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024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材透视】 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这首小诗就为俺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 1、俺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俺们的指南针; 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俺们指示北方; 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俺们区分方向; 4、冬天里,沟坡积雪的多少,也能帮俺们判别南北的方向。 这一切多有趣啊!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俺们和同学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妙和情趣。 3、掌握一些区分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假如俺们班去郊游,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区分方向呢? 2、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方法,那么第20课就告诉了俺们在野外区分方向的一些好方法,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学习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整体感悟。 2、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3、找合作伙伴,把课文读通顺。 4、小组内展示读,选自身读得最流畅的一节,请其他组员评价。 三、识记生字 1、默读全文,画出自身喜欢的生词,和同桌交流。 2、自主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及时褒扬好的识记方法,鼓励同学用喜欢的方法识记。) 3、开火车认读生字,扩词。 4、找反义词:南──()稠──()快──() 5、指导“针”的书写 四、朗读感悟 1、通读全文,总体掌握: ⑴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⑵ 同学回报,教师板书:① 太阳② 被北极星③ 大树④ 雪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⑴ 各小组任选2~4小节中的一节,一起交流这种“指南针”如何区分方向,并进行演示。 ⑵ 小组选代表汇报。 ⑶ 相互质疑、释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 利用图片,引导直观理解“稠”、“稀”,认知“北极星”。 ② 联系生活,指出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化得慢的一面是北。 3、小组练读,进行小组间竞赛。 五、总结延伸 神奇的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指南针来为俺们区分方向,正如课文所说,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经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同学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同学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⑴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⑵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⑶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⑷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同学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同学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局部,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俺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同学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小鹿、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在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他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到哪里去寻找他呢?板书课题。 2.随机识记书写:“锋、叔”二字。 教师:简介雷锋的生平;了解*和*的题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指导: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想想:结合“我知道”中的两条消息,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 1.教师:配乐诵读 2.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三、写字指导 1.观察我会写的字,说发现。 2.范写:滴:右半部,不要写成“商”。洒:不要写成“酒”。泥:字右下的“匕”先写撇。泞:宝盖宜小,横要略长。 3.学生练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四、认读新词 冒着 泥泞 脚窝 足迹 年迈 洒下 汗滴 寻觅 终于 献出 爱心 荆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二、朗读感悟 范读课文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图片) 1.听:脱离课本,看图、倾听。 2.想: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3.思:沿着“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我们听到了什么? 学生读文感悟: 1.练读(四人为一组) 2.汇报(小组比赛汇报朗读)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全文的感情基调:深情地) 3.配乐朗诵。 4.感悟明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理解含义: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你首先要尊敬别人,要想得到他人的帮助你首先要帮助他人。 教师:1.教学第一、第二节诗歌。 ①理解“足迹”的意思。 ②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

查看全文>>>

〖课型〗 新授。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认知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教学重点、难点〗 1、认知8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看学校里的花真美啊,你们知道这些花的名字吗? 生介绍花名。 师:小鹿种了一些玫瑰花,这些玫瑰花怎么样了,你们想知道吗?俺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小鹿的玫瑰花》。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请同学们先借助拼音读读课文吧! (生读课文) 2、生交流认字的方法。 3、你觉得谁的什么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生答。 4、生开火车认字、组词。 5、同学们可真聪明,能应用各种方法记住字,那么这篇课文告诉俺们什么事?请你们先读一读课文,然后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生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讲故事。 6、现在,谁愿意讲故事给大家听呢? (生上台讲故事) 三、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告诉俺们什么? (生答) 2、玫瑰枝条,长出叶子,接着呢?请你们继续读第二小节,然后告诉老师,小鹿和弟弟为什么高兴? (生答) ⑴ 师:这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高兴)你们能读出高兴的语气吗? (生读) ⑵ 师:快要开花了,小鹿很高兴,他看到花开了吗?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答) ⑶ 师:你们觉得这一小节又应该怎么读呢? (伤心、失望) 谁来试一试? 生竞赛读第三小节。 ⑷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读鹿弟弟、黄莺、微风、小鹿的话,其他同学跟着老师读旁白局部,好吗? 生分角色朗读4~8小节。 ⑸ 师:这5个小节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生提问,其它生解疑。如: (小鹿为什么笑了?小鹿为什么说它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等)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现在全班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们喜欢谁就读谁的话?老师读旁白局部。 师生一起朗读。 师:你们觉得谁读得,为什么? 生生评议。 师:请你们每个小组也象刚才那样分角色朗读吧! 小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小鹿的心灵可真美啊!只要对他人有协助,它就非常的高兴了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认知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同学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身动脑筋考虑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俺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俺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测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假如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 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 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同学充沛发表意见,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 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 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 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同学思路,了解同学的思维特点。) ⑸ 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 读好妈妈的话。 ② 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 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 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 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 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身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俺不是哄骗你们。俺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到,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这是什么? 谜底:风 2、板书: 风。 3、那谁会画风呢?想不想展示一下画风的身手?(想)好,那俺们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展示自身画风的身手。 4、板书: 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俺们来展示一下你们自同学字的身手。看看你们能把这一课的生字读出来吗? ⑴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 出示卡片,全班齐读生字。 ⑶ 开火车读,在就个别字组词。 ⑷ 做个小游戏。 ⑸ 指导字“陈”的左耳旁由几笔写成?(二笔),笔划读成“横撇弯钩”;“艺”字的下半局部是由几笔写成?(一笔),笔划读成“横折弯钩”。 2、过渡: 看来,同学们的生字都掌握的不错。现在俺来检查你们的课文读懂了没有?请你说一说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用笔画出你自身的答案。同桌讨论交流。(结合挂图) 2、汇报: ⑴ 赵小艺: 句子:“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体会:因为有风时,风吹动旗子,旗子才会飘起来。所以画飘动的旗子,就画出了风。 板书:旗子飘 ⑵ 陈丹: 句子:“只见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体会:风把小树吹弯了,弯弯的小树就表示有风。 板书:小树弯 ⑶ 宋涛: 句子:“他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体会:斜斜的雨丝是因为有风吹。 板书:雨丝斜 ⑷ 赵小艺: 句子:“风车在呼呼地转。” 体会:风车转动是因为风吹,画出了转动的风车就表示有风。 板书:风车转 2、交流、讨论: 通过对这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学习,说说你们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三位小朋友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 板书:敢想敢做,善于动脑。 3、现在呀,俺们要来展示你们朗读课文的水平。谁想来展示呢? ⑴ 个别读(分段朗读) ⑵ 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小

查看全文>>>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写“惊讶、谈心、派出、引路、列宁、蜜蜂、敲门、附近”8个词语。 2、通过自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区别并正确运用“常常”和“往常”两个词语。 3、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法指导: 1、读写本课生字,利用字典解决不理解的字词,并用红笔标出易读错、易写错的部分,小组交流。 2、通过近反义词的对比,多读句子,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进行区分。 3、通过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分析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原因。 知识 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 【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结合课文中生字的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在课文中积累的词语,借助字典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3、在课后的田字格里书写本课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写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4、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 二、自学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1、jīngyàtantianpaichuyǐnlu lieníngmìfengqiaomenfujìn 2、我能把课文流利地读下来。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 【合作探究】 1、通过预习和查找资料我们知道列宁是一位了不起的,他为什么要亲自找一个养蜂人呢?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下面两个句子,通过对比,体会加点词语的不同。 (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常常的近义词是,往常的近义词是。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在课文中划一划有关句子,小组内读一读。完成下面的练习。 列宁边走边看,发现→→→ →找到了养蜂人 4、朗读感悟 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小组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说一说你的看法。 【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中列宁找到养蜂人的方法,

查看全文>>>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课文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二、说学生 学生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因此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在自学互助中学习生字,培养学生的能力。本班学生爱读书,语感较强,因此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说话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 教学难点: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四、说策略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听说读写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有交流资料,铺垫教学;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研读课文,感悟内容;夸赞列宁,总结课文;课后延伸这五个环节。 1、交流资料,铺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 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关的知识。上课时我出示列宁的图像,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列宁。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而自己知道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2、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在这一环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各种方式自学生字,

查看全文>>>

恐龙的灭绝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课件、搜索有关恐龙的图片、故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拓展学习空间。 1、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你们的本领可真大:认识了许多字;读了很多书;掌握了不少的课外知识。今天,老师当当主考官,要考考你们,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有) 请大家快速抢答出这是什么动物的骨骼?(出示恐龙骨骼模型) 2、交流资料,拓展学习空间。 ①赶快把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恐龙”的资料拿出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小组交流或同桌交流) ②播放课文插图动画。 3、听录音,强化感知。 (放录音)的确,在大约两亿年前,恐龙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那时,还没有人类,恐龙是当时地球的主人,它们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二、探究学习,读文识字。 1、(播放课文录音)仔细倾听录音,想想这是关于恐龙什么的话题? 2、大家感兴趣的话,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恐龙灭绝的奥秘”(板书课题)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借助课后拼音提示,练习正确发音。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并进行交流。 4、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的方式理解“庞大、躲避、枯萎、哺乳动物”等词语的意思。 5、默读课文,标出关于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指导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6、读第四自然段。 (1)认识分号 (2)思考:这段末尾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3)你能帮助科学家再想出一些可能的原因吗?(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7、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解决疑难,理解课文。 三、渗透思想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感兴趣的形式,如趣味操练,小记者采访等,引起孩子们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激发他们说英语的欲望。 1、知识目标 1)能用英语进行最简单的日常问候。 2)能熟练掌握季节的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3)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do you like ...? because i can … 4)能够使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提问,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2、技能目标 1)能在相应的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子 2)仿照句型,能自编对话。 3)通过阅读四季的小故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熟练掌握季节的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3)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do you like ...? because i can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 warming- up情景热身 step 2. 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 step 3. drill 趣味操练

step4 learn a new dialogue step 5.practice : 拓展练习

1) cai questions 设计问题 t: you did good job. are you happy? today chen jie and sarah are coming our classroom, let’s go and see. but first, there are some questions:1) what is chen jie favou 2) what is sarah favourite season? why? (设计问题,给孩子引发悬念,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2teach:新知巩固 rite season? why? 3、find friend找朋友

1. greetings

2answer questions

3practice the drills

4do some plays

开篇即创设情景,教师与学生采用自由交谈、唱英文歌曲等

查看全文>>>

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024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