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殷虚随想读后感 > 导航 > 殷海光《人生的意义》读后感

殷虚随想读后感

殷海光《人生的意义》读后感。

如果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台阶,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将有千万道台阶等着我们去跨越。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一篇优秀的作品读书笔记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殷海光《人生的意义》读后感”,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殷海光《人生的意义》读后感


殷海光《人生的意义》读后感
殷海光先生在《人生的意义》一文中提到了人生的四个层次:物理层,生物层,生物文化层及价值层。物理层与生物层是自然界任何生物均有的层次。而价值层被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层级。只有人类有精神创造,只有人类有梦想有理想有道德原则。
殷海光先生在文中说过人不可能不经生物文化层而跳至最上层。如果腾空而起的话,高等精神文化的发展和道德实践便失去支持。我们的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将重点放在名教、仪制、伦序、德目的维系这一层次上,并不太重视生物文化层,导致精神文化和现实生活脱了节。
那么现在呢?现在的文化价值取向呢?作为一个经历过高考,经历过为未来拼搏的时代,经历了大学一年生活的大学生,我现在是否应该达到一个能明确自己人生目标的程度呢?而那个未来,我又是否有个明确的概念呢?
初中的我想要的是一种平静的生活。曾想过找座苍山,找片竹林,找个依山傍水清静幽远的地方安静宁和的过一辈子。那时的自己看淡名利,不求物质上的富有,只求心里的满足。渐渐的,不知何时,另一种想法渗入了脑中。对名利不再是那么平和的心态,金钱,名誉,心里隐隐有着对其的渴望。两种想法在脑中冲撞,不知该遵循哪个去生活,所幸,高考的到来暂时中止了这段矛盾的时期,不再思考生活态度的问题,只是埋头于书本中,遵照中国社会几十年形成的意识经过高考、升入大学,为自己未来要生活四年的地方能更好一些而拼搏。大一的一年,在很多人看来,是我浪费掉的一年,然而,辩证法又一次起了作用,我思考了在我高考时期封存的有关生活的问题,有关人生的问题。每天夜晚都会在黑暗中思考,是生活,或者可以说是时间迫使我去思考。
我经历了曾经想不到的困境,我经历了一个困难却又重要的一个时期成长,没错,就是成长。我承认,从我生命开始的那一天起我就在成长,身体,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然而这一个时期,在我看来是足以改变我未来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我对于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对于人生的意义有了些模糊的影像,对于物质与精神这个敏感复杂的话题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初中的我太过幼稚,那时的自己所说所想多少都受书本的影响,被书中所描述的悠远美好吸引,敬佩书中所写的正义勇敢的人。那时的作文,如果说要给予一个评价,我想可以引用殷海光先生文中的一句话:想法高的很,但也空得很,而我那时的想法也称不上高,只是看了很多类似的文章,听到了很多的类似的道理自然记在了脑子中,不过,却并没有驻进心中。只是单纯的知道而已,却并不明白其中蕴含的真正的意义。往往在写完文章后却感觉到一种失落,一种空空的感觉,就是那种说了很多连自己都不明白的话一样无助与悲哀。渐渐地,厌恶这种写作方式,渴望着有一天可以写自己所想,不拘束于任何一种形式。只有那样一种形式才可以写出自己真正想要记下的情感。也许,初中时的我所追求的人生是一种自由的,不受束缚的人生,那时的自己,是渴望自由的,是不愿被束缚的,是从心中反对被这个世界的条条框框所约束的。现在的我看那时的我,会说:很单纯很天真但是很幼稚。那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对人生的那样的理解是一种特权,只适用于特定的唯一的一个时期。在每个人的人生中是不是都有这样的一个时期,只考虑精神层面,只满足自己的小小的虚荣心,并不在意任何物质上的问题,所谓的精神文化与现实脱节。

时间真的是最神奇的词语,年龄增加的同时对人生的看法也改变了一些。真的是经历过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就改变了自己,使自己走向的不再是自己心中最原始的路。但至少现在的我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偏离了心中最向往的那条路,然而却走上了适合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路。曾经的无数崇高的理想,梦想与坚持,都被现实改变了。未被改变的就像是一场奢华的舞会,华丽美好,令人留恋不忍散去。不过,终究只是一场舞会而已,没有资源源源不断的补进是不能维持下去的。不知是什么时候明白这个道理的,应该是很早,不过不愿接受而已。我知道我是在逃避,不愿自己坚持多年营造的属于自己纯净天空受到任何污染。在逐渐了解这个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挣扎着,就像蚌壳中的沙子一样忍受着这疼痛。磨砺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现在的自己知道了不能逃避,知道了万物的相对性,知道了任何事物之间都会以某一种关系连接着。现在的自己,可以在写文章的时候思考,可以写下自己的想法,可以写下驻进自己心中的东西。在敲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很累却也很满足。
精神文化与现实曾是深深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我对于它的看法与殷海光先生的想法相似。中学时学政治时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能一味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而忽略了我们要生存这样一个事实,这样的态度像是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摩天大楼,虽然壮观,却极容易倒塌。而没有梦想与理想存在的生活又失去了其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追求与对人生的热爱,徒然的浪费生命,我想这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精神世界的美好确实是我的最终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我可以生存的基础上。在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的情况下尽一切的努力让自己生活的好,让自己有精力去营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可以有资源维持那场舞会。
人生的意义,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清楚,这是个太广泛太严肃的话题。我只知道,有意义的使用我自己的生命,完成我的追求,对得起这短暂的一生。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光草读后感


光草读后感(一)

如果你不能接触一陽一光和尘埃,整天只能生活在一个黑黑的小屋子里,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可想而知,那时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可是偏偏十一岁男孩马杜勒染上了不能接触一陽一光和尘埃的这种怪病,慈一爱一的父亲送给他一份极为特殊的陆吾请画家萨库玛为他的房间作家。开始,马杜勒还不知道要画什么,但慢慢在画家库萨玛的引导下,知道了瀑布、山谷等一切他没有见过的景象,在墙壁上出现了一个奇妙的异想世界,为马杜勒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但是,随着马杜勒的病情逐渐恶化,画中的世界也有了改变,而奇异神秘的光草出现了,可是最终还没有挽救回马杜勒的生命。

光草读后感(二)

故事得从十一岁的男孩儿马杜勒说起,他,面容清秀,深色的眼眸炯炯有神,有着一头浓密的黑发,却得了一种怪病只要接触一陽一光或尘埃,身一体就会不舒服:眼睛会肿、呼吸会喘、皮肤会长疹,甚至溃烂。所以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到户外去玩耍,只能呆在一尘不染的家里。

慈一爱一的父亲葛努安送给他一个非凡的生日礼物请来画家萨库玛,用他的生花妙笔,在房间的墙壁上创造出了异想世界先是简单地画了些山和草原,之后添了一片海,又别出心裁地加了艘海盗船,每天,这艘船会距离观看的人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马杜勒的命运,也像这艘在激流险滩中漂泊不定的航船一样跌宕起伏

萨库玛通过给马杜勒作画,让足不出户的男孩儿亲眼目睹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读过近百本的图书的马杜勒甚至能给画家出谋划策,而谦恭敬业的画家也总是悉心聆听。朝夕相处中,画家的思绪,早已深入到马杜勒的内心,他小心翼翼地勾勒、描摹、润色出男孩儿脑海中最完美无瑕的景象

画作就要竣工了,马杜勒的病却复发了,他的身一体日渐衰弱,他要求在墙壁上画出洋溢着生命喜悦的春天草原。此时,萨库玛教男孩儿在草原上画小花、蝴蝶。一日,男孩儿自作主张画出了有金黄色细穗的光草一种在晴朗夜晚如萤火虫般闪光的植物。萨库玛设法添加了数百株绽放金色光芒的光草,实现了男孩儿的愿望。

然而马杜勒的病情没见好转,表面上他很快乐,身一体已越来越弱,后来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了。萨库玛让夏日草原暗淡下来,茂盛的绿草开始变黄,花朵逐渐枯萎,然后凋落。您看到了吗?父亲?草原睡着了,光草也睡着了,但它会偶尔从睡梦中睁开眼睛这是幸福的疲惫马杜勒对父亲说。

马杜勒也累了,他随着那片枯萎的光草静静地走了

萨库玛烧掉了画具,隐居渔村,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故事结束了,我心中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那个叫马杜勒的男孩儿,那位艺高善良的画家,还有那片闪耀着金光的光草,无一不牵动着我的心。

马杜勒是个坚强的孩子。他生病后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依然笑对人生,要在有生之年看到更多的世界万物。在画家画出那片光草后,他的想象力在宽阔时空里奔驰飞扬,虚构出象征生命余晖的光草,并向往着光草在夜晚闪烁的画面,他营造出了万花筒般的生命之梦。

马杜勒是个不幸的孩子。他天生患有不治之症,不能走出去洞察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且他最终也没能打败病魔,依旧永远离开了人间,静静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马杜勒是个成熟的孩子。所以在病重的时候才会说出草原枯萎了的话语,言外之意是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就如这短暂闪烁的光草,迟早会被星星所取代

萨库玛更是故事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在与马杜勒相处的一年多时间,这位品尽人生苦甘的画家老人经历了生命中最大的冲击,他亲眼目睹了一个让人怜一爱一、懂事的少年与病魔长期斗争的过程,生命的荣枯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同时使他质疑生命的真谛以及自己作画的目的。

当他接受特殊的任务时,其实已把马杜勒的生命接到了手中。马杜勒对外界的了解,还有他的一精一神寄托,都被赋予在了墙上的异想世界。可以想象,萨库玛给马杜勒作画,尤其是画那片枯萎了的草原的时,他的心情是多么复杂。

众所周知,萨库玛早已把马杜勒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领主在男孩儿去世后,要画家带走一半财富,他说:我已经拥有了您一半的财富。在他看来,尘世的一切俗物都毫无意义,所以他离开纳克图玛后,在山谷出口烧了画具,从此不再作画。他领悟到生命的无常与残酷;他洞察人生,不再为世间欲一望所诱一惑;他宁愿隐居于陌生的渔村,也不愿为俗务所羁绊!

试问,我们心中有那样的一束光草吗?它能使马杜勒这个让人怜一爱一的小生命催发、激动、然后舒展开来,活出了夏花般的绚烂,就算最后是终结,也如秋叶之静美。它是否触一动了你呢?

如果要我回答,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的。【光草】这部小说,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生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短暂的,也是脆弱的,所以我们要珍视生命,善待生命,努力提升生命的价值,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这样,在离开人世的一瞬间,我们才会不留遗憾地自语我,做到了不虚此行!

这便是那束光草带给我的。

《旅行的意义》读后感


《旅行的意义》读后感

文/杨茈

旅行,是为了思考怎么重回生活的正常轨道。文中的主人公艾伦在遭遇了亲爱的妻子梅可离世,公司被迫关闭之后,决定一个人徒步行走,去自己很久以前就想去的地方。离开是旅行的意义,离开现在开始新的寻找,从而获得重生。

想起前段时间被疯狂转载的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就生活本身而言,它是一条我们把握不了的航线,我们无法按照自己既定的轨道走下去,因为总会有意外,这些意外或多或少的在改变着我们原来的航道,所以,你现在所走的路,可能已经不是你以前选择的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改变不了意外,不是吗?所以,用心的生活,善待自己,善待生命,死亡也许可以解脱,但它并不是尽头。

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飞翔,首先必须接受坠落的可能性。都说,未来因为有了它的不可预知性,才觉美好,才让人期待,所以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发生在你身上的是惊还是喜。我们总是渴望美好,渴望拥有,就像伊甸园,它象征着人性的全部。

但对于所有曾经失去的人来说,它真的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它借用现实的力量,残忍地告诉你,有些东西真的只适合想想,想想就好。拥有即失去,它在让你拥有你幻想了好久的事物时,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情,担惊受怕,揣测着什么时候它会离开,我们在这种不安中拥有着它们。就像生命,你无法确定什么时候你会离开,也许连再见还来不及说出口。

以往的经历告诉我们,对时间抱有幻想是人类最愚蠢的错误之一。我们总是告诉自己还有明天,那么这件事放到明天来做就好了,可是,我们谁也无法预料明天。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台词: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所以,现在变得弥足珍贵,我害怕一不留神,光阴的手就把走着写成了走过。我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长,阿拉给我的恩宠和眷顾还余了多少,所以我努力地想要在自己尚且保有行走的力气和年轻的心时,让我在相遇和分离的间隔里,减少生命的遗憾。

所以,我那么渴望一个人的旅行,渴望一场放逐。我喜欢去往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与不同的人群接触。我是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总归是好人多的。旅行就像一场放纵,让心与身在放纵间得到放松。不用去想近日来缠绕心头的烦心事,不用在意周围人的闲言碎语,与其被人说这是躲避现实的最佳方式,倒不如说这是回归本性的一种纯真,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变成一种慢拍音乐,在闲适中,或者说是忙里偷闲中享受慢节奏所带来的质感。不用在意,不用刻意,随性就好。

然后,漫步在夕阳下,找一个开阔视角,静静地看着夕阳晕染的天边,等待着太阳沉落天际的美妙时刻;或是随着拥挤的人群去一处景点,欣赏一座雕像的唯美,感叹一组瓷器的精致,细看一幅字画的逼真,哪怕是别人的信手涂鸦也好;又或是远离喧嚣城市的灯红酒绿,寻一处自然之地,可以爬山,登上高处,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我相信,虽然我们用锁链将自我束缚,但在人类的心灵深处,仍然有一个原始的部分,渴望着自由漫步,就像我渴望着一个人的自由放逐一样。我渴望有一天,自己如同赤子般行走在我命中注定的路程上,放开身体去聆听城市的秘密,并且,始终愿意再回到那些温暖的故地,想象着能够再次邂逅命运的传奇。

我们每一个人都行走在路上,虽然行走只是一种状态,虽然人生的旅程往往是不能用地理上的距离来衡量。但我固执的相信着,旅行于我而言,是对长期渴望自由的一场追逐。我们那么努力的跳脱一个虚构,不成想,转身却是走到了另一个虚构中,于是,自由漫步便显得尤其珍贵。

一个人的时光最为美好,不用迁就,无需牵挂,想走就走,背起行囊就可以上路,等到想要驻足的时候,就停留玩赏。我想,这便是独立行走吧。在旅行中,相遇不同的人,结伴而行,等到旅程结束,相笑说再见。或许这个再见的含义趋向于再也不见,但更我在意的是故事的过程,所以又何须纠结相遇的结局。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的行走可以在我的血脉里留下印记,让我宠辱不惊,勇敢无畏,如入涅盘之境。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一)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一精一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这是【生命的意义】中主人公保尔思考的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也是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这不多的言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它给人们以启迪。

所有的人,都热一爱一自己的生命,但方式不同:有的人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赢得了人们的赞同;有的人却不断诈取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法律,他们的私欲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失去了人生价值。

保尔和他的战士就是以珍惜生命为人生价值的崇高一精一神,为事业而奋斗,为国家而奋斗,他们奋斗了一世,也贡献了一生。

现在是21世界,我们学生应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

生活,不能只享受物质,重要的是一精一神享受,不,应该好好的生活,为自己、为父母、为人类应当更加充实的活,像保尔他们一样,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样才算得上珍惜了这人生仅有的一次生命。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二)

这个暑假的前两个星期,我读了【生命的意义】这本书。

我们活着就是要去创造出这个意义。意义是主观的,人自己定义的。这样一来,生命的意义就变成了每个人自己的观点。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在人出生前,人没有先天固定不变的本质,所以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可是,从进化发展的角度看,人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人的生命是实现熵减过程的载体和工具,人的本质先于存在。既然存在着先于存在的本质,那么人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就是其本质。

警物只要生存繁衍了,就实现了它存在的意义。进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不需要动物去努力。对于人来说,并不是只要生存繁衍了就实现了存在的意义,而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没有人的努力,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把人生的意义依附于一定的事业和成就。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有的人努力奋斗了,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从人类总体来说,努力的过程和失败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

人活着并不一定要有意义,但如果能够有意义,人会活得更充实。人不是为社会而活着,而是为自己活着,然而,人又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人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常常是不自觉地促进了社会的前进,使我们的后人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生活得更好。

《婚姻的意义》读后感


我读提摩太凯勒牧师的《婚姻的意义》,是想更明白圣经所说的婚姻的意义。阅读这本基于牧师九周讲道而写成的书,如同聆听他讲道一样,心被所感,思有所动,随着他所讲的不断深入,又跨入新的领域,促发许多灵感,唤起了对追求真理新的渴望,收获很大,不仅对婚姻,而且对福音、对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凯勒在这本书的引言中写道,这是一本适合已婚者的书,一本适合未婚者的书,一本合乎圣经的书,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讲讲我读这本书的体会。

本书对已婚者讲了什么

凯勒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是帮助那些婚后面临着日常各样挑战而寻求实用资源来帮助自己应对、并且希望借此成长的夫妇们。当人们在日常婚姻生活中面临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应对和解决,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好的办法可以使用。市面上流行的有关婚姻的书大多是偏重实用指导,以帮助人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就表明了这样的需求很强。在实际生活中,夫妻们也常常会寻求圣经的指导和帮助,但一些时候是寻章摘句,用来支持自己。比如,有的姊妹说起夫妻存在的问题,会这么说:圣经说丈夫是妻子的头,可也说丈夫当爱自己的妻子。如果他没有很好地爱妻子,我是不是要顺服他?丈夫会这样说,妻子也不顺服我,我还要那么爱她吗?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每一方似乎都可以从圣经中找出一段话支持自己。

凯勒当然也是要帮助夫妻们解决实际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以亲身经验现身说法。但是,他首先做的是回到圣经中所说的婚姻的原意,先看教义和原则,再来解决如何面对和处理具体的问题。

凯勒带读者一同回到圣经:婚姻首先是神的美意。圣经始于一场婚礼(《创世纪》里亚当与夏娃的连合),又终于一场婚礼(《启示录》中基督与教会的连合)。婚姻的根源是神的作为,是神的心意。凯勒引用保罗的话: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以弗所书5:31-32) 凯勒解释到,在圣经里,奥秘这个词不是用来表示某种圈内人士才懂得的神秘知识,而是指某种奇妙的、让人恍然大悟的真理,是神借着圣灵所启示的真理。这个奥妙是什么呢?保罗说,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32节)。是指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在婚姻里,人为配偶所做的,就像基督为教会所做的。婚姻就是经历福音,像基督那样舍己,服侍别人。

在这样一个根本的前提之下,参考全本圣经,像丈夫是妻子的头,妻子也要凡事顺从自己的丈夫这样的话就好理解了。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基督是怎样做教会的头呢?《腓利比书》说: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到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腓2:6-7)丈夫做头,就是像基督那样做仆人,是像仆人一样的做头,是舍己全然奉献的。

这样的真理要明白,才能对付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但是,许多时候,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怎么办?

关键是要被圣灵充满!

这里,凯勒抓住保罗的核心思想,点出基督徒夫妻生活的一个关键点:夫妻自己要像基督徒一样生活,才能过好婚姻生活。要靠着圣灵的能力服侍别人,迎接婚姻中的挑战。若不靠着圣灵,经上所说的丈夫和妻子关系之类的话无法实现。也就是说,已婚夫妇的基督徒生命要有一定的成熟,不是软弱的、匮乏的,只知索取,而是晓得神的基本真理,并且愿意把婚姻当作彼此造就的服侍。靠着圣灵,在实际生活中,改变自己,去服侍别人。

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我们这些罪人的自我中心牢固,有时甚至自己都察觉不到。凯勒特别提醒,不能靠着自己去服侍别人,那样不可能有真正的、可持续地服侍的。凭着自己,许多时候,你会十分愿意服侍,但若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没有得到期望的配偶的回报,你就可能反过来会生出怨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许多并不是真正的爱。我们没有真正的爱,只有靠着圣灵,把福音真正注入我们内心深处,让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活过来,我们才有来自神的真正的爱,去真正地爱别人。

因此,借着婚姻,福音的奥秘显明了。婚姻的使命是夫妻双方彼此携手,互相帮助,共同走向新造的人。凯勒指出:婚姻是上天所设立的,它具有内在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爱的人力量和恩典的力量。真理的力量,让人面对自己的本相;爱的力量,让人从心里更新,得到医治;恩典的力量,让人彼此饶恕与和好。神创造婚姻是使我们与他更接近,并给我们带来绝妙无比的满足。

未婚者可以从本书学到什么

未婚者最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如意的人,遇到神所赐的那一半。凯勒对这个问题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他对未婚者说的话,不仅有助于未婚者将来获得婚姻的幸福,而且对于未婚者在单身状态下的生活也很有帮助。未婚者从本书中可以学到很多。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凯勒指出,在当今流行世俗文化的影响下,未婚者择偶观有许多错误之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造成择偶困难重重。有人说,未婚基督徒择偶比非信徒更难,因为除了要求属灵上的生命成熟外,世俗所谓的外表、职业、收入等条件一点儿也没有降低标准,仍摆在同样高的位置。凯勒这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让人有正确的世界观,不仅是给已婚者,也是给未婚者,因为今天单身的人要正确地看待婚姻,他们既需要看到婚姻严酷的现实,又需要看到婚姻的未来。这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婚姻所必需的。

婚姻是住在圣灵里,婚姻里面不是两个匮乏的人,不晓得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婚姻不是靠着从对方肯定而获得全新的生活意义。因此,未婚者要在生命上预备,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生活中尊崇神的位置,等候神。凯勒指出,单身的人若不能平衡而明智地看待婚姻,就不能过好单身生活。

实际上,凯勒为未婚者寻求婚姻伴侣指出了一条路,即先从友谊开始,而不是从外表、职业和收入等外在条件开始。

第二,珍惜单身生活。凯勒指出,单身是美好的。借用神学家侯活士的话:基督教是第一个认为单身是一种合宜的生活方式。基督教欢迎单身生活,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因为神才是生活的根本保障。早期教会的历史显明单身是向世人宣告:我们未来的保障不是靠家庭,而是靠神。在本书,凯勒对平时所说的独身的恩赐给了一个清楚明白的解释。独身的恩赐并不是像我们凭感觉想的那样,不是有克服独身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难的能力,而是靠着神的恩赐自由地专注于福音事工的能力,像保罗那样。凯勒说:独身恩赐不只是属于少数蒙召的人,而且独身不一定持续一生。独身恩赐也可能只是为了一段有限的时间。这种解释使人释放,也表明人生最重要的是与主基督建立亲密关系。所以,要珍惜你的独身时光。趁着还没有家庭的缠累,多为主做工。

第三,过好教会的团契生活。凯勒指出,单身的生活可以在基督徒群体生活中,经历家庭内部的跨性别关系所带来的独特益处,尤其是弟兄姊妹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益处,特别是弟兄姊妹彼此服侍、彼此受益的事工,这种跨性别的彼此补足就会自然发生。凯勒实际上讲的是教会的肢体生活。

凯勒对这一点没有充分地展开论述,但这一段所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信了基督之后,不仅有了与主的亲密的关系,而且进入教会,进入一个肢体相连的群体生活,进入弟兄姊妹组成的家。这样一个家不是抽象的,而且实实在在的,有着类似婚姻关系的某些力量,能起到家庭的某些功能。凯勒说,婚姻具有内在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爱力量和恩典的力量,更新彼此。正如婚姻是一种特殊的肢体关系一样,同样,教会的肢体关系中也具有这样内在力量,更新弟兄姊妹,只是程度和表现方式不一样。当刚开始到一个教会的小组和团契时,我们还不能敞开自己或面对别人的真实,慢慢地我们会面对和接受弟兄姊妹的真实面貌,表现自己的真实本相,这是真理的力量。后来,我们学会去关心别人,服侍别人,这是爱的力量。然而,我们弟兄姊妹在一起,免不了会有误解、矛盾和伤害,但靠着神,我们彼此悔改,彼此饶恕,重新和好,这是恩典的力量。同样,肢体关系也会促进弟兄姊妹的成长。如今,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教会都存在着有许多单身弟兄姊妹的情况。过好教会的团契生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肢体连接,让弟兄姊妹相互建造,彼此帮助,共同成长。并且,让教会承担起家庭的某些功能,建立弟兄姊妹间的亲密关系,使单身的弟兄姊妹得到温暖、爱护和成长。

一本讲解圣经的书

凯勒说,相对于其他两个来源自己的婚姻体验和工作经历,本书更根本的来源是圣经的教导。他称这本书是一本讲解圣经的书(A book about the Bible,中译本译为一本合乎圣经的书),是一本与圣经紧密相关联的书。以圣经中关于婚姻的教训为基础,忠实地解释婚姻的意义,阐释有关婚姻的经文在实际境况中的应用。圣经的教导和应用是第一位的,凯勒夫妇的婚姻体验和工作经历是对圣经解释的辅助支持。因此,这本书可以视为一本解释圣经(有关婚姻教导)的书,特别解释列在全书正文之前的《以弗所书》5:18-33这段经文。

基督徒一般都很知道圣经中关于夫妻关系最著名的论述是在《以弗所书》第五章22-33节(以及《歌罗西书》中类似的经文3:18-4:1)。这段经文包括教导做妻子的话,教导做丈夫的话,中间融入思考基督与教会关系的话语。这段话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理解。 如果我们只着重在丈夫和妻子各自应该做什么的字句,很容易陷入律法之中。只有放在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中,放在基督的爱和救恩的光亮下,这段经文才能得到很好的理解:丈夫做头,是负责任去爱、去舍己、去承担;妻子为丈夫的益处舍已,顺从丈夫。爱情在婚姻之中,而夫妻的关系的爱超越男女之爱。

因此,这段经文必须放在整本圣经关于婚姻、福音的真理中理解,放在上下文中理解。实际上,这段经文是紧接着上面经文的18节和21节:夫妻彼此顺服是基督徒彼此顺服的表现(21节:又当存敬畏的心,彼此顺服),而彼此顺服是充满圣灵的表现(18节: 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这样,只有活在圣灵中,夫妻关系才会活出应有的相互关系:为对方舍己,顺从和无私的爱,像基督甘愿为教会舍己那样。爱情,不只是美妙浪漫的感受和态度,还包括意志和行动,作为基督门徒所须做的一连串决择。像凯勒解释的,当你没有爱的感觉时,仍要有爱的行动。因此,有关夫妻之道的经文是从五章18节开始的,而不是从22节,5章18节到33节是一个整体。

由于查经用心不够,加上现在经文章节划分、小标题排列的局限以及读经习惯的影响,我们会很容易把经文一段一段地割裂地去理解。我就是这样,虽然对以弗所书还算比较熟悉,但长期没有很好地把22-33节经文与上面的经文联系起来理解,孤立地看这一段经文,就没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读凯勒牧师的《婚姻的意义》,对这段经文包含的丰富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来,又看到钟马田关于《以弗所书》的解经讲道集,有一卷书就是解释5:18-6:3节这段经文,题目是活在圣灵中:婚姻、家庭、工作(Life in the Spirit:in Marriage Home Work)。他认为这段经文的主旨是活在圣灵中(5:18-21),后面三段有关婚姻(5:22-33)、家庭(父母与子女,6:1-4)、工作(主人与仆人6:5-9)的经文讲的是活在圣灵中在这三种最基本人类关系中的表现。

我们常说,神的话一经解开,就放出光来。是的!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从圣经中得到力量,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忠实地、正确解释圣经,停留在表面的字句上。钟马田牧师谈到圣经对基督徒生活的至关重要性时说,每一个基督徒面临的可以想到的经验,圣经中都已经有了并且应对过了。这是因为,不仅真理是不变的,而且灵性生活(精神生活,spiritual life)的规律从来没有变化。因此,使徒在历史上对那个时代信徒所说的话,今天仍然对我们说话。(钟马田. The Life of Joy)圣经是我们的生命源泉。凯勒这本书为我们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圣经树立了一个典范。从解经和释经的角度读这本书,会对我们的读经生活大有帮助。

生活的意义

婚姻是人类社会第一项基本的制度,夫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婚姻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或明或隐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已婚者、未婚者还是离婚者。上一代人的婚姻影响着下一代人的婚姻,父母美满的婚姻会给孩子带来对幸福婚姻的憧憬,而父母离异不仅会造成他们自己人生的某种断裂,也或多或少会给孩子未来的婚姻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周围人的婚姻状况影响你的婚姻。而如果一个社会中有相当部分人的婚姻存在问题,那么这个社会就有会很多问题。婚姻是人生经验的集中体现,它能给人来带至高的幸福,也会让跌入痛苦的深渊。

要想婚姻幸福,必须生活在神的旨意和教导中。因为,婚姻是神设立的。凯勒指出:很多人不承认神,也不承认圣经的权威,但是凡在婚姻幸福的人,其实都是遵行神心意的人,不管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这点。那么,认真听从神的话,有意识地按照神的神去行,岂不是能获得更幸福的生活?神告诉我们在婚姻中的生活像基督为教会舍己那样,是舍己、彼此顺服的生活。因为,两个带着各自不同生活经验的人结合在一起,要学习对付自己和接纳各自以前生活所有的,包括以前生活中所受的伤害,对付自己的私心,彼此饶恕,面临共同的挑战。这样,婚姻让双方学习爱,心灵联结,携手走向新造的人和幸福的生活。

婚姻很重要,因为神设立婚姻,让我们借此彼此学习中舍己,互相顺从,经历福音的大能;婚姻不是第一位重要的,因为我们最终的归宿是基督,与主相爱、与主联合才是重要的,这是我们生活的意义。今天我们读《婚姻的意义》,不仅要明白婚姻的意义,而且借此更明白基督舍己的奥秘,明白福音的意义,明白生活的意义。

经上说:他替众人死了,为的是要使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着,却为那些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而活。

注:精彩知识请关注

海的女儿读后感


我很喜欢读书,最喜欢读的是《海的女儿》。这本书中的小美人鱼住在很深的海底,她15岁时浮出海面看到王子并且喜欢上了他,为了和王子生活在一起,她喝下了海巫婆给她的药,变成了人来到王子身边。后来,王子娶了别的姑娘,小美人鱼变成了泡沫升上天国。

我喜欢小美人鱼,因为她勇敢、不怕困难。她为了和喜欢的王子生活在一起,勇敢地喝下了海巫婆的药,这种药喝下去她就不能说话,而且,每走一步就像一把刀刺进她的脚底,非常痛苦。但是小美人鱼勇敢地忍受住了,而且还微笑着陪着王子骑马、爬山

我喜欢小美人鱼,因为她心地善良。姐姐们用自己的头发从海巫婆那里换来一把刀,让小美人鱼刺进王子的心里,她就能重新变成美人鱼回到大海里。但她并没有那么做,因为她喜欢王子,不想伤害他,她是多么善良啊!(星辰ww)

我很同情小美人鱼,她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没能和王子生活在一起,真可怜!而且王子还不知道是小美人鱼救了他。

小美人鱼,我喜欢你,愿你在天国永远幸福!

关于吴文光的读后感


自从踏入教师岗位以来,一直忙碌于教育教学,很少有时间去读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学校安排的必读书目,于是不敢有什么闪失,每天抽出一些时间算是看了一遍。

正如伊建莉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说的很对!

教育教学岗位上最令人不解的是,有的教师把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并且获得了很高的个人荣誉、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劲十足,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要看一下那些经常获得各种荣誉、先进称号的教师,但班级里的孩子们并不快乐。这样的教师,教室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在讲台前,却从未影响过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的确有点悲哀。

雷夫,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老师,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老师,这更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他的智慧,来自于他的一个个的小点子中,而他的博学更是贯穿于她的整本书中。在整本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雷夫老师自己读了很多书,并且他也在教她的学生怎样去读书。他教育的六个阶段,来源于劳伦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灵感;他用实例告诉孩子,他的知识来源于书本;他选用学生们喜欢的演员的朗读故事,让孩子们着迷;他会在读中按下暂停键,了解重点,展开讨论;他会教孩子们选择哪些适合自己的书,并帮助他们来阅读,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孩子们讨论.....经过他的引领,他的学生们确实感受到了书的乐趣,体会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得道理。

读书对于老师来说多么的重要。一日,走进五四班梁天啸的博客,这个十岁的小家伙暑假看了47本书,看后我有些汗颜,此时我觉得他是我的老师,坚持这也需要毅力。47本书是个不小的数目。爱反思的我内心有些触动,回家有孩子的缠绕,我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放学后读书半个小时。因为不爱读书的教师终归会穷途末路。

《海的女儿》读后感


《海的女儿》读后感

《海的女儿》是一则爱情故事吗?有可能。那么她仅仅是一则孩子们喜欢的童话爱情故事吗?不一定。当然,这则故事最打动人的一定是小人鱼那纯洁而又崇高的爱情观。

每次重温《海的女儿》,我便愈发感激安徒生,感谢他为我们的心灵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栖息地。虽然这是一个让人伤心落泪的悲剧,但给那些依旧默默固守美好价值观的人以无比坚强的信心: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种崇高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相信,去盼望。

在小人鱼公主身上,让我们找到了一种寻觅已久的率真品质。这种感觉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里显得那么珍贵,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如嗅芝兰,久久回味而唏嘘不已。小人鱼有五个姐姐,她们喜欢的是用她们从沉船里所获得的最奇异的东西来装饰她们的花园。而小人鱼喜欢的却是像高空的太阳一样艳红的花朵和一个美丽的大理石像(这尊石像代表一个美丽的男子)。和几位姐姐们喜好追求物质享受相比,她要追求的却是光明和爱情。当她遇到了自己深爱的王子,并且费尽周折救起了落海遇险的他之后,自己却远远地向海里游去,好使谁也看不见她小小的面孔。她并没有想让王子感激自己从而最终爱上自己,只是决不能让他死去,而宁愿让自己非常的难过。

小人鱼追求的就是灵魂!在三百年以后,你就可以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故事《光荣的荆棘路》所表述的;人类啊,当灵魂懂得了它的使命以后,你能体会到在这清醒的片刻中所感到的幸福吗?在这片刻中,你在光荣的荆棘路上所得到的一切创伤--即使是你自己所造成的--也会痊愈,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这条光荣的荆棘路,跟童话不同,并不在这个世间走到一个辉煌和快乐的终点,但是它却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海的女儿》揭示生命的意义:追求自己的灵魂--人与人之间充溢着真善美的爱!爱是一扇窗,打开后既有春风,也有秋雨;爱是一盏灯,驱散黑暗,温暖心灵。少年人会从爱情里找到爱,中年人可以从友情中发现爱,老年人能够从亲情中感悟爱。爱之伤不在于因爱而受苦,而在于不再相信。爱之痛不在于有所失去,而在于不再盼望。爱的意义不在于为自己得到,而在于为他人奉献。爱的内涵,付出了才会懂得。爱的全部奥秘,就是永远的相信并对此永生不悔!我始终相信,我们必会在爱的怀抱里,走向永恒的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