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员干部心得体会 > 导航 > 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借鉴!

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范文一

为切实增强党员意识,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中旬,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

此次重走长征路线路,沿赤水参观红军纪念馆,到土城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转到仁怀市参观红军纪念馆,然后实地参观娄山关战斗遗址和娄山关陈列馆,最后前往革命圣地遵义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39名党员分住院、门诊、行政后勤三个支部开展活动。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追忆娄山关战场硝烟,体验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生活,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遵义会议会址,大家依次参观了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毛主席旧居、邓小平旧居、李德和博古旧居、苏维埃银行、红军街和红军烈士陵园。在红军烈士陵园,全体党员合影留念并重温入党誓词。

在红军烈士墓碑前,党总支书记宋钢组织各支部党员集体宣誓,秉承先辈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争取胜利的长征精神,切实践行两学一做,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积极投身医疗卫生工作,做圣洁天使,做合格共产党员,为医疗卫生发展贡献出力。

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20XX年6月11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党员干部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范文三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擎起了熊熊的革命火炬,一直在世人的心目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行进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也一直吸引和召唤着后来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外国人,都曾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探寻红军的足迹和长征的精神。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16年10月18日至23日分省院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行25人,赴四川红原、若尔盖、松潘、北川等地开展实践锻炼活动,我们也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征程。

我们从成都出发,追寻着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足迹,我们一路走来,体验了因海拔高,氧气稀薄产生的轻度高原反应,也亲眼见到了当年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原,亲历了时而烈日高照,时而风雪弥漫、寒流滚滚的草原无常气候。我们参观了许多红军长征遗址和纪念馆,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对红军战士们充满了敬意,更让我们又一次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感悟。

一、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当年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正在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而奋力拼搏。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同样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因此,新的时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在国际政治风云多变的情况下和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才能经受住各种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成为一个合格的、坚定的共产党员。

二、牢牢记住党的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要顾全大局,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我们沿路上参观了著名的巴西会议遗址,听取了有关巴西会议的介绍。1935年8月底,中央红军穿过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和巴西一带,党中央在巴西先后召开了4次重要会议,最重要的一次就是巴西紧急会议。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在班佑寺大雄宝殿内召开了著名的巴西会议。会议分析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抗拒中央命令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张国焘仗优势兵力,妄图凌驾和危害党中央的危险处境。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错误,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政治局会议结束后,当晚在寺院大雄宝殿前的院坝内召开了中央直属纵队和干部团的部分指战员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决定坚持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巴西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站在巴西会议遗址前,我已感受到了当年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似乎听到了当年开会激烈的争吵声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使得全部红军会合一起,全党更加团结起来,赢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三、长征精神为我们党的组织发展提供了启示。众所周知的史实是,71年前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时有8.6万余人,历经一年的艰苦跋涉胜利到达陕北时,仅剩6000人,但他们却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正是凭着这批精华所抱定的必胜信念和不屈斗争,才打开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这就启示我们,无论一个政党还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关键是要看这个政党、这支军队的质量如何。我们做组织发展工作,还是应持慎重态度,严把质量关,要把党外优秀的、有远大抱负的、信念坚定的同志吸收到我们党的队伍,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保证党组织的坚强和力量。

四、要培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很大成绩,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之后,一些人淡化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观念,滋长了奢侈腐化、铺张浪费的歪风。他们盲目地用我国的低收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消费相攀比,甚至醉心于能挣会花,生活上大肆挥霍。有些党员干部经不起权和利的诱惑,道德观念沦丧,精神支柱错位,理想信念崩溃,热衷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以至陷入贪财、贪色、贪物、胡作非为的境地,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员的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精神动力、一种人生追求、一种行为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踏在先烈们洒过热血的土地上,我们一直在思考着,体悟着长征精神的博大和精髓,同时也在反省自己。作为科研战线党务工作者,我们怎样真正继承发扬长征精神,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党性修养,加强组织建设,为推进我院创新2020和十二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新的历史任务即将开始,长征精神将伴随我们在新的征程中奋勇前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范文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范文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范文,请大家参阅!

(篇一)

xx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擎起了熊熊的革命火炬,一直在世人的心目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行进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也一直吸引和召唤着后来人,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外国人,都曾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探寻红军的足迹和长征的精神。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xx年xx月xx日至xx日分省院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行25人,赴四川红原、若尔盖、松潘、北川等地开展实践锻炼活动,我们也踏上了“重走长征路”的征程。

我们从成都出发,追寻着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足迹,我们一路走来,体验了因海拔高,氧气稀薄产生的轻度高原反应,也亲眼见到了当年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原,亲历了时而烈日高照,时而风雪弥漫、寒流滚滚的草原无常气候。我们参观了许多红军长征遗址和纪念馆,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当年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对红军战士们充满了敬意,更让我们又一次对长征精神有了新的感悟。

一、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崇高理想的精神支柱。当年红军战士之所以能够长途跋涉,征服千难万险,翻越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激流汹涌、难以渡越的条条江河,吃草根,咽树皮,忍饥受冻,历经艰辛,最终胜利会师,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正在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而奋力拼搏。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是新的伟大长征,同样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信心。因此,新的时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革命接班人的重要环节,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在国际政治风云多变的情况下和各种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也才能经受住各种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成为一个合格的、坚定的共产党员。

二、牢牢记住党的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要顾全大局,一切服从组织安排。我们沿路上参观了著名的“巴西会议”遗址,听取了有关“巴西会议”的介绍。1935年8月底,中央红军穿过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和巴西一带,党中央在巴西先后召开了4次重要会议,最重要的一次就是巴西紧急会议。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针对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在班佑寺大雄宝殿内召开了著名的“巴西会议”。会议分析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抗拒中央命令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张国焘仗优势兵力,妄图凌驾和危害党中央的危险处境。会议批判了张国焘的错误,决定中央红军继续北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政治局会议结束后,当晚在寺院大雄宝殿前的院坝内召开了中央直属纵队和干部团的部分指战员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党中央决定坚持北上的路线是正确的,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巴西会议又一次将红军从危机中解救了出来。站在“巴西会议遗址”前,我已感受到了当年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似乎听到了当年开会激烈的争吵声……历史证明,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使得全部红军会合一起,全党更加团结起来,赢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

三、长征精神为我们党的组织发展提供了启示。众所周知的史实是,71年前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时有8.6万余人,历经一年的艰苦跋涉胜利到达陕北时,仅剩6000人,但他们却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正是凭着这批精华所抱定的必胜信念和不也只有一个。

在那里,我们记者们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时我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让孩子上好学。正如我采访当地的一位负责人时他说的一句话,“我们对长征精神的领悟就是无论如何要通过努力改变我们落后的经济面貌,让我们的孩子在像样的教室里读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长征精神真谛的领悟,这也让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感到了一种责任。

这次采访,我不再把主要目标放在呼吁上,而是更加关注人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行动上,应该说,在赤水这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许多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精神都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当地政府为此也进行了许多努力。不过,我们在大街上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却让我们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们调查的二十来个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红军曾经经过赤水,四渡赤水之战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来,弘扬红军精神的宣传依然任重道远。

十年间,两次踏上长征的征程,我深深领略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把传播长征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长期使命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


重走长征路,红色圣地游,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2016范文3篇,欢迎借鉴!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2016范文一

在隆重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今年8月中下旬,我有幸加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百万青少年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一段报道行程,这是我记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这段光辉的征程,十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时,我和同事王东也曾经参加过一次长征路上看教育的报道活动,历时20余天,爬雪山、过草地,主要对红军长征

路四川境内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报道,这次长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贵州境内的赤水境内,尽管两次所走的地点不同,时间长短也不一,但感受却是相同的。

由于是中途参加,需要自行赶到赤水县与大部队会合,我选择了从北京飞到四川境内的宜宾,据别人介绍,从宜宾到赤水距离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宾,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一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每一个毛孔骤然张开,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时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脱光钻进冰箱,而据当地的人说,夜晚已经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报道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高温干旱难受,可亲临其境才知它的狰狞与恐怖,而我们参加网上重走长征路报道的记者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半个来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与天气恶劣情况成正比的还有道路,虽然公路已与十年前的泥泞土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大多数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却没有丝毫改变,我自认为是很喜欢乘坐汽车的,可是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上,急转弯成了司机的惯常操作,我好几次胃里翻江倒海,肚子里的东西涌到了嘴里,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车的大多是当地沿线的农民,一会儿上来一个背篓里装着鸡鸭鹅的,一会儿上来一个带着小猪的,.,高温下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混合的臭味,据我们的记者说过去的十多天来,他们的旅途大多是这么进行的,对他们采访的艰辛与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体会。

在赤水的采访活动进行得很顺利,虽然是假期,但为了配合我们网上重走长征路开关仪式活动的举办,赤水市教育局给与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当地的学校也是热情很高,借场地,通知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地老百姓的热情与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电教馆的刘主任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亲自驾车协助安排我们的采访活动,许多的采访线索都是从他那里得到的,其中我们做了一个有关四渡赤水城市雕刻的报道,当时缺乏背景资料,为了搞清楚真实情况,刘主任费劲了周折,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打听并核实情况,最后终于给我们找到了最真实的情况资料,使我们的报道顺利完成;还有一个情况让我觉得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不仅把每天的采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吃饭也做了精心安排,让我们尝遍了当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说,虽然采访辛苦,但看到这么质朴善良的人们,那点辛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两次参加重走长征路的采访,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认识和感悟。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要纪念什么,红军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纪念的目的又是什么?十年前的那次采访,我更多关注的是当地贫困的生活状况以及亟待发展的落后教育局面,因为十年前长征路上许多地区的经济状况还相当艰难,我们重走长征路的记者做得最多的采访报道就是把当地面临困境的经济和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展示,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不要忘记长征路上的人们,给与他们帮助和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十年后再走踏上长征路,我也在思索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目的。

尽管长征沿路各地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纵向来看,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其现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这些地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们也不再怕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书读而担心了,学校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看到这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县内看到的一个情形,那是由一座山里的寺庙变成的学校,破破烂烂的土墙已经摇摇欲坠,由茅草搭成的屋顶显然不再起作用,学生说下雨时屋子里泥泞不堪,不下雨时就尘土飞扬,学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头做成的,而这里气温经常是几度甚至零下,就是在这样四面透风的地方却有着二十几位孩子读书,他们的老师也只有一个。

在那里,我们记者们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时我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让孩子上好学。正如我采访当地的一位负责人时他说的一句话,我们对长征精神的领悟就是无论如何要通过努力改变我们落后的经济面貌,让我们的孩子在像样的教室里读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长征精神真谛的领悟,这也让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感到了一种责任。

这次采访,我不再把主要目标放在呼吁上,而是更加关注人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行动上,应该说,在赤水这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许多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精神都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当地政府为此也进行了许多努力。不过,我们在大街上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却让我们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们调查的二十来个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红军曾经经过赤水,四渡赤水之战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来,弘扬红军精神的宣传依然任重道远。

十年间,两次踏上长征的征程,我深深领略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把传播长征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长期使命。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2016范文二

在隆重庆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今年8月中下旬,我有幸加入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百万青少年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的一段报道行程,这是我记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这段光辉的征程,十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时,我和同事王东也曾经参加过一次长征路上看教育的报道活动,历时20余天,爬雪山、过草地,主要对红军长征

路四川境内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报道,这次长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贵州境内的赤水境内,尽管两次所走的地点不同,时间长短也不一,但感受却是相同的。

由于是中途参加,需要自行赶到赤水县与大部队会合,我选择了从北京飞到四川境内的宜宾,据别人介绍,从宜宾到赤水距离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宾,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一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每一个毛孔骤然张开,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时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脱光钻进冰箱,而据当地的人说,夜晚已经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报道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高温干旱难受,可亲临其境才知它的狰狞与恐怖,而我们参加网上重走长征路报道的记者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半个来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与天气恶劣情况成正比的还有道路,虽然公路已与十年前的泥泞土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大多数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却没有丝毫改变,我自认为是很喜欢乘坐汽车的,可是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上,急转弯成了司机的惯常操作,我好几次胃里翻江倒海,肚子里的东西涌到了嘴里,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车的大多是当地沿线的农民,一会儿上来一个背篓里装着鸡鸭鹅的,一会儿上来一个带着小猪的,.,高温下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混合的臭味,据我们的记者说过去的十多天来,他们的旅途大多是这么进行的,对他们采访的艰辛与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体会。

在赤水的采访活动进行得很顺利,虽然是假期,但为了配合我们网上重走长征路开关仪式活动的举办,赤水市教育局给与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当地的学校也是热情很高,借场地,通知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地老百姓的热情与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电教馆的刘主任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亲自驾车协助安排我们的采访活动,许多的采访线索都是从他那里得到的,其中我们做了一个有关四渡赤水城市雕刻的报道,当时缺乏背景资料,为了搞清楚真实情况,刘主任费劲了周折,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打听并核实情况,最后终于给我们找到了最真实的情况资料,使我们的报道顺利完成;还有一个情况让我觉得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不仅把每天的采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吃饭也做了精心安排,让我们尝遍了当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说,虽然采访辛苦,但看到这么质朴善良的人们,那点辛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两次参加重走长征路的采访,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认识和感悟。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要纪念什么,红军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纪念的目的又是什么?十年前的那次采访,我更多关注的是当地贫困的生活状况以及亟待发展的落后教育局面,因为十年前长征路上许多地区的经济状况还相当艰难,我们重走长征路的记者做得最多的采访报道就是把当地面临困境的经济和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展示,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不要忘记长征路上的人们,给与他们帮助和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十年后再走踏上长征路,我也在思索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目的。

尽管长征沿路各地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纵向来看,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其现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这些地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们也不再怕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书读而担心了,学校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看到这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县内看到的一个情形,那是由一座山里的寺庙变成的学校,破破烂烂的土墙已经摇摇欲坠,由茅草搭成的屋顶显然不再起作用,学生说下雨时屋子里泥泞不堪,不下雨时就尘土飞扬,学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头做成的,而这里气温经常是几度甚至零下,就是在这样四面透风的地方却有着二十几位孩子读书,他们的老师也只有一个。

在那里,我们记者们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时我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让孩子上好学。正如我采访当地的一位负责人时他说的一句话,我们对长征精神的领悟就是无论如何要通过努力改变我们落后的经济面貌,让我们的孩子在像样的教室里读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长征精神真谛的领悟,这也让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感到了一种责任。

这次采访,我不再把主要目标放在呼吁上,而是更加关注人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行动上,应该说,在赤水这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许多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精神都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当地政府为此也进行了许多努力。不过,我们在大街上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却让我们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们调查的二十来个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红军曾经经过赤水,四渡赤水之战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来,弘扬红军精神的宣传依然任重道远。

十年间,两次踏上长征的征程,我深深领略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把传播长征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长期使命。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2016范文三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重走长征路,红色圣地游,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党员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合集


党员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合集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合集,请大家参阅!

(篇一)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xx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重走长征路,红色圣地游,吃一碗红米饭,喝一碗南瓜汤,成为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参观旅游的一大热点。其间我也先后赴陕、渝、黔、赣等地区参观学习,走了部分长征路,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长征路线上的遗址、标牌、陵墓、纪念馆,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留下的长征印痕。苍莽险峻的娄山关、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瑟瑟萧寒的泸定桥、荒无人烟的沼泽地、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篇二)

在XX年xx月xx日,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生穿红T恤,佩戴共产党员标志,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进行了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这次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教育之旅”、“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今年是我们党成立xx周年,是长征xx周年的日子,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

也许重走“长征路”,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篇三)

此次重走长征路虽然只有短短几小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公里的路程,在以前坐车都感觉很远,但是这次是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走完的,如果不是自己亲自走完还真不敢相信。虽然走完之后在身体上会承受着一定的痛苦,却让我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让我体会颇多。这些体会将会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不论是思想精神上,还是人生道路上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在行程中,我在想,红军前辈们当时哪有那么好的路可走,况且他们还要身负重物行走,现在我们轻装上路都觉得不好受,他们的那种艰苦我能想象得到吗?我们应该象红军前辈们学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超越自我。一路上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起朝向我们的目标前进着,绝不言退。在人生路上前行,免不了有痛苦、迷惘、彷徨,但也会有希望,如果不能超越自我,就会迷失方向,如果不能战胜自我,就写不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因此,我们相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不管是遇到多大的困难和痛苦,我都会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走下去。 在xx,参观了 “xx结盟纪念碑”,聆听了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相约xx边,杀鸡饮血,以水当酒,结为兄弟。随后,小叶丹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 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为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实现了北上抗日军事大转移”的传奇故事。看到碑座背面是用中、英、彝三种文字刻写的碑文,结束语是:

“xx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重温这段历史,让我在感动、震撼的同时,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直接关系到党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民族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民族之间的信任和团结。我们都要倍加珍惜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动摇,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让民族之花开得更加姹紫嫣红、绚丽多彩。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更重要的是我深刻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发扬这种革命精神,把自己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为建设“红色xx、工业xx、生态xx”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