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三杯茶第二章的读后感 > 导航 > 小学生《三杯茶》读后感

三杯茶第二章的读后感

小学生《三杯茶》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小学生《三杯茶》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小学生《三杯茶》读后感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三杯茶》是我最喜爱的书,也是给我启示最多的书。这本书是美国的葛瑞格。摩顿森和大卫。奥利佛。瑞林一起写的。
《三杯茶》这本书主要写了葛瑞格1953年出生于明尼苏达,他原是登山家,1993年,他因救援同伴,攀登乔戈里峰失败,后来被巴尔蒂人救起,从此和当地人结下深厚情缘。未兑现为巴基斯坦穷困的村庄建学校的承诺,他辛苦奔走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60余所学校的事。
读了《三杯茶》之后,我深有感触。首先,我感受到了主人公摩顿森他那顽强不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他非常守信用,仅仅为了一个承诺奔走了12年。在他建造学校的过程中,遇到了缺少资金,道路狭窄无法运送材料,还要造桥的种种困难,但他却义无反顾,付出自己的一切去帮助巴尔蒂人。尽管他自己的生活也面临困难,但他却以大局为重,舍小家,取大家。在这本书里,有一个令我刻骨铭心的场面:巴尔蒂人的孩子冬天跪在寒风中上课,因为贫穷,只能和别的村子合聘一位老师,老师一周只上三次课,他们只能用树枝在沙子上写字,条件好的,也只能用木棍沾泥水在石板上写字。老师不在的时候就自己复习。相比之下,我们90后和10后的独生子女,个个娇生惯养老是不在一分钟都不能安静。而且,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呀!坐着上课,教室里电扇,电脑,电视一应俱全,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全力学习呢?我很惭愧,学习条件那么好,却总想着电脑电视,一点都没有求知欲。跟摩顿森比,我更是差之千里,我一遇到问题就泄气,丝毫没有他那种锲而不舍的意志。
我一定要学会摩顿森他那锲而不舍,守信用,舍己为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不铺张浪费,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90后新一代小学生。
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 六(4)班 唐璟

家长感言
在公元2010年品味《三杯茶》真的是一种对人性的洗礼。我不知道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否找到葛瑞格式的人物。但幸运的是,《三杯茶》还在,它可以唤醒我们的爱心,可以让我们记得起诚信,责任,感恩的分量,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对自己的前途恐慌。
有人说,每个孩子原本就是一张白纸,那么我们真的该反思一下我们都在白纸上写了些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赖于一代代有希望的孩子们身上,而我们的孩子生活的好么?
当然很好。和书中相比,他们的条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当然也很不好,他们当中,有人因闹钟未按时响起而向父母大声斥责;有人因同伴的一句玩笑而大打出手;有人因未完成作业而向老师撒谎遮羞;有人因等不及几秒钟而不惜闯红灯,向生命下赌注
这是孩子们的错么?不!我们才是错的根源。这种景象,是我们在白纸上一笔笔描绘下的。应警醒的是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如果是诚信的,懂得感恩的,负责任的,凭着一颗颗爱心,怎么不能培育出同样具有爱心,负责任,讲诚信,会感恩的一代代新人?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三杯茶》吧!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三杯茶》读后感1500字


生命的承诺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执一本《三杯茶》在案,茶香袅袅升起,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途,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渐渐兑现。

葛瑞格摩顿森,一无所有的登山爱好者,为了纪念妹妹的逝世而踏上了攀登乔戈里峰的征途,于他而言,或许这正是一条路,一条让自己从浑浑噩噩的日子里解放出来,回归正轨的路,同时也是纪念妹妹的最好方式。

他因而与一群生活在喀喇昆仑山深处的巴基斯坦人结缘,攀登途中偏离方向后到达的村庄,就是他承诺的起点科尔飞村庄。在那里,他被村里人用珍贵的甜茶照顾。在那里,他看到了这些没有文化却坚韧的人们对待生活的智慧;在那里,他同样看到了没有知识给这些人们带来的伤害,孩子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只能被封闭在这个村子里,一代一代地过下去在科尔飞,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他被这些人们的善良打动。他说,我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虽然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庶国家的公民,摩顿森的状况却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但他却向山居的巴基斯坦人许下沉重的承诺:他将为他们建一所学校。一个承诺,让两个世界融合;一个承诺,让这片遥远的土地成为摩顿森的第二故乡。

于是,一个传奇惊险感动天地的人生就从这个承诺开始。

摩顿森为募捐建学校的资金的奋斗,这个过程比登世界最危险的乔戈里山峰还要艰难。摩顿森在行动,他回到美国,发出了580封给社会各界的求助信,却仅仅得到了一个回复,无数次的碰壁令他愈发坚定,终于带着一张1.2万美元的支票迫不及待地踏上归程。途中他历经挫折:忍受着大自然恶劣的环境,穿梭于巴基斯坦地区动荡的战火,被视为异教徒而受到驱逐,被塔利班部队囚禁,从绑架者的枪口下侥幸逃脱,相恋的女友毅然离开、美国的工作不幸丢失每一次挫折都没有打垮他的意志,每一次苦难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历时三年,科尔飞的学校终于傲然伫立于雪山之下。

喜欢三杯茶这个故事。葛瑞格摩顿森,书的同名作者,他以己身经历为原型,写著了本书。没有豪言壮语的《三杯茶》,娓娓地讲述着摩顿森真实的故事,带着清新温暖的茶香,沁人心脾。故事里的主角,或是出于想让孩子受教育的愿念,或是出于想兑现自己承诺的执念,在莫名的缘分中,许多人就这样被牵连在一起,而这当中,维系这许多人,也成就后来许多美好事物的,只是一份很强烈要将愿望实现的意念。

泰戈尔说:没有千锤或百练,但水的舞蹈,将卵石吟唱成完美。伟大便在于此,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去不懈的行动,历经磨难,百折不挠。摩顿森的诚信、坚持、执著,让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承诺不仅得以实现,而且不断拓展,为巴基斯坦山区孩子们建造一座座学校,像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将文化联结,使民族互通。

哈吉阿里,第一所学校所在地的村长,虽然既目不识丁,亦未见过外面的世界,却充满智慧。他教导摩顿森:如果你想在巴基斯坦成功,你就得尊重我们的方式。

三杯茶,就是巴尔蒂人的交友方式,烹煮这三杯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也正是人与人之间最美丽的承诺。这清香可人的茶,化解了两种文明的冲突,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爱护家人,珍惜友谊,三杯茶饮毕,摩顿森许下了生命的承诺,也造就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法征服的信念,是超越国界与宗教区别的大爱。

第一杯茶苦若生命,第二杯茶甜如爱情,第三杯茶淡若清风。我们或许不可能去登山,也没有能力帮助穷苦匮乏之人,但是,三杯茶的情味,同样让我们领略到心与爱的力量。

波斯有一句俗谚: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到星辰。在困苦中挣扎的人们,因而愈渴望看到爱与希望的曙光。于摩顿森如此,于科飞尔人们亦是,就让悲伤的渴望深藏于心,永不放弃,永怀希望。安拉说,破碎者是我心所爱。至此恍悟,破碎亦是一场华美,人生有此经历才愈加会温厚坚强,任破碎的心悲伤绽放;诺言亦是一份责任,人心有此担当才愈加会大爱满怀,在感动中滋生力量。

人海茫茫,暮色苍苍,沉浸在悠然茶香里,感动在无言间

有感于《三杯茶》


有感于《三杯茶》

告诉我,如果能为你们村子做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尊敬的先生,你们在力量和耐力上实在不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羡慕你们不安的灵魂也许我们还比你们快乐些。在你们拥有的所有事物当中,我们最渴慕的就是让孩子上学。

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和夏尔巴人乌尔奇恩的对话,节录自《云端上的校舍》

这是我在《三杯茶》读到的一段引言。这本书放在床头好久了,始终是三页两页的进度,可能是太过发达的网络使我无暇阅读,所以今天又拿起这本书,便很认真的翻阅起来。

它大概是讲了一个美国人因为一次登山偶遇而开始了为巴基斯坦穷困地区捐建学校的故事,捐建学校之类情节的新闻或者故事,国内外均不鲜见,就在几周前还收到过团委的倡议,说是为贵州山区的贫困儿童募集教辅书籍。或许是类似的新闻见多了,人也变得有些麻木,并且第一念头会想到这是zf的责任与义务,第二念头会想到曾经付出的money还不知进了谁的腰包,第三念头会想明知道养不了为何还要呢啥,等等等等吧,慢慢的不为所动。可是当我认真的读这本书,看到上面这一段话,还是被震到了。

曾经也幼稚的以为,旅游目的地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民族风俗是美好的世外桃源,其中的居民也和游客一样享受不已,他们心灵纯净、与世无争,过着简朴却快活的日子,我没有想到的是,贫穷所带来的日复一日的食不饱、衣不暖,特别是渴望读书的儿童求学的艰难。即使当我读着这些画面,也不可能对他们的生活感同身受,但起码我被作者摩顿森的行动所感动了。

书中介绍说他一共募集资金捐建了六十余所学校,我读到的部分是第一所学校的建设过程。不想重复人家多伟大、自己多渺小;山区多贫困,自己已温饱云云的废话,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仔细的读完这本书,逐渐拂去世俗虚荣的心灵蒙上的尘土,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像最尊敬的一位领导用慈母般柔软的力量捐助一名女童一样,付出一点点自己的俗人的努力。

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读后感作文三篇: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读后感作文三篇 小学生读后感作文

读《塔克的郊外》有感

今天,我读了《塔克的郊外》的1-6章。读完后,它使我为生活在大草原的各种动物捏了一把汗。

因为那么多动物即将失去它们最珍贵的家园。我们人离开故乡时,都会依依不舍,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重回故乡,甚至还是可以买下一套房子在故乡生活。但是如果动物的家园被破坏了,修复或重建便很难了。虽然有些动物不需要家,但是,家对于更多的弱小的动物来说,可谓栖身之所。如果变成了楼房幢幢,那么,有许多动物就必死无疑了!

被茂密的草和树所覆盖的草原,是动物的天堂。而且,美丽草原的重任可不止有这些。如果人类乱砍滥伐,会使草原急速变成沙漠,因为就连撒哈拉大沙漠以前也是一片绿洲啊!草原变成沙漠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数以万计的人类与家禽会饿死。在1982年至1985年之间,因饥饿而死去的人数甚至达到了数百万之多,这些庞大的数字都证实着人类的过度开发会有巨大的恶果!

读后感《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我读了《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讲高尔基父亲走后他便和外祖母,妈妈一起到了外祖父家,他看见两个舅舅争家产吵打和自私贪婪。妈妈死后高尔基就走向了人间。他在社会,独立谋生。他道处打工挣钱。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他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此后在妻子的帮助下开始了在书的海洋畅游。他十六离开家乡到喀山求学。当他希望破灭后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最后他投身到一所社会大学里。读后我很有感触、高尔基坎坷的童年时代,受到了各种打击和困难,希望一次次破灭,而他不向困难低头,不放弃,坚持读书学习,最后终于成功。人生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逆境,这时学习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机会、努力学习、会使人生放出光彩!想想我每一次遇到困难都像把头埋进土里一样。而不像高尔基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我不爱看书读了这书后让我知道只有书才能成就梦想,多看一体书多长一个智慧。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

《水浒传》读后感

今年是我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过了春节,我就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奥数、语文、小升初但在参加语文考试之前,必须要先阅读两本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动作缓慢的我现在才开始看《水浒传》,都来不及了,只好大概翻一翻。但比较喜欢历史的我却慢慢发现,我不是在读文学,不是在读历史,而是在读自己。

白话版的《水浒传》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鲁智深。由于时间有限,我还没有读完,所以只对鲁智深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鲁智深,原名鲁达,因为自知杀人太多,就自愿出家当了和尚。虽然他知道自己要改正错误,但依然是好酒好肉,不愿清修,所以号称花和尚。

鲁智深虽然知道自己的毛病,心里也想改正,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我也总是这样,老是改不掉坏毛病

一次做数学题,有一道题很难,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就想问妈妈,看她有没有思路,但她回答我说:自己再想想!本来就没思路的我,只好装模作样地想了一下。我又一次问妈妈,想必她可以告诉我了吧,可她又一次拒绝了我,接着用重一些的语气对我说:你用草稿本了吗?

我吓到了!草稿本?好久没有摸过了吧!上次就因为我没有打草稿做错了题,还发誓要改。现在看来,又是一句空话。想改,却没有实际行动。

我就像鲁达一样,有改的心,没有改的行,这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有行动,才有效果!可千万不要像鲁达一样的花心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