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心灵处方读后感1500字 > 导航 > 《心灵处方》的读后感2000字

心灵处方读后感1500字

《心灵处方》的读后感2000字。

人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需要不断地阅读优秀的作品。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经典的书籍作品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通过写一篇作品读后感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正当其时,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心灵处方》的读后感2000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周末感到有点无聊,于是就想拿本书看看,到了图书馆就看到了一本书毕淑敏的作品《心灵处方》,随手拿来看看,被书中内容吸引住了。幸福不喜欢喧嚣孵化,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是《心灵处方》的封面语。

翻开书,看到第一篇文章-《流露你的真表情》,文章以作者老师问过的一道题目开始:人和动物,在解剖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但答案都不令老师满意,最后老师说是表情,比如说笑。笑在生活中是心情好、开心、高兴、开朗、大度的代名词。但作者却从反面向我们论述了微笑的另一层含义。她这样提到微笑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钱的等价物。他对你微笑并不表明他对你的诚恳,微笑兴许只是恶战的前奏。他对你微笑,并不说明他想帮助你,微笑只是一种谋略。他对你微笑,并不证明他对你的友谊,微笑只是麻痹你警惕的一重帐幕细细想来确实是这样,生活有太多太多虚假的微笑在诱惑、考验着我们好,看似热情、诚恳、真心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一颗怎样冷漠、嘲弄、黯然的心。付之以真诚,得到的必然是真诚的微笑,那么生活就会因真诚的微笑而更加美好!?

读了第一篇文章之后,不禁为作者的文笔所折服,继续向后翻着,《保持惊奇》,嗯?好奇怪的文题,惊奇需要怎样保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细细阅读文章。文章中作者对成功背后将保持惊奇的心埋葬加以批判。你想成功吗?你必须首先把自己的惊奇掩盖起来。?

如果你惊奇了,你就违反了一条透明的规则,会遭到别人阳光下或是暗影里的嘲笑:这个孩子还嫩着呢!?

于是我不看到太多矜持的面孔。我们遭遇无数微笑后面的冷淡。我们把惊奇视作一种性格缺憾,我们以为永不惊讶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孰不知,我们将在无意之中,失去众多自己的机遇。?

假如爱迪生没有保持惊奇,那么我想今天我们还有可能看不到灯光;假如瓦特不保持惊奇,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就蒸发到九霄云外去了,还要在牛车的年代里度过漫长时期。文章最后这样说到保持惊奇,我常常这样对自己说。它是一眼永不干涸的温泉,会有汩汩的对于世界的热爱,蒸腾而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保持惊奇是创新的不竭动力,世界是没有止境的,惊奇也是没有止境的。消灭惊奇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惊奇在熟悉中淡化,才干在惊奇中成长。所以,能够保持惊奇也是一种品质,它促使我们进步,指引着我们摸索的道路,是夜路上的一盏明亮的灯塔。?

这本书好文章实在是太多了,于是就不按照顺序读下去了,随手就一翻,突然看到一个好熟悉的题目《我的五样》,这是我们中学时学过的一篇文章,但由于年代已比较久远,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所以就将它重新品味了一遍。老师让学生写下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写下爸爸妈妈,和其他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人,而作者却写下这五样东西:水、空气、阳光、鲜花和笔。水、空气、阳光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写这个也言之有理,令人很费解的是为什么要把鲜花和笔也当作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之一呢?难道父母、孩子、爱人都不足以比得上鲜花和一支小小的笔吗?读到这里我停了下来,思考了一小会,还是想不通,于是继续读下去。老师让每个人在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四样。向这样依次划去,直到最后只剩下一样,我在猜想着,最后剩下的那样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空气。因为生命没有鲜花和笔,也可生存;没了水,人也可以活上几天;盲人看不到,也可以活一辈子,所以没了阳光,人也可以活。唯独没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所以,我很自信地想最后剩下的最宝贵的东西肯定是空气。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文章的最后,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对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东西竟然是笔!这时,我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于是我重新翻回到原来的地方,仔细阅读。在只剩下阳光和笔两样东西时,作者这样写到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的椰子树下拉长缩短,百无聊赖。孤独地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我慢而稳定地拿起笔,将纸上的太阳划掉了。读到这里,我明白了父母我们是孝顺的;孩子我们也是疼爱的;爱人我们也是关心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比如笔对于作者来说,它噗噗跳动着,击打着掌心,犹如另一颗心脏,推动一腔热血四肢百骸。?

翻书的哗哗声再次响起,继续着另一篇文章,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盆清水,净化心灵,好像每个细胞都都被它滋润着。不妨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定会让你大有收获,回味无穷!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心灵鸡汤》的读后感2000字


这本书中的三百多个故事,每一个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学会去疼爱他人,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我面临挫折和失意时,它会使我得到鼓励和慰藉;在我面临成功时,它又会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它将成为我一生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觉。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大雁互相帮助,飞往南方。一路上,它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们齐心协力,借助团队的力量,最后成功到达了南方。这个故事中布莱克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没有一只鸟会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其实,何止是鸟,其实人也一样。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团队,就一定不能获得足够的帮助来赢得成功。记住,成功的总是那些懂得和别人互帮互助的人,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优势。记得有个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个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后就各拥有两个思想。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团结的集体总是能胜过一个人。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分享共同目标与集体感的人们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他们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种种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科学研究中,许多研究成功的人后面其实都站着一些给予他很大帮助的人。就拿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人来说吧,他们获奖之后总是要感谢某些人在这期间对他的鼎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那么他可能永远也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他才能无忧无虑地走向成功。

因为有爱,所以人与人之间得以互动,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讲求功利主义的现实社会中仍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义工,到医院照顾病人,到教养院关怀那些孤单的老伯伯、老婆婆,带给他们欢乐时光等许多热心服务的事,这些不知名的义工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为社会贡献一点关怀的精神,真是值得为他们拍手鼓励。施比受更有福,许多人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起了疑问,觉得应该是受比施更有福才对,当我们对他人付出关爱而不求回报,内心才会真正的快乐,有满足而平静的感觉。在解救海星这篇文章中有人感到疑问∶海滩上有成千上万的海星,犹如天上繁星,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麼。他微笑,仍是弯下腰再度拾起另一只海星,当他把海星丢进海中的时候,喃喃的说∶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也许一个人付出的关怀在大环境之下显得非常地渺小,但仍然有它的力量和作用,如同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这句话的意义一样,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如果能推己及人,大家所发挥的爱将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有付出关怀的权利和能力,只要肯付出真爱,即使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接近你的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身旁的世界也会因此更明亮,所以不要忽视爱的力量,因为它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特质,各自的成长环境与出身背景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双胞胎,面貌相似、生活条件 一样,但他们终究是不同的个体,人生际遇和休闲兴趣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何必强求自己事事实与别人相同呢?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怕自己落伍了,就赶紧有样学样和大家一起流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日本流行什麼,很快地就有一窝蜂的人跟著他们的脚步,例如:电子宠物、皮卡丘、滑板车等,也逐渐形成哈日风潮和哈日族的情形。人之所以可贵,在能自我主宰,爱自己就是能深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个性,做自己的主人,认清自己,肯定自己,脚踏实地的活出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教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项考验,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子女人数不多,因此有些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做错事舍不得责备,任他胆大妄为,最后想管也管不了,万一孩子真的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其实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为何会有那麼多惹事生非的不良少年,父母管教不当是主因。现在要靠棍子来教养孩子是没有什麼成效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孩子做错事时,机会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如何管教孩子就看父母的智慧了。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这是你给孩子什麼样的环境》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因此我们知道孩子的生长环境是很重要的,这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人格、品行等。这也就是为什麼孟母三迁的最主要原因了。环境固然重要,但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凡事以身作则才对。

人的一生都应学习,尤其现在是知识爆发的时代,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科技日渐发达进步,各种事物的变迁,唯有学习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生存。知识就是力量,能使自己有良好的判断力,是非分明,可以有更好的处理能力。国父生前虽在巅沛流离之中,经济拮据之时,仍不忘读书,可见国父身处在困苦的环境中,还是不断地学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劝人要及时努力,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要学思并重,在学习之馀也要多思考,而思考的方向不应该是一直线的,要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在这其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学生就是不懂才要学,应该要效法孔子的精神,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就应不耻下问,孔子本身已经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了,但他仍虚心求教以更充实自己,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也唯有秉持这种信念,才可以使自己学得更多、更长久,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当然,《心灵鸡汤》给我的帮助远不止这些。它还教我应该去爱护他人,去学习,如何实现梦想,怎样去克服障碍,面对死亡的态度等等。感谢《心灵鸡汤》对我的帮助,我将永远记得《心灵鸡汤》教给我的一切。

心灵鸡汤读后感2000字


心灵鸡汤读后感2000字(一)

我们过着尘埃喧嚣的生活,心灵太多的负累,渴望夜晚地明灯照在这温暖地书页上,让我们沉醉于每个故事中一点一滴地感动。这是【心灵鸡汤】封面上的一段话,却是我整个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她很容易让人拭去蒙尘已久的心灵上的一层厚厚的尘土,让人们能够清明透彻地去感知我身边的一切。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心灵鸡汤】这本书是由杰克坎菲尔和马克韩森共同主编,两人皆是全美着名的激励演讲者。本书收录了近百篇的故事,每位作者都提一供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处世哲学,而编者再依主题分类编成,七大主题包括∶一爱一的力量、学习一爱一你自己、教养之道、论学习、让梦想成真、克服障碍、处世智慧等不同的单元。内容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故事,但非常温馨,也发人省思。

因为有一爱一,所以人与人之间得以互动,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讲求功利主义的现实社会中仍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义工,到医院照顾病人,到教养院关怀那些孤单的老伯伯、老婆婆,带给他们欢乐时光等许多热心服务的事,这些不知名的义工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为社会贡献一点关怀的一精一神,真是值得为他们拍手鼓励。「施比受更有福」,许多人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起了疑问,觉得应该是「受比施更有福」才对,当我们对他人付出关一爱一而不求回报,内心才会真正的快乐,有满足而平静的感觉。在「解救海星」这篇文章中有人感到疑问∶海滩上有成千上万的海星,犹如天上繁星,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麽。他微笑,仍是弯下腰再度拾起另一只海星,当他把海星丢进海中的时候,喃喃的说∶「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也许一个人付出的关怀在大环境之下显得非常地渺小,但仍然有它的力量和作用,如同「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这句话的意义一样,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如果能推己及人,大家所发挥的一爱一将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有付出关怀的权利和能力,只要肯付出真一爱一,即使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接近你的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身旁的世界也会因此更明亮,所以不要忽视一爱一的力量,因为它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特质,各自的成长环境与出身背景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双胞胎,面貌相似、生活条件一样,但他们终究是不同的个体,人生际遇和休闲兴趣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何必强求自己事事实与别人相同呢?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怕自己落伍了,就赶紧有样学样和大家一起流行。尤其是我们台湾人,日本流行什麽,很快地就有一窝蜂的人跟着他们的脚步,例如:电子宠物、皮卡丘、滑板车等,也逐渐形成「哈日风潮」和「哈日族」的情形。人之所以可贵,在於能自我主宰,一爱一自己就是能深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个一性一,做自己的主人,认清自己,肯定自己,脚踏实地的活出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智慧―――智慧在我们生命中流转,像一泓清泉甘洌的清泉。其中一篇叫转换心灵素质。一天,有位小女孩参观果园,看中了一个大西瓜,想买下来。那个大西瓜要三块钱。园主说。可是,我只有三角钱。女孩说。园主指着一个很小的西瓜说:那个怎么样?我就拿那一个,女孩说,就让它留在这里,我一个月后回来拿。小女孩很聪明,懂的时间可以用来转换成长。二十一世纪的人,也可以用日常时间,换取实现自我的心灵素质。此生是真实的,不是来彩排的。转动生命,从而转动命运,不好转好,好转更好,转的最好。假如我们能够在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尽可多的在日常生活这个经营场中换得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心灵素质,那便是一本万利的经营。

关于意志―――在意志的地平线上,我要扭转你的目光,去注视群山空灵的画面,那里的浓荫会使你步履轻松。其中一篇叫永不认输。西蒙思一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美国家庭,曾经很有钱,还雇用了一个司机,但是一九二九年股票市场大崩溃后,他们失去了所有财产,只得搬到亲戚家寄人篱下,靠变卖妻子的珠宝度日。不久之后丈夫死于中风,妻子开始在一家做信封的工厂工作,经过多年的奋斗,妻子终于赎回了她以前变卖的珠宝。她的女儿专门写了一本书记载这个故事,书中说:母亲从来不怨天尤人,她的决心和毅力使这个家庭得以维持下去。一个人尽管遭遇不幸,但只要有决心和动力救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我的母亲正是怀着这种决心,一定要重新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她所做的就是忘记过去,展望未来。生意场上谁能长胜不败?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过投资赔钱、生意失败、饭碗丢失、良机错失或者计划落空等事情?不过面对失败、损失、挫折、不幸和危机,人们的态度各有不同,有的人跌倒又爬起来,有的人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谁是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永不认输的人!

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因此我们可以自信的说:生命有限,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无限的智慧和意志做出一番无限的事业来!

关于如何教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项考验,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子女人数不多,因此有些父母对孩子百般宠一爱一,做错事舍不得责备,任他胆大妄为,最後想管也管不了,万一孩子真的犯了什麽滔天大罪,想後悔都来不及了,其实背後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为何会有那麽多惹事生非的不一良少年,父母管教不当是主因。现在要靠棍子来教养孩子是没有什麽成效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孩子做错事时,机会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如何管教孩子就看父母的智慧了。「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这是「你给孩子什麽样的环境」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因此我们知道孩子的生长环境是很重要的,这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人格、品行等。这也就是为什麽孟母三迁的最主要原因了。环境固然重要,但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凡事以身作则才对。

人的一生都应学习,尤其现在是知识爆发的时代,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科技日渐发达进步,各种事物的变迁,唯有学习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生存。知识就是力量,能使自己有良好的判断力,是非分明,可以有更好的处理能力。国父生前虽在巅沛流离之中,经济拮据之时,仍不忘读书,可见国父身处在困苦的环境中,还是不断地学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劝人要及时努力,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要学思并重,在学习之馀也要多思考,而思考的方向不应该是一直线的,要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在这其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学生就是不懂才要学,应该要效法孔子的一精一神,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就应不耻下问,孔子本身已经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了,但他仍虚心求教以更充实自己,这种一精一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也唯有秉持这种信念,才可以使自己学得更多、更长久,「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心灵鸡汤读后感2000字(二)

在这之前,我不懂感恩。当然,我知道感恩是什么意思,也知道如何去做,可是,我并不懂。我只知道,老师常告诉我们要感恩父母;父母则常教导我们要感恩给予你帮助的人。至于做法,无非是一句谢谢,一个微笑,或者一点物质的回报。我们从小被告知要感恩,因为那是一颗美好的心灵所必备的。可是,这样公式化的洗脑却让我迷茫感恩是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更加接近善良这一形象吗?

【心灵鸡汤】中的这个故事让我记得深刻

在纽约,有个年轻人每天都尽量用亲和的态度去赞扬遇见的陌生人。他的朋友很不解,并觉得他是濒临灭绝的天真物种。年轻人不以为意,他说我只是起带头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赞美能让一位司机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载了20位乘客,他就会对着20位乘客态度和善,而这些乘客受了司机的感染,也会对周遭的人和颜悦色。这样算来,我的好意可以间接传达给1000多人。我想让纽约多点人情味,这样,这个城市才有救。

他在用一爱一感染身边的人,正如左拉所说一爱一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他为养料。

它没有告诉我什么是感恩,但它告诉了我,什么是一爱一。我相信,人类之所以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而美好的情感。可能你经常和父母吵架,但你却决不允许别人侮辱你的家庭;也许你经常抱怨老师的严苛,但你却决不允许别人谩骂你的班级;又或许你经常不满zf的政策,但你却决不允许别人践踏你的祖国这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亲密,那种可以用一爱一来阐释的坚不可摧的联系。

我一爱一我的亲人,我一爱一我的朋友,我一爱一我的老师,我一爱一我的家庭,我一爱一我的集体,我一爱一我的祖国,我一爱一我的地球,我一爱一这地球上所有息息相关的一切!我,我们,我们都深一爱一着彼此的血液、构造、灵魂,因为我们都是人类,是永远无法分割的同宗同源!

我不懂什么是感恩,我只知道,世界需要一爱一,需要每个人的一爱一。最美好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可以用心感觉,所以只有把心连成一片,我们堵塞的血液才能流通、汇聚,奔入汪洋。一爱一是需要感染的,一个人的呐喊不能传遍世界,全人类的声音却能撼动地球。当别人对你微笑时,回以一个微笑,他将乐意对更多的人微笑;当别人给予你帮助时,回以一个感谢,他将乐意给更多的人帮助;当别人教导你真理时,回以一个感悟,他将乐意教更多的人知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相互鼓励、彼此感染,直到所有人都会微笑。

这是否就是感恩呢?我还是不太清楚。我只知道人们心中应该设身处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们更值得同情的人。当我们在艰难之时接受了别人的鼓励,我们会记得鼓励比我们更艰难的人;当我们在不幸之时接受了别人的祝福,我们会记得祝福比我们更不幸的人;当我们在潦倒之时接受了别人的援助,我们会记得援助比我们更潦倒的人我们在潜移默化中相互扶持、彼此救援,直到所有人都会幸福。

这应该是感恩吗?可能吧。也许有人说,这太理想化。然而,莎士比亚曾言不幸啊!打我们沉溺在我们的罪恶中间的时候,聪明的天神就封住了我们的眼睛。没有人是不幸的,当你觉得不幸时,只是因为你未曾感激你的幸福。试着想想,你能吃到可口的饭菜,那是你的母亲或父亲为你一精一心烹饪的;你能学习到无穷的知识,那是无数前人以生命为代价发现的;你能自一由地呼吸空气,那是地球经过数亿年的光一陰一沉积的如果你能想象出他们的艰辛不易,你将会感到拥有这一切的你是如此的幸福。

这,就是感恩了吧?我不太喜欢感恩这个词,总觉得有点被动的意味,我喜欢称它为感染。我们的每一次感恩,其实是在有意或无意地感染更多的人去感受人与人之间微妙而美好的一爱一。

正如书中的【地狱与天堂】一样有人和上帝谈论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带他来到了地狱,这是个有一大群人围着一锅肉汤的房间,每个人看来都营养不一良、绝望饥饿。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的汤匙,但汤匙一柄一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上帝又带他来到天堂。这里的条件和地狱没什么不同,也是一锅肉汤,一群人,每人一把一样长的汤匙,但他们很快乐、很幸福。那人说我不懂,为什么他们很快乐,而地狱中的人却很悲惨?上帝微笑说因为这里的人会去喂别人。

我们的地球,因为有了一爱一才被称为世界。而感染,或者说是感恩,就是传播一爱一的种一子。我所阅读的这一版本的【心灵鸡汤】,几乎没有提到有关感恩的故事,但我想,它的每一篇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这个思想。它告诉我们什么是一爱一,告诉我们那自古以来便无法解释的情感。它教会我去感受一爱一,去享受一爱一,去传播一爱一,去感染一爱一,去感恩一爱一。

驹,这就是感恩。所有的一爱一需要被感知、被肯定。

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股更大的能力,那就是一爱一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法夏尔丹

我们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因为感染,因为感恩。

心灵鸡汤读后感2000字(三)

这本书中的三百多个故事,每一个都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让我学会去疼一爱一他人,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我面临挫折和失意时,它会使我得到鼓励和慰藉;在我面临成功时,它又会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它将成为我一生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觉。这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大雁互相帮助,飞往南方。一路上,它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它们齐心协力,借助一团一队的力量,最后成功到达了南方。这个故事中布莱克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深:没有一只鸟会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升。其实,何止是鸟,其实人也一样。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一团一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人如果脱离了一团一队,就一定不能获得足够的帮助来赢得成功。记住,成功的总是那些懂得和别人互帮互助的人,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优势。记得有个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个交换后仍是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两个交换后就各拥有两个思想。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一团一结的集体总是能胜过一个人。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分享共同目标与集体感的人们可以更快、更轻易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因为他们凭借着彼此的冲劲、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种种例子证明了这一点。科学研究中,许多研究成功的人后面其实都站着一些给予他很大帮助的人。就拿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人来说吧,他们获奖之后总是要感谢某些人在这期间对他的鼎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那么他可能永远也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他才能无忧无虑地走向成功。

因为有一爱一,所以人与人之间得以互动,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讲求功利主义的现实社会中仍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义工,到医院照顾病人,到教养院关怀那些孤单的老伯伯、老婆婆,带给他们欢乐时光等许多热心服务的事,这些不知名的义工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为社会贡献一点关怀的一精一神,真是值得为他们拍手鼓励。施比受更有福,许多人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起了疑问,觉得应该是受比施更有福才对,当我们对他人付出关一爱一而不求回报,内心才会真正的快乐,有满足而平静的感觉。在解救海星这篇文章中有人感到疑问∶海滩上有成千上万的海星,犹如天上繁星,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麽。他微笑,仍是弯下腰再度拾起另一只海星,当他把海星丢进海中的时候,喃喃的说∶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也许一个人付出的关怀在大环境之下显得非常地渺小,但仍然有它的力量和作用,如同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这句话的意义一样,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如果能推己及人,大家所发挥的一爱一将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有付出关怀的权利和能力,只要肯付出真一爱一,即使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接近你的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身旁的世界也会因此更明亮,所以不要忽视一爱一的力量,因为它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特质,各自的成长环境与出身背景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双胞胎,面貌相似、生活条件 一样,但他们终究是不同的个体,人生际遇和休闲兴趣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何必强求自己事事实与别人相同呢?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怕自己落伍了,就赶紧有样学样和大家一起流行。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日本流行什麽,很快地就有一窝蜂的人跟着他们的脚步,例如:电子宠物、皮卡丘、滑板车等,也逐渐形成哈日风潮和哈日族的情形。人之所以可贵,在能自我主宰,一爱一自己就是能深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个一性一,做自己的主人,认清自己,肯定自己,脚踏实地的活出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教养孩子,对父母来说是项考验,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子女人数不多,因此有些父母对孩子百般宠一爱一,做错事舍不得责备,任他胆大妄为,最后想管也管不了,万一孩子真的犯了什麽滔天大罪,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其实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父母。为何会有那麽多惹事生非的不一良少年,父母管教不当是主因。现在要靠棍子来教养孩子是没有什麽成效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孩子做错事时,机会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如何管教孩子就看父母的智慧了。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这是你给孩子什麽样的环境】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因此我们知道孩子的生长环境是很重要的,这可能会影响他未来的人格、品行等。这也就是为什麽孟母三迁的最主要原因了。环境固然重要,但父母也要做好榜样,凡事以身作则才对。

人的一生都应学习,尤其现在是知识爆发的时代,更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科技日渐发达进步,各种事物的变迁,唯有学习各种不同的事物,才能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生存。知识就是力量,能使自己有良好的判断力,是非分明,可以有更好的处理能力。国父生前虽在巅沛流离之中,经济拮据之时,仍不忘读书,可见国父身处在困苦的环境中,还是不断地学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劝人要及时努力,不要辜负大好时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要学思并重,在学习之馀也要多思考,而思考的方向不应该是一直线的,要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在这其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和经验。学生就是不懂才要学,应该要效法孔子的一精一神,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就应不耻下问,孔子本身已经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了,但他仍虚心求教以更充实自己,这种一精一神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也唯有秉持这种信念,才可以使自己学得更多、更长久,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也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当然,【心灵鸡汤】给我的帮助远不止这些。它还教我应该去一爱一护他人,去学习,如何实现梦想,怎样去克服障碍,面对死亡的态度等等。感谢【心灵鸡汤】对我的帮助,我将永远记得【心灵鸡汤】教给我的一切。

《红处方》读后感350字


《红处方》是毕淑敏的作品,我很喜欢她的作品,她的写作风格幽默且犀利,语言真实,我希望我的性格和她一样或者说我喜欢她那种说话风格的人。

《红处方》是讲叙吸毒的人在医院戒毒的一些事,每一个人到医院都是想戒毒的,而有的人戒毒之后回到社会上,不出一份钟又重吸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是失败了。在那所医院里充满了算计,有的工作人员进来只想偷技术,有的只想找个富翁,无论是怎样的她们成功了,因为结局是漂亮的年轻的能干的女院长自杀了。因为她在被人算计的吸七号毒品,都说医者自医,可是痛苦的事,这种毒是不能轻易就戒得掉的。

这一部作品除了带给我震撼的惋惜外,还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要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是看重自己得失的就要与人保持三步的距离,如果是不看重自己得失的,只为大众着想的,则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高一:充当反对者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一)

王蒙作家评价毕淑敏:有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一性一,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不论是沈若鱼还是简方宁,她们的身上都有毕淑敏的影子。

【红处方】作为小说题材我并不喜欢,它在故事的合理一性一方面、人物塑造方面,故事的因果关系方面不是令人太满意,如果写成一部警醒大家不要碰毒的实体报告文学或许会达到淋一漓尽致的效果。

【红处方】是毕淑敏的代表作。小说写的是沈若鱼因写作为收集素材去好朋友简方宁的戒毒医院卧底所看到的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吸毒人群鄙俗的另类生活所产生的震惊和无法控制的厌恶情绪而坚决地离开了医院,而后也为自己的好朋友简方宁为救治这些怪癖的吸毒病人愿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一精一力用在医院的治病救人上而造成了家庭的破裂甚至被病人吸毒者庄羽暗害也不屈服的高尚情一操一所打动又回到了医院,继承了简方宁的戒毒事业前仆后继的走上了这条艰辛的道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小说中的一个情节:秦一柄一的爷爷穷尽毕生的心血研制了一个戒毒方子因为医院买不起而落到了外国人手里,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通报国家参与啊,在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非常着急,后来我为自己的认真感到傻气,这毕竟是一部小说,很多情节是要靠作者的想象来构思的。

书中让我疑惑的是沉着、冷静、严谨、一丝不苟的简方宁院长,对手下的工作人员暗度陈仓差点把一个医院给毁了都全然不知,最后得到卧底的沈若鱼和变一态的患者庄羽的通风报信才制止了事态的扩大,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再一个庄羽一爱一谁也轮不到一爱一这个看上去冷冰冰的总共也没有跟她说上几句话的简方宁啊,描写的庄羽守电话的那情形简直就像同一性一恋狂,虽然吸毒者的一性一格离奇古怪,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那也不能安排成因这种无缘无故的一爱一的不得志而痛不欲生去害死简院长甚至还和简院长同归于尽这样的情节吧。

小说中放进去了大量的戒毒资料,占的篇幅太大了,人物一性一格的塑造却是少的可怜,让人没办法仔细推敲,使很多问题不能自圆其说。

此书最让我欣赏的是描写的一个个患者的切身经历让读者真正了解到了毒一品的杀伤力,恐怕只要读到这本书的人,就是有机会和毒一品接触,也不会去碰它了。我想这部分或许就是作者真实的临床资料改编的,如果是的话,那实在太可贵了。

戒毒事业的艰难使得非常一精一明和具有奉献一精一神的简方宁院长飞蛾扑火般地走向了悲壮,她像一个先烈,激励着人们冲破黑暗,继续探索通往光明的戒毒道路。这个立意非常好。

默默为戒毒事业而努力的简方宁院长成了戒毒史上的一个祭品,这个悲剧告诫人们,吸毒病人和其他病人不同,不单单是身一体戒了毒就行了,思想也要戒毒,简方宁是用生命的代价证明了这个道理,路漫漫兮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小说的后面加进了景教授得到了外国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但为时已晚,简方宁已经染上了7号毒一品,无药可治,只有把蓝斑切除同时也失去了人的快乐和痛苦感,她设想了很多种没有快乐和痛苦的生活都是自己无法忍受的,最终走向了死亡。曾在医学界从事过多年的毕淑敏,也许把这部小说写成了探索戒毒道路上的一次失败而产生的沉痛教训,警醒人们改变戒毒的思维。

红处方读后感(二)

驹于毕淑敏的【红处方】,真的好难定义它的类别。说它是讲述简方宁医生从事的戒毒事业还是讲述太一陽一照射活在一陰一暗面吸食毒一品的那群人的生活似乎都缺少点什么。只是很清楚的记得当简方宁的病人庄羽第三次复吸毒一品的时候心仿佛一下沉了下去。接着是连续几天关于毒一品的梦,甚至是提到海洛因三个字都特别敏一感,不禁嘲笑自己中毒太深。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小说内容,最后,以简方宁留给好友沈若鱼的遗书把整个故事叙述完整,让跟随了读者好久的疑问得到了解答。作品以【红处方】命名,可作品中只有三处提及红处方三个字,而更多地是写到化名范青稞的沈若鱼在戒毒医院里打听到的吸毒病人的各种故事,吸毒时那种似神仙的快乐以及毒瘾复发时那痛苦难捱的时刻。可读完整部作品,不得不佩服作者对小说结构组织的能力。正是出现仅三次的红处方导致了简方宁的去世,也正是那形形色一色的故事,让我对海洛因这三个字的好奇减到零而忌惮飙到最高值。

这部作品虽然有好多角色,但对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最终都给出了交代。并没有遗漏。庄羽,这个从一开场就出现,其间耍诈,无礼,接着是被简方宁院长感化,但最终由一爱一生恨,与简方宁几乎同时去世的女吸毒病人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可她不争气的三次复习以及那幅报复似的【白色和谐】让人对其恨之入骨恨她的不争气,恨她的不懂事,恨她那由一爱一生成的恨。支远,庄羽的老公,他对她的一爱一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对她的疼、包容让人羡慕。他陪她吸毒,陪她戒毒,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曾真正放弃她。他也是简方宁戒毒医院里成功的范例。似乎也是整篇文章中带给人希望的几个点之一。沈若鱼,这个因为写作而去戒毒医院体验生活,最终被朋友简方宁所从事的事业感染而将自己后半生奉献给戒毒医院的女子,多么勇敢,不得不这么说。戒毒医院,一个文明社会的大修站,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一个纠缠在一起又被锤子砸扁了的死扣。头痛欲裂,真想脑袋朝下,让血快速流到苍白的大脑皮层里,才能想通这里的事。作为普通人,她实在承受不了这种压力了他误悟道戒毒医院的不堪,但仍是义无反顾,为了朋友未完成的事业,为了解救更多因毒一品而断送了人生的病人。

玖后,最深的感触是:那种伴随着折磨的快乐,像一颗定时炸弹的快乐我宁可不要。快乐与痛苦是五味多彩人生的必需品,二者缺一不可。不要被一时的痛苦压死,因为痛苦过后里快乐就不远了,学会了承受才能享受。

红处方读后感(三)

【红处方】是当代着名作家毕淑敏女士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全书通过主人公沈若鱼化装成吸毒者在戒毒医院的所见所闻,把吸毒者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描写得淋一漓尽致,向人们展示了上世纪90年代我国戒毒工作的严峻形势和艰难处境。

沈若鱼是一个重情重义、机智幽默、坚强独立的知识女一性一。她要进戒毒医院本来只是出于好奇,当最好的朋友简方宁向她提到戒毒医院的情况后,她要打退堂鼓。但简方宁对她一顿激将后,因为好朋友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她毅然化装成吸毒者,在简方宁的帮助下进了戒毒医院。尽管她因为不堪忍受那里的污浊和肮脏痛心地离开了那里,然而参加完好朋友的葬礼后,她还是毅然决定继承好朋友的遗志,去干好朋友未完成的事业!

简方宁是一个工作狂,正因为这一点导致了丈夫的背叛,而丈夫的背叛让她失去了家庭的温馨,最终导致她用生命殉了自己心一爱一的事业!她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天使,这让她用心守护着戒毒医院里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当这最后一方净土也被玷污、她本人也深受毒害后,她只有用死来抗争!她是柔一弱的天使,所以不能深刻认识和体会到人间的罪恶!她竟然想把庄羽那样的女魔头改造成戒毒医生,多么天真啊!

庄羽是一个狂妄自大、心理变一态的女魔头。她多次戒毒又多次复吸,所吸的毒一品越来越毒。她本来就是堕一落到无可救药的,吸毒而死也是必然的!简方宁呕心沥血地挽救她,她却因此仇恨起简方宁来,最终拉简方宁为她垫背!

孟医生是一个唯利是图、一陰一险狡诈的小人。她在简方宁最艰难的时候过河拆桥并算计戒毒医院,为了谋取私利把中药戒毒配方倒卖给外国鬼子。她竟然还恬不知耻地让别人叫她孟一妈一,这多么有讽刺意味啊!

护一士栗秋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很一精一明的小女子。她明知北凉不仅吸毒还有一性一病,却甘心情愿嫁给这个豪门子弟来寻求自己的幸福。

景天星是一个清高自傲、一爱一科学胜过一爱一国的医学权威。她对简方宁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护一士长和甲子立夏都是尽忠职守的人,是简方宁得力的同事。但护一士长更让人尊敬的是她任劳任怨。

滕医生是一个工作兢兢业业、热心肠的老头。他深知自己不熟悉医学前沿领域,就积极配合简方宁,坚决服从领导安排。他看出周五是个人才,就热心地资助他1000元让他学了武术,后来又巧妙地帮助他进入了戒毒医院。

支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成功的商人。他因为佩服庄羽在商场中的干练而一爱一上了她,多次苦口婆心地劝她戒毒无效,便陪她吸陪她戒。最后,他彻底告别了毒一品,生意越做越大。

潘岗是一个薄情寡义的男人。他虽然和简方宁共同走过了那么多年,但他一直不支持妻子的事业,后来在感情上也背叛了妻子,还对妻子的死心安理得地认为没有任何责任!

沈若鱼的丈夫正好和潘岗形成鲜明对比。他是一个对妻子体贴入微的好男人,更可贵的是他一直默默支持妻子。妻子化装成吸毒者混进戒毒医院后,他积极帮助妻子搜集戒毒资料;妻子要去做戒毒医生,他仍然坚决支持妻子的决定。

蔡冠雄和周五是两个年轻有为的戒毒医生,两人聪明好学,也是简方宁的得力助手。

玖完【红处方】,心情很沉重。吸毒者之所以去吸毒,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快要窒息,他们才借助海洛因寻找暂时的虚拟的快乐幸福感。他们戒了毒,又会复吸,无法正视现实的不完美,通过自身的努力寻求真正永恒的快乐。我们应该怎么挽救他们,将他们带回正轨?

处方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


你在写作品时有哪些思考呢?阅读作品后,一定有什么触动了你,可能是某一瞬间,可能是整篇围绕的意志和情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零星想法记录在读后感里面,为使用时更加方便,下面是我们整理的“处方读后感”。

处方读后感 篇1

在学《我的五样》时,就知道毕淑敏曾经是个医生,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学博士,被誉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所以她的作品把女性特有的细腻和医生的“悲天悯人”都化作了一张冷静的处方。“处方”是医药用语,药典规定:医生开取剧毒药品时,必须用特殊的红处方。

当一个个因孤寂,苦闷,彷徨等消极心理状态而寻求帮助。渴望有人聆听自己,关心自己的时候,都被这个世界不经意的拒绝。于是这疲惫不堪的心灵的主人便选择了毒品。希望借助这东西的神奇力量来超脱于真实世界之外,噩梦便开始上演,一幅幅悲欢离合的画面逐一展开······

它摧残的是一个个的心灵吗?不,绝对不是,掩盖在这种现象之下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分离的惨象。诚想,当一个你爱的人上染上了这东西,你该怎么办?送他去戒毒?你有这个勇气?敢光明正大地把他送进医院?光明正大的去看他?恐怕很多人是没有这个勇气的,但我想相信在看到自己的爱人的痛苦不堪,禽兽似地歇斯底里时,有的人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陪”。好像此时只有这样,才能能够证明“爱”的程度。支远是如此。

支远是一个有为的青年,为帮挚爱的妻子戒毒,自己也染上毒品。但是他是一个志向远大的青年,凭着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意志,他战胜了毒品,走上了成功之路。为吸毒者树立榜样,使戒毒医生树立信心。支远是火辣辣的爱着庄羽,而庄羽呢?

一个曾经貌美的女人,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慢慢丧失了自己,只留下了一个空洞的躯壳。在云烟缭绕中,仇恨渐渐成长。在戒毒所的几进几出,她似乎体验到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快乐,她喜欢被人注意却不愿受人掌控,在自信被自己信任的医生,家人冷落后,她便酝酿了一场复仇记。于是可怜的戒毒医生简方宁便成了一个受害者。

简方宁,一个中年女人,在解读这个敏感的行业中贡献了家庭,也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最后被毒品带向死亡。沈若自是简方宁的好友,了解简方宁的一切,甚至死因。她自愿潜入医院,与粗俗,变态的吸毒病人在一起。目睹了形形色色的吸毒病人的光怪陆离的离奇事件。

让人感到她的“傻”。当好友为戒毒事业献身后,她又继续去继承艰难的事业,也让人觉得她“愚”。但她“大智若愚”。正是我们需要的,有责任感的“大智”者,是个高尚的人。

小说取名为《红处方》,因为院长简方宁被吸毒者所害,也不幸染上毒品。当她意识到这点时,便给自己开了一张“红处方”——死亡。简方宁在书中被描绘成美丽智慧,善解人意的女子。不错,我对她的品质颇有好感,更敬佩她的为人,为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她一生都在为事业做出贡献,到最后,还以死殉自己的事业,她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殉神圣的戒毒事业,要向人们证明: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毒品可以使人中毒,却无法使人屈服。

她要在死后继续发挥作用,去呼唤人们热爱生命,追求光明。至此,毕淑敏也给读者开了一个“红处方”。就是:人们,我爱你们,你们可要警惕呀!看完这部书,感觉像看完一本戒毒的科普书,因为书里有很多关于毒品的资料,让从不曾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我,看到了我们国家戒毒工作者的举步维艰的场面。深刻的体会到了广大戒毒工作人员辛苦,也了解了瘾君子的千奇百像。

毒品,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正为此痴迷。但我知道,毒品不是罪恶的根源。使人们,是毒品成为了罪恶的代名词。我期待着更多人对毒品有更多的了解,让更多的人知道瘾君子的危害,更多的人在毒品面前止步。

用一颗光明的心,走向光明吧!

处方读后感 篇2

《红处方》是毕淑敏的作品,我很喜欢她的作品,她的写作风格幽默且犀利,语言真实,我希望我的性格和她一样或者说我喜欢她那种说话风格的人。

《红处方》是讲叙吸毒的人在医院戒毒的一些事,每一个人到医院都是想戒毒的,而有的人戒毒之后回到社会上,不出一份钟又重吸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是失败了。在那所医院里充满了算计,有的工作人员进来只想偷技术,有的只想找个富翁,无论是怎样的她们成功了,因为结局是漂亮的年轻的能干的女院长自杀了。因为她在被人算计的吸七号毒品,都说医者自医,可是痛苦的事,这种毒是不能轻易就戒得掉的。

这一部作品除了带给我震撼的惋惜外,还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要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是看重自己得失的就要与人保持三步的距离,如果是不看重自己得失的,只为大众着想的,则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高一:充当反对者

处方读后感 篇3

《红处方》读后感2000字:

很久没有这样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我说的读,并不是像我录有声读物的时候那样读出声,而是一个字一个字的默念,有时候走了神,就反过头来把这一段再认真的读一遍。

这是一个有关戒毒医院的故事,前半部分读的时候相对轻松,除了开头的时候简方宁的死,甚至有一两处看得我笑出声来。作者把生活中可见的粗俗写进书里,一个个活生生的吸毒者便跃然纸上。被虚幻的快乐引向深渊的人们,直到感觉出真实的蚀骨的痛苦时才惊觉上当,这时已毒入膏肓,悔之晚矣。

作者用大篇幅的文字和多人的口吻描述了那虚幻的快乐有多么诱人,看得我甚至怀疑此书的用意。但是,越往后半部,彻骨的冰凉从脚底蔓延,经小腿、大腿侵入腰腹,海水一般地浸泡了整个心脏,渐渐把大脑冻成一个透明的冰坨坨。

前半部的快乐有多么真,后半部的痛苦就有多么深。戒毒医院就是告诉你哪是真哪是假,并且想把你拉出深渊的地方。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想。医生护士想把你拉出来,却不见得能把你拉出来。有人是不想出来,即使他知道那快乐是虚幻的,痛苦才是真实的;尽管他知道这条路走下去将是万劫不复。也有人临死才想明白,但悔之晚矣,机会不会重复的光顾一个人,当你不珍惜他时,他便离你而去,并决绝的再不回头。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真的及时想明白了,戒毒医院便是他的重生之地,他抓住机会,借着这块跳板跳出了深渊。

沈若鱼在戒毒医院的经历,由开始的好奇、新鲜,听着庄羽那真假掺半的故事,到后来的惊悚、恶心,她带着读者深入吸毒者的内心,将人性深层的恶连根挖了出来,晒在太阳底下。深深了解这些的除了沈若鱼,还有那些戒赌医生。

戒毒医生是人不是神,毒品在扭曲着吸毒者心灵的同时,也在冲击着他们的神经。作者并没有把戒毒医生写成救世主,也没有把他们描述成圣母玛利亚,他们是一群实实在在的、血肉之躯的人。他们会痛苦,会害怕;他们也会被金钱所诱惑;他们心底的恶也会引诱他们走向深渊;他们有的多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有的在毒品带来的暴利面前彻底沦丧;有的用智慧为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滕大爷是一位敬业的好医生,他用他日渐衰老的躯体和并不太深的戒赌专业为戒毒医院服务着。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老先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记录着,他手里收集的资料比档案室还全。这个善良的老人曲线救国,把致力于当医生的周五招进了戒毒医院。滕大爷用自己微弱的光为吸毒者照亮着眼前那条不知通往何处的路。

栗秋护士有着飞上枝头做凤凰的梦想,这对一个没有美貌也没有其他优势的女孩来说,显然难度系数有点大。但栗秋懂得在她够得着的范围里去筛选。她的身边主要是吸毒者,但作者提醒大家要立体的看事物,吸毒者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也就是说这个群体里不乏有钱人。而他们又是有钱人里的矮子。所以,栗秋和北凉各取所需,栗秋成功进入了她心目中的豪门,她将要面对的是一个终身吸毒并会因此早逝的丈夫,得失她明白,悲喜只在一念间。

初见孟妈,我并没有跟作者同步联想到了“猛犸”这种远古时代的物种,而是想到了奈何桥畔让鬼魂喝下美味的汤水忘却前世的孟婆。她的言语充满了蛊惑,她为吸毒者、为同事、为沈若鱼编织了一个个海市蜃楼一般的梦。她暗度陈仓,把吸毒者引到她的黑诊所谋取暴利;她偷着把中药戒毒的数据卖给外国人,帮着外国人欺骗自己的同胞;她偷了滕大爷点点滴滴记下来的医案,这些全是为了自己日后谋取利益。她丢掉了医者的仁心,丧掉了做人的良心。不知道作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是不是强忍着愤怒写的。

庄羽,一个红二代出身的漂亮姑娘,空虚而扭曲的心灵在毒品里找到了安慰,不可自拔。当她终于在简方宁那里看到希望的时候,被简方宁丈夫的一番话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她终于不对人世抱有希望,她要拉着简方宁一起堕入地狱的第十九层,于是《白色和谐》在阳光下冒出了袅袅的蓝色轻烟。

最后要说的就是简方宁了,工农兵学员出身,沈若鱼最好的朋友。她想,应该有一个人知道她真实的死因,这个人应该是沈若鱼,于是她的遗书留给了沈若鱼。

戒毒医院的院长,听起来多么威风。事实上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精神上的煎熬更甚于肌体的劳累。开头看到简方宁的死时,我曾猜想她的死是不是和毒品有关,难道她也染上了毒品,那将是怎样的讽刺?我想如果是这样的结局,会使我深深失望的。我不相信这样好的一部作品会是如此灰色的结局。果然,作者没有让我失望,简方宁确实是染上了毒品,却不是吸毒。当她发现自己中毒后,迅速找到了毒源,又利用毒品起作用的时候分析了景教授提出的蓝斑切断手术对自己的利与弊。她不想变成一具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她理智的选择了死亡。她用自己开出的红处方回击了毒品。死前,她销毁了那幅不可能和谐的《白色和谐》。简方宁的死,非常具有仪式感。

简方宁死了,她的好友沈若鱼走进了这座非常的医院,简方宁的在天之灵应该会安息吧。许多作家在写完长篇小说后与世长辞,我想,那不仅是耗尽了心血,把自己笔下可爱的人物亲手写死,无异于在作者心上捅上一刀,观者尚痛断肝肠,何况作者。

此书作者坚强而智慧,令我钦佩。这部书叫《红处方》,毕淑敏著。

处方读后感 篇4

《红处方》是毕淑敏的作品,我很喜欢她的作品,她的写作风格幽默且犀利,语言真实,我希望我的性格和她一样或者说我喜欢她那种说话风格的人。

《红处方》是讲叙吸毒的人在医院戒毒的一些事,每一个人到医院都是想戒毒的,而有的人戒毒之后回到社会上,不出一份钟又重吸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是失败了。在那所医院里充满了算计,有的工作人员进来只想偷技术,有的只想找个富翁,无论是怎样的她们成功了,因为结局是漂亮的年轻的能干的女院长自杀了。因为她在被人算计的吸七号毒品,都说医者自医,可是痛苦的事,这种毒是不能轻易就戒得掉的。

这一部作品除了带给我震撼的惋惜外,还告诉我一个做人的道理,要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是看重自己得失的就要与人保持三步的距离,如果是不看重自己得失的,只为大众着想的,则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高一:充当反对者

妙招一:动词+修饰语的方法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妙招二:动作拆分法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动作拆分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如: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妙招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什么是万能词呢?就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最后提醒一下,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处方读后感 篇5

今天,我去书城,看到了一本书,顿时被封面的话给吸引了。幸福不喜欢喧嚣孵化,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是《心灵处方》的封面语。散文大多反映现代人在重压之下造成心理伤害和精神迷惘,教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感情伤害和成长过程中的彷徨,在困境中找回自我。

因为毕淑敏曾在北师大就读过心理学专业,做过心理咨询师,所以有些篇章也是借一些心理案例而引发的人生感悟,这是我所感兴趣的,感兴趣她对人内心世界的探寻,那些不为世人所明了的心理世界在毕淑敏笔下自然地敞开,让你觉得它们离你是那么近,因为总有一些细腻的情感总有一丝隐秘的心理仿佛也是你曾经有过的。只是因为那些文字总会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的某种情怀,而且,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却会时不时迸溅出一个知识女性的聪慧、理性、豁达!

作品着重于对当今人们生活现状的叙述和解剖,她用那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睿智的文字,讲述着生活、女人、家庭、孩子,这些缠绕在我们身边的琐事,或提醒人们关注感悟幸福,或引发思索、联想,令人生出无限美好的情愫。

当你的生活不幸与某个故事不谋而合时,当你还沉浸在痛苦的共鸣时,当你目光里的泪花还在闪烁时,你还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从这些小故事里看到了出路和希望。这些故事会让你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一线柔和的晨光,你将因此找到心灵的出口。

我认为,这就是《心灵处方》的魅力所在,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爱的本质和意义,以及来自生活的升华。看完这本书,能感觉到作者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要因为爱与被爱,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处方读后感 篇6

《红处方》,这本书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读完了,毕淑敏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也是我读到的她的第一篇小说。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由之前的没有钟爱的作家到有钟爱的作家。一直以来是蛮喜欢毕淑敏的文章的,从《我很重要》开始,但如今成了甚是喜欢的钟爱。她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价值层面,但到底文里还是若隐若现地透露着关于探讨幸福、追求幸福的永恒话题。

头一回借书前不看简介,是因着挚友的提及,也因此,翻开书才知道,这里头藏着的是一个特别的世界,一个关于毒品的世界。在走近这个世界之前,我和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那些个瘾君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咎由自取得此结果,不值得怜悯。看过这个世界之后,明白这之前的想法只是看瘾君子的表层表现而产生的片面感受,这样的想法不可谓对错,但显然是不可取的,我们会因此无意中伤害到他们。他们是值得人们关怀的,相信至此局面,也并非他们内心真正希求的,他们求的不过是一种幸福的感觉。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去解释,人感到幸福的时候,体内会有一种名为 F 肽 的物质,他的分子结构是中心碳原子上,有一个芳香环,一个哌啶环,和一个苯环,而吗啡也正具备了中心碳原子,芳香环保、哌啶环和苯环。吗啡就这样骗了脑神经,让人进入虚妄的幸福。幸福,人人求之,有这么一种快速得到幸福感的途径,自是有人会对其趋之若鹜。可见,贪求幸福感才是原罪。即使得到的幸福感是虚妄的,短暂的,过后会带来更大的空虚感和身体伤害,尝过它滋味的人们仍是难以戒掉它。

太多的吸毒患者在成功戒毒之后会复吸。生理上的瘾是不难根除的,可心里上的瘾没那么容易戒。幸福会让人留恋,使人成瘾 , 一点都不意外。毒品使人迷恋,更多是人心理上的依赖,让人痛苦的是拥有后的失去,这比从未拥有过更令人神伤。

大多数吸毒患者皆因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对生活不满意,才会产生触碰毒品的念头。恰好,那些 F 肽 的模仿者使他们的得到了他们最终所求的感觉。而有那么些患者并不是自愿选择吸毒的,只是一不小心沾上成瘾,这类人大多数很愿意戒的,他们的意志往往比那些自愿选择毒品的患者强。这其中并没有太复杂的缘由,因现实生活中有着他们在乎珍重的东西,不愿自己就这么被毁了。但当他们将生活的苦难放大,在心理上和吸毒时得到的快感做比较,如此,他们的意志会薄上好几分。

话说,很多政要会吸大麻,这类人在社会上是有权地位的上等人,在平常人看来他们生活光鲜亮丽,可为什么他们会吸呢?压力大,需要释压?可能吧,他们的世界离我太遥远,反正我是不懂他们的世界。但站得越高,风险越大,这道理我还是明白的。他们身上背负的责任,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虽说,他们拥有的比他人多,可背负的也多,如此,他们还不如平凡如你我般的人更容易获得满足、幸福,毕竟没有人会觉得心头压一块石头会是舒服的。亚里士多德说过 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 ,又有一说: 幸福绝非轻易获得的东西,在别处不可能找到,只有在我们身上才能发现。 正因为我们平凡,因为我们要求不多,更容易满足,也因此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红处方》里的故事让我思考的还有很多。人拿动物来做实验,发现其实很多我们以为是人性的东西,也同样出现在动物的生活中。譬如,将性作为交易,当一雌一雄两只猴子饿极了,得到食物时,雌猴知晓自己抢不过雄猴,会用自己的身体去诱惑雄猴从而得到食物。这和其他交易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世人价值观不一样,有人就将其上升到伦理道德的层面。可我认为对做这类交易的人,不适过度批判,毕竟他们并没有损害他人利益,且建立在自主意愿上。在这一点上,我更认同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将红灯区合理化,相应地会降低相关疾病的传播。

院长简方宁的这般结局,是我愿意看到的,毒瘾让她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生命。随着生命的逝去,不仅是摆脱了毒瘾的折磨,还有作为院长承受的心理压力和失落。作为院长的她,每天要面对这么一群将人性弱点发挥到极致的吸毒患者,心里上的喟叹不会少,但她尽心做得更好,将自己的全副精力都分给了戒毒医院,希望能解救更多的人。特别是在沈若鱼的衬托下,我对简方宁这个院长更加敬佩,她不仅用药物治疗患者,还尝试着从心理上给予病患支持,可惜,她的第一次尝试,一个人格变态的女吸毒患者,将她推向了死亡。在她的葬礼上,众多痊愈病患的出席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付出并不是徒劳的,而是很有价值意义的。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事业上,她做得很好,相应的,对家庭,她就不能给更多的心思了。她的丈夫身体出轨了,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

戒毒医院是到处可见的人性弱点、丑恶面,就是连医生护士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在这所阴郁的医院待着,作为卧底的沈若鱼看得真真切切,在医院没待多久就逃似地离开了。然而,故事的最后,沈选择了承接简的事业。这让人意外吗?还好吧,在那段得知简染上毒瘾,收到简的信的日子里,有了预示。沈的丈夫也能预料到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并没有阻拦她的意思,这样大概是理解和支持她的吧。在从逃离医院到主动要求到医院工作,虽说是两个不同的身份,境遇会很不一样,但仍会接触到那些丑恶面;而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显然是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我想她会把这份事业做好。

这是一个我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如今能窥探到这个世界的一隅,甚是惊诧,细想,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其实我正处在这个我以为远离自己生活的世界,世界这么大,我们不可能接触所有面,能这么看看,了解了解,也是不错的,我没有那么一颗伟大的心,牺牲自己很多,面对一群阴郁的人,尝试挽救他们。但我盼望着,这类人能越来越少。这大概要从关注人们的幼年生活、心理开始,这最终联系到了一个词 教育。教育,国之根本。

处方读后感 篇7

一本沉重的书,简方宁是一位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戒毒事业的女人,甚至连结婚也是为了做上医生。这本书凝聚了太多,身为女人身,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简方宁为了她的事业,她忽略了她的丈夫,她丈夫几次提醒她,但简方宁一心只有她的事业。在我看来,这样的女人是最美丽的,也是最有吸引力的。她不单单守护了戒毒医院的最后一方净土院长办公室,也守护了人性的净土善。

《红处方》这个名字,也许不是学医的人是看不出,这本书写的是一个悲剧。白处方是开普通药的,黄处方是开外处用药的,只有红处方是专开剧毒麻药的,比别的处方要慎重。红处方,不仅仅写出了简方宁死亡的结局,也警示着世人,毒品最终是会带来悲剧的。

在简方宁的医院里,我看尽了人性百态。庄羽并不是一位心肠歹毒的人,她只是一位被毒品消磨了自信,她充满了自卑,以至于她用金钱、用化妆品来堆砌起她的高傲。在她看来,简方宁是高贵的,她希望拥有这样的一位朋友。当她知道简方宁愿意跟她做朋友,她由怀疑到兴奋。她拒绝了简方宁要求她到戒毒医院里工作,也许是因为自尊心作祟,也许是她进进出出戒毒医院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也许是但她却希望拥有简方宁这样的朋友,她多次打电话给简方宁,是渴望友谊。简方宁由于家庭而没有再接庄羽的电话。因为这样,庄羽内心的自卑驱使着她用新型毒品7制造成一幅名叫《白色和谐》的画送给简方宁。让简方宁在不知不觉中染上了毒品。

支远,是为了庄羽才染上毒品,他想让妻子知道,戒毒,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支远低估了毒品的魔力,当然,他也没高估人的意志力,其实最后支远还是能戒毒了。其实当我看到支远戒了毒真的很高兴的,因为读这本书真的让我筋疲力尽了,书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被毒品控制的人,就像范青稞般,听着那一个个故事,最后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这么丑恶的故事,书中人尚且如此,书外人又能如何忍受呢?但是支远,至少是一个希冀。

在这本书,毒品并不是人性毁灭的唯一,还有钱,像那个把中药戒毒配方卖给外国人的孟妈,还有在戒毒医院里寻找王子的栗秋理由竟然是能吸毒的人必定是有钱买得起毒品的人

其实我很理解简方宁选择死亡这条路的,她并不是没有寻找过戒这种毒品的方法,比起死,没有情感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更让人觉得可怕。我想简方宁之所以能坚持待在这间医院里的原因也是由于她本性里有对这些人的怜悯等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支持下去的吧。

毕淑敏的书总是能让我对人充满了失望,她把人性解剖得一览无遗,彻底地粉碎了我一直对人的坚信。或许也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坚强,无法承受书中那间特殊的医院

也令我吃惊的是,很多人并没吸毒,并不是他有足够的意志力,而是他并没有处于这个环境之中。而戒毒后,环境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恰恰是在悲剧的叙说下,而更加凸显人性。

(后记,持续了几个月地断断续续地把这个不像样的读后感打出来,距离读这本书的时候应该已经差不多有两年了吧,其实即使毕淑敏塑造的女主人翁的结局有多么的悲凉或着经历有多么的艰辛,心里总是对她们充满了敬佩和羡慕的,她们都有值得自己牺牲的事业,她们都有自己的追求。)

再后记,今天看了一下当年写的这篇读后感,突然觉得幼稚极了,段落甚至有点凌乱,因此稍作修改。时间冉冉,已经忘记了是什么时候读这本书,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再看读后感,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当年读这本书的心情。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再用那样的心情和心思来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了。

读《心灵处方》有感


读《心灵处方有感》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在《心灵处方》上的封面语。也是因为这一句话,让我产生了读这本书的冲动。
翻开书,令我很欣喜的是,它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所组成的,这大大增加了我对此书的兴趣,因为长篇小说或者散文很容易让我感到厌倦,所以我对此书产生了积极性,于是决定买下它。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我所喜欢的。毕淑敏是神秘的,她既是作家又是医师,她的才华不是一般女子可以媲美的;毕淑敏是感性的,她的情感散文是她丰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有人这么评价她:她的笔尖饱蘸着情感的琼浆,在行云流水优雅的字里行间汩汩流淌,抵达人生、生命和人性的最深处,给人以躲闪不及的撞击感,同时产生深刻而感人的力量。不错,的确是如此,因此,我对她的文章一直也是抱着感性的心情,在静静的地方,静静的看着从她内心流露出的情感。
买回家后,用静静的方式看完了这本书,在这共七十三篇的小故事中,都是反映现代人在重压之下,造成心理伤害和精神迷茫。而这些小故事也教你换一种思考方式,用乐观,愉悦的心情直面人生。教人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感情伤害和成长过程中的彷徨,在困境中找回自信。
作品着重于对当今人们生活现状的叙述和解剖,毕淑敏以她深邃的洞察力与细腻的笔墨,记录和描摹着当今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和心灵史。随着一个个生活小故事的叙述,毕淑敏以她曾经作为外科医生的目光和洞察力,细致入微地一层一层地将生活的苦痛和病灶找出并解剖,让你不仅看到生活的残酷,当你的生活不幸与某个故事不谋而合时,当你还沉浸在痛苦的共鸣时,当你目光里的泪花还在闪烁时,你还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从这些小故事里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其中有一个名叫轰毁你心中的魔床的故事。讲的是魔鬼有张床,它把每一个过路的人揪到它的魔床上,用那人的身长与魔床进行比较。路人如果身体比魔床长,就把那人的头或是脚锯下来,如果那人个子矮小,就把他的脖子和肚子抻长。而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人能够合这个床的尺寸,不受魔鬼的折磨。当然在这个唯物的社会中,不会存在什么魔鬼,神仙之类的。但把这个故事折射到每个人的心里,他的存在却又是那么的清晰。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张床,我们每天都在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应该交怎样的朋友,应该怎样怎样。每一件是都存在衡量的标准是不错,但是过分的衡量就会物极必反。这样的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自己也越来越不开心。想想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呢?小的时候,就想自己要好好读书,当一个乖乖女,所以给你自己很多的压力,心情也很压抑。长大了之后就应该好好找工作,建立一个所谓幸福的家庭。这样的人生又是何尝不无聊?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闯荡,年轻的时候就要多多尝试新鲜的事物,学会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不要生活在自己心中的床上!书中有一句话就可以概述我所讲的时时检点自己的心灵宝库,可以储藏勇气,可以储藏智慧,可以储藏经验和教训,可以储藏期望和安慰,只是不要储藏应该。
在《心灵处方》这本书中。类似这样精彩又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这些个故事会像是你黑夜中看到的一盏烛灯,将你麻痹了许久的神经重新敏感起来,恢复你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
毕淑敏认为背则大悲,喜则大喜,只要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世界的真实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心灵处方》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就是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爱的本质和意义,以及来自生活的升华。看完这本书,能感觉到作者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要因为爱与被爱,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相关: 读《红岩》有感 读《怀李叔同先生》有感 读《安妮日记》有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 读《增广贤文》有感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听着钟表传出的滴答滴答的时间的声音,靠着温软的散发着太阳味道的被褥,在柔和的灯光下,手捧褐色封面的《心灵处方》,与作者一同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一起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思考身边的小故事带给我们的生活启迪,予我来说,是毕淑敏带给我的悦读幸福。

我欣赏毕淑敏。她的作品总能浸润到我的内心深处。《红处方》《血玲珑》是我最早读到的她的作品。随着她细腻柔软的笔触,我总能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命运的跌宕起伏。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毕淑敏以敏锐的目光描摹着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

《心灵处方》是一本抚慰心灵的散文随笔集,《流露你的真表情》《保持惊奇》《我很重要》等73篇作品反映了现代人在生活压力之下造成的心理伤害和精神迷惘,教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成长中的彷徨,让人在困境中找回自信。

毕淑敏46岁时开始学心理学,之后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心理诊所,但就在她的诊所门庭若市时,她却激流勇退,彻底告别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再次回归文坛。究其原因,按她自己的说法便是:来访者太多,让人产生了精卫填海般的绝望,于是她重新拿起了笔,推出了这本《心灵处方》。书中有一部分素材是源于她的心理诊所接待的来访者,它将这些故事经过强烈的变形和浓缩,抽取了其中的典型,辑录成册。

我曾质疑毕淑敏。因为毕淑敏的一些观点乍听起来是令人咂舌甚至是违背常理的,但细细咀嚼,却又拍案,不禁为她超乎常人的深邃洞察力而叫绝。推开另外一扇窗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人的思维往往有着别样的风景。于是,我又佩服毕淑敏了。

对于婚姻,毕淑敏在《婚姻断想》中提到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婚姻关系是人类所有关系中,最为亲密和最为紧密的关系。我初次看到这话,和作者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觉得不以为然。因为我也以为,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甚至祖孙关系,难道不是更为亲密和紧密的关系吗?

但是作者认同了这位心理学家的看法,并且后面对她进行了大量的阐释:爱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个体,这在某些动物,完全可以做到,近乎是一种本能。比如一只母鹿在饿狮袭来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仔鹿的生命。动物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可歌可泣的场景,向来谁都不会怀疑的。但是爱一个和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个体,直至结成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关系,这只在人类社会中才存在。读到此处,自己恍然大悟。

在《飘扬的长发与人生的幸福》中,毕淑敏是这样看待婚姻的:其实在婚姻这件事上,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大约是没有或是极少的,有的只是常态,只是平衡,只是相宜。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志同道合,人们常常以为这句话是指事业,我觉得写予婚姻更妙。恋爱婚姻是一个寻找对方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你整个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都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得以延伸和凸现。

就连平时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烟灰,毕淑敏都能把它与人的修养联系起来。她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这样写道:烟灰,尤其是那些优质香烟燃烧过的烟灰,非常松散,几乎没有重量和姿态,真一个大象无形。他们懒洋洋地趴在那里,好像在冬眠。其实,在烟灰的底部,栖息着高度警觉和机敏的鸟群,任何一阵微风掠过,哪怕只是极清淡的叹息,他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驾驭飞行。他们的力量来自放松,来自一种飘扬的本能。这些本身没有结构,没有动力,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粉末,在某一个瞬间却驾驭能量,飞向远方。

对烟灰细致入微的描述,正是为了做好向它学习的铺垫:在危急时刻,能保持极端的放松,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我们常说,某人胜就胜在心理上,或者时候某人败就败在心理上,这其中的差池不是指在理性上,而是这种心灵张弛的韧性上。没事的时候,看看烟灰吧。他们曾经是火焰,燃烧过沸腾过,但它们此刻很安静了。它们毫不张扬地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下一次的乘风而起,携带着全部的能量,抵达阳光到达的任何地方。

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她娓娓道来的叙述所诱导,就像书的腰封上所说的:毕淑敏以她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和智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边给我们缓缓地道着一个个神秘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会让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一线柔和的晨光,你将因此找到心灵的出口。而毕淑敏为我们打开这些出口,是通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路径。

创作基于情感。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情,亲情,友情;真感,善感,美感,这些情感寄居在我们的头脑中,流淌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运用那些普普通通的常用汉字,毕淑敏能把这些情感表露出来,能把满腔的震撼塞进我们的胸膛,能搬走我们心头坚硬的磐石,也能让我们变得柔情似水。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情感的魅力。

创作基于生活。每时每刻,不同的人身边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书中的故事,有些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些是她所听到或见到的。己方和他方的经历,共同构成了文章的骨架,共同诠释生活带给我们的无尽思考。在这些朴实庸常的生活故事里,毕淑敏以医生的独到眼光,细致入微地一点一点地将生活的苦痛和病因找出并解剖,颂扬了人生的美好,但也不回避人性的黑暗。正是因为有了黑暗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珍惜阳光带给我们的光明。

创作基于思考。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毕淑敏以一个女人的细致观察,对生命的本质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有对人的本性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对幸福、仇恨、苦痛进行心灵深处的探究。这些,都是在情感和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思考,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升华,是经过自己的大脑兵工厂深思熟虑概括总结出的人生哲理。有些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会懂得,等到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而毕淑敏,使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了一些我不再年轻的时候才能懂得的事情。

《心灵处方》让我对周围有了更确切的感知,我能够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目光清澄地注视着书中故事每一个主人公的眼睛,倾听心与心碰撞的清脆声响。这让我更加珍视与我有着血缘之爱的亲人,因为我们共同承载着醇厚绵长的亲情;我也会好好把握与我有着非血之爱的爱情,因为我们共同为着理想的生活和生活的理想携手并进;我也更加庆幸自己身边有这么多让我时时感到温暖的友人,他们用不求任何回报的友情为我的生命增添活力。还有师生情、同窗情,还有同事们对我的关切和包容,甚至是陌生人一句礼貌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足以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常常慨叹自己当不了一个作家,因为我没有毕淑敏她们那些作家那样丰富的阅历;也常常懊恼自己没有她们那样睿智的思辨,因为我没有如此这般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他们的文字,使我的阅历增加,使我的视野开阔,使我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既然自己不能亲历祖国的山山水水,不能亲自经历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那,我就从她们灵动的文字中寻找答案吧。

悦读,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幸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