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服务新理念读后感 > 导航 > 读后感1500字-教师读后感:《教育新理念》

服务新理念读后感

读后感1500字-教师读后感:《教育新理念》。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对书有着不同一般的痴迷,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1500字-教师读后感:《教育新理念》,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阅读后感悟颇深。从这两本书中,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阅读者读出的更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 ,这两本书让我触动,更让我深思 。也让我深刻地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知识武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以问题为纽带教学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年轻人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青年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同样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的确,这个故事提示大家: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看,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赞扬,特别是对差生而言,一两次别开生面的欣赏不啻是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这样才会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目前,有些教师们也迷失了方向 ,把握不住了重点 ,一学期下来不知道让孩子们学会了什么 ?懂得了什么?对自己教学产生了怀疑,不知从何处入手。这不由得引起人们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学生智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这不由又落实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通过学习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对我们真的收获不浅!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后感1500字-教师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以下是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教师读后感:《新教育》读后感1000字


  教师读后感:《新教育》读后感1000字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初二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担任了初一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工作上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充实的。在课余之际,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颇有感触,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等。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是理想的教师呢?《新教育》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的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日复日,年复年地教书,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和评职称,写教案、教学反思、听课小结、教育个案等诸多材料,一边叫苦一边“奋笔疾书”,却忽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30年,再看我的今天,发现我还是一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的人,激情真的不能被岁月耗干了,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生长的各方面因素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中提到的六大行动,其中一个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倡导阅读生活。实践证明书籍是聋人世界的导航,有阅读的聋人,就有底气,很从容,很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生活和生存的艰难。所以,我要经常阅读,有了阅读的教师,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教不好学生而犯愁!
  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读后感:《新教育》读后感1000字
  这个学期,我担任了初二一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担任了初一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工作上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充实的。在课余之际,我阅读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颇有感触,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想。
  让我钦佩的不是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和独特的教育观点,也不是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智慧,而是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教育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的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从不放弃。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等。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教师堪称是理想的教师呢?《新教育》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的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每天面对着学生,日复日,年复年地教书,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和评职称,写教案、教学反思、听课小结、教育个案等诸多材料,一边叫苦一边“奋笔疾书”,却忽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回头看自己走过来的30年,再看我的今天,发现我还是一个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的人,激情真的不能被岁月耗干了,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保尔。柯察金的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尊重同事,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帮助他生长的各方面因素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人民教育读后感1500字


我是从2010年开始读《人民教育》的,到现在为止已经读了十几期了,其内容之真实,材料之实用,道理之深刻,真情之动人,让我获益匪浅。

《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这篇文章作者是孙双金校长,他提到:成功就是多读一本书。并且作了深刻的阐述,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最深,作为中文系毕业的我,对书籍有着特殊的感情,从不读书到想读书,从广泛地读到有选择的读,中文这个专业给我提供了知识的平台,给我创造了读书的条件,所以一直到我参加工作,我也不忘读书,而且还让我的学生读书,因为我从中获得了快乐。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有谁开卷了呢?又有谁开卷后得到益处了呢?我们都在为自己的事情而整天忙碌着,往往忽略了读书的时间,更有的人认为读书没有意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而孙权的一句话最终说服了他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意思是说,读书并不是要成为博士,而是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历史,丰富内涵罢了。的确,读书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多么渊博的宿儒,多么有名的学者,只要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素养,从中得到益处就可以了。

一、结合自身,有选择的读书

孙校长结合自身,认为应读三种书。其一,要读本专业的书籍。他说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让我阅读的根系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学书籍的沃土之上,汲取丰富的人文营养,滋润我的心田,丰富我的思想,放飞我的情愫。孙校长的一席话让我感同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虽然自认为读了很多书,但有时还是觉得知识匮乏。有时想给学生讲点什么,但脑子里材料不够,有时是一个个片段,连不起来。究其原因,第一,读书时不够认真,光读书不思考,以致读完印象不深。第二,读本专业的书少。所以我更应该多读本专业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素养。其二,要读大教育的书籍。孙校长说学愈博,思愈远,学问逾是博大,教育的视野就愈发开阔。的确,读书越多,视野越开阔。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要读好本专业的书籍,还要读教育类的书籍。从中学习教育方法,明白教育的真谛。掌握教育的规律。其三,要读哲学美学的书籍。因为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哪个出自哲学家之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人才为最大己任,而培养人才就得先了解人,洞察人的本性,而对人性的研究就首推哲学了。因此,读哲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美好而有艺术,从教育人生走向艺术人生。

二、读书要学以致用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乳汁、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是传承文明的桥梁和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们获取各种知识、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可有一些人,就是坚持认为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但我以为,那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有用在哪里。一个人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在一个进取的、发展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知识、没有修养、没有往前走的意识,就没有竞争力了。你甘愿成为一个没有修养、没有人生目标、没有职业规划的人,那么可以讲知识无用,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有知识追求、有职业发展需求、希望提高职业竞争力的人,那么这个读书无用就不攻自破了。你把眼睛一闭,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珠穆朗玛峰,你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了解珠峰,这辈子都不需要攀登珠峰,但是珠穆朗玛峰仍然耸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中段。一些人坚持读书无用论,作为个人立场是可以容忍的,不认同人类的绝对价值,那是你个人的选择,但人类的绝对价值不会因为你个人改变。

读书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读多了,书读活了,才能学以致用。

三、在书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读书

我喜欢读书,读书能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不同的事,有开心、也有不开心、有喜欢、也有不喜欢的种种事情,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或是不愉快的时候就会特想看书,读书让我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一本好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人生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可以让你看到、学到很多你不懂的东西。可以让自己丰富了自己、升华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当阅读时,我会抛开一切的烦恼,就好像是被作者悄然的带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感觉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就会慢慢溶入到我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我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我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我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

读书不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让你减轻负担。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读着令人陶醉的文字,其乐融融。

教师书籍读后感1500字


范文资讯网栏目精选:书籍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对我们学习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将所思所想流露于笔尖。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范文资讯网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教师书籍读后感”,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教师书籍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细细阅读了《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这本书,从中得到的感悟和收获很多。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最需要什么?我需要一名在我遇到困惑时帮助的导师,需要一个在我无法做出答案时的朋友。我想,书是我最好的朋友,里边记载的是多位老师一起探究总结出来教育的方式方法,还有面面俱到的设想。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等等方面一定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教两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一名老师的辛苦,也知道我现在的能力很薄弱,还需要不断的进修锻炼本领,才能在教学上有更大的突破,但是我也总结了自己在这两年中有哪些方面的困惑需要解决:

教师书籍读后感 篇2

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写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使我受到很多启迪,对自己的身份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认为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精彩,都成功,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而要做到这些,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有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

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达尔文小时侯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较大兴趣去野外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从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课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要真心爱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而且要多鼓励,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师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该任课教师对他们是关心的,是爱护的,是尊重的,他们才会喜欢你,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的兴趣就会引发。因此,平时我也注意了这一点。比如:课间时间,我都会以朋友、姐姐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聊天、谈心,聆听他们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情况,尽我所能帮他们排忧解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他们对自己的畏怕、顾虑。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我的,许多学生课间都爱找我聊天,有一些心事或生活中碰到什么事或问题也会找我谈心,找我帮助、解惑。

二、课堂上多鼓励、表扬,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

我认为课堂上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多用赞美性评价,一串串温馨评语既鼓足孩子们乐于参与的信心又让他们的内心温暖!给学生们创设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例如”你看她说的多好啊!“”__同学很自信,能举手回答问题“。”某同学这节课表现的最棒,回答问题三次“,”同学们听听,__同学今天的表现比上节课还好,努力吧!老师永远支持你“,”大胆地说出来,勇于发言,展示更完美的自我“等等。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让课堂漫溢真情实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教学过程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使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课会很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来教学,或让学生自己来举例,谈认识、体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四、”放收自如“,让课堂充满色彩。

”放“是指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灵魂是要挖掘、发挥和发展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组织教学必需贯彻这一”灵魂“精神,搞好师生互动活动,当好学生学习同路人的角色,保证在课堂上师生一起主动积极地活动,师生之间展开直接地、面对面地交流与对话,学生才能获得真实情感、鲜活的知识,并获得人格的陶冶与健全。所以,今后我们在课堂上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众人说“。变教师的”独白式教学“为师生”对话式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主体的凸现,又有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让师生都成为科学的主体,从而实现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探讨、研究、切磋、互补、交流,使课堂成为一个思想碰撞、心灵交汇的摇篮,成为一个互相合作、共同体验的空间。进而打造激情有效的”美丽课堂。

教师书籍读后感 篇3

来新学校后,学校要求读一些有益的教育书籍,大量的阅读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己的反思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当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各类的教改活动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这一点是我进十三中十多年来最深刻的感悟。我觉得教学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重点,只有一个教师有足够的电源时,才方可为学生们去消耗。

3.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4.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5.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师书籍读后感 篇4

在刚开始,知道自己还是这个岗位的新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不敢勇于表现自己,有时也可能怕自己丢脸。还有的时候,当家长与我聊天时,我显得有些不够自信,总是怕自己回答的方面是否不符合家长想要的答案,或者是我是不是在说的过程中表露了一些家长不愿意听到的话,这些原因常常会使我烦恼。

但是事以至此,不能坐以待毙,我在阅读《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后,里边有很多方面讲述了与家长如何沟通的技巧,这让我很受用。里边教会了我应该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方法与家长交流,在说话时要注意什么方面或者避讳什么话题。好多小点子给我了很大的启发,自己常常感叹怎么自己以前没想到呢,其实办法就是那么简单,经过书中的一提示,我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学、沟通过程中我会更好的表现。

教师书籍读后感 篇5

前几天很荣幸的在西西博上申请到一本《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的试读机会,一直以来涵宝都是我一手带的的,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我想着以我的方式让给涵宝健康快来的成长环境。让涵宝的长成开朗,活泼的孩子,事实确实也是如此,但看了这本是后我感觉还是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的,对孩子的心还是不够了解。很多时候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件事情。

比如涵宝2岁多的时候,我包饺子的话都是自己和面,涵宝最喜欢的就是想帮我一起弄,觉得很好玩,我又怕她弄的一身面粉,到处都是,不好收拾,嫌涵宝给我添麻烦,就拒绝她帮我和面,殊不知我这样一拒绝多伤孩子的心。硬生生的把孩子学习的机会给阻止了。好在后来我听了涵宝的解释,说:“妈妈,等我会包饺子了,等你老了,我就可以包饺子给你和爸爸吃了”,当时我就感动的不行,说“那你和妈妈一起和面吧,不过要注意不要弄在身上哦”,整个过程涵宝很小心的弄着。最后还是一身面粉。

所以这点,正如书上说的,我们是如何阻碍孩子的,很多家长都会嫌孩子给自己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结果孩子把父母当成外人,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危而去阻止孩子,结果孩子以为周围处处有危险,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害怕孩子生病而阻止孩子,结果孩子如温室里的花朵,脆弱不堪,经不得一点风吹雨打,父母还会因为所谓的成人间的客套和规矩阻止孩子,造成孩子与小伙伴们的交往障碍。

涵爸的教育观念基本和我差不多,不刻板,所以孩子的性教育没有刻意的去看待,就像平时看到花草一样解释是给涵宝听,涵宝看爸爸洗澡,看妈妈洗澡。现在都是这样的,没什么,最开始问过,我们都给涵宝说的很清楚,没有遮遮掩掩的。现在涵宝对大人的身体为什么不和她一样,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大人在对待孩子是要把自己心里的杂念抛掉,不要以为孩子的问题带着什么色彩。

其实有时大人总觉得孩子不理解大人,不懂的父母的辛苦就是为他们的将来过的更好但大人们又有多少能理解孩子心里所想呢。

这本书的作者说的很多,物质在孩子面前却是不是很重要,他们的需要是父母的“懂”。大人不懂孩子,就会错怪孩子,就会不切实际的要求孩子,会把孩子推的很远,爆发亲子战争。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世界。大人会发现,孩子和大人对着干,是因为大人的教育简单而粗暴。

看了这本书,确实非常不错,作者把自己和孩子相处的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都能从理解孩子的心里出发。我们平时也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却没能做到这样,懂孩子的心,不容易,所以要学习,要蹲下来跟着孩子的视线看问题,倾听孩子的真正想法,才会懂得孩子的心里。

提升作文能力之我见

怎么写好作文呢?

首先,最最基本的语文常识是不可或缺的。在阅读了几十、几百篇文章后,一段错字连篇、标点不当、词语张冠李戴的文字,简直是阅卷老师的眼中钉、心中痛。因此,平日便得多留心不会写的字、不懂涵义的词,千万别由之一错再错。

再来,文章的技法。不仅字汇运用讲求美感、脉络依循逻辑,各段比重分配切记凤头、猪肚、豹尾。第一段着重予人深刻印象、中间宜内容丰富、结尾力道沉厚。若能使用首尾呼应、紧扣题旨的'笔法,那更能使文章气势连贯,一气呵成了。

只不过技巧雕琢到一个程度,就可能掩盖原本的情真意切。文章尤讲直抒胸臆,只有发自内心的挚情才真能让读者低回不已。那么有何办法将感情提炼成文句呢?

要提炼,自然要有原料。平凡生活正可以考验观察力、情感、思考、联想的敏锐度。细微的小事,别人不会注意到的,你看到了、听到了,并兴发一番感想,这便是为文的素材。举凡季节变迁、世事更迭、人间百态,都有很好的联想空间。

另外,阅读是藉由观摩、学习,加强作文能力的良方。有时胸中情感澎湃,却不知如何表达,看看前人曾一番吞吐、苦心经营的字句,也许剎时间,突然有了共鸣,啊,原来可以这样写!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善用先辈的智慧结晶,久了,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文能力很重要,草草略述自己对于提升文笔的拙见,只求自己能身体力行!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

然而为何又要多观察呢?因为虽然我从别人的文章吸取了精华,但相对的、,有时面对相同的事物,彼此所见所闻所感却不见得相同,也许你有更细致的发现,也许你心中有一份更深的认知或感触吧!诗人曾说: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在日常生活中,其实仔细用心的观察,我们也能发现一朵野花清新脱俗的美。

至于多写,其实是将观察的事物及内心所想,转化成文字,并加以修饰、布局。或许你认为写是个多余的要求,但是如果缺少了这一项,你又要如何了解自己作文的缺点及优点呢?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写作的技巧就像铁杵磨针般,愈磨愈利愈精,相信只要做到多读、多写、多观察,你我的作文程度在不久的将来都能更上一层楼。

教师书籍读后感 篇6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主角,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就应是我们教师生存的务必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我在日新月异的这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就应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透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我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就应具有什么潜力,充当什么主角呢我想:教师就应让学生学会提问。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用心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向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用心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务必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务必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我的头脑,使自我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务必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务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我的思想。仅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透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教师书籍读后感 篇7

很高兴参加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与每一位教师交流读书的收获,分享读书的快乐。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明理,读书能促进专业成长。相信大家都有此感悟。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不学习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但由于工作的限制,我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

自教育局和中心校倡导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许多书。下面把我读书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让自己能更加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我阅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除教育局推荐的十本书外,我还阅读了《案例教学指南》、《有效地教学方法》、《新课程怎样教》、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新课标解读》、《课堂激励用语200句》等等。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个人专业成长,我阅读了古代教育家和外国教育家的名著。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为宗旨,著《师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为了完善自己对班级的管理,最近、我又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对于魏书生、李镇西这两个名字早有耳闻,新学期伊始,高校长在我校全体教师会上又再一次建议各位老师读读魏书生和李镇西的书。于是我又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和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就具体谈谈我读这两本书的收获。

《班主任工作漫谈》书中以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全面介绍了魏老师自己独具一格的班主任经验和搞好班级管理的具体措施。它寓大道理于小故事之中,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蕴涵深刻的哲理,闪耀智慧的光芒,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俗话说得好: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哭它也哭。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都要与班中几十位学生打交道,处理大大小小的事件,反反复复中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累,那只会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甚至进退两难,这真是得不偿失呀。那么该如何使自己保持一颗不为烦恼所困的平常心呢?魏老师自有高招,那就是多笑。

怎样才能做到多笑呢?他谈到了几点做法:如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要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等等。其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笑,这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当我们以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看待一切时,什么烦恼、痛苦,也只能是我们的丰富生活中不唱主调的调味品而已。因为,笑对人生可以让你充满生活的勇气,积极进取,品尝到更多的生活快乐与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富、充实。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耐心和爱心的职业,没有耐心和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

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读了这本书后,我对差生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了,更加理解和偏爱他们了,对他们的辅导也有耐心了。

相信任何一个教师都会说自己爱学生,但好些老师为了学生的不听教而采用一些自认为是为学生好的方法,比如体罚、挖苦等等方式,这样不但效果差,更会激起师生关系的紧张。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和学生们之间了解不深,每逢有学生上课违反纪律,自己总是气得两眼呆直,面红口青。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经常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学生,甚至有时还给与他们过体罚,结果却生疏了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我拜读了魏书生的《把话主任工作漫谈》,它如一道闪光,划亮了我充满疑云的心灵。魏书生在书上谈道: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变得不爱了。是呀!自己对学生也有爱呀,可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爱,一犯错,就大声斥责、批评,没真正试过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心平气和地用道理去说服他们,从不冷静下来想想,如何爱才得法,才能让学生明白道理。想通了,就先从转变自己的教法做起。试着去了解他们,如有学生在上课讲话了,我一改过去那种罚站、批评、讽刺的做法,而是先以目示意,到了下课之后再找他谈心,先跟说话者了解自己讲课的情况,有哪些地方听得不明白,并检讨了自己的教法,然后再分析他言行弊病,让他明白这种做法首先对自己不好,再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说明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里,一定要先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同时我也学魏书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心他们,从关心他们的生活着手,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困惑,跟他们一起解决难题。结果教育效果非常明显,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对魏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所说的互助。我们往往也会在班中培养几个得力的小干部、小助手,但谁都没人家魏先生做的地道啊!在魏先生的班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听听人家放出的豪言壮语:千万不要想这个班集体是老师的,是班干部的,是几个人的,这不对,一定要让后进的学生也为集体承包事务。真正做到,那是多么不容易啊!但人家确是这样做的,而且成效良好,这说明啥?说明人家的经验行的通啊。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了,为班集体做事就是为自己做事啊,做起事来也就倍加尽心了。不知不觉,责任感增强了,能力培养了,生活充实了,这不是最好的教育吗?

书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读罢此书,细细想来,魏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尤其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等作法,在当时它们这么做,完全是他个人的一种探索,但恰恰与今天我们提倡某些新课改精神不谋而合。他所有的方法都是在实践中探索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体系非常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和效仿。

我是一个急性子,尤其刚当教师的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直到犯错的学生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有几分钟热度,是个短期效应,起不到治本的效果,况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都会有很大的伤害。在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我明白了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就成了我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当读到李镇西老师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句话时,我很震撼。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账,只会向我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

读了这些好书,听了这么多发人深思的教育小故事,使我收获颇丰,以后我更要大量阅读各种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先进的经验、理念,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专业成长,争取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出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