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论语读后感 > 导航 > 《论语》读后感1300字

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1300字。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在阅读了作品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我们也经常会从其他人的读后感中领略到作品的奥妙!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论语》读后感13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才开始动摇。***时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进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束缚,《论语》从此埋没人间。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漫步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和《毛主席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发展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后感1300字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读完杨绛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感触良多。此书是杨先生在96岁高龄写完的,可见她是多么的勤奋。此书虽然不算太厚,才四万多字,但是凝结着一代学人在人生暮年对真理、对生与死、对命运、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和思考。

众所周知,杨先生是大学者钱钟书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前些年,杨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洗澡》和回忆录《我们仨》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去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这本《走在人生的边上》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阅读旋风,我就此书印象最深的方面谈谈感受。

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写过一本《写在人生边上》,堪称经典。若干年后,杨先生写《走在人生的边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读性极强的书。两本书像双子座,在中国读书界风光无限。钱钟书杨绛夫妇在专业追求、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谓志同道合。他们从牵手结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风风雨雨走过,实为不易。此书的副标题是自问自答,很谦虚,丝毫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杨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书中,注释部分将近占去全书一半的篇幅,这在当代出版的图书中是不多见的。一般书(古籍除外)注释部分都是书的附属部分,而此书每篇注释都一段尘封的往事,是对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鲜活例证。每篇注释可单独成篇。比如:阿菊闯祸、劳神父、三叔叔的恋爱等篇幅,本身可当作都好散文拿来读。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对神鬼、人性、灵魂、天命、礼貌等问题进行深思,杨先生也不例外。对于这些问题,杨先生都有自我的见解。在书的前言部分,杨先生的开篇就直指死字,她写道: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杨先生在九十多岁的高龄,能洒脱地应对将来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种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从我们社会的思想意识全部被唯物论一统江湖后,关于神鬼问题讨论就很少见到了。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我们的难题,已经成为大家普遍的思维模式。人到了必须的年龄,不思考这些问题好像不太可能,何况像杨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她在神和鬼的问题一文中,谈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划上等号。比如人们都讲信念,信念是一个心中抽象的概念,人们看得着吗?毫无疑问,信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信念,不能没有信念。还有,我们经常说大自然有规律,一代代的科学家都发现了许多规律。但之后证实一些规律是错误的,务必推翻。这样看来,规律可能是不全面的,能够突破,能够补充。在文中,杨先生还回忆自我小时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经走在人生的边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准确测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还记忆犹新。算命先生可能不明白什么现代科学真理,就是根据《易经》《周易》能推算命运的起伏。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到此刻她还想不通。

书中,杨先生谈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体需要锻炼,人的品德需要修炼。她说:人的躯体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烧。但是人的灵性良心,愈炼愈强。孔子强调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灵性良心锻炼肉体,得有适宜的方法,肉体需要的饮食男女,不得满足,人就会病死;强烈的感情不得发泄,人就会发疯。灵性良心在管制自我的时候,的宽容,许可身心和谐。克制自我,当恰如其分。所谓齐之以礼,和之以乐,就是用礼乐来调节、克制、并疏导。这番话很有道理,要想成为堂堂君子,务必经过磨练,同时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没有这两点,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个高的层次。

《走在人生的边上》是杨绛先生晚年的人生诸多问题的集中思考,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人们务必思考和应对的问题,不可回避。像这样的智慧之书,也不是我一两天就能够全能读懂,以后要常常翻阅,不断寻找人生的秘密。

简爱读后感1300字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 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虽然两人生活在同一社会,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得更加的温柔,更加 的清纯,更加的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父爱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 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 尊心。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在 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 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 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 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 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 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 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 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 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 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 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作文读后感1300字


当春风吹绿了运河岸,我院文化建设在开展的如火如荼中迎来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认真读完《用心去工作》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若要完美活一回,工作在平凡人间,需要我们凭着良心应对工作才能成就对工作的用心!

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工作25年来,先后从事过多个岗位。目前在门诊候诊兼任心理咨询师,我的职业之路有过彷徨,有过动摇,也有过痛苦和纠结。人到中年,最后能够在凭着良心去工作的状态下享受工作中的苦与乐。

我每一天的工作从妇科候诊开始,因妇科就诊量相对较大,诊治流程特殊,病员就诊过程中需多次往返诊室后才能完成诊疗过程,所以,妇科候诊区几乎每一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何维持好诊室的就诊秩序,就需要我们候诊工作人员用良心和智慧去服务,既要让病人满意,能耐心按序候诊,又要让诊室持续必须的良好就诊环境,和每一位急匆匆神情焦虑的候诊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说服候诊人员遵守规则按序就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虽然医院在大张旗鼓地建立三级医院,但是因我院实行首次就诊挂号,下次直接持卡复诊的惠民方式,导致了当日就诊人员出现超员时,也无法进行限号控制,尤其在春节后一阶段,大多数返乡人员利用假期前来就诊,候诊服务人员需要应对来势汹涌的就诊人潮进行有效的引导,天气寒冷,病员大多集中在上午9点以后才涌过来,为了做到让每一位病员都能满意,我会认真接待每一位就诊者,适当对候诊者进行解释,动员家住本地的患者有效避开就诊高峰期,抱着替对方病情着想的态度给出最合理化的就诊安排,会主动询问就诊者状况,透过观察候诊人行为表情决定对方的病情,如遇急症状况,会和医生用心协商安排先行就诊,假若实在因为人多可能出现上午看不到病的状况时,我也能根据经验对候诊人员进行有效提醒,避免因等待过久引发矛盾,在这样的岗位上我能应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特长,与来自各行各业的就诊者进行候诊交流,明白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他们沟通,明白怎样安抚他们对待疾病的恐惧,以及等候就诊的焦虑,这种交流也提升了我心理服务技能,每一次完成候诊人员顺利完成就诊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当然,我也会产生一些困惑,那就是在我好不容易安抚了一大批焦急等待的候诊者时候,本院职工理直气壮带着亲朋好友浩浩荡荡长驱直入插队就诊给我带来的困扰,应对等待已经不耐烦的候诊人员,看着他们眼睛里都能喷出火的愤怒,这些不由分说的举动让我很无奈在这个问题上,我也在反思为何那么多人对我们的存在都能够忽略?我发现有的时候还是我们自我忽略了自我岗位的重要性,别人都把候诊当做不需要技巧和技能的工作,是个什么人都能从事的,我们自我也理解了这样的定位,没从心底把自我当回事,所以才会有被他人忽视的现象。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我不断去修正和完善,也期盼大家的支持和帮忙!所以我在此恳请同事们在就诊高峰期带领亲朋好友就诊时,能够事先同我进行沟通,相信我会合理安排以避免矛盾产生!

再次回到这场读书活动,这本书的意味深长在于,读的是书,看的是世界,它是一种对话与交往,不是让我们去挑剔别人的不完美,是多检查自我的失误和不足,用心工作不仅仅是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也要应对工作中的难过,不是感叹自我的不顺心,是多感悟众生的不容易。人生本是磨难,在自我的哭声中降临世界,在亲人的哭声中与世长辞!拥有与失去只是一念之差:我会珍惜每一个还能够让我工作的机会,不需要激情四溢的口号,也不需要华丽与煽情的保证,在现有的岗位上凭着我的良心去成就工作中的用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