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 导航 > 建造楼宇经济开拓发展空间推进经济发展

有关经济发展的演讲

建造楼宇经济开拓发展空间推进经济发展。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建造楼宇经济开拓发展空间推进经济发展,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近年来,我镇经济建设成绩斐然,基本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第一,三产业良性发展的合理结构模式。其中,开发已经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2003年全镇开发房产土地总面积1650亩,实现基建总9.8亿元,销售产值22亿元,销售税收1.5亿元。在良好的发展形势中,我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洞察到其中存在的隐忧。我镇镇土地总面积是25平方公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产开发的不断升温,单纯的通过土地批租的发展模式势必会面临发展空间日益变小、发展难度日益变大的问题。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如何使土地的使用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高回报就成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思考的重点所在。

一、居安思危看长远,扩宽思路求发展。

区委杨书记在指导我镇发展时提到“抓住轻轨9号线契机,发展楼宇经济”,这更加强了我镇引入新的土地发展观的决心和信心。

所谓“楼宇经济”是一种以商务楼及功能性板块、区域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招商引资,可以建商场、办公司、搞研发或创办现代服务机构,从而引进税源,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一种现代经济形态。据统计,一幢高级商务商贸楼里所创造的效益与城郊7.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商户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等。

“楼宇经济”这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无疑正是我镇发展所需要的。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回报率,可以获得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土地回报,而且有利于城市化转型、合理的城镇规划和我镇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这种好的、新的发展思路与我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哪?

我镇经过深入调研,考察分析,并与有关专家商讨后认为:遵循发展要有新思路的要求,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是今后我镇壮大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我镇镇要以发展楼宇经济为抓手,积聚发展要素,整合区域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加快构筑我镇经济发展新平台。通过发挥政策和区域优势,把商务楼宇和我镇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载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地,努力创造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就业、政府得税收、环境得改善的多赢局面。

二、合理规划谋全局,大胆实践拓空间。

我镇将“楼宇经济”开发分成三大块: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房地产楼宇开发和商业楼宇经济。

第一,我镇工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其中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了积极效应,工业发展实现了建设、结构、效益的统一。在过去我镇镇实施标准厂房三年贴息、补贴资金10%的基础上,2003年我镇镇党委、政府又迈出大步,以政府参与投资50%的方式投资2亿元建造3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通过招商逐步回笼资金,以此来全力促进标准厂房的建造,全镇累计标准厂房面积已突破10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的厂房租赁收入可突破1亿元。同时,镇党委、政府果断地作出了对历年一层陈旧厂房翻建为三层标准厂房工程补贴资金10%的决定,在兴联和朱龙两个村拆除了总面积数超过1万平方米的旧厂房,将其全都改建为三层以上的标准新厂房。此举大大地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率,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效益,到去年底,全镇村级实现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使我镇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昂首阔步地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久富经济开发区是以重点引进和扶持实体型、科技型、规模型私营企业,注重引导商贸型企业向实体型发展的特色私营经济园区。2004年我镇计划投资3亿元在久富经济开发区内,计划建造高标准、高档次的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全力发展工业楼宇经济。与标准厂房相配套今年我镇还要在园区内投资5000万元进行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生产创造良好环境。工业是龙头,工业楼宇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为我镇加快工业化步伐,促进城市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业楼宇经济同样也为土地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长期性的经济回报,为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房地产楼宇开发已经成为带动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要继续合理开发利用。今年以轻轨9号线我镇站为核心的北部房产区建设将全面展开,前期规划工作已基本完成,建设工程进行了实质性的启动。以旧城改造为抓手,不断提升第三产业,镇区内三盛房产、豫园二期、银佳房产、明珠苑三期将开发建设。此外,抓住上海市民青睐我镇房产的机遇,多层次高标准建造不同档次的房产以满足需要,2004年争取开发面积在去年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40万平方米,达到120万平方米。

第三,商业楼宇经济的开发是与前两者密切相关的。遵循整体开发、全面推进的原则,商业楼宇经济的开发是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房地产楼宇开发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于两者的必要的配套建设。我镇镇现在面临这老城区改造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建设14-18层住宅、宾馆、我镇娱乐城,并要加快对我镇医院大楼的建设,使大配套逐步齐全。轻轨9号线我镇站附近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在进行中,我镇轻轨车站、新加坡维新广场、台湾城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蓝图上两幢30层的高楼直耸入云、气势磅礴,这将成为我镇发展楼宇经济的标志性建筑。对北部房产区水道的疏通、桥梁的扩建、道路的修筑等配套工程建设也将有序展开。

目前,土地开发已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建设领域的重点项目,成功与失败的例子俯拾皆是。我镇镇引入“楼宇经济”这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开创性的尝试。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遵循整体开发,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发展“楼宇经济”,进一步开拓无形有形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档次,扩大经济总量,一定能够实现我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4000万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循环经济要重点抓好五个环节。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益。电动机、汽车、计算机、家电等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尽量采用小型或重量轻、可再生的零部件或材料,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包装行业要大力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
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建材、造纸、酿造、印染、皮革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行业的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建材、钢铁、电力等行业废弃物消纳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在严格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第2页

控制“洋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废物进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国际贸易。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政府机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规划。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目标及分阶段推进计划。
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以及开发区的盲目发展。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开发区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要研究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当前要抓紧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加快制定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以及强制性能效标识和再利用品标识等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
要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等技术,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发展八种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进程


发展八种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进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特色立市、开放活市、人才强市、实干兴市的总体思路,着力发展机遇经济、项目经济、特色经济、城镇经济、集群经济、外向经济、劳务经济、和谐经济八大经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使经济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8%以上。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5.5亿元,同比增长16.5,人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亿元,同比增长36.1。财政收入完成26956万元,同比增长13.5。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该市由上届的608位上升到510位。一、发展机遇经济。实践证明,发达地区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善于抢抓并运用好历史的机遇发展自己。泊头市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在招商引资“白热化”的今天,错过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要想永立经济潮头,就必须抢抓一切利于我们发展的机遇。面对跨国公司产业、资本正在加速流向中国,国内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因“四荒”产业、资金加速北移,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施,京津冀经济圈的崛起,20xx年北京奥运商机,省“一线两厢”战略实施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市委向全市提出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抢抓机遇、快抓机遇”、“抢抓机遇就是抢先发展”的要求,把发展机遇经济作为抢先发展的“至高点”。
二、发展项目经济。县域经济就是项目经济。紧紧围绕项目搞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的重点,泊头市委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纲”,以科学发展观来抓项目建设,以科学的发展目光来论证项目,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抓项目,一方面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选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所具有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盘活市内人力、物力、智力资源,扩大开放领域,拓宽招商渠道,致力于以大招商促进大投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发展。截止到7月份,全市固定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共计424个,同比增长46.2%,其中,工业项目32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46个,同比增长52.1%,亿元以上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83.8亿元,同比增长54.9%。
三、发展特色经济。区域经济的竞争就是特色经济的竞争。近年来,泊头市委立足于做大做强林果、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四大特色产业,成立了四大特色产业办公室,健全了四大特色产业协会,在对我市的特色产业进行专题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把做大做强四大特色产业作为兴市立市之本来抓的特色经济思路,通过产业抓特色,工业抓集群,企业抓龙头,产品抓品牌,特色经济的支撑作用日渐凸现。目前,林果产业,果品年产量达到46.6万吨,产值6亿元,每年约有5万吨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4000万美元,泊头鸭梨出口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铸造产业,20xx年出口非工业铸件25万吨,占全国非工业铸件出口总量的16.3%,占全国铸件出口总量的41.6%,销售收入约20亿元,创汇1亿美元;环保产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销售收入8亿元,约占全国大气除尘设备总产值的3.3%,年出口创汇20xx余万美元;汽车模具产业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20xx年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15.4%。林果、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四大特色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7%、35%、0.45%、5.5%。
四、发展城镇经济。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重要的就是走城镇化的道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城镇化水平,让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由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实现农民向城镇的大幅度转移,以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近年来,泊头市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修订完善了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对交河镇、富镇、郝村镇等重点乡镇进行了重点规划建设,加大了交河镇、富镇两中心镇的建设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市区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结合城镇建设,规范了市工业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发挥工业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人才集中的“洼地”效应,坚持城镇建设与工业区、工业小区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各类企业、资金、人才和技术向市区集中,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目前,该市城市化率已达到37.96%。
五、发展集群经济。近年来,泊头市委始终把抓好市工业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建设作为实现“五年再造一个新泊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作为推进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块状“裂变”发展的有效“平台”。五届市委以来,调整充实了市工业区管委会班子,请清华大学等高校对市工业区和乡镇工业小区作了详细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入区优惠政策,成立了项目代理中心,市财政加大了对市工业区和各乡镇工业小区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共投入3亿元完善了市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工业区“六通一平”,一个建设标准高

发展八种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进程第2页

、功能分区合理、项目吸纳力强的泊头市工业区已矗立在冀东南、鲁西北地区。目前,市工业区固定资产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已达到64个,预计总投资14.9亿元。
六、发展外向经济。近年来,泊头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实现经济突围的突破口抓住不放,充分发挥毗邻环渤海经济圈的优势,确定了接轨京津、主攻台湾、拓展日韩、突破欧美的开放思路,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商引商、以外引外,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同步推进。通过抓诚信教育、造诚信氛围,充分调动起党政干部、经贸队伍、产业工人、企业家以及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民发动、全民招商、全面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立足于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八大平台,建立了招商网络,在国内、外建立了招商网点,选聘专业招商人才充实了招商队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与企业联手打造了项目建设平台、服务平台,健全了良性的招商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对外开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台了扶持外贸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成立了出口集团公司,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外向水平;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泊头”汽车模具论坛,大大提高了我市汽车模具产业的知名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干部到沿海发达城市洗“心”换“脑”,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开展招商活动,赴欧、日、韩及珠三角、长三角、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招商,加快了我市的对外开放步伐。今年1-7月份,引进省外资金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8.4万美元,实现外贸出口创汇2069万美元。
七、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泊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利民”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创新思路,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发展。该市被沧州市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市,全市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万人,同比增加1.5万人,向意大利、韩国等国外用人单位输送30余人。
八、发展“和谐”经济。和谐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有利保证。泊头市委始终把打造和谐环境,发展“和谐”经济作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的“抓手”。一是抓好企业改革中的群众工作,市委建立了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分包企业改革责任制,并把干部下访企业、下访基层作为一种长效工作机制,通过各级干部主动下访、陪同上访,将政策公开、程序规范、透明操作,使改革中的群众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目前,全市115家未改制企业中,有83家已完成改制,其中股份制改造24家,破产44家,出售5家,其他形式改制10家,核销呆坏帐1.4亿元,7500名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二是着力实施了城市低保扩面、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帮扶少数民族贫困户、农村特困家庭救助、疾控中心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改革、旧城改造、幼儿园建设、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文体休闲场所建设等一系列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困扰群众生产生活的就医难、行路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工资兑现难和休闲娱乐难等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三是整合了全市公检法司、信访等部门的力量,创建了全市大稳定、大信访、大排调机制。建立了市级矛盾纠纷排调中心和10个乡镇排调大厅,实行了基层人民调解庭与巡回法庭对接办访办案制度,完善了市级领导接访制度,有效防止了群体性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大了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三所一庭”规范化建设和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我国经济发展学习体会


我国经济发展学习体会

《当前经济焦点与对策》学习体会

6月29日下午,在县大剧院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副主编、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宋承敏教授作的题为《当前经济焦点及对策》的专题讲座。现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外需和内需结构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加大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风险性,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增长的周期、各级市场的波动联系过于紧密。我国这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我们要认真总结,找准发展方式,改变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扩大内需,逐渐减弱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从而控制国际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国内需求里面,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结构关系严重失衡,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投资客观上发展很快,但也不能过快,不能长期严重超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承受的程度。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过高,过多依靠投资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相对迟缓,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这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结构各个方面产生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
二是城市化发展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有1.8亿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部分进入城市离开家乡户口所在地都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这些人说是进入了城市,但他们的实际生活远远没有城市化,比如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真正意义上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不是把农村的路修成水泥马路,把农民的房子拆了盖成水泥房,而应该是农村还是过去的田野、山林,但那里生活的人是市民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发展机会是城市的。所以我认为中国三农问题到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是互动而不是相互分离。
三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存在问题。既破坏了公平也影响了效率。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的结构分两个层面: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从宏观结构上看,国民经济中有三个主体:政府、企业、老百姓,政府的收入是税收,企业的收入是企业经营的gdp生产增长,老百姓是挣工资。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论哪个层面的,其中必定会有三个数据: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二是gdp增长情况;三是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这三者增速最慢的是居民收入,长期这样下来,一块蛋糕生产出来,政府越分越多,居民越分越少。
通过学习我认为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
一是坚持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和完善政策结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发挥组合效应。在手段上要发挥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财政贴息等效用,而不仅限于发行国债。
二是消除消费领域中体制障碍。扩大内需重点不但要放在投资增长上,也要考虑对消费的支持。必须改变以往不合理惯例,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完善工资制度,使居民收入水平与gdp增长相符合。
三是确保出口退税足额到位。虽然在表面上看出口退税增加了当期财政压力,但是不能仅仅因为该项支出最易于压缩就回避矛盾,恶意拖欠这部分本应属于企业的资金,损害政府信誉,抑制经济长远期发展动力。同时,有关部门也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提高进出口通关率,改善对外贸易的发展条件。
四是把握好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关系。货币政策和金融安全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其总的趋势是逐步独立化,否则可能造成货币政策执行和金融监管目标多元化,职能受到干涉。要解决增加贷款和资金集中的问题,可以适当调高货币供应量目标,运用再贷款对城市商业银行等进行支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闲置资金运用效率。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收缩趋势已确定,金融风险较大,把调整目标放在其他金融机构会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的总体效率。可以尝试从边路突破,鼓励发展股份制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甚至外资金融机构,以带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