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读《爱的教育》有感 > 导航 >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我们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面对作品里的情节、人物,我们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去分析它。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一)

只是在图书馆里偶遇的一本书,以前并未听说,而且这本书是写给年轻的班主任的,我已不再年轻,当时借回来的原因是看到上面有介绍怎样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何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等文章,我现在接手的一年级让我有点身心俱疲,很想再找到相关的引导,让我逐渐能够从无序中走出来。

孙蒲远老师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而且很多孙老师在教育中处理问题的细节,让人觉得可以向孙老师学习、模仿、一操一作,通读全书,我感受到孙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无微不至的关一爱一、以及孙老师本身散发出的魅力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还有让我敬佩的是,孙老师喜欢开展中队活动,而且是公开课形式,她自编自导很多节目,把对学生的教育放到节目中,让参加表演的学生从中受到教益。

驹这本书我真的是相见恨晚,一爱一不释手。怎么让学生在老师的惩罚中感受到老师的一爱一?

热一爱一学生、宽容学生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冲学生微笑,对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表示赞同呢?当然不是!驹在集体中造成很坏影响而又毫无顾忌的孩子必须给予严格的制止甚至惩罚,这种制止或惩罚是直截了当的,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要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坚决反对这种行为。但不可以讽刺、挖苦,不可以侮辱孩子的人格。这样的严格要求同样是对学生的一爱一。

当学生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不能让步,不忍就是对学生错误行为纵容。为所欲为的孩子长大是不会被社会接纳的。对学生不一良行为的坚决纠正是毋庸置疑的。李某个一性一很强,非常聪明,听说过去有错也很少承认。我接班后的一天,书法课上别人不小心把他的手弄上墨了,他就把人家的衣服涂了一大片墨汁,而且态度十分蛮横。我强行命令他把同学的衣服洗了,虽然他一直气鼓鼓的很不情愿,但我必须让他洗,我得让他知道故意弄脏了别人的衣服不洗是绝对不可以的!其实我也知道,刚上三年级的男孩子洗也洗不干净,但这是矫正他错误行为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他洗后,我仍旧态度很强硬地对他说:让你洗就得洗!错了就得改!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让他回家了。他走后,我把衣服洗干净。我知道,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呢。中午,我和同学们在教室里聊天,他来了,并不进来,趴在门的玻璃上看。我装作没看见。他进来了,不往我这边来,自己走到教室后面的一个墙角,脸冲里站着,我还当没看见。他又换了一个墙角站着,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往我这边蹭火候到了!我冲他说:过来,说!我脸上仍没有笑容,这时他赶紧过来:刚才是我的错,我不应该故意把同学的衣服弄脏。态度大有转变,这时我的态度也马上随之缓和下来,那么刚才的冷淡是什么意思呢?是对他的一种惩罚!是向学生无言的宣告:老师是绝不允许一个学生坚持错误的!我的冷淡或者愤怒是说明我对他错误的不能容忍!但是,孩子一旦有了要改正错误的愿望,哪怕是很含蓄的,也要紧紧一抓住!这是一爱一护学生上进心的重要环节!现在我面对的是一个经过思想斗争想改错的孩子,我的态度自然就变得很诚恳了:我是非常尊重你的,一开始,给了你一个台阶,希望你做自我批评,向对方赔礼道歉,你为什么不下这个台阶?非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犯混的时候,老师给台阶也看不见。这句话已经说明了他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这会儿为什么又想通了?我故意问,也是想强化有错就得改的规矩,我看是胳膊拧不过大一腿。这是他对我处理这件事得出的结论,我达到目的了。担任,以后细致的思想工作还需慢慢做。老师处理的每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在看着,受教育的不仅是他一个人,通过这件事,让大家都知道:任何人不能坚持错误。有错就得改的班风也就树立起来了。同时,我也挽回了他的面子。现在的孩子聪明得不得了。这个班升到四年级,当我用冷淡的方法惩罚另一个和他差不多的孩子时,李某放学后主动和我一起走,悄悄对我说:您先冷淡他几天,然后,您再对他稍微好一点,他就会受宠若惊,对您百依百顺。你怎么知道?孩子笑了:您对我就是这样的,我有体会。我不是要你们百依百顺,包括我在内,有错就改,大家都要服从真理。孩子连连点头,看,孩子自己从我的惩罚中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一爱一!

有时,就是在我惩罚孩子的时候,也掺有鼓励的成分。一次辅导班上,我事先说好要安静写作业,谁也不许随便说话,说了要受罚的。教室里安静极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个功课不错但纪律散漫的孩子就小声说了一句话,我严肃地问:谁?周围同学都看他,他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我说:该罚吧?他无可奈何地点点头。我想,六年级了,学习非常紧张,利用这个机会轻松一下吧!于是就郑重其事地说:罚你表演一个凶残的日本鬼子形象!全班同学都愣了,继而大家眼睛里都放射一出了异样的光彩。这个同学一看,也来了一精一神,问我:可以化装吗?我点头。于是,他迅速地戴上小黄帽,把一块方手绢掖在帽子后面,嘴唇上方用两面胶贴了一小块黑纸,他本来就戴眼镜,钟面一来,活像一个日本鬼子,他走到前面,瞪起双眼,一副狰狞的面孔,拿起米尺作为日本军一刀,猛地在空中一挥,口中大喊:搜嘎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我说:活灵活现的一个日本鬼子的凶残相!好,回座位。他老老实实回到自己位子上,踏踏实实写作业,没有再说一句话。同学们把这种惩罚称之为新鲜的惩罚、友善的惩罚、有趣的惩罚。看,惩罚也变成了展示孩子才能的机会。这其中是不是也含有鼓励的意思呢?这叫罚中有奖,效果远远超过了简单生硬的批评。当然,这方法要因人而宜,要慎重使用。我们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是十分和谐融洽的,不然,也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教育方法是有很大灵活一性一的,这取决于教师的创造一性一。

有一天,我检查【古诗四首】的背诵情况,我们班51个人,课上没那么多时间一个人一个人地查,只好利用午休时间了。从大队委开始,然后是中队委、小居长、队员,都挺顺利,但轮到第二小居小居长的时候,他竟然是同学提醒一句他重复一句,显然背不下来。我笑眯眯地说:怎么办?罚扭大秧歌!呼声震耳欲聋。这个小居长是个特别老实很有人缘的人,平时从不唱歌跳舞,所以罚他表演这个节目大家格外开心。我给他腰间系上两条纱巾,他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不会扭秧歌。我说:没关系,很简单,往前走三步,往后退一步,来,我在前边示范,还给你打锣鼓点,呛呛齐呛齐!他学着我的样子,生硬但非常认真地扭了几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在这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难得这样轻松一下。这位被罚的同学回家玩命地背古诗,当他一妈一一妈一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了被罚的情况,他一妈一一妈一也乐了。

当天课间,一个女同学来到我跟前,说:您有一颗童心。表现在哪儿?表现在刚才对同学那种友好的惩罚上,也表现在您平时的说话、做事上。我发现她说话时眼睛里有泪水,问她怎么了,她说:有您这样的老师我感到很幸福,可惜就要毕业了。孩子的话对我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使我认识到符合客观规律、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它不仅教育着个别学生,也教育着全体学生。而且,孩子也从这样的惩罚中体会到了老师的一爱一。

在集体教育中,你的方法是堵多还是引多,班主任每天都在管学生,常常一进班,就陷入繁忙的事务一性一工作中去了。每家的孩子都很宝贵,班主任老师的责任重大,唯恐孩子们出问题。所以,有的老师在课间活动前嘱咐学生:课间不许打闹,不许追跑,不许在校园里踢足球,不许要做正当的游戏。不许的活动都非常具体,而正当游戏却很一抽一象。其实完全可以表扬那些课间活动开展得好的同学,他们在课间都做了什么,是怎么玩的,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是引。

老师们在集体教育中,最好少说不许,多说应该。不许是堵,应该是引。

表扬学生的优良行为是强化,这是正强化;批评学生的不一良行为也是强化,是负强化。强化的结果都是使这种行为更增强。因此我们对学生的不一良行为要淡化。如果我们不是很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非常容易习惯地总说不许,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意时时处处改变自己的行为,就会养成用引导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优良行为。

班里无论发生什么事,在处理时,首先要表扬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好的。比如,同学中出现了打架的现象,老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问:当时有人劝架吗?他们是谁?他们是怎么做的?在了解事情的经过时,让大家挺谁能主动承担责任,让同学们发表看法。再让同学们讨论:这件事怎样处理会避免一场架?可以别人说,也可以当事人说,发现有的同学不推卸责任,主动承担责任就要肯定。一个六年级特别淘气的男同学在美术课上往一位女同学的图画纸上乱画,班主任找这个男生进行教育,这个男生只说了他对不起那个女生的事情,并向这个女同学道了歉。老师以为问题已经解决了,没想到课间另一个同学来告诉老师,当时那个女生打了那个男生十几拳。老师马上当着全班说了这件事,一是肯定那个男生犯了错误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挑别人的一毛一病,把责任推给别人,二是启发那个女生也要向对方道个歉。这样问题才算真正解决了。

学生记中队日志,也要指导学生以表扬好的为主。让值日班长管理学生时,也要以表扬为主。总结班里的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表扬为主,这样班集体的正风正气就树立起来了,学生的优良品德也容易形成。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二)

假期,我仔细读了孙蒲远老师写给年轻班主任的【美丽的教育】一书。

全书共八章,写到了大部分班主任可能会碰到的178个问题。联想到我自己,一个担任着班主任工作的我,也多多少少碰到过一些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我一爱一我的学生,我的学生感到幸福,我也感到幸福;我的学生感到快乐,我也感到快乐;同样,我也得到了他们最真挚的一爱一,一爱一是没有时间、距离的。

书中让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孙老师对学生那份浓浓的一爱一心。正如本书封面上写到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回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一性一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孙蒲远老师的高尚人格对其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孙蒲远老师,融43年的心血与智慧于一炉,谱写着栩栩如生的儿童生活,展现着一爱一的力量。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玖完这本书,我的另一个感受是班主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正如孙蒲远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一性一格气质的形成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完全是这样,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

在书中写到他善于细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认可他们的努力,鼓励他们的点点滴滴的进步理解他们的苦衷和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培养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努力形成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班风。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确了一位班主任所要做的点点滴滴。

许多人感叹班主任工作枝蔓纷杂,回首自己的班主任生涯,发现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又好像什么也没做,垫起岁月砝码的日子,就这般消逝于平庸的忙碌里,忙了三五年又忙了三五年,蓦然回首,生命除了收获一把年纪,别无所获,我们给学生解释过碌碌无为这个成语,此刻,这成语又是如此真切地描述着教育本身的生命状态。现代教师需要在蜡烛燃一烧照亮学生的同时,擦亮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需要改变,改变工作的状态和人生行走的方式,改变蜡炬成灰后连泪也干了的喑哑人生。投入工作,赢得乐趣,正是书中给了我启示,正是调整了心态,改变了对学生的态度,我才收获了很多,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高兴的日子,我会收到往届学生最真诚的祝福。

玖完【美丽的教育】一书,我一直在想,小学教育是一个多么丰富的世界啊!有了孙蒲远这样的老师,多少孩子会绽放开梦想的花朵,而让童年色彩缤纷。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孙蒲远老师为榜样,做孩子们的良师,做家长们的益友!

班主任读孙蒲远的美丽的教育有感(三)

文/李浩

【美丽的教育】这本书,它是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读一本好书,记住一个美丽的名字孙蒲远,记住了一个令我为之震憾的美丽句子:我觉得我头顶上的一陽一光最灿烂,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美丽的教育】中,孙老师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案例向我们展现着一爱一的力量。字里行间,散发出快乐和幸福的气息。孙老师,是一个真正把学生装在心里的人。

孙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为这样的孩子带来了欢乐而孩子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她的班里有个孩子患了耳聋病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影响班级的平均分而要求孩子退学。孙老师并没有因为个人私利而顺水推舟而是执意要求孩子留了下来。在孙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这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参加了工作。一家人在看望孙老师时感动地说:要不是您我一妈一一妈一说我现在只能打哑语和别人交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是更需要一爱一和教育的群体。孙老师就是以她母亲般的温暖为孩子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用教育家的执著与睿智呵护着幼苗的成长。正是这种为自己想的少一些孩子就得益多一些的无私之一爱一让孙老师的人格绽放出了绚丽的光彩。

在体会着孙老师的工作方式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孙老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因为她深一爱一着学生,所以她能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在孙老师的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是可以犯错误的,是可以被原谅的。即便孩子犯了很大的错误,令人十分气愤,老师最好也不要声嘶力竭、暴跳如雷,这头的话,做过头的事。有失教师的尊严,破坏了教师的形象。

孙老师说:一爱一学生不是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而是师德的根本品质。的确,一爱一是装不出来的,不是一种方式方法。孩子如果一爱一你,会在路上大声叫:老师好!害羞的学生也会腼腆的对你笑笑。看到这些一爱一自己的孩子,可一爱一的孩子,怎么能不喜欢呢?一爱一孩子就要表现出来,多多关心一爱一护这些花朵。

淘气的孩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他们往往能够做出一般好学生做不出来的业绩。的确如此,淘气的孩子常常比较聪明,一旦聪明在不好的地方会令老师头痛不已,但只要给予他们时间和教育,他们真的就会变成一匹黑马,给你惊喜不断。我不会放弃班上任何一位调皮的学生,只要多关心一爱一护他们,即使小学初中阶段他们不怎么样,但长大懂事后一定也会有一番成就。

有些话是我们非常容易说出口的,却绝对不可以说出口。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打击孩子。不要总是说他怎么不好。这样是不利于改错的。应该告诉他改正错误的方法,树立他的自信。使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孙蒲远老师是一爱一的大师,是脱离了浮华的一爱一的大师。这是中国教育名家林格对孙蒲远老师的评价。

玖完这本书,我的第一个感受是班主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正如孙蒲远老师说: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崇拜的程度。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学生影响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形成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一性一格气质的形成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完全是这样,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话,守住一份童真会年轻一生,坚定一份信念会执著一生,铭记一份关怀会感动一生,放飞一份一爱一心会收获一生。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也会向孙蒲远老师以及身边所有这样的老师学习,不断地提醒自己,让一爱一心永驻心田,用一爱一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一爱一心和童心的人,一爱一学生,一爱一生活,成就美丽的教育人生!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感受颇深,刚看到书名,心里想,哪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带着疑问,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冲动,拿起书本就读。越读我的心越是无法平静,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现在才知道原来当班主任可以那么轻松、那么快乐的事情!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介绍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读着他的文章,感觉像是在看连续剧一样,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几个钟头。李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让我折服,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让我感动。读着李老师这本书,感觉让自己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地之灵气,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读懂学生,读懂自己。

在书中,李老师说:在学生从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种子:善良、正直、机智。在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善待学生,才能使学生善良之心逐渐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积极影响学生,让学生成为正直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智慧的人。李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道学生的心,所以他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然而,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的最大震撼就是本书的核心师爱。李老师以他的关爱、民主和尊重,让他的学生都感觉到度过了最幸福的一段学习时光,正是他,从一个更高的层次诠释了师爱的含义。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经觉得自己是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读完这本书我自问:我深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正是李老师让我对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仅仅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我正在反复推敲着,在二十年的班主任教学生涯中,我哪些做到了,哪些地方做的不够的,用本子对着书本一一列出来,想到有时候,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只是简单、略略处理罢了,感觉自己没有尽职尽责,现在想来愧对孩子,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我。

记得斯霞老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说教育是爱的事业。这不仅是博大深沉的爱,而且一种充满智慧的爱。踏上讲台二十多年,和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我的感觉就像一直徜徉在爱的海洋,我发现特殊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真诚的爱,我们应该把爱的天平向这些孩子倾斜,要从学习、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他们,用教师那颗炽热的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暖暖的爱意。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对不同的孩子爱用不同的爱,既有严爱又有博爱。对学生的爱,在我的面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的先进事迹后,更坚定了我对师爱的信念。读了这本书,使我体验到教学快乐的最佳捷径。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有的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学生活,正是这些看是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让我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智慧。这本书对我今后的班主任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而在教育中,班主任应当是爱心的使者,进行着爱的教育,一举一动都要洋溢着诚挚无私的爱,让学生的心灵充满爱的阳光,体味着阳光的爱,享受着教育的真爱,在爱的天地里健康茁壮地成长。

读《班主任大全》有感


读《班主任大全》有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科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班级的主人,他们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就像学科教学一样,班主任不应该成为管理的主力,而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监督者。从班级管理的实践来看,一个几十人的小学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实施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这学期,我就是把班级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就是从培养学生管自己能力开始的。《班主任大全》一书中就指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由于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依赖成人的帮助和照料。对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利用晨会、班会

读《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读《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最近拜读了陈宇老师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读之前,我希望它能成为一盏明灯指引我方向,的确,它没有让我失望,细细品读,感叹不已。

每每拜读这些教育大家的着作,我都只想知道他们的过去,只想知道他们年轻时是否也曾与我一样信心满满,发誓要做最好的老师;是否也曾与我一样面对数十双眼睛茫然伫立,手足无措;是否也曾与我一样感受过第一次做班主任时的兴奋、紧张与惶恐不安。

诚然,陈宇老师给了我最想要的答案,我喜欢看着他平静地写下:我很庆幸自己错过或失去了很多次的升迁和离去的机会,我才可以在当了20年班主任后从容端详我从事的这份事业。他的淡然与从容,让人觉得20年仿佛很短,短到他一直不曾改变自己班主任的身份;而20年又似乎很长,长到可以回首往昔,长到令人难忍寂寞会随时放弃,所以万分感慨于他笔记本上的两行字:如果不坚持,我将看不到最后的风景;如果不坚持,我将否定自己曾做过的一切努力。

老板是陈宇老师的网名,他是一位智慧型、研究型的班主任,是班主任中的一面旗帜。他利用博客去管理班级,这个方法很好地利用了现在互联网流行的新事物。博客的使用不但真实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也多了一个与家长交流的平台。难能可贵的是陈老师能做到天天更新,记录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

不但记录了学生的成长,也记录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他的弹钢琴工作法也很有意思,形象地指出了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艺术地处理复杂的工作,既要全面观察,又要重点关注,围绕中心,各项工作要配合好,不能蛮干。智慧的班主任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教育是无法复制的,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在比较中更能感受他教育的高明之处。《跟着我吧》,讲述的是一次春游,同学自愿组合分组,班上一个不合群的学生没有组要。老班提前知道分组情况,巧妙安排,让他当班主任助理,负责组与组之间的联络和照相。结果,春游活动圆满。在以后活动中,各组抢着要那个学生,他也渐渐融入了集体。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试想如果不是老班的煞费苦心,结局又会如何呢?可能是个人的受伤,活动的不欢而散,这些都有可能。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次春游:班上同学也是自愿组合,推选一名组长,同样也有一名谁也不喜欢的学生。在我的动员下,终于有一个组长要了他。但在活动中他过分的行为激起了众怒,最后是无奈地跟着我。相似的情况,不同的结果,令我反思这件事:为什么不能预知事态的发展?我对他了解得够吗?如果在有类似情况出现我要怎样做?

我尚未拥有陈老师所说的大智慧,就连那些小技巧我都乏善可陈,所以我时常感慨于教育历程的艰辛。而所谓班主任的大智慧,正是源自他那种能打动别人的力量,源于他对学生的真正关爱。我相信每一个班主任都有自己钟爱的学生,也许他成绩优秀,也许他能力突出,再不济他是不是也眉清目秀,能说会道,能讨你欢心。

可我们真的能做到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吗?我们真的有这个爱的能力吗?做班主任很累,但应该是累在动脑筋上、累在想创意上、累在转变学生思想上,不是累在干体力活上。做事应该合理、高效,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养成设计程序的习惯,才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也养成好习惯。读了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用心,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己。

陈宇老师写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的教育方法虽好,但是我们是不能照搬的。要想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班主任,除了对学生充满无限的爱之外,我们教育学生的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因为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心去想、用脑袋去思考,想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能对症下药!


读《美丽的教师》有感


读《美丽的教师》有感

《美丽的教育》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面上写着:写给年轻的班主任。读完一次后四个字便涌上心头,那便是:相逢恨晚。于是它就长住在我的案头上,以便随时细细品读。

在本书中,有着几十年教育经历的孙蒲远老师以亲身经历的教育随记的形式向我们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及班主任工作方法。她的这些事例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也是经常发生,可我们处理起来总是费力不讨好。看了孙老师的教育方法,真正让人觉得方法决定结果,孙老师的教育是无形的,但确实极为有效的!比如:对待不写作业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跳上一段大秧歌,或是扮演一次残酷的日本鬼子形象,让学生在这样的惩罚中感受老师对学生真切的爱。这比我们平时赤裸裸的惩罚和批评要来得有效。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孙老师在班集体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她特别注重两点:

一是学会倾听。在孙老师看来,如果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学生几乎没有故意想犯错误的。如果学生不小心犯了错,教师不应该因为错误严重就不问青红皂白,乱批一通。积极的应对应该是耐心地倾听,因为孩子在犯错的情况下,心情是激动的,几句话是不可能把事情说清楚的,老师再不给机会让他说,甚至孩子刚一为自己辩解,就把他的话堵回去,孩子根本就无法把事实真相说清楚。这样孩子极有可能被冤枉,这样他即使口服,可心仍是不服的呀!这样非但没有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影响了师生关系。

二是学会抓教育契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不止一次地说,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冷淡是可怕的。孙老师总能化冷淡为热情,因为在她看来,无论哪个孩子,他的内心世界绝不是一色的冰天雪地,总会有星星点点的火花可以捕捉,点燃这些火花,便可融化这冰雪世界,焕发起孩子的热情。这是一种教育技巧,既要机敏,更要有耐心。每个孩子存在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耐心等待时机。

在一次互相交换格言的中队会上,一个孩子拿出了一句毛主席的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很多同学都想要这张卡片,此时孙老师把目光立刻转向一个平时比较骄傲的小干部身上,发现他正高高地举着手,希望得到这张卡片。可是孙老师决定把这张卡片个他。从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她要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了。由此可见,抓教育契机不是风风火火,而应该是不动声色,一旦时机到,一定抓住,不要放过。

《美丽的教育》这一本书,除了让我汗颜,更多的是对孙老师的敬服和感谢。汗颜的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这几年来的班级管理实在是走了些许的弯路;敬服的是孙老师对教师这一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敬服的是孙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感谢的是孙老师给我们这一群年轻的班主任们树立了一个如此生活化的榜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是如此美丽,美丽着孩子们,也美丽着我们!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近期读了一本书《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书中写道:教育有三种形式:管孩子、哄孩子和帮孩子。管孩子就是用各种规则和批评、惩罚的手段使学生就范;哄孩子就是用表扬、赏识等各种手段使学生走向成人设定的道路,而帮孩子则是先搞清楚孩子的特点,从他的现实出发,帮助他实现自我。前两点都是强调从成人的主观愿望出发的外部干预。而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真正动起来的是学生本身。

想想从初一到初三的三年,也正好走的是这三种形式,初中一年级,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况且年龄都在12岁左右,对于这些还带着稚气的刚离开爸爸妈妈的小孩子,班主任就要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哄着孩子学会独立,学会与人相处,进而适应住校,适应集体生活;

初中二年级大家知道都是最难管的时期,学生经过一年的生活,适应了学校,认识了同学,身高和心理也经过一年的成长逐渐的有儿童向青少年转变,外加没有升学的压力,进入了所谓的叛逆期,这时班主任的哄已经不起作用,只能一个字管,用制度、用班规使学生能坐住;

进入初中三年级,也是最关键的毕业班,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干嘛,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指引,帮着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进入一所理想的高中。

班主任该怎样散发自己的魅力?班主任如何才能专业?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才发现,只有结合各个年级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而更深层次的是,班主任要时时总结,善于总结,结合各个班级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