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 > 导航 >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2024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大全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

我用残损的手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投影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

查看全文>>>

这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

查看全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 从容说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诗歌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教读本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其音乐美。课文在想象中展开诗的内容,其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要引领学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读中,宜采用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把握意象的含义和全诗的感情线索,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 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cal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总第 4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查看全文>>>

这篇《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范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

查看全文>>>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前不久,我就读了一本名叫《我的另类胖妈妈》的书。

《我的另类胖妈妈》是阳光姐姐伍美珍主创的短篇小说,里面讲了我、胖妞两个主人公身边发生的有趣的是,如:《用杀虫剂洗澡》《谁是谁的表妹》《我的抽风游戏》《幽灵入梦来》、、、、、、我最喜欢的是《同桌三八线》。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和胖妞两个人再课堂上划界线,谁超了线,就要给对方钱的故事,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我看过以后都会开心地笑,如:我指着课桌,警告胖妞:中间这叫课桌三八线!不许越界。

胖妞看着我,小眼睛里充满了怀疑。

真笨,我说,反正这三八线,你看你的脑袋,你的四肢,包括你的心肝肺都不许超线,否则的话就赔钱!我说。

那你。她问,我怎么了?我不解。你超线怎么办?天哪,她怎么这么愚蠢,怪不得老师老骂她是木瓜脑袋!我越线,也一样。我白了她一眼。

ladysand砖头们,数学作业都要交!我扯着嗓门喊起来。上次少收作业,李老师把我好批一顿,这次我要好好收。

好了小燕子,少卖弄了!刘浩回应我。我很满意自己此刻回头率100%,于是我张开手指扣在下巴上,做出了一个pose,开始插播广告!让你印象深刻,新一代的明智选择!

全班的反应呕声一片。

喂,超线!胖妞说。不妙,我忙换个方向歪头。

童年就像巨额财富,童年时天真、纯洁、烂漫,童年五彩缤纷。

我就有这样的童年,有一次我的同桌也弄了一个三八线,谁超线,谁就要上课时位子小,同桌位子大,结果他超线,他却不承认,而且还做了一个鬼脸,于是我像到了一个办法:我把桌子上插了一个针,上课的时候只听惨叫一声啊,哈哈,终于让他承认了。

这本书写出了这么多,我喜欢这本《我的另类胖妈妈》。

查看全文>>>

每个人都不渺小,下面小编整理了我很重要读后感900字,欢迎阅读!

我很重要读后感900字(一)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题记

有多少次我们认为自己是茫茫人群中最渺小的一笔,认为我们即使逝去,世界依然还是原样。我们可能真的只是广袤大地上平凡的一个人,肯能你消失掉,世界也不会改变。但如果是对于父母呢,我们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是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一个个体形成了庞大的群体,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我们应该由不习惯说到大声地说,从我对自己小声地说到响亮地对世界宣布,我们应该有这份勇气,因为能大声说出我很重要,就是心灵对生命的一种庄严地承诺。

其中在文章里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日本食品公司就快要倒闭,这家公司为了起死回生,决定裁员三分之一。有三种人在名单内,一种是清洁工,一种是司机,还有一种是仓库保管,经理找他们谈话,说明了裁员的意图,可这三种人都说了同样一句话我们很重要并说出了自己重要的理由,经理从他们的话中得到启发,在企业门口挂了一块大匾,上面写着我很重要,结果公司的每个职员看到这四个字后,都认为领导很重视他们,因此工作也很卖命,结果这家公司迅速崛起,成了日本有名的大公司之一。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们难道不应该意识到,我很重要这句话对我们的重要性吗?从今日起,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爱现在的我,也爱将来的我,我是伟大的。假如没有了我,在湛蓝的天空就少了一只充满美好遐想的鸟儿,假如没有了我,在金灿灿的沙滩上就少了一颗明亮的珍珠

泰戈尔写小小流萤时说过,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无论我们是谁从事着怎样的职业只要我们付出着,那么我想我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是重要的。

我很重要读后感900字(二)

读毕淑敏的散文,不仅能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文辞的华美,更能使人受到深深的启迪。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充满睿智的眼光在对生活、对生命进行理性思索的智者。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说我不重要,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用一连串的四个排比句,来解释我不重要的教育,其实是忽视个体尊严和个体价值、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接着作者从多方面列举了我很

查看全文>>>

我与地坛读后感900字(1)

初读这篇文章时,我就被作者那朴实无华的文字,深沉幽邃的情感,意蕴绵长的哲思所深深地打动。于是,当我静下心来再读这篇文章时,我发现,这篇文章中所浸透的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揣摩已不再是表面浮起的清波,而是作者内心最深处,灵魂最地层,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坚苦励炼之后,所积淀下来的洪流荡漾。特别是第二部分也就是作者对自己母亲描写最为集中的一部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下面我就来谈谈对这一部分的理解。

有些事情发生得实在太快、太突然,不等你想明白,搞清楚,它就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暴风骤临一般让你喘不过气来,而你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承受。作者无疑是令人同情的,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却忽然残废了双腿,在他人生篇章即将奏响之时却猛然印上了休止符,这样的打击的确是巨大的,不论换作谁,也会吃不消的。

但是,作者无疑也是幸运的,他有一位理解他关爱他的母亲。在他深处荒园独自面对着残垣断壁、破瓦残转时,有一个人,正在沿着他的车辙苦苦地寻觅,有一个人,正在希求着苍天使她能够分担儿子的痛楚。但是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不懂得生活的意义,还不懂得一位母亲加倍于儿子的痛。于是,这一切,她只有默默地忍受,默默地藏在心里这个人,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当他的小说第一次获奖时,当他的生活又一次点起希望的灯火时,她却猝然而去,仿佛她来到这个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正如作者所写到的,也许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她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为我准备好早餐,想起了她周末时还不辞辛劳外出工作,想起了她四处奔波为我买回参考书难道母亲来到这世上就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最近,母亲对我说他的心脏有些不好,我听了心中不由得大大的吃了一惊,连忙让她多多保重身体。母亲还年轻呀,不会有事的,我暗暗地安慰自己,但是看到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庞,日益增多的白发,我还是明白了她把自己最宝贵的精力都献给了她的儿子呀!

最后,关于母亲期望作者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就我个人认为,这条路是一条通往幸福与快乐的路。不论做什么,只要能够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活着,这就是每一位母亲对她的孩子最大的渴盼啊!正可谓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只要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快乐,实现自己的理想,母亲都一定会默默地支持着,无私地奉献着,这也正是母亲所最伟大之处!

我与地坛读后感900字

查看全文>>>

这天,我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对文章中伯父帮忙黄包车夫这件事感触很深。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妈妈去她的伯父鲁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了伤的黄包车夫。作者的爸爸经过询问,明白了这个黄包车夫受伤的原因。于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之后跟伯父一齐帮这个黄包车夫包扎好伤口。

让我最感动的场景是: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这一件事,使我对鲁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鲁迅先生和街上的人一样与黄包车车夫素昧平生,但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来关心一下车夫,视而不见。人情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而鲁迅先生是那样细心地为车夫包扎伤口。鲁迅先生看到车夫在寒冷的冬天光着脚拉车,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肯定是极穷苦的人。又看到伤势的严重,想到;没有药,伤口会发炎,受了伤,得休息几天,家里怎样过?先生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先生多么体贴、多么周到、多么善解人意、多么善良的人啊。

鲁迅先生当时是一个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的伟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崇高,他却跪着身子给车夫包扎伤口。他就是这样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啦!

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鲁迅的品德实在是太高尚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鲁迅那样助人为乐,做了好事而又不要报酬的呢?我就亲身经历过一次与文章中的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一次,一个小朋友独自玩着玩着,突然踩到一块香蕉皮,四脚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来。但是,在旁边的路人,都只是冷眼旁观,却没有一个愿意前来帮忙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来的,怕惹伤嫌疑;有的人甚至幸灾乐祸,指着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还就这个小弟弟的狼狈样而议论纷纷甚至取笑。我也是这行人中的一个。此刻想起来,我真是很惭愧。

读了这篇文章后,先生的品格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灵,我也要做像先生那样善良、有同情心的人。虽然我是一个像沙子一样渺小、平凡的人。但只要我切切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力所能及地帮忙需要帮忙的人,无愧于心就好。我也期望每一个人都能热心地帮忙别人,这样不仅仅会使世界更完美,还会使自己更快乐!

查看全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

在阅读完一本书籍或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写读后感的。范文资讯网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栏目为大家精心提供2024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我用残损的手掌读后感900字格式等。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参考,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