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读后感 > 朴素人生读后感 > 导航 > 《人生海海》读后感2100字2024

朴素人生读后感

《人生海海》读后感2100字2024。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人生海海》读后感2100字2024,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话,形容人生复杂多变,但总的说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是在9月去厦门的火车上读完的。我读的不太仔细,跳过了一些关于风景的细节描写。

整本小说以我的成长时间为主线轴展开,小说的主角是一位男性,没有确切的名称,只称其为上校。上校是四川人,高大英俊,从小精明能干,学做木匠,在集市卖东西时被拉入国民党。因不愿在战场杀人,通过自学成了一位名军医,国民党投降后加入解放军,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在将提拔到更高岗位时,被人举报有作风问题而受处分打回老家。在老家,他依然行医,不卑不亢,为人仗义,得到大部分村民的尊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村民揭露曾有亲日汉奸行为,在一次批斗中被逼疯。后被一位战友林阿姨悉心照顾,虽然失去大部分记忆和智力,但活在儿童的世界里,平静终老。上校的经历,主要是通过爷爷、老保长、父亲以及林阿姨等人的讲述,将我的疑惑慢慢解开。

上校为什么能衣食无忧?在我的眼中,上校总是活得特别滋润,穿着整齐,从不干活,经常吃肉,他养的猫都比村里的孩子吃得好,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有名的军医。

上校是不是亲日的汉奸?这是大家都很好奇的问题。通过不同人讲述的细节拼凑起来,才知道他曾经做过军统特务,通过出入风月场所获得情报,后来被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看上,囚禁为个人玩物,受尽屈辱,日本女特务在他小腹部纹了一行字,以将他据为己有。这处纹身无法抹去,不能被任何人看见,成为上校永远的秘密和耻辱。在文化大革命的批斗中,村里的小混混逼着他脱掉裤子,要将他的耻辱公之于众,于是他被逼疯了。

林阿姨为什么如此照顾上校?林阿姨曾经当过护士,做过上校的助手,后来一起在部队一起参加抗美援朝。当年十八九岁的林阿姨爱慕暗恋上校,她找各种机会向上校表白,但上校总是婉拒她,说他不需要爱情。林阿姨曾经有几晚在宿舍里被人骚扰,但她以为是上校,于是心甘情愿。当上校要被提拔到更高岗位时,林阿姨受人挑拔,向单位举报上校曾经强奸过她,于是上校被处分转业回老家。所以林阿姨是带着赎罪的心来照顾他的。在照顾上校之后,林阿姨才知道上校的秘密使得他不能够和任何女人结婚,她更知道当年她不是被上校骚扰,也就是说上校被她冤枉了。她爱上校,也愧对他,所以她无怨无悔的照顾像个孩子一样失智的上校。她通过学习,把上校小腹上的纹身修改成了一幅烈火焚烧的图画,终于将上校的耻辱抹去。在上校去世的当晚,她平静地和他一起走了,完成一生的赎罪。

小说里,上校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不是神一样的英雄人物,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故事,他年轻时也犯过错。略去他在战场上和手术台上面对的生死,只是看他受过的屈辱和冤枉,也让我唏嘘不已。我不禁想,如果是自己会怎样?会恨苍天不公、会恨人心不古,会尽快自寻了断以求解脱吗?上校没有这么做,他只是堂堂正正做人,乐观积极的生活。即使是最后被逼疯了,他也在林阿姨的照顾下,认认真真的养蚕,快快乐乐的画画,安安稳稳的睡觉。

这部小说采用了悬疑的手法,关于上校的很多疑问是一步步甚至到最后才浮现的,让人无比感慨。比如,上校明明知道林阿姨是冤枉他了,却没有找她对质,来澄清自己的清白,以保住自己的职位和发展仕途。

小说里还有两位人物的经历也让我很感慨,一位是爷爷,一位是我的第一任妻子。

爷爷是在私塾里读过书的人,在我眼中,爷爷有文化,懂得很多世间的道理,也给别人讲了一辈子道理。爷爷起初瞧不起上校,后来逐渐了解并尊重他。但最后,爷爷为了维护家族的面子,没有坚持心中的道理,暗中告发了上校,导致上校被抓,直至被批斗逼疯。爷爷的这个行为直接导致全家的毁灭,他自己无法承受强烈的负罪感而选择上吊自杀,我被迫离家漂洋过海,家中其他人死的死,病的病,没人过得好。用父亲的话,这是一家人都在赎罪。看上去,爷爷讲了一辈子的道理,但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

我的第一任妻子是我在西班牙打工时的工友,她原本家境较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亲人全部受折磨而死,她一个人被迫逃到国外。当时为了能够逃出来,她不得不做了龙头的情妇。她一直含着屈辱和仇恨活着,但对生活充满向往,想要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存了一些钱后,她就离开工厂自己做小生意。和我结婚后,日子依然艰难,为了省钱买了辆破旧的小货车,最后刹车失灵导致车祸死亡。她在临死前还在鼓励我,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这本书读完心里很沉重,他们经历的很多痛苦是我们活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可想象的。这段时间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国内外不少文学作品也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个说法有意义吗?如果在一个悲惨的时代,活着非常痛苦,生不如死,那么坚持活着还重要吗?小说中,作者利用我的第一任妻子这个角色,引用了罗曼罗兰的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大约是整部小说的精神支柱。

各种学派的观点都表明,人活着本来就不是轻松愉快的过程,就是要经历生命中的磨难,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有勇气面对生命中遭遇的一切,并能够坚持心中的原则和活得更好的希望。如果连生死的问题都不惧怕,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F132.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人生海海》读后感700字2024


《人生海海》是当代著名小说家麦家2019年出版的新作。麦家著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等。其中《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解密》被翻译成33种语言,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被《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麦家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多被改为影视作品。由他编剧的电视剧《暗算》和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对谍战类型剧发展意义重大。

麦家的这本《人生海海》讲述了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一个原本风光无限的上校,一生赢了无数场仗,最后却败给一个不足道的秘密。作者功力深厚,情节发展顺畅,不复杂的故事又总有悬念,让人忍不住去猜想,上校究竟藏了怎样一个秘密?整个故事围绕这个秘密展开,从我的视角,讲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也是我从少年成长到中年的半生,在守护欲与窥探欲的对抗中推进,可读性非常强。整本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能于无声处震撼人心。离奇的故事里藏着让人叹息的人生况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残酷,也有时间带来的仁慈。

人生海海是一句闽南语,是形容人生复杂多变又不止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样宽广,但总的是教人好好活的意思。人生海海,我们像海滩上的两粒沙子一样相遇。好在林阿姨终究找到了疯了的上校,余下的后半生,于林阿姨而言,既是爱,也是救赎。人生海海,苦难总会过去。那些藏在真相和现实里的深情和善良让人感动不已,读到上校离开的那一段,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真是一个闪着金光的人呀

麦家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从来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生活。

《活着》读后感2100字2024


趁着周末,我读完了余华的《活着》。本想用无数个词语、无数句话来书写对这本书的感受,可每次提笔,却又无可奈何的放下。心里有着太多的话,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也许,这就是余华著作让人刻骨铭心的地方罢!

初读《活着》,很多人觉得压抑,大有一种欲哭却无泪,想哀又不知何以的感受,整本书围绕着富贵与贫穷、绝望和希望、死亡与活着展开,虽无华丽的文字和丰富的人物内心描写,却字字刀枪,刺人心肺,戳人泪点。

书中的主人公福贵,是旧社会千百纨绔富家子弟中的一个,他自欺欺人的打着挣回父亲年轻时败落的家产名号,整日沉迷于赌场和烟柳之地,日夜厮混着。然而有一天,福贵在挣回家产的豪情壮志中,将祖祖辈辈辛苦积累下来的产业,由牛变成了羊,又由羊变成了鹅,再变成了鸡,最后变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富贵和贫穷在一夜间倒转,他由一个处在社会最高层的浪荡公子哥瞬间就变成了手无寸长社会最底层的农民。读到这里,我心中愤慨难耐,在怒其不争的情绪中也对福贵这个人物充满了深深的厌恶。

富贵和贫穷的一夜倒转,也成了福贵,家珍乃至凤霞人生的转折点,悲剧也就此纷至沓来。老父亲受不了家产败落,从粪缸上掉下失了xing命。为了给一病不起的母亲进城抓药,福贵却又阴差阳错被抓了壮丁。他带着对家珍、凤霞和母亲的牵挂,在炮火横飞的战场上苟延残喘,险些丢掉xing命。当福贵穿越炮火,淌过死亡回到家珍、凤霞身边的时候,却发现老母亲早已病故,凤霞也因为生病变的又聋又哑,唯一能让福贵开心的,可能就是自己已经两三岁的儿子有庆。当他对连长说:我要回家!的时候,我突然间发现福贵没有之前那么让我厌恶了,经历生死后,福贵身上比曾经多了许多温qingse彩,起码他还是眷恋家珍和凤霞的。战场上的死里逃生,让福贵倍加珍惜自己的妻儿,他辛勤的劳作着,努力的和自己的妻儿生活着。

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是生活,生活会因为他的回头而善待他吗?

没有!

在没吃少穿的年代里,福贵和家珍好不容易将有庆送去了城里的学校上学,可哪能知道,寄托着全家人希望的儿子有庆却因为县长,因为自己战场上历经生死的兄弟春生的太太生孩子而丧命,当福贵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用自己的衣衫包着瘦小的有庆埋掉的时候,我落泪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一种惨痛,更何况是那个年代下寄托了全家人希望又一天好日子没过过的孩子?本以为这个已经是余华书中很悲痛的情节了,可当你读完整本书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个,只是悲剧开始的其中一个而已。有庆的离去,让福贵深受打击,可是生活还得继续啊,福贵努力的生活着,满怀期望的为凤霞找了后半生的依靠,以为自己可怜的凤霞会和二喜过上平静祥和的小日子。悲伤和幸运哪一个会最先到来?是谁也无法预知的命题,可怜的凤霞还未见着自己孩子一面,就死在了自己弟弟曾经渐渐冷去的医院,可怜的福贵啊,又一次亲手送走了自己苦了半辈子的女儿。

谁说的天无绝人之路?老天一次次的给了福贵希望,却一次又一次残忍的用阴阳两隔将他逼向绝路,让他饱尝人世间的死离死别。在亲手埋葬了儿子、女儿后,那个满身疲惫的人又送走了病痛孱弱的妻子,再送走了和他一样可怜的二喜,最后又怀着怎样的剧痛和伤悲掩埋了同自己相依为命的苦根。生活啊,将一个又一个的悲惨像炮火般扔给那个千疮百孔的老人,让他背负着满身的弹孔禹禹前行着。看到这里,我心里揪痛不已,我可怜一生操劳隐忍对福贵不离不弃的家珍和还没好好看看四季奔迭的有庆、苦根,心疼对生活满怀希望相亲相爱的凤霞和二喜,可我最为担心的却是活着的人福贵,接二连三的生离死别和阴阳两隔,让他如何独自一人在漫长的生活中孤独前行?试问天下之悲,还有比亲眼看着自己所爱之人一个个离去更悲惨的吗?

世间最悲惨的,不是死亡,而是一个人亲眼看亲人一个个离去后孤独的活着!

福贵一生所历,让我不禁泪流满面,为何落泪?不得而知,纵有千言万语却无词言说。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哲学问题。有时候,活着便是死亡,死亡有时候却也是一种活着。在福贵的心里,家珍他们并没有完全死去,而是化成了只有自己才能看得见的耕牛,伴着自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着。而对于他自己来讲,活着便是对自己最好的惩罚和对家珍他们最好的补偿,纵然世间只剩孑身一人,纵然生活疲惫苦累,他还是选择了坚强的活着。只有活着,他才有想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和苦根的机会。

有时候,我在想:世间因果轮回,万事相系相报,如若当初福贵听了家珍的话,收手不赌,平淡的生活下去,悲剧是不是就不会上演?可是,世间哪有那么多如果?哪有什么回头再来啊?所以,我们是不是也该从中反思自己的生活?我们有没有在时光的流逝中珍惜自己,珍惜眼前人?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余华给了我们答案:活着就是为本身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而活着。只有活着,你才能感受日升月落的黑白分明;只有活着,你才有机会体验四季的冷暖轮回;也只有活着,你才能更深刻的明白活着的真正含义。世间万事,唯有活着才能看得见希望。

《鹿鼎记》读后感2100字2024


这部小说是金庸先生的关门之作,可谓聪明之举。当江郎才尽时,就要急流勇退,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名字的由来。《鹿鼎记》中的鹿意思是逐鹿中原,鼎意思是问鼎中原。可见,作者对政治还是很关心的。由于金庸历史观的进步,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中华民族一视同仁,加上小说背景是清朝发展时期,所以小说没有贬低清朝,更多认为是轮流作庄。还一度强调:清朝比明朝要好得多。这个问题不展开讨论。我想指出电视剧的一个错误之处,那就是小说背景时代的发型不是电视上拍的那样,电视上的那是清后期的发型。听我慢慢道来。

清朝的发饰经历了三个变化。第一阶段,清前期,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是四面剃光,只留中间一条竖起的小辫子,寓意扫清四方,问鼎中原。当时的发型俗称金钱鼠尾,也即鼠尾辫。第二个阶段,清中期,发型有了发展,成了猪尾,也即蛇尾辫。第三个阶段,清后期,成了牛尾辫,也即阴阳头,就是在清宫剧中看到的那种。总体趋势是头发越蓄越多,辫子越编越粗。

清朝强行推行留辫子更多是政治意义,摧残汉民族的自尊心,维护满清统治。因此,发生政治斗争时,比如太平天国、辛亥革命,首要就是剪辫子。太平军所到之处,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康有为有向光绪皇帝上书,建议剪辫易服,可是这怎么可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亲自下令剪辫,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

我的看法是。留辫子,不好看、不卫生、长虱子、夏天热、长痱子、不好打理、浪费时间。根本不能和现代发型相比。现代发型,低碳、经济、环保、时尚、帅气、潮流,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弄怎么爽快。历史的发展总是进步的,从发型也可以看出。

辫子的影响。如果没有清朝,就不可能打开国门,学习西方文化,可能现在还是留着全发,一辈子不剃发。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满族人推行剃发令,一是摧垮汉人的民族精神,迫使汉人放弃抵抗;二是保持满族人的统治地位,不被汉化,也为了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统一。历史表明,满族人的这一做法达到了预期效果。刚开始剃发时,民众强烈抵制。二百多年后,民国总统号召民众剪辫子时,许多人竟然不愿意剪。可见,这些人当奴才已经习惯了,根本就不想反抗。这也是时代需要鲁迅的原因,哪怕到现在,也还残存些许影子,只要还有奴才,鲁迅就不会过时。心理学也表明,当发生斗争时,如果施暴者与受害者穿着服饰一样,旁人不会有太多的正义感,事不关心,高高挂起。而如果施暴者在穿着服饰上与受害者不同,旁人会同情与自己穿着服饰一样的群体。元朝统治者就不懂,还把人分成四个等级,蒙古人欺压汉人,从穿着语言上就很明显,直接导致了汉人的反抗,所以元朝统治不到一百年。清朝统治者就比较聪明,大家发型服饰语言都一样,哪怕是满人在欺压汉人,汉人也不会反抗,觉得是自家的事情,而不是异族欺压我族。充其量是内部矛盾,不是民族矛盾,所以清朝统治中国达二百七十六年。可惜,清朝中后期的国贫积弱,民不聊生,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直到今天,西方辱华杂志漫画依然以金钱鼠尾来侮辱中国人,这种野蛮人的标志留给后人的是屈辱。

反清复明。天地会的根据地在福建云霄,陈近南是福建漳州角美镇人。厦门岛有个思明区。为什么叫思明?就是思念明朝的意思。还有台湾的郑氏政权,都是反清的。这些地方都离我居住地不远,多数地方我还去过。

虽然说反清复明政治运动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却表现出汉族人民不喜欢被外族统治的事实。不以成败论英雄。正是应了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个人也是如此,当一个人处于比较弱小时,如果长期处于被压迫状态,那肯定会激起这个人的反抗。不论家庭、生活、工作、婚姻、社交等等,都是如此。有的反抗可以成功,有的反抗还需要时日。不论何种情况,个人的反抗要简单得多,因为这只涉及到自己。

你是要做顺民,良民,奴才,还是最真实的自己。我来咬文嚼字。孝顺带有个顺字,就是说,如果想要孝,就要顺着长辈的意。可是,经常的情况是,顺了长辈的意,就不顺自己的意,你会怎么办?我的理解是,父母子女,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有什么话,要开诚布公说出来,如果意见不一,那就顺其自然,没必要某方一定要说服另一方。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永远是相处的好办法。这个社会已经不需要良民和奴才了,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做,那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一定不要把良民思想和奴才思想传染给家人,可惜这是无法实现的。

最好的情况,当然是做最真实的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为了迎合别人而低三下四,更不需要委屈自己成全别人。什么话都放在桌面上说,能行就行,不行就拉倒,千万不要勉强,因为那不可能长久。做真实的自己有许多好处。第一,肯定不会有心理疾病,因为心里想的和现实做的是一样的,知行合一。精神分裂、抑郁、失眠与你无关。心理健康了,身体也就健康了。天天开心的人,活得最快乐,也最长寿。第二,个性得到张扬。做真实的自己,每天活得非常充实,做着有意义的事情,成就感非常高。第三,容易成功。做真实的自己不用装,与人真诚交流,结识志同道合的人,人以群分,大家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共同进步,共同鼓励,更容易达成目标,接近成功。

傅雷家书读后感2100字2024


《傅雷家书》是当前初中语文指定阅读的书目。有一天,刚好同事的孩子需要买这本书,我随着也在书城的书架上拿下了这本蓝色的、封面是傅雷夫妇和傅聪在书房看书的一张照片的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

说实话,选这本书我是有很深的情怀的,对家书的情怀,对家书的表达方式,以及家书寄托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思念、教育理念以及家国情怀。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夫妇与傅聪及弥拉从1954年到1966年往来的195封书信,平均每年超过15封信。在当时信息流通渠道单一、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种书信往来频率之高,足以看出傅雷夫妇对孩子深深的牵挂、细致入微的教导和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从书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傅雷作为父亲,在家书的内容和表达形式上显得更为具体、细致、shenru,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而母亲,则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心、shenti的牵挂。这与中国家庭传统的教育分工是相吻合的。

家书是一本体现家庭关系、教育方式的家庭教育读本。《傅雷家书》不仅是一本家书,也是一本体现傅雷在文学、音乐、文艺评论方面精深造诣的著作。傅雷是文学翻译家,他留下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的译本,但是他对文艺和社会问题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在家书中,与远在的海外的儿子交流音乐同样是体现了很深的学养和研究,尤其是儿子每次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或者参加一场音乐比赛,傅雷都始终以一个父亲、一个导师的身份殷切注视着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设计在前面的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既有父亲细致入微的关怀,又有专业xing的精心的指导,这也为傅聪的每次成功演出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从《家书》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非常严厉、严谨的,同时也无不体现出,这种教育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孩子的心田,使孩子从内心生出对父母的敬佩,从而引发由衷的信服。我们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不是父子、君臣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建立在平等、自由交流的基础上,父母将正确的思想、价值、习惯传递给孩子并能给孩子的行为甚至一生带来深刻改变的关系。

如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父母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权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命题。作为父母,能否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否给孩子未来的成长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提出科学的意见,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这其间包含知识储备、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社会见识等等。对于父母来说,学习是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不是空话。

家书是一本体现家国情怀的大书。家教、家风无不体现着整个家庭的价值追求、道德风范,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传承家庭优良传统、延续家族兴旺的精神纽带。《傅雷家书》让我不仅看到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严父、慈父、贤良淑德的母亲,更让我看到了傅家的优良家风。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确是永远无尽的,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在书信中,我读出了正是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传递给傅聪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家书也让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不管国内家庭受到怎样的残酷遭遇,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势力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将家和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出国门,到大洋彼岸去看不一样的世界,去感受古典、先进、发达,去体验异域风情,也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世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骄傲的地方,也会发现我们的不足,但是作为中国人,需要更加坚定的是自信、自强,更要把这种精神和信仰传递给孩子,把这种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传递给孩子。(星辰ww)

看完《傅雷家书》,我有很深的感触,因为傅聪离开父母,远赴重洋的年龄也是我离开父母,千里之外求学的年龄。二十岁之前从没有离开父母一天的我选择了赴离家1750公里的城市求学,后来工作,结婚生子,到现在已经整整15年。求学的七年时间,我和父母通信无数,书信内容大抵也是父亲和我交流学习、社会实践、思想,而母亲更多关注饮食、shenti、生活习惯等等,书信文字或长或短,但每次书信我都要仔细回味,认真领悟父母的深意,而父母对我的教育核心理念也一直在这些书信中反复提起,而且已经浸透到我的骨子里,也让我始终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对我的教导,对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这些都是值得我一生去品读的宝贵财富。

《傅雷家书》,文字通俗易懂,简单流畅。记载着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思想对话,流淌着涓涓不息的亲情暖流,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我想每个人家中都有一本家书,一本值得一生去品读的家书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100字2024


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的生活也会充满jiqing;平凡的生活也会激励人们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平凡是我们生活的本色,是大多数人生活的主流。这是我看了《平凡的世界》之后,得出的感悟。

《平凡的世界》这本路遥先生呕心沥血的巨著,用他特有的平凡而又朴素的笔调,描绘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十年间,在黄土高原这块充满苦难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群平凡的人,一些平凡的事。作者把各种小人物闪烁的光芒,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感人,时时让我落泪。文章以孙家两兄弟苦难生活为主线。

孙少安的出场:昏黄的街灯照出他高大的身躯,脸型、身材和他的弟弟少平非常相似,只不过因为劳动的缘故,要显得更壮实一些。高鼻梁直直的,也像希腊人一样。脸上分明的线条和两片稍稍向下弯曲的嘴唇,显出青年男子的刚骨气。

寥寥几笔一个普通劳动者坚毅、刚强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他是一个农村普通劳动者的典型代表, 在生活上,他重亲情、为了和父亲支撑起那个光景烂包的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每每读到这里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那时的孙少安只有十三岁,在我们现在看来,还是一个迷恋于童年游戏的年龄,而他却放下书包,扛起了生活的责任。在爱情上,他选择贺秀莲,放弃了美丽可人的田润叶,其实这也是一种屈服于现实,而作出的无奈的抉择,虽然他是那么的热爱润叶。

孙少平是作者浓墨重彩渲染的一个人物。在那样的年代,物质极度匮乏,每餐只能吃几个黑家伙的孙少平,却有着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上了高中的孙少平虽然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他却为自己从山乡仡佬来到一个大世界而感到高兴,认为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他每天以书为友,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他从一个民办教师到揽工汉,最后去当煤矿工人,他始终对生活抱着极大的热情。(星辰ww)他和田晓霞在电影院门口重逢后,有一段描述他对苦难的态度:是的,他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他不仅仅将此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

这就是孙少平,默默承受苦难的铮铮铁骨,在生活重压下追寻人生价值的有志青年,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带着一种悲壮的jiqing,在一条最为艰难的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这本书给予了我的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在奔跑的路上想松懈的时候,孙少平、孙少安、孙兰香这些人物就会在我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在那么苦难的时代他们都能含泪奔跑,而现在自己的这点苦和他们比起来又算什么呢?这也许是《平凡的世界》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2100字2024


确切地说,萧红的《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小说,每一小节更像是一篇散文,缓缓地叙述着自己印象中的童年、家乡。萧红的观察很仔细,看着书中所有事物的描述,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书中好多描写我印象很深:东二道街泥坑子下雨天吞吃动物,泥坑子水干后车子又如何陷进去,巷道里的人又如何帮忙拖上来,路人又如何躲避着过这个大泥坑避免掉进去;扎彩铺作品中厨子、使女、物品等人物及摆设描述活灵活现;一家主妇买麻花,四个孩子相争大麻花、黑手摸来摸去又不要了,把卖麻花人气得直哆嗦;四月十八娘娘庙会热闹的场面及接女儿女婿、小外甥的场景;老胡家怎么样把团圆媳妇虐待致死;冯歪嘴子遭遇不幸仍乐观地生活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受感动的是作者描述跟在祖父屁股后面,与祖父在花园里玩耍的场景,祖父栽花她栽花,祖父拔草她拔草,后来还偷偷给祖父头上戴玫瑰花的样子把看书的我也逗笑了。

我的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的。读着萧红作品中与祖父相处的描述,勾起了我对奶奶的怀念,我也在回忆着我的童年。

我小时候住的是两家人合用的四合院,爷爷是在我两三岁时去世的,几乎没有什么印象。爸爸在外上班,妈妈为一家人的生计也忙碌着。平时我都是与奶奶住着。奶奶有一双典型的三寸金莲,奶奶的脚是我看到所有人中最小的。

晚上我们都上炕后,奶奶的鞋子总是很整齐地摆放在炕沿。我在小时候下炕时,会故意穿上奶奶的鞋子下地,不知道长到几岁,下炕时想穿奶奶的鞋已经有点挤脚了,再后来就穿不上奶奶的鞋子了。我每天晚上会看着奶奶洗完脚,剪了指甲,慢慢缠上裹脚布,再穿上改制过的袜子,因为她的脚头是尖的,买来的袜子需要把肢趾处修改一下。

鞋子也是大部分都自己或是我姑姑做的,后来集市上有出售那种老人穿的小脚鞋,我妈就会买回来给我奶穿,所以后来奶奶还穿上过机器做的所谓的买的鞋。睡下后,奶奶除了给我们讲故事外,经常会讲她年轻时如何从晋东南一路逃难乞讨追随爷爷到山西芮城县这个小山村的经历。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天黑都要上厕所,而农村的厕所都在后院,有一个简易的木门把前院与后院隔开。

后院里存有家里日常用的煤碳,是孩子眼中很大的一堆煤碳。煤碳靠着后院的东南角,西边和北边用砖块围起来,高度大约到大腿部。后院还有一个破房子,里面存放了好多杂物,应该是间杂物存储间,在晚上,我总想着破房子里面会藏着鬼或是妖怪。后院还有一个鸡窝,晚上鸡都进了鸡窝,安静的晚上不知是公鸡还是母鸡发出的咕咕咕咕的声音,让小孩子听起来特别恐怖。所以晚上去后院,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吓人的事情。每天晚上我在上厕所,奶奶拿着手电,靠在那一堆围着碳堆子的砖围旁边,跟我说着话,讲着一些有趣的事情。

我是奶奶唯一的亲孙女,我一度以为我奶奶不亲我,甚至在内心深处与表姐表妹争风吃醋。比如,家里来了我姑姑的女儿,奶奶会把爸爸从永济买回来的麻花给表姐吃,而我只是在旁边咽着唾沫,姑姑说给慧慧吃,奶奶说她不吃;表妹来家里玩,奶奶会给她梳辫子,我也会想着,奶奶一定是更喜欢表妹。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表姐表妹不经常来家,至少不会每天和奶奶住着,奶奶一定是在情感上补偿不能经常疼爱的表姐表妹,而我每天都沐浴在奶奶的关爱中而不自知。

2003年,爸妈计划是在5月份给奶奶筹办九十大寿的,妈妈在筹备过程中过度劳累病倒了,同时非典来袭,九十大寿寿筵取消,只是我们家里人热闹一下。同年冬天,奶奶90岁高龄去世。我们几个孙子孙女们在守灵。前半夜,我们会一起或聊天、或打牌,当我们吵闹时,我们应该都会想起平时喜欢安静的奶奶一定会说别吵了,吵死了!,但是那天奶奶没有喊我们。

我们几个回头看一下躺在帘子后面的奶奶,表哥也随声说,咱们声音太大了,把奶奶都要吵醒了!。后半夜,大家都睡了,我好几次搬了一个凳子,坐在奶奶旁边,拉着奶奶冰凉的手,时而用手摸摸奶奶冰凉的脸,看着奶奶慈祥的犹如睡着的脸,想着奶奶生前的各种往事,哪一件不显疼爱?我禁不住泪如泉涌。有一次表妹看到我坐在奶奶旁边,说你不害怕吗?我说怕什么?(星辰ww)自己的亲奶奶怕什么?她无论在哪种情况,只会无限度地保佑你!

奶奶出殡那天,要合棺了,亲人们最后看奶奶一眼,我知道永远不会见到奶奶了,我趴在棺木边哭得起不来,泪如雨下。姑姑拉起我说,不敢把眼泪掉到奶奶身上,那样以后就不能梦见奶奶了。姑姑说的话让我担心以后真不能梦见奶奶,因为我当时也不知道是不是把眼泪掉在了奶奶身上。十多年过去了,奶奶来到过我的梦里好多次,看来那天还没有把眼泪掉到奶奶身上,或是眼泪掉到奶奶身上了,奶奶知道我想念她,她在天堂也想念我,忍不住到我的梦里与我见见面。

书中多次出现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可能就是茅盾说的,作者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孤独的。她的祖父去世时,她应该也是那么地伤心吧!与她家院子相反,在我印象中,我家的生活是蒸蒸日上的!我上小学时,我家从童年与人合住的四合院中搬出来,住到了独院中。我上初中时全家搬到了城镇里面上学、生活,后来搬到了县城。再到后来我上大学、到运城工作、结婚、生子!在奶奶在天之灵的庇佑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以后也将会更加美好!

  网站地图