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自信真好读后感 > 导航 > 活着真好读后感

自信真好读后感

活着真好读后感。

读书对于我们来讲,是一辈子不间断的事情。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经典书籍作品。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活着真好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着真好读后感(一)

昨天去看了张莉姐,看着她们一家其乐融融,感觉真好,多幸福的家庭啊!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孤单,多么的需要有那么个港湾可以让我在疲惫的时候尽情的享受那份安逸与温馨。好人一定有好运吗?还只是好人有好梦?

昨天在看活着真好的时候里面有段话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幸和不幸都是相对的,当你认为自己极度不幸的时候只要静下心来用心去观察,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比你不幸的人是那么多,相比之下我这点挫折和不幸又算得了什么呢?至少我还可以健康的去努力的去创造生活去享受生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

是啊,有什么比活着更好呢?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得坚强的活着,学着去面对任何事情的发生和结束,再艰难的日子我都必须告诉自己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坚信未来的道路是顺畅的,我必须学会从里到外都带着希望和微笑去生活,其实人的生命有时是很脆弱的,当一个生命结束的时候也许就是1秒钟的事情,生命没了他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留下最多的就是亲人对他的无限悲伤和眷恋。所以我要告诉自己每天都应该好好珍惜的去过,每天都应该有希望,不管是否真能实现,那都不重要,对于有思想有灵魂的人来说希望应该是人活着的最大的一精一神支柱吧,生活如果没有了希望,人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帆船,没有脊梁的房屋,没有支撑的桥梁一样行一尸一走肉般存在。现在社会生存压力大,确实大,但是我相信活着就好,活着的基础上咱们要健康的快乐的活着。

驹于我这样大龄而又没有对象的女孩子来说恋一爱一婚姻成了我不可逃避的主题,无论是父母亲戚还是朋友在一起或者见面都成了惯谈了,我想坚持自己那个为一爱一结婚的信念,但是那真是做梦吗?那个梦离现实有多远的距离呢?谁都没有办法给我一个答案,包括我自己。所以还在等待中

希望明天会更好吧!带着希望和微笑去生活,再苦再难告诉自己要坚强!你可以的,一定!幸福会在不远处等着我,再稍微坚持坚持吧!

活着真好读后感(二)

终于,断断续续的,也是一口气的,把【活着真好】看完了。在接触这部电视剧之前,在迅雷上搜索着,眼睛一触及这个片名,我就知道,那正是我要找的---我知道,当我看完,我又会得到些什么了。在与它接触的每一分一秒里,我是怀着感动的心把它看完的。

人,的确是要经过大大的磨难才能变得坚强、勇敢与淡然的。这便是我从这部戏里所得到的最大的感悟。我知道我没有资格说我经历了大的磨难,我只能够说,我的人生经历是夹杂着淡淡的辛酸和淡淡的幸福的。所以,我还不够坚强,不够勇敢,更不够淡然。

看到主人翁在放下一切后,只身前往心目中那片净土---西藏的时候,我亦好生向往。但我没有资本,所有的条件我都达不到。她说:现在我才知道,只要还能呼吸,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觉得是最幸福的事了。在疾病面前,所有的一切,名利、金钱、婚姻一切看起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人应该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受到快乐

所有这些话语,那些笑容,都成为了我这一艰苦时期一剂良药,一盏明灯,一股暖流。让我有勇气去面对来自生活的不顺心。

人在拥有一个现实世界的同时,一定要的拥有一个一精一神世界。的确,生活需要像这样的挚友时刻在提醒自己要坚强,要淡然。如果只存在于现实世界里,人会渐渐也会变得麻木。

现在我知道在坚强面对现实的同时,我更要珍惜是什么。此刻,我好想家人,我知道,我的心,永远离不开家。那是我永远向往的地方。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第一次真好读后感


第一次真好读后感(一)

这篇文章是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一篇散文。当我读完之后,自我感觉就好象回到了童年。在滔滔的松花江畔,二十几户人家,过着清贫的生活。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小卖店,没有游乐园,可我们照样过的有滋有味。

春天,父母用筐将我们背到松一软的沙滩上玩耍,他们在沙滩上种地瓜,种花生。夏天领我们到江中抓剌蛄。秋天我们上山摘山梨,葡萄,元枣子。冬天我们小伙伴就在明晃晃的冰上打冰尕。

童年时那多彩的一页如同一幅幅画面展现在眼前。童年的许多第一次都浮现在眼前。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妈一一妈一叫我在院子里看小鸡,因为晾了一院子玉米。看到小朋友们玩的热火朝天,我的心急的象猫抓似的难受。这时,偏偏家中的那只小芦花鸡几次三翻的啄玉米来添乱。一气之下,我拿起扫院子的大扫帚,用尽全身的力气扑了过去,可想而知,这只可怜的小芦花鸡就一命呜呼了。可知它可是一妈一一妈一最喜欢的一只鸡。恐怖之余,我把小鸡藏在了菜园中的豆地里。傍晚一妈一一妈一回家时发现少了那只小芦花,还以为叫黄鼠狼给吃了,也没细问。直到后来我外出求学了,偶然的一次机会我才向一妈一一妈一到出了真相,乐得我们母子跟什么似的。

这篇课文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文末的那句话: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的确如作者所说的。人的一生,经历的越多,越丰富,生命也就越有风采。相反,一个经历空白的人,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苍白的,无味的。

第一次真好读后感(二)

第一次如初一陽一,渲染第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滋养那含苞欲放的花朵。

玖完【第一次真好】,使我回味无穷。作者第一次见到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刚孵出的小鸟,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都是那么期待与好奇。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不一定会成功,但还是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是的,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最让人挥之不去的,便是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第一次。对于第一次,我们充满好奇;对于第一次,我们勇敢地迈出期待的一步。而无论是否顺利,是否完美,都已经深深镌刻在记忆的诗篇中。

路很长,我们摸索着、跌倒着、彷徨着、浮躁着。不知道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样的心情下,第一次就会和我们不期而遇,又或者与我们擦肩而过。

我们有时无法控制第一次,无法预知第一次,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只能踏实地走好脚下这步。说不定,今天用心去做的,就是为明天的第一次而准备的。我们不用担心天有多高,踮起脚尖,就离天空更近些。

我也有记忆深刻的第一次。

四岁那年,我第一次站上了金城剧院的大舞台当主持人。老师拉着我走上台,一束好亮好亮的光照在了我身上,我小小的心,第一次剧烈地颤一抖了一下,所有的自信如烟般散尽了

我呆呆地站着,不知所措。话语全被堵在嗓子里,一个字也蹦不出来。双脚不自觉地挪到了老师雪白的裙摆后面。突然台下一阵哄笑,我鼻头一酸,泪水夺眶而出。老师把我往前拉,而我却拽着老师雪白的裙摆,死活不上前去。没办法老师只好领我下台。此时的世界变成了马赛克,片片碎落

我在舞台上的第一次,也许是失败的,但却铭刻在我的心中。今天,我已能从容面对。

感谢第一次,让我们感悟;感谢第一次,让我们进步;感谢第一次,让我们成长

正如文章中所说的,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愿我们珍重生命中每一个可一爱一的第一次。

第一次真好读后感(三)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每次读到这句话时,我就情不自禁的想到自已曾经所经历过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那种感觉就像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部都在肚子里翻涌着,久久挥之不去

第一次读这篇【第一次真好】时,总感到十分的亲切,贴近,作者周素珊描写了她第一次看见硕果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生出的雏鸟,体会到了生命中有数不胜数个的第一次,并且每一次都是那么的美好,真好,好在第一次能带给我们大家新鲜,刺激以及生活的新阅历。第一次可能并不愉快,但绝对会带给你新的体验,让你又有所收获。我就有过这样一次不愉快的第一次。

还在上小学的六年级时,爸爸突然提起要教我骑摩托车。本来我只以为是爸爸在开玩笑罢了,便草草地答应了下来,没想到却给我带来一次大麻烦有一天我和爸爸,妹妹刚游完泳,乘着摩托车往家的方向开去。微风拂过我的脸,十分的舒适,让我的心情一下提到了38度。爸爸在前面开着摩托车大声问我到:这条街的人很少,不如就在这里教你骑摩托车吧?虽然只是询问,但我很了解爸爸的个一性一从来是说一不二。我的心情从38度直线下降到了零下100度!只好硬着头皮硬扛下去了!于是,爸爸把驾驶位让给了我,我紧张地坐了上去,不知道该干什么。爸爸好像很了解我的心情,于是耐心地给我介绍了摩托车的各个部位的名称和该如何驾驶,我认认真真地听着,生怕漏掉了一句经过爸爸的详细讲解,我总算是九窍通了八窍只有一窍不通啦!?轮到该我实干的时候了,我用力地踩了一下油门,摩托车发出了隆隆隆的声音,好吓人啊!我握住离合的车紧张得一抖,摩托车就像断了僵绳的野马一般,呼地一声跳了起来!咚的一声,我不知道是我的心跳出了噪子眼,还是爸爸和妹妹被甩下车的声音我手一松,就被重重地甩下了车。我的头一阵疼痛,立刻就晕了过去等我再醒来时,已经躺在我的床上了,我抬起身,想看看伤势如何,却感到一阵剧痛,我望了望我的一双一腿,一妈一呀!两只膝盖骨上全是血迹,我又瘫倒在床上了虽然我受了伤,可没过一个多星期,爸爸便又叫我去学骑车了(真残忍啊!)只不过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后来,在我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不要笑,比起孙悟空西天取经,我要坎坷到哪儿去了),我终于学会了骑摩托车了。心里有一种感动的感觉,喜滋滋的。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正如作者所说的一样,让自已多一此第一次吧!

活着真好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最先想到的,到应该是那一道闪光的彩虹:生命!

题记

读完《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我的心收到强烈的震撼。我被在濒临死亡的作者内心的平静所折服。在那样寒冷,而且又没水的环境中,他居然可以如此平静的面对生命,虽然作者在初次面对困难时,有过绝望与痛苦。但在痛苦绝望过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作者对生命的乐观:没有水,作者便将衣服放在身旁吸收露水;太寒冷,作者便将自己埋在沙子里;面对死,作者便想起自己曾爱过的人,与自己的工作

这一切,都可以看出作者对生的追求。而我们呢?

如今生活好了,我们这一代少年从小就生活在温室里,什么家务也不让干。只要认认真真的读好书就行。面对这样的生活,居然有人还不好好珍惜,因为一点小事就自杀!

有一位13岁的初中生,因考试没考好。回到家被他妈妈说了句:照你这个烂成绩还不如别读了,别浪费家里的钱!便认为是他妈妈讽刺他,嘲笑他。认为他妈妈看钱比看他还重要。便选择了自杀!而当他从楼上跳到楼下的一瞬间,他不知道他的父母,他的亲人有多么的伤心,多么的难过!

是的。也许他在死后便能摆脱一切。便能不再痛苦。可他却不知道他父母那撕心裂肺的感觉。如果是他吗不顾的的感受去骂他,那还不如说他不顾他妈的感受去自杀!没考好?没考好可以在争取考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能学习好。而死了,却一切都失去了机会!

面对圣埃克絮佩里的上路吧,普雷沃!我们的喉咙还没噎住,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那个初中生是渺小的,而同样有人能珍爱生命:以为登山爱好者再一次登山中不幸被毒蛇咬伤,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便会死亡。而这儿到处是山,要下山恐怕已来不及。在这时,那位登山爱好者拿出了随声带的刀,砍断了自己的手臂!

或许有人会说他傻:没有了手,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可大家想想:没有手我们还有脚,我们能走路,没有手,我们还有舌,我们还能说话,没有手,我们还有鼻,我们还能感受没有手,我们还有生命,我们有生命便有亲情,友情,有亲情友情我们便有快乐。有快乐我们便能充实的生活!

读了《在沙漠中心》我们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活着真好!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余华说过:活着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埋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更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这是一个普通的人的生活,但他却创造了不一样的精神世界。没有抱怨,福贵很平静的诉说着自己苦难的一生。正如余华所说,如果用第三人称写福贵,福贵无疑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但是正是因为很巧妙的运用了第一人称,使他的经历由自己的口诉说出来,反而不是那么令人难过!在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是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的生活。贺拉斯说过: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福贵只是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的死去,将他们一个个埋葬,看着他们的一抔黄土,想着他们就这样在人世间销声匿迹。

活着,只是生命存在的形式,然而,活着对于某些人反而成了责任,亦或是负担。痛苦,揪心,烦恼,苦闷接踵而至。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小事,与美丽擦肩而过。在生命的牢笼里束缚着自己,不肯放开自己。将自己从高楼中推下,将自己抛入湍急的河流之中,将自己扼杀在生活的紧箍咒中而《活着》这本书却给了我不一样的震撼!活着的理由是什么。只是因为有爱而活着,有人说他悲苦,有人说他不幸,有人说他的人生就是苦难的代名词,有人说我却认为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知道最重要的东西生命的意义。生活所需要他面临的事,不是苦难而是磨砺,不是痛苦而是希望!为了在家的妻儿活着,为了孙儿活着,为了自己活着,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他始终很真的活着。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福贵的存在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代表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在那个时代的普遍所有。对福贵这些平凡人而言,人生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伟大的人生追求,他们从来就没有逃离过生存的底线;他们虽没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撑,却在精神深处有着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他们一生所要做的不是与命运、苦难进行抗争、喊叫,更不是以死来证明其生的伟大;相反的,他们是无声无息地顺从、忍受,用生---活着来向死亡挑战。《活着》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结尾那个与福贵同行的老牛暗示一个令高贵的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其实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

在人生中生与死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我们无法选择于哪年哪月哪日出生于哪个家庭,同时也不知哪时哪分哪秒死于哪个地方。人生或许就是这样,生与死都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但每天能够在匆匆的步履中看着迎面而来的晨光和那缓缓升起的朝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活着的快乐!

《好好读书》读后感


学校发的书,每年总会有一本书,让我产生共鸣,扣动心弦,迷恋不已!

曾经看过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小说开头,从主人公米夏的小病谈起,细致解读了一个15岁的小男孩的心理历程,与汉娜的巧遇,相识、相恋,到后来的分离,背叛,救赎!阅读后感触颇深,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一些情感,与年龄的增长、分别的时间紧密相连,很多人会随着时间的飞逝,个人利益的维护,而背叛对方。

《好好读书》发到手中后,惊奇地发现,里面竟然有关于《朗读者》解读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深入作者内心,解读了当时的社会现,个人的荣誉和尊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历程,人性之间的分离与背叛,忏悔与救赎。这与学校以前发过的另一本书《追风筝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类似的寓意,类似的情节!不同的是《朗读者》的故事发生在年龄差距为21岁的异性之间爱情与背叛、救赎的故事。《追风筝的人》是发生在同性的小伙伴之间,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与背叛、救赎的故事。这些小说,让人们的内心世界产生震撼,或多或少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解读《朗读者》里面有一些经典的话语,比如要知道,生活是层层叠叠的,我们总能从新鲜的际遇中碰到过去的痕迹,过去会以千万种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现实中,再如,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总是不由个人意志。人何其渺小,我们都是被洪流裹挟着前进等等,这些朴实的话语,彰显着大智慧,大道理。

第二篇文章则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工作环境,身份地位,及文章发布后的连锁反应,比如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后来被拍摄为电影,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奖等等,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朗读者》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并深入地影响着读者的生活与灵魂。文章介绍了米夏的三段生活历程,也是米夏个人成长的三个历程,伴随着相知相爱,背叛及忏悔与救赎,让读者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读到人生,读到欲望,读到罪,读到忏悔,同时提到关键的三个词,尊严、屠杀与忏悔,借此说明,这是一部凄凉的小说,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每一个人进行灵魂的拷问,提醒人们对自己、对社会进行反思、反省。

《好好读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从各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读者自己理解到的,或者理解不到的,可以从这里得到答案。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只是看其中的红火热闹,不能领悟书的精神和寓意,而《好好读书》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读者受益匪浅。另外,《好好读书》里面的文章都是名篇,对于没有读过的书,可以认真仔细的去阅读,去思量,去获取。

感谢学校提供的书籍,让老师们在假期中、在教学之余,有可以愉悦阅读,并获取营养,进而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活着读后感


这是继《平凡的世界》后,我看的第二部关于那个年代的书籍。该书情节相对较简单,趣味多于沉重,能够让人在为主人公悲惨命运伤感之余,不至于那么揪心。

该书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个正确的选择,给人以别有洞天的感觉。福贵老汉在经历身世浮沉、世事变迁后,以一颗成熟平静的心看待自己的过去,讲述自己如何一步步由纨绔变成熟。这是他心灵蜕变的历程,也告诉我们只有经历风浪,且是足够大的风浪,才懂得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珍惜身边人。

由于读《平凡的世界》时被书里描写的穷苦生活震慑了,害怕再看到如此令人痛苦的描述,好在作者只是把贫困一笔带过,把重点放在了福贵的心路历程和人事变迁上,显得不那么沉重。

自从福贵将家产输光以后,他就在不断失去中度过余生。他年轻时做的那些荒唐事真是无可救药,让人啼笑皆非。好在失去家业以后,他幡然醒悟,用双手继续维持生活。他最大的福分就是有一个好妻子家珍。虽然福贵一再做对不起家珍的事,但是她对他毫无怨念。这大概会被认为是封建思想的残余。但笔者认为,这是时代使然,而且不是每个富家小姐都愿意死心塌地地陪着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男人过日子。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家珍的等待是值得的,因为福贵对她倍加珍惜。她在故事中一直是一个温婉、善良、贤淑、任劳任怨的好女人,对福贵从无半句责备与抱怨。她一生为丈夫、儿女操碎了心,最终也因为女儿凤霞的死而殒命。但归根结底,她是幸福的。儿女孝顺、与丈夫终日相守、相依为命。即使日子苦了点,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生活中有爱,就能照亮物质匮乏到极点的黑暗生活。

有庆是个富有爱心、懂事的孩子。即使福贵对他的教育方式有所欠缺,但他始终敬重自己的父母,也能从细微处体谅父母的难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含义,大概就是如此吧!这不仅包含了做事方面的成熟,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成熟。有庆是充满活力的,有他在,家里便充满了生气。他的离开,是对这个家的沉重打击,家珍差点儿也跟着他一起去了。有庆的死,主要是由于不成熟体制造成的,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凤霞更是个懂事的姐姐。她是有庆的半个娘,也是这个家的支柱。她虽然不会说话,但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对自己父母的爱。在为了供弟弟上学被领养时,只哭不闹,因为她深深地理解父母的难处,也想为这个家出一份力,即使是用她最不愿意的方式。她命好,嫁了二喜这个真心疼她爱她的男人。我猜,能遇到二喜,她之前所受的苦也都变成甜了吧!(读后感)描写她幸福婚姻生活的篇章是让读者最心情愉快的。但是好景不长,上天要让贫贱夫妻百事哀。凤霞的死又带走了家珍,情节再次跌入谷底。

本来以为福贵已经够命苦的了,可是接下来上天又带走了二喜和苦根,剩下福贵与老牛相依为命。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得到与失去的过程,我们在得与失中懂得了珍惜,不断成长,参透生活的本质。

其实,福贵的命看似苦,却也充满了甜。因为他一直生活在爱中,一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这不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吗?

这部书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批评和控诉我就不多说了,它让我懂得:无论生活经历多少变数,遭遇多少困难,只要家人相亲相伴、苦中作乐,再苦也不算什么。我们要勇敢地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感受爱恨;只有活着,才能感知命运;只有活着,才能感念生活。

你或许感到生命充满绝望,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但只有活着,才能明白生活是如何教会你看透。你可能再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但是你要活着,因为时间会告诉你如何战胜困难和恐惧。到那时,你会明白,活着其实不为了什么,只为了能和亲人一起,看花开花谢,看细水长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