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忆江南诗意 > 导航 > 忆潇湘

忆江南诗意

忆潇湘。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有新的想法,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忆潇湘,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题记

在另一个时空中,有一个小女孩儿,自幼丧母,她的外祖母很疼她,便把外孙女接到自己眼前抚养。这个女孩儿自幼聪慧,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又体弱多病,众人都很疼她,别人都以为她一定非常幸福。

可是,又有谁,又有谁知女孩儿寄人篱下的苦,她谨言慎行,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做一件事,她就这样小心翼翼的生活着。渐渐地,女孩变了,因为她遇到了一个影响她一生的男孩子,她不在小心翼翼,她开始时常和周围的人开玩笑,她开始和朋友们嬉戏打闹,她偶尔也会含泪葬花,感慨自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一天,她的朋友送来一张请帖,邀她一起举办诗社,她便去了。因她住在潇湘馆,里面种着竹子,她又爱哭,于是,她便有了一个雅号:潇湘妃子。

既然是诗社,自然是要写诗的。以三炷香为限,香尽,则诗成。别的女孩儿都在奋笔疾书,她却毫不在乎,时而逗弄花草,时而和丫鬟们玩闹。那个男孩儿倒是异常着急,眼看着香都要燃尽了,说:别玩了,香都快燃尽了,我可管不了你了。说吧,也挥笔将诗句写了出来。

一旁的姐妹们点评完其他女孩儿写的诗句,也都催促她,她这才静静的站起身,嘴角的笑容里待着三分傲气,三分嘲讽,三分得意,只见她奋笔疾书,已然写就一首好诗,眉心却仍带着一丝淡淡的忧郁。众人评判过后,认为她的诗句虽好,但过于飘逸,只能屈居第二,男孩儿为他不平,她却不发一言,似乎事件的主角不是她一样。众人只看到她的傲气,她的淡漠;却全然不知她的忧郁,她的哀愁。

后来啊,她的病情更严重了,只能整日整日的躺在床上。大夫说她命不久矣,外面又传闻老太太要让男孩儿娶另外一个女孩儿,凑成金玉良缘,她心如死灰,便自暴自弃起来,药也不吃了,被子也不盖了,活脱脱一副等死的样子。就在她的外祖母商量着为她准备后事的时候,她却奇迹般的好了起来。原来她又听闻老太太想亲上加亲,把她许配给男孩儿,她的心病自然而然的就痊愈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在她欢欢喜喜的时候,一盆冷水洒了下来她碰见了一个浓眉大眼的丫鬟,从她的口中知道了真相,原来,和男孩儿成亲的并不是她,顿时浇灭了她所有的生机。

她彻彻底底地病倒了,这一次,真的是药石无医了。就在男孩儿拜堂成亲的那一刻,她逝去了,临死前她仍然忧郁,这一次,却彻彻底底的解脱了。从此,园子里再也不见那个爱哭的娇弱人儿,再也不见她肩扛花锄,手捧花瓣,含泪葬花的身影。不知几百年后,人们可曾记得,那个娇弱人儿曾经,是那么的风华绝代,举世无双。再也不见,潇湘妃子。

她姓林,名字叫黛玉,一册《红楼梦》,细细写就了她的一生。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忆童年—赶集


回望童年,总有些难忘的回忆,掀开尘封之门;细细品味潸然泪下。

记忆中,我是奶奶的跟屁虫。

赶集,农村的盛会,平时高价的东西蜷缩在地下,周围一片新奇,都是小摊,卖着物美价廉的东西,也会有些讨价还价或是熟人相见拉起了家常。

我和奶奶也爱赶集,收拾好家里一切,换上漂亮的衣服,包一些土特产给熟人吃个鲜。多半是自家腌的咸菜、自酿的葡萄酒、自种的黄瓜、茄子之类的。于是我们出发!

仿佛总间艳阳天!白云镶在蓝天之上,一路上芳草的香味儿,小鸟的歌声,浩浩荡荡,似是迎接我们。

儿时,奶奶娇宠着我的两瓣小嘴。每次奶奶领我上集,她宁可不买自己爱吃的软糖,也要省下来给我买山楂糕之类的小零食。

而且每次还有故事可以听。依稀还记得奶奶对姨姥娘(奶奶的妹妹)拉起家常:他姨啊!你知道吗?我们村里有个老太太前些天捉了只燕子,所以眼瞎了!姨姥娘也会附和:嗯!以后可不能再捉燕子了!那可不是!燕子的燕和眼是同音?她们总有话题你一言我一语聊起来,而且总有沉痛教训留给我:比如这回的以后别捉燕子!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可以赶集,可以听故事,可以享受奶奶的娇宠,吃着可口的小吃!

可现在,不可能了!爸爸妈妈接我去住了。每次对奶奶的问候变成了:嗯!啊!哦!一类的虚掩。读完《社戏》,我不会再放弃奶奶的爱了。幸好,我抓住了!

梦里潇湘读后感


梦里潇湘读后感(一)

有一部旷世巨着,写尽了人间的浮华飘渺,世事的辛酸苦楚。人心的假恶丑与真善美在此刻得到升华解释。在你为之嘘叹之际,猛然发现,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到头来只是一场似有若无,落空的梦罢了。这本巨着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红楼梦】.在这场不可揣测的梦中,一个柔一弱纯洁的身影,翩然而来,哦,可是潇湘妃子林黛玉

黛玉是一棵误入凡尘,绛珠仙草,冰肌玉骨,自幼体弱多病,她没有别的,有的只是那晶莹的泪水。没完没了地流泪也不为别的,只为还那块顽石的浇灌之思。那顽石也不是别人,正是那痴情的公子贾宝玉。一块石头对一株仙草的承诺由此在是是是非非的人间展开了。自幼经历过父母双亡的锥心之痛,让这位原本清纯的妙龄少女变得多愁善感,在一个人烟杂多的大观里,她不得不多心起来,做是小小心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心像是被冰封了起来。但并非是说她无情,相反,她是个重感情的女儿。与宝玉一见如故,因为他生气,因为他流泪,因为他破涕为笑。宝玉是个混世小魔王,但只需黛玉的眼泪一流,他便听话了,像只乖一巧的小绵羊。可以说,一个一爱一哭,一个一爱一看哭,这其中的关系,只有他们能体会到。黛玉才情了得,作诗赛总是夺魁,只不过字字句句悲伤动人。冷月葬花魂联诗悲寂寞,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埋香家飞一燕泣残红,醒时幽怨同谁诉,蓑草寒烟无限情菊梦生悲情。

梦里潇湘读后感(二)

玖【红楼梦】时,每逢到了黛玉葬花那一章,一奶一一奶一总是哭成个泪人儿,而一旦到了黛玉魂断潇湘时,一奶一一奶一便哭得死去活来,常常两天不思茶饭,只知道长吁短叹。所以,一家人谁都怕那个第九十八回,一旦一奶一一奶一拿起【红楼梦】以后,不管是谁外出,一到家总要先打听还差几回到九十八回。

从我记事时起,一奶一一奶一这样的死,每年都有两三回。只要一奶一一奶一一翻开九十八回,再晴的天气,我们家也是一片忧郁的愁。

父亲很小的时候,周围的人就问一奶一一奶一将来给他找个什么样的媳妇,一奶一一奶一说,我决不当贾母。

父亲长到20岁时,便开始领女孩子上门来请一奶一一奶一认定。一奶一一奶一看过之后,总是说,这是个王熙凤,或者说是薛宝钗。父亲知道一奶一一奶一要的是林黛玉。他又找了一个女孩领回来。这之前,他请别人评价过,大家都说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谁知一奶一一奶一见了以后,却说她不是林黛玉,而是秦可卿。

直到有一天父亲将母亲领进家门。那时母亲刚刚从大病中恢复过来,脸上的嫩一红还可以看出那痛苦的痕迹。母亲穿着一身素色衣裤,纤纤弱弱的一副样子一出现在屋里,一奶一一奶一的眼睛便忽地一亮,禁不住地走上来,拉着母亲的手,也不知是悲是喜,眼窝竟真的潮一湿起来。

不过,一奶一一奶一当时并没有称她什么,只是说了一句:这一生只要我在,就绝不会再让你吃苦了。

母亲后来对我们说,当年一奶一一奶一讲的那一话,她一直认为该是对林黛玉讲的。

天下的真女孩只有黛玉一人,这是一奶一一奶一毕其一生而得出的结论。

梦里潇湘读后感(三)

有一部旷世巨着,写尽了人间的浮华飘渺,世事的辛酸苦楚。人心的假恶丑与真善美在此刻得到升华解释。在你为之嘘叹之际,猛然发现,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到头来只是一场似有若无,落空的梦罢了。这本巨着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红楼梦】.在这场不可揣测的梦中,一个柔一弱纯洁的身影,翩然而来,哦,可是潇湘妃子林黛玉

黛玉是一棵误入凡尘,绛珠仙草,冰肌玉骨,自幼体弱多病,她没有别的,有的只是那晶莹的泪水。没完没了地流泪也不为别的,只为还那块顽石的浇灌之思。那顽石也不是别人,正是那痴情的公子贾宝玉。一块石头对一株仙草的承诺由此在是是是非非的人间展开了。自幼经历过父母双亡的锥心之痛,让这位原本清纯的妙龄少女变得多愁善感,在一个人烟杂多的大观里,她不得不多心起来,做是小小心心,不敢多说一句话,心像是被冰封了起来。但并非是说她无情,相反,她是个重感情的女儿。与宝玉一见如故,因为他生气,因为他流泪,因为他破涕为笑。宝玉是个混世小魔王,但只需黛玉的眼泪一流,他便听话了,像只乖一巧的小绵羊。可以说,一个一爱一哭,一个一爱一看哭,这其中的关系,只有他们能体会到。黛玉才情了得,作诗赛总是夺魁,只不过字字句句悲伤动人。冷月葬花魂联诗悲寂寞,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埋香家飞一燕泣残红,醒时幽怨同谁诉,蓑草寒烟无限情菊梦生悲情。

名著读后感:醉潇湘


小径旁,落花堆砌成墙,又是人来人往,却无人来葬。

穿越百年,她袭一身素色罗纱,柳叶眉,含情目,纤手执铁锄,葬花悲中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那多愁多病的身吟碎我的心,怎一个悲字了得!

读一纸《红楼》,便终不忘枉凝眉的潇湘妃子林黛玉。

奈何天,让你一世愁苦。大观园中,唯你无依无靠,也只你心思最细腻。你饮一杯苦茶,细细品味,如你一般。但你即使坐在那里,沉默不语,也不会被胭脂抹掩。你是那白荷,玉皙纯洁。暮然回首,见你洗尽铅华,泪眼婆娑。

伤怀日,叹你一生凄婉。贾母的怜爱只是一缕薄烟,轻轻一拂,便无处可寻。宝玉的痴情终敌不过众人的谎言。能爱你的,只有你自己。你是聪慧的女子,与其这样活着,不如焚稿断尘缘。你早早地离开,在世人的严重,只留下美好的容颜。饮尽神瑛水,还尽潇湘泪。使命已完,夙愿已了。

寂寥时,何人能懂?你不屑与人诉说你的哀伤,独自酝酿这寂寞,成一壶美酒。你懂得寄情于物,你用你的情,将文字编织成链,像珍珠串成串。一首《葬花吟》,随心而来,不知流了多少泪。我沉醉于你,你的才华,你的妙笔,你的随心而安,你的真情流露,是你让你,风华绝代,醉我一生。

多想做一个黛玉般的女子,静静地来,悄悄地走。

醉潇湘,如此不羁。黛玉是唯一一个赞同宝玉不走仕途之路的人,她明白官场的尔虞我诈,她厌恶那同流合污的奸臣、卑鄙阴险的小人,她不愿把宝玉推向那无底洞。在封建社会的洪流中,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随波逐流她做不到,保持真我是她的追求,即时这样,他只能在全世界的讽刺和挖苦中,泪尽而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她可以沉默不语,独自叹伤;她可以侧卧于榻,哭肿双眼;她可弹萧瑟琴,咳出鲜血,只是不可以说一句违心话。她不会伪装自己,她不会掩饰自己心中的不满,可能也是不愿。

透过你的西纱窗,一本古书捧在手,眉头微蹙,我便知了。黛玉你,是三生石上的绛珠仙草,世间的尘埃不可玷污你的清白,来这尘世走一遭,化解尘缘便终了。

黛玉你,如此真性情,敢爱敢恨敢怨。于乎我,如同尘世的蒲公英,风往哪儿吹,便往哪儿飞。只希望归根之处,能在你身旁。

潇湘寒烟,怡红人非


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面对这连续了整整一个月的阅读实践,我已经想将自己安在那一个个故事中了,再也不想出来了!一本本书,一个个人物。倔强不懂爱的赵子牛;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活泼机智的贾宝玉;不懂得那份不同爱的我;梦境中的爱丽丝,当然还用那个不同于别人的歉意身在天堂的哈利。

众多的书,我个人最在意的是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在你心中读到这本书,你肯定想到的是那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或是那个夺取别人的爱的薛宝钗,更是那傻傻不懂人事情怀的贾宝玉。贾家是个庞大,香火不息的一个家族,他们京城外有黛玉的父亲,而后宫中有受当今圣上宠爱的贾王妃,然而,这样拥有左膀右臂的贾家,有是为了什么而消失呢?当然,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是红楼梦里的关键,她,便是凤姐。然而贾家的灭绝,却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包庇:替净虚师太包揽诉讼,收了其三千两银子;应叫长安太守退了张财主的女儿的婚事,使得后者改聘给李衙内。

反而不让人圆满的是我们黛玉和宝玉的婚姻。

他们两个的婚事如果成了,都成了世代传送的绝世婚姻!可是,面对,现在的作者,还是以前的作家,给过一个临读者们满意过的结局吗?这对金童玉女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反而隔离在人间与阴间了。当年,因为黛玉得知宝玉要娶正室了,而且是自己的好姐妹薛宝钗。(其实也说不上好,要不然,为什么要两女争一夫呢?不对!古代本来就是一夫多妻制哦!不过正室好像更被尊重诶!)而旧病因心头的事而复发,因病而死。而傻傻的宝玉,却将宝钗当成黛玉,而娶进门。

当然,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男主角的心理是咋想的。宝玉其实也是十分不满意这段婚姻的。他和宝钗妹妹其实是没有任何瓜葛,只是喜欢一起玩,一起做做诗而已。然而他看见黛玉那可是一见钟情,你又可以那他怎样?而宝玉曾在梦中喊过:什么金玉婚姻,我偏说是木石婚姻!这话说出,可伤坏了宝钗的心,毕竟,宝钗也是真心待我们的宝玉,可宝玉却从来也没有在意过宝钗呀!到了最后,宝玉做了和尚,也只是为了圆他和黛玉的约定。当宝玉再次走进潇湘馆时,留给他的,却不在是那白色的身影,和常年弥漫中药味儿的屋子了,只是那片潇湘竹,那片湘竹在风中诉讼着,这段绝世佳话。

(此时另加的,是红楼梦的感)

红楼之梦

湘妃泪迹潇湘竹,

黛玉泪浸宝玉心。

红楼之梦谁深知?

无边潇湘无诉笛。

读《忆读书》有感


《忆读书》是一篇叙事体裁文章,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冰心奶奶已经是一位90岁的老人家了,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记叙了自己八十多年的读书生活和经历,最后总结了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并向青少年传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从作者只要手里一有几角钱,就拿去买林译小说来看,可以看出冰心奶奶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我们还可以从作者永远感到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一句话感受到作者冰心奶奶对于读书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对读书的高度喜爱!对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作者在很小的时候就领读过,再到林译外国小说;从神话经典到聊斋故事,作者差不多阅读完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着名作品,冰心奶奶看书很投入,与书中人物融合在一起,从读书中作者还懂得了做人处事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作者冰心奶奶读了这么多的书,从中得到了一个真理,那就是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由此,读书的好处也就足可见一斑了,怪不得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们要做到像作者冰心奶奶所说的那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了这一篇课文,我才深深地明白到,冰心奶奶就是因为从小酷爱读书,在少年时代就读了那么多的书,才会为后来的写作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也才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我决定像冰心奶奶学习,多读一些课外书,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为自己的写作奠定更好的基础!朋友们,让我们都来学习冰心奶奶吧,做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让知识更好的充实我们自己,让知识更好地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胸怀,丰富我们的感情,提高我们的修养吧!

忆读书读后感


忆读书读后感范文一

《忆读书》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

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岁的时候就写字认字,而我四岁的时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儿园里就只知道活蹦乱跳,没有一点儿纪律,回到家后,便更放松了,不要人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次,妈妈想教我练几个字,可我却一点儿也不愿意,还和几个小伙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后让爸爸妈妈在全城里找来找去的,等我们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时候一想起来,我真感到小时候好幼稚而又好无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个天才,一个笨蛋啊!

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岁的时候,看懂文言文的《忆读书》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为联想到我的现实生活,可能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刚刚开始写字呢,当时我连一首简单的古诗《忆读书》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学习,还不时的被大人们批评。而你们看,冰心奶奶能自觉的读书,还能看懂《忆读书》,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啊!从此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从小就热爱读书,长大了才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文学家。

再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会因为她舅父没有给她讲完故事而哭泣,让我赞叹不已啊!我在生活里就是缺乏这种自觉学习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思考的精神,就是缺乏这种不求理解的精神。在生活里我和冰心奶奶好象一个相反的人,每当妈妈给我出题练习时,越少我就越高兴,越多我反而越生气,因为我觉得妈妈浪费了我很多玩耍时间,学了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有亲切的口吻教给我们怎样读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多看一些好书,如:作文书,四大名着等。这些书会给予我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悠久的历史典故。让我们回味一生。

《忆读书》学了这篇,我觉得我更加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和冰心奶奶一样勤奋的人,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就是我学习这篇文章的深刻感受。

《忆读书》读后感范文二

在新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就在新发下来的汉语文课本中看见了一张照片,旁边还备注着冰心。那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看起来和蔼可亲。头上布满了银发,脸上长长的抬头纹和眼角纹很重,这告诉我们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冰心老奶奶将头发自然的挽起,眼睛笑咪咪的。刚看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但是在几天前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忆读书》,作者冰心。老师告诉我们冰心的原名乃谢婉莹,她本人因为酷爱古典诗词,便由: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作为自己的笔名。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的作品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将他们命名为最神圣的人。这篇作文,亦不例外,是她对小朋友们写的。在课文中通过讲述回忆自己的读书及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课文中说道她在七岁的时候自己读了《三国演义》,而我是在五六岁时与爷爷在电视上看了连续剧版的《三国演义》,看完后我很佩服关羽的有情有义,诸葛亮的有勇有谋,里面各个人物都扣人心弦,令我崇拜不已。而且冰心老奶奶在小时侯还看了《水浒传》,但是对于我而言,父亲经常看《水浒传》,而我却不喜欢打打杀杀,因而我至今都还没有看完《水浒传》。学完这篇课文,让我有了从头到尾读完《水浒传》的兴趣。从作者的语言字词中,我肯定冰心老奶奶看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作文和诗篇,所以语言非常生动,优美,扣人心弦。在11岁时冰心老奶奶看了闻名中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我听说《茶花女》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机会欣赏。虽然我们家不是什么名门,我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是从小我就受爷爷的熏陶,也看了许多的历史书。不知为什么,我只喜欢中国的历史,却对世界历史没有兴趣。《红楼梦》是我在小学五年级时看的,当时因为年纪小,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步入中学后再次看时,不禁为林黛玉的红颜薄命叹息,为贾宝玉的英年早逝可惜,且为薛宝钗惋惜。

对我来说,书籍就像一位年长有智慧的老人,一直不断的启迪我;又像一位对我真诚的朋友,跟我交谈。从书籍我汲取了许多,智慧以及力量。也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书使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让我随心所欲的游在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读书真好,多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忆是田园》读后感


田园是美丽的,春夏秋冬,各有风景;田园是热闹的,花朵绽放,鸡鸭觅食;田园是辽阔的,一望无垠,金黄绵延。《忆是田园》作者笔下的田园是纯朴、自然的。

文章讲述了作者对他童年在田园生活的回忆。作者和他外婆一年四季忙忙碌碌:春季种蒜苗;夏季种黄瓜、甜瓜,卖玉米;秋季摘冬瓜、南瓜;冬季烧饭。啊!原来这一年四季的收获那么大啊!这都来源于作者和他外婆的辛勤劳动啊!

我有个太太,是爸爸的奶奶,她住在嘉善的乡下,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了。她本应该悠闲地坐在庭院里,看看那一抹红霞,听听鸟儿的歌唱,闻闻那清新的瓜香,感受大自然带来的勃勃生机,但太太现在,弯着腰,拿起锄头,辛勤锄地。这大概就是农村人特有的勤劳吧!

《忆是田园》的作者说他的外婆为人实在,好说话,卖菜也快。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太太家的邻居们。有步履蹒跚的白发老奶奶,有扛着锄头、大嗓门的老爷爷,有夹着黑色公文包的村干部,还有手拿着两个红苹果的中年妇女他们有事没事都来看望太太。我们去的时候,他们还跟我们天南地北地聊起来呢!乡下人的纯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文中的外婆,对于她来说,园子占据了她一半的生活。我家太太亦是如此。白天弄弄菜园,黄昏时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一荤一素,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太太收听收听广播,慢慢地进入了梦想,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周围变得安静起来,只听见昆虫开音乐的声音。好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田园生活,以勤劳、纯朴、自然的方式进行着。身处城市的我,自然向往田园,向往自由,远离城市的喧嚣,暂得一刻的宁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