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 > 导航 >

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2024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

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及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初步学习随乐曲有节奏地进行身体动作。

2.鼓励幼儿在歌曲活泼、热情旋律的感染下,积极愉快投入活动。

活动准备:事先适当欣赏该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送我一枝玫瑰花》的乐曲,掌握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感受新疆民歌活泼、欢快的风格。

1.让幼儿听第一遍乐曲,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教师介绍乐曲的基本特点(新疆民歌)。

2.让幼儿听第二遍乐曲,感受aba的曲式结构。

3.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两拍拍一下手,感受乐曲的基本旋律及附点、切分音多的特点。(两遍)

二、倾听乐曲,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1.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身体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重点强调合节奏地做动作和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2.教师将幼儿想的身体动作编入进去,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3.幼儿跟随教师做身体动作。

4.个别幼儿带做。(遍数视幼儿的情绪而定)

三、幼儿随音乐跳新疆舞。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和尚》的故事,明白与同伴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道理。 2、学习儿歌,尝试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表演儿歌。 3、体验说唱表演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幼儿有认识汉字的经验。 物质准备:动画片《三个和尚》、教学图片、扁担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欣赏) 师:动画片里有谁?他们长什么样子?发生了什么事?(幼儿) 二、学习儿歌《三个和尚》。 1、幼儿学习儿歌第一段。 (1)师示范朗诵儿歌第一段,分别出示图片(1、2、3、4),引导幼儿观察。 (2)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示挑水和抬水的动作。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句式特点。 (重点指导幼儿学习句式特点) 2、幼儿学习儿歌第二段。 (1)师: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幼儿) (2)师示范朗诵儿歌第二段,出示图片(5、6、7、8), (3)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第三段。 (1)师:三个和尚谁都不愿去挑水,( )都快被渴死啦,怎么办呢?(教师小结,引出第三段) (2)师出示图片(9、10),示范朗诵第三段前两句 师:三个和尚应该怎么做呢?(幼儿) (3)师出示图片(11、12)示范朗诵后两句,幼儿学习。 4、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三、学习说唱的方法表演儿歌。 1、教师示范说唱法,引导幼儿观察。 (幼儿明确说的部分和唱的部分以及圆舞板的使用方法) 2、幼儿学习完整的说唱儿歌。 3、幼儿加入动作进行说唱表演。 4、师幼合作说唱儿歌。 5、幼儿分组合作表演。(出示图片13、14、15、16) 四、幼儿游戏,结束活动。 1、教师总结。 2、师:我们一起来玩小和尚挑水的游戏吧!(师幼随乐表演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等动作。) 3、结束活动。

附儿歌:《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喝呀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呀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呀没水喝; 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 矮和尚说:我年龄是最小; 高和尚说:我挑水是最多; 胖和尚说:新来的少干活; 谁都不愿去挑水,这种日子怎么过?(哎!) 小

查看全文>>>

作为大三学生,修满选修课的学分可谓是当务之急,所以,我选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修满选修课的学分。看到这门第一次开设的课程信息时,我认为它能够让我轻松地获得学分,并且能够让我获得音乐上的享受。果然,这门课没有让我失望。无论是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是音乐本身,我都觉得受益匪浅。经过半学期的学习与了解,在音乐方面也略有所知,通过聆听这种方式,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和许多著名音乐人士的经历,从而得到了审美的喜悦。开始学习这门课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所在,就像老师说的,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

在了解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曲的制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去听一首歌曲,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不像以前总是盲目地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只是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都遗忘了。因为高晓松,我很喜欢《同桌的你》这首歌,学习了《同桌的你》的时候,不仅仅是勾起了过去美好的回忆,还让我的脑海里浮现了这么一幅场景:在男多女少的清华园里,众多理科学子为了获得女生的青睐,在草坪上弹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充满朝气与追求。

音乐欣赏课在每一个周五的下午,让我能够从音乐中挣脱上了一周知识课带来的烦闷的情绪的禁锢,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就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三节课就过去了,意犹未尽。很庆幸自己选了这门课,既对音乐有了很好的了解,又调节了心情。这门课为我的大学时期的选修课时光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课上我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好感谢老师的付出,希望这门课可以带给更多人以愉悦、幸福的感觉。在此,对老师提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能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详细说明要求,最好能以书面的形式上传到群上,因为口头上传达的信息可能不够准确。另外,希望这门课越办越好,越来越红火!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白船

目标: 1、了解三拍子节奏特点; 2、学习用声势正确的演奏乐曲; 3、引导幼儿正确分析乐曲。

准备:鼓,鼓槌各一个,纸船一只;

过程: 一、导入部分 游戏《碰碰碰》,老师敲鼓给出三拍子节奏,请幼儿根据老师给出的节奏形式或跑或慢走或轻或重走;

二、主要部分 1、出示小白船,问幼儿这是什么,引出主题; 2、请幼儿欣赏歌曲《小白船》,老师用适当语言引导幼儿欣赏; ① 河面的浪花一会高一会低(一高两低),小船在河面上一会高一会低,老师强调出强弱拍。 ② 再次欣赏歌曲,请幼儿画出浪花图谱:三个浪花一小节,一强两弱。 3、用声势打节奏。 ① 请幼儿说出身体哪些部分可以发出声音,哪些适合放在强拍,哪些适合放在弱拍。 ② 请幼儿以分组的形式为歌曲打节奏。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手拿丝带随音乐翩翩起舞。

查看全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再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注意动作的形象和节奏的合拍。

2.大胆主动的邀请同伴合作表演,学习两两合作分角色表演。

3.体验歌曲中小朋友之间宽容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再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教学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表演,学习两两合作分角色表演。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课件,幼儿已会记歌词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们想做一名懂礼貌的好孩子,那怎样做才是懂礼貌?让幼儿自由发言。

2.引出课题《礼貌歌》。

3.发生练习

1=c――f 2/4

12 34︱5︱555︱555︱54 32︱

小朋友唱 啦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 啦啦

1‖

啦 。

二、基本部分

1.放映课件,帮助幼儿回忆歌词内容,引起兴趣。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仔细听后回答问题。

提问:

(1)歌曲是几拍子的?

(2)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3.幼儿看挂图一起朗诵歌词。

4.教师教唱歌曲,直到幼儿唱会为止。

5.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教案出自:)教师给与指导。

6.教师帮助幼儿两两分角色表演。

(1)教师和幼儿讨论两两分角色表演的分配方式。

(2)教师引导幼儿商量两两合作表演的角色分配和动作安排。

(3)幼儿主动邀请同伴进行角色表演2-3遍。

7.幼儿边唱歌曲边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教育幼儿小朋友之间要宽容相处,互相帮助。

2.下课休息。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 幼儿升入大班后,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不断增强。他们能更积极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啄木鸟》是一首abc结构的乐曲,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易于区分。结合乐曲各段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它想象成啄木鸟为树木看病的故事。a段音乐平稳、流畅,像啄木鸟医生正在检查小树。b段音乐节奏跳跃,恰似啄木鸟在笃笃笃的为苹果树捉虫。c段音乐抒情优美,表示苹果树隐患消除,又恢复了生气。 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渠道,运用flash课件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选择听觉、视觉、运动觉同步开放的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乐曲的内涵及旋律的美,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听辨乐曲的三段体结构,感受a段的节奏平稳,体验b段的节奏跳跃,欣赏c段的优美流畅。 2.在理解音乐内容,分辨音乐旋律变化的基础上,尝试用适当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3.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啄木鸟的特征。 物质材料准备:ppt,flash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故事导入,引起猜测。 果园里的苹果树病了,树叶发黄,一点精神也没有。请谁来给苹果树治病呢? 2.啄木鸟到果园里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让我们到音乐里听一听,找一找。 二、欣赏乐曲,熟悉乐曲内容 1.初次欣赏,感知乐曲内容。 你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2.再次欣赏,用动作表现乐曲。 这首音乐一共可以分成几段呢?哪一段是啄木鸟医生在给大树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医生在捉虫,哪一段是大树长出了茂盛的树叶跳起了舞? 三、分段欣赏,了解乐曲结构 1.学习用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平稳(为树作检查)。 啄木鸟医生是怎样帮大树做检查的?我们一起学一学。检查了几棵大树啊?如果你是啄木鸟医生,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动作给大树做检查?啄木鸟帮大树做完检查,接着要干什么了? 2.学习用动作表现b段的跳跃(啄木鸟为大树捉虫)。 啄木鸟是怎么给大树看病的呢?它是用什么样的动作来捉虫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每颗大树的蛀洞一样多吗?谁来说一说。 3.学习用动作表现c段乐曲的优美流畅(啄木鸟为大

查看全文>>>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乐曲《小鸟捉虫》,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和想象乐曲中鸟飞和小鸟捉虫的音乐形象。

2、培养幼儿听赏乐曲的兴趣,初步让幼儿知道abc三段体曲式。

3、复习《 小鸟醒来了》,要求幼儿能连贯、愉快地演唱这首歌。

活动准备

1、春天背景图一幅:图片小鸟飞、小鸟捉虫各一只。

2、各色正方纸,事先教幼儿会折叠小鸟头饰。

3、配琴老师先熟悉钢琴曲《小鸟捉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教师弹小鸟飞乐曲)幼儿依次随着音乐飞进教室入座。(做发音练习时请小朋友身子坐直,用自然声发音、唱歌,)。

2、组织幼儿做发音,练习曲:《布谷鸟叫》

二、 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小鸟醒来了》。

(1)、师生齐唱一遍,(要求幼儿声音连贯,歌曲要唱得快乐,(教案出自:)第一段,表现小鸟醒来,愉快见妈妈。第二段,表现小鸟洗脸,整理羽毛,快乐的心情。第三段,小鸟作早操,展翅高飞。最后一句要唱得慢,表现小鸟飞走了。

(2)、幼儿听音乐,再轻声唱一遍。

2、欣赏钢琴曲:《小鸟捉虫》

(1)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欣赏一首很好听的钢琴曲。名字是《小鸟捉虫》,请你们听一听小鸟在干什么?(幼儿完整欣赏一遍钢琴曲)听完整首乐曲后,启发幼儿讲出:小鸟从飞出来-捉虫-飞回的情节。(请1--3名幼儿回答问题)。

(2)、让幼儿逐段欣赏乐曲。

第一段:启发幼儿说出这段音乐表现出优美舒展:春天来了,小草、树枝都发出了新芽,小鸟飞舞着翅膀,欢快地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唱歌。(教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鸟飞得动作)。

第二段:请小朋友听听第二段跟第一段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小鸟在干什么?启发幼儿讲出小鸟捉虫的情景,启发幼儿讲出这一段音乐非常欢快:啊,草地多美,小鸟在草地上看到有一些小虫,高兴地学着妈妈地样子捉起虫来。(教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鸟捉虫的动作)第三段:老师:小鸟又在干什么?这一段音乐与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说出乐曲很优美、自由:小鸟在草地上吃了很多虫子,吃饱了,高高兴兴飞回家了。(教案出自:)(请幼儿边听边做动作)

(3)、老师小结:第三段音乐与第一段完全一样,这样的曲叫三段体(幼儿重复一遍三段体)。让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一遍。老师用图片教具演示、讲解整首钢琴曲。(请2--3名幼儿叙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4)、老师拿出纸,教幼儿折叠小鸟头饰,幼儿在钢琴曲《小鸟捉虫》的音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 音乐游戏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最大特点是音乐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并随着音乐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春天即将来临,帽子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孩子的头上。会跳舞的帽子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又超越幼儿已有经验,将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在音乐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自信的展示自己。

活动目标: 1.在学会传乐器的基础上能根据音乐有节奏的传递帽子。 2.感受乐曲的曲式结构,在b部分能自由创编合拍动作。 3.欣赏同伴的舞蹈,感受音乐、舞蹈、表演融为一体的美。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有传乐器的经验、对《墨西哥帽子舞》的曲式结构有所了解。 2.物质材料准备:音乐《墨西哥帽子舞》、《摇篮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仔细看,然后告诉我他们在干什么?。是的,他们在传帽子。他们是怎么传的?有谁看清楚了?我请2个小朋友来前面和我配合一下,我站在他的后面,帽子戴他头上,我先去拿帽子,然后带我头上,我后面的人拿我头上的帽子,然后放在自己的头上,这样帽子就一个一个人传下去了,是吧! 二、感知音乐,尝试传帽。 1.回忆乐曲,巩固曲式结构。 (1)完整倾听。 听,这首音乐你还熟悉吗?对,这首音乐的名字叫《墨西哥帽子舞》,帽子舞是墨西哥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是有男和女一起跳的舞蹈,在舞蹈中,男舞者的帽子会甩来甩去,有时戴在女伴头上,有时丢在地上,两人围着它舞蹈。舞者们不时发出喊叫助兴,增加舞蹈的热烈气氛。 (2)出示图谱,巩固曲式结构。 我也带来了这首曲子的图谱,从图谱中你能知道这是属于什么曲?你为什么知道它是回旋曲?一首曲子中出现多次相同乐段,而每个相同乐段后跟的又是不一样的乐段,像今天这样abacada结构的曲子就叫做回旋曲。 2.熟悉乐曲,尝试传帽。 (1)听音乐,尝试a段空手传帽。 刚刚我们看了传帽子的视频,现在既然有帽子舞这音乐,我们不妨也来试试,首先我来问问哪段这首音乐中哪段适合传帽子。刚刚我们也了解了怎么传帽子,先从别人头上拿帽子,再带上自己的头。像这样:拿-戴;拿-戴;拿-戴;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请小朋友从左手边的小朋友头上拿帽子啊!小结: 我们跟着音乐来玩一玩。小结: (2)跟随音乐有节奏的传递帽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尊敬爷爷奶奶,爱老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提高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能力。

知识目标:引导幼儿了解前奏和间奏。

重点:学会歌曲《好娃娃》。

难点:自如地跟着伴奏进行歌表演。

活动准备

图画三幅(爷爷、杯子)(奶奶、凳子)(爸爸妈妈大拇指)、钢琴、布娃娃。

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小班孩子都喜爱的布娃娃晶晶,晶晶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我们来看看她都做了什么事情啊?

展开:

1.出示图片爷爷和杯子,请小朋友猜猜,晶晶给爷爷做了哪些事情啊?

请幼儿观察图片,发现答案藏于图片中,让幼儿体验找到答案的成功的心情。(教案.出自:)教师及时鼓励积极动脑筋的幼儿。

2.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爷爷是什么样的?(牙齿缺了两颗),那么,爷爷为什么缺牙了呢?引导幼儿说出爷爷是因为年纪大了,才缺了牙。

教师跟幼儿总结出歌词:爷爷年纪大呀,嘴里缺了牙,我给爷爷倒杯茶呀,爷爷笑哈哈

3.教师运用幼儿跟随钢琴旋律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填上歌词内容。

4.同样的方式方法完成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学习,每个环节都请幼儿多观察、多交流、多说想法,体 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

5.教师将3段连续起来进行跟伴奏范唱,请幼儿认真听;

跟幼儿探讨,老师在一开始播放音乐,但是不唱,这叫:前奏,中间不唱的时候,是间奏,解决本活动的难点。

6.师幼一起跟伴奏歌表演,教师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吸引幼儿学习,宝贝们,我们比赛一下,谁是今天的大明星!

结束:请布娃娃晶晶来评价孩子们的表演,以拥抱孩子的方式来鼓励孩子。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情绪与节奏,初步学习分析乐句及节奏谱。 2、学会看节奏谱,正确地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 3、喜欢进行打击乐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牧民》的磁带、节奏谱、录音机。 2、双响筒、铃鼓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后提问:听了这首曲子,( )你有什么感觉?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出曲子的名字是《小牧民》。 二、分析乐句,感受节奏。 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乐句。 1、乐曲中哪些地方是表现马儿在奔跑的?我们来用手拍出马蹄的节奏。 2、下面的乐句表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示呢?这一句节奏比较舒缓、悠扬,我们用慢一点的节奏表示。 3、小牧民看到这些心里非常高兴,看在眼里喜在心,喜在心,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4、最后一个乐句表现的是什么呢? 师:小朋友拍得真棒!那你们能听着音乐从头到尾拍一遍吗?我们来试试看。(提醒幼儿眼睛看节奏谱,听好前奏) 三、出示乐器,讲解角色的分配。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双响筒和铃鼓,你们认为哪种乐器能表示马跑的声音?(双响筒)对,双响筒发出的声音就像马跑的声音。(教师指节奏谱第一乐句)下面一句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笑脸表示什么呀?(表示很高兴,两种乐器一起演奏)幼儿初步学习分析节奏谱,知道要看节奏谱上的标记分角色。 2、幼儿拿出乐器,看着图谱,自己练习一下节奏。(自由练习) 3、听音乐,看图谱,演奏两遍,教师评价并纠正。 4、交换乐器演奏两遍。 四、结束部分: 师:听了小朋友的演奏,老师真想立刻骑上马在草原上奔跑,你们想吗?好,我们一起来骑马吧!(幼儿学骑马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可是,由于我害怕给予孩子太多自由空间,会致使课堂难以驾驭,因此节奏谱都是我事先做好的,现在想来:如果能给孩子一个自己编节奏的机会,那效果一定会更好。如谭的马蹄声,可以启发幼儿自己编一编:你想用什么节奏来表示马蹄声?你来拍给大家看!这样,不仅

查看全文>>>

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

范文资讯网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2024音乐欣赏教案玫瑰三愿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