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 导航 > 论社区经济发展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论社区经济发展。

不经历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当我们需要公共的场合去演讲时,下定决心提前做好演讲稿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写演讲稿时,要充分考虑它的临场性,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那么,一篇突出主题的演讲稿要怎么样写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论社区经济发展,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论如何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社区各项工作在人民生活中显得日益重要,居民对社区功能的多元化要求也日益强烈,作为政府的一级职能部门,能否带领居民走出生活困境,切实发展社区经济,给居民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成为衡量社区工作的首要标准。同时,社区经济作为整个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实现社区建设目标的前提条件,又是社区建设深入持久进行的重要保证,现就从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内容、制约因素及其今后发展的着力点入手,对如何促进社区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社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1、社区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块,质量效益好。随着政府及社会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注、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社区经济已经成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速度令人瞩目。2、社区经济具有社会功能特点,既可以服务社区,又可以方面居民。3、街道经济规模小、门类全、机制活,是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二、发展社区经济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大力发展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发展需求稳、投资少、有效益的社区服务项目,把发展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围绕居民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要从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项目,逐步扩展到托老托幼、家政中介、文化娱乐、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面向辖区居民的便民服务产业。(二)发展城市基础管理的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功能不断完善,对环卫、园林、环保、保安、物业等行业需求越来越迫切,要通过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引进市场机制,发展城市管理型经济,努力培育起点高、管理好的专业性服务公司。(三)大力发展培植税源经济的产业。要把社区经济发展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个体经营经济密集结合起来,吸引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大中小企业在社区投资。发展各种经济实体,特别是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增长总量,形成社区经济特色。(四)大力发展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的产业。社区经济是扩大再就业的有效途径,要着力拓宽社区就业门路,引导和帮助更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城市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在社区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个体、私营各种经济形式,兴办投资少、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的社区服务型就业;鼓励企事业单位等兴办安置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主的就业型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等社区就业实体,使社区经济领域成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现实选择。
三、发展社区经济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社区经济发展,在全国来讲,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各地社区经济不同程度的出现发展慢、结构单一的趋势,究其原因是:
(一)街道及社区的责权利不相统一。近年来,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将权利下放到社区,为社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创造外部条件。但是各地对街道及社区认识不同,使各地街道和社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有些地方,大量的工作事务压到街居,“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居民需要街居解决的事情,街居只能起协调作用,却没有解决能力,使居民对街居的作用产生质疑,也使街居在开展工作等各方面受到阻碍。(二)各部门对社区的了解和帮助远远不够。随着社区宣传工作的深入,有些单位已经逐渐意识到发展社区经济的重要性。但同时,一些重要部门的卡、拿、要现象依然严重,许多部门对社区工作不给予支持,使原本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不下放,甚至街居在和有些部门协调时,出现不重视、拖拉、积压等现象,使街居工作开展难上加难。(三)整个社会对社区观念没有转变。现在,提起居委会,很多人还停留在“带着红袖章的老大妈”的印象里,许多人对居委会究竟能做什么表示怀疑。在招商引资方面,许多商家愿意将资金投在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上,不愿意投资在刚起步的社区经济上。(四)街居工作人员的经济观念及素质亟待提高。很多人表示,他们愿意对社区经济进行投资,可是,街居工作人员常年坐在机关,缺乏竞争意识和基本的经济观念,提起经济发展方向、国家经济运行态势、社区经济发展策略以及社区管理体制问题,很少有人能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和指导,经济能人少,有胆量、有气魄、有领导和把握整个区域经济走势的人少,已经成为制约社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F132.cOm更多精选演讲稿阅读

歌颂普光气田经济发展


普光气田首期20亿立方米产能投产在即,几代中原石油人建设千万吨级油气田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普光,中原油田希望之光

普光气田首期产能即将投产。普光,这个位于大巴山深处的小镇,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中原油田24万职工家属的热切关注与期待。

毋庸置疑,普光气田的投产将极大地增强油田持续发展的资源

基础和综合实力。随着油气当量迈上一个大台阶,油田的盈利能力将显著增强,经营形势将得到明显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可望获得进一步提升。

资源是油田生存发展的根基。普光气田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将极大地增强油田的资源基础,极大地缓解油田人多油少、资源接替不足、发展缺乏后劲的深层次矛盾,为油田的持续有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油气田的发展之根、壮大之本何在?搞油气的人都明白,油田发展首先要有丰富的资源储备,要不断有新的资源接替。中原油田自1975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开发以来,为共和国贡献了大量能源。但近年,由于新区勘探长时间没有大的突破,中原油田储采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些深层次的矛盾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发展。油田一度陷入资源接替不足、发展缺乏后劲的困境。

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曾经是中原油田决策者和职工家属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油田要发展,20万职工家属要生存——多少科技工作者在为寻找新的资源接替而日夜操劳,多少探索者在为寻找新的发展点而殚精竭虑。人们在呼唤,在期盼,何处有新的大油田、大气田,几代中原石油人建设大油气田的梦想,何时能够成为现实?

历史总是会给人们新的希望与惊喜。XX年7月30日,普光1井获得工业气流,宣告了普光气田的发现,普光气田开发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中原油田的发展迎来了希望之光。

现已证实,普光气田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2510.7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为1883.04亿立方米。普光气田成为迄今我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也是我国最大的5个XX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之一。在海相勘探突破的同时,普光气田陆相勘探也加紧进行,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已上报探明地质储量几百亿立方米。陆相地层天然气不含硫化氢,埋藏浅,是优质的清洁能源。海相、陆相立体勘探无疑又为普光气田进一步挖掘储量潜力,确保普光气田稳产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

如今,中原油田有了这样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资源基地,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欢欣鼓舞,没有理由不为之摩拳擦掌,没有理由不为之倾心竭力,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随着普光气田的投产,中原油田的资源版图将从黄河之滨扩展到川东北,巴山深处,将形成中原油田大发展的新支撑点,油田资源基础得到极大增强将成为现实。中原油田单纯依靠东濮这一资源支撑点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将逐步形成东濮老区、普光新区协调发展的局面。这无疑将极大地缓解困扰油田多年的储量不足、人多油少、发展动力不足的矛盾,增强油田广大干部工人持续发展的信心和科学有效发展的能力。

◆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为油田石油工程队伍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气田投产后形成的油气销售收入将大大增加油田的经济总量。

XX年,中国石化为解决中原油田持续发展问题,决定将川东北普光气田交给中原油田分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管理。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地处黄河之滨的中原油田与大巴山深处的普光开始了历史性握手,普光气田也由此进入中原油田的发展史,并必将成为中原油田发展史上极为突出和重要的一章。

“通过参与普光气田开发,我们20多支钻井队获得的市场份额总量在数十亿元以上。”西南钻井公司经理周祥林告诉记者。其实,从参与普光气田开发建设以来,中原油田石油工程系统整体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油田钻井、油建、建工、管具、测井、井下作业等石油工程队伍,以及数以千计的干部工人通过全面参与普光气田建设,从普光气田建设这个大市场中分得了一块“蛋糕”,挣回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然而这与普光气田投产后给中原油田带来的经济总量增长相比,仍无法同日而语。

XX年,河南省年收入超过300亿元的企业有5个,中原油田是289亿元,并不在其中。但普光气田全部投产后,整个气田将达到年产10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能力(油气当量1000万吨),如此一来,到“十二五”期间,中原油田的油气当量将达1300万吨,同时还有数百万吨硫磺等副产品销售到国内外。我们每年仅天然气销售收入就能达到100多亿元,再加上硫磺产品销售收入100多亿元,油田一年的经济总量将达到500亿元左右,增长近一倍,前景非常美好。

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是企业发展的标志之一。但中原油田的经济总量长时间和人员总量不成比例。而今,普光气田的投产,将极大地缓解这一问题。显然,普光气田在增加油田资源基础,成为油田又一个重要生产基地的同时,还将为油田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随着油田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可以预见,油田经营形势将进一步好转,油田的盈利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这些将为油田20万职工家属共享油田发展建设成果提

供坚实基础。

◆普光气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技术、人才优势,积累的管理经验,积淀的精神财富,都将对油田提升核心竞争力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看得见的是银,看不见的是金。”面对普光气田即将带来的丰厚资源和巨大的经济份额,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为了开发建设这一中原油田资源接替的战略阵地,保持中原油田持续发展,油田上下演绎了一场雄浑的交响乐,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原油田也受到普光气田的深远影响,积累了大量有形与无形的财富。

在提及普光气田的建设时,我们经常会用“首创”“最大”“最快”这样的词汇用来形容其技术运用项目。几年来,普光气田已成为中原油田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的重要舞台,油田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成熟的适合普光气田特殊要求的钻井、试气、集输、净化工艺技术,并通过在普光气田特殊的开发技术要求下的成功运用,使大量首创性的技术应运而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史,就是一部中原油田科技水平提升的历史,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就在于技术优势,而在建设普光气田过程中形成的独创性技术优势,全面提高了油田开发建设高酸性气田和管理运营特大型天然气净化厂的能力,将为我国同类气藏的开发建设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成为中原油田今后参加国内外高含硫化氢气田开发与建设的一张“王牌”。

不容否认,在普光气田特殊的自然环境下,中原油田的职工队伍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也练就适应当地自然地貌和气田特质的特殊作战本领。从钻井施工到地面工程建设,到试气作业,到应急救援,到净化厂建设……从最初的边打边练,到逐步成熟,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中原的参建施工队伍已完成了从“平原部队”到“山地兵团”的漂亮转身,由此锻炼出的大批复合型人才,为参与今后更多、更大的市场竞争积累了“资本”。

面对普光气田“四高一深”的气藏特点和地质地表条件极其复杂的实际,油田举全局之力,用世界最先进之手段,完成了气田开发建设过程中极其繁杂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形成了在国内具有示范性意义的安全开发高含硫化氢气田的安全管理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形成了世界级的安全管理模式,这无疑是对中国开发难采油气储量的一大贡献,也是中原油田一大管理财富。

多年来,油田广大职工以开发建设大气田的豪迈情怀、充沛饱满的工作热情、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投身这一壮丽事业,塑造了油田职工崭新的时代形象,形成了爱国爱企、胸怀大局,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忘我奉献,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五种精神”,创建了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极大地创新和丰富了油田企业文化的内涵。

中原石油勘探局局长、分公司总经理、普光分公司经理孔凡群曾有过深刻的剖析:“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对油田举全局之力,调动一切力量,把油田的技术优势、队伍优势发挥得更好,促进油田的整体协调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有理由相信,普光气田必将以其丰厚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成为世界瞩目的大气田,而中原油田也将因普光气田的投产和川气东送工程的顺利实施,而更具生机与活力.

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


着眼经济发展 着力环境优化

天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4年11月11日)

(一)

多年以来,市发改委坚持从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着眼经济发展,着力环境优化,坚持不懈地狠抓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市直机关行风历次评比中,我委始终名列前茅。机关驻行政服务中心还连续被评为优质服务窗口,先后受到上级书面或口头表扬10余次,收到群众表扬信9封,锦旗8面,至今无一例投诉事件。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委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自觉性。

坚持用“三个代表”统一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理想和信念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把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的行动。结合全市开展的“树讲求——学转促”、“学比赶促”等活动,对干部职工进行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坚持边学边整边改,进一步增强大家“破满、争先、创新、发展”的服务意识。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大力倡导“服务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诚信服务理念,提倡“ 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交诚信朋友”,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委党组注意引导大家从服务第一要务的高度,从实现我市率先发展的高度,从决定城市未来发展前途的高度来看待和把握经济发展环境。“站高一位,看远一步,想深一层”,围绕发展看环境,身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求全体同志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始终把环境建设放到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运作和把握,坚持不懈地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永恒主题。与此同时,进一步明确是非标准,细化政策界限,以利于机关全体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出发,放手放胆开展工作。一是强调把因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明确、不配套,为便于更好服务而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发展环境出发,制定本单位改革措施、规定,合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区别开来。二是把招商引资活动中必要的公务招待同与项目建设活动无关,用公款吃喝玩乐、铺张浪费区别开来;把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献计出力、牵线搭桥而获得的奖励与违反规定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区别开来,以此营造宽松的政策氛围,鼓励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状态促进环境优化,积极招商引资。三是把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中,敢于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但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失误同官僚主义的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区别开来;把因探索失误与故意违反程序、滥用职权区别开来,鼓励大家大胆探索,出主意,想办法,为环境优化献计献力。委党组旗帜鲜明的态度,澄清了是非观念,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个“人人思创新,大家比贡献、齐心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风气正在逐渐成为全委的主旋律。

二、积极支持和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认真清理、精简行政许可事项。委党组多次明确:清理、精简工作要“率先、主动、顾全大局”,上级有规定的坚决照办,无明确要求的摸索创新。该下放的坚决下放,该合并审批的坚决合并,该取消审批的事项坚决取消。从2001年至今,我委三次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较大规模地清理精简审批事项,涉及事项60余项。特别是去年6月,我委一次性精减行政审批事项48项并登报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项目单位的好评。二是按照改革精神,对列入全省县级30强的抚宁县,实行扩权改革,授予市级审批权和管理权;对原由市审核、报省审批的,支持抚宁县直接报省审批。三是积极落实投资者投资自主权。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项目,不再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批程序,支持项目单位直接依法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资源及防洪评价等许可手续。同时,对必须审批的市级权限内项目,积极探讨简化、合并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项目单位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四是积极做好与《行政许可法》的对接工作。通过加强学习,加紧熟悉相关政策,找准《行政许可法》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实现审批内容和方式的顺利转轨。五是全力支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去年6月,我委抽调3名骨干,在全市职能部门中第一个成立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做到专人、专事、专责。同时,经委党组研究,原市计委将八个科室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到审批科,将精简后保留的审批、审核、核准等九大类事项全部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今年年初,我委又将机构合并后的行政许可事项再一次细致梳理,最后确定36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其中审批6项,审核10项,核准12项,备案8项,继续保持了“一门受理、一窗对外”的好传统、好做法。三是我委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恪尽职守,摸索创新,努力追求质量、效率和规范服务的统一,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并联审批”。窗口人员熟练掌握并联审批流程,增强牵头单位的责任感,坚持“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同时办理,提高了审批效率。坚持“规范审批”。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手续齐备有效的项目,坚持快批;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对国家发展鼓励的权限以内的项目,坚持简化程序审批。坚持“窗口与委内各业务科室协调联动”。即采取“双同时”的方法:一门受理抄告相关部门窗口的同时通过《委内审批事项沟通情况表》抄告委内相关业务科室,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掌握项目报批情况;窗口办结发文的同时抄送委内相关业务科室,并且每月5日前将上月窗口事项办结情况分门别类加以汇总,及时报送委内领导和相关科室,以保证机关掌握鲜活情况,便于委内相关业务科室跟踪服务。坚持“优质服务”。做到服务第一,审批第二,用换位思考对待项目单位,用真情温暖人心,赢得了上级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广泛赞誉。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引水工程是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制约的救急项目,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市发展和改革委与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一起,研究政策,查找问题,备齐材料,积极衔接上级部门,协调政府开动“绿色通道”,实施联合审批,使得制约和影响项目开工的关键性问题一次性全部解决。鉴于工程规模较小,工艺相对简单,又符合国家政策,我委承诺: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并,实行一次报批;在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后省略初步设计环节,直接下达投资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了项目建设。

昌黎县龙泉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葡萄酒生产线和昌黎县一品红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葡萄酒生产线两个项目,需要报省立项和批复可研。在窗口按时出具有关材料,项目单位及时赴省后,突然打来电话,言明按照上级要求需要改动我委转请文件,且时间紧迫,希望给予支持。经请示领导,机关窗口马上改好文并想方设法传真给项目单位,使得项目单位不用奔波第二回就办成了事项。项目单位非常满意,在不送材料的同时一再感谢,盛赞我委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

三、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市发改委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了一批规章制度,努力从制度层面上规范象征行为。如制定了《窗口人员工作职责》。要求机关窗口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服务热情、周到、文明、耐心、细致,办事公开、公正、公平。制定了《行政审批工作监督管理规定》、《行政审批工作内部运行程序暂行规定》、《审批窗口公文、印章、档案管理制度》等,规范了行政审批过程中领导、各业务科室间、审批各环节间的行为。制定了落实《行政许可法》的七项配套制度,从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办理、听取意见、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各个层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制定了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规苗头及时制止,对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在承诺制度上。我委一是实施行政许可主办负责制。市发改委在行政许可事项进入中心办理时,通过原有审批科室与中心窗口负责人之间签字交接的方式,将“一门受理”作了硬性规定,强化了纪律约束,从而真正做到了由一个内设机构代表本机关统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解决主办科室和主办人问题。二是推行限时办结制。项目建议书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初步设计和投资计划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批复和上报。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对每个受理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六公开”的原则办理,即向企业和群众公开、一次性说明每一事项的“审批依据、审批标准、审批程序、需提交材料、承诺时限”,说明我委审批事项全部免费办理等内容,使项目单位心中有数,办事明白,少跑弯路。委内各业务科室对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计划、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全部实行公开,做到编前、编中、编后自始至终公开。为保证效果,我委还设立了公开电话、咨询窗口、告示栏,明确了接待人员,保证解答群众和企业提出的问题。四是推行首问负责制。项目单位来委办事,第一位接待人负责办理或接洽到主办科室及主办人,不得以非本职工作而不闻不问。五是实行“同岗替代制”和“外出授权制”。通过设立ab角,确保工作衔接有序,不因个人影响部门,局部影响全局。六是推行“超时默许制”。机关驻服务中心窗口征询委内事项处理意见,对口业务科室原则上应在2个工作日内答复,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反馈的,视为同意,窗口可以发文。七是建立“否定报备制”。规范说“不”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支持招商引资。这些规定和措施,起到了“规章办事、制度管人,机制约束”的作用,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力打造服务型机关。

近年来,特别是实行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以来,我委同志主动转变职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眼睛向下,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同志坚持把握“三三制 ”的工作原则,即,三分之一时间跑省进京,三分之一时间处理一般业务,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自觉从更高的层次上支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一是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市共有个47个项目得到国债资金支持,争取到国债资金近11亿元。二是积极帮助项目单位跑办审批手续。对于涉及省和国家产业布局需要报省和国家审批的大项目,我们实行领办、代办制,全程跟踪办理。如热电联网集中供热二期可研报告、山海关古城保护与开发项目建议书均已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准;热电厂三期经过三年的公关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立项;耀华低辐射在线镀膜技术产业化、秦皇岛软件基地等一批项目被列入国家或省专项计划并获得支持。林纸一体化基地、电厂600万片粉煤灰西石瓦等项目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的调度协调和跟踪管理,通过规范管理体现优质服务。特别是我委数次承担了大型项目拉练活动,跟踪到位,服务到家,有效推动了我市项目工作。与此同时,我委开展了以“更高、更好、更有效率”为宗旨的作风整顿和主题教育,努力提高机关公务员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水平。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后,我委把效率摆到了更高的位置上,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只有微笑不是服务,优质高效才是根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优化工作流程,强调分工基础上的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受理事项的无缝隙衔接,千方百计保证效率,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估计,由于集中审批、简化程序和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主观努力等因素,我委审批事项办结效率提高60%以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服务型机关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

工作中我们体会到:

一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环境只是个概念,环境是靠人创造的。特别是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说到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必须首先优化思想环境,通过个体思想的升华带动整个队伍认识的飞跃。近几年,我委的环境建设有了长足进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围绕人来做文章,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机关队伍素质,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二是应该注重优化政策环境。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包括开工前的审批环境、建设中的施工环境以及投产后的生产环境。不管哪种环境,都有政策密切相关,因为执法、执纪者都是用政策、法规说话。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必须注意优化政策环境。“效率快不过简化”。近几年,国家大幅度削减行政许可事项,从政策层面上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这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最好方式。我委在办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时,有时尽管尽了最大努力,千方百计提高效率,效果不一定最好。国家取消了,我们轻松,项目单位也省事。从发改委看,我们精简了一批事项,合理简化了办事程序和环节,机关就能精力集中力量研究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同时更多地帮助项目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制度建设至关重要。制度健全了,可以保证经济发展环境的持久优化。

(三)

我们建议:

一是建议尽快与上级对口部门衔接,了解《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的配套规定、政策、制度等出台情况。2004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很大,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将带来政府审批内容和方式的变革。目前国家、省以及有关上级部门正在陆续出台一些与《行政许可法》相关的配套措施,如省发改委近日下发了《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规定:对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内的项目,政府只进行核准;对企业不使用政府资金投资建设的政府核准项目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均实行备案制度。凡实行核准和备案管理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这样的规定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事项办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矛盾,影响经济发展环境。因此,建议加强跟踪,认真做好贯彻落实的准备工作。二是建议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目前各系统都有新政策出台,交流不到位,容易导致相互掣肘,衔接不畅。为此,建议进一步强化横向沟通,以更好地发挥并联审批的作用。三是建议抓紧制定本市配套规定,研究《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本市权限以内各类行政许可事项的配套办法,避免出现空档,带来工作上的被动。

**县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县经济发展前景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实现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在新世纪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经济发展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展大体历经以下几个阶段。“六五”(1981—1985年)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年均粮食产量达71328吨。工业经济除几家国有企业外,尚无成型的乡、村企业,全县年均工业总产值不到千万元。“七五”时期(1986—1990年),由于各种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粮食生产下滑,年均粮食产量为64608吨,比“六五”时期下降9.4%。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县委、政府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开发冬季农业,实施“温饱”工程,推广“两杂”良种,普及农业适用新技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国家和省在我县的重点工程—**电站和**电厂建成投产,一批骨干企业在**落户,房地产开发业崛起,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迅、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65390万元(其中省属及以上工业产值129032万元,县属工业产值36358万元),比199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40万元,比1990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300万元,比1990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2.5%。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11085吨,比1990年增长34.8%,年均增长2.3%,农业总产值达40308万元,比1990年增长65.5%,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8元,是1990年的4.2倍,生产总值118529万元,比1990年增长4.32倍,年均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89万元,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8614万元,年均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26万元,年均增长10.8%,产业结构比由1990年的59.84:16.32:23.84变为21.75:57.89:20.35,第一产业逐步弱化,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平稳增长。

二、“十五”经济发展趋势

“十五”以来,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抢抓一个机遇(西部大开发),夯实两个基础(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开发四大资源(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实施五大突破(结构调整、经济总量、生态重建、扶贫开发、城镇建设)。按照年度经济工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开局。**电厂4×3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发电,**、**、**等规模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农业结构调整效益显现。“十五”开局前三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人均gdp由1918元递增到2869元,但近期尚无大型企业在我县落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因素。“十五”后两年,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330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0.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27500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80000万元,增长14.2%,第三产业25500万元,增长6%,2005年生产总值预计1465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29700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89200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27600万元,增长8.5%。据此测算,“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比预期目标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9 .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

试探田镇经济发展之秘


试探田镇经济发展之秘

**市田家镇办事处版图面积仅43平方公里, 总人口也只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是一个较小的建制镇。近几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年实现产值13个亿,全口径费税达3000多万元,全处企业纯上交 400多万元,用电量1亿度以上,成为经济大镇、 发展强镇。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将其发展的奥秘归结于“靠、舍、引、联、盘”五个字上,特试着探讨。


一、看准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立足“四靠”扬优势
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本地的实际情况,看准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经济发展在依托一般的“共”性的“靠”,例如靠邓小平理论、靠党的方针政策、靠科技等等以外,还必须根据自己的“镇情”、“处情”看准特殊的“个”性的靠,即找准地方优势,特别是资源优势,赖以作为靠的支撑点。这样,地方经济发展才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田镇办事处地形狭长,依山畔江,四十里官山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灰石;四十里黄金水道岸陡水深,长年可停靠千吨级驳轮;境里有黄冈水泥总厂、祥云集团等6家市直企业的经济、技术辐射源等等。特殊的镇情使我们认准了“靠山实行大开发、靠水实行大流通、靠厂实行大联合、靠人实行大引进”这4个靠的支撑点,在这四点基础上, 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发展多种经济成份,一是加快石灰石矿山资源开发步伐;二是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实施产运销一条龙经营战略;三是依托大企业解决项目难找、技术难上、市场难求、资金难筹的难题;四是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造就一支苦磨善战、敢试敢闯的干部队伍,使我们的经济建设、企业发展长盛不衰。
全处现有靠山的资源优势兴办的建材企业129家。1998年,全处干群立足“四靠”,在大汛100 天的情况下,仍开采出各类石材750万吨,生产水泥34000吨,石灰38万吨,红砖24000万块,全处27 座码头向长江沿线各地装运各类产品原料达500万吨,同比增长 29%。97年,我处扩建改造了处建材工业公司,使其年产量达50万吨;98年,我们引进省公路段在盘塘兴建年产300万吨碎石能力的碎石厂;今年一季度, 我们借灾后重建机遇,沿山开发、新办29家采石厂,新增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靠”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扎实,发展才能步步为营、蒸蒸日上。

二、选准思想解放着力点──下力“三舍”求发展
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即基础选准并使之持久牢固,还必须探索经济发展的途径,即依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度,可以说,思想越解放,手段就越高明,否则就要走弯路。过去一段时期,我们用近似封闭僵化的手段,也就是单凭自己尚不成熟的力量蛮干,盲目的上过一些项目,最终效果均不理想,不仅耗费了时间精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打退了干部群众上项目、办企业的信心。我们通过总结后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于思想解放的力度和政策开放的程度,于是一个标志着思想大转变的“三舍”思路形成了。

推动乡镇经济发展发言材料


我来xx乡已经有一年多了,是xx让我一步步了解农村工作,也是xx昂扬向上的发展姿态看到我工作努力的方向。很多人得知我在xx乡政府上班后,都会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说xx乡是个好乡镇。具体怎么好,我想大伙能找百十来个。但我这个人偏偏是个不知足的家伙,xx乡不应该只是“好乡镇”,而应该是个“最好的乡镇”;不仅仅是安陆市“最好的乡镇”,而且应该发展成全孝感、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乡镇”。在此,我想借此次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大讨论机会,谈谈我对发展xx经济的一点认识。年轻人难免轻狂,喜欢偏执于一隅,谈得走理的先请各位海涵。

先来看我乡的优势吧!归纳来说,我乡的优势主要在资源优势,这里的资源又可以分为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耕地人均占有量偏少加上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让很多迫切希望改变生存状态的xx人很早就走出老家,外出拼搏,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点讲,我乡走在了全市前列。4万人口的乡镇有1.35万人常年外出务工,创造了1.5个亿的财富,也带回了xx乡面貌的巨变,新农村建设有声有色。我们也有了“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和“打工经济名镇”两点名片,但对这两张名片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肯定了我们的成绩,也反映了我们的不足。新农村建设,我乡突出做好了“村容整洁”这点,作为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产发展”四个字还有待我们做文章。打工经济,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物,无论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是就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发展来看,都不具备持续性,去年的金融风暴就是给我们最好的提醒。要达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培育新型农民作为一项根本措施来抓,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产增收和改变乡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新型农民”这个概念很重要,也有待我们去丰富其内涵。

简单的看一个问题吧!我乡每年1.5个亿的财富可以在哪儿看得到?借用cpi指数来反映xx乡经济水平大伙可能会笑,但消费水平增高已经成为xx乡不争的事实。大量的资金用于消费,必然导致资本积累不足,我乡数得上的企业没几个。乡镇谋发展,需要一、二、三产业各显所能,我们既然能大力招商引资,为何不能从内部挖潜力,结合本乡实际,培育龙头小企业呢?新生事物,总是弱小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家一户的农民由于生产生活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有很大优势,我乡的甜玉米走进“中百仓储”就是一个例证,随着甜玉米专业合作社的一步步发展,公司化运营必将带给xx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要注意培养懂经营的经理人才。“唐宋白花菜”作为已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我市知名品牌,目前的所困境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又一个例证,每年的白花菜收购季节,是“唐宋白花菜”发展的巅峰,腌制包装后,他们的老板就去忙别的生意去了。质检、产品更新、售后信息反馈乃至品牌宣传投入甚少。目前,大悟、云梦也有人从事白花菜的生产销售,如果缺乏一个长期经营的理念,“唐宋白花菜”恐怕会被经济浪潮湮灭。因此,政府和社会服务部门应当好保姆角色,从政策、资金更要从人才培训等方面扶持龙头小企业。从社会导向上讲要培育“全民创业”思维,俗话讲“行行出状元”,我想的是“行行出老板”。

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我只想简单提一下,xx乡知名人士多,但回乡创业的少;河砂资源丰富、种植条件优越,但特色精品少,“两多两少”导致我乡优势趋零。

我乡以优惠的条件、坦荡的胸怀、高效的作风诚邀八方精英回乡创业,我们是做了“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准备的,但孔雀依旧东南飞,并没有西北还。是不是我们还没有“栽好梧桐树”呢?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下,你作为公司老总,你希望你的投资地xx乡如何?xx乡是个农业乡镇,是安陆市粮棉油主产区和畜牧生产大乡,农业文章大有可做,但需要的是特色,做不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难以在市场大潮中立足的。目前我乡已在甜玉米方面有所发展,如果在特色林果、水产、粮食作物、畜禽方面形成规模性经营,吸收内部、外部资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既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也可以发挥投资的聚集效应,壮大集镇规模,提升集镇经营能力,为引进工业项目打好前站。

再回到我开头的一个话题,将xx乡发展成全孝感、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乡镇”是一个宏观的构想,需要我们一步步的细化,而我的发言只是个小小的切口,提出了xx乡作为非农产业不发达乡镇,需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进程的设想,有偏颇的地方请大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经济发展处长竞聘演讲稿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是建设一支面向21世纪高素质干部队伍、迎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干部制度改革,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激励机关干部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具有重要意义,我坚决拥护,并积极参与。我参加经济发展处处长职位竞争,恳请组织和同志们挑选。

一、工作经历

我叫竞聘演讲稿,1971年参军,1974年入党,1975年7月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械管理专业,1998年12月毕业于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在部队历任战士、文书、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省军区陆军学院军械教研室主任;***年被评定为省军区后勤军械部工程师,同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因军政训练成绩显著和完成老山前线作战任务出色,劳立三等功两次,并被评为军区机关先进个人,在全区部队通报表彰。

1990年1月我从部队转业到省民委办公室工作,同年5月任办公室秘书科科长,1991年6月任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3月任经济处副处长,1997年10月至今任经济处处长。1994年12月至1995年10月,参加省委第一批村建工作队赴基层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成绩显著,评为先进个人,我所带领的工作组被评为先进集体,受到通报表彰。1999年11月我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名优产品博览会筹备工作,被组委会评为先进个人。

二、德才表现

从部队转业到省民委工作以来,我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革命军人的政治品格和作风,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在办公室工作期间,积极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为保证机关正常运转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到经济处工作后,为使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水平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我在努力学好中央党校本科函授班规定课程的同时,围绕民族地区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民族地区调研,撰写了十多篇理论研究文章,先后被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刊用,有的还被编入《21世纪中国发展论坛丛书》,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经济处工作任务繁重,涉及领域广、政策性强,对此,我带领全处同志积极工作,认真完成委党组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时加班到深夜四、五点钟,毫无怨言。在去年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名优产品博览会上,一举夺取了博览会设置的全部奖项。近两年来经济处积极协助委领导协调国家民委、财政部和省级有关部门,使省民委参与管理安排的项目资金均突破一个亿,年均增幅达百分之二十以上,今年的无偿资金同比增长百分之三十,为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作出了贡献,以实际行动,努力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工作设想

按照省民委三定方案中赋予经济发展处的工作职能,我的工作设想是主要抓好五个突破:

(一)政治业务学习要有突破。以三讲教育为契机,抓好全处的政治业务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努力把经济发展处建成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廉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处室,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二)宏观政策研究要有突破。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的历史机遇,组织专门人员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研究民族贫困地区21世纪如何实施扶贫攻坚,加快脱贫的问题;十五期间民贸商品生产问题;配合民族地区制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争取使其纳入西部大开发省行动计划和省的十五计划。

(三)贯彻省委《决定》要有突破。省委《决定》共三十条,其中涉及经济工作的就有十三条,要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狠抓落实。

(四)项目资金管理要有突破。一是根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特点和任务,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兴边富民行动对1990年制订的《边补费》、《省级民族机动金管理暂行办法》重新修定;二是制订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散杂居民族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是积极探索项目资金管理新思路,按照财政规范转移支付和财权事权分离的原则,采取一年一个确定的办法,将年度指标分配到各地、州、市,由各地、州、市民委与财政局共同管理;四是继续搞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同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争取每年有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向民族贫困地区。

(五)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工作要有突破。兴边富民行动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委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切入点和重头戏,要在继续抓好四大工程、七个重点的基础上,切实把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新边疆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到这里关于“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论社区经济发展》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