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 导航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议 甲方:_____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 乙方: 根据重庆市农业局、财政局、农村工作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实施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渝农科发[2004]10号)和重庆市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性计划的通知》(渝劳领[2004]5号)文件精神,通过对乙方申报的内容和条件进行了综合考评,确定乙方为_______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 甲方职责 1、负责下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性(阳光工程)计划; 2、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3、协助乙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宣传和信息服务; 4、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评估和验收; 5、按重庆市委、市政府渝委发[2004]7号文件的规定,财政补助农民交纳培训费标准原则上按照定点培训机构经审核公布的培训费标准30%补助(最高不超过_____元),以\"代金券”的形式直接补助给农民;培训学员并实现非农就业,经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抽查达到85%以上的合格率,同时就业时间稳定在一年以上的,可按每人_____元的标准奖励给培训机构; 6、协助乙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二、 乙方职责 1、负责《阳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具体实施。包括学员的招收、教学管理、考试考核、转移就业等; 2、招收的学员必须是我县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居民。培训时间一般为15-90天; 3、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教材,选用或开发适合农民短期技能培训和就业特点的教材;各岗位教学规范组织教学,档案规范整齐(学员花名册、学员身份证复印件、照片、学籍卡、图片资料、教学计划、教案等) 4、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培训台账说明受训农民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转移就业台账要说明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 5、培训工作实行季度报告制度。在每季度末的20日 查看全文>>>
文章标题:县农牧局长在农村劳动力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农民朋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好全县农村劳动力输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农村劳动技能培训与农业科技培训,我们计划在11月1日—20日期间在全县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开班典礼。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对全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定,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要将党的方针政策和新的生产技术全面贯彻落实到农业生产中,就要通过举办这样的培训班来实现。 我们县共有农业人口111562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5681人,20xx年截止10月份共输出到旅游服务、等行业15620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30.1,还有较大的输出空间。 xx县地处国道214线的有利交通位置,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农业生产中,蔬菜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有很大一部分农民依靠种植蔬菜富了起来,全县蔬菜在目前市场上占了一定份额。 针对这几方面的具体情况,我们将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确定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知识等方面。 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围绕增收调结构,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闯市场”的发展方针,而全县在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过程中也通过大力发展青稞、马铃薯、高原反季蔬菜等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县广大农村的生产水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一步步拉大,我们当前的生产水平已不能适应现代农的发展需要。过去,我们的农业生产在着重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只能一味追求粮食总量的增长,而目前的农业生产形势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对我们的农业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好温饱问题,就必须在稳定农村粮食总量增长的前提下深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地方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生产具有市场前景、符加值高的农产品来增加农民收入。 县委、县政府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次培训班的举办得也到全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能,为

查看全文>>>

为了将以农村劳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依托的劳务经济做大做强,把市政府的实事办实办好,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文件的精神,提高我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我市遵循“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岗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管理,着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农村劳动力及务工情况:我市共有农业人口47.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8%。今年全市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98920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3.4%,外出务工总收入7.68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900元,其中务工收入163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2%;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242元,外出务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46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值(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的60%。 2、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情况:我市现有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四个,三个是公办机构,一个是民办机构,分别是:市农广校、市科技技能培训中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开设有农产品加工、粉笔制作、植保机防工、缝纫、计算机、家电维修、电子电工、电氧焊等十几个培训工种,年总培训能力超过5000人。 3、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今年对我市下达了3660人的培训计划任务。我市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任务进行了分解布置。截至11月底,共完成技能性培训3657人,占省下达总任务的99.9%,结业2756人,转移就业2602人,转移就业人数占结业人数的94.4%。预计至年底可完成技能性培训4000人。 4、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预计今年全市可完成技能性培训1xx人,完成引导性培训15000人。 二、实施阳光工程的主要成效 (一)培训基地进一步优化。 今年我市通过公开招标,在全市优选了五个培训机构报省阳光办审核,最后确定了市农广校、市科技技能培训中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四个培训基地。与上年相比,各基地都增加了培训场地和教学设施,调整了培训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适合市场需求,同时,我市培训基地的培训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二)培训转移质效进一步提高。 各培训基

查看全文>>>

市劳保局xx年至今劳动力资源开发科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xx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77人,其中,向广东方向转移15980人,区内转移6926 人,其他省区转移就业 2171人,完成了年度 250.7 %的工作任务。失业率控制为 3.2 %;劳务输出 21115 人,其中向广东方向转移 15980人,区内转移 5412 人,其他省区转移就业2171人,完成了年度211。2 %的工作任务。 (二)xx年年全年城镇失业率为3.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16278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63%,比去年增加了155人,区内跨县转移就业新增人数4864人,比去增加1803人,向广东劳务输出新增人数为10521人,向其他省区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893人。 (三)20xx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8346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315%、市目标任务141.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19人,完成全年区市目标任务156.6%;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24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24.9%、市目标任务202.4%;城镇失业率为3.1%,低于目标任务1.1%;免费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25020人,完成全年市目标任务100.1%;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1078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39.6%、市目标任务215.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6281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03.5%、市目标任务198.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25612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56.12%、市目标任务170.75%。 (四)20xx年1-8月我市城镇新增就业23203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165.7%、市目标任务11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43人,完成全年区市目标任务94.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01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118.3%、市目标任务108.4.4%;城镇失业率为3.3%,低于目标任务0.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为17491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145.76%、市目标任务116.61%;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6832人,完成全年市目标任务68.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培训1487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74.7%、市目标任务78.3%;创业培训1289人,完成全年区目标任务286.4%、市目标任务64.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758人,完成全年

查看全文>>>

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县农牧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规划 今年来,县委、政府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五原县转移就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的五年,我们将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对外输出和就地转移的原则,使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现将“十一五”期间我县农牧民转移和培训规划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版权所有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的市场就业机构,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政府扶持、齐抓共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我县的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为农牧民就业创造宽松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县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占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50以上;农牧区劳动力培训占转移就业人数的60以上。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围、产业集中和要素聚集,积极引导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实现就业,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预计到20xx年,全县城镇率达到53以上,为有效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就业,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走好第一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对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摸清情况、统筹安排,把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列入当地发展计划目标,层层分解,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的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工作。 (二)加快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渠道 发展经济是解决城乡劳动者的根本出路。要把经济发展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结合起来。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家政服务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民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扩大就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依托我县新兴的重化工等龙头企业和特色市场以及工业园区、商业区和生活 查看全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重点活动安排

文章标题: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重点活动安排 附: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重点活动安排

时间

组织、参与单位

活动内容

备注

1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阳光工程学员慰问活动

印制发放贺年片及年画

1月

市阳光办、各培训基地

基地负责人会议

签订培训合同、印发培训券

2月

市劳动局、团市委

实施春风维权行动

1-3月

市妇联、各乡镇妇联

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

登记有创业愿望的女劳动力

3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联合发布阳光工程通告

广泛张贴到各乡镇、村组

3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阳光办、各培训基地、各乡镇

全市阳光工程会议

总结表彰及动员

3-4月

市阳光办

市内企业用工需求摸底调查、农村劳力监测

在企业、农村确立常年监测点

4月

市委组织部、劳动局、工商联、招商局、建设局、培训基地

联系建立就业基地

到劳务输出集中地考察、写一封慰问信

4-5月

团市委、市阳光办、全市各部门、各乡镇

评选表彰“青年创业明星”

在全市广泛征集先进典型事迹

5月

市劳动局、市阳光办

召开农民工现场招聘会

邀请省阳光办领导参加

6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阳光办

组织一次督导检查

逐个检查各基地

7月

市劳动局、团市委、培训基地

组织一次输送学员就业的活动;集中开展一次技能鉴定活动

8月

市阳光办、财政局、农业局

根据督查结果,拨付上半年财政补助资金

8-9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阳光办、各培训基地

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

迎接省地抽查

9-10月

市妇联、市阳光办

输送妇女劳动力学员到企业就业

联系外省市妇联及市内企业

10月

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阳光办、培训基地

对就业学员进行跟踪调查;组织一次学员事迹报告会

集中宣传一批典型学员

11月

市劳动局、总工会等

开展一次农民工维权活动

查处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使用童工等不法行为

11-12月

市阳光办

组织一次督导检查

逐个检查各基地

12月

市妇联

对全年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12月

市阳光办、财政局、农业局

根据督查情况,拨付下半年财政补助资金

12月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阳光办

重新评定20xx年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重点活动安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xx年农村劳动力 查看全文>>>

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 为准确掌握我镇劳动力资源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提高我镇劳动力就业水平,根据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自7月15日至9月30日,在我镇范围内开展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镇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刘琴同志任组长,陈端阳、贺青贞、张文峰、王升、曾奖章(常务)、肖卫、廖雅妮、肖元中任副组长,成员为罗黎、刘忠、贺丽娟、李海军、彭彬彬、田其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贺丽娟兼任办公室主任,李海军、彭彬彬、田其清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地点设在镇政务大厅,由社保站负责日常工作。 二、采集范围和对象 此次采集对象为拥有我镇户籍、年龄在16-59周岁的劳动力资源信息(2014年5月1日为时点数,属于劳动力年龄范围但已退休的不采集),辖区内企业单位和非企业社会化服务团体用人基本信息(国有企业、非企业社会化服务团体只登记临聘人员个人信息)。 三、采集时间、内容 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从2014年7月15日开始,9月20日结束。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个人表,主要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劳动技能信息、个人就业信息以及参加社保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用人单位表,主要采集单位基本信息、已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参加社会信息和单位用人需求信息。 四、工作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7月15日前)。各村(居)必须按照要求,组织好本村(居)劳动力信息采集工作,明确村(居)支部书记为信息采集工作联络员,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对城乡居民劳动力、辖区内企业单位用人基本信息等进行摸底核实。 (二)信息采集阶段(7月15日—7月31日)。各村(居)要安排专人进村入户,对采集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信息个人表和用人单位信息表逐人逐户登门采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并于8月1日前将纸质档案交至各片。各村(居)符合信息采集条件的人数参见附表。 (三)信息录入阶段(8月1日—8月22日)。镇里安排专人负责收表和录入,四片一线各一人,城建线:贺癸岑,江田片:刘志,金石桥片:彭彬彬,高洲片:张小玲,黄金井片:刘多,包括督促各村的进度、检查各村所交表格是否合格、是否达到采集人数, 并于8月22日完成录入工作。 (四)汇总上报阶段(8月23日— 查看全文>>>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阳光工程2004—2010年培训规划

为搞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高我县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富余劳动力向非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按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制定本培训规划。

一、基本情况

##地处赣西北边陲,与湘鄂赣三省九县毗邻,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为全省之最,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山多水少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之众,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之多,其中农民工13.4万,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方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0%,月工资在300—800元不等。由于农民工文化少、技能低,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由于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流浪街头,有的往返反复,有的即使找到了工作,但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却没有保障,有的农民工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或城市生活常识,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的这些问题,可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是迫在眉睫。

二、有利条件

一是农民工素质低,无一技之长,希望政府给予扶助,乐于接受培训;二是我县农村外出农民务工人员达13.4万之众,渴求参培对象多;三是县阳光工程办招标认定的8个培训基地,都已具备法人与技能资格,有固定的教学场所及相关配套条件。

三、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培训基地及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主要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坚持短期培训与学习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我县农民增收。

四、目标任务

2004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人,在县阳光工程办招标认定的8个培训基地开展培训;2007—2010年在全县开展较大规模的农民工培训,建立起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加大培训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主要开展就业前引导性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进行岗位培训,六年计划培训30000人。其中计划2007年完成3000人,2008年3500人,2007

查看全文>>>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通知》 (农科教发4号)精神,特制定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务产业开发。 二、目标任务 1、培训任务。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6万人,使每个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转移输出。通过采取“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转移输出互动,完成转移输出人数12.8万人以上,确保转移输出率达到80%以上。 3、实施时间。2004年度。 三、培训计划 1、培训对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 2、培训工种。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资源,以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电子操作、电动缝纫、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烹饪、物业管理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能力板块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行全脱产式培训。 3、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不同工种,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15—90天。 4、培训任务。2004年我省阳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大县、省政府命名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以及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全省确定阳光工程项目示范县20个,每县培训任务8000人。项目县名单、培训任务见《2004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表》(附件1)。项目县培训单位、培训岗位和培训人数见《四川省2004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汇总表》(附件2)。 5、培训基地。按照《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查看全文>>>
2006年劳动力转移党组织建设工作思路 2006年明水县劳动力转移党组织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巩固和完善“两个建设”,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实现“两个提升”,为加快劳务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一个主题”就是服务,做到劳务人员转移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两个建设”就是劳动力转移党组织建设和劳务服务公司建设;“两个作用”即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外出务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个提升”即提升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占有份额。具体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1、抓好外埠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的设置、撤并和调整工作。在这项工作上,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劳务人员转移到哪里,党组织建设就同步跟进到哪里。因此,各劳动力转移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利用当前务工人员大批外流的有利时机,及时准确的掌握外出党员的务工地点。各劳动力转移党总支要及时根据本地外出务工党员的分布情况提出外埠党组织的设置方案并上报党委,然后由党委负责上报组织部审批备案。原则上,对于原有的部分党员流动变化较大和务工地点发生变化的劳动力转移党支部,要进行适当的撤销或合并;对具备建立支部条件的劳务基地,都要建立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且不具备建立联合支部条件的可以建立党小组,或指定政治指导员,由村党支部直接管理。 2、抓好外埠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的组织活动。劳动力转移党委和各劳动力转移党总支,要领导指导各外埠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继续开展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活动,形式上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时制宜。学习要采取班后时间集中学一点儿、茶余饭后挤时间讲一点儿、交接班见面谈一点儿、睡前醒后写一点儿的“四个一点儿”办法进行学习。各支部要进一步完善各项,逐步提高外埠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的战斗力。 3、努力提高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的服务水平。今年,全县各级劳动力转移党组织,要采取依托能人优势、产业优势等有效措施,在养殖、种植、加工、建筑、商服等行业建立服务基地,让外出务工人员减少盲目流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同时保证劳务人员在基地中能有更高的回报。各劳动力转移党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加强埠外转移劳动力人员中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壮大工作。各劳动力转移党组织的要积极吸收优秀的转移劳动力加入到积极分子的队伍中来, 查看全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范文资讯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栏目为您整理了各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等,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尽在范文资讯网,敬请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