准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各地之间的竞相发展机遇是均等的。县级领导在发展县域经济中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竞争意识,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条子经济”、“路子经济”、“关系经济”的误区中走出来,把发展定位在科学的竞争观方面,在科学的竞争观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竞争中求发展。为此,就需要把握各地之间竞相发展的态势,并据此决定发展战略,采取发展措施。从目前看主要已初步形成下列基本态势。1、体制的竞争。创新体制机制,排除竞相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是竞相发民的基础性工作。企业改革不到位,市场竞争主体不活,就无法参与竞争;市场体系不完整,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经济就活不起来;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不从过去直接管理型转向主动服务型,投资环境就好不起来。2、资源的竞争。首先对资源优势要有辩证的认识。资源优势是相对的,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浪费资源致使资源枯竭,优势就会转化为劣势;有的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森林资源,因此,只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就可以达到永续利用;有些看起来很不起眼、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是一大资源优势,如南方一个县过去对竹叶看不上眼,后来发现日本市场十分抢手,开发起来后成为这个县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资源优势,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偏爱某一个县市,有矿藏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等。所有的资源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项二项或几项,发挥优势,就是实现资源与技术、资金的结合,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这样才能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目前围绕短缺资源、珍稀资源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怎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当前竞争相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3、环境的竞争。环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功能齐全的硬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好的投资环境具有对资金、人才、技术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因此,建设和优化环境也就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重要课题。4、人才的竞争。我们现在正处在知识和技术爆炸的时代,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有大批尖端的、高层次的人才,就可以在竞相发展中居于有利的位置。因此,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就成为竞相发展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同时,“借脑生财”、“引智生财”也是竞相发展的重要话题。许多地方通过架设知识与经济联姻的桥梁,让高校科研部门的技术和专利与企业对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新产品,不仅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而且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实现知识与经济融合也成为竞相发展的重要问题。5、实力竞争。对实力也应该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雄厚的资金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物质要素,但落后、贫困的地区不应该因为缺乏实力而永远落后。实力不足的地区可以“借力生财”,即可以引进利用他人的实力,如通过设计好项目、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集团带动战略,就可以使劣势变为优势。三、要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学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竞相发展机遇均等,发展快慢关键看谁先抓住了机遇。凡是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地方,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谋略,闯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所谓“深圳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泉州模式”等等。为此,我们要在正确把握竞争态势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发展。重点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要创造新优势,在竞相发展中占居有利的位置。一方面,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要善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前提下发展资源开发型项目,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老工业基地要通过嫁接改造、兼并收购,通过改造重组达到优化升级;区位交通瓶颈突出的地方,要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注重发展具有运力少、价值高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一面,就是要创造新优势,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让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机制,实现人才强县战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环保,保护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等等,都是创造或再造新优势可以重点突破的工作,我们要根据竞相发展的需要,采取重点突破,寻求整体推进的办法,争取在竞相发展中处于有利位置。2、贯彻,减少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代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更加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为此,我们在竞相发展中,要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恶性循环中走向速度、效益、质量、结构相统一的路子上来;要有效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出一条后人也可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来。3、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在竞争中国共产党同发展。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如此,区域之间的竞相发展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全国一盘棋当中,区域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片面强调局部的发展和局部的利局,不仅会影响当地的局部发展,还会损害整体利益。如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破坏全国统一市场的地方封锁,其结果是保护了落后,保护了违法经营,最终使自己难以摆脱落后贫穷的状况。当前,在竞争中的合作,应重点在: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加强山海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以名牌产品、拳头产品为龙头,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扩散另部件,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培植企业集群;以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企业为龙头,走出一条抓龙头、建基地、拓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4、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总的要求以市场为取向,转变政府行政理念,转换政府职能,改变政府行为,从而把政府改造为服务的政府、透明的政府、法治的政府、诚信的政府。作者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近几年,东宁县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推进由农业弱县向工贸强县转型升级,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深挖林木、果菜和矿产资源潜力,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壮大劳动密集型、出口创税型特色农业。
(二)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抢抓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契机,贸工结合,扩张进出口加工业,创新经营模式。
(三)依托小城镇优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科学确定镇村功能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实施经营城镇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四大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结合东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关节点,是南资北进承载地、进军俄罗斯市场创业平台的实际,实施“大农业、大加工、大商贸、大旅游”战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打造对俄经贸桥头堡,将东宁建成经济繁荣、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立足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大农业。以俄远东地区市场开发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品种,优化绿色食品种养结构,构筑优质生态农业产业带;整合叫响东宁黑木耳、苹果梨等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尽快把东宁建成中俄沿边县(市)出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
(二)依托境内外资源,发展大加工。以东宁中俄国际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落地生根”工程,建成省级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构建能源、轻纺、木材、食品、建材、机电六大产业集群,力争五年内承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外向型、创税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50个以上,尽快把东宁建成横跨中俄边境的对俄工业走廊和跨国加工制造基地,推进镇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升级,实现以工哺农。
(三)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发展大商贸。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带动,完善域内、边境线、境外“三点一线”的国际化市场网络,拓宽对俄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实现向日韩、欧美等第三国延伸。完善东宁互贸区功能,建成沿边最大的对俄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拓展境外市场,扩大进出口总量和范围,尽快把东宁建成牵动龙江、沟通南北、辐射境外的中俄商品集散中心,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和国外转移。
(四)打造边境旅游精品,发展大旅游。以整合旅游资源为主线,提升东宁旅游业形象和信誉,建设口岸中国风情园,规划洞庭省级地质公园,创建东宁要塞AAAA级景区,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游、生态观光游、爱国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尽快把东宁建成跨区域红色旅游热线和俄罗斯风情旅游热点,力争五年内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拓展为农村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服务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完善富民安民支撑体系,加强重农支农保障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农村。
第一,强化政策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5支持特色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完善支持农民创业政策和“抓两头、带中间”强弱村扶持机制,捆绑资金集中向中心镇村投放。按照“提升标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以奖代投,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力争五年内打造十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培育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建成千户新型农村节能住宅,实现50村屯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第二,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理顺县镇财政体制,建立“超收留用、均衡调剂”的利益分成机制,增强各镇创税增收能力,采取联营建企、土地转租等方式,盘活村集体经济,力争镇、村债务5年内全部化解;推进党政机关和农村教育、医疗改革,创新镇村治理模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扩大到90以上;加快将农村信用社改组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搞好服务引导。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为农民送科技、传信息、帮致富。与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嫁接创建农民培训基地,培育高素质能人大户群体,整合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尊农爱农护农、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

以科学发展观破解农场经济发展难点思考


以科学发展观破解农场经济发展难点思考

为做好即将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试点工作,我区在“**”宾馆召开区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围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主题,展开学习、讨论,大家结合实际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通过二天来的学习和讨论,特别是听了熊书记的会议小结和胡区长的中心发言,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和区情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坚定性,时间虽短,但形式新、内容实、效果好,很受启发教育。
**农场是一个有着五十年历史的农垦单位,地理位置偏,发展空间小,历史遗留问题杂,包袱重、负债多,可用“地方不大、困难不小、负担不轻、发展不易”来慨括。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根据学习体会,结合实际,谈谈今后一段时期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营造良好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的滞后归根到底源于观念的陈旧。推进发展,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对此,必须在干部职工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破除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干部职工客观分析原因,查找差距,既要看清自己不足,又要看到自身发展的一些优势,如土地资源丰富,现有人员也不多,实现税费改革后有一定数额的财政转移支付,干部职工能吃苦耐劳等等。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发展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二、大胆改革,加快发展,找准最佳切入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许多矛盾和问题,要靠发展和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农场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一直以来,经营管理模式较陈旧。因此,既要倡导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科学地谈发展,当前一方面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把现有企业改制作为切入点,在破解体制机制的同时,大胆抛掉一些“坛坛罐罐”,对长期闲置资产加紧理顺、清理、评估、拍买,按相关法定程序处置。用搞死还是搞活;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有利于稳定;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实际效果来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准则。领导班子要勇于承担责任,只要不谋私利就不要怕背“卖祖宗” 的罪名,用所获资金对职工身份进行置换,尔后妥善处理历史债务,一步步解决包袱重问题,轻装上阵,对改制后企业要支持其发展,帮助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地区控规,工业项目难以落户的状况,利用国有土地易整合调整的条件,招商引资,引进生态观光农业项目,高标准打造几个近郊休闲旅游的精品、亮点,带动人气,解决职工就业岗位,增加税收。
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利益,要把提高农场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点,坚持执政为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利用有限财力结合新农村建设,在上级的支持下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①解决“吃水难”问题,引进自来水;②解决“环境差”问题,建设垃圾中转站;③解决“行路难”问题,对道路进行改造;④解决“住房差”问题,进行危旧房改建;⑤解决“看病贵”问题,办理新型合作医疗和退休职工医保;⑥解决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问题,扩大低保覆盖面。让职工群众得实惠,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
四、提升素质,转变职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工作实,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其重要。农场由于远离市区,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等,分配来的大、中专生绝大部份流失,所剩无几。相对乡镇来说,机关干部整体综合素质还有一定差距。对此,必须注重引进人才,补充和培养年轻干部。同时,在现有的领导干部中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勤险办事的方针,提倡团结奉献精神,为践行好科学发展观,实现农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适应农场今后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做好由生产经营管理职能转化为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的职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造出自己的工作特色,确保农场社会稳定。扎扎实实争取用二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使农场逐步摆脱困境,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借此机会,建议区委、区政府能否考虑对**撤乡建镇,同时借鉴省内其他县区的做法,实行镇、场合并。采用一套人马,二块牌子的管理体制。①可以节省行政管理的费用,农场面积和人口仅相当于三个村规模。②能够强化行政管理的力度,农场体制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政府行政职能存在局限性,如民政、计生、综治等方面工作均无法定的管理职权。③利于统筹发展资源,特别是农场土地资源(属国有土地)。④便于制定发展规划,为**地区整体开发作一定的准备。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县域经济发展文件选编》心得体会


学习《县域经济发展文件选编》心得体会本文作者:醉倚青鸾 免费原创投稿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法则不仅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得以贯彻,而且也必然要在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区域之间的竞争是否客观存在,我们如何把握竞争态势,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要清醒认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件、报告中“发展”是利用频率最高的词句,干部、群众议论最多、最关注的也是“发展”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从沿海到内地,从北方到南方竞相发展的凯歌频传,令人振奋。发展之所以成为大趋势,原因在于:其一,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关键所在,是各级党委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然也就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有没有作为的重要标志;其二,发展是解决一个地区、一个县所有问题的基础,现在群众反映强烈的行路难、入学难、就业难、饮水难等所有的热点难点问题都需要靠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地方政府要解决这些难题唯一出路就是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其三,发展是群众的最大利益。没有发展,经济搞不上去,就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发展的快慢、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所以,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经济年代地方的发展是纳入国家的总盘中,依靠国家的投资来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也有中央的政策和项目倾斜,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但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主要的还是靠市场的作用,靠地方自求发展。这种市场主导经济力度明显增强的大趋势,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发展有一个机遇问题,谁抓住机遇,谁就抢到了发展的先机,谁就能抢先发展。无论区位交通、基础条件、人文环境的差异有多大,但摆在大家面前的发展机会是均等的,关键就在于谁先抓住了机遇。我们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敢想、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在竞相发展中抢先发展。
二、要正确判断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选准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各地之间的竞相发展机遇是均等的。在发展县域经济中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竞争意识,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条子经济”、“路子经济”、“关系经济”的误区中走出来,把发展定位在科学的竞争观方面,在科学的竞争观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竞争中求发展。为此,就需要把握各地之间竞相发展的态势,并据此决定发展战略,采取发展措施。从目前看主要已初步形成下列基本态势。1、体制的竞争。创新体制机制,排除竞相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是竞相发民的基础性工作。企业改革不到位,市场竞争主体不活,就无法参与竞争;市场体系不完整,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经济就活不起来;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不从过去直接管理型转向主动服务型,投资环境就好不起来。2、资源的竞争。首先对资源优势要有辩证的认识。资源优势是相对的,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浪费资源致使资源枯竭,优势就会转化为劣势;有的资源是可以再生的,如森林资源,因此,只要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就可以达到永续利用;有些看起来很不起眼、微不足道的东西,其实是一大资源优势,如南方一个县过去对竹叶看不上眼,后来发现日本市场十分抢手,开发起来后成为这个县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资源优势,但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偏爱某一个县市,有矿藏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等等。所有的资源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项二项或几项,发挥优势,就是实现资源与技术、资金的结合,并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这样才能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目前围绕短缺资源、珍稀资源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怎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当前竞争相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3、环境的竞争。环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功能齐全的硬件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好的投资环境具有对资金、人才、技术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因此,建设和优化环境也就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重要课题。4、人才的竞争。我们现在正处在知识和技术爆炸的时代,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载体,有大批尖端的、高层次的人才,就可以在竞相发展中居于有利的位置。因此,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就成为竞相发展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同时,“借脑生财”、“引智生财”也是竞相发展的重要话题。许多地方通过架设知识与经济联姻的桥梁,让高校科研部门的技术和专利与企业对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开发新产品,不仅使企业在竞

学习《县域经济发展文件选编》心得体会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而且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实现知识与经济融合也成为竞相发展的重要问题。5、实力竞争。对实力也应该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雄厚的资金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物质要素,但落后、贫困的地区不应该因为缺乏实力而永远落后。实力不足的地区可以“借力生财”,即可以引进利用他人的实力,如通过设计好项目、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集团带动战略,就可以使劣势变为优势。
三、要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学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竞相发展机遇均等,发展快慢关键看谁先抓住了机遇。凡是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地方,都是在市场竞争中有高人一筹的谋略,闯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子,所谓“深圳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泉州模式”等等。为此,我们要在正确把握竞争态势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发展。重点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要创造新优势,在竞相发展中占居有利的位置。一方面,要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要善于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前提下发展资源开发型项目,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老工业基地要通过嫁接改造、兼并收购,通过改造重组达到优化升级;区位交通瓶颈突出的地方,要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注重发展具有运力少、价值高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一面,就是要创造新优势,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让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机制,实现人才强县战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好环保,保护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等等,都是创造或再造新优势可以重点突破的工作,我们要根据竞相发展的需要,采取重点突破,寻求整体推进的办法,争取在竞相发展中处于有利位置。 2、贯彻科学发展观,减少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代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更加强调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为此,我们在竞相发展中,要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恶性循环中走向速度、效益、质量、结构相统一的路子上来;要有效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出一条后人也可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上来。3、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现在竞争中共同发展。竞争与合作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如此,区域之间的竞相发展更是如此。特别是在全国一盘棋当中,区域之间的分工和协作,片面强调局部的发展和局部的利局,不仅会影响当地的局部发展,还会损害整体利益。如片面强调局部利益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破坏全国统一市场的地方封锁,其结果是保护了落后,保护了违法经营,最终使自己难以摆脱落后贫穷的状况。当前,在竞争中的合作,应重点在: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加强山海协作,实现优势互补;以名牌产品、拳头产品为龙头,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扩散另部件,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培植企业集群;以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企业为龙头,走出一条抓龙头、建基地、拓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4、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总的要求以市场为取向,转变政府行政理念,转换政府职能,改变政府行为,从而把政府改造为服务的政府、透明的政府、法治的政府、诚信的政府。

开展商务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议心得


开展商务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议心得

新化是蚩尤故里,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着眼新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如何有利地推动娄底经济向前发展,站在商务工作的角度,谈几点建议。

一、要着力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充分利用国家的惠民政策。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经济的宏观决策过程中,要用足用活国家的惠民政策,并不断开拓农村市场,全面铺开“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要完善流通体系,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加快配送中心建设,搞好“一网多用”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商品集散、信息采集、价格传导,市场调控等方面的功能,发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农超对接步伐。

不断提高消费服务档次和水平。要精心组织各种促销活动。引导居民消费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大力发展便利早餐、家政服务、保健养生、美容美发等便民服务业,以及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生活质量型消费。引导高消费群体的消费留在当地,避免这部分需求外溢。

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借力“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梯田王国”紫鹊界梯田、“三湘明珠”大熊山森林公园、“江南峡谷第一漂”油溪河漂流、“湘中千岛湖”苏溪湖、“洞天福地”奉家桃花源、“宗教圣地”古台山等旅游景点,挖掘蚩尤故里、梅山文化、梅山武术、新化山歌等旅游品牌,将新化打造成长株潭新型城市的后花园。

要加速推进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县农业人口很多,农业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消费水平整体偏低,推进城镇化,尽早实现把新化建设成为集山水、宜居、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城市文明的成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外经外贸平稳增长

坚定不移实行“引进来”战略。切实抓住当前沿海、沿边以及国外企业向内陆迁移,国家经济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依托本地区优势,本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节能减排,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的原则。“让一切有投资愿望的人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合作意向的人找到合作伙伴!让一切有创业能力的人找到创业途径”。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确保承接产业转移全方位进行。

着力构筑服务环境优势平台,“筑巢引凤”。依法灵活运用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四年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切实优化环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企业和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知名企业,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优先承接先进制造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坚定不移实行“走出去”战略。要全力打造几个战略产业,如我县的电子陶瓷,使其形成强大的规模及品牌优势,出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要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契机,鼓励企业走进东南亚,并努力开发中东、非洲及南美市场。

三、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打造商贸流通中心

加大商贸市场体系建设力度。逐步建设市级中心市场、次中心城市市场、县级市场、中心城镇市场及农村市场体系网络;构建批发、直营、零售的销售形式;着力推动步行街建设;规划建设旅游购物市场。

加快物流园建设步伐。着手规范现有物流运输企业,建立现代标准的物流中心,着力对城区现有物流企业进行规范管理。目前,紧紧抓住新化将成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的有利时机,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好物流园。园区内要建设大型标准化仓储基地、配送仓库、大型货物堆场、运输车队、集装箱中转站、铁路专用线,要把新化物流园建设成为货物运输、信息交流、餐饮住宿服务齐全的县级一流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初步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四、发展电子商务,对接全球经济

近年来,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的电子商务,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十二·五”期间,我们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现在,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电子商务广泛深入地渗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正在突破国家和地区的局限,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

开展商务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议心得第2页

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加速了全球化经济进程。

电子商务服务业的蓬勃发展,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技术创新加速社会专业化分工,为电子商务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网络的交易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规模逐渐扩大,模式不断创新。网络消费文化逐步形成,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范围不断拓宽,网上消费服务模式日渐丰富。电子商务服务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活动向集约化、高效率、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加大,对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更加强劲。

全球范围内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愈加激烈,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重要举措,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五、建立市场监管机制,加快诚信市场建设

加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十二·五”期间要把商务综合执法工作落到实处,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早餐”、“放心菜”、喝上“放心酒”、用上“放心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市场以及销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严格检疫检验制度,规划定点屠宰市场;加大对宾馆、市场、超市、餐饮业等的稽查力度,按照食品安全有关条例严格管理,严厉打击“物价乱”和哄抬物价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酒类管理,对全县各批发企业、名酒店铺、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专项检查,消除监管“盲点”,杜绝管理漏洞,严禁不合格酒产品进入市场;打击成品油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保障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营。从而切实转变商务管理职能,履行市场管理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加快诚信市场建设。信用是商务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和生命线,加快市场信用建设是规范市场的基本制度,只有提高企业的信用建设,建立诚信体系,才能消除各种不诚信和违法违规的事情,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要建立行业的信用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部署,以改善商务诚信环境,促进信用交易为目标,以加强商业信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完善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建设信用基础知识系统、发展信用服务业为手段,全面加快商务领域的信用建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