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 导航 >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2024数学教案模板范文大全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这篇《高中数学教案模板范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各位专家、评委: 下午好! 我的抽签序号是____,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_______》第__课时。 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和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 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推荐模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是___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本课中 是重点, 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 .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㈠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2:图表分析法;3:读图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

查看全文>>>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列算式 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若干张 2.活动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 (从4—13、17—29、56—65) 2.碰球游戏 复习9的分解组成。

二、展开

1.依次出示图片 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 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5-2=3

3.幼儿分组活动 (1)看花瓣颜色记录。 (2)看算式写答案。 (3)圆点涂色记录。 (4)看图填算式。 (5)看图编应用题。

三、结束 1、请各组幼儿讲述活动结果。 2、活动评价 表扬活动时遵守规则的幼儿。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2、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1条、1条;1条、1条合起来是许多。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发展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若干,小鱼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去郊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教师与幼儿一同听音乐《去郊游》。带领幼儿活动后在座位坐好准备上课。

二、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1、巩固幼儿对数量1的认识。 《祝你生日快乐》音乐响,师:今天是谁的生日呀?出示小猫家的图片,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看看是谁跟小猫一起过生日,好吗? 家里有1只小猫、1个生日蛋糕,巩固对1的认识。 2、了解很多1合起来是许多。 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呀?一只小狗、一只小兔、一只小鸡、一只小青蛙、一只白鹅、一只小牛、一只小猪,来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说许多小动物。许多小动物都是有谁呢?小狗、小兔、小鸡、小青蛙、白鹅、小牛、小鸭、小猪。今天小猫过生日。 3、许多可以分成很多个1。 他们给小猫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呢?(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引导幼儿说出许多小鱼,教师把许多小鱼分别对应放在每只小动物身边,说:我们看每只小动物给小猫送了几条小鱼?一条,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教师重复:小猫过生日,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每人给小猫一条小鱼,送了许多小鱼, 小动物说:我们给小猫送来了许多小鱼,通过小动物的礼物,我给小猫送来了一条小鱼,了解许多可以分成1只、1只、1只。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掌握1和许多的关系。 小猫过生日了,小朋友也给他准备了礼物,教师出示许多小鱼,(幼儿说:许多下鱼)小朋友把小鱼送给小猫好吗?教师把鱼发给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边分边说:许多小鱼可以分成一条一条。 通过小朋友给小猫送礼物,说:我送给小猫一条小鱼最后小猫得到许多小鱼。让幼儿进一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四、小朋友听郊游音乐休息。

活动延伸: 幼儿到院子了捡树叶,每人一片,合起来是许多。 引导幼儿寻找周围环境中1或许多的物体有哪些。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在观察比较中,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分类与统计 2、红、黄帽子各12顶,围巾长短各12条。 3、男、女、红帽、黄帽,长围巾、短围巾标志各1个;红帽-长围,红帽-短围,黄帽-长围,黄帽-短围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选帽子围巾带上 教师:今天天气真冷,这里有些帽子、围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顶帽子戴上,找一块围巾围上。 请幼儿先观察一下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围的是长围巾还是短围巾,然后再戴上。

二、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教师: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可真暖和。 小猫、小狗、小鸭、小羊也都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呢! (1)小狗说:我们要去公园,得先分一下, 就请男孩子坐1号车,女孩子坐2号车。 (幼儿分好后,小狗检查有没有坐对。) (2)小鸡说:我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红帽子小朋友坐1号车,黄帽子小朋友坐2号车。 (幼儿分好后,小鸡检查有没有坐对。) (3)小鸭说:我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围长围巾小朋友坐1号车,围短围巾小朋友坐2号车。 (幼儿分好后,小鸭检查有没有坐对。)

2、按物体的二维特征分类: (1)小猫说:我喜欢这样分,我喜欢让带红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1号车, 带黄帽子围长围巾 的小朋友坐2号车。 (2)教师提问:中间的小朋友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呢? 小猫这样分,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公园吗?那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可以分为3队或4队。)

三、进一步巩固按二维特征的分类

1、教师:今天天气不错,小动物们想和我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

小狗想和红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 (幼儿招招手) 小羊想和红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 小鸭想和黄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 小猫想和黄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 等一下哪个小动物出来,就请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唱歌、跳舞。

四、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很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小朋友们,我们和小动物们再见吧。

查看全文>>>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小编小编整理了初中数学教案范文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 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 500,

所以 x=50 000.

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

查看全文>>>

身为教师,平时在教学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教案,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教案范本(一)

《二次根式》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知道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面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打基础.

教材先设置了三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结果都可以表示成二次根式的形式,它们都表示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引出二次根式的定义.再通过例1讨论了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字母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二次根式的定义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研究二次根式是实际的需要.

(2)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

(2)学生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知道二次根式本身是一个非负数,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二次根式的定义,应侧重让学生理解“的双重非负性,”即被开方数≥0是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0也是非负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在实数一章所学习的有关平方根的意义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要求,从而让学生得出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并运用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这一条件进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判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则它的宽为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如果用含有h的式

查看全文>>>

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师指点评说,很少有机会自主调控。由于评价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形式单一的评价很难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长期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老师和学生之间互评,使单一的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认识自我,也使课堂充满了思考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案例: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时,有这样一道题: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工厂决定转产,计划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 (1) 每条成衣生产线和每条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帐篷各多少顶? (2) 工厂满负荷全面生产,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样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 同学们经过充分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解答: (学生1) 解:设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x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y x+2y=105 2x+3y=178

顶,根据题意,得 x=41 解得 y=32 答: 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2顶, 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学生2) 解:因为178—105=73(顶)105—73=32(顶)73-32=41(顶) 所以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顶, 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当两位同学说完自己的解法后,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学生1的解法符合题目的要求,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错;有的同学说,学生2的解法简单,一目了然,可以口算出答案,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等等.经过一番激烈的点评之后,我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第一个问题刚讨论完,我就发现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急于要说话,我点头示意,他站起来后说,工厂满负荷全面转产,也不能够如期完成任务.如果我是厂长,我会动员工人加班生产,给他们多加工资,好早完工,支援灾区人民.听到这儿,我的心

查看全文>>>

本次对我校教师教案的书写和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数学这一块是由我和二温负责的。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教案检查

所有教师都有教案,且都按节备课,数量足;能够按学校要求的三维目标格式书写,大部分书写整洁,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概括以下四点:

1、所有教师只有学期备课和课时备课无单元备课,是否有补写教案的现象因为没有了解上课进度,所以不能反应出来。

2、从教学环节上看:教案撰写的格式不是很规范,大部分教案只有新课的教学过程 ,部分教师也有作业布置。诸如知识的复习、新课的导入、本节课的小结、板书设计几乎没有,这充分反映出教师教学的随意性。

3、从 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设计简单粗略只备教材不备学生,有些教案是提纲式的,只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罗列或填充,难以体现如何组织教学和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理念,这反映了教师上课方式单一陈旧缺乏灵活性。

4、教学反思有点像重点难点的说明无法体现对教学的反思和改进。

二、关于作业检查

大部分教师基本上能适量布置作业,注重基础,作业批改认真及时;学生完成作业认真良好,然而,仍存在如下问题:

1、有的教师作业批改不规范,一道大题只打一个对或错号。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要求不严,落实不够。有的学生坐标轴没标方向,有的学生写错了字母或符号然而老师没有发现扔给打了对号。

2、对学生错误的更正要求不严格。有的订正了没有批改,有的没有订正。

3、缺少对学生作业的评点,鼓励性评语较少,只有个别教师有甲乙丙标志。

4、作业批改次数少,大部分教师每月批改7,8次少的4,5次。

三、两点个人想法

1、本次教案检查中发现有很多电子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多媒体的普遍,我想这类教案会越来越多,我个人认为这种教案比原封不动地照抄教案书籍优点在于省时省力,省下时间还可以多批几本作业或多干点班务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对电子教案另有偏见总认为那是别人的东西比不上手写的(当然有些教案确实是为应付检查原版下载),基于以上情况我建议1现阶段鼓励教师以网络资源和教辅书为参考统一采用手写体,一来书写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熟悉和把握教材,更科学地组织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二来手写教案也省了在电脑上繁琐的复制、粘贴、排版、打字过程2严格细致规范教案书写环节,鼓励教学过程创新(如赵艳娟的拓展设计)发挥个人长处展示个人风格。

2、作业布置要有层次性,作业批改可以灵活性(

查看全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平时就要使用巧妙的教学技巧,同时提前做好教案,按照教案进行教学。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范本(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

(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数学家们动手实验得来的,今天,你们想不想像数学家一样,自已动手实验,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们将要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吗?

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

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

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快*简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

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

查看全文>>>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

数学教案模板范文栏目为大家整理了海量的数学教案模板范文、2024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等相关内容,还想了解更多数学教案模板范文相关内容,建议大家关注收藏本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