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蚂蚁火中逃生读后感 > 导航 > 《战火中的青春》读后感1500字

蚂蚁火中逃生读后感

《战火中的青春》读后感1500字。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是时候把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火中的青春》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暑假的生活总是显得那样的枯燥乏味,正因为如此,我总喜欢去觅一片阴凉,翻开一本陈旧但却仍然散发着浓墨香气的书籍,一个人静静地品读。
  那是一本深褐色的书,书的封面使用金属边壳的书框层封起来的,但它却仍然无法掩饰岁月的悠长。封面上赫然显现出五个深红色的行书字体----战火中青春。那飘逸的笔锋附和那深红的色彩,恰似一幅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起先,我正是被这特别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才选择了这本书,于是,为了打发暑期剩余的时光,我便捧着它饶有兴趣的读了起来。
  它叙述的中国共产党努力拼搏,顽强英勇地抵抗日本士兵围剿的事件。事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天津大学的毕业生章佩然和自小就有射枪天赋的年轻姑娘童卉。他们俩都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他们意气风发,趾高气扬。为了同一个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日日夜夜的坚守自己最初的航向----为中国共产党而奋战终生,奉献终生。虽然,因为年轻,他们也有过冲动、任性、调皮,甚至是不可理喻,但是,在经过与敌军的接二连三的誓死拼杀后,他们成熟了,从稚嫩的大学生和年轻姑娘转变为了“巾帼枭雄”。
  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又是激动的。沉重?也许有人会笑我呆,笑我傻,这不过是一本书罢了,怎么会产生如此的心情。而我却坦然,我理解他们的讽笑,也许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此时此刻的我也许就是一个“当局者”,我迷书中的人物,我迷书中的情节,我迷书中的哪一个光荣的党。


我之所以沉重了?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奇思妙想,我只是一直在焦虑,在担心,我生怕那可恶的日本兵会将刺枪瞄准章佩然的胸膛;我生怕那可恶的日本会将刀剑劈向童卉的头颅;我生怕翻开下一页的时候会突然挑出几个莫名其妙的字眼,例如:”为了悼念章佩然同志”,“童卉的坟墓”,我真的好害怕,我已融入其中,有时,我甚至想冲进书中,将那日本兵打得落花流水。真的,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经历的过程,阅读了刀风血雨抑或是喜事连篇,那么我也同时经历了刀风血雨抑或是喜事连篇。可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的则是刀风血雨的悲怆,这也注定了我沉重的心情。说到激动,那是当然的了!有过程就会有结果,有刀风血雨的过程必然会有胜利的结局。我庆幸我们的党,庆幸它战胜了无数的困难险阻,终于等到了重见光明的时刻。所以,我又是激动的。
  回首往事,我不禁感慨万千。湖南嘉兴的那一艘游船已荡漾了90年,无休无止,承载这所有共产党的希望,驶向胜利的彼岸;“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漫漫长征铸就了共产党无比坚强的羽翼,如大鹏一般展翅翱翔在历史的长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其乐融融的景象,给予了多少平民百姓生活的希望和勇气,他们微笑着,纵使千疮百孔,但却仍就幸福着。因为党,他们获得了新生。因为党,他们的顽强成就了永恒。
  一曲哀愁,一片悲凉,我深知我们有得便有失,我们得到了胜利的喜悦,解放的热潮,然而,我们却也失去了很多。


失去了一些可爱的同胞,如:邱少云,黄继光,刘胡兰······他们静止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光亮的灯塔,照耀世间黑暗的角落。是他们成就了党,让我们的党得以永生。与此同时,党也成全了他们,党将他们的名字刻入了石碑,无论风雨,无论日晒,都无法腐蚀那些伟岸的人们的名字。
  共产党啊!共产党!我心中的党啊!你们如野草默默无闻的奉献,却没有半丝半点的怨言!你们俯下身子,甘为孺子牛,纵使遭受践踏,却依旧用宽容的胸怀去理解更多的人。是你们用泪水、汗水、血水,铸造了通天的大桥,是你们用辛勤、辛劳、辛苦创造了世间的奇迹,让中国焕然一新,让中国人民辛福安康。我深深敬仰的党啊!愿你永远持续光芒,绽放光亮。
  ······
  我小心翼翼地从书柜中取出《战火中青春》那本书,握在手中,久久的凝视,思绪穿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飘向我心中永远的党。

  暑假的生活总是显得那样的枯燥乏味,正因为如此,我总喜欢去觅一片阴凉,翻开一本陈旧但却仍然散发着浓墨香气的书籍,一个人静静地品读。
  那是一本深褐色的书,书的封面使用金属边壳的书框层封起来的,但它却仍然无法掩饰岁月的悠长。封面上赫然显现出五个深红色的行书字体----战火中青春。那飘逸的笔锋附和那深红的色彩,恰似一幅血流成河的悲壮画面。起先,我正是被这特别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才选择了这本书,于是,为了打发暑期剩余的时光,我便捧着它饶有兴趣的读了起来。
  它叙述的中国共产党努力拼搏,顽强英勇地抵抗日本士兵围剿的事件。事件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天津大学的毕业生章佩然和自小就有射枪天赋的年轻姑娘童卉。他们俩都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他们意气风发,趾高气扬。为了同一个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他们从来没有后悔过,一直也没有停止过,日日夜夜的坚守自己最初的航向----为中国共产党而奋战终生,奉献终生。虽然,因为年轻,他们也有过冲动、任性、调皮,甚至是不可理喻,但是,在经过与敌军的接二连三的誓死拼杀后,他们成熟了,从稚嫩的大学生和年轻姑娘转变为了“巾帼枭雄”。
  合上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又是激动的。沉重?也许有人会笑我呆,笑我傻,这不过是一本书罢了,怎么会产生如此的心情。而我却坦然,我理解他们的讽笑,也许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此时此刻的我也许就是一个“当局者”,我迷书中的人物,我迷书中的情节,我迷书中的哪一个光荣的党。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战火中的女孩——观影片《红樱桃》有感


是那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出卖了她。

她是一朵啼血的玫瑰,绽放在战火纷纭之中,她脆弱,但更坚强。她有一个如花的梦想,那就是开在血泊之上,用芬芳驱走纳粹,用坚强迎接投降。她是一颗用爱和生命浸泡的红樱桃,流丹欲滴,分外妖娆。她稚嫩,但决不羸弱,她是一位处世丰富的仙女,给天地带来吉祥。

妈妈睡了,小声点,别把她吵醒,这个孤独凄清的声音里载住了多少的希冀与无奈。她大概是饥渴多时了,可为何接受面包时却又一口一口不肯下咽呢?她也肯定知道妈妈走了,但她为何又不说呢?凌乱的小屋凌乱了她的心,原来美易老去但老不去回忆。她的印象里还有爸爸吗?定会有的,否则何知阴阳结合呢。那她记得爸爸模样吗?那大概是不能够了吧,所以她自认了爸爸。抛开了小屋,但抛开的更是痛苦的回忆,她是勇敢的,他敢于创造生活,即使跟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

战争没有因一坚强女子而停止嚣张,一封又一封噩耗接连不断。她是智慧的,即使是谎言,也美得让人不可分辨,她带去的是真正的平安,是在纷战中经受得住狱火考验的心灵平安,世界上的一切死掉了的时候,哪怕留一句善意的谎言也好啊,而她本身就是个美丽的谎言。她太善于伪装了,但她伪装的是美好,暴露的是更好。战争,面对这样一个超脱的女子,你有何脸面肆虐呢?

生于乱世行不乱,她毕竟太单纯、太可爱了,以至于可爱得让人心疼,让人为之流泪。外面的轰炸声不断,里面却是她步步铿锵的舞点,如果那可以称得上舞的话,那一定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舞蹈。简直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几乎人人都能走出,但那时法西斯猖獗的年代,那是一个小女孩在失去父母时依然泰然的心舞啊!什么也玷污不了小女孩的心情,而最美的往往最令人心酸,最柔弱的往往最多情。她定不是来自人间,人世的污点浑浊不了她,世俗的激流缠绕不住她,她是一只无脚燕,只肯歇息,只肯恋爱而不能和这个世界结婚。

可她为何又牵绊进红尘了呢?爸爸领她走时,她抓起一大把的石子,这与其说是一种镇静,不若说是一种大恨大爱。神仙不可相爱,但却长着一根爱之弦,她也会抱不平,她也会用颤抖的手描下一个又一个正,她会单纯地认一个祖父,然后看爸爸在烈火中永生。何为少不更事?何为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无疑是时代的凄凉铸定了她的悲哀。

战争最终还是结束了,俄国也胜了,但不是因为她。她现在只配当一个流浪女,举目四望,唯有泪眼迷蒙方向,最后一声凄惨的爸爸像冥灵之手将她拉离人间,但这次的归路不是原路线,而是通往地狱的荆棘丛林。幸好,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亲人拽着她的小腿返回人间,那是爸爸的朋友,戴着白头花的她此刻成为一朵流干了血的白玫瑰,苍白憔悴。一个男人带走了两个女人的思恋,但这小女人无疑最悲哀。

看完影片,竟发现一只红樱桃也不曾见得,但何须寻找呢?前世的啼血杜鹃幻化了她,又变成了一棵樱桃树。红樱桃曾经必无色,只是杜鹃的血咳尽了,全咳进她的笑脸。

世间有一个女子,让战争也汗颜!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第一次读《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是在进入大学一个月后。在现当代文学课上,这部小说被现当代文学老师多次提到,并且对它的评价颇佳。我想,既然是这么好的一本书,我应该好好去看看。所以,我把这部小说认真仔细地阅读了一遍。当时看完这部小说后,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我并不觉得它有什么令人动人心弦的地方,只觉得书里面的那些人物是那么的不真实。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英勇的人,并且还是个女人。

再次阅读这部小说是在寒假期间,因为在家中无所事事,以至于产生了无聊的情绪。因此。我又再次拿起《青春之歌》这部小说来看,这一次却从中品出不同的韵味来。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似乎很难体会到当年的革命先烈们战斗的艰辛,更何况我们这些90后的孩子们。我们或许知道周杰伦,很熟悉王菲,但是却对秋瑾这些烈士一无所知。事实上,那个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依稀地,身上还留着那个时代的伤痛。可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却离我们远去了。

有些人说,我们有些事情是不能选择的。比如说我们的父母是谁,我们生活在什么时代等等。我们可以说我们有权选择我们的生活,但事实上有时候我们身不由己。林道静他们那个时代的人想要和平,想要过上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但现实是残酷的,他们必须要过那种居无定所、胆战心惊的生活。

再一次的细细品味,我领悟到了林道静对党的真挚的依赖像孩子依赖母亲一样的感情;领悟到他们那一群像火山一样喷发热血的爱国热情;领悟到了那个时代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风云。在那个动乱不安的时代,林道静的革命精神让人赞叹不已。当然,林道静不是一天就能成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最初的林道静是朵冰清玉洁的连花,是一个小知识分之而已经过了艰苦磨练和改造的过程,她身上逐渐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信念和旺盛的革命热情。在经历了两次铁窗中血与火的洗礼后在革命实践中变得坚强,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是林溢静的感人之处每当我读到她入狱时受到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折磨后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念,坚持革命道路时我深感到自己以前知识的肤浅因为小说里一个个鲜明的革命人物一个个地牺牲让心硬如石的人也为之哀泣。当然,我很鄙视那些反面人物,那些卑鄙的手段和背叛令人咬牙切齿,即使他只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也能让人为之震撼。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战胜了孤独寂寞,他就可以战胜一切其实,在哪个战争的年代,革命战士们面临的最大的敌人是孤独,当时,由于革命是事业被很多人仇视,因此阻碍也重重。所以革命事业往往是在秘密进行着。刚开始从事革命的人们大多是没有战友的。因为这种举动不变世人所理解,把他们当成造反的人看待不是孤立就是打压。例如巴金《激流三步曲》中是觉慧,无法忍受封建家族的禁锢而离家出走,投奔革命,这些投奔革命的人不被人们承认,因此他们觉得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立着的。

这种孤独其实在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至少他们还有怀着同样的革命梦想的战友们。有战友们的支持和鼓励就足矣。但是当仅有的同伴也不相信你。不理解你时,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孤独正如《雾~鱼~电》中的吴仁民一样,他们不被同志们所理解,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因而痛苦万分。《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也一样在她还没有入党之前她虽然忠于革命,但是内心切很迷茫不知道人性的方向在哪里,遇到卢嘉川林红等人后,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渐融入革命中但是党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对入党人员的考验是非常严厉的,最苛刻的一项是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独,林道静在入党前遇到过很多困难,身边的同志不断地牺牲,自己也一次地从死里逃生。那时候没有人能帮助她,没有人告诉她下一步该如何走,她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地摸索前进的道路。她坚持着,坚持孤独地走下去,她相信未来她不会是孤单一个人。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值得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去讴歌,而青春本身就是一首最美好的歌。合上已经读完的《青春之歌》,夜色已浓,我却依然了无睡意,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那轰轰烈烈风云变幻的革命斗争、那为了民众幸福而不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热血青年、那挺住,咬牙挺住!共产党都是这样的!如野草般强劲地坚持、那一面让有志青年有着坚定信仰的永远飘扬的党旗一个个场景、一句句话语、一幅幅画面,如窗外布满繁星的夜空在我的脑海中热烈而清晰地不断地延展,让我回味,引我感慨,促我反思。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苦心创作多年、历经坎坷才得以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别开生面以女性知识分子林道静为主人公,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描写了她青春之歌中的三段旋律:一是苦闷彷徨阶段,为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然而水远山长处处同,残酷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只能以死抗争。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实写照。二是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等的启发教育下,学习马列主义先进思想并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永泽决裂,跳出了个人的天地,融入集体,走上了革命征程。三是锻炼成长阶段:在严酷的革命风雨中,经历了战友被杀、叛徒出卖、两次入狱、严刑逼供等以后终于成熟起来,确立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

在《青春之歌》中我领略到了林道静对于党的真挚的依赖的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的情感;领略到他们那一群象火山一样喷发的热血的爱国之情;领略着那个动荡的、轰轰烈烈的时代的风云。透过小说的描述,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令人振奋的青年革命运动,感觉到了在九一八到一二九旧中国最黑暗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和引导,感觉到了革命力量如何以不可抗拒的威势逐渐成长。这些令我激动不已,不禁问自己:林道静为什么最终能够完成自己青春的涅槃?在这场涅槃的烈焰中到底是什么深深的吸引了我?

循着林道静的足迹,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分子,不容置疑,与她自身的追求与自觉密不可分,但也离不开那些影响了她的人卢嘉川、林红、江华、罗大方、徐辉、侯瑞等等。他们都是坚强不屈的共产党员、是富于革命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之际,他们放弃了属于个人的一切,将一切痛苦和血泪深埋心底,用顽强和坚毅与敌人对峙,他们是党的使者。他们,使我真切地感觉到他们对于一个迷惘的青年的争取与帮助;他们,成了林道静的最关爱、最敬佩的引路人。,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自己刚毅、顽强的性格和对党的忠诚,教育和影响着其他的更多的进步青年,也鼓舞着自己的战友。党旗下,有那一代人最壮美的青春!

我们现在也正逢青春年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是民族的未来,承载着祖国的希望。然而,伴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家家户户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个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历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我们中的一些人精神相对匮乏,甚至存在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等问题。我也曾有过随波逐流不思进取的一些想法,当我读完这部红色经典后,书中包含的厚重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民族气韵,主人翁对信仰的勇敢、坚强、坚定,让我为之震撼,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在这个时代培养诚实、顽强、乐观品质和正义感、责任心的重要性。而坚强的意志更需要我们的锻炼,需要我们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长,需要我们意气风发的走向未来!

我相信,在党旗的引领下,也应有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最壮美的青春!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迎来她90岁的生日了。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祖国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祖国心中有我们,有人民!祖国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祖国:永远爱你,保卫你。

读后感1500字《青春之歌》


晨起,朝阳初升,万物甫照,章章物华,冉冉不休。想来,这便是《芥子园画谱》中所说的天之设色吧。推窗展卷,茶香撩人,如此妙晨,不害相思,也说不过去了。

轻抿一口,舌底生津,特昆雪一句话说的独到,茶是聪慧的人们的饮品。才小啜一回,便神思远扬,扣扣不绝。

前不久,读到杨沫先生的那篇有名的青春礼赞《青春之歌》,此刻又慢慢回味,念转之间,沉淀在脑海中的画面依然清晰。再抿一口茶,苦的,从舌尖涩到心窝,像我现在想起的那段酸涩的历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那是心口上一道永远剜不去的伤疤,战火硝烟、热血激情烘焙的那壶烫到伤人的苦茶。

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闭上眼,你能听见汹涌的海浪一层高过一层的拍打着海岸,沙哑的,沉重的,麻木的,愤起的,绝望的,像一支命运交响曲,叫嚣着想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那是一群普通的知识青年,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热血。然而,他们身处在一个巨大的黑色的陷阱里,一个不小心,他们的生命就会葬送在这个怪兽的血腥的大口中。沉默吗,逃避吗,绝望吗,面对着千疮百孔鲜血淋漓的国土,他们的眼睛湿润了,巨大的无力感像一口倒扣的铁锅压得他们透不过起来,可是,屈服吗,背叛吗,沉沦吗,不,绝不,他们要振作起来,拯救自己,拯救这个被黑暗吞噬了的祖国,向着暴风奋力抗争,向着风口浪尖抗争,向着最黑暗的深渊抗争。

从迈出脚下的第一步起,生死二字,已在置之度外。

林道静,那个爱穿白衣白袜的女孩儿,思想纯净,脱俗尘外,同学亲切的称她洞箫仙子。乐之道,在于和谐,深谙此理的她,怎会想到有一天也会与战争鲜血沾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它把林道静一步步逼上了绝路,腐朽的家庭像一块湿重的华丽的衣袍,上面爬满了令人窒息的虱子虫蚁,她只能逃脱,逃的越远越好,最好是永生不见。然而,黑暗的魔爪远比她想的伸的快,伸的远。那个夜晚,凉风,苦雨,她再次认识到身边的人的蛇蝎之心,惶恐,绝望,嘶哑的哭泣,是雨,还是泪?美丽的北戴河,今夜,将有一个年轻的女子把她的的生命献给你,像一个古老的河祭,她心中也曾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和激情,可是,如今,狼狈的她连自己也不能保全,更何况是内心深处和谐的乐章。美丽悠久的雅乐之祖《云门大卷》,你从遥远的黄帝时代流传至今,然而,今天的华夏,敌寇入侵,前途多舛,伪满成立,东北沦陷,华北岌岌可危,天下已经没有一处容纳这曲和谐之音的地方。

那个夜晚,她被救了,被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骑士救了,初次品尝到爱情的甜美的她仿佛又在这个世界找到了希望。可是,现实告诉她,日日重复不变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浪花漪纹。直到遇到他们,遇到那一群激情澎湃,热血燃烧的有志青年。他们心忧天下,指点江山,他们不屈服于恶势力之下,他们谈到共产主义事业时眼睛里闪动的期盼热切的光芒,无一不深深地震撼了林道静的心灵深处,黄钟大鼓带给人的震撼,亦不过如此吧。她终于找到了她前进的方向,找出了她那如死水的生活中所没有的东西。她又有了活力,是的,人不能没有希望,不能没有信仰,一旦有了这些,那还有什么值得害怕和恐惧的。那个强大的红色力量是她的坚实支柱,她再也不是在这苦海中颠簸的一个人了,她还有一群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兄弟姐妹,那是一座坚强的城池,固胜金汤。

她脚下的那条路是艰辛的,血腥的,有时候,现实的白色恐怖让她疼痛得战栗,可她坚持一步步走下去,她想起卢嘉川拖着血肉模糊的断腿蠕行在湿暗的监狱中,用颤抖的弯曲嶙峋的手指叩击青灰色的墙壁,寻找盟友,那是没有一丝阳光照耀的地方,可是她知道卢嘉川的心中有一片火红色的烈火,那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激情和信念。擦干血汗,撑起双腿,她又前行,向着那面血红的旗帜,向着前面更加疯狂的风暴前行。

故事结束在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运动之后。那是个寒冷的冬天,街上的白雾灌满北平城的每个巷道,无穷尽的人流,鲜明夺目的旗帜,嘶哑而又悲壮的口号,继续沸腾在古老的故都街头和上空,雄健的步伐也继续在不停地前进,不停地前进。

轻轻吹开茶面上薄薄的蒙衣,热尽香未绝,脑海中的那篇红色记忆也慢慢退却余热,细想来,那个故事倒是有悖于茶道,《茶经》中说,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也。又说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而革命的事业则是靠燎原之火的雄壮和力量,只有众众一心,才能屹立不倒,金戈不摧。

推荐阅读:
杨沫的《青春之歌》读后感2000字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2000字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2000字
杨沫的《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之歌》的读后感1500字(文章四)
读后感1500字《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之歌》读后感1500字
《青春之歌》读后感1200字
《青春之歌》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