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三杯茶第二章的读后感 > 导航 > 《三杯茶》读后感

三杯茶第二章的读后感

《三杯茶》读后感。

世界上的书多若星辰,总有那么一些经典让人们不断地传阅。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三杯茶》读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本书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很深刻:第一次喝茶,你远来是客,我们欢迎你;第二次一起喝茶,你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敬重你;第三次一起喝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用生命来守护你。确实,正如这段话所诠释,三杯茶就是一个关于信赖和守护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美国人葛瑞格.摩顿森为了信守自己的承诺,冒着生命的危险冲破重重困难和阻挠,在中东地区(主要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先后建立起了60多所学校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有善良和正义,也有邪恶与不公;有失意和落魄,也有开心和成功;有欺诈和危险,也有帮助和爱。作为一名读者,我好像被时光机器吸住一般跟着摩顿森走南闯北,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因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成为了一趟引人入胜的探索之旅。所以强烈推荐大家一起来玩穿越。
摩顿森的故事正如特蕾莎修女的格言所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提炼,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服侍世人。有意思的是恰好摩顿森跟特蕾莎修女也有过一面之缘,本书中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相关章节。从这个故事中,我还学到一个道理,如果你是出于良好的动机,只要坚持不懈,总会形成一股力量与你共同前行。摩顿森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主要就是因为他动机善良,同时还坚持不懈地努力。(以前不爱看小说的我,通过这本书总算是纠正了一些偏见,谁说小说都是消磨时间的东西,从小说中我们同样能学到很多)
另外从这本书中,我们还能了解到很多关于巴基斯坦地区的人们生活情况,印巴战争和美国攻打阿富汗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伊斯兰世界的宗教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国的看法等等,当然这些资料相较于葛瑞格的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而言,都只能算是bonus了。希望大家能够去阅读此书,得到自己的收获。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小学生《三杯茶》读后感


小学生《三杯茶》读后感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个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三杯茶》是我最喜爱的书,也是给我启示最多的书。这本书是美国的葛瑞格。摩顿森和大卫。奥利佛。瑞林一起写的。
《三杯茶》这本书主要写了葛瑞格1953年出生于明尼苏达,他原是登山家,1993年,他因救援同伴,攀登乔戈里峰失败,后来被巴尔蒂人救起,从此和当地人结下深厚情缘。未兑现为巴基斯坦穷困的村庄建学校的承诺,他辛苦奔走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了60余所学校的事。
读了《三杯茶》之后,我深有感触。首先,我感受到了主人公摩顿森他那顽强不屈,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他非常守信用,仅仅为了一个承诺奔走了12年。在他建造学校的过程中,遇到了缺少资金,道路狭窄无法运送材料,还要造桥的种种困难,但他却义无反顾,付出自己的一切去帮助巴尔蒂人。尽管他自己的生活也面临困难,但他却以大局为重,舍小家,取大家。在这本书里,有一个令我刻骨铭心的场面:巴尔蒂人的孩子冬天跪在寒风中上课,因为贫穷,只能和别的村子合聘一位老师,老师一周只上三次课,他们只能用树枝在沙子上写字,条件好的,也只能用木棍沾泥水在石板上写字。老师不在的时候就自己复习。相比之下,我们90后和10后的独生子女,个个娇生惯养老是不在一分钟都不能安静。而且,我们现在的条件多好呀!坐着上课,教室里电扇,电脑,电视一应俱全,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全力学习呢?我很惭愧,学习条件那么好,却总想着电脑电视,一点都没有求知欲。跟摩顿森比,我更是差之千里,我一遇到问题就泄气,丝毫没有他那种锲而不舍的意志。
我一定要学会摩顿森他那锲而不舍,守信用,舍己为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不铺张浪费,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90后新一代小学生。
一个人,一个心愿,一段辛苦漫长的旅程。许许多多人的爱心,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
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 六(4)班 唐璟

家长感言
在公元2010年品味《三杯茶》真的是一种对人性的洗礼。我不知道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否找到葛瑞格式的人物。但幸运的是,《三杯茶》还在,它可以唤醒我们的爱心,可以让我们记得起诚信,责任,感恩的分量,可以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对自己的前途恐慌。
有人说,每个孩子原本就是一张白纸,那么我们真的该反思一下我们都在白纸上写了些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赖于一代代有希望的孩子们身上,而我们的孩子生活的好么?
当然很好。和书中相比,他们的条件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当然也很不好,他们当中,有人因闹钟未按时响起而向父母大声斥责;有人因同伴的一句玩笑而大打出手;有人因未完成作业而向老师撒谎遮羞;有人因等不及几秒钟而不惜闯红灯,向生命下赌注
这是孩子们的错么?不!我们才是错的根源。这种景象,是我们在白纸上一笔笔描绘下的。应警醒的是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如果是诚信的,懂得感恩的,负责任的,凭着一颗颗爱心,怎么不能培育出同样具有爱心,负责任,讲诚信,会感恩的一代代新人?
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三杯茶》吧!

有感于《三杯茶》


有感于《三杯茶》

告诉我,如果能为你们村子做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尊敬的先生,你们在力量和耐力上实在不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羡慕你们不安的灵魂也许我们还比你们快乐些。在你们拥有的所有事物当中,我们最渴慕的就是让孩子上学。

埃德蒙。希拉里爵士和夏尔巴人乌尔奇恩的对话,节录自《云端上的校舍》

这是我在《三杯茶》读到的一段引言。这本书放在床头好久了,始终是三页两页的进度,可能是太过发达的网络使我无暇阅读,所以今天又拿起这本书,便很认真的翻阅起来。

它大概是讲了一个美国人因为一次登山偶遇而开始了为巴基斯坦穷困地区捐建学校的故事,捐建学校之类情节的新闻或者故事,国内外均不鲜见,就在几周前还收到过团委的倡议,说是为贵州山区的贫困儿童募集教辅书籍。或许是类似的新闻见多了,人也变得有些麻木,并且第一念头会想到这是zf的责任与义务,第二念头会想到曾经付出的money还不知进了谁的腰包,第三念头会想明知道养不了为何还要呢啥,等等等等吧,慢慢的不为所动。可是当我认真的读这本书,看到上面这一段话,还是被震到了。

曾经也幼稚的以为,旅游目的地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民族风俗是美好的世外桃源,其中的居民也和游客一样享受不已,他们心灵纯净、与世无争,过着简朴却快活的日子,我没有想到的是,贫穷所带来的日复一日的食不饱、衣不暖,特别是渴望读书的儿童求学的艰难。即使当我读着这些画面,也不可能对他们的生活感同身受,但起码我被作者摩顿森的行动所感动了。

书中介绍说他一共募集资金捐建了六十余所学校,我读到的部分是第一所学校的建设过程。不想重复人家多伟大、自己多渺小;山区多贫困,自己已温饱云云的废话,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仔细的读完这本书,逐渐拂去世俗虚荣的心灵蒙上的尘土,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像最尊敬的一位领导用慈母般柔软的力量捐助一名女童一样,付出一点点自己的俗人的努力。

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空杯心态读后感


空杯心态读后感(一)

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校而将自己仿效,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这是吴甘霖在【空杯心态】中说的。

那到底什么是空杯心态呢?

吴甘霖所说的空杯心态就是将自己心中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在意的,所重视的,以及辉煌的历史,从心态上彻底清空。这就如: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再接纳新的东西,只有将杯子倒空了,才能避免之前的水变臭,又有空间去填补新鲜的水,做到真正的不计较与放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与辉煌。

空杯心态是一种境界,吴甘霖总结空杯心态是现今艰难就业与创业征一途中走向胜利的法宝,但凡有成者都是主动空杯的人,因为有了空杯心态,他们便能轻装上阵,从而战无不胜;才能认识到,过去的鲜花和掌声不能决定你的现在,更决定不了你的未来!

可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过去的成功,以往的经验,用于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角色中,得到的结果和自己前期计划是差距甚远,导致四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让自己陷入了瓶颈。这些时候,我们就该具备空杯心态,将自己倒空,别被那些成就、经验、利益、学识等,看似重要的东西给束缚了自己。

空杯心态的最大价值就是找到自己职场竣展的金钥匙

每个公司只是对员工的使用价值买单,而不是他们的价值!职场竣展的基本规则,就是重视使用价值,凡是能体现自己使用价值的地方,就该努力去做;凡是影响自己发挥使用价值的事情,不管是观念、个一性一、还是其他方面,都要尽力排除!

空杯心态读后感(二)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过去的成功和经验用于新的角色和环境中,结果处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颈和障碍。空杯心态就是倒空自己,别被让看似重要的东西困束了自己,比如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空杯心态】的作者吴甘霖老师总结说,紧紧一抓住这些,不从零开始,就是一种苦恼。【空杯心态】每个章节都充满着这类良言警句。

【空杯心态】中描述了职场中的三种人。主动空杯者、被动空杯者和拒绝空杯者。毫无疑问,拒绝空杯者,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倒退,要么成为他人的绊脚石。如果想有最大最快的发展,就一定要做主动空杯的人!

【空杯心态】告诉我们,在职场前进途中的每一阶段都要谦虚坦诚,不骄不躁,做一个主动空杯的人。更可贵的是本书还明确指出主动付出才是行动之本。作者在书中写到:不光是要我们空掉优秀、空掉骄傲,更要我们少一点计较,多一点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插上加速器。

拥有了空杯心态,人们才能认识到,曾经的鲜花和掌声不能决定你的现在,更不能决定你的未来,才能明白如果将自己放小,那么世界就会变大。

越丰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人也当如此,越优秀,就更要倒空自己,学会弯腰。

书中讲了很多发人深省的例子,其中给我最大启发的是下面这个例子:孩子的小手卡在花瓶里拿不出来,一妈一一妈一小心打碎花瓶后却发现孩子的小手攥成了一个拳头不肯松开,当孩子的小手被一妈一一妈一轻轻掰一开后,发现手心有一个五分钱的硬币。而打碎的古董花瓶价值三万人民币。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很多成年人身上也普遍存在,他们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才导致因小失大,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他们手中紧一抓的不是5分钱硬币,而是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空杯心态读后感(三)

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我把自己捡来的这句话送给以前的一个同事。这位同事是一名不错的记者,但他个一性一很强,非常不满领导修改他的稿子,抱怨连天。我就告诉他:虽然我们都读了很多书,而领导未必;虽然我们写了很多优秀的稿子,而领导未必。但,在你还没有话语权之前,忍耐是必要的,抛弃自以为的优势是必要的。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角色的转换和环境的改变。这位以前的同事因为换了新领导,也就是说角色和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他需要学会适应新环境。空杯心态其实就是适应职场的一种心态。

【空杯心态】拥有朴实的语言,简单却发人深思的案例。当然,作为中国本土知名的培训大师,吴甘霖的这本新作和先前的着作一样,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严密的架构,一些琅琅上口的语句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过去的成功和经验用于新的角色和环境中,结果处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颈和障碍。空杯心态就是倒空自己,别被让看似重要的东西困束了自己,比如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吴甘霖总结说,紧紧一抓住这些,不从零开始,就是一种苦恼。【空杯心态】每个章节都充满着这类良言警句。

吴甘霖在【空杯心态】中描述了职场中的三种人。主动空杯者、被动空杯者和拒绝空杯者。毫无疑问,拒绝空杯者,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倒退,要么成为他人的绊脚石。

《空杯心态》读后感


我们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都应该保持一颗空杯心态。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杯心态》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空杯心态》读后感(一)

昨天一天就把《空杯心态》给看完了,感觉相当过瘾,对自己学习的效率也是一种肯定,虽然不是特别快,但一天就把一本书看完,这在我以前我是万万做不到的。看完之后,总是感觉有些收获,不能不写出来,怕我以后忘了。这本书的作者一直是以推理因果的思路来进行他的理论讲解的,首先当然是说为什么要空杯,什么是空杯,再最后就是说怎么样去空杯。

这本书我觉得很浅显易懂,就算小学生应该也能看得懂,因为他的这个推理思路太清晰了,根本就不需要多去想什么,用词也不是很深奥。尽管如此,我还是推荐即将迈入职场,或者是已经迈入职场却屡屡受挫的人士去好好看看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对你的帮助不亚于你在学校的时候上一个学期课得来的东西。

言归正传,说说我看完之后的收获和感觉。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1.空杯是什么?空杯就是说让你倒掉以前的一切,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再有一个就是空杯它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时刻就是要懂得归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书上有个例子说,日本有个推销之神的年轻人,想卖一款产品给寺庙的和尚,到了寺庙老和尚给年轻人倒茶,满了之后还继续倒,这使得年轻人非常奇怪,就问他为什么满了还倒,读后感《空杯心态读后感》。主持笑吟吟的回答:"现在你就像这个倒满了茶的杯子,已经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这时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这个年轻人就是因为太看重过去,以至于骄傲自满,以为自己真是神话,所以就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很多时候我们相比这个年轻人又是如何呢。是不是自己也曾经或者正在沉迷于过去的成就和成功之中而不能自拔呢!时刻这样提醒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不必太在意,只有这样时刻归零,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像联想就是这么一个企业文化,每个人都要时刻归零,不可居昨日的功而洋洋得意,目中无人,而要再接再厉,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2.为什么要空杯?空杯是为了以后更大的发展和成就,往往只有把以前的成绩归零,才能时刻提醒自己其实还有提升的空间,所以要把过去的自己空杯,彻底归零,才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努力,做出更大的成就。空杯当然也要付诸实践,否则也是很难取得成效的。按我的理解,空杯有点类似于谦虚,但空杯是在内心里的归零,不把过去的成就当成现在炫耀的资本,而谦虚有的时候更多是表面上的。

3.怎么空杯?一般空杯就是放下,归零,重生三个阶段。放下就是说有些东西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书中有种说法是放得下,才拿的起,两种说法是有区别的。前面一种说法是并列关系,后面是因为关系,因为放得下,才拿得起。放下之后更要将过去归零,每天都要从零开始学习,这样才能保持高效性。重生就是每天都是新的开始,经历过大风大浪,也该凤凰涅磐,获得自己正真想要的生活,活得自在,活得潇洒!

《空杯心态》读后感(二)

在升华这一人生哲理时,吴甘霖说: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

作者以一个小故事作为新书《空杯心态》的架构基础:小孩因为在花瓶中抓着五分硬币不肯放手,被卡在瓶中,哇哇大哭,致使价值3万元的名贵花瓶被迫砸碎。小孩说:“我怕松手,就再也抓不住那五分钱了”。大人们,往往也会陷入同样困境:放不下自己的身段,而失去了更大的发展。

什么是空杯心态?有一个学者向禅师来问禅。学者喋喋不休,而禅师无语,只是默默地以茶相待。禅师将茶水倒入学者眼前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继续倒,茶水流到桌面上。学者慌乱地说:“不要再倒了!“禅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装满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倒空,我怎么跟你讲禅”意思是在于人不要因一点成绩而产生的骄傲浮躁,而要多以“零起点”的心态面对世事。所以,如果你把拥有的成功紧紧握在手掌心里,那么,你就失去了拥有其他成功的机会;当你把已经取得的成功放下,这时,整个世界都有机会进入你的掌握之中。

空杯心态是一种境界。吴甘霖在《空杯心态》中畅谈“空杯心态”是现今艰难就业与创业征途中走向胜利的法宝,他总结说,大有成者都是主动空杯的人。成功人士因为拥有空杯心态,他们总能轻装上阵,从而战无不胜。拥有空杯心态的人,才能认识到,曾经的鲜花和掌声不能决定你的现在,更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胜不骄,败不馁”。文中以众多的事例讲述了这个道理,上至总统下至员工,囊括了许多行业的成功者,证明了他们的一个共同经验,任何时候都要有“平常心”和“归零心态”。我十分认同作者这个观点,就一个人而言,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要有这种心态,否则就根本无法持续发展,中国的企业家身上都有一种陋习,一但有钱,就坐奔驰,吃豪宴,讲地位,开始养尊处优,大手挥霍了,从此再也不坐公交车,地铁,远离群众,而后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消失。这样的例子,身边处处都是。“胜不骄,败不馁”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至理名言,但做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

《空杯心态》读后感(三)

男人的胸怀是靠委屈撑大的,我把自己捡来的这句话送给以前的一个同事。这位同事是一名不错的记者,但他个性很强,非常不满领导修改他的稿子,抱怨连天。我就告诉他:虽然我们都读了很多书,而领导未必;虽然我们写了很多优秀的稿子,而领导未必。但,在你还没有话语权之前,忍耐是必要的,抛弃自以为的优势是必要的。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角色的转换和环境的改变。这位以前的同事因为换了新领导,也就是说角色和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他需要学会适应新环境。“空杯心态”其实就是适应职场的一种心态。

《空杯心态》拥有朴实的语言,简单却发人深思的案例。当然,作为中国本土知名的培训大师,吴甘霖的这本新作和先前的著作一样,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严密的架构,一些琅琅上口的语句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过去的成功和经验用于新的角色和环境中,结果处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瓶颈和障碍。空杯心态就是倒空自己,别被让看似重要的东西困束了自己,比如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吴甘霖总结说,紧紧抓住这些,不从零开始,就是一种苦恼。《空杯心态》每个章节都充满着这类良言警句。

吴甘霖在《空杯心态》中描述了职场中的三种人。主动“空杯”者、被动“空杯”者和拒绝“空杯”者。毫无疑问,拒绝“空杯”者,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倒退,要么成为他人的绊脚石。

《空杯心态》读后感(四)

最近阅读了一本名叫《空杯心态》的书,这本书的宣传语是“职场必备心态,员工培训必备书籍”,话说很好奇,究竟面对工作、面对职场、面对生活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心态呢?作者吴甘霖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很多人总是抱怨世界太小,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其实并不是世界太小,而是我们将自己看得太大。当心中装满了自己,就不会有别人的地方,世界当然就会很小,而将自己放小,所有的人和事都能容下,世界自然就会变大。”

什么是空杯心态?有一个学者向禅师来问禅。学者喋喋不休,而禅师无语,只是默默地以茶相待。禅师将茶水倒入学者眼前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继续倒,茶水流到桌面上。学者慌乱地说:“不要再倒了!“禅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装满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倒空,我怎么跟你讲禅”意思是在于人不要因一点成绩而产生骄傲浮躁,而要多以“零起点”的心态面对世事。所以,如果你把拥有的成功紧紧握在手掌心里,那么,你就失去了拥有其他成功的机会;当你把已经取得的成功放下,这时,整个世界都有机会进入你的掌握之中。

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过去的成功,以往的经验,用到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角色中去,得到的结果和自己的前期计划差距甚远,导致四处碰壁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这些时候,我们就该具备“空杯心态”,将自己倒空,别被那些成就、经验、利益、学识等困扰。看似重要的东西束缚了自己,“空杯心态”的最大价值就是找到了自己职场发展的“金钥匙”。

书中讲了太多关于“空杯心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放下内心的自我附加的一些价值,放手去接受更多的东西;不仅仅体现在“归零状态”的低调态度,在别人的否定中成就自己;不仅仅体现在急流勇退的选择中,放宽自己的胸怀拥有更宽广的天地。学习“空杯心态”,在拥有成绩的时候能够放低自己内心的骄傲,虚心面对荣耀,谦逊学习新的知识;在不断成长的经验中,放下自我主观的“我以为”,接受其他不一样的理解观念,积极正面的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攀上人生高峰的时候,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保持清醒的思想态度,面对事情做出明智的选择。

“空杯心态”是在告诉并提醒我们,在拥有成果的时候不能够得意忘形,要保持一颗不满足的心,不断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学习更多知识,创新改变现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