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围绕幸福写读后感 > 导航 > 写读后感作文1200字: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围绕幸福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作文1200字: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对于网络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你也许需要"写读后感作文1200字:幸福的方法读后感"这样的内容,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本月看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之后,觉得这是一本让我们能够触摸到幸福的书。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最大的障碍是我们自己,所以总是感觉幸福是那么的遥远又那么临近,是那么短暂难遇又那么平凡和无缘相识,感觉自己天天在渴望着它,却无法理解它,甚至不明白幸福就在自己的身边,悄悄的来,悄悄的走。那么什么才算幸福?如何实现幸福?首先幸福是一门科学,结合书中的资料和我个人的理解总结一下几点:

1.幸福是什么。我们都会讨论幸福,都能感觉到幸福但却少一个完美的定义帮忙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书中说道:所有的人都能够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忙碌型的人以此刻的忙碌和辛苦换未来的快乐;享乐型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虚无型放下未来和此刻,没有期望;幸福型则既有此刻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忙碌奔波性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学找快乐而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而从来不认真思考后果。虚无主义者是那些已经放下追求幸福的人,不在相信生活是具有好处的,总是沉迷于过去放下此刻和未来,老是被过去地阴影所缠绕。幸福型则既有此刻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我的感悟就是幸福不是拼命的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中满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2.如何实现幸福。幸福面前人人平等,就幸福和生活满意度而言,所有人都会体验不安、恐惧、快乐,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不开心的事。第一,我们要改变对工作的偏见,开心工作,把它当成做自己喜欢并能够获得报酬地事情,工作本身就是目标,在工作中能自我实现、充满激情,所以工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打工。第二,铸就美满婚姻,无条件地爱与被爱,把牺牲和爱并列,爱的越深,牺牲越大,无怨无悔释放爱的能量,幸福也就收获越大。第三,用自己的光去找照亮别人。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像暗室里的蜡烛,只需要一根就能够点亮整个屋子。第四,从容生活。虽然此刻整个社会普遍时间压力很大,但无论再怎样好吃的美食,狼吞虎咽的状况下无法尝到其中的美味,品酒专家绝对不会一口把红酒喝完,要尝试其中的美味需要先闻一闻,然后慢慢品尝。

说了这么多关于幸福的观点,其实幸福的感觉就在当下,我们务必学会如何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幸福的生活是积累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那些点点滴滴的瞬间,与其让自己被过去或未来捆绑着,不如学会去珍惜眼前的事物,想要实现幸福的生活,先要做的是去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也就是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比如和亲人的相处,学习新知识、理解工作任务中得到的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幸福。

在生活中不要刻意的去强调或干涉一件事情的发展,万物凡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要学会从容地应对生活,关爱身边每一位与我们有缘的人,人生短短几十年时间,我们能有缘相识,绝对是上天特意安排的缘分,所以必须要学会珍惜,学会珍惜家人、朋友,学会珍惜身边每一天同你一齐工作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不要失去才明白叹息,学会感恩、学会惜福,就会心感幸福,就会明白,幸福其实就是八个字----珍惜眼前,万事随缘!

F132.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600字: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最近在看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灵像一棵重新生长的大树,吸取到了更多的养料。

作为用心心理学的实用书,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里所说的道理,十分浅显易懂。

书中用四种汉堡比喻四种人的幸福观。第一种汉堡是口味诱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埋下未来的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只顾及时行乐,不管任何负面后果;

第二种汉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够确保日后健康,吃它等于眼前很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未来的目标,他们被称为奔波劳碌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没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后也会影响健康。这类幸福观的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期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我们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最后一种汉堡就叫做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透过目前的行为他们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本-沙哈尔给幸福的定义是:快乐加好处。

相信所有追寻幸福的人读罢这一段文字,都会掩卷叹息。我们不禁感慨,我们都曾千万次地追问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为什么整日劳顿而没有快乐;那些学习着的,为什么耗费时间却收效甚微?那些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为什么精神空虚百无聊赖;那些手握着幸福的,为什么身处其中浑然不觉?

信念决定命运。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它不在攀登的顶峰,也不在徘徊的山脚,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享受创造着的此刻,才会有更完美的未来。

书还没有读完,我的这种被点化而顿悟的激动,还在继续中。

写读后感作文1200字:人生读后感


人生,好像一片海,时而波涛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又平静死板,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许有时,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

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但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最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能够让高加林放下以前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以前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齐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生活好会开玩笑,好像猫捉到老鼠,便玩弄它,玩够了再吃掉。究竟是多么强大的对手,在生活那头操纵这一切变局难道人,永远只能作被动的承受者抑或物极必反,中庸之美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的规律。聪明的人,明白适可而止,但是分贪图,但是分软弱,最后赢得完美而长久的幸福生活。无奈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懂得知足的人,拥有了一些,便觊觎着更多。贪婪的心,就算倾尽太平洋的海水都填不满。总是盯着自己的空缺,却不注意自己的丰满,这样,即使很富足了都不会快乐,而且往往到头来,追求的东西到不了手,连已经拥有的都保不住!

你见过在在记忆里持续永恒美丽的昙花吗她拥有一瞬间的精彩,而无法获得平凡的安宁。你见过路旁默默无闻的野花吗她失去了娇媚的身影,却赢得了可贵的自由。你见过山间奔腾的小溪吗她时刻繁忙不停息,却怀着奔入大海的理想和勃勃不息的活力啊!人,不是神,没有超越一切的不可凌驾的力量,就不该有过分奢侈的理想和贪得无厌的心灵。拥有一些,注定要失去一些,不同的只是如何取舍。当数量无法改变时,质量便是唯一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写读后感作文1200字


一向十分喜欢于丹,喜欢她的聪明,喜欢她的睿智,喜欢她的独特见解,喜欢她的不凡谈吐,而最让我钦佩的是她对人生不一样寻常的感悟。每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大都不一样,有的人用心乐观,有的人消极颓废,于丹与大多数人不一样,她的大智慧体此刻她对人生好处的探索、对完美人生的不断追求。于丹,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当这么多的光环罩在她的头顶,她没有骄傲,没有被名与利所束缚。而是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教会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当我拿到于丹老师的于丹趣品人生一书时,我如获至宝,细细品读起来。

于丹趣品人生资料分为八大部分,即一山一水一世界、茶之味(上)、茶之味(下)、酒之品(上)、酒之品(下)、琴之趣(上)、琴之趣(下),以及代后记生活之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幸福如同手中的沙,越是想要攥紧,流失得却越快。我们投入全部精力,得到了名利,却体会不到些许的宁静;我们历尽艰辛,想寻得一份踏实,却最终迷失在忙碌的生活当中。于是,我们迷茫了。我就是这众多迷茫者中的一员,或许我比别人幸运之处便在于我看到了于丹老师的这本于丹趣品人生。于丹老师透过这本书带领我们体验了一番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杯茶,于闲适间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觉。悠闲的情趣与生活方式并非要让我们闲置大把的时光,放下理想和职责,而恰恰是要让我们在建立价值的同时不要丢失自我。无论生命的道路上多么忙碌,不妨忙里抽闲让自我停一停、静静心,回头看看最初的起点,向前望望最终的归宿,然后带着一个从容的自我,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于丹认为,与古人相比,这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我一向有一个困惑,感觉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如果不依靠某种仪式,人是很难沉静下来的。所以,我试图从中国人自有的生活方式中寻求一些富于情趣的形式,比如听琴、喝茶、游山历水,并以此作为每个人都能够企及的世俗的仪式。于是,这本书出此刻了读者的眼前,带领读者走进了古代名士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于丹讲述了古代名士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种事例告诉我们,高品质的生活并不是有钱人、有闲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古代名士般悠闲舒适的生活。于丹认为,悠闲是内心的一种发现,悠闲是一种乐趣,悠闲是生命的一个节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于丹用清代大戏剧家李渔的且停亭的故事阐述自我对人生的理解:亭子的亭加一个单立人就是停,人进了亭子就停下脚步。亭子原本是空,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好处。于丹趣品人生的好处就在于,于丹想在忙碌生活里给大家搭几个小亭子,让匆忙的脚步有停歇的时间。那么,我们究竟就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呢?于丹认为,在用尽一生去实现自我毕生的愿望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享受生活的意趣与闲情,时时观照自我的内心,不要在忙碌中失去自我的心灵。

现代人的生活脚步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常常忘记如何去放松自我,如何放慢脚步,用一颗闲适的心去欣赏身边的风景。于丹老师用她的书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开始反思自我的生活,以往的我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活如此无趣、如此乏味。即便有闲下来的时候,也不知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体会生活给予我的乐趣。以后,我要张开双臂,笑对人生,满面阳光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迎接完美的未来。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一、反思篇

书中也客观地提到,中国人对积极心理学的了解其实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如:孔子早就提到,修身本来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作者还提到,书中的许多想法和价值观,其实本来就是深植于中国的文化以及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当中的。作者不是要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未来,而是带到一个更现实的未来------一个与我们的传统有着密切关系的未来。看到此我不禁有点痛心,一个外国人要把中国人带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的未来。这是什么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今的中国人已不知晓了,不是丢失,而是被摒弃了。不过很感恩书中的作者,让我认识到先祖们的智慧。

突然想起在听一次访谈时一位老师说的话:世界已公认中国是唯一一个放弃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前央视主持人陈大惠老师在一次的讲座中提到。在一个中韩交流会上,中国官员把孔子叫成孔老二,韩国官员顿时全体离场。韩国人还为孔子不是韩国人而痛苦流涕。而中国人呢?许多国人把传统文化当成了糟粕,觉得过时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了,外国人可把中国传统文化当成了至宝。

中国的茶艺传到日本成了他们的特色茶道,知名度远高于中国的茶艺;中国的礼仪也已被日本和韩国传承了,如果看到一个家长向老师行鞠躬礼,大家都会想她肯定不是中国人;中国的端午节韩国申请为自己的专属节日;中国的七夕情人节远远不如西方情人节来得热闹;中国一千多年前的赵州桥,被美国评为了世界最杰出桥梁,导游为之向游客们炫耀,说这是美国人给我们颁的奖,大家才觉得赵州桥的伟大并为之骄傲,而这种骄傲地背后却隐藏着无知和有辱先祖。赵州桥一千多年的历史,美国才两百多年,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就是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而美国就是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爷爷是否优秀还要孙子颁个奖牌大家才认为自己的爷爷是优秀的。您说这不是有辱先祖是什么?

话说有一个清华大学的高才生应聘到一家公司,三个月换了四个部门。该生的《论语》中英文背得滚瓜烂熟,但仅仅是背而已,不理解,不落实。心高气傲,高不成低不就。这就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典型之一。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在医院能看到刚出生的婴儿,几乎都一样,那么天真可爱,但是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各自便有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成为了大学生,有的成为了社会小混混,有的宅在家成了啃老族,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这是为什么呢?传统文化教育已经缺失了,没有了做人的道德标准,做人的本位,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孝、什么是五伦?我对这些概念也不是很了解,也从未深究。不禁问自己为什么长这么大都不知道这些含义?可能以前老师有提过,但也仅仅是提过而已,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教过,更谈不上落实了,所以我也已经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只是庆幸自己还算胆小,算听话,所以没走上不归路。因此借着假期,开始去了解这些遗憾。什么是孝?孝不是一个电话,不是给些钱,不是一年回家两三次。落实了《弟子规》中110条做人准则,这就是孝。孝还分小孝、中孝和大孝。《论语》中提到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对父母的孝中又分:小孝、中孝和大孝。小孝养其身、中孝养其心、大孝养其志。反观自照,拿《弟子规》一对照自己,发现没几条能做到的,一直以为自己还挺孝的我,对照后才知大不孝。知之虽晚,但从现在开始努力落实亦未迟。至少还未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这些被认为过时了的糟粕,仔细理解与认真落实会发现收益无限。五伦不是谁定义的也不是谁发明的,这是合乎道的自然规律,智慧的先祖发现并总结,传承予后代。很惭愧我也没接好,人生二十多载才开始觉悟,已晚矣!速补之!

二、幸福篇

观照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你觉得幸福吗?我内心的回答是,我幸福,我的幸福感很强,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明我的幸福感到底从哪来?怀一颗感恩的心,细细去感受生活,会发现我们都幸福满满。

当毕业大学生,在苦寻理想的工作时,我已经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我感恩,我幸福;当朋友还为中午下班后的午餐而烦恼时,学校已备好了免费可口的午餐,所以我感恩,我幸福;当看到自己把学校厨师和后勤阿姨精心准备的饭菜吃个精光,便觉没枉费他们的心意和不浪费国家粮食并为自己攒起了点福报时,我感恩,我幸福。当孩子从不会唱歌,通过的我教授后学会时,我感恩,我幸福;当家长因为孩子的转变而感欣慰,对我说声感谢时,我感恩、我幸福;当因为喜爱创编而给学生排练节目,还真没想过要求学校给予什么报酬时,学校却在最后表示了心意,这份意外的惊喜着实让我感恩,让我幸福。当因为不小心出现了失误而内心自责时,领导给予了谅解,我感恩,我幸福。当下班后一声呼唤同事便乐意陪伴一起去乘车时,我感恩,我幸福。

对父母,切莫比较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别因为某些事别人父母能做到自己父母做不到而烦恼!想想父母把我们生下,让我们获得生命已经是最大幸福了,做儿女的我们报恩都来不及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索取?对兄弟姐妹,《弟子规》中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做到这一点时会发现行孝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对朋友,以诚相待,对方随之时。这便是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这也是一种幸福。

对工作,当朋友为工作的繁多而心理不平衡时。我告诉她,忙是在充实自己,工作任务是单位花钱雇你,让你免费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这比自己花钱在外学习来得更实惠更实用不是?所以每当我接到任务我都很乐意去完成,同时也很享受任务的过程与完成后的喜悦。朋友说我有使不完的精力。我说这是因为我发自内心的喜欢热爱工作,所以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因此我也感恩我的工作。

做人,不要总计算着付出后要得到什么回报,一心做好自己的本分,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完成好任务。不要一味执着于回报,而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人一但执着,就会因回报的未至而忧心、深感不公、闷闷不乐这又何苦?心量放大些,放下计较。你会发现哪天回报悄然而至时,是不是会有一种惊喜的幸福?我的经验总结是:付出是证明和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尽量把这价值体现得最大化。其实会发现,不去想回报它自然来,等它来时便是惊喜,所以我觉得自己经常有惊喜。

举例:就好像A和B两个人同时走在山间路上,A是幻想着在一路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美味的果子;而B却只是欣赏沿路的风景。当路上出现了苹果时B会很惊喜很兴奋从而获得了幸福感。而A确会因出现的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水果而感烦恼。这是什么原因呢?心态决定着幸福感放下计较、放下有求之心、放大心量,就会发现每天都有不同的惊喜和幸福。

用感恩之心善于发现,其实幸福就在你我身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