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办公室业务》读后感 > 导航 > 潜伏在办公室读后感

《办公室业务》读后感

潜伏在办公室读后感。

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潜伏在办公室读后感”,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潜伏一在办公室读后感(一)

同事推荐了【潜伏一在办公室】,在网上找了节选本看了。开始以为是一部小说,却是时下流行的职场计谋的事。可以说是颠覆传统教育的一本书吧,不过不是很喜欢,可能与我受的七、八十年代正统教育有关吧。

书中以三个同时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例,写出职场中的诡计,职场如战场般,每件事每句话,和什么人交往,和什么人说什么话都事关年轻人的命运,仔细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不过有些冷酷了。

前两天和老唐同志小酌,他说一个人的命运,财富等等有时与智商也没太大关系,关系大了去的是一个人的单位,举了一些例子,过去月薪咣咣的,现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兜里明显的瘪了些。公务员也不都是一样的,牛气单位的公务员领导房子的一盖,弟兄们大大地挣一大笔,有的如我等只是当一个传说在听了。

同样的单位,也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造就不同的思想。于是才有了时下的各种版本的职场传说了吧。老祖宗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被翻成了各种版本的职场故事了。

看书就是如此,各人的理解不同,看的和想的也各有不同,仍记得鲁讯当年写的【拿来主义】,有些事我们不能封闭,有些事自己认为可以用的就拿来,全凭各人喜好。

潜伏一在办公室读后感(二)

今天有个朋友到家中谈论陆琪的【潜伏一在办公室】一书,说其中暴露了不少职场潜规则,很多同事都在看,而且很多人给陆琪提问题,得到了陆琪的回答和点拨,受益匪浅。

朋友走后,我打开新一浪一上陆琪的博客一看,粉丝果然不少,点击率已过百万。如此众多的群体关注陆琪的话语,我有点奇怪,就读了其中几篇文章,若有所思。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关注他的话语?

有需求。因为很多人都在工作当中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长期思考而不知道如何处理,经陆琪一解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有传统。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人喜欢窝里斗,喜好耍点小计谋,心里也装着小九九,从古代的【六韬】、【孙子兵法】、【鬼谷子】、【三略】、【百战奇略】、【将苑】、【三十六计】,到今天的热播电视剧【潜伏】,又把中国人一爱一好斗智斗勇的兴趣勾一引出来。长期以来,人们把懂点斗智方法当作智慧,当作必要的工具,所以加以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被当作斗智的最高境界。

有用处。这本书的广告语之一是你可以不用,但不可以不看!你要提防别人怎么算计你,背后被人泼脏水,就得知道这些诡辩之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让我们总是要小心谨慎,防止身边的人,这包括同事、领导、朋友、对手等,都要去小心应对,不然的话,有可能被人卖了,还帮着人数钱呢!

有背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潜伏】给陆琪的这些话语增添了卖点,因为【潜伏】是以一爱一国、一爱一一党一、有信仰、有人情味而打动人,同时还夹杂着办公室之内的人事斗争,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一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这就为这本书增添了解读的背景,很多人因为喜欢看【潜伏】,而关注这本书,这叫借势而起,为该书省了三分宣传之力。

有案例。案例的活灵活现,说的好像就是你、我、他,你在读的时候,不知不觉进入作者的思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你接受他的观点的过程,就确认了你对现实的认识,从而就更想从他这里获得思路、点拨和方法。

有反对。任何言论都是有人反对的,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可能一样,有很多人要批判他的思想,就得了解他的论点、论据和论据过程,无形中又给这本书多了很多争议点。现代社会就需要争议,有争议,就有市场,这又从反面抬高了这本书的价值。还有的,就如【甲方乙方】中所说的求你了,告我吧,你告我,我就借你的名火了。

在战争中,用点智谋,减少伤亡,无可厚非,但若是在工作过程中,也使用智谋,就有点破坏生产力了。在工作中,我们讲究一团一队合作和一团一队一精一神,讲求生产效率,如果大家都有一本小九九,这必然会损害生产效率,这也是给生产增加非必要的成本。所以,有的人,要是总从这本书里吸取营养,那可能就是工作当中的遗憾了。使用小计谋、诡计成功的人,确实是不能摆在桌面上让人追捧的。

当然,在现实工作中,办公室政治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应对的,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办公室内黑暗的一面,这是还现实一个真实,这是有意义的。在现实社会中,确实有一股暗流,一方面有人在嘴上说尊重法律、制度、公平的规则,另一方面却又在搞潜规则,搞一陰一谋诡计,堂而皇之,数不胜数,而且受到不少粉丝的追捧和效仿。对此,我们必须戳一穿他,揭露他,然后告诉他遵守公正、透明制度的好处,这就是以直报怨,既说他的错,又告诉他对的该怎么做,并以自己的行动说明对的好处。

现实具有两面一性一,辩证地看,才可以让你擦亮自己的眼镜。

我们知道真相,并不是要遵循潜规则行一事,而是要找到克服潜规则的方法,这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倘若大家都以身试潜,最后破坏的是文明社会的文明规则,是推历史的倒车。那样做的话,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

潜伏一在办公室读后感(三)

玖完【潜伏一在办公室】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着实少儿不宜。

文如其名,此书就是讲述了人在办公室的生存法则。整本书从头到尾写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一陰一险至极,残忍至极,血腥至极!可以说它就像一个重磅炸弹,在天天活得没心没肺的我的头的正上方砰炸开了花。

在阅读书中的案例部分时,我无数次恨恨地预言:这回一定是好人。但到后面却总是被在某某某转身后,某某某露出了一陰一险的笑容。一类的话语打击。在第无数次被打击后,我彻底绝望以及疯狂了大人们怎么活得那么累啊

自古以来就有人之初,一性一本善一说,而从这部书来看,人一性一似乎已经被苟不教得一性一乃迁了,而且被不教得黑暗而邪恶。为数甚少的一性一善者却被当成玩物来利用、戏一弄直至也变成一个一性一恶者。我根本无想象要在那样一个世界中立足所必须要付出的时间和一精一力的多少,也无法想象那应该有多累。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太恐怖了,不过还好。它也离现在的我太遥远了。

我问过一个刚步入工作的姐姐,她说她所选择的那个公司主要由学生构成,人与人之间并不用考虑太多交往手段再加上这个公司规模没有太大,也不用太在乎人际关系的处理。但那个姐姐很快就说:也幸亏我没有选择集一团一,不然现在光处理人际关系就得累死。而上述两个公司除了规模和领域不同以外,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员工的平均年龄了。后者高于前者5岁左右。而这一点不知能否说明姜还是老的辣一句名言。

年龄偏大的人似乎更能应和人心叵测一词,他们为了利所能下的手段与陷阱也更为隐秘和毒辣。我能理解的是他们对利的贪婪,但我决不能理解他们的不择手段。

人既然要生活在世上,为什么不能自如一点?为什么不能任一性一一点?非要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又能干什么?倘若人人都如同【潜】书中的一些人物一样,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如同地狱!驹于我而言,这些都是那样不可理喻。人们都想拥有朋友,那为什么不坦诚一些呢?我曾把此书借给我一个极好的朋友来看,她的反映和我一样,她说:我看完头都快爆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怎么这么纯洁!他们怎么能这么一陰一险

难道这就是大人们常说的大人的事,你们小孩子不懂。一句话的源头所在吗?

是啊,我们不理解你们的勾心斗角和人心叵测就如同你们不能理解【小王子】这本书一样。不过,到底是那个世界更美妙呢?我多么希望我们的答案能完全一致啊。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电视剧《潜伏》观后感1000字


  电视剧《潜伏》观后感1000字
  《潜伏》是我近几年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国产剧,该片出乎我的意料,过去那种老套的为了革命舍弃自我的英雄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人性光辉的平民化的革命者--余则成。
  爱情让余则成投向了中国共产党
  过去的革命正剧中,那些英雄始终被脸谱化地定义为见到敌人就怒,见到同志就热泪盈眶,舍弃小我投身洪流的革命者。在《潜伏》里,当余则成说:“为了左蓝,我要去延安”时,我先是一惊,之后又不禁拍案叫好:这才是人。我所看到的不是琼瑶式的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哪怕放弃自己的信仰,不是对于革命理想神圣性的损毁,而是真实地反映着人性,他不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英雄”,要知道完全没有自我的人是不存在的。正如剧中所讲的那样:“革命中的爱情分外浪漫。”虽然之后余则成是因为看到了无数革命志士为了信仰而牺牲才坚定了革命的决心,但是对于革命初衷人性化的编写,不得不说是一种思想的超越。
  有一种前进,是后退;有一种失败,是胜利。
  这是剧里面我认为最感人的一段。当延安失守,深处国统区、不知其中详情的地下工作者们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感到的是一种失望与不安。但是,当“罗掌柜”通过这句话鼓励了余则成之后,余的心中顿时又燃烧起了希望。


这与其说是“罗掌柜”精湛的鼓励技巧在发挥作用,不如说是信仰的崇高与伟大让余获得慰藉。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意志永远坚不可摧,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的心理总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起伏。改编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讲:脆弱啊,你的名字是人类。同时,这句话作为余则成信仰的拯救者也应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任何时候都要抱有乐观的心态,退一步海阔天空。
  痛苦只有一个晚上
  比起听到亲人去世后马上抹掉眼泪投入战场的英雄而言,余则成这样的平民英雄反而更值得尊敬,他给自己一个晚上的时间痛苦难过。因为前面的那个英雄离我们太远了,我不否认世界上有这样的英雄存在,但是毕竟是少数。余则成作为谍报工作者,在明知每个细节都有可能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仍旧留给自己一个晚上痛苦难过的时间,不得不说他的确是个平凡人,平凡到我们认为这样的革命者才是最真实的“历史”。
  《潜伏》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它的意义也不仅限于此,然而关于革命者平民化塑造这一点,我认为是其最大的价值。因为他的平凡,我们才记住了他;因为他的平凡,我们才感觉到了真实;因为他的平凡,我们才发现崇高的信仰可以离我们如此之近。于是,我们有了勇气去追求信仰,使它不再遥不可及。

  电视剧《潜伏》观后感1000字
  《潜伏》是我近几年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国产剧,该片出乎我的意料,过去那种老套的为了革命舍弃自我的英雄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人性光辉的平民化的革命者--余则成。
  爱情让余则成投向了中国共产党
  过去的革命正剧中,那些英雄始终被脸谱化地定义为见到敌人就怒,见到同志就热泪盈眶,舍弃小我投身洪流的革命者。在《潜伏》里,当余则成说:“为了左蓝,我要去延安”时,我先是一惊,之后又不禁拍案叫好:这才是人。我所看到的不是琼瑶式的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哪怕放弃自己的信仰,不是对于革命理想神圣性的损毁,而是真实地反映着人性,他不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英雄”,要知道完全没有自我的人是不存在的。正如剧中所讲的那样:“革命中的爱情分外浪漫。”虽然之后余则成是因为看到了无数革命志士为了信仰而牺牲才坚定了革命的决心,但是对于革命初衷人性化的编写,不得不说是一种思想的超越。
  有一种前进,是后退;有一种失败,是胜利。
  这是剧里面我认为最感人的一段。当延安失守,深处国统区、不知其中详情的地下工作者们听到这个消息首先感到的是一种失望与不安。但是,当“罗掌柜”通过这句话鼓励了余则成之后,余的心中顿时又燃烧起了希望。

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炎热的暑假,我在家里看了许多书,其中我最爱的一本书是《海底两万里》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和书中的主人公皮埃尔。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只之旅。我们一起快乐地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惊奇地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在两万里的海底航程里,皮埃尔。阿隆纳克斯还教会了我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知道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可以知道在海底是如何打猎的,可以知道尼摩船长是怎样制服鲨鱼的,还可以了解到诺第留斯号是怎样冲破冰山的围攻脱离险境,安然无恙地奔驰在危机四伏的海底的。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科学有很多噢秘,科学可以带我们去到奇妙的世界里。

《潜伏》读书笔记800字


《潜伏》读书笔记800字

读完《潜伏》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直沉浸在剧情中,剧中左蓝为了不让自己的战友余则成暴露,明知道有危险,但她毅然答应与马奎的太太见面,最终被国民党杀害,含笑死去;地下党员秋掌柜被捕,为了不暴露他的下线战友,在严刑拷打之后,他开始了短短的演讲,谁将知道那是他最后所能说的话,谁会想到他此时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一句我永远不会背叛我的战士后,狠狠的咬下了自己的舌头;廖三民被李崖控制,当时余则成的电话正好打进来,说要在老地方见面,余则成的身份被李崖知道了,廖三民为了余则成不被暴露,就在被李崖胁迫其约见余则成的楼梯中,突然抱住李崖一起坠下楼,与其同归于尽每当回想起这些画面,我的心异常震撼,血液在不断沸腾,我想是什么令他们这样不顾自己的生命?是一种信念,一种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一种对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才使这些优秀共产党员有了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放弃的源动力。

信念是一种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有了它,所以当他们面对逆境、困难甚至是死亡都无曾退缩。海伦凯勒因为有活下去的信念,她寻求一种方式来展现她的内心世界,于是开始了她的写作,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正是它,创造了世界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信念是支撑一个人渡过难关的精神支柱,是心中的希望。汶川地震近一个月后,在废墟中仍有幸存者,那个幸存者说:我当时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下去。正是这个信念挽救了他的生命。

信念也是一种潜伏,它无处不在,是一个人生命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如今,在这样一个充满物质与欲望的时代,有些人忽略了它,意志变得非常脆弱,有的因为舞台下全场观众的嘲笑而痛苦流涕,有的因为商场上的失利而导致倾家荡产准备立遗嘱,有的因为高考失败而自杀。如果说人生是在无际的海中航行,那么航行需要视觉去看前方,需要听觉去听狂风暴雨是否来临;用语言去表达让船继续航行想去的办法。可这一切没有了,什么还能支持这船继续它的航行呢?唯有信念。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只有有了那种信念才不会因失败而放弃,因挫折而退缩,因困难而逃避,只有坚定信念的人,才能拥有玫瑰的芬芳,夺取胜利的桂冠,创造生命的奇迹。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成功大门永远向我们敞开。拥抱信念,成就美好明天。

《潜伏》读书笔记800字

潜伏看似一本办公室争斗的书籍,可在我看来,争斗只是一种战术,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更好的生存,这种生存不是与世无争,而是一种思想意识。

最近有一个计划,每月读一本书,写一个读后感,为什么呢,我也很难说清楚,只是想书是一种思想认知的强化,自己一些思想理论,需要不断的印证,书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监督和评价的作用。

潜伏在办公室,可以说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本书,为什么选择它呢,我想是种缘分,人和人在一起是种缘分,人和书同样也是一样,自08年正式做管理以后,我就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潜伏看似一本办公室争斗的书籍,可在我看来,争斗只是一种战术,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更好的生存,这种生存不是与世无争,而是一种思想意识。潜伏就是讲思想意识和命运之间关系的书。

人的所有行为来源于思想,思想决定着你走那条路,而这条路是否适合你,就要靠你的判断了,有些人认为这是命,没错,你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你的命运,也许你的行为正好是对你有利的,可这只是运气,没有思想的指导,你很难一直保持这种好运气。

很多人都说环境不好,自己做不成事情,说实话,环境是每个人形成的,如果你认为环境不好,但你还能在那待着,那说明你也是这环境中的一部分,不要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其实你就是他们。

书中的企业是个上市公司,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我相信这个企业的文化在一开始就是好的,它推动这个企业快速的发展,当成为上市公司后,当有更多的管理者空降过来后,文化在新的价值观,新的思想意识下,就会产生变化,这也,是我考虑的,我们认知的文化能不能保持不变。文化一旦被管理所绑架,我们如何做?

国外为什么会有很多做得长久的企业呢,我认为这和他们长期一致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而这种价值观,就是他们的管理思想,有了正确一致性的思想,才会产生标准化作业和管理,很多人只学到了西方人的管理是标准,我认为西方人的管理是不断的纠正和改进,永远相信正确的东西不会永远正确,好的产品和流程会被更好的替代。

《潜伏》读书笔记800字

最先接触《潜伏》,是通过看姜伟拍的电视剧。看完这部电视据之后觉得有很多的感触,很想看下小说的原著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心境下,我读了《潜伏》的小说原著。

因为是先看的电视剧,后读的小说,所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读后感有点牵强,姑且把它作为一篇对小说和影视结合在一起的杂论吧。

原创小说作家与剧作家的合作,类似一场婚姻,其结果是良缘还是孽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如果原创小说不具备独特的人物和独创性的戏剧结构,交给剧作家的便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同样,如果剧作家不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便无法将小说这捧种子培育出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事实证明导演姜伟和作者龙一的合作是一次幸运,是良缘。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潜伏做的很不错。不论是余则成、翠平,还是作为对抗人物的站长、马奎和李涯,他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是真实的困境和抉择。故事的戏剧性永远根植于真实的生活,特别是今天读者和观众可理解的生活困境和心理矛盾。余则成与翠平充满对抗和误解的假夫妻关系,是这个戏剧结构的根本,是一种前所未见且充满了趣味性的戏剧关系,同时,也是以往的文学艺术作品从来也未曾涉及到的一个特殊的伦理话题。由此生发开来,我们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关系领域,一个全新的伦理氛围,这便使故事中的人物更接近于自然人,接近历史的真实。同时,这个新的领域和伦理氛围却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作者解决一系列全新的,没有前人的经验可资借鉴的矛盾冲突与关系纠葛,解决大义与小节之间的伦理关系,解决假意中的真情以及真情伪装成假意等一系列非常态的情绪与冲突。潜伏这个故事之所以这么成功,和姜伟创造的这种新的剧本情景及人物形象塑造有很大关系,而这种创造是依据小说而又高于小说,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姜伟是一编剧本的天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