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 > 导航 >

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2024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

敢担当是责任。敢于担当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反映着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党员干部敢转争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党员干部敢转争心得体会1】

今天我们召开敢担当、转作风,争一流动员会,下面就如何抓好这项教育活动我再讲几点。

一、 谈一下搞好这次教育活动的重要性问题

(一)开展敢担当、转作风、争一流实践活动,有助于传承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大家知道,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清朝守钱塘大堤的官员是四品官,却与知府享受一样的待遇,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决堤。如果决了堤,不等皇帝来找他算帐,他就得跳江自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推崇的上下级相互负责、相互担当的优良政德,而且还进一步把其发扬光大。邓小平同志文革结束后出来工作,他说,我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正是由于他敢担当的品格让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逐步富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敢于担当。他一字千钧地说: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他指出,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担当大小,体现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等等,可见敢担当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需要我们代代相传。

(二)开展敢于担、转作风、争一流实践活动,有助于建设好我们的家园。从大家庭来说,祖国是我们的家,我们是13亿人口基数里的一个分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拼搏。从小家来说,新乡是我们的家,我们是这个家不可或缺的成员。为了自己的家能够兴旺,为了自己的家能够越来越好,为了自己的家能够不断进步,这个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有不可推卸的担当。比如当前国家正在进行供给侧改革 和三去一补,如何发挥新乡区位、科技、山水优势,把中央和省里的战略方针、任务目标、工作要求与我市实际结合起来,如何围绕政府、市民、社会三大主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做好城市双修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河流、湿地、植被等等,都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实现路径,需要把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阶段性任务,只有我们党员干部敢于挺身负重担,才能共同担负起新乡未来五年年均8.5%的增长目标。

对我们干部职工来说,规划局是我们自己家,我们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也就是说我们必

查看全文>>>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习近平总书记对严以律己的阐述,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常怀律己之心,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负责,更有利于党员干部的健康成长。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党员干部都要讲纪律、讲规矩、讲原则,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才能筑牢思想防线,恪守法纪底线。严以律己也是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准绳,要把严以律己作为毕生的座右铭,坚持严以律己、敢担当、敢表率,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向着实现国家复兴的伟大目标砥砺前行。

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为官之道,廉、公二字看似简单,却需要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常怀敬畏之感、常有自省之念。既然手握戒尺,就要深知戒尺之重,戒尺之威,敬畏之心不可无,戒尺之威不可亵。党员干部要通过有所畏,最终要落脚到有所为。通过严以律己,强化自律精神,提高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自省做到自知,通过自知达到自律。对群众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将维护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权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自觉抵制腐化堕落作为党员干部的为官为政之道,才能永葆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试金石。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既赋予了好干部的时代内涵,又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奋斗标杆和努力方向。要想达到这些标准,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需要严以律己,不仅要触及思想和灵魂深处,更要在政治上和行动中体现,做到明辨是非、敢于担当,勇于亮剑。不可否认的是,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律己不严的现象,他们把律己当做口号、流于形式,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视规矩为儿戏,把做人的底线、为官的本分抛在一边,心想进退

查看全文>>>

党员干部观看《法治中国》心得体会1篇

看完央视热播专题片《法治中国》后,深刻体会到国家的进步,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都离不开法治护航。《法治中国》专题片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加深了对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的认识和内涵的理解。纵观古今,亦是如此。每个盛世的出现,都有一整套的良性、健全的法律制度为支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手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屏障。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商贸往来、出国旅游等,都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基础越来越丰富,法治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法治也随之变化发展,顺应时代需要,呼应人民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蹄疾步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顺利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工作者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可逾越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法律底线。

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学法守法用法,做好法律宣传员,而且要引导百姓遵守法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特别是遇到难事,更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懂找政府、找律师帮助解决。结合现阶段最多跑一次改革,规范和百姓息息相关的事项办理流程,提升政府的法治形象和公信力,让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在法治的道路上,我们上下求索,突破各种束缚,破解各个难题,实现人人守法、善法、崇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震撼世界的姿态大踏步行进民族复兴的步伐。法治中国必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党员干部观看《法治中国》心得体会2篇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古语惊人,振聋发聩。观看《法治中国》政论专题片后,深感法治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法治建设既需要党和国家的重视,也需要法律专家的深入研究,既需要司法工作人员秉公执法,也需要万民信法尊法和守法。

第一,党和国家重视法治建设是人民之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法

查看全文>>>

毛丰美同志是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学习毛丰美做好党员干部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毛丰美做好党员干部心得体会范文篇1

毛丰美同志走了,毛丰美精神没有走,他忠诚、干净和担当的崇高精神深深影响激励着每名党员干部。我们向毛丰美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对党的忠诚、自律清廉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实干担当精神,就要学习他如何把对党的忠诚转化到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的实践上来。

毛丰美同志已经将对党的绝对忠诚注入到自己的血脉里,正如他上任之初的那句铮铮誓言请大家相信我,我相信党的政策,我一定能让全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信赖党、依靠党,是毛丰美同志30多年来坚守大梨树村发展事业的动力源泉,按党的要求办事,也使他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最终成为现实。

他把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对党的忠诚落实到带领大梨树村村民致富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对党绝对的忠诚来源于坚定的政治信仰,来源于虽九死而不悔的党员传统,这是党员干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每名党员干部的首要遵循。

对党忠诚是政治品格,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学习毛丰美同志,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事业,在任何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信仰、坚信党的理论、执行党的决定。

在毛丰美同志身上,对党忠诚绝不是空洞的口号、高调的表现,他在内心选择上时刻保持清廉自律,在工作中勇于担责、勇于作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党的绝对忠诚。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都应当向毛丰美同志那样,把对党的忠诚转化到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的实践上来,用做事做人的个人干净和在工作岗位的勇于担当为自己对党的绝对忠诚做最好的诠释和注脚。

学习毛丰美做好党员干部心得体会范文篇2

毛丰美同志是优秀基层干部的代表,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30多年来,他坚持发扬战天斗地的干字精神,带领群众治理荒山秃岭,调整产业结构,经商创办企业,开发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道路,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大梨树村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实现了他上任伊始的铮铮诺言,书写了壮丽的人生

查看全文>>>

在大梨树村万亩果园的山麓最高峰,矗立着一个9.9米高的“干”字。这是毛丰美生前杰作,是让大梨树人永远铭记“干”字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干部学习毛丰美事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员干部学习毛丰美事迹心得体会1】

当前,辽宁全面振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大力弘扬毛丰美同志的崇高精神,培养造就一大批毛丰美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是打赢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战,加快推进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迫切需要。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毛丰美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锤炼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在加快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征程中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像毛丰美那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贯穿毛丰美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灵魂,就是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就要自觉地以毛丰美为榜样,把对党的忠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补钙壮骨,立根固本,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时时处处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大政方针看齐,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要像毛丰美那样,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毛丰美崇尚“干”字精神、倡导“干”字精神、践行“干”字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铸就了毛丰美和大梨树的辉煌。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就要自觉地以毛丰美为榜样,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咬住青山不放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创新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要着力把辽宁振兴发展的事情办实办好,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四个着力”要求,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向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

要像毛丰美那样,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是毛丰美的真实写照。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就要自觉地以毛丰美同志为榜样,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做到思想

查看全文>>>

上个月末,xx举办了首期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市委书记李鸿忠就强化干部履职责任问题作了报告,并代表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面掀起一场责任风暴,实施覆盖全市干部的治庸计划。李鸿忠同志引用了《左传》中的一句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要求全市干部提高责任意识,做有心、用心、尽心之人,对于特区事业忠于职守,尽责尽力。现在是贯彻落实市委精神,检验党员干部责任心的时候了。 为官从政当如农功。想想看,农民干农活,对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春种秋收,那是何等昼思夜想、时刻牵挂,岂敢有丝毫懈怠?为官从政同样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否则就会误时、误事,甚至一事无成。我们常说,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为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干部的责任心强不强,有没有尽心竭力干事,直接关系到特区事业的成败。很幸运,特区这一代建设者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深圳新的重大使命。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自己的肩上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能不能把握这样的历史机遇,能不能扛起这样的历史责任,是对特区干部的重大考验。我们的干部惟有敬受使命,夙夜在公,时刻像做农功那样,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方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负历史和时代的重托。 现在特区发展的形势很好,发展的目标、任务很明确,时下最要紧的就是要干,就是要抓落实。干得怎么样,落实得怎么样,就看干部的责任心是不是足够强,能不能适应新的特区使命。干事创业,惟在认真。没有责任心、责任意识不强,是绝不可能做到有心、用心、尽心的。所谓有心,就是心里时刻装着工作,而不是工作以外的其他什么事情。所谓用心,就是认真负责地干好工作,而不是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用心之至,谓之尽心,就是把才智和努力全部投入进去,对工作尽职尽责,有十分力,绝不只用九分。从有心,到用心,再到尽心,是对责任心不断强化的过程。特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以强烈的责任心,为完成新使命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对于那些缺乏责任心、不负责任的干部,我们要借责任风暴和实施治庸计划,使其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并使不称职者交枪。各级干部强化履职责任,提高履职能力,深圳必能迎来更加清新、更具效率的政务环境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愿全市干部深思之,力行之!

查看全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党员干部是社会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实干作风。那么,实干作风从哪里来呢? 从端正追求、献身事业中来。追求理想、献身事业是党员干部实干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当前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做表面文章,搞政绩工程;有的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心猿意马,漫不经心;有的对棘手的热点难点问题或麻木不仁、敷衍塞责,或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把神圣的职责当负担;有的谋职不谋事,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等等。凡此种种,都是追求不端、作风不正的表现,是求实、务实、落实的障碍。革命理想高于天。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和激情,对所担负的工作用真心、使真劲。特别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不盲目攀比、急功近利,决不追求表面政绩,使各项工作真正取得实效,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从扎根群众、体察实情中来。察实情、讲实话是实干的起点和前提。对党员干部而言,察实情、讲实话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融入群众,多听群众的心里话,多掌握第一手情况。党员干部带头讲真话、听真话,才会形成干群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摸到实情。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习惯于用官话、套话敷衍群众。这样,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就无从谈起,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员干部应把察实情、讲实话作为政治品德来培育、作为党性观念来强化、作为行为准则来坚持,自觉剔除私心杂念,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讲实话、听实话、报实情、干实事。 从增强本领、开拓创新中来。干实事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会不断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因而需要不断增强本领、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一些工作的实效之所以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谋划工作,遇事不是思考应该怎么办,而是看过去怎么办,懒得下功夫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墨守成规、思想僵化,对形势和政策把握不准,推进工作信心不足、办法不多。这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高的表现,也制约着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既正确领会上级精神,又摸透本部门实际,找准结合点,把握着力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办法;深怀本领不足的危机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不断探寻规

查看全文>>>

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习近平同志最近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三心”是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事业、权力和个人名利地位的鲜明标准,也是引导领导干部如何做人为官的深刻警示。 领导干部在事业的兴与衰、决策的得与失、个人的进与退等方面,处于风口浪尖,经常起到示范和定音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能否做到始终保持进取之心、敬畏之心、平常之心,是党和国家事业是否顺利推进、科学发展战略能否化为壮丽现实的关键。 事业、权力和名利三要素,由大而小、相互关联,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对待事业、权力和名利地位上,保持这“三心”,是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一个检验。作为掌握权力运行的官员,如果在事业上缺乏进取之心,甘当撞钟和尚,是不可能开拓创新的,实际上也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亵渎。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勇于开拓、敢于担当,这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正如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的,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 同样地,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始终保持平常之心,是不可能正确行使权力的,也不可能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时,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已经到了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国际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也给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挑战。可以说,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不可能始终风和日丽的,有时可能会出现我们很难设想的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醒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之心,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只有保持进取之心,知难而进,知不足而学,主动作为,才能勇往直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挑战。 领导干部在开拓事业时,必然要行使权力;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剑走偏锋”,必然造成危害。因此,强调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与强调事业上保持进取之心同等重要。“举头三尺有神明”,保持敬畏与保持进取是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两个必要前提。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果

查看全文>>>

要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笔者认为,要树立群众观点,必须做到心里想着群众,感情亲近群众,言行尊重群众。 心里想着群众,就是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头。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意思是说,躺在县衙里听外面风吹竹子的声音,似乎是老百姓的病饿叫苦的声音。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了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倾听群众呼声是何等的真诚,关心群众疾苦是何等的真情,惦记群众生活是何等的真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应该象他这样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朝暮惦记群众。 感情亲近群众,就是要放下架子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河南内乡县衙三堂至今保存着一幅对联,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语言通俗,意义深刻,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是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感情上亲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然而,当前还有少数党员干部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对待群众态度生硬,感情冷漠。这样,从表象上与群众划清了界限,从感情上脱离了群众,这与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格格不入的。 言行尊重群众,就是要做到一言一行不伤害群众的感情。还是上面提到的河南内乡县衙的那幅对联,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可是,我们有少数党员干部,置群众的感情、利益不顾,说话和做事从不考虑群众的感受。前些年流行的刁民一词,不知伤害了多少群众的自尊心。近年来少数地方和少数干部的强行征地、粗暴拆迁、粗暴执法,不知损害了多少群众的利益。还有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的衙门作风,不知为难了多少群众。这些都是不尊重群众的表现,虽然发生在少数地方和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影响的是干群关系和党的执政地位。

查看全文>>>

非常有幸参加了**年全区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也有机会能够利用闲暇时间读一些书籍。按照**区党校的课程的安排布置,要求我们读《党员干部必读的廉政故事71篇》和《党员干部必读的廉政知识36讲》,廉洁书籍可以说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盾牌和保持清洁端庄的镜子,通过阅读能够提醒我们自我反思、自我反省;同时将廉洁书籍当镜子经常拿出来体味,当镜子经常照照,便于我们年轻干部党员洗净心灵尘垢,永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通过阅读这两本书,使我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动摇的决心,增强了反腐倡廉的意识,提高了党性觉悟和遵纪守法的观念,进一步促进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爱岗敬业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现将读书所得、所思、所想做一总结。

第一,要充分认识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甄别力。一是从宏观方面来说,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充分总结过往经验结合中国事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梦的构想,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未来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但同时也提出了党执政的四大考验,摆在首位的是执政的考验,也就是权力的考验。而权力的考验又直接和党风廉政相关,所以说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事关我国政治的长治久安,和我们党执政基础的稳固。腐败不除,国无生机,民无宁日,我们的中国梦就难以实现。二是从微观方面来说,我在乡镇工作过两年的时间,在很多基层干部中可能存在这种思维,廉政建设是上层领导干部的事情,与我们无关,这是极为错误的。腐败现象,其实质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严重缺失,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干群关系的和谐。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廉洁意识,不能够正确不自觉抵制不廉洁行为,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坠入腐败的深渊,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所以,我们每位党员都要遵纪守法自觉监督抵制腐败现象,共同构筑反腐倡廉的防护墙。三是党的十八大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带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抵抗力。搞好政治理论和廉政理论学习,是坚定理想

查看全文>>>

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

范文资讯网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栏目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大量的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2024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更多党员干部职责心得体会在范文资讯网,欢迎大家关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