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读后感 > 导航 > 《天龙八部》读后感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读后感

《天龙八部》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趁着自己的感触 ,最适合写一篇作品的读书笔记了!我们从哪些角度来写作品的读后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天龙八部》读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说《天龙八部》写的是造化弄人,倏而地狱,倏而天堂,人在命运面前极其渺小,大部分遭遇都是爱别离、求不得,怎么做怎么错,苦海无边,但只要苦苦求索,结局多半是好的。

我想找小说中的八个人物和天龙八部中的八个神怪一一对应,但附会的成分太多,就不执着了。

萧峰是大英雄,他做不好汉人也做不好契丹人,以死使辽宋罢战,功德无量。段誉是情圣,但爱的都是妹妹,而结局突然转折,又都不是妹妹了,最后和女神终成眷属,还做了皇帝。虚竹本来命苦,一心一意要做和尚,但终究做不成,却学成神功,成了消遥派掌门、灵鹫宫尊主、西夏驸马,福缘深厚。段延庆本是太子,却成了残废,浪迹江湖,但终究自己的儿子做了皇帝。鸠摩智的目的是打击少林寺、天龙寺,进而打击中原武林,而有利于土蕃,履行国师职责,屡不成功,最后武功全失竟大彻大悟。慕容复一心做皇帝,他说人心思定是不对的,当时正逢乱世,只不过他家底太薄,又没能和权力中心扯上关系,每次都有萧峰、段誉、虚竹等坏他好事,所以他虽然非常努力,临机选择也都是对的,但不够幸运,最后疯了,自己在心中做了皇帝。游坦之也是情圣,但自始至终求不得,而且不分是非,结局不好,是可怜的人。丁春秋道德败坏,手段高强,要在中原武林称雄,但被更强手制住,不能再做恶。

这八个人都是求不得,但都执着求索,最后的结局是萧峰、段誉、虚竹、段延庆、鸠摩智五人的结局是好的,慕容复好坏参半,游坦之、丁春秋结局不好,可见渺小的个人在命运面前苦苦挣扎,只要坚持,是好结局的概率大,这是金庸先生给我们的希望。

其余最矛盾甚至可笑的是少林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高僧没一个行的,方丈犯戒,七十二绝技当成宝贝却早传出去了,藏经阁谁想来都能来竟一直毫不察觉,最后是一个扫地的出来收拾局面。

段正淳的女人都不是合格的母亲,甘宝宝知道女儿钟灵被擒不去救,秦红棉和自己女儿朝夕相对却不认,什么都不教木婉清只教她杀人,王夫人不让自己女儿出家门,阮星竹把孩子送人,康敏杀了自己的孩子,也就刀白凤还行,但她是王妃不用操心养孩子。段正淳的情人对段正淳都是一片痴心,希望段正淳离开大理留在自己身边,而段正淳却是爱美人更爱江山,与情人分手的原因都是为了回大理履行镇南王的职务,慕容复和段延庆误以为可以用女人胁迫段正淳交出帝位,段正淳却眼看着情人一个个在眼前死去而不答允。段正淳理性。

学到一个催泪的方法,人在死时说一个美好的事情,比如想着一个人或者畅想和一个人在一起的美好情景,这是在扼杀美好,是悲剧,容易催泪;或者死的原因是为了一个人很小的一件事,这是为一件小事付出巨大代价,表达震撼的感情,也能催泪。

里边的人物都很二,我的理解是为了情节需要,作者笔下的人物越二,做事越没有逻辑,作者越容易把握情节。也许有讽刺,但作者很多作品都有这种情况,所以做上面的猜想。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天龙八部》读后感100字


周日下午,到图书馆呆了一下午,看了新版本的《天龙八部》后一部分内容。与老版本的区别之一是,段誉和“神仙姐姐”王语嫣未能走到一起,而她又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木婉清,钟灵最终成为段誉的妃子。段誉当皇帝后,回忆曾经“死皮赖脸”追王语嫣的那段经历,感觉可笑和后悔,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也从来未真正关心过自己,那是年幼无知时做的荒唐事。

小时候不爱看书,《天龙八部》是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时在上高中,书看的很入迷,经常看书到夜里一两点,父母还以为是在用工学习呢。对书中段誉和王语嫣的故事记忆深刻,无意中形成一个观念,即爱一个人就要无怨无悔,用真情可以打动一个人,可以让一个不爱你的人爱你。那是还没经历过爱情,更不懂得,有这样的观念对日后影响深远。

现如今回忆自己曾经错爱的人,也是又好笑,又后悔。爱的那么累,不被人理解,没有尊严,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发费在无穷无尽的痛苦中,总以为用真情可以打动对方,结果却是把痛苦留给自己,还要被人取笑。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后悔也是徒劳无益,只当作是一场教训,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金大侠”将书中的结局改写,算是对读者善意的提醒。对某些人的无情,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值得你爱的人的身上。

编辑推荐:

《天龙八部》读后感150字


周日下午,到图书馆呆了一下午,看了新版本的《天龙八部》后一部分内容。与老版本的区别之一是,段誉和神仙姐姐王语嫣未能走到一起,而她又回到了慕容复的身边。木婉清,钟灵最终成为段誉的妃子。段誉当皇帝后,回忆曾经死皮赖脸追王语嫣的那段经历,感觉可笑和后悔,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也从来未真正关心过自己,那是年幼无知时做的荒唐事。

小时候不爱看书,《天龙八部》是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那时在上高中,书看的很入迷,经常看书到夜里一两点,父母还以为是在用工学习呢。对书中段誉和王语嫣的故事记忆深刻,无意中形成一个观念,即爱一个人就要无怨无悔,用真情可以打动一个人,可以让一个不爱你的人爱你。那是还没经历过爱情,更不懂得,有这样的观念对日后影响深远。

现如今回忆自己曾经错爱的人,也是又好笑,又后悔。爱的那么累,不被人理解,没有尊严,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发费在无穷无尽的痛苦中,总以为用真情可以打动对方,结果却是把痛苦留给自己,还要被人取笑。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后悔也是徒劳无益,只当作是一场教训,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

金大侠将书中的结局改写,算是对读者善意的提醒。对某些人的无情,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值得你爱的人的身上。

《天龙八部》的读后感2000字


最近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我感慨颇多。在读的过程中,我不得不佩服金庸的那种跳跃式的思维,也一度为里面曲折离奇的故事捏了一把汗。在这部小说里有乔峰与阿朱凄美的爱情,有段誉对王语嫣的情有独钟,有虚竹的傻人有傻福,有各种各样的女子为段正淳争风吃醋,有一心抱着皇帝大梦的慕容复,有冷酷残忍的阿紫

在这个故事里,我喜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英雄,一个是君子。

他拥有高强的武艺,却从不会恃强凌弱。他曾经是丐帮帮主,以德治帮,有契丹人的豪爽与气概。我喜欢他的英雄本色,讲仁义二字。即使被告知是胡人后,面对曾经自己以诚相待的兄弟对自己的欺骗与伤害,他并没有以此之道还彼之身,而是慷慨大方地让出丐帮之主的位置,留下打狗棒。无论他是胡人萧峰还是乔峰,我在字里行间读到的都是这个汉子的仁和义,他仁义,不会随便伤害人(不包括一些特殊情况)。即使是最后,他被耶律洪基囚禁得到段誉、虚竹他们的帮助,逃出来。在段誉与虚竹抓住耶律洪基后,他为了两国百姓不受战争的残酷,向耶鲁洪基提出大辽国用不许侵犯大宋的要求。我以为真正的大英雄当如乔峰,无论自己是哪国人,都应当记住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不应当互相伤害,不要因为自己的自私而让别人去流血牺牲。我有时在想他最后的自杀,究竟有没有必要?可是他是个英雄,他无法承担叛国助敌的骂名,或许只有死亡这条路才符合他的性格。他堂堂男子汉岂是贪生怕死之辈,可能最怕的是背负这么一个骂名。可是谁又了解他的难处,他生是胡人,这是他无法选择的,可是他又偏偏是生活在汉人的世界里。因为是胡人,一下子就从英雄沦为人人唾骂的契丹坏人。

乔峰这样一个汉子,面对爱情的时候始终如一。英雄今生只为阿朱倾倒,未遇见阿朱之前这个汉子,从没想过要过一种放羊牧牛的草原生活。可是这位女子闯进了他的生活,她是俏皮的,但她又是温柔的,是他让这个汉子有了要保护一个人的冲动,也让我们觉得乔峰也有温柔的一面。错手杀死阿朱,让他生不如死。可是阿朱却是心甘情愿为了他而死,死在心爱的人的手下也是一种幸福。阿朱临死前把自己的妹妹阿紫托付给了他,乔峰的心里始终记得自己答应过的诺言,即使阿紫再狠毒残忍,自己的心里对这个姑娘有多不满,但是他始终坚守诺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阿紫。后来,阿紫跟他表白的时候,他拒绝了。他低声对阿紫说:阿紫,我年纪大了你一倍有余,只能像叔叔、哥哥这般照顾你。我这一生只喜欢过一个女子,那就是你的姐姐。永远不会第二个女子能代替阿朱,我也决计不会再去喜欢那一个女子。皇上赐给我一百多名美女,我从来正眼也不去瞧上一眼。我关怀你,全是为了阿朱。尽管红颜已逝,但是在乔峰的心里,那个女子却从没逝去。阿朱这一生能够得到乔峰这般英雄人物的垂怜,此生无憾矣。

我要说的君子是段誉。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段誉出现在无量宫里,一点武功都不会,满嘴的佛经。天真的以为能够靠自己的一张嘴就可以说服别人不要乱杀无辜。刚开始我觉得在武侠小说里,怎么会出现这么一个人物,一点武功都不会,专门为了不学武功而逃出来,又有点傻里傻气的憨厚。可是剧情越往后发展,我对这个人物的印象越来越好。从他在那个山洞里,对那个美女雕像磕了一千多个头开始,他对女神尊重,不愿亵渎,再到后来和木婉清在吃了春药在洞里为了段家的声誉,宁愿自己受煎熬,也不碰木婉清。我喜欢他的憨厚,傻里傻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学到了一些高深的武功,凌波微步可是他有时偏偏又不会很好的使用,所以有时觉得他很搞笑。

我为什么说他是个君子呢?首先刚才已经说了,他不愿伤害无辜生命,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会出手杀人。他也不愿意看见别人受伤害,即使自己是个手无寸铁的人。例如在木婉清被人追杀的时候,不听从钟灵的劝告,硬是要留下来救她。其次,他是个重情义的人,他和乔峰是结拜兄弟,在乔峰有难的时候,他选择奋不顾身地去救他。何为兄弟?那是你有难时,我绝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即使在帮乔峰对付慕容复的时候,尽管有可能会让王语嫣不开心,但是他为了兄弟还是去做了。在乔峰被耶律洪基囚禁的时候,已经身为大理国皇帝的他,依旧为救乔峰而冒险,这样的人该以君子称之。乔峰今生得段誉一兄弟足矣!

在段誉的爱情故事里,他最后还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到了神仙姐姐王语嫣的爱。只是爱的过程却是那么艰难,尽管我对你全心全意,可是当你的眼睛只有表哥时,你可知我的心是怎样得碎了一地的么?我段誉为人正直,要么不爱,若果一旦爱上,我段誉此生若能为你王语嫣一死,换来红颜一笑,又有何憾?只怕你今生眼里只有慕容复一人。你知道我段誉的心意,却还是伤害了我那么多,我只恨你那表哥慕容复不珍惜你。原本以为我段誉今生掉进枯井了,怕是再也活不了。幸好你也来了,带着你对你表哥的失望与怨恨,怀着我往日待你情深意重的思念,来到我的身边。当你在我耳边述说:段郎,只须你不嫌弃我,不恼我昔日对你冷漠无情,我愿终身跟随你,再再也不离开你了。段誉此生,只会爱王语嫣一人。

其实这部小说里塑造了很多人物,但是我钟爱的只有乔峰和段誉两个人。英雄与君子同在,而懦夫和小人也一样存在。一英雄、一君子就这样闯荡江湖

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


作为小说,它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说作者们通过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所处时代,诠释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说的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是虚构性的,而情节的构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的,是为人物服务的。
《天龙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国北宋年间,宋、辽、金等国的对抗斗争为背景,塑造了较多艺术形象的鸿篇巨著。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查先生所有的情节设置皆服务于所塑造的人物。虽洋洋百万余字,却不是流俗的胡编乱造。

萧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好汉。从萧峰的身世来讲,他本是辽人,但却为宋人养育,从其襁褓中的仇杀开始,萧峰已被天命的成为一个宋辽矛盾的解决者。所以,萧峰不可能只代表宋辽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会被揭开,使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完成小说所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萧峰未知身世时多次袭击辽人,这是与辽人所结的仇怨,又为耶律洪基平乱,这是与辽人的恩义;他受宋人教化习武成为中原豪杰,这是与宋人的恩义,之后为宋人围杀,聚贤庄一役结成与宋人的仇怨。作者总是将萧峰置于复杂的矛盾之中,这是萧峰个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者是作者钦定的萧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者正是以这些情节来塑造萧峰第一好汉形象的。这是大环境,大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情节必定蕴出伟大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萧峰不可能是一个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那样选择归隐山林,《笑傲江湖》通过对岳不群,左冷禅,甚至任我行的阴谋密计的描写刻画出险恶的江湖环境,无论是辟邪剑法,还是葵花宝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极阴邪的武功,这武功的设置也与所描绘的险恶环境相一致,对令狐冲来说,能解脱也就够了。而萧峰呢,他天生是无法逃避的,可是说,萧峰塞外牧马放羊的梦想很快被作者以情节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萧峰让入世。并且塞外牧马放羊梦想的破灭也告诉我们萧峰永远无法逃避,因为这里有作者赋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梦想破灭后,作者很快将萧峰置于为辽国平乱的历史重任之中。萧峰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塑造这个人物所必须的。我们已经分析了萧峰不可能归隐,那么当这个英雄以大智大勇解决了宋辽矛盾之后,他又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萧峰的生是一段宋辽矛盾的开始,萧峰的死是一段宋辽矛盾的结束,这是情节的内在绝妙之处。而且萧峰为宋辽人民而死更能表现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萧峰的死也是解决其感情问题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与阿紫相依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这是对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萧峰又过于残忍了,这都会损害萧峰的完美形象。萧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节设置上,虽然萧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从未战败,作者是如此爱惜这个人物,又怎会让他在最后功亏一篑。

对慕容复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复是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人物,所以为他所设置的情节必定是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慕容复的心计与抱负,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人物命运。慕容复名气所大,却多次战败,成功总是在最后时刻消失。收买各洞主岛主是这样,少林寺比武是这样,最后投靠段言庆也是这样。如此看来慕容复的失败也是情节的必然。与慕容复相对的是段誉,段誉是一个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报,所以段誉有很多奇遇,总能化险为夷。在最危机的时刻,作者总设置情节打救段誉。如段誉学武,岳老三本要追杀段誉,但突然间要收他为徒,在常人看来已是天大的好事,但这还不够,段誉还可在无意中学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复,段言庆的必死时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机密,使之得救。与王语焉的爱情故事是段誉与其对立的形象慕容复的直接正面冲突,最后谁拥得美人归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慕容复复国失败,段誉却做了皇帝。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爱情观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无数对生死相依的恋人: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这其实都是查先生对其爱情观的诠释,但对多情郎又该如何处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韦小宝和段正淳。韦小宝娶了很多老婆,但韦小宝自己也说他不懂爱情的,这使韦小宝从未涉及到爱情从而保证了爱情的纯洁。但段正淳与韦小宝不同,段正淳是懂得爱情的,他爱他的每一个情人,用现在的话说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爱情却没有忠于自己的爱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决定了他应遭受种种折磨,与情人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是对这类人的惩罚。在小说的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惩罚集中表现在两个故事:一个是马夫人康敏对段正淳的报复,他杀死了自己与段正淳的孩子,设计谋杀段正淳,在马家对段正淳的种种折磨是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最直接惩罚。另一个报复来自王妃刁百风,她与段言庆的故事用意就是报复段正淳的多情,段誉是报复的产物,这使段正淳一生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们,所教养的儿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形象没那么简单。段正淳是好人,但他与众多情人必须有一个了结,这个了结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与情人们不死的话,段正淳如何继续处理与情人们的关系呢?情节的发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与情人们的那种状态,但是让一个懂得爱情的人选择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与其情人们的死和杀人者慕容复到没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节需要。而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段正淳的爱情被人理解了,是对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笔,它使人物生动丰富起来。

其实,读一部小说就是这样,不能只图热闹,我们要对作品有一个思考,我们要知道故事情节设置的原因。我们常为小说中的人物而感动,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节的构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师,他在小说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上的造诣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